CN208776364U - 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76364U
CN208776364U CN201821173089.1U CN201821173089U CN208776364U CN 208776364 U CN208776364 U CN 208776364U CN 201821173089 U CN201821173089 U CN 201821173089U CN 208776364 U CN208776364 U CN 2087763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nd body
reaction zone
air bearing
baffle plate
electroly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730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ngs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李希宏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希宏 filed Critical 李希宏
Priority to CN2018211730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763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763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763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池体、电解装置和折流板,该折流板的内部为反应区,折流板与池体之间为分离区,电解装置处于反应区的中部,反应区的上部中心设有进水管,池体的顶部设有排水堰,排水堰的底部设有多个溢流孔,该溢流孔与分离区连通,排水堰的侧面上部还设有排水管,反应区的顶部和池体的底部均设有污泥排出口,反应区顶部污泥排出口与槽底倾斜的污泥槽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上部进水,可将污水中容易上浮的悬浮物自动上浮,无需与电解装置反应,节省能耗,进水与底部电解产生的微小气泡接触进一步加强气浮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气浮沉降是较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电解气浮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采用不溶性阳极和阴极直接电解污水,正负两级都产生氢和氧的微细气泡,将污水中颗粒状污染物带至水面的一种分离技术。传统的气浮沉降系统底部进水,所有污水经过电解装置,比重较水轻的部分,同样将消耗电解装置能耗,且底部进水,污水有时候会被进水冲击,未来得及反应就流走了;其次,气浮产生的污泥在顶部也无法有效收集完成,会被慢慢沉淀极易被带出,因此影响出水效果,其处理后的出水不易达标,增加了后续生化处理的负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包括池体、电解装置和折流板,所述池体的上部为直筒形,下部为扩张的喇叭口形,所述折流板设置在所述池体中央,该折流板的内部为反应区,折流板与池体之间为分离区;所述电解装置处于所述反应区的中部,所述反应区的上部中心设有进水管,所述池体的顶部设有排水堰,所述排水堰的底部设有多个溢流孔,该溢流孔与所述分离区连通,所述排水堰的侧面上部还设有排水管,所述反应区的顶部和池体的底部均设有污泥排出口,反应区顶部污泥排出口与槽底倾斜的污泥槽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电解装置为环状电极穿孔板。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至少设有两根,且安装于不同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污泥槽设置在所述分离区的顶部,所述排水堰以所述污泥槽的两侧为始终点沿所述池体边缘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孔均匀分布于所述排水堰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优化气浮效果,进水采用上部进水,可将污水中容易上浮的悬浮物自动上浮,无需与电解装置反应,节省能耗,进水与底部电解产生的微小气泡接触进一步加强气浮效果;进水由上往下,且电解装置产生的气泡从底部往上,可将大部分泡沫及浮泥控制在电解装置上部反应区内,不会随着水流进入底部;
2、系统顶部未设放大口,目的是利用水流上升速度,将产生的浮泥快速上浮,并收集至污泥槽进行排放,防止上浮的污泥又慢慢沉降,且即便是污泥沉降,底部产生的气浮气泡又将把污泥上浮;
3、池体底部设有扩张喇叭口,目的是突然减缓流速,有利于比重较大的污泥沉降,有效防止将污泥带至出水口,影响出水;
4、溢流孔设在上端,可以给被前段工序带出的污泥部分沉淀时间;
5、运行效果优良,有效的避免的浮泥处置不当下层带来的出水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传统的气浮沉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池体,2-电解装置,3-折流板,4-反应区,5-分离区,6-进水管,7-排水堰,8-溢流孔,9-排水管,10-污泥排出口,11-污泥槽。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池体1、电解装置2和折流板3,所述折流板3设置在所述池体1中央,所述折流板3的内部为反应区4,所述折流板3与所述池体1之间为分离区5,所述电解装置2处于所述反应区4的中部,电解装置2为环状电极穿孔板。
所述反应区4的上部中心设有进水管6,所述池体1的顶部设有排水堰7,所述排水堰7的底部设有多个溢流孔8,该溢流孔8均匀分布于排水堰7底部且与分离区5连通,溢流孔8设在上端,可以给被前段工序带出的污泥部分沉淀时间。
所述排水堰7的侧面上部还设有至少两根排水管9,且排水管9安装于不同的水平高度,通过控制上下不同高度的排水管9,调节排水液位,实现浮泥排出。所述反应区4的顶部和池体1的底部均设有污泥排出口10,反应区4顶部污泥排出口10与槽底倾斜的污泥槽11连通,并通过排泥管向外排出。污泥槽11设置在分离区5的顶部,排水堰7以污泥槽11的两侧为始终点沿池体1边缘设置。
所述池体1的上部为直筒形,未设放大口,目的是利用水流上升速度,将产生的浮泥快速上浮,并收集至污泥槽11进行排放,防止上浮的污泥又慢慢沉降,且即便是污泥沉降,底部产生的气浮气泡又将把污泥上浮;下部为扩张的喇叭口形,目的是突然减缓流速,有利于比重较大的污泥沉降,有效防止将污泥带至出水口,影响出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1、污水从顶部进入比重轻于水的悬浮颗粒将自动上浮;2、污水进入反应区4的电解区域,电解装置2产生的气泡与污水中的亲水性污染物结合上浮;3、经处理后的污水产生的比重较重的颗粒沉于底部排走。4、清水再慢慢上升至出水口排放,其中清水上升过程中若有污泥漂浮,因上升空间足够,且水的流速变慢,将会在上过过程中慢慢又沉降至底部排放。
参见图3,图3为传统的气浮沉降系统结构示意图,与传统气浮沉降系统下部进水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进水采用上部进水,可将污水中容易上浮的悬浮物自动上浮,无需与电解装置2反应,即把本身无需气浮就能上浮去除的悬浮物优先自动分离,把更多的电子用于净化水质,节省能耗,且进水由上往下,电解装置2产生的气泡从底部往上,可将大部分泡沫及浮泥控制在电解装置2上部反应区4内,不会随着水流进入底部;运行效果优良,有效的避免浮泥处置不当给下层带来的出水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电解装置和折流板,所述池体的上部为直筒形,下部为扩张的喇叭口形,所述折流板设置在所述池体中央,该折流板的内部为反应区,折流板与池体之间为分离区;所述电解装置处于所述反应区的中部,所述反应区的上部中心设有进水管,所述池体的顶部设有排水堰,所述排水堰的底部设有多个溢流孔,该溢流孔与所述分离区连通,所述排水堰的侧面上部还设有排水管,所述反应区的顶部和池体的底部均设有污泥排出口,反应区顶部污泥排出口与槽底倾斜的污泥槽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装置为环状电极穿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至少设有两根,且安装于不同的水平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槽设置在所述分离区的顶部,所述排水堰以所述污泥槽的两侧为始终点沿所述池体边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孔均匀分布于所述排水堰底部。
CN201821173089.1U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 Active CN2087763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3089.1U CN208776364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73089.1U CN208776364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76364U true CN208776364U (zh) 2019-04-23

Family

ID=66154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73089.1U Active CN208776364U (zh) 2018-07-24 2018-07-24 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763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621967B2 (ja) 廃水浄化方法及び装置
CN106904680A (zh) 一种气浮机
CN206767690U (zh) 一种臭氧气浮反应器
CN103964529B (zh) 一种混合流气浮净水方法
KR101170572B1 (ko) 침전조
CZ295871B6 (cs) Způsob separace suspenze, zejména při čištění odpadní vody, a zařízení k jeho provádění
CN208776364U (zh) 一种高效电解气浮沉降系统
CN109293079B (zh)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CN105753086B (zh) 一种喷射气浮装置
CN207324181U (zh) 竖流沉淀塔高效能中心管机构
CN202519078U (zh) 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CN216403946U (zh) 一种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
CN105621600B (zh) 折流式缺好氧反应器
CN212076485U (zh) 气浮池及卷流气浮装置
CN205516881U (zh) 一种加强悬浮层螺旋竖流沉淀池
CN211836486U (zh) 一种旋流分离器
CN205500840U (zh) 一种喷射气浮装置
CN209957620U (zh) 一种泥水分离系统
CN102910703B (zh) 一种超声波气浮系统
CN201288073Y (zh) 一种废水处理气浮池
CN112239244A (zh) 气浮池及卷流气浮装置
CN2475727Y (zh) 气浮污水处理装置
CN216639160U (zh) 一种初期雨水快速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5856086U (zh) 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的硅藻土循环澄清池
CN214167413U (zh) 一种气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7

Address after: No. 2370, Bixin Road, Pingnan community, Longgang street,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ingshe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0 Second Floor, 2370 Bixin Road, Longgang Avenu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 Xih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