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4749U - 厌氧反应设备及反应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厌氧反应设备及反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74749U
CN218174749U CN202222270615.9U CN202222270615U CN218174749U CN 218174749 U CN218174749 U CN 218174749U CN 202222270615 U CN202222270615 U CN 202222270615U CN 218174749 U CN218174749 U CN 218174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n
reaction
sludge
water
wor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7061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舒飞
王杰
张高峰
王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e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e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e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e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7061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74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74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74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厌氧反应设备及反应系统,涉及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厌氧反应设备,厌氧反应设备内形成有工作仓,工作仓内能够产生沼气,厌氧反应设备还包括:沼气收集仓。沼气收集仓用于收集工作仓内产生的沼气。工作仓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与沼气收集仓连通,且沼气收集仓向曝气装置内输送沼气;和/或;工作仓内设置有气提装置,气提装置与沼气收集仓连通,且沼气收集仓向气提装置内输送沼气。通过设置沼气收集仓,将工作仓内产生的沼气收集,并使用工作仓内产生的沼气作为曝气装置和气提装置的气源,将工作仓内产生的沼气回收利用,无需设置如沼气柜等,极大程度的降低生产升本,还能够保护环境。

Description

厌氧反应设备及反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厌氧反应设备及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厌氧处理,全称“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缺氧条件下以厌氧微生物为主体对有机物进行生化降解的处理方法。其处理对象包括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泥、动植物残体及粪便等。
厌氧处理技术的载体为厌氧反应设备,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厌氧反应设备有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器(UASB)、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以及内循环厌氧反应设备(IC)。其中UASB反应器包括污泥反应仓、三相分离器以及气室三部分组成,底部布置水管路。废水通过配水系统进入到反应器的底部,之后不断的向上流动经过反应仓,反应仓主要由厌氧活性污泥组成,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反应仓内被厌氧微生物降解,最终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形成沼气气泡。沼气气泡、废水和污泥形成的混合液继续向上进入到三相分离器中,在三相分离器内,沼气气泡被收集进入到集气罩后排出反应器,污泥被三相分离截留并回到反应仓,废水继续向上进入到沉淀仓,最后排出反应器。ABR反应器其原理是使用一系列垂直安装的折流板,使得废水在气提推动下,在折流板内运动,其无需设置三相分离器。IC反应器相似有两层UASB反应器串联形成,同样,其底部布设进水管道,上方设置有两级反应仓和两级三相分离器。
上述的三种厌氧反应设备中,均需要设置曝气装置促使反应器内的液体流动,由于厌氧反应通常能够产生沼气,故而多使用沼气进行气提,需在厌氧反应设备周边单独设置沼气柜,为曝气装置提供气源,沼气用量过高,影响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厌氧反应设备需沼气柜作为气源,成本较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厌氧反应设备,所述厌氧反应设备内形成有工作仓,所述工作仓内能够产生沼气,所述厌氧反应设备还包括:沼气收集仓;
所述沼气收集仓设置于所述工作仓的顶部,用于收集所述工作仓内产生的沼气;
所述工作仓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与所述沼气收集仓连通,且所述沼气收集仓向所述曝气装置内输送沼气;
和/或;
所述工作仓内设置有气提装置,所述气提装置与所述沼气收集仓连通,且所述沼气收集仓向所述气提装置内输送沼气。
进一步的,还包括沼气风机,所述工作仓内设置有所述曝气装置和所述气提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和所述气提装置均通过所述沼气风机与所述沼气收集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曝气装置包括曝气软管,所述曝气软管固定于所述工作仓的底部;
所述曝气软管与所述沼气收集仓连通,所述曝气软管上开设有多个沼气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仓底部设置有穿孔,所述曝气软管穿设与所述穿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厌氧反应设备还包括内仓;
所述工作仓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工作仓内设有进水仓和出水仓,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仓连通;所述内仓内设有沉淀仓和预反应仓,所述预反应仓与所述进水仓连通,所述沉淀仓与所述预反应仓连通,所述沉淀仓用于分离泥水混合物中并得到污泥和净水,净水进入到所述出水仓;
所述进水仓、出水仓、预反应仓和沉淀仓的底壁设置有所述曝气装置;所述出水仓和所述进水仓,以及所述沉淀仓与所述进水仓之间设置有所述气提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预反应仓内通过折流板分隔成多个预反应腔,位于起始端的所述预反应腔与所述进水仓通过位于所述进水仓的底部的第二通孔连通,位于末端的所述预反应腔与所述沉淀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沉淀仓下端设置有连通结构,上端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连通结构和所述排水管路之间设置有泥水分离结构;
所述工作仓内还设有主反应仓,所述主反应仓与位于末端的所述预反应腔连通,所述连通结构连通所述沉淀仓和所述主反应仓,所述排水管路远离所述沉淀仓的一端与所述出水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仓内还设有污泥仓;
所述沉淀仓下端与所述污泥仓连通,且经所述沉淀仓截留的污泥能够回流至所述污泥仓内;
所述污泥仓设置有所述气提装置,所述气提装置将所述污泥仓内的泥水混合物提升至所述进水仓。
进一步的,所述气提装置包括气提管路,所述气提管路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沼气风机连通;
位于所述出水仓和所述进水仓之间的气提管路一端与所述出水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水仓连通;
位于所述污泥仓和所述进水仓之间的气提管路一端与所述污泥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水仓连通。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反应系统,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厌氧反应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厌氧反应设备,厌氧反应设备内形成有工作仓,工作仓内能够产生沼气,厌氧反应设备还包括:沼气收集仓。沼气收集仓设置于工作仓的顶部,用于收集工作仓内产生的沼气。工作仓内设置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与沼气收集仓连通,且沼气收集仓向曝气装置内输送沼气;和/或;工作仓内设置有气提装置,气提装置与沼气收集仓连通,且沼气收集仓向气提装置内输送沼气。
通过在工作仓的顶部设置沼气收集仓,将工作仓内反应产生的沼气收集;同时使用工作仓内产生的沼气作为曝气装置和气提装置的气源,将工作仓内产生的沼气回收利用,无需设置如沼气柜等,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生产升本,还能够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厌氧反应设备的平面图;
图2为图1的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的C-C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厌氧反应设备的内部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厌氧反应设备的流程图。
图标:1-工作仓;11-进水仓;111-第二通孔;12-出水仓;13-立板;14-污泥仓;15-沼气收集仓;16-分隔板;17-主反应仓;
2-内仓;21-预反应仓;211-折流板;212-第三通孔;22-沉淀仓;222-支撑板;223-斜管式填料;
3-曝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和“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厌氧反应设备,一种厌氧反应设备,所述厌氧反应设备内形成有工作仓1,通过向工作仓1内注水废水,废水在所述工作仓1内与污泥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能够产生沼气。
所述厌氧反应设备还包括:沼气收集仓15。所述沼气收集仓15设置于所述工作仓1的顶部,用于收集所述工作仓1内产生的沼气。所述工作仓1内设置有曝气装置3,所述曝气装置3与所述沼气收集仓15连通,且所述沼气收集仓15向所述曝气装置3内输送沼气;和/或;所述工作仓1内设置有气提装置,所述气提装置与所述沼气收集仓15连通,且所述沼气收集仓15向所述气提装置内输送沼气。
在本实施例中,在工作仓1内设置曝气装置3,能够搅动工作仓1内的废水和污泥,使得污泥和废水能够充分混合反应,提高传质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在工作仓1内设置气提装置,通过气提装置能够将工作仓1内的泥水混合物,或者清水,或者废水进行转移。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工作仓1内设置曝气装置3,以提升工作仓1内的传质效率以及液体的流速;可以在工作仓1内设置气提装置以转移液体,能够避免采用泵等设备,节约能源;壳体在工作仓1内设置曝气装置3,以提升工作仓1内的传质效率,同时采用气提装置提升液体。
本实施例中,无论是曝气装置3还是气提装置,均需要用到气体,而工作仓1内能够产生沼气,因此,曝气装置3和气提装置中的气体采用沼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工作仓1的顶部设置沼气收集仓15,将工作仓1内反应产生的沼气收集;同时使用工作仓1内产生的沼气作为曝气装置3和气提装置的气源,将工作仓1内产生的沼气回收利用,无需设置如沼气柜等,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生产升本,还能够保护环境(部分系统将产生的沼气输送至火炬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工作仓1的底壁设置曝气装置3,以提升传质效率,同时工作仓1内分隔有多个工作区(下文会详细阐述),采用气提装置设置于相邻的两个工作区内,以使其中一个工作区内的液体能够提升至另一个工作区内。
可选的,沼气收集仓15与曝气装置3之间还设置有沼气风机。通过设置沼气风机,在厌氧反应设备内形成沼气循环。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曝气装置3包括曝气软管。曝气软管固定于工作仓1的底部。曝气软管与沼气收集仓15连通,曝气软管上开设有多个沼气出口。
在本实施例中,将曝气装置3设置为曝气软管,可精确控制曝气量在最佳范围内,为污泥和废水创造一个最佳的接触环境。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曝气装置3还可以为升式旋流曝气器。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仓1底部设置有穿孔,曝气软管穿设与穿孔内。
可选的,曝气软管采用抽拉的方式安装于工作仓1的底部,使其维护或者更换简单便捷。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厌氧反应设备,还包括内仓2;内仓2设置于工作仓1内。
工作仓1为搪瓷拼接罐或者碳钢防腐罐,工作仓1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用于与废水池连通,废水池中的待处理的废水经过管路,并在水泵的作用下,由进水口进入到工作仓1内。内仓2为PP材质或者不锈钢材质,其用于将工作仓1内分隔出多个功能区。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仓1内设有进水仓11和出水仓12,进水口与进水仓11连通。废水由进水口流出并进入到进水仓11内,进水仓11位于内仓2外,其在工作仓1内通过立板13与内仓2的外侧壁配合形成。
内仓2内设有沉淀仓22和预反应仓21。在本实施例中,沉淀仓22和预反应仓21间隔设置。在预反应仓21内设置有多个折流板211,折流板211将预反应仓21内分隔成多个间隔且连通的预反应腔。预反应腔内有用于进行厌氧反应的污泥,可选的,污泥为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位于起始端的预反应腔与进水仓11连通,进水仓11内的废水进入到位于起始端的预反应腔内,废水与预反应腔内的污泥混合,形成的泥水混合物,之后在折流板211的作用下不断流动;位于末端的预反应腔与沉淀仓22连通,当泥水混合物到达位于末端的预反应腔后,泥水混合物进入到沉淀仓22内;沉淀仓22用于分离泥水混合物。泥水混合物经沉淀仓22分离后,能够得到澄清的净水和污泥,澄清的净水进入到出水仓12中。
所述进水仓11、出水仓12、预反应仓21和沉淀仓22四个仓的底壁均设置有所述曝气装置3;所述出水仓12和所述进水仓11之间设置有所述气提装置,以及所述沉淀仓22与所述进水仓11之间设置有所述气提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曝气装置3不断的曝气,使得污泥和废水能够充分混合,使反应更加充分,从而提高处理效率。同时,曝气装置3利用厌氧反应设备自身产生的沼气回曝,节约成本,减少了后端沼气收集的投资。同时,将曝气装置3全部覆盖厌氧反应设备内各个区域的底部,最大程度的提升各个区域内的流速,使得系统内部无局部湍流和污泥死区。
在本实施例中,当废水进入到进水仓11内后,通过曝气装置3不断的曝气,能够使得污泥与废水充分混合,提高传质效率。
通过在预反应仓21内设置曝气装置3,能够使污泥与废水充分反应,提高传质效率,同时提升泥水混合物的上升速率,使得预反应腔内的泥水混合物能够以大流量进入到下一个预反应腔内。
通过在沉淀仓22内设置曝气装置3,提高分离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泥水混合物经沉淀仓22分离后,污泥回流至污泥仓14,澄清的净水至沉淀仓22的顶部,经排水管路流至出水仓12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出水仓12和进水仓11之间设置气提装置,能够将所述出水仓12内的净水提升至所述进水仓11。
使用时,出水仓12内部分澄清的净水被气提装置提升至进水仓11,通过向进水仓11提升澄清的水,能够稀释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进而降低污泥的负荷,避免造成污泥中的微生物死亡或者活性降低。
可选的,出水仓12内的净水一部分进入到下个处理工艺段,一部分通过气提装置提升至进水仓11稀释进水仓11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沉淀仓22和进水仓11之间设置气提装置,使得经沉淀仓22得到的污泥提升至进水仓11,用于补充进水仓11内的污泥的量,以使得进水仓11内的污泥的活性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值,使得反应能够正常进行。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厌氧反应设备在启动前,需要接种外界污泥,经调试后再正常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废水由进水口进入到进水仓11内后,与进水仓11内的污泥(由污泥仓14气提获得)混合反应,形成的泥水混合物由第二通孔111流至预反应仓21内,在折流板211的作用下继续不断的沿着各个预反应腔流动。进水仓11与预反应腔之间设置有第二通孔111,优选的,第二通孔111位于进水仓11的底部,废水由进水口进入到进水仓11后,会逐渐充满进水仓11,部分废水由第二通孔111进入到位于起始端的预反应腔内;由于第二通孔111位于进水仓11的底部,相应的,起始端预反应腔内的废水必然由折流板211的上端流入至下一个预反应腔内,在折流板211的作用下,泥水混合物沿着预反应腔不断的流动,直至流入至沉淀仓22。
在本实施例中,将部分污泥排出厌氧反应设备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污泥的泥龄,排掉老龄化的污泥,使厌氧反应设备内污泥中的微生物的活性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值。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通孔111设置在进水仓11的底部,能够避免在进水仓11内形成死水区,提升反应效果。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11可以通过折流板211形成,也可以通过在内仓2上开孔形成。
同时,将第二通孔111开设于进水仓11的底部,使得废水呈往复式流动,废水与污泥混合均匀,反应更加彻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厌氧反应设备,在罐体内设置进水仓11,在罐顶开设进水口,设置利用折流板211分隔的预反应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水管路容易堵塞,造成配水不均匀的问题。并且,废水在厌氧反应设备内呈往复式流动,反应充分,同时,泥水分离采用沉浸式分离,始终使污泥留在反应器内,分离效率高效。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沉淀仓22下端设置有连通结构,上端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连通结构和所述排水管路之间设置有泥水分离结构。所述工作仓1内还设置有主反应仓17,主反应仓17由立板13、分隔板16和内仓2的外侧壁三者配合形成,主反应仓17与位于末端的预反应腔连通,可选的,主反应仓17与位于末端的预反应腔之间可以通过折流板211连通,也可以通过开设过流孔连通。
所述连通结构连通主反应仓17和沉淀仓22,所述排水管路远离所述沉淀仓22的一端与所述出水仓1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泥水混合物由位于沉淀仓22下端的连通结构进入到沉淀仓22内后,在后续的泥水混合物以及气提装置的推动下,泥水混合物在沉淀仓22内向上流动,并进入到泥水分离结构,泥水分离结构将泥水混合物分离,污泥在泥水分离结构下端沉降,在泥水分离结构的上端生成澄清的净水,澄清的净水经排水管进入到出水仓12内。
在本实施例中,泥水分离采用沉浸式分离,始终使污泥留在反应器内,分离效率高效。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仓1内形成较大空间的主反应仓17,提高反应效率。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内仓2位于工作仓1内中间的位置,工作仓1内一侧设置有进水仓11,另一侧设置有主反应仓17,在主反应仓17和进水仓11之间设置有沉淀仓。
可选的,将与进水仓11相对的一侧设置成主反应仓17,能够避免在此处形成死水区,利于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厌氧反应以及保持污泥的活性。
可选的,在主反应仓17上端位置开设有第三通孔212,第三通孔212用于连通位于末端的预反应腔。
可选的,在主反应仓17的底壁同样设置有所述曝气装置3。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沉淀仓22与位于末端的预反应腔之间设置有连通结构,位于末端的预反应腔内的泥水混合物经所述连通结构进入到沉淀仓22内。沉淀仓22用于将泥水混合物分离,经沉淀仓22的作用,泥水混合物被分离成澄清的净水和污泥,污泥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可选的,部分污泥可通过排泥管道排出厌氧反应设备,部分污泥可通过气提装置提升至进水仓11,以继续与废水反应;而澄清的水经排水管排至出水仓12。
如图1至图6所示,泥水分离结构包括支撑板222和斜管式填料223。支撑板222与沉淀仓22的内壁相连,斜管式填料223设置于支撑板222内。
在本实施例中,将斜管式填料223应用于厌氧反应设备内,沉淀效率高,可有效的截留污泥,使得污泥保留在厌氧反应设备内。废水在预反应仓21和主反应仓17内充分混合反应后,利用斜管的高效沉淀能力,污泥能够回落至污泥仓14。污泥仓14内经过曝气装置3,污泥和污泥仓14的废水在气提装置的作用下被提升至进水仓11。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连通结构包括折流板和斜板,折流板的上端和斜板之间具有间隙,斜板倾斜设置于沉淀仓22内,位于末端的预反应腔内的泥水混合物经折流板流入至沉淀仓22,斜板为孔板,泥水混合物渗过斜板进入到斜管填料内。
可选的,连通结构还可以为设置于泥水分离结构下端内的过孔等。
通过在沉淀仓22内设置曝气装置3,使泥水混合物能够向上方的泥水分离结构流动,提高分离效率。
如图1至图6所示,工作仓1内还设有污泥仓14。沉淀仓22下端与污泥仓14连通,沉淀仓22分离得到的污泥回流至污泥仓14内。污泥仓14内设置有气提装置,气提装置将污泥仓14内的泥水混合物提升至进水仓11。
在本实施例中,污泥仓14由设置于工作仓1内的立板13和内仓2的侧壁围成,沉淀仓22下端设置有与污泥仓14连通的孔,由泥水分离结构截留的污泥回流至污泥仓14内,同样,污泥仓14也有大量的废水。在污泥仓14设置有气提装置,污泥仓14内的泥水混合物能够在气提装置的作用下进入到进水仓11内,再沿进水仓11、预反应仓21、主反应仓17和沉淀仓22流动,使得废水与污泥反应充分。
使用时,污泥经沉淀仓22分离后,污泥回流至污泥仓14,部分污泥仓14内的污泥能够在气提装置的作用下提升至进水仓11,用以补充进水仓11的污泥量,污泥仓14还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泥管路,排泥管路用于将污泥仓14内的老龄化的污泥排至外部,以保证厌氧反应设备内污泥的泥龄。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工作仓1内设置有分隔板16,所述分隔板16将所述工作仓1内分隔成独立的多个处理仓。每个所述处理仓内均设置有所述内仓2,以及设有与所述内仓2对应设置的主反应仓17、污泥仓14、进水仓11和出水仓12;每个所述处理仓内的进水仓11、出水仓12、预反应仓21、主反应仓17、沉淀仓22和污泥仓14内均设置有所述曝气装置3;每个处理仓内的污泥仓14与进水仓11之间,以及出水仓12与进水仓11之间也均设置有气提装置。沼气收集仓15具有多条与所述处理仓对应设置的支路,即,每个处理仓对应设置有一条支路,每个所述处理仓内的所述气提装置和曝气装置3与对应的所述支路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全部处理仓均与沼气收集装仓连通。
并且,各个处理仓之间独立设置,互不干扰。当遇极端情况,如其中一个处理仓中的污泥中的微生物死亡或者活性降低时,可以通过其它的处理仓向出现情况的处理仓中补充污泥。同时,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处理仓的启停数量,以应对水质水量波动引起的冲击负荷。
可选的,如图1至图6所示,以两个处理仓为例,两个处理仓分别为第一处理仓和第二处理仓。所述工作仓1内设置有分隔板16,所述分隔板16将所述工作仓1内分隔成独立的第一处理仓和第二处理仓。
可选的,第一处理仓和第二处理仓独立设置,工作过程中不会互相干扰,同时,第一处理仓和第二处理仓之间还设置有如管路等结构,如当第一处理仓工作,第二处理仓未工作时,第一处理仓发生故障,第一处理仓内的污泥可以转运至第二处理仓内。
所述第一处理仓和所述第二处理仓内均设置有所述内仓2,以及设有与所述内仓2对应设置的主反应仓17、污泥仓14、进水仓11和出水仓12;所述第一处理仓和所述第二处理仓均与所述沼气收集仓15连通,且所述第一处理仓和所述第二处理仓的所述内仓2、主反应仓17、污泥仓14、进水仓11和出水仓12内均设置有所述沼气收集仓15连通的曝气装置3,以及第一处理仓的污泥仓14和进水仓11之间,出水仓12与进水仓11之间,以及第二处理仓的污泥仓14和进水仓11之间,出水仓12与进水仓11之间均设置有气提装置。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处理仓和第二处理仓的结构相同,第一处理仓和第二处理仓内均设置有内仓2,两个内仓2内也均设置有预反应仓21和沉淀仓22;同样,预反应仓21通过折流板211分隔为多个预反应腔。第一处理仓和第二处理仓内均通过立板13分隔出进水仓11、出水仓12和污泥仓14,各个区域对应设置有曝气装置3,出水仓12与进水仓11之间,以及污泥仓14与进水仓11之间对应设置有气提装置。并且,沼气收集仓15覆盖第一处理仓和第二处理仓,第一处理仓和第二处理仓中产生的沼气全部进入到沼气收集仓15内,并且沼气收集仓15为第一处理仓和第二处理仓内的气提装置和曝气装置3提供气源。
在本实施例中,厌氧反应设备采用双模块化设计,内部形成连个独立运行单元,使用时,可根据水质水量确认模块启停数量,可有效应对水质水量引起的冲击负荷。
可选的,如图1至图6所示,内仓2内通过折流板211形成有两个预反应腔,两个预反应腔分别为第一预反应腔和第二预反应腔,进水仓11下端通过第二通孔111与第一预反应腔连通。当厌氧反应设备工作时,废水由进水口进入到进水仓11内,在进水仓11内的曝气装置3的作用下,与污泥充分混合,部分废水混合污泥由底部的第二通孔111进入到第一预反应腔内,第一预反应腔和第二预反应腔上端通过折流板211连通,在曝气装置3的作用下,第一预反应腔内的泥水混合物以大流量的形态进入到第二预反应腔内。第二预反应腔下端与沉淀仓22连通,泥水混合物进入到沉淀仓22内,在曝气装置3的作用下,泥水混合物迅速上升,在斜管填料的作用下,污泥与水分离,得到污泥和净水,澄清的净水由排水管进入到出水仓12,污泥进入到污泥仓14,污泥仓14的泥水混合物在气提装置的作用下能够进入到进水仓11,重新进入到第一预反应腔内进行反应;出水仓12内的净水在气提装置的作用下提升至进水仓11,用以稀释进水仓11中有机物的浓度。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末端的预反应腔与主反应仓17之间通过过流孔连通,过流孔位于主反应仓17上端部的位置,内仓2的折流板211根据位于末端的预反应腔与主反应仓17之间的过流孔位置设置,避免在位于末端的预反应室内形成死水区。
本实施例中的厌氧反应设备,泥水混合物的行程方向呈现推流式流态,再各个区域(预反应仓21、主反应仓17、沉淀仓22、污泥仓14、出水仓12和进水仓11)又呈现完全混合式流态,整体流态介于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流态之间,该流态在反应动力学的角度,这种完全混合与推流相结合的复合型流态十分利于保证反应器的容积利用率、提高处理效果及促进运行的稳定性,是一种极佳的流态形式。同时,在一定处理能力下,复合型流态所需的反应器的容积相比于单个完全混合式的反应器容积低。
同时,通过设置曝气装置3自然上升流速不足,反应器高度可调,系统无局部湍流和污泥死区。
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厌氧反应设备,无三相分离器设计,简化反应器内部构造,节省成本。增设浸没式的沉淀仓22,有效截留SS,无需外部混合液循环,节省动力消耗。
而且,本实施例中的厌氧反应设备,其可采用低高径比设计,减少投资运营成本。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反应系统,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的厌氧反应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反应系统包括污泥池、废水池以及沼气罐等结构。废水池与进水口连通,沼气罐用于当沼气收集仓15内压力过高时储存沼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厌氧反应设备,所述厌氧反应设备内形成有工作仓(1),所述工作仓(1)内能够产生沼气,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设备还包括:沼气收集仓(15);
所述沼气收集仓(15)设置于所述工作仓(1)的顶部,用于收集所述工作仓(1)内产生的沼气;
所述工作仓(1)内设置有曝气装置(3),所述曝气装置(3)与所述沼气收集仓(15)连通,且所述沼气收集仓(15)向所述曝气装置(3)内输送沼气;
和/或;
所述工作仓(1)内设置有气提装置,所述气提装置与所述沼气收集仓(15)连通,且所述沼气收集仓(15)向所述气提装置内输送沼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沼气风机,所述工作仓(1)内设置有所述曝气装置(3)和所述气提装置,所述曝气装置(3)和所述气提装置均通过所述沼气风机与所述沼气收集仓(1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装置(3)包括曝气软管,所述曝气软管固定于所述工作仓(1)的底部;
所述曝气软管与所述沼气收集仓(15)连通,所述曝气软管上开设有多个沼气出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仓(1)底部设置有穿孔,所述曝气软管穿设与所述穿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反应设备还包括内仓(2);
所述工作仓(1)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工作仓(1)内设有进水仓(11)和出水仓(12),所述进水口与所述进水仓(11)连通;所述内仓(2)内设有沉淀仓(22)和预反应仓(21),所述预反应仓(21)与所述进水仓(11)连通,所述沉淀仓(22)与所述预反应仓(21)连通,所述沉淀仓(22)用于分离泥水混合物中并得到污泥和净水,净水进入到所述出水仓(12);
所述进水仓(11)、出水仓(12)、预反应仓(21)和沉淀仓(22)的底壁设置有所述曝气装置(3);所述出水仓(12)和所述进水仓(11),以及所述沉淀仓(22)与所述进水仓(11)之间设置有所述气提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厌氧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反应仓(21)内通过折流板(211)分隔成多个预反应腔,位于起始端的所述预反应腔与所述进水仓(11)通过位于所述进水仓(11)的底部的第二通孔(111)连通,位于末端的所述预反应腔与所述沉淀仓(2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厌氧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仓(22)下端设置有连通结构,上端设置有排水管路,所述连通结构和所述排水管路之间设置有泥水分离结构;
所述工作仓(1)内还设有主反应仓(17),所述主反应仓(17)与位于末端的所述预反应腔连通,所述连通结构连通所述沉淀仓(22)和所述主反应仓(17),所述排水管路远离所述沉淀仓(22)的一端与所述出水仓(1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厌氧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仓(1)内还设有污泥仓(14);
所述沉淀仓(22)下端与所述污泥仓(14)连通,且经所述沉淀仓(22)截留的污泥能够回流至所述污泥仓(14)内;
所述污泥仓(14)设置有所述气提装置,所述气提装置将所述污泥仓(14)内的泥水混合物提升至所述进水仓(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厌氧反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装置包括气提管路,所述气提管路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沼气风机连通;
位于所述出水仓(12)和所述进水仓(11)之间的气提管路一端与所述出水仓(1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水仓(11)连通;
位于所述污泥仓(14)和所述进水仓(11)之间的气提管路一端与所述污泥仓(14)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水仓(11)连通。
10.一种反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厌氧反应设备。
CN202222270615.9U 2022-08-24 2022-08-24 厌氧反应设备及反应系统 Active CN218174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70615.9U CN218174749U (zh) 2022-08-24 2022-08-24 厌氧反应设备及反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70615.9U CN218174749U (zh) 2022-08-24 2022-08-24 厌氧反应设备及反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74749U true CN218174749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21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70615.9U Active CN218174749U (zh) 2022-08-24 2022-08-24 厌氧反应设备及反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74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7359B (zh) 一种季戊四醇生产废水处理装置
CN214990564U (zh) 一种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202046977U (zh) 厌氧-好氧一体化反应器
CN218174749U (zh) 厌氧反应设备及反应系统
CN112142196A (zh) 一种厌氧自循环系统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的方法
CN111559837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1428904B (zh) 敞开式缺氧池的气提升循环流搅拌系统
CN217051775U (zh) 一种分置式AnMBR污水处理系统
CN212334745U (zh) 一种厌氧生物反应器
CN103408134B (zh) 一种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及其处理有机废水的方法
CN218115115U (zh) 厌氧反应器及反应系统
CN215288157U (zh) 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115259370A (zh) 一种生物反硝化反应器及其应用
CN213680019U (zh) 一种生化反应池及其膜生物反应器
CN214031882U (zh) 一种逆流脱气沉淀器
CN212174583U (zh) 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10481143U (zh) 一种基于mbr膜工艺的污水处理系统
CN209778574U (zh) 一种高氨氮废水处理反应装置
CN115353199A (zh) 厌氧反应器及反应系统
CN201850177U (zh) 涡流、层流和脉冲流式厌氧生物反应器
CN105712480A (zh) 一种适用于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处理系统及其水处理方法
CN214218310U (zh) 一种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厌氧反应器
CN219526388U (zh) 一种新型高负荷厌氧反应器
CN218345275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CN212374995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的一体化sbr反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