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23398U - 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 - Google Patents

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23398U
CN218423398U CN202220193661.0U CN202220193661U CN218423398U CN 218423398 U CN218423398 U CN 218423398U CN 202220193661 U CN202220193661 U CN 202220193661U CN 218423398 U CN218423398 U CN 218423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dust removal
tooth
suspension rod
coro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936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英春
李忠飞
龙永祥
代露露
王野
徐继林
刘洋
许培燕
杨政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urui Zhong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urui Zhong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urui Zhong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urui Zhong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9366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23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23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23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涉及静电除尘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解决传统的晕极齿清灰困难、易导致设备故障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方便的对晕极齿进行除尘处理的装置以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该晕极齿除尘装置,包括悬吊杆和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套设在所述悬吊杆上;任一所述除尘单元包括驱动扇和晕极齿,所述驱动扇套设在所述悬吊杆上并能相对于所述悬吊杆转动;所述驱动扇转动时带起的气流能将附着在所述晕极齿表面上的粉尘吹离。除尘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晕极齿除尘系统和集尘桶,所述悬吊杆的上端固定设置,下端位于所述集尘桶内,任一所述除尘单元与所述集尘桶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Description

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除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电除尘器在设计时,采用不均匀电场,其两极分别为管形和锯齿形结构,包括阳极桶和晕极齿。当该设备工作时,随着电路中电压的增大,电场强度逐渐增大,当电压升高至一定程度时,活动性大的电子和部分阴离子能与中性气体分子碰撞从而产生电离作用,致使电场中不断产生大量新离子,此时,在放电极的周围能够明显观察到淡蓝色的花点或光环,同时发出轻微爆裂声,这一现场称为电晕现象。产生电晕这一现象的这一极称之为电晕极。
当电除尘器在使用时,其两端接入高压直流电源,带电粉尘部分附着在阳极,部分附着在能产生电晕极的阴极,即用于帮助产生电场的晕极齿处。附着在晕极齿上的粉尘会影响晕极齿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该处进行除尘处理。
现有技术中多通过对晕极齿处进行振达的方式来进行除尘处理,此时位于晕极齿上的灰尘能够在振打作用下从晕极齿上脱落。但是振打处理不仅需要晕极齿处于断电状态下工作,影响该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多次振打会严重影响晕极齿的装配精度,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针对现有的晕极齿除尘设备的缺陷,需要研发一种无须振打的晕极齿除尘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晕极齿需要通过振打才能除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晕极齿除尘装置,包括悬吊杆和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套设在所述悬吊杆上;任一所述除尘单元包括驱动扇和晕极齿,所述驱动扇套设在所述悬吊杆上并能相对于所述悬吊杆转动;所述驱动扇转动时带起的气流能将附着在所述晕极齿表面上的粉尘吹离。
当驱动扇在环境风或其它外力作用下转动时能够对晕极齿所在位置产生一定的气流,从而将附着在晕极齿表面的粉尘吹落,吹落的粉尘远离晕极齿后,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实现除尘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同一所述除尘单元内,所有的所述晕极齿位于所述驱动扇的同侧。此时,能够保证当驱动扇所产生的气流能够同时作用于所有的晕极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尘单元还包括:扫灰组件,所述扫灰组件与所述驱动扇固定连接并与至少一个所述晕极齿的表面接触;当所述驱动扇转动时,所述扫灰组件能随之同步转动以清扫所述晕极齿表面。
该扫灰组件在工作时能够直接作用于晕极齿的表面,当扫灰组件受驱动扇驱动开始转动时,此时扫灰组件能够将附着在晕极齿表面的灰尘拂去,实现对晕极齿表面粉尘的进一步去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扫灰组件包括连接杆和毛刷,所述毛刷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驱动扇固定连接,此时所述毛刷位于所述晕极齿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扫灰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悬吊杆轴线平行设置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有的所述毛刷沿所述固定杆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毛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毛刷的数量为所述晕极齿数量的两倍。
此时,两个所述毛刷相对设置且两个毛刷之间留有能供晕极齿穿过的间隙,当毛刷相对应晕极齿转动时,能够将附着在晕极齿表面的灰尘拂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扇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尘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有的所述除尘单元沿所述悬吊杆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吊杆的轴线沿垂线方向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除尘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晕极齿除尘系统和集尘桶,所述悬吊杆的上端固定设置,下端位于所述集尘桶内,任一所述除尘单元与所述集尘桶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当除尘单元工作时,经除尘单元拂下的灰尘能够最终落入集尘桶内,实现对粉尘的收集。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能够巧妙的利用气流以及随着气流转动的毛刷实现对晕极齿表面的粉尘处理,能够在影响晕极齿的连接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对晕极齿表面灰尘的快速、有效处理,解决晕极齿处易集尘的问题,保证晕极齿能够正常工作。另外,该悬吊杆垂直设置,从晕极齿处清理出来的粉尘能够在重力作用下缓慢沉降并最终落入集尘桶内,有效避免粉尘逸散。保证了设备的最终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晕极齿除尘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晕极齿除尘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晕极齿除尘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轴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集尘桶与除尘单元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中:1、悬吊杆;2、驱动扇;3、晕极齿;4、扫灰组件;41、连接杆;42、毛刷;43、固定杆;5、集尘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晕极齿除尘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此时该清灰装置包括悬吊杆和除尘单元,其中悬吊杆上设置有三个除尘单元,任意一个除尘单元包括一个驱动扇和位于该驱动扇下方的三个同轴设置的晕极齿结构。该驱动扇通过轴承套设在悬吊杆上并能相对于悬吊杆转动,驱动扇上设置有多个扇叶,当驱动扇受气流带动转动时,扇叶能够产生气流从而将附着在除尘单元表面的灰尘吹落。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晕极齿除尘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晕极齿除尘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轴侧视图;与图1相比,此时该除尘单元还包括扫灰组件,该扫灰组件与驱动扇固定连接并能随着驱动扇的转动而转动,在转动过程中,毛刷能够将附着在晕极齿表面的灰尘拂落。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除尘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除尘系统除了包括上述晕极齿除尘装置以外,还包括集尘桶,该集尘桶位于悬吊杆外周测,此时悬吊杆通过相应结构吊设在该集尘桶内。
附图5是图4中的集尘桶与除尘单元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可以看到,位于悬吊杆外周测的除尘单元与集尘桶的内侧壁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晕极齿3除尘装置,该装置用于对静电除尘器的电晕极处进行除尘处理。该装置包括悬吊杆1和除尘单元,其中悬吊杆1能够导电,用于配合相应的结构实现静电除尘器的功能;除尘单元套设在悬吊杆1上。
具体的,一个悬吊杆1上可以设置有一个除尘单元,也可以设置有多个除尘单元,当除尘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时,此时多个除尘单元能沿悬吊杆1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列布置。
任一除尘单元包括驱动扇2和晕极齿3,其中驱动扇2能相对于悬吊杆1转动,晕极齿3与悬吊杆1固定连接。当驱动扇2受外力作用(例如用力拨动或者气流扰动)时,驱动扇2转动所带起的气流能将附着在晕极齿3表面上的粉尘吹离。
一般而言,驱动扇2通过轴承与悬吊杆1相连。另外,该驱动扇2包括位于轴承外侧的固定套环以及位于套环外侧的扇叶,其中扇叶的数量为至少三个。
当驱动扇2在环境风或其它外力作用下转动时,能够对晕极齿3所在位置产生一定的气流,从而将附着在晕极齿3表面的粉尘吹落,吹落的粉尘远离晕极齿3后,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实现除尘功能。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同一除尘单元内,所有的晕极齿3位于驱动扇2的同侧。此时,能够保证当驱动扇2所产生的气流能够同时作用于所有的晕极齿3。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晕极齿3除尘装置,该装置包括沿垂线方向设置的悬吊杆1以及套设在该悬吊杆1上的三个除尘单元,三个除尘单元沿悬吊杆1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列布置。
具体的,任一除尘单元包括一个驱动扇2和三个位于驱动扇2下方的晕极齿3。
当驱动扇2在环境风或其它外力作用下转动时,所产生气流能将落在晕极齿3表面的粉尘吹落。吹落的粉尘远离晕极齿3后,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此时该除尘单元还包括扫灰组件4。
至少一个除尘单元内设置有扫灰组件4。
具体的,该扫灰组件4与驱动扇2固定连接并与至少一个晕极齿3的表面接触;当驱动扇2转动时,扫灰组件4能随之同步转动以清扫晕极齿3表面。
该扫灰组件4在工作时能够直接作用于晕极齿3的表面,当扫灰组件4受驱动扇2驱动开始转动时,此时扫灰组件4能够将附着在晕极齿3表面的灰尘拂去。
需要注意的是,在带有扫灰组件4的除尘单元内,扫灰组件4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扫灰组件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所有的扫灰组件4呈环形均匀排布。
具体的,扫灰组件4包括连接杆41和毛刷42,毛刷42通过连接杆41与驱动扇2固定连接,此时毛刷42位于晕极齿3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扫灰组件4也可以由连接杆41和其它能够拂去灰尘的物品组成。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扫灰组件4还包括与悬吊杆1轴线平行设置的固定杆43,固定杆43与连接杆41固定连接,所有的毛刷42沿固定杆43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布。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毛刷4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毛刷42的数量为晕极齿3数量的两倍。
此时,两个毛刷42相对设置且两个毛刷42之间留有能供晕极齿3穿过的间隙,当毛刷42相对应晕极齿3转动时,能够将附着在晕极齿3表面的灰尘拂去,如图2-3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除尘单元内,驱动扇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也就是说,一个除尘单元内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驱动扇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除尘系统,包括上述的晕极齿3除尘系统和集尘桶5,如图4所示,此时悬吊杆1的上端固定设置,下端位于集尘桶5内,任一除尘单元与集尘桶5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如图5所示。
该除尘系统中的晕极齿3与集尘桶5分别为该静电除尘器的阴极和阳极结构,两者之间能形成高压电场,从而生成阴阳离子。
当除尘单元工作时,经除尘单元拂下的灰尘能够最终落入集尘桶5内,实现对粉尘的收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晕极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吊杆(1)和除尘单元,所述除尘单元套设在所述悬吊杆(1)上;任一所述除尘单元包括驱动扇(2)和晕极齿(3),所述驱动扇(2)套设在所述悬吊杆(1)上并能相对于所述悬吊杆(1)转动;所述驱动扇(2)转动时带起的气流能将附着在所述晕极齿(3)表面上的粉尘吹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晕极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除尘单元内,所有的所述晕极齿(3)位于所述驱动扇(2)的同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晕极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单元还包括:
扫灰组件(4),所述扫灰组件(4)与所述驱动扇(2)固定连接并与至少一个所述晕极齿(3)的表面接触;当所述驱动扇(2)转动时,所述扫灰组件(4)能随之同步转动以清扫所述晕极齿(3)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晕极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灰组件(4)包括连接杆(41)和毛刷(42),所述毛刷(42)通过所述连接杆(41)与所述驱动扇(2)固定连接,此时所述毛刷(42)位于所述晕极齿(3)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晕极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灰组件(4)还包括与所述悬吊杆(1)轴线平行设置的固定杆(43),所述固定杆(43)与所述连接杆(41)固定连接,所有的所述毛刷(42)沿所述固定杆(43)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晕极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刷(4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述毛刷(42)的数量为所述晕极齿(3)数量的两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晕极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扇(2)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晕极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单元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所有的所述除尘单元沿所述悬吊杆(1)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晕极齿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杆(1)的轴线沿垂线方向设置。
10.除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晕极齿除尘装置和集尘桶,所述悬吊杆(1)的上端固定设置,下端位于所述集尘桶内,任一所述除尘单元与所述集尘桶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CN202220193661.0U 2022-01-24 2022-01-24 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 Active CN218423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3661.0U CN218423398U (zh) 2022-01-24 2022-01-24 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93661.0U CN218423398U (zh) 2022-01-24 2022-01-24 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23398U true CN218423398U (zh) 2023-02-03

Family

ID=85080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93661.0U Active CN218423398U (zh) 2022-01-24 2022-01-24 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233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7381A (zh) * 2022-01-24 2022-04-19 北京普瑞众合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67381A (zh) * 2022-01-24 2022-04-19 北京普瑞众合国际科技有限公司 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90990A1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理功能的电场装置
CN218423398U (zh) 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
CN108311284A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除尘设备
CN111375490B (zh) 一种基于离子风与振弦栅耦合的除雾集水装置及方法
KR101651034B1 (ko) 전기집진기 및 그 전기집진기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 시스템
CN105536996B (zh) 一种电除尘装置
CN106076628A (zh) 一种立式湿式电除尘装置
CN108200384B (zh) 自动去除镜面异物的联动视频监控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1514866U (zh) 一种智能防尘通讯设备
CN219309014U (zh) 便于清尘的火电机组电除尘器
CN114367381A (zh) 晕极齿除尘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除尘系统
CN205815927U (zh) 一种湿式静电除尘器
CN2505178Y (zh) 高效静电除尘器
CN109833977B (zh) 一种空气净化方法和空气净化器
CN116673128A (zh) 一种高效除尘器
JPH06142548A (ja) 湿式電気集塵装置
CN114832941A (zh) 一种用于输煤输料粉尘扬尘高电压高频静电除尘器系统
CN113798063B (zh) 一种新型环保静电除尘器及其应用
CN204816896U (zh) 湿式静电除尘装置
KR102535510B1 (ko) 전기 집진기용 집진부 구조
CN110773320B (zh) 一种低功耗烟气净化器
CN208161834U (zh) 一种应用于电气室的无动力微型静电除尘装置
CN107433229B (zh) 一种基于电晕放电的雾霾收集单元及除雾霾装置
CN214554448U (zh) 一种用于玻璃瓶生产线的回转式静电除尘装置
CN210153978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