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13064U - 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13064U
CN218413064U CN202221953715.5U CN202221953715U CN218413064U CN 218413064 U CN218413064 U CN 218413064U CN 202221953715 U CN202221953715 U CN 202221953715U CN 218413064 U CN218413064 U CN 2184130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tructures
reflector
display system
substrate
imag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5371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霖
赵振宇
赵鹏
李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ppotronic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potronic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Appotronic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5371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130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130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130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抬头显示系统包括图像显示器、反射镜以及反射件。图像显示器用于出射图像源光线,反射镜与图像显示器相对间隔设置以用于反射图像显示器出射的图像源光线,反射镜与图像显示器之间形成光传输空间;反射件设置于光传输空间内,反射件包括基材以及连接于基材的多个微结构,多个微结构以预定周期排布于基材,预定周期大于或等于5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毫米,经由反射镜反射的光线发射至微结构后至少部分地被反射至目标投影位置。上述抬头显示系统中微结构以预定周期排布于基材,在提高图像分辨率的同时,减小了反射件的整体厚度,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

Description

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载抬头显示装置正在成为驾驶员获得行驶车辆信息的重要方法,其能够把驾驶车况路况信息实时投射到驾驶员正常驾驶的视线方向,可以让驾驶更加的舒适和安全。
现有的抬头显示装置的投射视角小,投射距离短,因此反射件的尺寸相对比较小,不会显著增加抬头显示装置的体积。但是当技术发展到更大视角和更远投射距离的时候,传统的抬头显示装置的设计会导致反射件的尺寸过大,从而影响到整个抬头显示装置的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抬头显示系统,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抬头显示系统的车辆。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抬头显示系统,包括图像显示器、反射镜、底座以及反射件。图像显示器用于显示图像源,反射镜与图像显示器相对间隔设置以用于反射图像显示器所发出的光线,反射镜与图像显示器之间形成光传输空间。反射件设置于光传输空间内,反射件包括基材以及连接于基材的多个微结构,多个微结构以预定周期排布于基材,预定周期大于或等于5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毫米,经由反射镜反射的光线发射至微结构后至少部分地被反射至目标投影位置。上述抬头显示系统中微结构以预定周期排布于基材,在提高图像分辨率的同时,减小了反射件的整体厚度,降低了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微结构设有反射面,反射面相对于基材倾斜设置,反射面朝向反射镜,并设置于反射镜反射的光线的光路上。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微结构连接于基材朝向光传输空间的一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反射面相对于基材的倾斜角度大于等于3度且小于等于50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微结构连接于基材背离光传输空间的一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反射面相对于基材的倾斜角度大于2度且小于50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反射件还包括反射层,反射层设置于反射面,反射层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80%。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反射件还包括反射层,目标投影位置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反射镜位于目标投影位置的第一侧,图像显示器位于目标投影位置的第二侧,反射面相对于基材的倾斜角度大于等于3度且小于等于50度;或者目标投影位置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图像显示器位于目标投影位置的第一侧,反射镜位于目标投影位置的第二侧,反射面相对于基材的倾斜角度大于30度且小于等于70度。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反射件还包括反射层,微结构相对于基材的表面凸出,多个微结构沿图像显示器至反射镜的方向阵列设置;或者微结构相对于基材的表面凸出,多个微结构呈同心辐射状设置,多个微结构的辐射中心位于反射镜和反射件之间或位于反射镜背离反射件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任意一种抬头显示系统,抬头显示系统设置于车体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抬头显示系统应用于车辆中时,反射件将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以大角度偏折以投射至目标投影位置,降低了反射镜垂直方向的接受角度,即降低了反射镜的垂直高度,从而降低了抬头显示系统在车辆内的安装占用体积。多个微结构以大于或等于50μm且小于或等于10mm的预定周期排布于基材,减小了衍射时增大的出射角度,降低了衍射的效果,从而减小对图像分辨率的影响。同时,微结构周期的增加使得微结构的厚度变小,从而减小了反射件的整体厚度,降低了反射件的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抬头显示系统的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抬头显示系统的反射光栅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反射光栅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反射光栅的再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反射光栅的微结构的周期和衍射时增大的出射角度之间的函数关系表。
图7是图3所示反射光栅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反射光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反射光栅的光路示意图。
标号说明:100、抬头显示系统;10、图像显示器;20、光传输空间;30、反射镜;50、反射件;51、第一边;52、反射光栅;521、基材;523、微结构;5232、反射面;5233、反射层;53、第二边;55、斜边;200、车辆;201、车体;203、前挡风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抬头显示系统100,抬头显示系统100可以应用于车辆200中,其用于把车辆200的车况信息、路况信息等实时的投射到驾驶员正常驾驶的视线方向处,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其中,“驾驶员正常驾驶的视线方向处”一般指车辆200的与驾驶室相对的前挡风玻璃处,或者侧向的车窗玻璃处,本申请将以前者为例进行阐述。
车辆200包括车体201、连接于车体201的前挡风玻璃203以及上述的抬头显示系统100。前挡风玻璃203固定连接于车体201前进方向的一端,前挡风玻璃203与车体201之间形成供驾驶员操作的驾驶室。抬头显示系统100设置于车体201内,其用于将车辆200的车况信息及路况信息等投射至前挡风玻璃203上,且抬头显示系统100投射的信息在驾驶员正常驾驶的视线方向上。本说明书对抬头显示系统100在车体201内的具体安装位置不作限制,例如,抬头显示系统100可以设置于前挡风玻璃203的上方(例如安装于车辆200的顶棚处),也可以设置于前挡风玻璃203的下方(例如车辆200的仪表台上)。
请同时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抬头显示系统100包括图像显示器10、反射镜30以及反射件50。图像显示器10用于发射图像源光线(例如用于显示图像等多媒体内容),反射镜30与图像显示器10相对间隔设置,反射镜30用于反射图像显示器10发出的光线。反射件50设置于反射镜30所反射的光线的光路上,经由反射镜30反射的光线发射至反射件50后至少部分地被反射至目标投影位置。其中,“目标投影位置”可以为驾驶员正常驾驶的视线方向上的前挡风玻璃203处。当抬头显示系统100应用于其他场景时,目标投影位置根据实际场景来界定。
图像显示器10用于显示车况、路况信息的图像源,图像源对应的光线出射至反射镜30,反射镜30将该光线反射至反射件50,反射件50再将至少部分的该光线反射至前挡风玻璃203处。若不包括反射件50,当抬头显示系统100需要满足更大视角和更远投射距离的投影要求时,反射镜30的尺寸就要设计更大以满足反射要求。而本申请利用反射件50将反射镜30反射的光线以大角度偏折以投射至目标投影位置,降低了反射镜30垂直方向的接受角度,并且可以缩短图像显示器10和反射镜30之间的距离,即降低了反射镜30的垂直高度,从而降低了抬头显示系统100在车辆200内的安装占用体积。故本申请的抬头显示系统100在满足更大视角和更远投射距离的投影要求的同时显著减小了安装占用的体积。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显示器10用于显示信息。抬头显示系统100电性连接于车辆200的中控系统,抬头显示系统100和中控系统进行完整的数据信息连接,整合成大数据,然后将一些重要的信息(例如油耗、油量、速度、里程、时间、地图导航等)通过图像显示器10显示。本说明书对图像显示器10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例如,图像显示器10可以采用如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主动发光型的图像显示器,也可以是采用包括DLP(数字光处理)光机调制图像的图像显示器。
由于车辆200的前挡风玻璃203是一个曲面,其具备一定的光焦度,如果将图像源直接投射到前挡风玻璃203上会产生图像失真,因此,本实施例利用反射镜30对由此产生的像差进行校正。反射镜30与图像显示器10相对间隔设置,且反射镜30的反射面与图像显示器10的出光面大致相对。图像显示器10发射光线至反射镜30,反射镜30和图像显示器10之间形成光传输空间20。本说明书对反射镜30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镜30选用自由曲面反射镜,自由曲面指具有传统加工成型的任意性特点的曲面。由于不同型号的车辆200的前挡风玻璃203的面型参数有所不同,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像差进行校正,自由曲面反射镜的面型参数会依据车辆200的前挡风玻璃203的面型参数以及其它初始参数来进行调整。
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反射件50设置于光传输空间20内。本说明书对反射件50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制,例如,反射件50可以包括反射光栅,也可以包括反射膜。在本实施例中,反射件50包括反射光栅52,反射光栅52用于反射反射镜30反射的光线至前挡风玻璃203处。反射光栅52包括基材521以及连接于基材521的多个微结构523,基材521沿图像显示器10至反射镜30的方向延伸设置,微结构523设置于基材521上。本说明书对基材521的安装方式以及基材521和微结构523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制,例如,车辆200(如图1所示)的仪表台可以设置有底座,反射光栅52可以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一体成型于该底座上,制作成带有微结构523的平面塑料板材。或者,可以采用薄膜成型工艺将微结构523制作于基材521的表面,再使用压印成型等转印工艺将基材521贴合于底座的平整的表面。其中,基材521可以采用涤纶树脂、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微结构523设置于基材521朝向光传输空间20的一侧。微结构523相对于基材521凸出设置,微结构523被垂直于基材521且沿图像显示器10至反射镜30的方向延伸的平面截取后,其纵截面(即微结构523两端的端面)大致呈直角三角形,该直角三角形具有大致相互垂直的第一边51和第二边53以及连接于第一边51和第二边53的斜边55,其中,第二边53和斜边55与基材521表面相交处的连线即为第一边51。微结构523设有反射面5232,反射面5232的纵截面为上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55。反射面5232相对于基材521倾斜设置,反射面5232朝向反射镜30,并设置于反射镜30反射的光线的光路上。
反射面5232可以设有反射层5233,反射层5233设置于反射面5232朝向光传输空间20的一侧,也即设置于反射面5232的表面。反射层5233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80%,例如反射层5233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为80%。本说明书对反射层5233的具体材料不作限制,反射层5233可以为金属膜,金属膜的材料可以采用高导电度的金、银、铝和铜等材料。反射层5233可以通过蒸镀、磁控溅射等金属镀膜工艺加工于反射面52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层5233也可以通过多层反射介质膜的方法制作而成。
微结构523的纵截面的第一边51的尺寸取值范围可以从毫米级别到微米级别,第二边53的尺寸可以根据斜边55即反射面5232的倾斜角度以及第一边51的尺寸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出。其中,“反射面5232的倾斜角度”理解为第一边51和斜边55之间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面5232相对于基材521的倾斜角度,也即第一边51和斜边55之间夹角设为第一夹角θ1。
本说明书对第一夹角θ1的具体角度不作限制,例如,第一夹角θ1的角度可以大于等于3度且小于等于50度,第一夹角θ1的角度也可以大于30度且小于等于70度。具体地,目标投影位置(前挡风玻璃203上的部分位置)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为目标投影位置远离车体201(如图1所示)内驾驶员的一侧,第二侧为目标投影位置靠近车体201内驾驶员的一侧。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夹角θ1的角度可以大于等于3度且小于等于50度。此时,请参阅图2,反射镜30位于目标投影位置的第一侧,图像显示器10位于目标投影位置的第二侧。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第一夹角θ1的角度大于30度且小于等于70度。此时,反射镜30位于目标投影位置的第二侧,图像显示器10位于目标投影位置的第一侧。
当反射镜30的入射光线的偏折角度为反射面5232的倾斜角度的两倍入射时,经反射件50反射的光线垂直于基材521出射。
多个微结构523呈周期排布于基材521朝向光传输空间20的一侧。上述的“周期”“周期排布”用语,应表示所排列的微结构523大致呈重复性排列。当微结构523的重复排列为阵列时,其周期具体指相邻两个重复元件(一个或者多个微结构523,或者指微结构523中部分结构)之间的距离。当微结构523的重复排列为辐射排列时,其周期具体指每个微结构523距离辐射中心的距离的递增距离。“周期”“周期排布”也包括微结构523中的一些排列发生偏移的情况,例如,及时在严格意义上的周期性被破坏的情况下,当微结构523重复地排布时,仍可以构成具有反射特性的反射件50。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微结构523在“周期排布”中可以存在一些缺陷,本申请中的“周期”应当从广义上理解。
本说明书对多个微结构523的周期排布方式不作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多个微结构523可以呈同心辐射状设置,每一微结构523沿辐射中心O旋转对称,其中,多个微结构523的辐射中心O位于反射镜30和反射件50之间或位于反射镜30背离反射件50的一侧。每一微结构523沿辐射中心O旋转对称,在宽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光线汇聚的作用,可以减小反射镜30在微结构523宽度方向的尺寸,降低抬头显示系统100在车辆200(如图1所示)内的安装占用体积。其中,微结构523的宽度方向垂直于图像显示器10至反射镜30的方向。
请再次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微结构523也可以沿图像显示器10至反射镜30的方向阵列设置,多个微结构523的反射面5232之间相互平行。其中,微结构523排列的周期会影响反射光栅52的衍射特性。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微结构523并列设置,所以微结构523排列的周期可以等效为第一边51的边长d。
波在穿过狭缝、小孔或圆盘之类的障碍物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散传播,在本实施例中,微结构523为端面大致为直角三角形的棱镜,相邻的微结构523之间形成狭缝,这个有限间距的狭缝导致了衍射效应的出现,其中,狭缝间距即为上述第一边51的边长d。若图像显示器10采用相干光作为光源照明,则还会出现干涉的现象,干涉和衍射的存在会降低图像的分辨率,使得反射光栅52的出射光线的出射角度较于不存在干涉和衍射现象情况下的出射角度更大,从而造成像素的重叠。
为了减小对图像分辨率的影响,本申请实施例对微结构523排列的周期(即第一边51的边长d)进行设计以降低衍射的效果。衍射时增大的角度可以简单估算为
Figure BDA0003768061100000101
其中,Δθ为衍射时增大的出射角度,λ为光线的波长,d为微结构523的周期。如图6所示,微结构523的周期d和衍射时增大的出射角度Δθ呈反比,因此可以采用增大微结构523周期的方法减小衍射时增大的出射角度Δθ以降低衍射的效果。根据图6,当微结构523的周期d的取值在50μm~10mm(含端点,曲线呈收敛状,故省略后半部分)之间时,衍射时增大的出射角度Δθ小于1度,如果进一步要求衍射时增大的出射角度Δθ小于0.25度,那么微结构523的周期d的取值要大于500μm。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微结构523以预定周期排布于基材521,其中,预定周期的取值大于或等于50μm且小于或等于10mm。
在微结构523中,第二边53的尺寸是根据斜边55和第一边51的夹角(即反射面5232的倾斜角度)以及第一边51的尺寸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出,所以在斜边55和第一边51的夹角确定的情况下,微结构523的周期d越小(即第一边51的边长越小),第二边53的尺寸越小。第二边53大致垂直于基材521的表面,其与基材521的厚度方向大致同向延伸。第二边53的尺寸越小,则微结构523的厚度越小,从而减小了反射光栅52的整体厚度,降低了反射光栅52的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
为了进一步减小反射光栅52的厚度,请同时参阅图7和图8,微结构523可以设置于基材521背离光传输空间20的一侧,反射层5233设置于反射面5232的表面。图像显示器10显示车况、路况信息的图像源,图像源对应的光线出射至反射镜30,反射镜30将该光线反射至反射光栅52。从反射镜30反射出的大角度光线首先经过基材521上表面(即基材521朝向光传输空间20的一侧表面)的折射,再经过微结构523的反射以及基材521上表面的第二次折射后,出射至目标投影位置(即前挡风玻璃203处)。
如图9所示,在第一个示例中,若微结构523设置于基材521朝向光传输空间20的一侧,反射镜30反射的指定光束直接照射至微结构523时,该指定光束在反射面5232或反射层5233上的入射角为a1,当光线在反射面5232或反射层5233上被反射,其出射角为b1,该出射光束的宽度为w1。
在第二个示例中,如图8所示,若微结构523设置于基材521背离光传输空间20的一侧,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指定光束(如指定光束和水平面的夹角不变),经反射镜30反射后照射至基材521,其入射角为a2,光线经过基材521上表面的折射后照射至微结构523的反射面5232时入射角为a3,当光线在反射面5232或反射层5233上被反射形成出射角b2;被反射后的指定光束再经由基材521出射到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后出射角为b3,该出射光束的宽度为w2。
若第二个示例的反射面5232的倾斜角与第一个示例中反射面5232的倾斜角相同,则由于基材的折射作用,入射角a3相对于a1的角度减小,出射角b2相对于上述第一个示例的出射角b1也减小,但是最终出射光线的宽度w2相较于w1增大,所以,由于第二个示例中的结构(微结构523设置于基材521背离光传输空间20的一侧)能够利用基材521的折射作用,减小了同一束光打在反射面5232上的入射角,使得第二示例的反射面5232对光束的反射表现较好,换而言之,第二示例的反射面5232可以具有较小的倾斜角度即可达到和第一个示例(微结构523设置于基材521朝向光传输空间20的一侧)相同的反射效果,因此将微结构523设置于基材521背离光传输空间20的一侧时微结构523的厚度可以较小。简而言之,要达到相同的出射光束的宽度需求,采用第二个示例中(微结构523设置于基材521背离光传输空间20的一侧)的结构,其反射面5232的倾斜角可以设计得更小,微结构523只需要较小的厚度即可实现出射光束的宽度需求。
本说明书对第二夹角θ2的具体角度不作限制,例如,当第二夹角θ2的角度可以大于等于3度且小于等于50度,第二夹角θ2的角度大于3度且小于50度。当第二夹角θ2的角度大于等于30度且小于等于70度时,第二夹角θ2的角度可以大于30度且小于70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抬头显示系统100中,反射件50将反射镜30反射的光线以大角度偏折以投射至目标投影位置,降低了反射镜30垂直方向的接受角度,即降低了反射镜30的垂直高度,从而降低了抬头显示系统100在车辆200内的安装占用体积。多个微结构523以大于或等于50μm且小于或等于10mm的预定周期排布于基材521,减小了衍射时增大的出射角度Δθ,降低了衍射的效果,从而减小对图像分辨率的影响。同时,微结构523周期d的增加使得微结构523的厚度变小,从而减小了反射光栅52的整体厚度,降低了反射光栅52的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显示器,用于显示图像源;
反射镜,与所述图像显示器相对间隔设置以用于反射所述图像显示器所发出的光线,所述反射镜与所述图像显示器之间形成光传输空间;以及
反射件,设置于所述光传输空间内,所述反射件包括基材以及连接于所述基材的多个微结构,多个所述微结构以预定周期排布于所述基材,所述预定周期大于或等于50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毫米,经由所述反射镜反射的光线发射至所述微结构后至少部分地被反射至目标投影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设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相对于所述基材倾斜设置,所述反射面朝向所述反射镜,并设置于所述反射镜反射的光线的光路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连接于所述基材朝向所述光传输空间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相对于所述基材的倾斜角度大于等于3度且小于等于50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连接于所述基材背离所述光传输空间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面相对于所述基材的倾斜角度大于2度且小于50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件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反射面,所述反射层对可见光的反射率大于或等于80%。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投影位置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反射镜位于所述目标投影位置的第一侧,所述图像显示器位于所述目标投影位置的第二侧,所述反射面相对于所述基材的倾斜角度大于等于3度且小于等于50度;或者
所述目标投影位置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图像显示器位于所述目标投影位置的第一侧,所述反射镜位于所述目标投影位置的第二侧,所述反射面相对于所述基材的倾斜角度大于30度且小于等于70度。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结构相对于所述基材的表面凸出,多个所述微结构沿所述图像显示器至所述反射镜的方向阵列设置;或者
所述微结构相对于所述基材的表面凸出,多个所述微结构呈同心辐射状设置,多个所述微结构的辐射中心位于所述反射镜和所述反射件之间或位于所述反射镜背离所述反射件的一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以及
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抬头显示系统,所述抬头显示系统设置于所述车体内。
CN202221953715.5U 2022-07-27 2022-07-27 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84130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3715.5U CN218413064U (zh) 2022-07-27 2022-07-27 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53715.5U CN218413064U (zh) 2022-07-27 2022-07-27 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13064U true CN218413064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13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53715.5U Active CN218413064U (zh) 2022-07-27 2022-07-27 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130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73329B2 (en) Head-up display device
US8300314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18029892A1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その映像表示装置
JP6854590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電子装置
US1097654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apparatus
US20180157049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WO2017175517A1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電子装置
WO2018047522A1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とそのための映像表示装置
US11835719B2 (en) Optical system for a display system projecting a virtual image onto a target space
JP2000164016A (ja) 面光源装置
CN115267738A (zh) 激光雷达
CN218413064U (zh) 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JP2017188311A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電子装置
JP2009537023A (ja) 再帰反射体
JP2004022223A (ja) 照明装置
JP7146965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電子装置
CN218547128U (zh) 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CN218547129U (zh) 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WO1996011303A1 (fr) Support reflechissant
CN218413062U (zh) 抬头显示系统及车辆
US20070096026A1 (en) Reflective collimation optic
JPH06289207A (ja) 光反射体
KR102097666B1 (ko) 전방 표시 장치
WO2022230370A1 (ja) 光学システム、照明システム、表示システム及び移動体
US11747543B1 (en) Lighting system laminated into glasses using microLEDs and le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