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4880U - 立交桥 - Google Patents

立交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4880U
CN218404880U CN202222709915.2U CN202222709915U CN218404880U CN 218404880 U CN218404880 U CN 218404880U CN 202222709915 U CN202222709915 U CN 202222709915U CN 218404880 U CN218404880 U CN 218404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lane
elevated
pedestrian
passag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099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家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7099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4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4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4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交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立交桥,其能够使机动车和行人完全分开行走,人车完全分离,各行其道,互补干扰,有效提高行驶安全性,避免行驶时对行人安全造成威胁;包括地面通道、后副高架人行通道、前副高架人行通道、高架通道、后掉转通道、前掉转通道、左上车道、左下车道、右下车道、右上车道、左下变车道、右下变车道、右上变车道和左上变车道,地面通道的两侧均设有人行横道,后副高架人行通道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悬空架起,右下车道和右上车道与地面通道两侧相通的铺设在地面上,另一端分别与高架通道左侧和右侧相通,右上变车道和左上变车道的一端均与地面通道后侧相通,另一端分别与高架通道右侧和左侧相通。

Description

立交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交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立交桥。
背景技术
立交桥全称立体式交叉桥,是指在两条以上的交叉道路交汇处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互不相扰的现代化桥梁,通常只在高速公路互通、城市干道或快速路之间的交汇处建设,主要作用是使各个方向的车辆不受路口上的红绿灯管制而快速通过。
现有技术中的立交桥给机动车的行驶带来了便利,但有时行人也会在立交桥上骑行,行人在立交桥上骑行过程中发现,行人和机动车很容易共同经过一个道路,互相干扰,行人和机动车不能完全分开行走,安全性比较低,给行人的安全造成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使机动车和行人完全分开行走,人车完全分离,各行其道,互补干扰,有效提高行驶安全性,避免行驶时对行人安全造成威胁的立交桥。
本实用新型的立交桥,包括地面通道、后副高架人行通道、前副高架人行通道、高架通道、后掉转通道、前掉转通道、左上车道、左下车道、右下车道、右上车道、左下变车道、右下变车道、右上变车道和左上变车道,地面通道的两侧均设有人行横道,后副高架人行通道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悬空架起,并且后副高架人行通道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地面通道两侧的人行横道相通,高架通道从后副高架人行通道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上方悬空跨过,高架通道的两侧同样均设有人行横道,后副高架人行通道通过两组后掉转通道分别与高架通道两侧的人行横道相通,前副高架人行通道通过两组前掉转通道分别与高架通道两侧的人行横道相通,左上车道和左下车道与地面通道两侧相通的铺设在地面上,并且位于后副高架人行通道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下方,左上车道和左下车道的另一端均与高架通道左侧相通,右下车道和右上车道与地面通道两侧相通的铺设在地面上,并且同样位于后副高架人行通道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下方,右下车道和右上车道的另一端均与高架通道右侧相通,左下变车道和右下变车道均与地面通道前侧相通,另一端分别与高架通道左侧和右侧相通,右上变车道和左上变车道的一端均与地面通道后侧相通,另一端分别与高架通道右侧和左侧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立交桥,所述地面指示箭透采用反光涂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立交桥,所述后掉转通道和前掉转通道采用环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首先在行驶过程中,机动车可以在除后副高架人行通道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以及后掉转通道和前掉转通道之外的道路上按照地面指示箭头方向行驶,当行人在后副高架人行通道上从右往左骑行时,行驶过桥洞右转驶入后掉转通道上,转上高架通道后实现掉头,再由高架通道左侧的人行横道驶入靠左侧的前掉转通道上,再由前掉转通道驶入前副高架人行通道上,最后再通过前副高架人行通道驶离地面通道,避免了行人横跨地面通道行驶,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机动车和行人完全分开行走,人车完全分离,各行其道,互补干扰,有效提高行驶安全性,避免行驶时对行人安全造成威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效果展示图;
附图中标记:1、地面通道;2、后副高架人行通道;3、前副高架人行通道;4、高架通道;5、后掉转通道;6、前掉转通道;7、左上车道;8、左下车道;9、右下车道;10、右上车道;11、左下变车道;12、右下变车道;13、右上变车道;14、左上变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立交桥,包括地面通道1、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高架通道4、后掉转通道5、前掉转通道6、左上车道7、左下车道8、右下车道9、右上车道10、左下变车道11、右下变车道12、右上变车道13和左上变车道14,地面通道1的两侧均设有人行横道,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悬空架起,并且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的两端分别与地面通道1两侧的人行横道相通,高架通道4从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上方悬空跨过,高架通道4的两侧同样均设有人行横道,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通过两组后掉转通道5分别与高架通道4两侧的人行横道相通,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通过两组前掉转通道6分别与高架通道4两侧的人行横道相通,左上车道7和左下车道8与地面通道1两侧相通的铺设在地面上,并且位于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下方,左上车道7和左下车道8的另一端均与高架通道4左侧相通,右下车道9和右上车道10与地面通道1两侧相通的铺设在地面上,并且同样位于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下方,右下车道9和右上车道10的另一端均与高架通道4右侧相通,左下变车道11和右下变车道12均与地面通道1前侧相通,另一端分别与高架通道4左侧和右侧相通,右上变车道13和左上变车道14的一端均与地面通道1后侧相通,另一端分别与高架通道4右侧和左侧相通;首先在行驶过程中,机动车可以在除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以及后掉转通道5和前掉转通道6之外的道路上按照地面指示箭头方向行驶,当行人在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上从右往左骑行时,行驶过桥洞右转驶入后掉转通道5上,转上高架通道4后实现掉头,再由高架通道4左侧的人行横道驶入靠左侧的前掉转通道6上,再由前掉转通道6驶入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上,最后再通过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驶离地面通道1,避免了行人横跨地面通道1行驶,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机动车和行人完全分开行走,人车完全分离,各行其道,互补干扰,有效提高行驶安全性,避免行驶时对行人安全造成威胁。
本实用新型的立交桥,所述地面指示箭透采用反光涂料制作;通过采用反光涂料,可以机动车在夜间行驶时驾驶人观察的更加清楚,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立交桥,所述后掉转通道5和前掉转通道6采用环形结构;通过采用环形结构,可以使行人在行驶过程中更加平缓,避免出现急弯的情况,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立交桥,首先在行驶过程中,机动车可以在除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以及后掉转通道5和前掉转通道6之外的道路上按照地面指示箭头方向行驶,当行人在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上从右往左骑行时,行驶过桥洞右转驶入后掉转通道5上,转上高架通道4后实现掉头,再由高架通道4左侧的人行横道驶入靠左侧的前掉转通道6上,再由前掉转通道6驶入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上,最后再通过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驶离地面通道1,避免了行人横跨地面通道1行驶,这样的设置可以使机动车和行人完全分开行走,人车完全分离,各行其道,互补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立交桥,其中的前、后、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均以参照附图进行的描述,并不代表实际的方向,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通道(1)、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高架通道(4)、后掉转通道(5)、前掉转通道(6)、左上车道(7)、左下车道(8)、右下车道(9)、右上车道(10)、左下变车道(11)、右下变车道(12)、右上变车道(13)和左上变车道(14),地面通道(1)的两侧均设有人行横道,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悬空架起,并且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的两端分别与地面通道(1)两侧的人行横道相通,高架通道(4)从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上方悬空跨过,高架通道(4)的两侧同样均设有人行横道,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通过两组后掉转通道(5)分别与高架通道(4)两侧的人行横道相通,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通过两组前掉转通道(6)分别与高架通道(4)两侧的人行横道相通,左上车道(7)和左下车道(8)与地面通道(1)两侧相通的铺设在地面上,并且位于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下方,左上车道(7)和左下车道(8)的另一端均与高架通道(4)左侧相通,右下车道(9)和右上车道(10)与地面通道(1)两侧相通的铺设在地面上,并且同样位于后副高架人行通道(2)和前副高架人行通道(3)下方,右下车道(9)和右上车道(10)的另一端均与高架通道(4)右侧相通,左下变车道(11)和右下变车道(12)均与地面通道(1)前侧相通,另一端分别与高架通道(4)左侧和右侧相通,右上变车道(13)和左上变车道(14)的一端均与地面通道(1)后侧相通,另一端分别与高架通道(4)右侧和左侧相通,并且每个道路上均设有地面指示箭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指示箭透采用反光涂料制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掉转通道(5)和前掉转通道(6)采用环形结构。
CN202222709915.2U 2022-10-14 2022-10-14 立交桥 Active CN218404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9915.2U CN218404880U (zh) 2022-10-14 2022-10-14 立交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09915.2U CN218404880U (zh) 2022-10-14 2022-10-14 立交桥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4880U true CN218404880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00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09915.2U Active CN218404880U (zh) 2022-10-14 2022-10-14 立交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4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008242A2 (en) 2-phase signal intersection system
CN103233403B (zh) 平交路口纵横互动人车公交便利反瓶颈模式交通
KR100899789B1 (ko) 교통흐름이 원활한 2현시 입체 교차로 시스템
CN105070080A (zh) 一种左转无冲突的平面道路交叉口疏导系统
CN105279977A (zh) 拉伸路口及信号警示系统
CN101256716A (zh) 道路平面交叉口无冲突交通模式设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2705838U (zh) 一种三桥组合实现全互通的十字路口
CN110468641A (zh) 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系统
CN110060490A (zh) 一种基于全息投影的交叉口安全辅助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A2571975A1 (en) Road junction
KR100768751B1 (ko) 3지교차로 및 3지교차로의 신호제어방법
CN113947910A (zh) 一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及方法
KR100512408B1 (ko) 교차로시스템
CN218404880U (zh) 立交桥
CN200996120Y (zh) 人车混合交叉口
CN102392400A (zh) 一种无红绿灯十字路口交通系统
CN107025791A (zh) 一种城市快速路交通指示方法
CN102194314B (zh) 最大车流量方法及道路设施
CN103050015A (zh) 城市平交道口交通诱导系统
CN101906743A (zh) 城市交叉口处道路交通系统
CN103924494A (zh) 中国结道路十字路口无交叉连接点
CN211312036U (zh) 交叉口非机动车及行人渠化专用道系统
CN101008169A (zh) 交叉口及其人行横道的设置方法
CN105986533A (zh) 一种无需交通信号灯的十字路口结构
JP4891974B2 (ja) 交通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