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403839U - 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403839U
CN218403839U CN202221760915.9U CN202221760915U CN218403839U CN 218403839 U CN218403839 U CN 218403839U CN 202221760915 U CN202221760915 U CN 202221760915U CN 218403839 U CN218403839 U CN 2184038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aeration
aeration pipe
rod
aer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6091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斌
周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runze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runze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runze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runze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6091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4038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4038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4038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池、两个基面、曝气管组、两个支撑脚、两个注气孔、两个升降机构、两个出气口和两个气流导管,两个升降机构呈镜像结构分别位于曝气池外部两侧的基面的下部,每个升降机构是由升降驱动器、升降杆、导杆和升降联动杆组成;整体用于曝气管的维护过程中,在曝气管的两端各加设一组升降机制,通过升降驱动来带动联动杆的升降,从而使得曝气管能够在曝气池内进行垂直升降,以便操作人员随时能够对运行状态下的曝气管进行维护和更换,升降功能提高了曝气管的运行可控性,使得曝气机制在运行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维护,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
背景技术
曝气管的作用是利用鼓风机将空气通过输气管道输送到设在池底的曝气装置中,以气泡形式弥散逸出,在气液界面把氧气溶入水中,来为池水中的微生物进行供氧,它是污水处理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件;目前所使用的曝气管基本都是固定的安装模式,将曝气管安置在池底,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以及水中的杂质颗粒物的沉积,使得曝气管的气口位置处容易被水中的杂质和颗粒物所堵塞,进而影响了曝气管的气流输出,加之曝气管安装在池中的底部,使得工作人员很难观察到曝气情况,只能将池中的水排放到低于曝气管的位置处时,才能够对曝气管进行清理、维护和更换操作,无法实现对曝气管的可控操作性,这样一来,增加了工作时长,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曝气管构造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具备在曝气机制运行的状态下也能够对曝气管进行维护操作,解决上述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缺陷和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曝气管的维护过程中,在曝气管的两端各加设一组升降机制,通过升降驱动来带动联动杆的升降,从而使得曝气管能够在曝气池内进行垂直升降,以便操作人员随时能够对运行状态下的曝气管进行维护和更换,升降功能提高了曝气管的运行可控性,使得曝气机制在运行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维护,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简单方便的曝气管自动升降搭载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池、两个基面、曝气管组、两个支撑脚、两个注气孔、两个升降机构、两个出气口和两个气流导管,所述两个基面分别位于曝气池两侧的顶部位置处,所述两个基面均与曝气池为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组位于曝气池内侧的底部,所述曝气管组与曝气池为活动连接,所述两个支撑脚分别位于曝气管组底部的两端位置处,所述两个支撑脚均与曝气管组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注气孔分别位于曝气管组上部的两端位置处,所述两个注气孔均与曝气管组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升降机构呈镜像结构分别位于曝气池外部的两侧,并且所述两个升降机构分别对应位于两个基面的下部,所述两个升降机构均与两个基面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升降机构是由升降驱动器、升降杆、导杆和升降联动杆组成,所述升降驱动器位于曝气池外侧的基面的下部,所述升降驱动器与基面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位于升降驱动器的中部,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升降驱动器连接,所述导杆位于升降杆的一侧,所述导杆的一端与升降杆为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升降联动杆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联动杆位于曝气池的内侧,所述升降联动杆的一端与导杆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联动杆的另一端与曝气管组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出气口呈镜像结构分别位于曝气池内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所述两个出气口均与曝气池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气流导管分别对应位于注气孔与出气口之间,任意所述气流导管的一端与注气孔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气流导管的另一端与出气口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两个注气孔、两个出气口均为法兰式连接结构。
进一步,所述升降驱动器均为电控液压式伸缩装置。
进一步,所述升降联动杆均为垂直结构,并且所述升降联动杆与导杆连接位置处的夹角为90°。
进一步,所述两个气流导管均为两端带有法兰结构的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曝气管自动升降搭载机构用于曝气管的维护过程中,在曝气管的两端各加设一组升降机制,通过升降驱动来带动联动杆的升降,从而使得曝气管能够在曝气池内进行垂直升降,以便操作人员随时能够对运行状态下的曝气管进行维护和更换,升降功能提高了曝气管的运行可控性,使得曝气机制在运行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维护,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曝气池内部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
1、曝气池 2、基面 3、曝气管组
4、支撑脚 5、注气孔 6、升降机构
7、升降驱动器 8、升降杆 9、导杆
10、升降联动杆 11、出气口 12、气流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池1、两个基面2、曝气管组3、两个支撑脚4、两个注气孔5、两个升降机构6、两个出气口11和两个气流导管12,所述两个基面2分别位于曝气池1两侧的顶部位置处,所述两个基面2均与曝气池1为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组3位于曝气池1内侧的底部,所述曝气管组3与曝气池1为活动连接,所述两个支撑脚4分别位于曝气管组3底部的两端位置处,所述两个支撑脚4均与曝气管组3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注气孔5分别位于曝气管组3上部的两端位置处,所述两个注气孔5均与曝气管组3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升降机构6呈镜像结构分别位于曝气池1外部的两侧,并且所述两个升降机构6分别对应位于两个基面2的下部,所述两个升降机构6均与两个基面2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升降机构6是由升降驱动器7、升降杆8、导杆9和升降联动杆10组成,所述升降驱动器7位于曝气池1外侧的基面2的下部,所述升降驱动器7与基面2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8位于升降驱动器7的中部,所述升降杆8的一端与升降驱动器7连接,所述导杆9位于升降杆8的一侧,所述导杆9的一端与升降杆8为固定连接,所述导杆9的另一端与升降联动杆10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联动杆10位于曝气池1的内侧,所述升降联动杆10的一端与导杆9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联动杆10的另一端与曝气管组3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出气口11呈镜像结构分别位于曝气池1内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所述两个出气口11均与曝气池1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气流导管12分别对应位于注气孔5与出气口11之间,任意所述气流导管12的一端与注气孔5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气流导管12的另一端与出气口1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两个注气孔5、两个出气口11均为法兰式连接结构。所述升降驱动器7均为电控液压式伸缩装置。所述升降联动杆10均为垂直结构,并且所述升降联动杆10与导杆9连接位置处的夹角为90°。所述两个气流导管12均为两端带有法兰结构的软管。
工作方式:该曝气管自动升降搭载机构主要包括曝气池1、两个基面2、曝气管组3、两个支撑脚4、两个注气孔5、两个升降机构6、两个出气口11和两个气流导管12,其中,两个升降机构6呈镜像结构分别位于曝气池1外部的两侧,每个升降机构6是由升降驱动器7、升降杆8、导杆9和升降联动杆10组成,以便与曝气管组3的两端进行固定搭载,从而形成了对曝气管组3的提拉、下放联动机制,而两个基面2分别安置在曝气池1两侧的顶部位置处,用于对两个升降机构6中的升降驱动器7进行封盖和遮挡,起到保护作用;曝气管组3通常位于曝气池1内侧的底部,在曝气管组3底部的两端位置处分别还设有支撑脚4,用于对曝气管组3起到支撑作用,防止曝气管组3与曝气池1接触所产生的磕碰,保证曝气管组3的正常工作,两个出气口11的一端均与气流管道连接,而另一端则是与气流导管12连接,当曝气管组3运行的时候,气流会沿着气流管道输送,并从两个出气口11的位置处输出,并沿着各自所连接的气流导管12流通,经过两个注气孔5进入到曝气管组3,最终由曝气管组3排放,从而对曝气池1中的水进行供氧,两个注气孔5、两个出气口11均采用法兰式连接结构,而两个气流导管12均采用两端带有法兰结构的软管,这样可以方便对两个气流导管12进行拆装和更换;由于曝气池1水中的杂质比较多,加之曝气管组3长时间运行,使得曝气管组3容易被水中的杂质颗粒物所覆盖而影响到曝气效果,导致曝气排放不通畅,并且曝气池1的水比较深,工作人员无法判断出曝气管组3的曝气情况,这时,工作人员只需同时启动升降机构6中的升降驱动器7,每个升降驱动器7采用电控液压式伸缩装置,保证运行的稳定性,随着两个升降驱动器7同时将升降杆8向上升起,使得升降杆8一侧所连接的导杆9也一并向上升起,与此同时,带动曝气池1内侧的升降联动杆10也向上升起,该升降联动杆10均采用垂直结构,并且每个升降联动杆10与各自所连接的导杆9连接位置处的夹角为90°,这样使得每个升降联动杆10与各自对应的升降驱动器7中的升降杆8呈直立的平行状态,从而带动曝气管组3的两端进行升降运动,当曝气管组3被升起并接近曝气池1中的水面时,工作人员可以对曝气管组3的曝气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该区域位置处的曝气管组3无法正常工作时,工作人员还可以利用两个升降机构6中的升降驱动器7继续向上升起,使得曝气管组3被彻底拉出曝气池1的水面,并对曝气管组3进行维护、清理或者更换,由于两个气流导管12均采用软管,更加弯曲自如、灵活多变,使得气流的疏导不会因为曝气管组3的升降而产生影响,待曝气管组3维护、清理或者更换完毕后,工作人员只需利用两个升降机构6中的升降驱动器7来对曝气管组3进行下放即可;整套结构适用于曝气管的维护过程中,在曝气管的两端各加设一组升降机制,通过升降驱动来带动联动杆的升降,从而使得曝气管能够在曝气池内进行垂直升降,以便操作人员随时能够对运行状态下的曝气管进行维护和更换,升降功能提高了曝气管的运行可控性,使得曝气机制在运行的状态下也能够进行维护,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简单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顶部”、“底部”、“端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曝气池、两个基面、曝气管组、两个支撑脚、两个注气孔、两个升降机构、两个出气口和两个气流导管,所述两个基面分别位于曝气池两侧的顶部位置处,所述两个基面均与曝气池为固定连接,所述曝气管组位于曝气池内侧的底部,所述曝气管组与曝气池为活动连接,所述两个支撑脚分别位于曝气管组底部的两端位置处,所述两个支撑脚均与曝气管组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注气孔分别位于曝气管组上部的两端位置处,所述两个注气孔均与曝气管组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升降机构呈镜像结构分别位于曝气池外部的两侧,并且所述两个升降机构分别对应位于两个基面的下部,所述两个升降机构均与两个基面为固定连接,任意所述升降机构是由升降驱动器、升降杆、导杆和升降联动杆组成,所述升降驱动器位于曝气池外侧的基面的下部,所述升降驱动器与基面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位于升降驱动器的中部,所述升降杆的一端与升降驱动器连接,所述导杆位于升降杆的一侧,所述导杆的一端与升降杆为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另一端与升降联动杆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联动杆位于曝气池的内侧,所述升降联动杆的一端与导杆为固定连接,所述升降联动杆的另一端与曝气管组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出气口呈镜像结构分别位于曝气池内侧靠近顶部的位置处,所述两个出气口均与曝气池为固定连接,所述两个气流导管分别对应位于注气孔与出气口之间,任意所述气流导管的一端与注气孔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气流导管的另一端与出气口为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注气孔、两个出气口均为法兰式连接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驱动器均为电控液压式伸缩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联动杆均为垂直结构,并且所述升降联动杆与导杆连接位置处的夹角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气流导管均为两端带有法兰结构的软管。
CN202221760915.9U 2022-07-10 2022-07-10 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 Active CN2184038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0915.9U CN218403839U (zh) 2022-07-10 2022-07-10 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60915.9U CN218403839U (zh) 2022-07-10 2022-07-10 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403839U true CN218403839U (zh) 2023-01-31

Family

ID=85011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60915.9U Active CN218403839U (zh) 2022-07-10 2022-07-10 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4038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57018A (en) Submersible mixer with air injection
HU181365B (en) Device for aerating contaminated waters
CN218403839U (zh) 一种用于曝气管的自动升降搭载机构
KR20100134947A (ko) 저수지 심층 혐기화방지 물순환장치
CN217323522U (zh) 一种用于绿色工地的丰字型可提升高效曝气装置
CN210065328U (zh) 一种射流式曝气器及其组成的污水处理池
JP2004249160A (ja) 曝気槽における散気体の昇降装置
CN2863779Y (zh) 可提升式微孔曝气器
CN113248011B (zh) 一种好氧池维护系统
CN217377482U (zh) 一种微孔曝气器的提升装置
CN214516598U (zh) 空预器高压水冲洗设备
CN105413549B (zh) 一种泥水脉冲混合装置
CN212050765U (zh) 可提升曝气单元
CN209271366U (zh) 一种均质罐
CN106830299A (zh) 往复移动式底层曝气系统及其曝气方法
CN112459168A (zh) 一种水塔水压调节供水系统
CN219823848U (zh) 好氧池曝气装置
CN216378166U (zh) 一种微生物曝气耦合一体机
CN219156659U (zh) 一种可提升管式射流曝气装置
CN220618627U (zh) 一种生物滤器底部提升式曝气装置
CN215667375U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曝气装置
CN220364434U (zh) 一种高效节能型微孔曝气器
CN217323523U (zh) 一种用于绿色工地的漂浮式可提升曝气装置
CN219641172U (zh) 一种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19929869U (zh) 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