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95818U - 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95818U CN218395818U CN202222198769.1U CN202222198769U CN218395818U CN 218395818 U CN218395818 U CN 218395818U CN 202222198769 U CN202222198769 U CN 202222198769U CN 218395818 U CN218395818 U CN 2183958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x
- output shaft
- connecting frame
- cylinder
- cross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ting Devices For Mol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属于砂模铸造技术领域;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板、连接柱、第一气缸、第一连接架、上模箱、第二气缸、第二连接架和下模箱;使第一气缸通过第一连接架带动上模箱移动,并使第二气缸通过第二连接架带动下模箱移动,以实现上模箱与下模箱开启或合并。通过将第一导向耳设置在上模箱的两侧,将第二导向耳设置在下模箱的两侧,并使连接柱依次穿过第一导向耳和第二导向耳,以实现上模箱和下模箱分别通过第一导向耳和第二导向耳沿着连接柱移动,从而避免上模箱和下模箱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上模箱和下模箱与移动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对承载鞍零件的浇铸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砂模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承载鞍零件结构比较复杂,且需求的数量较少,因此采用砂模铸造是最优的方法。当采用砂模铸造时,需要使上模箱和下模箱频繁的开启、合并,如果上模箱和下模箱在移动时发生偏移,将会影响对承载鞍零件的浇铸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采用砂模铸造时,需要使上模箱和下模箱频繁的开启、合并,如果上模箱和下模箱在移动时发生偏移,将会影响对承载鞍零件的浇铸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采用将第一导向耳设置在上模箱的两侧,将第二导向耳设置在下模箱的两侧,并使连接柱依次穿过第一导向耳和第二导向耳,以实现上模箱和下模箱分别通过第一导向耳和第二导向耳沿着连接柱移动,从而避免上模箱和下模箱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上模箱和下模箱与移动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对承载鞍零件浇铸效果的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包括:底板、支撑板、连接柱、第一气缸、第一连接架、上模箱、第二气缸、第二连接架和下模箱;两个支撑板竖直固定在底板上;至少两个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相连接;第一气缸设置有第一输出轴,第一气缸固定在一个支撑板上,且第一输出轴穿过支撑板;第一连接架与第一输出轴相连接,第一连接架位于至少两个连接柱之间;上模箱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导向耳,上模箱与第一连接架相连接,且连接柱穿过第一导向耳;第二气缸设置有第二输出轴,第二气缸固定在另一个支撑板上,且第二输出轴穿过支撑板;第二连接架与第二输出轴相连接,第二连接架位于至少两个连接柱之间;下模箱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导向耳,下模箱与第二连接架相连接,且连接柱穿过第二导向耳。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第一横梁、第三气缸和第一压板;第一横梁嵌入第一连接架内,且第一横梁与第一连接架相连接;第三气缸设置有第三输出轴,第三气缸固定在第一横梁上,且第三输出轴穿过第一横梁;第一压板与第三输出轴相连接,且第一压板嵌入上模箱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第一滑槽;第一滑槽设置在上模箱的内壁上,且第一压板嵌入第一滑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第二横梁、第四气缸和第二压板;第二横梁嵌入第二连接架内,且第二横梁与第二连接架相连接;第四气缸设置有第四输出轴,第四气缸固定在第二横梁上,且第四输出轴穿过第二横梁;第二压板与第四输出轴相连接,且第二压板嵌入下模箱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第二滑槽;第二滑槽设置在下模箱的内壁上,且第二压板嵌入第二滑槽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第一让位孔和第二让位孔;第一让位孔设置在第一横梁上,且第一让位孔绕设在第三输出轴的外侧;第二让位孔设置在第二横梁上,且第二让位孔绕设在第四输出轴的外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定位孔和定位销;定位孔设置在上模箱上;定位销与下模箱相连接,且定位销嵌入定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使第一气缸通过第一连接架带动上模箱移动,并使第二气缸通过第二连接架带动下模箱移动,以实现上模箱与下模箱开启或合并。通过将第一导向耳设置在上模箱的两侧,将第二导向耳设置在下模箱的两侧,并使连接柱依次穿过第一导向耳和第二导向耳,以实现上模箱和下模箱分别通过第一导向耳和第二导向耳沿着连接柱移动,从而避免上模箱和下模箱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上模箱和下模箱与移动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对承载鞍零件的浇铸效果。
2.通过第三气缸带动第一压板在上模箱内移动,以实现第一压板将上模箱内的砂子压实,从而提升对承载鞍零件的浇铸效果。
3.通过将第一滑槽设置在上模箱的内壁上,并使第一压板嵌入第一滑槽内,以实现第一压板在第一滑槽内移动,从而提升第一压板移动的稳定性。
4.通过第三气缸带动第二压板在下模箱内移动,以实现第二压板将下模箱内的砂子压实,从而提升对承载鞍零件的浇铸效果。
5.通过将第二滑槽设置在下模箱的内壁下,并使第二压板嵌入第二滑槽内,以实现第二压板在第二滑槽内移动,从而提升第二压板移动的稳定性。
6.通过将第一让位孔设置在第一横梁上,并使第一让位孔绕设在第三输出轴的外侧,以实现第三输出轴在第一让位孔内移动,从而避免第三输出轴与第一横梁发生干涉,以避免第三输出轴发生损坏。通过将第二让位孔设置在第二横梁上,并使第二让位孔绕设在第四输出轴的外侧,以实现第四输出轴在第二让位孔内移动,从而避免第四输出轴与第二横梁发生干涉,以避免第四输出轴发生损坏。
7.通过将定位孔设置在上模箱上,将定位销与下模箱相连接,并使定位销嵌入定位孔内,以实现对上模箱与下模箱进行定位,避免上模箱与下模箱发生偏移,从而提升对承载鞍零件的浇铸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底板,11支撑板,12连接柱,13第一气缸,14第一连接架,15上模箱,16第一导向耳,17第二气缸,18第二连接架,19下模箱,20第二导向耳,21第一横梁,22第三气缸,23第三输出轴,24第一压板,25第一滑槽,26第二横梁,27第四气缸,28第四输出轴,29第二压板,30第二滑槽,31第一让位孔,32第二让位孔,33定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和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包括:底板10、支撑板11、连接柱12、第一气缸13、第一连接架14、上模箱15、第二气缸17、第二连接架18和下模箱19;两个支撑板11竖直固定在底板10上;至少两个连接柱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1相连接;第一气缸13设置有第一输出轴,第一气缸13固定在一个支撑板11上,且第一输出轴穿过支撑板11;第一连接架14与第一输出轴相连接,第一连接架14位于至少两个连接柱12之间;上模箱15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导向耳16,上模箱15与第一连接架14相连接,且连接柱12穿过第一导向耳16;第二气缸17设置有第二输出轴,第二气缸17固定在另一个支撑板11上,且第二输出轴穿过支撑板11;第二连接架18与第二输出轴相连接,第二连接架18位于至少两个连接柱12之间;下模箱19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导向耳20,下模箱19与第二连接架18相连接,且连接柱12穿过第二导向耳20。
通过将两个支撑板11竖直固定在底板10上,将至少两个连接柱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1相连接,以实现底板10对两个支撑板11进行支撑,同时,还能实现两个支撑板11与至少两个连接柱12构成一个稳定的框架结构;通过将第一气缸13固定在一个支撑板11上,将第一输出轴穿过支撑板11,并使第一连接架14与第一连接架14相连接,以实现一个支撑板11对第一气缸13进行支撑,从而实现第一气缸13带动第一连接架14移动;通过将上模箱15与第一连接架14相连接,并使连接柱12穿过上模箱15两侧的第一导向耳16,以实现上模箱15与第一连接架14同步移动,从而实现上模箱15通过第一导向耳16沿着连接柱12移动,以提升上模箱15移动的稳定性。通过将第二气缸17固定在另一个支撑板11上,将第二输出轴穿过支撑板11,并使第二连接架18与第二连接架18相连接,以实现另一个支撑板11对第二气缸17进行支撑,从而实现第二气缸17带动第二连接架18移动;通过将下模箱19与第二连接架18相连接,并使连接柱12穿过下模箱19两侧的第二导向耳20,以实现下模箱19与第二连接架18同步移动,从而实现下模箱19通过第二导向耳20沿着连接柱12移动,以提升下模箱19移动的稳定性。
在具体使用产品时,启动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17,使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处于合并状态,同时,在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内填满砂子;然后,启动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17,使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17分别带动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移动,以使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分离,并将成品承载鞍零件放置在上模箱15与下模箱19之间;再后,启动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17,使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分离,将成品承载鞍零件取出,此时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内形成承载鞍形空腔;再后,启动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17,使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合并;再后,将铁水注入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内的承载鞍形空腔内,浇铸成承载鞍零件;待一段时间后,启动第一气缸13和第二气缸17,使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分离,从而将成承载鞍零件取出。
采用上述结构,使第一气缸13通过第一连接架14带动上模箱15移动,并使第二气缸17通过第二连接架18带动下模箱19移动,以实现上模箱15与下模箱19开启或合并。通过将第一导向耳16设置在上模箱15的两侧,将第二导向耳20设置在下模箱19的两侧,并使连接柱12依次穿过第一导向耳16和第二导向耳20,以实现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分别通过第一导向耳16和第二导向耳20沿着连接柱12移动,从而避免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在移动时发生偏移,以提升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与移动的稳定性,进而提升对承载鞍零件的浇铸效果。
具体地,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以便于将砂子注入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内;上模箱15和下模箱19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盖板,盖板盖设在开口处;盖板上设置有浇铸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第一横梁21、第三气缸22和第一压板24;第一横梁21嵌入第一连接架14内,且第一横梁21与第一连接架14相连接;第三气缸22设置有第三输出轴23,第三气缸22固定在第一横梁21上,且第三输出轴23穿过第一横梁21;第一压板24与第三输出轴23相连接,且第一压板24嵌入上模箱15内。
通过将第一横梁21与第一连接架14相连接,将第三气缸22固定在第一横梁21上,并使第三气缸22的第三输出轴23穿过第一横梁21,以实现第一横梁21对第三气缸22进行支撑;通过将第一压板24与第三气缸22的第三输出轴23相连接,并使第一压板24嵌入上模箱15内,以实现第三气缸22驱动第三输出轴23带动压板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三气缸22带动第一压板24在上模箱15内移动,以实现第一压板24将上模箱15内的砂子压实,从而提升对承载鞍零件的浇铸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第一滑槽25;第一滑槽25设置在上模箱15的内壁上,且第一压板24嵌入第一滑槽25内。
通过将第一滑槽25设置在上模箱15的内壁上,并使第一压板24嵌入第一滑槽25内,以实现第一压板24在第一滑槽25内移动,从而提升第一压板24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第二横梁26、第四气缸27和第二压板29;第二横梁26嵌入第二连接架18内,且第二横梁26与第二连接架18相连接;第四气缸27设置有第四输出轴28,第四气缸27固定在第二横梁26上,且第四输出轴28穿过第二横梁26;第二压板29与第四输出轴28相连接,且第二压板29嵌入下模箱19内。
通过将第二横梁26与第二连接架18相连接,将第三气缸22固定在第二横梁26上,并使第三气缸22的第三输出轴23穿过第二横梁26,以实现第二横梁26对第三气缸22进行支撑;通过将第二压板29与第三气缸22的第三输出轴23相连接,并使第二压板29嵌入下模箱19内,以实现第三气缸22驱动第三输出轴23带动压板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三气缸22带动第二压板29在下模箱19内移动,以实现第二压板29将下模箱19内的砂子压实,从而提升对承载鞍零件的浇铸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第二滑槽30;第二滑槽30设置在下模箱19的内壁上,且第二压板29嵌入第二滑槽30内。
通过将第二滑槽30设置在下模箱19的内壁下,并使第二压板29嵌入第二滑槽30内,以实现第二压板29在第二滑槽30内移动,从而提升第二压板29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第一让位孔31和第二让位孔32;第一让位孔31设置在第一横梁21上,且第一让位孔31绕设在第三输出轴23的外侧;第二让位孔32设置在第二横梁26上,且第二让位孔32绕设在第四输出轴28的外侧。
通过将第一让位孔31设置在第一横梁21上,并使第一让位孔31绕设在第三输出轴23的外侧,以实现第三输出轴23在第一让位孔31内移动,从而避免第三输出轴23与第一横梁21发生干涉,以避免第三输出轴23发生损坏。通过将第二让位孔32设置在第二横梁26上,并使第二让位孔32绕设在第四输出轴28的外侧,以实现第四输出轴28在第二让位孔32内移动,从而避免第四输出轴28与第二横梁26发生干涉,以避免第四输出轴28发生损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定位孔和定位销33;定位孔设置在上模箱15上;定位销33与下模箱19相连接,且定位销33嵌入定位孔内。
通过将定位孔设置在上模箱15上,将定位销33与下模箱19相连接,并使定位销33嵌入定位孔内,以实现对上模箱15与下模箱19进行定位,避免上模箱15与下模箱19发生偏移,从而提升对承载鞍零件的浇铸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包括:
底板;
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竖直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连接柱,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相连接;
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置有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气缸固定在一个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第一输出轴穿过所述支撑板;
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与所述第一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架位于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柱之间;
上模箱,所述上模箱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导向耳,所述上模箱与所述第一连接架相连接,且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一导向耳;
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设置有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另一个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第二输出轴穿过所述支撑板;
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与所述第二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架位于至少两个所述连接柱之间;
下模箱,所述下模箱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导向耳,所述下模箱与所述第二连接架相连接,且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第二导向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
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嵌入所述第一连接架内,且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连接架相连接;
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设置有第三输出轴,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上,且所述第三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横梁;
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三输出轴相连接,且所述第一压板嵌入所述上模箱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
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上模箱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一压板嵌入所述第一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
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嵌入所述第二连接架内,且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二连接架相连接;
第四气缸,所述第四气缸设置有第四输出轴,所述第四气缸固定在所述第二横梁上,且所述第四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二横梁;
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与所述第四输出轴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压板嵌入所述下模箱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
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下模箱的内壁上,且所述第二压板嵌入所述第二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
第一让位孔,所述第一让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上,且所述第一让位孔绕设在所述第三输出轴的外侧;
第二让位孔,所述第二让位孔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上,且所述第二让位孔绕设在所述第四输出轴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还包括:
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上模箱上;
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所述下模箱相连接,且所述定位销嵌入所述定位孔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98769.1U CN218395818U (zh) | 2022-08-22 | 2022-08-22 | 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98769.1U CN218395818U (zh) | 2022-08-22 | 2022-08-22 | 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95818U true CN218395818U (zh) | 2023-01-31 |
Family
ID=85029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98769.1U Active CN218395818U (zh) | 2022-08-22 | 2022-08-22 | 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95818U (zh) |
-
2022
- 2022-08-22 CN CN202222198769.1U patent/CN2183958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464745B2 (en) | Metal mold casting device using metal cope and metal drag and device for moving metal cope relative to metal drag | |
CN218395818U (zh) | 一种承载鞍砂模铸造装置 | |
CN213288588U (zh) | 一种蜗壳生产用便于起模的造型机 | |
CN218611558U (zh) | 一种数控机床铸件铸造模具 | |
CN218310730U (zh) | 一种上下砂型快速成型设备 | |
CN208853576U (zh) | 波形弹簧成型模结构 | |
CN212822545U (zh) | 一种上下对压抽屉式自动造型机 | |
CN210208596U (zh) | 一种装有辅助铜管镶件定位抽芯的压铸模具 | |
US7891404B2 (en) | Machine for producing flaskless molds | |
CN210587041U (zh) | 一种新型高效易维护的造型机 | |
CN111482555A (zh) | 一种高效一出多阀盖砂箱模具 | |
CN215315549U (zh) | 一种应用于造型机上砂型厚度调整装置 | |
CN101811177A (zh) | 铸型造型装置及铸型造型方法 | |
CN220073203U (zh) | 一种简易上下砂型定位用模具结构 | |
CN215237651U (zh) | 一种应用于造型机下砂型厚度调整装置 | |
CN215544750U (zh) | 一种造型机的滑动模框 | |
CN221538015U (zh) | 一种用于成型金属铸件壳体的制芯模具 | |
CN215279788U (zh) | 一种应用于粘土砂无箱三箱造型机 | |
CN219724523U (zh) | 一种覆膜砂制壳模具 | |
CN213968884U (zh) | 一种用于制备基站安装挂件的铸造模具 | |
CN2302072Y (zh) | 轻合金低铸造压力成型装置 | |
CN216705898U (zh) | 一种压铸模 | |
CN221909749U (zh) | 一种用于主壳体的压铸模具 | |
CN221048967U (zh) | 一种便于出料的注塑模具 | |
CN212375155U (zh) | 一种方便脱模的玻璃生产用模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