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70520U - 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70520U
CN218370520U CN202222560881.5U CN202222560881U CN218370520U CN 218370520 U CN218370520 U CN 218370520U CN 202222560881 U CN202222560881 U CN 202222560881U CN 218370520 U CN218370520 U CN 2183705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ying
bamboo
frame
position corr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608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嘉诚
田丰
刘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Maiw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Maiw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Maiw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Maiwe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608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705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705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705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charge Of Articles From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包括位于检测装置后端的传送架以及装设在传送架上并将经过检测装置检测后的竹条逐一横向推送至分拣存放装置上进行等级自动分练作业的链条输送组件;所述链条输送组件包括装设在传送架上并呈左、右相互对称的输送链条,并且该左、右输送链条均对称地设有能够将活动导轨上的竹条向前进行推动的拨杆;各所述拨杆的一端均对称地固定于左、右输送链条的链节上,各拨杆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本输送装置是采用下端传送竹条的方式,便于输送的同时,也方便了不同等级竹条分拣时的落料,落料更加的顺畅,降低了增加设备(如抽取装置)的成本。

Description

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特别是指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竹制品生产过程中,需要依次经过破切、筛选、一次刨切和二次刨切等加工工序。其中,破切是将毛竹沿轴向切割成若干片状的竹条;筛选是从上述片状的竹条中选出符合不同生产标准的竹条。现有技术的筛选工序大多都是采用人工目测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误判率较高,而且非常依赖工人的工作经验。
为此本申请人在专利2021204067881中公开了一种自动筛选的竹条形状分拣机,它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含竹条入口和竹条出口,所述竹条入口和所述竹条出口之间设置有传输轮轴,所述竹条入口和所述竹条出口之间的上侧设置有形状检测机构,所述形状检测机构包含厚度检测机构和宽度检测机构;输送装置,对应设置于所述竹条出口的一侧;若干抽取装置,沿所述输送装置的传送方向布设;控制系统,包含PLC,用于接收所述形状检测机构的信号并对竹条进行分级,再控制对应的抽取装置将竹条选至相应的工位。
上述输送装置虽然能够实现竹条的输送作业,但是竹条是采用上端传送的方式,这样不同等级竹条分拣时的下料不够方便,需要在输送装置的每个工位都必须安装相应的抽取装置以配合完成下料,极大地增加了设备成本,而且竹条进入输送装置上时也易脱离或掉落等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其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输送装置的结构设计不够理想,不同等级竹条分拣时的下料不够方便,而且需要在输送装置的每个工位都必须安装相应的抽取装置等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包括位于检测装置后端的传送架以及装设在传送架上并将经过检测装置检测后的竹条逐一横向推送至分拣存放装置上进行等级自动分练作业的链条输送组件;所述链条输送组件包括装设在传送架上并呈左、右相互对称的输送链条,并且该左、右输送链条均对称地设有能够将活动导轨上的竹条向前进行推动的拨杆;各所述拨杆的一端均对称地固定于左、右输送链条的链节上,各拨杆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
进一步地说,所述链条输送组件还包括跟各所述拨杆一一配合的档杆,各所述档杆分别靠近各自对应的拨杆,并且各所述档杆的一端固定于链节上,各档杆的另一端也形成自由端。
进一步地说,所述传送架的一端部位于所述检测装置的出料口一侧;该传送架包括架体以及装设在架体上并左右布置的主动轴、从动轴以及带动主动轴转动的传动电机,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绕设有左右相互对称的所述输送链条。
进一步地说,所述传送架还包括挡板,该挡板位于架体的右侧,并且该所述挡板正对所述检测装置的出料口。
进一步地说,所述传送架还包括可调整竹条送料角度的校位装置,该校位装置位于左右对称的活动导轨之间,该校位装置包括校位框架以及带动校位框架升降的校位气缸,校位气缸能带动校位框架快速升降,竹条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牵引通道排出时,校位气缸带动校位框架快速上升,当该竹条架设在左右对称的活动导轨上时,校位气缸又带动校位框架快速回落。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输送装置结构设计理想,采用下端传送竹条的方式,便于输送的同时,也方便了不同等级竹条分拣时的落料,落料更加的顺畅,降低了增加设备(如抽取装置)的成本;而且增加了校位装置的设计,使得竹条进入输送装置上时更加的顺畅平稳,不易脱离或掉落等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竹条等级分拣系统中料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竹条等级分拣系统中供料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竹条等级分拣系统中一个检测装置装配在一组牵引组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采用循环式送料模式的示意框图。
图8为本竹条等级分拣系统中另一造型的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推头处于未推送状态。
图9为本竹条等级分拣系统中另一造型的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推头处于推送状态。
图10为本竹条等级分拣系统中另一造型的推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推头处于回位状态。
图11为本竹条等级分拣系统中另一造型的推送装置的俯视方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附图1、图2和图4。一种竹条等级分拣系统,主要包括供料装置1、检测装置2、输送装置3、分拣存放装置4以及控制器。所述供料装置1包括位于检测装置2前端的供料架体11、用于盛放竹条5并给供料架体11供竹条的料车12以及装设在供料架体11上并将料车12上的竹条5逐一输送至检测装置2上的推送装置13;所述检测装置2,用于对竹条5进行检测从而获取竹条5的宽度和厚度信息,并将参数信息实时反馈给控制器;所述输送装置3包括位于检测装置2后端的传送架31以及装设在传送架31上并将经过检测装置2检测后的竹条5逐一横向推送至分拣存放装置4上进行等级自动分练作业的链条输送组件32;所述分拣存放装置4包括位于链条输送组件32的正下方并且沿其长度方向依次排布的若干个下料单元41,该若干个下料单元41的顶部形成用于支撑竹条5向前推送的活动导轨,并且每个下料单元41的顶部可打开形成用于竹条5掉落的导向缺口410,相邻地两个下料单元41之间形成一个竹条存放空间42,该多个竹条存放空间42构成不同等级竹条的分拣存放区域;控制器,根据检测装置2的参数信息,分别控制供料装置1、输送装置3以及分拣存放装置4工作。以送料时的位置状态为准,所述供料装置1位于输送装置3和分拣存放装置4的左侧。
参照附图1、图2和图3。所述检测装置2的数目为两个,并且该两个检测装置2前后间隔布置。所述推送装置13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组,并且每组推送装置对应地位于一组限位组件上的堆叠竹条正上方。两组推送装置13和二个检测装置2一一对应布置,并且将料车12上的两组限位组件上的堆叠竹条最上层的竹条5同时分别输送至二个检测装置2上。
另外,所述检测装置2的数目也可以设有一组或三组等其他合适的数目;同时与其对应布置的所述推送装置13也可以设有一组或三组等其他合适的数目。
参照图1和图2。所述料车12为移动料车,该移动料车包括底框121、滚轮122以及至少一组用于将多个竹条5在竖直方向上进行水平堆叠起形成堆叠竹条的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固定于底框121的顶面上,所述滚轮122加装在底框121的底面上;所述供料架体11上装设有升降组件,该升降组件包括可升降的活动支撑110,该活动支撑110位于所述底框121的外侧并且处于堆叠竹条的下方,随着活动支撑110带动底框121上的两组堆叠竹条逐步向上提升并且通过两组推送装置13将两组堆叠竹条逐一输送至检测装置2上进行检测从而获取竹条5的宽度和厚度信息,并将参数信息实时反馈给控制器。
参照图1和图2。所述底框121包括左支撑杆123、右支撑杆124和连杆125,所述连杆125的左右端固定连接于左支撑杆123和右支撑杆124;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限位杆126、第二限位杆127、第三限位杆128以及第四限位杆129,第一限位杆126和第二限位杆127的下端相互间隔地固定于左支撑杆123上;第三限位杆128和第四限位杆129的下端相互间隔地固定于右支撑杆124上;安装时,竹条5架设于左、右支撑杆123、124上,并且竹条5的左端位于第一限位杆126和第二限位杆127之间,竹条5的右端位于第三限位杆128和第四限位杆129之间。所述限位组件设有六组,并且两两一组,该六组限位组件沿底框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本实施例中,料车12的底部加装滚轮122,它利用人工推送的方式进行工作。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成循环轨道式的结构,即在料车12(即移动料车)下方加装跑道式轨道141,在跑道式轨道141另一侧旁设有待检测竹条堆放区142,使得料车12在跑道式轨道141上实现装料作业、自动前进供料作业以及空车回送再装料作业的循环式送料模式,可大大地提升供料装置1的自动化程度,具体可参考说明书附图7。
另外,所述限位组件也可以设有一组或三组等其他合适的数目。
参照附图1和图3。所述活动支撑110为左右两侧对称的插杆;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龙门架111和左右两侧的丝杆组件,所述龙门架111包括左右两侧的立柱112以及架设于两立柱上方的横梁113;各所述丝杆组件分别安装于左右两立柱112上,所述丝杆组件包括螺母座114、两根相互平行的导轨115、丝杆116以及电机组件117,所述导轨115沿竖直方向相互间隔地固定于相应的立柱112上,并且所述导轨115自上而下穿设于螺母座114,所述丝杆116竖直安装于两根导轨115中间,并且丝杆116跟螺母座114螺纹连接,所述电机组件117的输出端跟丝杆116传动连接;各所述插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相应的螺母座114上,各所述插杆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工作时,电机组件117带动丝杆116转动,丝杆116再带动螺母座114上下运动,进而使得左右两侧的活动支撑110(即插杆)跟着进行升降运动。
参照附图1和图3。每组推送装置13包括位于堆叠竹条正上方并且用于吸附最上方的竹条5的吸盘组件和用于将吸盘组件上的竹条输送至检测装置2上的推送组件;所述吸盘组件包括连接在横梁113上的横杆131、固定在横杆131下端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杆132、可左右移动地安装于导杆132上的活动架133以及安装于活动架133上的吸盘134以及固定安装在横杆131下端并其活塞杆连接在活动架133左端的推送气缸135,通过推送气缸135的活塞杆伸缩运动,活动架133连同其上的吸盘134会随着一起进行左右移动,从而将吸盘134上的竹条推送至检测装置2的进料口。所述横梁113上水平垂直固定有纵梁136,该纵梁136底部设有基座板137,该基座板137上固定有竖直气缸138,并且该气缸138的活塞杆端部连接在横杆131的上端并且可带动吸盘134上下调节。
参照附图1、图3和图4。所述检测装置2用于在竹条5被输送至活动导轨110前,预先检测竹条的参数信息,并将参数信息实时反馈给控制器。本检测装置2的检测方式为现有技术,本申请人之前申请专利名称:一种竹条形状检测装置(备注:专利号:ZL202120404498.3,授权公开日:2021-10-22),有详细公开了检测装置2的具体结构以及其检测技术的原理,再此不再赘述。
参照附图1和图4。所述输送装置3还包括位于供料架体11的右侧并且与两组推送装置13相对布置的两组牵引组件33,每组牵引组件33用于将对应一组推送装置13输送过来的竹条经过对应的检测装置2进行检测后再牵引输送至活动导轨上;每组牵引组件33包括牵引架体330以及装设在牵引架体330上的前后间隔布置的两个输送轮组,一个检测装置2装配在一个牵引架体330上,并且其位于两个输送轮组之间;每个输送轮组包括上下对应的主动轮331和从动轮332,该主动轮331和从动轮332之间形成用于竹条穿过的牵引通道333。工作时,被吸盘134吸附的竹条5会依次穿过左侧一个输送轮组、检测装置2以及右侧的输送轮组,竹条5在穿过检测装置2时,便能完成对竹条相关参数信息的收集。
参照附图1、图4和图6。所述链条输送组件32包括装设在传送架31上并呈左、右相互对称的输送链条321、322,并且该左、右输送链条321、322均对称地设有能够将活动导轨上的竹条5向前进行推动的拨杆320;各所述拨杆320的一端均对称地固定于左、右输送链条321、322的链节上,各拨杆320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所述链条输送组件32还包括跟各所述拨杆320一一配合的档杆323,各所述档杆323分别靠近各自对应的拨杆320,并且各所述档杆323的一端固定于链节上,各档杆323的另一端也形成自由端。
参照附图1、图4和图6。所述传送架31的一端部位于所述检测装置2的出料口一侧,并且与右侧的输送轮组的相对布置;该传送架31包括架体310以及装设在架体310上并左右布置的主动轴311、从动轴312以及带动主动轴311转动的传动电机313,所述主动轴311和从动轴312上绕设有左右相互对称的所述输送链条321、322。所述传送架31还包括挡板314,该挡板314位于架体310的右侧,并且该挡板314正对所述主动轮331和从动轮332之间的牵引通道333。所述挡板314的设置,可以对竹条5的右端进行限位,防止竹条5从所述传送架31的右端掉落。
参照附图1和图2。所述传送架31还包括可调整竹条5送料角度的校位装置,该校位装置位于左右对称的活动导轨之间,该校位装置包括校位框架315以及带动校位框架315升降的校位气缸316,校位气缸316能带动校位框架315快速升降,竹条5从所述主动轮331和从动轮332之间的牵引通道排出时,校位气缸316带动校位框架315快速上升,当该竹条5架设在左右对称的活动导轨110上时,校位气缸316又带动校位框架315快速回落。
参照附图1和图6。所述校位框架315包括底板317以及固定于底板317上且互呈“八”字形的第一侧板318和第二侧板319,第一侧板318和第二侧板319之间的中心线沿主动轮331和从动轮332之间的牵引通道的排出方向延伸。以送料时的位置状态为准,第一侧板318和第二侧板319之间的大端口朝向左侧的活动导轨;第一侧板318和第二侧板319之间的小端口朝向右侧的活动导轨,所述牵引组件33的牵引通道正对上述大端口。竹条5从右侧的输送轮组的牵引通道排出后,先经过左侧的活动导轨,然后穿过校位装置(从左端口进,从右端口出)后,运动至右侧的活动导轨,即完成竹条5直线地架设于左、右侧的活动导轨上。采用校位装置的设计,可以在送料过程中,纠正竹条5的偏移角度,预防竹条5跑偏,防止竹条5倾斜(即错位)地架设于分别位于左、右侧的活动导轨上。
参照附图1和图5。所述分拣存放装置4包括若干个下料单元41构成左右对称的两排下料单元;并且该两排下料单元左右对称的两个下料单元41的顶部可同时打开形成用于竹条5掉落的所述导向缺口410。
参照附图1、图5和图6。每个下料单元41包括T字形的支撑架、第一气缸411和第二气缸412,支撑架均包括前活动杆413、后活动杆414、纵向的支柱415以及横向的固定杆416,支柱415的上端固定于固定杆416的中部;所述前活动杆413的后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杆416的前端,所述第一气缸41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柱415,第一气缸411的伸缩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前活动杆413的前端;所述后活动杆414的前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杆416的后端,所述第二气缸412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支柱415,第二气缸412的伸缩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后活动杆414的后端。相邻支撑架的各所述前活动杆413、固定杆416以及后活动杆414相互衔接并形成所述活动导轨110,并且各所述前活动杆413和后活动杆414可打开形成用于竹条5掉落的所述导向缺口410。各所述第一气缸411和第二气缸412形成分拣存放装置的动力组件;相邻地两个支柱415之间形成一个竹条存放空间42,该多个竹条存放空间42构成不同等级竹条的所述分拣存放区域。
实施例二
参照附图8、图9和图10。本实施例和实施例一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推送装置13结构不同,本推送装置13包括装设在横梁33上并呈左右布置的导座15、装在导座15上的水平导轨16、装设在水平导轨16上并可左右移动的竖直固定块17、可在竖直固定块17上上下滑动的竖直滑动块18以及将堆叠竹条从左向右逐一推送至检测装置2的进料口上的推头19,该推头19固定在竖直滑动块18的底部上。
参照附图8、图9和图10。所述推头19包括方形推框191和压条杆192,所述方形推框191前侧壁的下段面留有一推动面193,该推动面193的高度等于或略小于一个竹条5的厚度,该压条杆192一端固定在方形推框191的前侧壁上,并且所述推动面193位于所述压条杆192的下方。所述推头19的底部装配有在竹条5(即待推送一层竹条)上滚动的活动滚轴190;所述方形推框191的底边底部设有条形凹槽,所述活动滚轴190的数目为前后布置的两个,并且该两个活动滚轴190沿方形推框191的底边长度方向依次活动地装配在条形凹槽上。采用活动滚轴190的设计,使得每次推送一根竹条5的过程中,该活动滚轴190在下一根竹条的上顶面上滚动作业,降低了方形推框191的底边和下一根竹条5的上顶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原有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大大地提高了推头19推动一根竹条5的效率。同时活动滚轴190对下一根竹条5的上顶面有辅助的压制作用,在推头19推动一根竹条5的过程中,避免下一根竹条5的受力不均而出现翘起的问题。所述压条杆192为弧形杆,并且其另一端为倾斜向上弯曲。所述推头19通过连接座194与所述竖直滑动块18连接,并且该推头19位于连接座194左侧底部,所述竖直滑动块18位于连接座194右侧顶部。
参照附图3、图8、图10和图11。所述横梁33上水平垂直固定有纵梁38,所述推送装置13还包括连接在纵梁38底部上的背板151、水平气缸152以及固定在背板151上的所述导座15,该导座15呈U字型结构,所述水平导轨16装设在导座15中;所述竖直固定块17的背面设有水平滑块171,该水平滑块171套设在水平导轨16上,所述水平气缸152固定在所述导座15一侧,并且其活塞杆的顶部连接在水平滑块171上,所述竖直固定块17通过水平气缸152的活塞杆153拉动水平滑块171在水平导轨16上伸缩运动而实现其左右移动。所述推送装置13也设有前后间隔布置的两组,并且每组推送装置13对应地位于一组限位组件上堆叠竹条正上方。使用时,竖直滑动块18下降一个工位,使得推头19的推动面193处于堆叠竹条最上层的一根竹条5后端面上,然后再启动水平气缸152,使得竖直滑动块18带动推头19以向前推动一根竹条5的方式将其推送至检测装置2上进行检测作业,当该根竹条5推送完成后,竖直滑动块18上升回位,然后再通过水平气缸152推动水平滑块17的向右移动方式,使得竖直滑动块18处于下一根竹条5的后方,等活动支撑110带动堆叠竹条上升一个工位后,再使得竖直滑动块18下降一个工位,使得推头19的推动面193处于堆叠竹条最上层的一根竹条5(即下一根竹条)后端面,然后再启动水平气缸152完成下一根竹条推送作业,以此类推,从而完成整个堆叠竹条逐一推送作业。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5)

1.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检测装置后端的传送架以及装设在传送架上并将经过检测装置检测后的竹条逐一横向推送至分拣存放装置上进行等级自动分练作业的链条输送组件;所述链条输送组件包括装设在传送架上并呈左、右相互对称的输送链条,并且该左、右输送链条均对称地设有能够将活动导轨上的竹条向前进行推动的拨杆;各所述拨杆的一端均对称地固定于左、右输送链条的链节上,各拨杆的另一端形成自由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输送组件还包括跟各所述拨杆一一配合的档杆,各所述档杆分别靠近各自对应的拨杆,并且各所述档杆的一端固定于链节上,各档杆的另一端也形成自由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架的一端部位于所述检测装置的出料口一侧;该传送架包括架体以及装设在架体上并左右布置的主动轴、从动轴以及带动主动轴转动的传动电机,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绕设有左右相互对称的所述输送链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架还包括挡板,该挡板位于架体的右侧,并且该所述挡板正对所述检测装置的出料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架还包括可调整竹条送料角度的校位装置,该校位装置位于左右对称的活动导轨之间,该校位装置包括校位框架以及带动校位框架升降的校位气缸,校位气缸能带动校位框架快速升降,竹条从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牵引通道排出时,校位气缸带动校位框架快速上升,当该竹条架设在左右对称的活动导轨上时,校位气缸又带动校位框架快速回落。
CN202222560881.5U 2022-09-27 2022-09-27 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 Active CN2183705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0881.5U CN218370520U (zh) 2022-09-27 2022-09-27 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60881.5U CN218370520U (zh) 2022-09-27 2022-09-27 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70520U true CN218370520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55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60881.5U Active CN218370520U (zh) 2022-09-27 2022-09-27 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705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77231A (zh) 低位留孔码垛生产线
CN218370520U (zh) 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输送装置
CN218370521U (zh) 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推送装置
CN107934026B (zh) 磁瓦装箱排列装置
CN214269266U (zh) 用于管材逐根输送的送料装置
CN218744250U (zh) 一种自动裁切摆盘设备
CN219274294U (zh) 冲床制品的自动接料设备
CN220387188U (zh) 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高效供料装置
CN220426031U (zh) 应用于竹条等级分拣系统的分拣存放装置
CN212196095U (zh) 一种砌块托板分离装置
CN220387196U (zh) 一种改进型竹条等级分拣机
CN115417165A (zh) 一种改进型竹条等级分拣系统以及其使用方法
CN109941762B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的码卸垛装置和码卸垛方法
CN114408551B (zh) 一种纸托上料装置
CN114632705B (zh) 一种智能物流货物自动分拣装置
EP0471661B1 (de) Vorrichtung zum Zusammensetzen von Platten und Separatoren zu Plattensätzen für Akkumulatoren
DE102006058173A1 (de) Vorrichtung zum Sortieren benutzter und in Stapeln gesammelter Paletten
CN212196093U (zh) 一种可实现砌块与托板分离并对砌块进行码垛的生产线
CN108608183B (zh) 一种圆柱滚珠自动装配机
CN109228513B (zh) 纸箱板上料装置
CN111188133A (zh) 全自动进出料的缝纫设备
CN218949613U (zh) 码钉条码垛机
CN117104850B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送料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7970109U (zh) 砖垛分层卸垛机构及砖垛自动卸垛编组打包生产线
CN219383929U (zh) 一种三段式上料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