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64342U - 一种装配载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载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64342U
CN218364342U CN202123340608.3U CN202123340608U CN218364342U CN 218364342 U CN218364342 U CN 218364342U CN 202123340608 U CN202123340608 U CN 202123340608U CN 218364342 U CN218364342 U CN 2183643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assembly
placing
core body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4060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拥银
刘宏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huangyuan Elect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huangyuan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huangyuan Elect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huangyuan 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4060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643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64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643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载具。装配载具包括第一载具组件,其用于放置外罩;第二载具组件,其与所述第一载具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载具组件包括底板、弹性件及支撑载台,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载台之间,所述支撑载台上放置有所述芯体,且所述芯体与所述卡接通孔正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载具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载具组件向靠近所述芯体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芯体安装至所述卡接通孔内,且所述第一载具组件还能够抵压所述支撑载台,以使所述支撑载台压缩所述弹性件。有益效果为:其能够在一个装配载具上实现对待装配件的装配和保压工作,且操作简单,使待装配件的装配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载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载具。
背景技术
在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将零件的芯体装配至零件的外罩上,通常在外罩上设置有卡接通孔,将芯体安装在卡接通孔上,以形成完整的零件。其中,为了使芯体能够较为稳定地安装在卡接通孔上,在将芯体安装至卡接通孔上之后,往往还需要对零件进行保压,以使芯体与外罩之间的装配较为稳固。
但目前对于零件的装配是先通过安装载具将芯体安装在卡接通孔上之后,再通过保压载具对零件进行保压,即将芯体的安装和保压分设在两个不同的载具上进行的,其需要使用的载具数量较多,且操作麻烦,使零件的装配效率较低。
因此,亟需一种装配载具,能够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配载具,其能够在一个装配载具上实现对待装配件的装配和保压工作,且操作简单,使待装配件的装配效率较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载具,其用于将待装配件的芯体安装至所述待装配件的外罩的卡接通孔上并进行保压,装配载具包括:
第一载具组件,其用于放置所述外罩;
第二载具组件,其与所述第一载具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载具组件包括底板、弹性件及支撑载台,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载台之间,所述支撑载台上放置有所述芯体,且所述芯体与所述卡接通孔正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载具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载具组件向靠近所述芯体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芯体安装至所述卡接通孔内,且所述第一载具组件还能够抵压所述支撑载台,以使所述支撑载台压缩所述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载具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载具组件滑动连接;所述支撑载台包括:
中间件,所述中间件位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板之间,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与所述中间件上;
用于放置所述芯体的吸附载台,所述吸附载台位于所述中间件上,所述吸附载台穿过所述连接件并向靠近所述外罩的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件,所述连接件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件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所述中间件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导向件,且所述中间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沿所述第二导向件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载具组件包括:
基板、放置组件及第三导向件,所述第三导向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基板和所述放置组件之间,且所述第三导向件滑动穿过所述连接件,所述放置组件用于放置所述外罩,所述放置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件向靠近所述芯体的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上设置有避让通孔,所述底板及所述中间件均设置在所述避让通孔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组件包括:
放置底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向件的顶端;
盖板,其设置在所述放置底架的上方,所述放置底架与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外罩的放置空间,且所述盖板能够相对于所述放置底架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放置底架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底架包括:
连接板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两个支板,所述卡接通孔位于两个所述支板之间,所述支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卡接所述外罩上的凸起,且所述支板上还设置有定位销,以用于将所述外罩定位至所述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抵压件,所述抵压件用于抵压所述外罩。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载具还包括:
多个支撑座,其均设在所述底板的底端,以用于支撑所述底板,且所述基板位于所述支撑座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用于放置外罩的第一载具组件和用于放置芯体的第二载具组件,并使第二载具组件与第一载具组件滑动连接;当将外罩放置在第一载具组件上之后,第一载具组件能够相对于第二载具组件向靠近芯体的方向滑动,以带动第一载具组件上的外罩抵压至第二载具组件上的芯体,并使芯体卡接在外罩上的卡接通孔内;然后,第二载具组件的支撑载台在第一载具组件的抵压作用下压缩弹性件,当支撑载台压缩至弹性件的最大压缩变形量时,第一载具组件不能够再相对于第二载具组件进行滑动,此时芯体能够稳定地卡接在卡接通孔内,以使外罩与芯体之间处于保压状态,从而保证了芯体与外罩之间的装配较为稳固;以此方式,能够通过一个装配载具即可实现对待装配件的装配和保压的目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先通过安装载具将芯体安装在外罩上之后,再通过保压载具对芯体和外罩进行保压的问题,使需要的载具数量较少;且通过压缩弹性件即可实现保压目的,操作简单方便,从而使待装配件的装配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载具(弹性件被压缩前)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载具(弹性件被压缩后)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11-基板;12-放置组件;121-放置底架;1211-支板;1212-定位销;122-盖板;123-放置空间;124-抵压件;13-第三导向件;
21-底板;22-弹性件;23-支撑载台;231-中间件;232-吸附载台;24-连接件;25-支撑座;26-第一导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目前,对于零件的装配是先通过安装载具将芯体安装在卡接通孔上之后,再通过保压载具对零件进行保压,即将芯体的安装和保压分设在两个不同的载具上进行的,其需要使用的载具数量较多,且操作麻烦,使零件的装配效率较低。
为此,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装配载具,其用于将待装配件的芯体安装至待装配件的外罩的卡接通孔上并进行保压,以使形成的待装配件的装配效果较好,不会出现芯体从外罩上脱离的问题。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装配载具包括第一载具组件和第二载具组件;其中,第一载具组件用于放置外罩;第二载具组件与第一载具组件滑动连接,第二载具组件包括底板21、弹性件22及支撑载台23,弹性件22连接于底板21与支撑载台23之间,在支撑载台23上放置有芯体,且芯体与卡接通孔正对设置;第一载具组件能够相对于第二载具组件向靠近芯体的方向滑动,以使外罩抵压至芯体,从而能够在抵压的过程中使芯体卡接在卡接通孔内,以完成芯体安装在外罩上的工作;并且在芯体安装在外罩上之后,第一载具组件能够抵压支撑载台23,以使支撑载台23向靠近底板2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支撑载台23压缩弹性件22。
本实施例中的装配载具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改变了第一载具组件与第二载具组件之间的设置方式且同时增加了弹性件22,通过设置用于放置外罩的第一载具组件和用于放置芯体的第二载具组件,并使第二载具组件与第一载具组件滑动连接;当将外罩放置在第一载具组件上之后,第一载具组件能够相对于第二载具组件向靠近芯体的方向滑动,以带动第一载具组件上的外罩抵压至第二载具组件上的芯体,从而能够在抵压过程中使芯体安装在外罩的卡接通孔内;然后,第一载具组件能够抵压第二载具组件的支撑载台23,以使支撑载台23压缩弹性件22,当支撑载台23压缩至弹性件22的最大压缩变形量时,第一载具组件不能够再相对于第二载具组件进行滑动,此时芯体能够稳定地卡接在外罩的卡接通孔内,以使外罩与芯体之间处于保压状态,从而保证了芯体与外罩之间的装配较为稳固;以此方式,能够通过一个装配载具即可实现对待装配件的装配和保压的目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先通过安装载具将芯体安装在外罩上之后,再通过保压载具对芯体和外罩进行保压的问题,使需要的载具数量较少;且通过压缩弹性件22即可实现保压目的,操作简单方便,从而使待装配件的装配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载具组件还包括连接件24,连接件24与第一载具组件滑动连接;支撑载台23包括中间件231以及用于放置芯体的吸附载台232;其中,中间件231位于连接件24与底板21之间,且弹性件2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底板21与中间件231上;吸附载台232位于中间件231上,吸附载台232穿过连接件24并向靠近外罩的方向延伸,连接件24被配置为在第一载具组件的抵压作用下滑动抵压至中间件231,以使芯体卡接至卡接通孔内。
通过设置连接件24,一方面能够通过连接件24使第一载具组件与第二载具组件之间建立滑动连接关系,另一方面能够为吸附载台232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其中,中间件231与连接件24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件26,连接件24能够沿第一导向件26滑动,第一导向件26能够为连接件24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
其中,在第一载具组件向靠近芯体的方向移动并抵压至连接件24时,此时,由于第一载具组件能够抵压连接件24,以使连接件24向靠近中间件231的方向沿第一导向件26滑动,从而使吸附载台232能够相对于连接件24凸出,进而缩小外罩与芯体之间的相对距离,以便于使芯体卡接在外罩的卡接通孔内。由于在连接件24向靠近中间件231的方向沿第一导向件26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导向件26会相对于连接件24凸出,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导向件26上相对于连接件24凸出的部分位于吸附载台232的外周,因此不会对芯体的安装及保压过程产生干涉。
进一步地,在底板21与中间件231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导向件,且中间件231能够相对于底板21沿第二导向件滑动,第二导向件能够为中间件231的运动提供导向作用。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载具组件包括基板11、放置组件12及多个第三导向件13,第三导向件1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基板11和放置组件12之间,且第三导向件13滑动穿过连接件24,放置组件12用于放置外罩,放置组件12能够相对于连接件24向靠近芯体的方向运动,以使芯体与外罩抵接。其中,在放置组件12相对于连接件24向靠近芯体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第三导向件13能够相对于连接件24滑动,以带动基板11向靠近底板21的方向运动。其中,第一导向件26、第二导向件及第三导向件13的结构均为导向柱。
进一步地,在基板11上设置有避让通孔,底板21及中间件231均设置在避让通孔内侧,从而在第三导向件13能够相对于连接件24滑动以带动基板11向靠近底板21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基板11与底板21及中间件231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涉,以保证基板11运动的顺利。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放置组件12包括放置底架121及盖板122;其中,放置底架121固定设置在第三导向件13的顶端;盖板122设置在放置底架121的上方,放置底架121与盖板122之间能够形成用于放置外罩的放置空间123,且盖板122能够相对于放置底架121向靠近或远离放置底架121的方向转动;当盖板122相对于放置底架121向远离放置底架121的方向转动时,以使盖板122的自由端与放置底架121之间相互脱离,以便于将外罩放置在放置底架121上;再使盖板122相对于放置底架121向靠近放置底架121的方向转动时,以使盖板122的自由端能够抵靠至放置底架121,从而能够将外罩放置并限位在放置空间123内。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放置底架121包括连接板以及相对设置在连接板上的两个支板1211,卡接通孔位于两个支板1211之间,在支板1211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用于卡接外罩上的凸起,以将外罩限位在支板1211上;且支板1211上还设置有定位销1212,以用于将外罩定位在支板1211上。其中,在盖板122上设置有抵压件124,抵压件124用于抵压外罩,以对外罩进行限位,避免外罩在竖直方向上发生运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装配载具还包括多个支撑座25,多个支撑座25均匀固定设置在底板21的底端,以用于支撑底板21,且基板11位于支撑座25的上方,以能够保证在整个安装及保压的过程中,基板11不会运动至用于放置支撑座25的工作台上,从而不会对基板11及第一载具组件的运动进行限位。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外罩和芯体是在放置组件12与弹性件22两者施加的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下进行保压的,因此,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类型的弹性件22,以改变弹性件22的最大压缩变形量,从而调节第一载具组件与第二载具组件相对滑动的程度,以控制弹性件22施加于芯体的保压力的大小,从而实现对待装配件的不同保压需求,使其通用性较好。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2具体可以为压缩弹簧,或者弹性橡胶体。
本实施例中的装配载具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芯体放置在吸附载台232上,以使吸附载台232对芯体进行真空吸附。
然后,使盖板122相对于放置底架121向远离放置底架121的方向转动,以将外罩置于放置底架121上,在将外罩放置在放置底架121的过程中使定位销1212对外罩进行定位,同时使外罩上的凸起卡接在支板1211上的凹槽内,以在水平方向上对外罩进行限位,再使盖板122相对于放置底架121向靠近放置底架121的方向转动,以使盖板122抵压在外罩的顶端,同时盖板122上的抵压件124抵压至外罩,以在竖直方向上对外罩进行限位,从而将外罩放置并限位在由放置底架121与盖板122之间形成的放置空间123内。
之后,再使放置组件12和外罩一起向靠近吸附载台232的方向移动,放置组件12带动第三导向件13相对于连接件24滑动,以带动基板11向靠近底板21的方向移动,从而能够缩小外罩与芯体之间的相对距离。
当移动至放置组件12的支板1211的底端面抵接至连接件24的顶端面时,外罩与芯体相互抵接;此时,放置组件12继续向靠近芯体的方向运动,以使放置组件12抵压连接件24,以使放置组件12带动连接件24向靠近中间件231的方向移动;同时在放置组件12运动的过程中,放置组件12内的外罩进一步向靠近芯体的方向移动,以使外罩将芯体卡接在卡接通孔内,从而完成芯体的安装过程;此时,连接件24抵接至中间件231。
之后,由于芯体已经卡接在外罩的卡接通孔内,因此此时,吸附载台232对放置组件12具有限位作用,此时,放置组件12不会继续挤压连接件24,而是通过外罩挤压吸附载台232,以使吸附载台232挤压中间件231,从而使中间件231向靠近底板21的方向运动,以使中间件231压缩弹性件22。
当中间件231压缩弹性件22至弹性件22的最大压缩变形量时,放置组件12不能再继续向靠近底板21的方向移动,此时放置组件12及中间件231均不再进行运动,此时外罩和芯体能够在放置组件12与弹性件22两者施加的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下进行保压,以使外罩与芯体之间处于保压状态,从而保证了芯体与外罩之间的装配较为稳固,完成了待装配件的整个装配和保压工作。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装配载具,其用于将待装配件的芯体安装至所述待装配件的外罩的卡接通孔上并进行保压,其特征在于,装配载具包括:
第一载具组件,其用于放置所述外罩;
第二载具组件,其与所述第一载具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载具组件包括底板(21)、弹性件(22)及支撑载台(23),所述弹性件(22)连接于所述底板(21)与所述支撑载台(23)之间,所述支撑载台(23)上放置有所述芯体,且所述芯体与所述卡接通孔正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载具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载具组件向靠近所述芯体的方向滑动,以使所述芯体安装至所述卡接通孔内,且所述第一载具组件还能够抵压所述支撑载台(23),以使所述支撑载台(23)压缩所述弹性件(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具组件还包括连接件(24),所述连接件(24)与所述第一载具组件滑动连接;所述支撑载台(23)包括:
中间件(231),所述中间件(231)位于所述连接件(24)与所述底板(21)之间,且所述弹性件(2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与所述中间件(231)上;
用于放置所述芯体的吸附载台(232),所述吸附载台(232)位于所述中间件(231)上,所述吸附载台(232)穿过所述连接件(24)并向靠近所述外罩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件(231)与所述连接件(24)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导向件(26),所述连接件(24)能够沿所述第一导向件(26)滑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与所述中间件(231)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导向件,且所述中间件(231)能够相对于所述底板(21)沿所述第二导向件滑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具组件包括:
基板(11)、放置组件(12)及第三导向件(13),所述第三导向件(1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基板(11)和所述放置组件(12)之间,且所述第三导向件(13)滑动穿过所述连接件(24),所述放置组件(12)用于放置所述外罩,所述放置组件(12)能够相对于所述连接件(24)向靠近所述芯体的方向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1)上设置有避让通孔,所述底板(21)及所述中间件(231)均设置在所述避让通孔内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组件(12)包括:
放置底架(121),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三导向件(13)的顶端;
盖板(122),其设置在所述放置底架(121)的上方,所述放置底架(121)与所述盖板(122)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外罩的放置空间(123),且所述盖板(122)能够相对于所述放置底架(121)向靠近或远离所述放置底架(121)的方向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底架(121)包括:
连接板以及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的两个支板(1211),所述卡接通孔位于两个所述支板(1211)之间,所述支板(1211)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卡接所述外罩上的凸起,且所述支板(1211)上还设置有定位销(1212),以用于将所述外罩定位至所述支板(1211)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22)上设置有抵压件(124),所述抵压件(124)用于抵压所述外罩。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载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载具还包括:
多个支撑座(25),其均设在所述底板(21)的底端,以用于支撑所述底板(21),且所述基板(11)位于所述支撑座(25)的上方。
CN202123340608.3U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装配载具 Active CN218364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0608.3U CN218364342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装配载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40608.3U CN218364342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装配载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64342U true CN218364342U (zh) 2023-01-24

Family

ID=849519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40608.3U Active CN218364342U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装配载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643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7766B (zh) 一种粘接保压治具
KR20130050026A (ko) 차량용 패널 클램핑 장치
TWM555070U (zh) 電芯入殼蓋板壓緊裝置
CN218364342U (zh) 一种装配载具
CN110762094B (zh) 用于电子设备壳体的保压治具
CN218341390U (zh) 一种汽车零件焊接定位工装
CN218809474U (zh) 胶带自动加压贴附治具
CN110281003B (zh) 适用于c型扣环的组装装置
CN218426566U (zh) Sfp封装类光收发模块焊接的一体化夹具
CN219005760U (zh) 带导向的调试夹具
CN215200751U (zh) 定位机构及加工设备
CN214056490U (zh) 一种汽车顶棚塑料件压合装置
CN215358060U (zh) 压紧机构及自动化设备
CN214417978U (zh) 一种焊接夹具
CN213240468U (zh) 一种连接器测试装置
CN210878459U (zh) 一种非弹性不规则零件装配装置
CN217495267U (zh) 带保压盒组屏的自动压屏装置
CN110191595B (zh) 一种自动插接装置
CN220522994U (zh) 一种背胶激活机构
CN218341386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焊接定位工装
CN219587920U (zh) 一种保压定型装置
CN219725999U (zh) 一体式手动定位夹紧机构
CN218136404U (zh) 定位装置
CN117751024A (zh) 一种用于将工件固定到工作台上的压紧装置
CN219293761U (zh) 一种定位装置及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