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51337U - 按键机构 - Google Patents

按键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51337U
CN218351337U CN202222788451.9U CN202222788451U CN218351337U CN 218351337 U CN218351337 U CN 218351337U CN 202222788451 U CN202222788451 U CN 202222788451U CN 218351337 U CN218351337 U CN 218351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guide tube
magnet
button element
key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8845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隆
谢志青
叶俊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ta Computer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nta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ta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Quanta Computer Inc
Priority to CN20222278845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51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51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51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按键机构,包括一按钮元件、连接前述按钮元件的一磁铁、一中空的导引管、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二线圈。前述第一、第二线圈设置于前述导引管上,其中,当前述第一线圈产生一第一磁场时,前述磁铁受到前述第一线圈吸引而使按钮元件定位在第一位置。此外,当前述第二线圈产生一第二磁场时,前述磁铁受到前述第二线圈吸引而使按钮元件定位在第二位置。

Description

按键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按键机构。更具体地来说,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含有磁铁和线圈的按键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游戏机或电脑装置的控制器或手把上的按键机构大多仅能提供单一按压行程,所以使用者往往难以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下体验到不同的按压手感。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提供两段或三段以上不同按压行程的按键机构,始成为此技术领域研发人员的一重要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已知问题点,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机构,包括一按钮元件、连接前述按钮元件的一磁铁、一中空的导引管、一第一线圈以及一第二线圈。前述第一线圈设置于前述导引管上,其中,当前述第一线圈产生一第一磁场时,前述磁铁受到前述第一磁场吸引,并使前述按钮元件相对前述导引管位在一第一位置。前述第二线圈设置于前述导引管上,其中,当前述第二线圈产生一第二磁场时,前述磁铁受到前述第二磁场吸引,并使前述按钮元件相对前述导引管位在一第二位置。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导引管具有一第一端面以及一第二端面,且前述按键机构更包括一震动元件,其中,前述按钮元件邻近于前述导引管之前述第一端面,且前述震动元件固定于前述导引管之前述第二端面。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震动元件形成有一沟槽,且前述导引管之前述第二端面结合于前述沟槽内。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震动元件更形成有朝前述磁铁方向延伸的一凸出部,且前述沟槽围绕前述凸出部。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按钮元件受一外力按压时,前述按钮元件和前述磁铁一起沿着前述导引管滑行,且前述震动元件通过前述凸出部传递一震动信号到前述磁铁以及前述按钮元件。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按键机构更包括一承载件,前述承载件连接前述按钮元件,且前述磁铁设置于前述承载件上。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按键机构更包括一连接件,前述连接件具有弹性材质,并且连接前述按钮元件以及前述承载件。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第二线圈较前述第一线圈更靠近前述震动元件。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按键机构更包括一一第三线圈,设置于前述导引管上,其中,当前述第三线圈产生一第三磁场时,前述磁铁受到前述第三磁场吸引,从而使得前述按钮元件相对前述导引管位在一第三位置,其中,前述第二位置介于前述第一位置以及前述第三位置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前述震动元件为一线性谐振致动器(Linear Resonant Actuator,LRA)。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按键机构100的示意图。
图2表示图1中的按键机构100于组装后的侧视图。
图3表示图2中的按钮元件10相对导引管50位在第一位置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4表示按钮元件10相对于导引管50位在第二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5表示图4中的按钮元件10相对于导引管50位在第二位置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6表示按钮元件10相对于导引管50位在第三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7表示图6中的按钮元件10相对于导引管50位在第三位置时的局部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按键机构
10:按钮元件
20:连接件
30:承载件
40:磁铁
50:导引管
51:第一端面
52:第二端面
60:震动元件
61:沟槽
62:凸出部
C1:第一线圈
C2:第二线圈
C3:第三线圈
D: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机构。然而,可轻易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许多合适的新型概念而可实施于广泛的各种特定背景。所揭示的特定实施例仅仅用于说明以特定方法使用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在此使用的全部用语(包括技术及科学用语)具有与此篇揭露所属的一般技艺者所通常理解的相同涵义。能理解的是该多个用语,例如在通常使用的字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读成具有一与相关技术及本揭露的背景或上下文一致的意思,而不应以一理想化或过度正式的方式解读,除非在此特别定义。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首先请一并参阅图1、2、3,其中,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按键机构100的示意图,图2表示图1中的按键机构100于组装后的侧视图,图3表示图2中的按钮元件10相对导引管50位在第一位置时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按键机构100例如设置在一游戏机或电脑装置的控制器或手把上,其主要包括一按钮元件10、一连接件20、一承载件30、一磁铁40、一中空的导引管50、一震动元件60、一第一线圈C1、一第二线圈C2以及一第三线圈C3。
具体而言,前述连接件20例如可具有橡胶或其他弹性材质,其中,连接件20是连接按钮元件10以及承载件30,前述磁铁40则是固定在承载件30中央的一凹槽内,此外前述第一线圈C1、第二线圈C2以及第三线圈C3是套设在长条形的导引管50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震动元件60为线性谐振致动器(Linear Resonant Actuator,LRA),其中,在震动元件60的一侧形成有圆形的沟槽61,此外在震动元件60中央形成有朝磁铁40方向延伸的一凸出部62,且前述沟槽61围绕前述凸出部62。
从图1、2、3可以看出,前述导引管50具有一第一端面51以及一第二端面52,其中,前述按钮元件10邻近于导引管50的第一端面51,前述震动元件60则邻近于导引管50的第二端面52,且前述第二端面52是结合于震动元件60的沟槽61内。
如图2、3所示,前述承载件30和磁铁40于组装后是自导引管50的第一端面51伸入导引管50内部。应了解的是,此时按钮元件10和连接件20会凸出并显露于导引管50的第一端面51,且此时承载件30上的磁铁40会受到已通电的第一线圈C1所产生的第一磁场吸引而固定在第一线圈C1中央,从而使得按钮元件10能够稳定地相对导引管50处在一第一位置。
当使用者欲施加一外力按压并触发按键机构100时,则可将手指沿方向D按压按钮元件10(请参考图4的方向D),此时按钮元件10会带动连接件20、承载件30以及磁铁40一起沿着导引管50并朝震动元件60方向滑行到一极限位置,震动元件60可选择性地通过凸出部62传递一震动信号到磁铁40,其中,前述震动信号可依序经由承载件30、连接件20而传导至按钮元件10,从而让使用者的手指能够感受到相对应的触觉回馈(tactile feedback)。
随后,当使用者的手指离开按钮元件10时,则承载件30上的磁铁40会再次受到已通电的第一线圈C1吸引,而使按钮元件10能够快速地回复到前述第一位置。
接着请一并参阅图4、5,其中,图4表示按钮元件10相对于导引管50位在第二位置时的侧视图,图5表示图4中的按钮元件10相对于导引管50位在第二位置时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4、5所示,当欲使本实施例中的按键机构100具有较小的按压行程以提供不同的按压手感时,则可不再对第一线圈C1通电,而改为仅对第二线圈C2通电;此时,承载件30上的磁铁40会受到已通电的第二线圈C2所产生的第二磁场吸引而固定在第二线圈C2中央,从而使得按钮元件10能够稳定地相对导引管50处在一第二位置,其中,前述第二位置较第一位置更靠近震动元件60。
同理,当使用者欲施加一外力按压并触发按键机构100时,则可将手指沿方向D按压按钮元件10,此时按钮元件10会带动连接件20、承载件30以及磁铁40一起沿着导引管50并朝震动元件60方向滑行到一极限位置,震动元件60可选择性地通过凸出部62传递一震动信号到磁铁40,其中,前述震动信号可依序经由承载件30、连接件20而传导至按钮元件10,从而让使用者的手指能够感受到相对应的触觉回馈。
随后,当使用者的手指离开按钮元件10时,则承载件30上的磁铁40会再次受到已通电的第二线圈C2吸引,而使按钮元件10能够快速地回复到前述第二位置。
需特别说明的是,因为前述第二线圈C2较第一线圈C1更靠近震动元件60,因此当磁铁40受到第二线圈C2吸引而使按钮元件10相对导引管50处在第二位置时,可使按键机构100具有较小的按压行程,从而能够让使用者可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下感受到不同的按压手感,以大幅改善使用游戏机或操作电脑装置时的触觉体验。
再请一并参阅图6、7,其中,图6表示按钮元件10相对于导引管50位在第三位置时的侧视图,图7表示图6中的按钮元件10相对于导引管50位在第三位置时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6、7所示,当欲使本实施例中的按键机构100具有更小的按压行程以提供不同的按压手感时,可不再对第一线圈C1、第二线圈C2通电,而改为仅对第三线圈C3通电;此时,承载件30上的磁铁40会受到已通电的第三线圈C3所产生的第三磁场吸引而固定在第三线圈C3中央,从而使得按钮元件10能够稳定地相对导引管50处在一第三位置,其中,前述第三位置较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更靠近震动元件60。
同理,当使用者欲施加一外力按压并触发按键机构100时,则可将手指沿方向D按压按钮元件10,此时按钮元件10会带动连接件20、承载件30以及磁铁40一起沿着导引管50并朝震动元件60方向滑行到一极限位置,震动元件60可选择性地通过凸出部62传递一震动信号到磁铁40,其中,前述震动信号可依序经由承载件30、连接件20而传导至按钮元件10,从而让使用者的手指能够感受到相对应的触觉回馈。
随后,当使用者的手指离开按钮元件10时,则承载件30上的磁铁40会再次受到已通电的第三线圈C3吸引,而使按钮元件10能够快速地回复到前述第三位置。
需特别说明的是,因为前述第三线圈C3较第二线圈C2以及第一线圈C1更靠近震动元件60,因此当磁铁40受到第三线圈C3吸引而使按钮元件10相对导引管50处在第三位置时,可使按键机构100具有最小的按压行程,从而能够让使用者可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下感受到不同的按压手感,以大幅改善使用游戏机或操作电脑装置时的触觉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第一线圈C1的位置邻近按钮元件10,第三线圈C3的位置邻近震动元件60,第二线圈C2的位置则是介于第一线圈C1以及第三线圈C3之间;同理,前述第二位置是介于第一位置以及第三位置之间。
于一实施例中,亦可仅设置第一线圈C1以及第二线圈C2,而省略第三线圈C3;或者,也可以在导引管50上设置三个以上的线圈元件,以使按键机构100能够提供两段或三段以上不同的按压行程,从而能够让使用者可在不同的使用情境下感受到不同的按压手感,并大幅改善使用游戏机或操作电脑装置时的触觉体验。
于一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前述连接件20和承载件30,而将磁铁40直接固定在前述按钮元件10上,而不以本实施例所揭露者为限。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揭露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从本实用新型揭示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制程、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申请专利范围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申请专利范围及实施例的组合。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于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项工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按钮元件;
一磁铁,连接该按钮元件;
一中空的导引管;
一第一线圈,设置于该导引管上,其中,当该第一线圈产生一第一磁场时,该磁铁受到该第一磁场吸引,并使该按钮元件相对该导引管位在一第一位置;以及
一第二线圈,设置于该导引管上,其中,当该第二线圈产生一第二磁场时,该磁铁受到该第二磁场吸引,并使该按钮元件相对该导引管位在一第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引管具有一第一端面以及一第二端面,且该按键机构更包括一震动元件,其中,该按钮元件邻近于该导引管的该第一端面,且该震动元件固定于该导引管的该第二端面。
3.如权利要求2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震动元件形成有一沟槽,且该导引管的该第二端面结合于该沟槽内。
4.如权利要求3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震动元件更形成有朝该磁铁方向延伸的一凸出部,且该沟槽围绕该凸出部。
5.如权利要求4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钮元件受一外力按压时,该按钮元件和该磁铁一起沿着该导引管滑行,且该震动元件通过该凸出部传递一震动信号到该磁铁以及该按钮元件。
6.如权利要求2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机构更包括一承载件,该承载件连接该按钮元件,且该磁铁设置于该承载件上。
7.如权利要求6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机构更包括一连接件,该连接件具有弹性材质,并且连接该按钮元件以及该承载件。
8.如权利要求2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线圈较该第一线圈更靠近该震动元件。
9.如权利要求2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按键机构更包括一一第三线圈,设置于该导引管上,其中,当该第三线圈产生一第三磁场时,该磁铁受到该第三磁场吸引,从而使得该按钮元件相对该导引管位在一第三位置,其中,该第二位置介于该第一位置以及该第三位置之间。
10.如权利要求2的按键机构,其特征在于,该震动元件为一线性谐振致动器。
CN202222788451.9U 2022-10-21 2022-10-21 按键机构 Active CN218351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8451.9U CN218351337U (zh) 2022-10-21 2022-10-21 按键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88451.9U CN218351337U (zh) 2022-10-21 2022-10-21 按键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51337U true CN218351337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66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88451.9U Active CN218351337U (zh) 2022-10-21 2022-10-21 按键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513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71588B2 (ja) 操作入力装置
TW436829B (en) Tactile-force generating apparatus
TWI632576B (zh) 可調整按壓手感之按鍵開關
EP2739439B1 (en) Battery pack release with tactile feedback for cordless power tools
KR102184549B1 (ko) 차량 구성 요소를 위한 작동 장치
WO2018064941A1 (zh) 一种具有按压声音的超薄机械键盘开关
TWI683207B (zh) 滾輪輸入裝置
US11721463B2 (en) Electro-permanent-magnet-based force profile for an input element on an input device
CN106531520B (zh) 按键
CN109819087B (zh) 一种具有智能终端及壳体的终端组件
CN218351337U (zh) 按键机构
KR20040081697A (ko) 마우스식 터치패드
WO2018102227A1 (en) Wheel assembly and associated input device
JPH11339590A (ja) 電子調整式キースイッチ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キーボード装置
KR101097857B1 (ko) 스프링을 이용한 외력 반응형 햅틱제공장치, 이를 이용한 햅틱제공모듈, 이를 이용한 휴대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TWI722524B (zh) 鍵盤
CN216319922U (zh) 力反馈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40136905A1 (en) Button mechanism
KR101036616B1 (ko) 전자기유도현상을 이용한 외력 반응형 햅틱제공장치, 이를 이용한 햅틱제공모듈, 이를 이용한 휴대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TWM603187U (zh) 鍵盤裝置
CN211180774U (zh) 输入设备
CN114675739A (zh) 一种触觉反馈组件及游戏机
KR20020020276A (ko) 단축키를 쉽게 쓸수 있는 마우스
EP3661615B1 (en) Controller button having a simulated axis of rotation
KR20180104360A (ko) 차량의 변속레버 어셈블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