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8748U - 贯流风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贯流风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8748U
CN218348748U CN202222583434.1U CN202222583434U CN218348748U CN 218348748 U CN218348748 U CN 218348748U CN 202222583434 U CN202222583434 U CN 202222583434U CN 218348748 U CN218348748 U CN 2183487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wind wheel
flow wind
concave
shaf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834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福刚
李松
梁卓文
朱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834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87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87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87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贯流风机和空调器,贯流风机包括:贯流风轮,贯流风轮的轴向一端具有第一配合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设于贯流风轮的轴向一端且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安装架和设于安装架的轴承;定子组件,定子组件设于支撑组件且相对安装架静止;转子组件,转子组件包括周侧部和轴端部,周侧部围绕在定子组件的外周区域,轴端部设于定子组件的朝向贯流风轮的轴侧,轴端部与轴承相连,以使转子组件相对安装架可转动,轴端部上具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凸部,另一个包括与凸部配合的凹部。由此,降低了贯流风轮与驱动电机的安装难度,且在取消螺钉后可以实现贯流风机的自动化安装,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Description

贯流风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贯流风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由于空调内机的电机一般使用的是内转子电机,所以空调内机的贯流风轮和电机的安装方式通常为将电机的轴伸入到贯流风轮轴套中,然后在贯流风轮轴套的径向上打一个径向紧定螺钉,从而达到同电机轴固定的作用,以完成电机和贯流风轮连接。但是该安装方式的内转子电机轴向尺寸长,内转子电机同风轮连接需要螺钉,安装复杂,且由于螺钉需要进入到风轮中进行固定,人工操作工时多,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贯流风机,降低了贯流风轮与驱动电机的安装难度,且在取消螺钉后可以实现贯流风机的自动化安装,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机,包括: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的轴向一端具有第一配合部;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贯流风轮的所述轴向一端且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架和设于所述安装架的轴承;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且相对所述安装架静止;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周侧部和轴端部,所述周侧部围绕在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区域,所述轴端部设于所述定子组件的朝向所述贯流风轮的轴侧,所述轴端部与所述轴承相连,以使所述转子组件相对所述安装架可转动,所述轴端部上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凸部,另一个包括与所述凸部配合的凹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机,通过在转子组件上设有第二配合部,且在贯流风轮的端部设有第一配合部,可以将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进行配合,以实现驱动电机和贯流风轮的安装,无须将驱动电机的转轴伸至贯流风轮后再通过螺钉连接,利于降低贯流风轮与驱动电机的安装难度,且在取消螺钉后可以实现贯流风机的自动化安装,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贯流风机,所述驱动电机至少通过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的配合传递力矩以驱动所述贯流风轮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贯流风机,所述凸部为多个且沿所述贯流风机的周向间隔开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贯流风机,还包括:第一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夹设于所述轴端部与所述贯流风轮之间,所述第一减振件上具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的朝向所述凸部的一侧形成为与所述凸部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凸结构的朝向所述凹部的一侧形成为与所述凹部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通过所述凹凸结构间接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贯流风机,所述凹凸结构与所述凹部、所述凸部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轮的所述轴向一端的边缘具有环形圈,所述周侧部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环形圈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贯流风机,还包括: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夹设于所述周侧部与所述环形圈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贯流风机,所述第二减振件为环形且与所述环形圈、所述周侧部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贯流风机,所述第一配合部及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或圆环形且与所述贯流风机同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贯流风机,所述凹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凸部的高度,或者,所述凹部的深度小于所述凸部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贯流风机,所述轴端部与所述贯流风轮的轴端面粘接、或焊接、或卡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为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贯流风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在转子组件上设有第二配合部,且在贯流风轮的端部设有第一配合部,可以将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进行配合,以实现驱动电机和贯流风轮的安装,无须将驱动电机的转轴伸至贯流风轮后再通过螺钉连接,利于降低贯流风轮与驱动电机的安装难度,且在取消螺钉后可以实现贯流风机的自动化安装,利于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了空调器的竞争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安装架包括板部,所述板部位于所述定子组件的背离所述贯流风轮的轴侧,所述板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或所述换热器的边板;或者,所述空调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定子组件的背离所述贯流风轮的轴侧,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安装板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壳体或所述换热器的边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壳体包括对应所述驱动电机设置的拆卸部,所述拆卸部为通孔或可拆盖板,所述贯流风机适于通过所述拆卸部处从所述壳体内拆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与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位于所述贯流风轮的轴向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机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机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电机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轮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减振件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减振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贯流风机的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贯流风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贯流风机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机和换热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机和安装板的爆炸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机和卡扣连接板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贯流风机100,
贯流风轮1,凹部11,环形圈12,
驱动电机2,支撑组件21,安装架211,板部211a,连接翻边211b,轴承212,转动轴213,定子组件22,转子组件23,周侧部231,轴端部232,凸部233,
第一减振件3,凹凸结构31,凸起31a,凹槽31b,第二减振件4,
空调器200,壳体201,通孔201a,换热器202,边板202a,通气腔202b,安装板203,卡扣连接板2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机100。
如图1-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机100,包括:贯流风轮1和驱动电机2,贯流风轮1的轴向一端具有第一配合部;驱动电机2设于贯流风轮1的轴向一端且包括:支撑组件21、定子组件22和转子组件23,支撑组件21包括安装架211和设于安装架211的轴承212;定子组件22设于支撑组件21且相对安装架211静止;转子组件23包括周侧部231和轴端部232,周侧部231围绕在定子组件22的外周区域,轴端部232设于定子组件22的朝向贯流风轮1的轴侧,轴端部232与轴承212相连,以使转子组件23相对安装架211可转动,轴端部232上具有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凸部233,另一个包括与凸部233配合的凹部11。
由此,可以将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进行配合,以实现驱动电机2和贯流风轮1的安装,无须将驱动电机2的转轴伸至贯流风轮1后再通过螺钉连接,利于降低贯流风轮1与驱动电机2的安装难度,且在取消螺钉后可以实现贯流风机100的自动化安装,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例如,参照图1所示,贯流风机100设有贯流风轮1和驱动电机2,贯流风轮1构造为圆柱状,贯流风轮1沿轴向的一端具有第一配合部,驱动电机2设于贯流风轮1具有第一配合部的轴向一端,驱动电机2与第一配合部配合以与贯流风机100相连,驱动电机2用于驱动贯流风机100转动,使得贯流风机100可以带动气流流动。
参照图2-图3所示,驱动电机2具有支撑组件21,支撑组件21包括安装架211和设于安装架211的轴承212,安装架211用于和空调器200的其余部件(如壳体201)相连,以将驱动电机2安装在贯流风机100的轴向一端,安装架211形成有沿贯流风机100的轴向延伸布置的转动腔,转动腔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212,轴承212内可转动地支撑有转动轴213。驱动电机2还设有定子组件22,定子组件22构造为环状结构,定子组件22用于套设在安装架211的外侧且相对安装架211保持静止。
驱动电机2还设有转子组件23,转子组件23包括周侧部231和轴端部232,周侧部231构造为管状,轴端部232构造为板状,轴端部232的径向外侧用于与周侧部231的端部相连以构造为一体,周侧部231用于套设围绕在定子组件22的外周区域,且轴端部232可以设于定子组件22朝向贯流风轮1的轴侧。转动轴213用于与轴端部232相连,使得转动轴213可以带动轴端部232相对安装架211转动,使得转子组件23可以相对安装架211可转动。
其中,轴端部232朝向贯流风轮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相对第一配合部设置,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凸部233,另一个包括与凸部233配合的凹部11,如可以将第一配合部设置为凹部11,且将第二配合部设置为凸部233;或者,可以将第一配合部设置凸部233,且将第二配合部设置为凹部11。这样,可以通过将凹部11与凸部233进行配合,以实现转子组件23和贯流风机100的定位连接,以实现驱动电机2和贯流风轮1的定位连接。由此,实现了驱动电机2和贯流风轮1的简便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机100,通过在转子组件23上设有第二配合部,且在贯流风轮1的端部设有第一配合部,可以将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进行配合,以实现驱动电机2和贯流风轮1的安装,无须将驱动电机2的转轴伸至贯流风轮1后再通过螺钉连接,利于降低贯流风轮1与驱动电机2的安装难度,且在取消螺钉后可以实现贯流风机100的自动化安装,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机2至少通过凸部233与凹部11的配合传递力矩以驱动贯流风轮1转动。例如,参照图3-图4所示,可以将凸部233的横截面构造为多边形,如棱形、矩形或条形,且将凹部11的横截面对应构造为多边形,如对应构造为棱形、矩形或条形,凸部233用于伸至凹部11内且与凹部11配合。这样,当驱动电机2转动时,转子组件23可以通过凸部233与凹部11的配合传递力矩以带动贯流风轮1转动。由此,利于提高驱动电机2和贯流风轮1之间的传力稳定性,提高了贯流风机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凸部233为多个且沿贯流风机100的周向间隔开设置。例如,参照图4-图5所示,可以在转子组件23朝向贯流风轮1的侧面上设有凸部233,凸部233设置为多个,多个凸部233环绕贯流风机100的轴向间隔开设置,且可以在贯流风轮1朝向驱动电机2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凹部11,多个凹部11与多个凸部233一一对应配合。这样,使得转子组件23可以通过多个凸部233传递力矩以带动贯流风轮1转动。由此,可以降低单个凸部233所受的作用力,利于提高贯流风机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机100,还包括:第一减振件3,第一减振件3夹设于轴端部232与贯流风轮1之间,第一减振件3上具有凹凸结构31,凹凸结构31的朝向凸部233的一侧形成为与凸部233相配合的凹槽31b,凹凸结构31的朝向凹部11的一侧形成为与凹部11相配合的凸起31a,凸部233与凹部11通过凹凸结构31间接配合。
例如,参照图3、图6和图7所示,贯流风机100还设有第一减振件3,第一减振件3构造为板状结构,且第一减振件3可以取为橡胶等弹性材料,第一减振件3夹设于轴端部232和贯流风轮1的端部之间。其中,可以在第一减振件3上形成有凹凸结构31,凹凸结构31的朝向凸部233的一侧设有凹槽31b,凹槽31b的横截面尺寸与凸部233的横截面尺寸相等,凸部233可以伸至凹槽31b内以实现第一减振件3与凸部233的配合。同时,凹凸结构31的朝向凹部11的一侧设有凸起31a,可以设置凹部11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凸部233的横截面尺寸,且设置凸起31a的横截面尺寸与凹部11的横截面尺寸相等,使得凸起31a可以伸至凹部11内,以实现第一减振件3与凸部233的配合。这样,可以将凹凸结构31夹设在凹部11和凸部233之间,以使凹部11和凸部233可以通过凹凸结构31间接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减振件3将贯流风轮1与驱动电机2隔开,当贯流风机100产生振动时,可以避免贯流风轮1与驱动电机2产生直接碰撞,利于减小贯流风机100受损的可能性,提高了贯流风机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凹凸结构31与凹部11、凸部233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例如,可以设置凹凸结构31与凹部11过盈配合;或者,可以设置凹凸结构31与凸部233过盈配合;又或者,可以设置凹凸结构31分别与凸部233、凹部11过盈配合。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高第一减振件3的安装稳定性,利于提高贯流风机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贯流风轮1的轴向一端的边缘具有环形圈12,周侧部231的至少部分嵌设于环形圈12内。例如,参照图3和图5所示,可以在贯流风轮1朝向驱动电机2的轴向一端的边缘处设有环形圈12,环形圈12朝靠近驱动电机2的方向延伸布置,周侧部231的至少部分可以嵌设于环形圈12内,使得环形圈12可以从径向外侧对周侧部231进行支撑,以实现对转子组件23的限位支撑,且使得转子组件23可以通过环形圈12对贯流风轮1施加作用力。
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贯流风轮1和驱动电机2的安装稳定性,且增多了贯流风轮1与驱动电机2之间的传力通道,利于提高贯流风机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贯流风机100,还包括:第二减振件4,第二减振件4夹设于周侧部231与环形圈12之间。
例如,参照图2-图3所示,贯流风机100还设有第二减振件4,第二减振件4可以设置为橡胶等弹性材料,第二减振件4用于夹设在周侧部231的外壁和环形圈12的内壁之间,使得第二减振件4可以将周侧部231与环形圈12隔开。这样,当贯流风机100产生振动时,可以避免贯流风轮1的环形圈12与驱动电机2产生直接碰撞。由此,降低了贯流风机100受损的可能性,提高了贯流风机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减振件4为环形且与环形圈12、周侧部231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例如,参照图2-图3所示,可以将第二减振件4构造为环形,第二减振件4套设于周侧部231的外壁上,且第二减振件4的外侧用于支撑在环形圈12的内壁上。其中,可以设置第二减振件4与环形圈12过盈配合;或者,可以设置第二减振件4与周侧部231过盈配合;又或者,可以设置第二减振件4分别与环形圈12、周侧部231过盈配合。由此,可以提高第二减振件4的安装稳定性,利于提高贯流风机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或圆环形且与贯流风机100同轴设置。
例如,参照图8-图10所示,可以将第一配合部的横截面和第二配合部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圆形,或者将第一配合部的横截面和第二配合部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圆环形,且将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贯流风机100同轴设置。这样,可以通过将转子组件23的第二配合部与贯流风轮1的第一配合部进行配合,以实现驱动电机2与贯流风轮1之间的装配。由此,可以实现贯流风机100的快速装配,以达到驱动电机2与贯流风轮1的同轴效果,提高了贯流风机100的安装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凹部1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凸部233的高度,或者,凹部11的深度小于凸部233的高度。
例如,参照图3和图9-图10所示,可以设置凹部1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凸部233的高度,使得凸部233可以完全伸至凹部11内,以使转子组件23的端面可以贴合在贯流风轮1的轴向一端的端面上,使得转子组件23可以通过端面传递力矩;或者,可以设置凹部11的深度小于凸部233的高度,使得凸部233的至少部分位于凹部11外,以使转子组件23的端面与贯流风轮1的轴向一端的端面保持间隔,使得转子组件23不可以通过端面传递力矩。由此,利于满足不同的工况。
具体地,如图3所示,可以将凸部233的横截面构造为多边形,如棱形、矩形或条形,且将凹部11的横截面对应构造为多边形,如对应构造为棱形、矩形或条形,凸部233用于伸至凹部11内以与凹部11配合,使得转子组件23可以通过凸部233与凹部11的配合传递力矩以带动贯流风轮1转动。这样,在凹部1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凸部233的高度的情况下,转子组件23不仅可以通过凸部233与凹部11的配合传递力矩,还通过端面传递力矩,而在凹部11的深度小于凸部233的高度的情况下,转子组件23可以通过凸部233与凹部11的配合传递力矩。
或者,如图9-图10所示,可以将凹部11的横截面和凸部233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圆形,或者将凹部11的横截面和凸部233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圆环形,且将凹部11、凸部233与贯流风机100同轴设置,通过将凹部11与凸部233进行配合,以实现驱动电机2与贯流风轮1之间的装配。这样,在凹部11的深度大于或等于凸部233的高度的情况下,转子组件23可以通过端面传递力矩,而在凹部11的深度小于凸部233的高度的情况下,需要将凸部233与凹部11进行连接固定(如焊接),使得转子组件23可以通过凸部233与凹部11的配合传递力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轴端部232与贯流风轮1的轴端面粘接、或焊接、或卡扣连接。例如,可以在轴端部232的侧面与贯流风轮1的轴端面之间涂有粘胶,通过将轴端部232的侧面与贯流风轮1的轴端面贴合,以实现轴端部232与贯流风轮1的粘接相连;或者,可以将轴端部232的侧面与贯流风轮1的轴端面贴合,且在轴端部232的侧面与贯流风轮1的轴端面贴合处的边沿位置处进行焊接,以实现轴端部232与贯流风轮1的焊接相连;又或者,可以在轴端部232的侧面上设有卡接部,且在贯流风轮1的轴端面上对应设有卡接部,通过将轴端部232的侧面与贯流风轮1的轴端面贴合,以实现轴端部232与贯流风轮1的卡扣连接。由此,利于满足不同工况。
具体地,参照图3所示,可以将凸部233的横截面构造为多边形,如棱形、矩形或条形,且将凹部11的横截面对应构造为多边形,如对应构造为棱形、矩形或条形,凸部233用于伸至凹部11内以与凹部11配合。此时,可以通过将轴端部232的侧面与贯流风轮1的轴端面进行粘接、或焊接、或卡扣连接,使得转子组件23不仅通过凸部233与凹部11的配合传递力矩,还可以通过端面传递力矩。
另外,参照图9所示,可以将第一配合部的横截面和第二配合部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圆形,或者将第一配合部的横截面和第二配合部的横截面均设置为圆环形,且将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与贯流风机100同轴设置。此时,可以设置轴端部232的侧面与贯流风轮1的轴端面进行粘接、或焊接、或卡扣连接。这样,使得转子组件23可以通过端面传递力矩。当然,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如图10所示,还可以将轴端部232的侧面与贯流风轮1的轴端面间隔开,且通过将轴端部232的凸部233与贯流风轮1的轴端面焊接相连,使得转子组件23可以通过凸部233与凹部11的配合传递力矩。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200。
如图1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200,包括壳体201、设于壳体201内的换热器202和设于壳体201内的贯流风机100,贯流风机100为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贯流风机100。
例如,参照图11-图12所示,空调器200设有壳体201,壳体201内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安装有换热器202和贯流风机100,换热器202用于制冷或制热,换热器202形成有通气腔202b。如图1所示,贯流风机100设有贯流风轮1和驱动电机2,贯流风轮1构造为圆柱状,贯流风轮1用于伸至通气腔202b内,贯流风轮1沿轴向的一端具有第一配合部,驱动电机2设于贯流风轮1具有第一配合部的轴向一端,驱动电机2与第一配合部配合且与贯流风机100相连,驱动电机2用于驱动贯流风机100转动,使得贯流风机100可以带动通气腔202b内的气流流动,使得换热器202可以对室内进行制冷或制热。
参照图2-图3所示,驱动电机2具有支撑组件21,支撑组件21包括安装架211和设于安装架211的轴承212,安装架211用于和空调器200的其余部件(如壳体201)相连,以将驱动电机2安装在贯流风机100的轴向一端,安装架211形成有沿贯流风机100的轴向延伸布置的转动腔,转动腔沿轴向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212,轴承212内可转动地支撑有转动轴213。驱动电机2还设有定子组件22,定子组件22构造为环状结构,定子组件22用于套设在安装架211的外侧且相对安装架211保持静止。
驱动电机2还设有转子组件23,转子组件23包括周侧部231和轴端部232,周侧部231构造为管状,轴端部232构造为板状,轴端部232的径向外侧用于与周侧部231的端部相连以构造为一体,周侧部231用于套设围绕在定子组件22的外周区域,且轴端部232可以设于定子组件22朝向贯流风轮1的轴侧。转动轴213用于与轴端部232相连,使得转动轴213可以带动轴端部232相对安装架211转动,使得转子组件23可以相对安装架211可转动。
其中,轴端部232朝向贯流风轮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相对第一配合部设置,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凸部233,另一个包括与凸部233配合的凹部11,如可以将第一配合部设置为凹部11,且将第二配合部设置为凸部233;或者,可以将第一配合部设置凸部233,且将第二配合部设置为凹部11。这样,可以通过将凹部11与凸部233进行配合,以实现转子组件23和贯流风机100的定位连接,以实现驱动电机2和贯流风轮1的定位连接。由此,实现了驱动电机2和贯流风轮1的简便安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200,通过在转子组件23上设有第二配合部,且在贯流风轮1的端部设有第一配合部,可以将第二配合部与第一配合部进行配合,以实现驱动电机2和贯流风轮1的安装,无须将驱动电机2的转轴伸至贯流风轮1后再通过螺钉连接,利于降低贯流风轮1与驱动电机2的安装难度,且在取消螺钉后可以实现贯流风机100的自动化安装,利于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了空调器200的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架211包括板部211a,板部211a位于定子组件22的背离贯流风轮1的轴侧,板部211a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201或换热器202的边板202a;或者,空调器200包括安装板203,安装板203位于定子组件22的背离贯流风轮1的轴侧,安装架211通过安装板203可拆卸地安装至壳体201或换热器202的边板202a。
例如,参照图11-图14所示,可以设置安装架211包括板部211a,板部211a设于定子组件22的背离贯流风轮1的轴侧,板部211a上设有连接结构,板部211a可以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201的侧壁处,或者可以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换热器202的边板202a上。
或者,可以设置空调器200包括安装板203,安装板203位于定子组件22的背离贯流风轮1的轴侧,安装板203用于可拆卸地与安装架211相连,如卡扣连接或螺钉连接,安装板203上设有连接结构,安装板203可以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201的侧壁处,或者可以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换热器202的边板202a上。
举例而言,如图14所示,可以在壳体201的侧壁上卡扣连接板204,卡扣连接板204上设有多个凸出的卡扣,且在安装架211的板部211a上设有连接翻边211b,连接翻边211b上设有多个卡槽,通过将卡扣连接板204上的卡扣与连接翻边211b上的卡槽卡接相连,即可将驱动电机2安装在壳体201上。
通过上述设置,取消了贯流风机100的配合结构件,节省了空调器200的内部空间,且降低了贯流风机100的安装难度,利于节约加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1包括对应驱动电机2设置的拆卸部,拆卸部为通孔201a或可拆盖板,贯流风机100适于通过拆卸部处从壳体201内拆出。
例如,壳体201包括拆卸部,拆卸部沿驱动电机2的轴向与驱动电机2相对设置。其中,参照图11所示,可以将拆卸部构造为通孔201a,通孔201a用于将壳体201的容纳空间与外侧连通,驱动电机2的安装架211可以安装在壳体201的外侧环绕通孔201a的位置处,这样,当驱动电机2需要拆除时,可以从壳体201的外侧将安装架211拆离壳体201,并通过通孔201a将贯流风机100从壳体201的容纳空间抽出。或者,可以将拆卸部构造为可拆盖板,当可拆盖板拆离时,壳体201形成有敞开口,驱动电机2与壳体201的敞开口相对设置,这样,当驱动电机2需要拆除时,可以从壳体201的敞开口处将安装架211拆离,再将贯流风机100从敞开口处拆出壳体201。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贯流风机100的便捷拆装,利于降低贯流风机100的维修难度,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200还包括电控盒,电控盒与驱动电机2分别位于贯流风轮1的轴向两侧。例如,空调器200设有电控盒,电控盒用于安装在容纳空间内,且电控盒与驱动电机2分别位于贯流风轮1的轴向两侧,使得电控盒可以与驱动电机2保持间距,以避免电控盒与驱动电机相互干扰。由此,利于提高电控盒和驱动电机2的散热性能,提升了空调器2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的轴向一端具有第一配合部;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所述贯流风轮的所述轴向一端且包括: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安装架和设于所述安装架的轴承;
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于所述支撑组件且相对所述安装架静止;
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周侧部和轴端部,所述周侧部围绕在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周区域,所述轴端部设于所述定子组件的朝向所述贯流风轮的轴侧,所述轴端部与所述轴承相连,以使所述转子组件相对所述安装架可转动,所述轴端部上具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个包括凸部,另一个包括与所述凸部配合的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至少通过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的配合传递力矩以驱动所述贯流风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多个且沿所述贯流风机的周向间隔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减振件,所述第一减振件夹设于所述轴端部与所述贯流风轮之间,所述第一减振件上具有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的朝向所述凸部的一侧形成为与所述凸部相配合的凹槽,所述凹凸结构的朝向所述凹部的一侧形成为与所述凹部相配合的凸起,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通过所述凹凸结构间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结构与所述凹部、所述凸部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贯流风轮的所述轴向一端的边缘具有环形圈,所述周侧部的至少部分嵌设于所述环形圈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减振件,所述第二减振件夹设于所述周侧部与所述环形圈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件为环形且与所述环形圈、所述周侧部中的至少一个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及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或圆环形且与所述贯流风机同轴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凸部的高度,或者,所述凹部的深度小于所述凸部的高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贯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端部与所述贯流风轮的轴端面粘接、或焊接、或卡扣连接。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换热器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贯流风机。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板部,所述板部位于所述定子组件的背离所述贯流风轮的轴侧,所述板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壳体或所述换热器的边板;或者,所述空调器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定子组件的背离所述贯流风轮的轴侧,所述安装架通过所述安装板可拆卸地安装至所述壳体或所述换热器的边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对应所述驱动电机设置的拆卸部,所述拆卸部为通孔或可拆盖板,所述贯流风机适于通过所述拆卸部处从所述壳体内拆出。
15.根据权利要求12-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电控盒,所述电控盒与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位于所述贯流风轮的轴向两侧。
CN202222583434.1U 2022-09-27 2022-09-27 贯流风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83487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3434.1U CN218348748U (zh) 2022-09-27 2022-09-27 贯流风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83434.1U CN218348748U (zh) 2022-09-27 2022-09-27 贯流风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8748U true CN218348748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5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83434.1U Active CN218348748U (zh) 2022-09-27 2022-09-27 贯流风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87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01253B2 (en) Vehicle electric fan motor with universal mount
CN218348748U (zh) 贯流风机和空调器
JP4952174B2 (ja) ファンモータユニット、及びそのファンモータ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空調室内機
JP389100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US5878594A (en)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 radiator and fixing it to the body of a vehicle
JP3498347B2 (ja) 送風装置
DK2372166T3 (en) Motor fan unit for a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 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in a motor vehicle
EP3657025B1 (en) Cross-flow impeller device and cooling fan
JP4946320B2 (ja) 空調室内機
CN218093532U (zh) 贯流风机和空调器
KR20160103820A (ko) 연료전지 차량용 공기 블로어
JP5426895B2 (ja) 車両用ラジエータユニット
CN210463476U (zh) 用于空调器的风道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123792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118859U (zh) 天花机
KR20070100519A (ko) 모터 및 그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CN111306763A (zh) 驱动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556020A (zh) 风叶支撑结构、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
JP3180576B2 (ja) 送風機の絶縁構造
JP4858090B2 (ja) 送風装置
CN218102844U (zh) 用于空调器的电机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01342998A (ja) 自動車用送風装置
CN217357122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2003328994A (ja) 遠心式送風機
CN214249885U (zh) 风叶支撑结构、空调器室外机、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