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7710U - 一种卡扣、卡接结构和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扣、卡接结构和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47710U CN218347710U CN202222578862.5U CN202222578862U CN218347710U CN 218347710 U CN218347710 U CN 218347710U CN 202222578862 U CN202222578862 U CN 202222578862U CN 218347710 U CN218347710 U CN 2183477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ce
- buckle
- clip
- component
- conn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74 deto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扣、卡接结构和部件,卡扣包括第一侧和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包括顶面和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顶面相交,并在所述第一侧上形成一个凸起,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台阶面,所述至少一个台阶面包括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将所述连接面分为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相交,所述第一台阶面和第二连接面共同形成第一凹部。本实用新型的卡扣、卡接结构和部件,在连接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台阶面,在不增大安装力和占用空间的前提下,可大大增加脱开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卡扣、卡接结构和部件。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门内饰和仪表板内饰中,零件通常通过塑料卡扣和金属夹子卡接紧固。如图7A和图7B所示,卡扣10的第一侧11包括凸起12,金属夹子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卡爪21,在安装时,卡扣10从金属夹子20的底部插入两卡爪21之间的空腔22,并向上顶开两卡爪21,使得其中一个卡爪21抵在通过第一侧11的凸起12的下面,从而实现紧固。当卡扣10只有一侧具有凸起12时,其称为单边卡扣,当与第一侧11相对的第二侧13也具有凸起时,其称为双边卡扣。由于双边卡扣两侧均有凸起与卡爪21配合,因此其脱开力比单边卡扣大,但是占用空间也大于单边卡扣。
在一些零件边缘较窄的情况下,布置卡接结构的空间较小,由于模具顶出空间的限制,只能采用单边卡扣,导致脱开力较小,很容易松脱。一些对碰撞和点爆要求比较高的地方,例如门饰条和饰框、靠近仪表板爆破区域的饰条和悬浮屏面板等,其对脱开力的要求也比较高,常规的单边卡扣无法满足碰撞或点爆后不飞脱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单边卡扣的脱开力,通常的做法是增加卡扣搭接量,即图7B中的H的值(凸起12的厚度)。但是,这样虽然可以提高其脱开力,但是同时也会增加其安装力(即卡扣10顶开两卡爪21的力),也会增加其占用空间;且通过这种方式增加的脱开力有限(通常只能从20N增加到40-50N),对于脱开力要求更高(例如大于50N)的地方,无法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扣、卡接结构和部件,以大大增加卡扣的脱开力,同时又不增加其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卡扣,包括第一侧和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包括顶面和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顶面相交,并在所述第一侧上形成一个凸起,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台阶面,所述至少一个台阶面包括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将所述连接面分为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相交,所述第一台阶面和第二连接面共同形成第一凹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阶面的宽度为0.3-0.6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15°,所述第二连接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5°-60°。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二侧从所述底座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包括与竖直面平行的底面,所述底面向下延伸至所述底座。
进一步地,至少一个台阶面还包括第二台阶面,所述连接面还包括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二台阶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和所述第三连接面相交,所述第二台阶面和所述第三连接面共同形成第二凹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宽度为0.3-0.6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15°,所述第三连接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5°-60°。
本实用新型的卡扣,通过在连接面上设置第一台阶面,将连接面分成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连接面共同形成第一凹部,第一弹性卡爪卡在第一凹部中并抵在第一台阶面上,从而极大地增加卡扣的脱开力;由于凸起的厚度与现有卡扣相同,因此其安装力和占用空间不变。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卡接结构,包括夹子和如上所述的卡扣,所述夹子包括相对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侧和所述右侧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左侧上设置有朝所述右侧延伸的第一弹性卡爪,所述右侧上设置有朝所述左侧延伸的第二弹性卡爪,所述卡扣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弹性卡爪卡在所述卡扣的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并与所述卡扣的第一台阶面或第二台阶面抵接,所述第二弹性卡爪与所述卡扣的第二侧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卡接结构,采用上述卡扣,由于卡扣的脱开力大,因此其连接更牢固。
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部件,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如上所述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的夹子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上,所述卡接结构的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上,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通过所述卡接结构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部件,采用上述卡接结构使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相连,可使两者连接更牢固。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中的车辆的内部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的卡扣与夹子连接后的截面图;
图2C是图2B中的卡扣的I部放大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卡扣的尺寸图;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夹子的尺寸图;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图4A中的卡扣与夹子连接后的截面图;
图4C是图4B中的卡扣的II部放大图;
图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卡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5B是图5A中的卡接结构的夹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图5A中的卡接结构;
图6B是图6A中的第一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现有的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7B是现有的卡扣与金属夹子连接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如图1A和图1B所示,在车辆V的内部,例如门饰条和饰框、靠近仪表板爆破区域的饰条和悬浮屏面板等位置,通常设置有卡扣100,用于实现两个组件或结构之间的紧固连接,满足碰撞或点爆后不飞脱的要求。
如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卡扣100,包括第一侧110和相对的第二侧120,第一侧110包括顶面111和连接面112,连接面112与顶面111相交,并在第一侧110上形成一个凸起113,连接面112上设置有第一台阶面114,第一台阶面114将连接面112分为第一连接面115和第二连接面116,第一台阶面114分别与第一连接面115和第二连接面116相交,第一台阶面114和第二连接面116共同形成一个第一凹部117。
如图2B所示,卡扣100需与夹子200共同使用,夹子200包括相对的第一弹性卡爪221和第二弹性卡爪222,在安装时,卡扣100从两弹性卡爪之间由下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第一弹性卡爪221将与第一侧110接触,第二弹性卡爪222将与第二侧120接触,由于两弹性卡爪具有弹性,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弹性卡爪221和第二弹性卡爪222将产生变形,从而张开,随着卡扣100的向上运动,第一弹性卡爪221将先与顶面111接触并沿着顶面111运动,两弹性卡爪之间的张开角度将逐渐变大,因此其变形量也逐渐增大,直至到达凸起113,张开角度和变形量将达到最大,然后第一弹性卡爪221将与第一连接面115接触并沿其运动,此时两弹性卡爪的张开角度和变形量将逐渐变小,直至第一弹性卡爪221到达第一凹部117并与第一台阶面114接触,此时撤去外力,卡扣100将停止运动,在第一弹性卡爪221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弹性卡爪221将紧紧抵在第一台阶面114上,从而使卡扣100与夹子200紧固连接;第二侧120上不具有凸起,为大致竖直的平面,因此第二弹性卡爪222对其只起支撑作用,而不会对脱开力造成影响。当需要将卡扣100与夹子200拆卸时,需对卡扣100施加外力,将其向下拉,使第一弹性卡爪221张开并从第一凹部117中脱开,然后依次经过第一连接115、凸起113和顶面111后,两弹性卡爪将回到原始状态,卡扣100也从夹子200上拆除。由于第一弹性卡爪221卡在第一凹部117中,因此相比于现有的卡扣,需要更大的脱开力才能使其脱离第一凹部117,即脱开力更大;根据上面所描述的过程可知,第一弹性卡爪221在凸起113时,其变形量最大,弹性力也最大,此时的弹性力即为安装力,因此安装力的大小与凸起113的厚度有关,当凸起113的厚度相同时,其安装力和占用空间也相同,本实用新型中,凸起113的厚度与现有的卡扣相同,因此,它们的安装力相同。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卡扣100可以增大脱开力,同时又不会增加其安装力,也不会增加其占用空间。
如图2C所示,脱开力的大小与第一台阶面114的特征有关,例如第一台阶面114的宽度、第一台阶面114与第二连接面116的夹角等。具体地,第一台阶面114的宽度,即图2C中线段AB的宽度D,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如果D太短,可能会使第一弹性卡爪221无法卡在第一凹部117中,起不到增大脱开力的效果,如果太长,一方面可能会占用过多空间,另一方面也可能使脱开力过大,导致拆卸时施加的外力过大而损坏卡扣100,在本实施例中,D=0.3-0.6mm,这样可以使脱开力在预期范围内,既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
如图3A所示,在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卡扣100的具体尺寸可以为:第一台阶面114的宽度D=0.52mm,两侧间的最远距离l1=3.83mm,顶面111的宽度l2=2.9mm,第一连接面115的宽度l3=1.61mm,第二连接面116的宽度l4=3.64mm,两侧在最底端的间距l5=1.69mm。
如图3B所示,在另一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与上述卡扣100匹配的夹子200的尺寸为:夹子200底端与顶端之间的距离L1=14.5mm,夹子200的两侧的内壁在底端的间距L2=5mm,弹性卡爪的第一段的宽度L3=0.67mm,弹性卡爪的第二段的宽度L4=3.38mm,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连接部的倒角R=0.7mm,夹子底部的卡槽的高度L5=2.75mm。
可以理解的是,卡扣100和夹子200的尺寸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增大或缩小,相应的,D的大小也需要按比例修改,例如,当卡扣100和夹子200的尺寸增大一倍时,D也需要相应增大一倍,当卡扣100和卡爪200的尺寸减小一倍时,D也需要相应减小一倍。
第一台阶面114与第二连接面116的夹角可通过第一台阶面114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图2C中的线段AB与水平线X之间的夹角θ1)以及第二连接面116与竖直面之间的夹角(即图2C中的线段BC与竖直线Z之间的夹角θ2)来限定,例如,当θ1+θ2=90°时,点A、B、C将在一条直线上,相当于第一台阶面114和第二连接面116平行,此时的卡扣100即为现有的卡扣,脱开力与现有的卡扣相同;当θ1=θ2=0°时,第一台阶面114和第二连接面116相互垂直,此时第一弹性卡爪221将无法从第一凹部117中正常脱出,若强行脱出,将损坏卡扣100,此时可认为卡扣100的脱开力为无穷大。因此,为了达到增加脱开力的效果,第一台阶面114与第二连接面116的夹角应该设置在0°-9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θ1=0°-15°,θ2=5°-60°,这样可以使脱开力增加到预期范围内,例如,现有的单边卡扣的脱开力通常为20N左右,双边卡扣的脱开力则为40-50N,而按照本实施例的方式设置第一台阶面114,卡扣100的脱开力可以增加到100N以上,且拆卸时不会损坏卡扣100。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卡扣100在不增加安装力且不会被拆坏的前提下,可以极大地增加脱开力,从而适用于脱开力要求较大的部件。
卡扣100还可包括底座130,用于与组件(产品)连接,从而通过卡扣100和夹子200实现两个不同组件间的连接。卡扣100的第一侧110还可包括底面118,其与竖直面平行,并向下延伸至底座130,第二侧120可设置为从底座130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本实施例的卡扣100,通过在连接面112上设置第一台阶面114,将连接面112分成第一连接面115和第二连接面116,第一台阶面114和第二连接面116共同形成一个第一凹部117,第一弹性卡爪221卡在第一凹部117中并抵在第一台阶面114上,从而极大地增加卡扣100的脱开力;由于凸起113的厚度与现有卡扣相同,因此其安装力和占用空间不变。
如图4A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卡扣100,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比第一实施例在连接面112上多一个台阶面,即本实施例在连接面112上设置两个台阶面,包括第一台阶面114和第二台阶面140,两个台阶面将连接面112分成第一连接面115、第二连接面116和第三连接面119,第一台阶面114分别与第一连接面115和第二连接面116相交,第二台阶面140分别与第二连接面116和第三连接面119相交,第一台阶面114和第二连接面116共同形成第一凹部117,第二台阶面140和第三连接面119共同形成第二凹部150。
如图4B所示,在安装好后,夹子200的第一弹性卡爪221卡在第二凹部150中,并与第二台阶面140抵接,当需要拆卸时,要施加足够的脱开力使其先从第二凹部150中脱出,脱出后又进入第一凹部117中,然后又需要施加足够的脱开力脱离第一凹部117,才能使卡扣100完全脱开,因而其脱开力比第一实施例中更大,可至150N以上。
如图4C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台阶面114和第二台阶面140的特征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台阶面相同。例如,第一台阶面114的宽度D1=0.3-0.6mm,第二台阶面140的宽度D2=0.3-0.6mm。第一台阶面114与水平面的夹角θ1=0°-15°,第二连接面116与竖直面的夹角θ2=5°-60°。第二台阶面140与水平面的夹角θ3=0°-15°,第三连接面119与水平面的夹角θ4=5°-60°。
可以理解的是,台阶面的数量越多,卡扣100的脱开力也越大,但是所需要的连接面112的尺寸也要越大。在连接面112的尺寸允许的前提下,台阶面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例如为3个、4个或更多个,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5A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卡接结构300,其包括夹子200和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的卡扣100。如图5B所示,夹子200包括相对的左侧211和右侧212,左侧211和右侧212之间形成具有开口240的容纳腔230,左侧211上设置有朝右侧212延伸的第一弹性卡爪221,右侧212上设置有朝左侧211延伸的第二弹性卡爪222,第一弹性卡爪221和第二弹性卡爪222均位于容纳腔230中。在安装时,卡扣100从底部的开口240进入容纳腔230中,并在外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第一弹性卡爪221将依次与卡扣100的顶面111、连接面112和台阶面接触,直至卡在第一凹部117(或凹部119)中并与第一台阶面114(或第二台阶面140)抵接,从而使卡扣100和夹子200紧固连接,其原理已在第一实施例中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夹子200的左侧211和右侧212上均可设置有卡槽223,用于与其他组件(或产品)连接。
卡扣100和夹子200可以由金属材料、塑料材料或任何其他理想的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接结构300,采用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的卡扣100,由于卡扣100的脱开力大,因此其连接更牢固。
如图6A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部件400,其包括第一组件410、第二组件(图中未示出)以及第三实施例中的卡接结构300,第一组件410与卡接结构300的夹子200固定连接,第二组件则与卡接结构300的卡扣100固定连接,这样,第一组件410和第二组件可通过卡接结构300实现紧固连接。
如图6B所示,在一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组件410可具有一通孔411,夹子200的两卡槽223均位于通孔411内,第一组件410的第一侧边412和第二侧边413则分别卡入卡槽223中,从而使第一组件410和夹子200固定连接。
卡扣100可与第二组件卡接、螺接、焊接、一体成型或以任何其他可行的方式连接,例如卡扣100的底座130(参见图2A)一体成型或固定在第二组件上,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第一组件410和第二组件可以是任何需要固定连接的两个组件,例如车辆内的门饰条和饰框、箱体和箱盖等,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的部件400,采用第三实施例中的卡接结构使第一组件410和第二组件相连,可使两者连接更牢固。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例如实用新型概念等)已经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本专利文件的说明书中描述和/或在图中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以举例的方式提出,并不打算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如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和/或图中所说明的本实用新型中所体现的实用新型概念的元素的结构和/或安排仅是说明性的。尽管在本专利文件中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示例性实施例和替代性实施例的主题事项的等同物、修改、变化等是可能的,并被认为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所有这些主题事项(例如修改、变化、实施例、组合、等同物等)都旨在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还应注意的是,在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和/或安排中(例如在概念、设计、结构、装置、形式、装配、构造、手段、功能、系统、过程/方法、步骤、过程/方法步骤的顺序、操作、操作条件、性能、材料、组成、组合等方面)可以做出各种/其他修改、变化、替代、等同、改变、遗漏等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有这些主题(例如修改、变化、实施例、组合、等同物等)都旨在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打算局限于本专利文件的说明书和/或图中所描述的主题(如细节、结构、功能、材料、行为、步骤、顺序、系统、结果等)。考虑到本专利文件的权利要求将被适当地解释为涵盖本实用新型主题的完整范围(例如包括任何和所有这样的修改、变化、实施例、组合、等同物等);应理解本专利文件中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提供示范性实施例的主题的描述,而不是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包括常规技术(例如在示例性实施例、修改、变化、组合、等价物中实施和/或集成的技术),或者可以包括任何其他适用技术(现在和/或未来),具有执行说明书中描述的功能和过程/操作和/或图中说明的能力。所有这些技术(例如以实施例、修改、变化、组合、等同物等方式实现的技术)都被认为是在本专利文件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卡扣,包括第一侧和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侧包括顶面和连接面,所述连接面与顶面相交,并在所述第一侧上形成一个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台阶面,所述至少一个台阶面包括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将所述连接面分为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所述第一台阶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面相交,所述第一台阶面和第二连接面共同形成第一凹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面的宽度为0.3-0.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15°,所述第二连接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5°-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二侧从所述底座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包括与竖直面平行的底面,所述底面向下延伸至所述底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台阶面还包括第二台阶面,所述连接面还包括第三连接面,所述第二台阶面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面和所述第三连接面相交,所述第二台阶面和所述第三连接面共同形成第二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宽度为0.3-0.6m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台阶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15°,所述第三连接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5°-60°。
9.一种卡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子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卡扣,所述夹子包括相对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侧和所述右侧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左侧上设置有朝所述右侧延伸的第一弹性卡爪,所述右侧上设置有朝所述左侧延伸的第二弹性卡爪,所述卡扣位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第一弹性卡爪卡在所述卡扣的第一凹部或第二凹部,并与所述卡扣的第一台阶面或第二台阶面抵接,所述第二弹性卡爪与所述卡扣的第二侧抵接。
10.一种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的夹子设置在所述第一组件上,所述卡接结构的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二组件上,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通过所述卡接结构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78862.5U CN218347710U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一种卡扣、卡接结构和部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78862.5U CN218347710U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一种卡扣、卡接结构和部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47710U true CN218347710U (zh) | 2023-01-20 |
Family
ID=84894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78862.5U Active CN218347710U (zh) | 2022-09-28 | 2022-09-28 | 一种卡扣、卡接结构和部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47710U (zh) |
-
2022
- 2022-09-28 CN CN202222578862.5U patent/CN21834771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158915A (en) | Attachment member for board materials | |
US7114221B2 (en) | Two-piece interior trim retainer | |
US8904607B2 (en) | Fastening device | |
US7086679B2 (en) | Motor vehicle bodywork assembly | |
CN110386093B (zh) | 保险杠紧固连结构造 | |
US10293670B2 (en) | Vehicle molding | |
CN218347710U (zh) | 一种卡扣、卡接结构和部件 | |
US7980613B2 (en) | Rear garnish clip | |
CN106015246A (zh) | 一种子母扣合件及钣金 | |
CN114981546A (zh) | 紧固夹 | |
US9796345B2 (en) | Clip and connecting structure using clip | |
US20030167604A1 (en) | Fastening spring | |
US9358935B2 (en) | Roof drip molding attachment | |
US6274831B1 (en) | Mounting system for a switch having a snap lock mechanism | |
JPH074127U (ja) | 車載ドア用スピーカの取付構造 | |
JP4497071B2 (ja) | 車両の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の取付構造 | |
JP2006214479A (ja) | 樹脂部材の嵌合構造 | |
CN213862101U (zh) | 汽车铝合金门饰条 | |
CN221807373U (zh) | 控制器及电器设备 | |
CN218085387U (zh) | 通风盖板及车辆 | |
CN211519215U (zh) | 车顶组件及具有该车顶组件的车辆 | |
JP4577468B2 (ja) | クリップ | |
CN220440981U (zh) | 卡接构件和电子设备 | |
KR100554035B1 (ko) | 자동차의 도어트림 결합구 | |
CN215705963U (zh) | 安装组件及包括安装组件的车灯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9 Address after: 230601 No.16 Ziyun Road,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FENG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106 No. 2166 Jufeng Road, China (Shanghai) Free Trade Pilot Area,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anfeng Jinqiao Automotive Trim Systems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