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3439U - 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43439U
CN218343439U CN202222699214.5U CN202222699214U CN218343439U CN 218343439 U CN218343439 U CN 218343439U CN 202222699214 U CN202222699214 U CN 202222699214U CN 218343439 U CN218343439 U CN 2183434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ide airbag
airbag apparatus
pulling
occup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992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治君
陈志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992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434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434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434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包括气袋,在气袋的膨胀和展开状态下,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彼此远离的末端朝向乘员彼此靠拢形成夹角以限制乘员的位移,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不充气区域;第一牵拉元件跨越第一腔体并连接第一腔体的上部和不充气区域以使得第一腔体朝向乘员弯曲提供一级约束,第二牵拉元件跨越第二腔体并连接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腔体的下方以使得第二腔体朝向乘员弯曲提供二级约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通过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牵拉元件的串联连接形成两次约束,使得气囊充气形成特定姿态,在侧面碰撞过程中限制驾驶员在车辆内侧向运动,有效提升气囊对驾驶员的保护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气囊,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同排的两座椅(如驾驶员侧座椅/乘员侧座椅)之间需要配置安全气囊(侧气囊),用于缓冲碰撞时驾驶员与乘员的硬接触,可有效降低侧面碰撞过程中驾驶员和乘员的伤害。
部分车型受限空间环境,比如过低中控台高度甚至无中控台等。侧气囊在这种受限的车身环境中通常难以给乘员提供有力的支撑。此外,当副驾驶座椅无乘员时,侧气囊的支持力不足导致驾驶员在侧碰过程中侧向移动过大,头颈部过度弯曲伤害值超标,即越过图1的界线L,无法发挥气囊对乘员的保护功能。
现有侧气囊解决方案大体有两个方向,其中之一是采用多腔体设计,该设计相对复杂,带来制造成本增加。另外一种主流方法通过外置多根牵拉元件,形成多区域对拉,使得气囊展开达到特定姿态,有效提升气囊支撑力。多根牵拉元件多区域对拉设计在增加支撑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气袋的重量和设计复杂性,带来制造难度及成本上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侧气囊的成本高昂及支撑力不足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包括气袋,其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气袋的膨胀和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彼此远离的末端朝向乘员彼此靠拢形成夹角以限制乘员的位移,该气袋提供由相通的对应于第一腔体的第一空腔和对应于第二腔体的第二空腔组成的密闭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不充气区域;柔性牵拉件,其包括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牵拉元件,其中,第一牵拉元件跨越第一腔体并连接第一腔体的上部和不充气区域以使得第一腔体朝向乘员弯曲提供一级约束,第二牵拉元件跨越第二腔体并连接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腔体的下方以使得第二腔体朝向乘员弯曲提供二级约束。应该理解,这里的第一腔体对应于实施例中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中的一个,第二腔体对应于实施例中的上腔体和下腔体中的另一个。
优选地,所述牵拉元件为拉带,所述拉带在气袋的膨胀和展开状态下被拉直。
优选地,第一牵拉元件通过第一缝线连接在不充气区域上。
优选地,第二牵拉元件通过第二缝线连接在第一牵拉元件的中部。应该理解,这里的中部并不是指第一牵拉元件的中心,其仅指代第二缝线不位于第一牵拉元件的两端。也就是说,第二缝线的位置可以在第一牵拉元件的非端部的自由区间中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优选地,第二牵拉元件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座椅骨架螺栓、气体发生器螺柱、支架螺柱、支架挂钩、座椅骨架挂钩、或座椅骨架锚钩上。
优选地,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两者的整个外周缘通过周边缝线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密闭空腔。
优选地,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彼此附接在一起形成不充气区域。
优选地,第一牵拉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周边缝线和不充气区域上。
优选地,第一牵拉元件的圆弧边缘通过周边缝线连接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左上部。
优选地,第一腔体对应于乘员的头颈部,第二腔体对应于乘员的胸腹部。实际上,第一腔体也可以对应于乘员的胸腹部,第二腔体也可以对应于乘员的头颈部。
优选地,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支撑在中控台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通过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牵拉元件的串联连接形成两次约束,使得气囊充气形成特定姿态,在侧面碰撞过程中限制驾驶员在车辆内侧向运动,有效提升气囊对驾驶员的保护性能。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可以达到提供气囊保护性能的同时简化设计降低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在单假人工况气囊倾倒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着图2的线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局部前视图;
图6是图2的第一拉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的第二拉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参见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被安装在驾驶座的右侧以有效降低侧面碰撞过程中驾驶员的伤害,其具体包括临近驾驶员头部的第一腔体(上腔体)1和临近驾驶员躯干的第二腔体(下腔体)2。应该理解,这里的驾驶座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其甚至可以安装在车辆的其他位置。在气囊展开状态下,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底部可以支撑在中控台上达到特定姿态——第一腔体1和第二腔体2的彼此远离的末端在驾驶员侧靠拢形成夹角,以发挥气囊对驾驶员的保护功能。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特定姿态的控制可以使得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不需要支撑在中控台上,从而适用于具有过低中控台高度甚至无中控台的空间受限车型。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特定姿态的控制还可以有效控制驾驶员在侧碰过程中的侧向移动而确保头颈部不越过界线L。
如图2-图4所示,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第一柔性片3和第二柔性片4,两者的整个外周缘通过周边缝线50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密闭空腔。具体地,如图3所示,密闭空腔由相通的第一空腔51和第二空腔52组成,其中,第一空腔51对应于第一腔体1(参见图1),第二空腔52对应于第二腔体2(参见图1)。
如图5所示,第一柔性片3和第二柔性片4还具有额外的附接区域53,54,55,即不充气区域,又被称为死区。应该理解,这里的附接区域53,54,55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例如只具有一个附接区域55也是可行的,又例如根据需要调节附接区域53,54的位置也是可行的。
回到图3和图4,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还包括第一牵拉元件,即拉带6和第二牵拉元件,即拉带7,其中,第一拉带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周边缝线50和附接区域55上,第二拉带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拉带6的中部和驾驶座上,从而提供串联拉带以提供图1所示的特定姿态。应该理解,连接在附接区域55上的牵拉元件并不一定是拉带6,其也可以是拉带7。也就是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拉带7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附接区域55和驾驶座上,拉带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周边缝线50和拉带7的中部。
如图6所示,第一拉带6大体呈现为扇形,其圆弧边缘61通过周边缝线50连接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左上部(参见图2),其相对的端部62通过第一缝线连接在附接区域55(参见图3)。应该理解,附接区域55的位置大致用于划分上面提到的第一腔体1(第一空腔51)和第二腔体2(第二空腔52)。实际上,第一拉带6的长度(即圆弧边缘61和端部6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柔性片3的相应延伸长度(即左上部的周边缝线50和附接区域55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第一腔体1在第一拉带6的作用下朝向第二腔体2靠拢,即使得第一空腔51朝向驾驶员头部弯曲,以提供一级约束来保护驾驶员头部,降低颈部伤害值。
如图7所示,第二拉带7大体呈现为三角形,其直线边缘71通过第二缝线连接在第一拉带6的中部(参见图3),其相对的端部72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右下方(参见图2)。在本实施例中,端部72连接在座椅骨架螺栓上。应该理解,端部72还可以连接在气体发生器螺柱、支架螺柱、支架挂钩、座椅骨架挂钩、或座椅骨架锚钩等上。实际上,第二拉带7跨越上面提到的第二腔体2(第二空腔52)延伸,以使得第二腔体2在第二拉带7的作用下朝向第一腔体1靠拢,即使得第二空腔52朝向驾驶员躯干弯曲,以提供二级约束来保护驾驶员胸部,降低腹部伤害值。
如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拉带6和第二拉带7的串联连接形成两次约束,使得气囊充气形成特定姿态。在侧面碰撞过程中限制驾驶员在车辆内侧向运动,有效提升气囊对驾驶员的保护性能。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Claims (11)

1.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包括:
气袋,其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在气袋的膨胀和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彼此远离的末端朝向乘员彼此靠拢形成夹角以限制乘员的位移,该气袋提供由相通的对应于第一腔体的第一空腔和对应于第二腔体的第二空腔组成的密闭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具有至少一个不充气区域;
柔性牵拉件,其包括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牵拉元件,其中,第一牵拉元件跨越第一腔体并连接第一腔体的上部和不充气区域以使得第一腔体朝向乘员弯曲提供一级约束,第二牵拉元件跨越第二腔体并连接第一牵拉元件和第二腔体的下方以使得第二腔体朝向乘员弯曲提供二级约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元件为拉带,所述拉带在气袋的膨胀和展开状态下被拉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牵拉元件通过第一缝线连接在不充气区域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牵拉元件通过第二缝线连接在第一牵拉元件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牵拉元件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座椅骨架螺栓、气体发生器螺柱、支架螺柱、支架挂钩、座椅骨架挂钩、或座椅骨架锚钩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包括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两者的整个外周缘通过周边缝线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密闭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柔性片和第二柔性片彼此附接在一起形成不充气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牵拉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周边缝线和不充气区域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牵拉元件的圆弧边缘通过周边缝线连接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左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腔体对应于乘员的头颈部,第二腔体对应于乘员的胸腹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支撑在中控台上。
CN202222699214.5U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Active CN2183434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9214.5U CN218343439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99214.5U CN218343439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43439U true CN218343439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896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99214.5U Active CN218343439U (zh) 2022-10-13 2022-10-13 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434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73392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US10259420B2 (en) Chambered side impact airbag
US9132798B2 (en) Seat-mounted airbag apparatus and vehicle seat
US11091115B2 (en) Air-bag apparatus and air-bag system
US20120091696A1 (en) Airbag module
EP3792119B1 (en) Vehicle airbag system
US11124146B2 (en) Airbag system
US9187058B2 (en) Airbag device
WO2007069396A1 (ja) 乗員拘束装置
JP7331535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EP1439096B1 (en) Occupant protection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US11260819B2 (en) Airbag apparatus
CN218343439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US11186249B2 (en) Passenger airbag
WO2022224992A1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213413724U (zh) 气囊设备的衬垫
WO2021002078A1 (ja) エアバッグ、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2015054624A (ja) 乗員拘束装置
CN113246902A (zh) 机动车辆的侧面碰撞缓冲垫装置
CN219635156U (zh) 远端气囊模块、座椅总成及车辆
JP7441961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WO2023282021A1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7423777B2 (ja) 自動車フロントシートオーバーヘッドエアバッグ及び自動車
CN216232111U (zh) 一种远端气囊气袋结构
WO2023241443A1 (zh) 安全气囊装置、车辆座椅以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