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41085U - 一种双刃套料铣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刃套料铣刀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341085U CN218341085U CN202221984199.2U CN202221984199U CN218341085U CN 218341085 U CN218341085 U CN 218341085U CN 202221984199 U CN202221984199 U CN 202221984199U CN 218341085 U CN218341085 U CN 2183410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tting
- milling cutter
- double
- trepanning
- edg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刃套料铣刀,其中,包括棒状体;所述棒状体分为切削段和刀柄,其中,切削段的自由端设为底端,刀柄的自由端设为顶端,所述顶端用于与铣床连接;所述切削段的底端设有两切削部,两所述切削部的旋向一致,每个所述切削部的底端具有刀尖,且两所述切削部的刃尖之间的连线穿过所述刀柄的轴线,两所述切削部的背面开设有相互交叉的螺旋槽,以便于在切削塑胶薄板用于排屑。为了便于切削过程进行排屑,可在两切削部的背面开设相互交叉的螺旋槽,每个切削部在铣孔的过程中,不断的切削塑胶薄板,被切削部铣出的飞屑会沿着螺旋槽向刀柄方向移动,避免多个飞屑残留在切削部上,造成挤压,导致孔口出现较多的飞边毛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双刃套料铣刀。
背景技术
切削刀具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由于机械制造中使用的刀具基本上都用于切削金属材料,因此这类刀具为金属切削刀具,其中,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而立铣刀是金属切削刀具中的一种,立铣刀也是数控机床上用得最多的一种铣刀,立铣刀的圆柱表面和端面上都有切削刃,它们可同时进行切削,也可单独进行切削。
然而,对于塑胶薄板孔的切削加工,目前尚无合适的刀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刃套料铣刀,以解决对于塑胶薄板孔的切削加工,目前尚无合适的刀具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刃套料铣刀,专用于切削塑胶薄板,所述双刃套料铣刀包括:
棒状体;所述棒状体分为切削段和刀柄,其中,切削段的自由端设为底端,刀柄的自由端设为顶端,所述顶端用于与铣床连接;
所述切削段的底端设有两切削部,两所述切削部的旋向一致,每个所述切削部的底端具有刀尖,且两所述切削部的刃尖之间的连线穿过所述刀柄的轴线,两所述切削部的背面开设有相互交叉的螺旋槽,以便于在切削塑胶薄板用于排屑。
进一步的,两所述切削部的相对表面均开设有直槽,每个所述切削部的刀尖呈燕尾型刀尖。
进一步的,在所述螺旋槽的槽壁边缘上,所述切削部具有两个刀刃,两个所述刀刃的端部相连的位置形成所述刀尖。
进一步的,所述切削部的旋向为右旋。
进一步的,所述切削段远离所述刀尖的一侧开设有退屑槽,所述退屑槽连通所述螺旋槽。
进一步的,设定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穿过两所述切削部的刀尖,且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刀柄的轴线;
在所述切削段投影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上,两所述切削部之间的夹角为燕尾角,所述燕尾角的角度范围为90度至60度。
进一步的,所述切削部的螺旋角的角度范围为45度至20度。
进一步的,在垂直于所述刀柄的轴线的平面方向上,每个所述切削部的截面形状为斧头刃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整个双刃套料铣刀为棒状体,棒状体具有切削段和刀柄,刀柄的顶端用于和铣床连接,而切削段的底端设置有切削部。切削部用于切削塑胶薄板。切削段的底端设有上述两切削部,且这两个切削部的旋向是一致的,可以是左旋或者右旋,以便于成型圆孔。切削部的最低端有刀尖,两切削部的刃尖之间的连线穿过刀柄的轴线,即两个刀尖穿过刀柄轴线对称设置。刀尖主要用于,在开始铣孔时,对准塑胶薄板的定位区域,避免铣孔过程出现偏差,主要起定位作用。为了便于切削过程进行排屑,可在两切削部的背面开设相互交叉的螺旋槽,每个切削部在铣孔的过程中,不断的切削塑胶薄板,被切削部铣出的飞屑会沿着螺旋槽向刀柄方向移动,避免多个飞屑残留在切削部上,造成挤压,导致孔口出现较多的飞边毛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双刃套料铣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双刃套料铣刀的切削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一种双刃套料铣刀切削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N-N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
附图标记:
10、切削段;11、切削部;12、刀尖;20、刀柄;A、螺旋槽;B、直槽;C、退屑槽; a、燕尾角;b、螺旋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中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切削刀具是机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由于机械制造中使用的刀具基本上都用于切削金属材料,因此这类刀具为金属切削刀具,其中,铣刀是用于铣削加工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工作时各刀齿依次间歇地切去工件的余量。铣刀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
而立铣刀是金属切削刀具中的一种,立铣刀也是数控机床上用得最多的一种铣刀,立铣刀的圆柱表面和端面上都有切削刃,它们可同时进行切削,也可单独进行切削。
然而,对于塑胶薄板孔的切削加工,目前尚无合适的刀具。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刃套料铣刀,以解决对于塑胶薄板孔的切削加工,目前尚无合适的刀具的技术问题。
请参照图1和图3,本申请的第一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双刃套料铣刀,专用于切削塑胶薄板,所述双刃套料铣刀包括:
棒状体;所述棒状体分为切削段10和刀柄20,其中,切削段10的自由端设为底端,刀柄20的自由端设为顶端,所述顶端用于与铣床连接;
所述切削段10的底端设有两切削部11,两所述切削部11的旋向一致,每个所述切削部11的底端具有刀尖12,且两所述切削部11的刃尖之间的连线穿过所述刀柄20的轴线,两所述切削部11的背面开设有相互交叉的螺旋槽A,以便于在切削塑胶薄板用于排屑。
本实施例中,由于塑胶薄板本身的材质硬度相较于金属薄板而言是较软的,若直接采用传统的立铣刀进行加工孔位,在切削过程中,塑胶薄板的孔口位置容易变形;而对于一些塑性较差的塑胶薄板,在切削过程中,塑胶薄板的孔口位置容易碎裂。不仅如此,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孔口位置的毛刺很多,需要后续工序去除飞边毛刺,生产效率低下。
本申请的双刃套料铣刀,属于立铣刀,专用于切削塑胶薄板,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具体的,整个双刃套料铣刀为棒状体,棒状体具有切削段10和刀柄20,刀柄20的顶端用于和铣床连接,而切削段10的底端设置有切削部11。切削部11用于切削塑胶薄板。切削段10的底端设有上述两切削部11,且这两个切削部11的旋向是一致的,可以是左旋或者右旋,以便于成型圆孔。切削部11的最低端有刀尖12,两切削部11的刃尖之间的连线穿过刀柄20的轴线,即两个刀尖12穿过刀柄20轴线对称设置。刀尖12主要用于,在开始铣孔时,对准塑胶薄板的定位区域,避免铣孔过程出现偏差,主要起定位作用。为了便于切削过程进行排屑,可在两切削部11的背面开设相互交叉的螺旋槽A,每个切削部11在铣孔的过程中,不断的切削塑胶薄板,被切削部11铣出的飞屑会沿着螺旋槽A向刀柄20方向移动,避免多个飞屑残留在切削部11上,造成挤压,导致孔口出现较多的飞边毛刺。
可以理解的是,飞屑堆积在切削部11,还会造成切削部11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使切削部11的刃口强度降低,造成切削部11刃口的快速磨损,因而降低了整个立铣刀的使用寿命,无法实现高效精益生产。因此,两个螺旋槽A相互交叉,可使得切削部11 之间的飞屑快速排出,避免上述问题。
示例性的,两所述切削部11的相对表面均开设有直槽B,每个所述切削部11的刀尖12呈燕尾型刀尖12。本实施例中,还可在两切削部11的相对表面均开设直槽B,使刀尖12形状呈燕尾型,以更加适用于切削塑胶薄板。燕尾型刀尖12在切削塑胶薄板时,燕尾型刀尖12与孔口之间的切削载力更加均匀。
示例性的,在所述螺旋槽A的槽壁边缘上,所述切削部11具有两个刀刃,两个所述刀刃的端部相连的位置形成所述刀尖12。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切削塑胶薄板,可在每个切削部11,且位于螺旋槽A的槽壁边缘上设置两个刀刃,利用两个刀刃去切削薄板。
示例性的,所述切削部11的旋向为右旋。
示例性的,所述切削段10远离所述刀尖12的一侧开设有退屑槽C,所述退屑槽C 连通所述螺旋槽A。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避免飞屑堆积在切削部11,可在切削段10 远离刀尖12的一侧开设退屑槽C,退屑槽C连通螺旋槽A,每个切削部11在铣孔的过程中,不断的切削塑胶薄板,被切削部11铣出的飞屑会沿着螺旋槽A向刀柄20方向移动,并进入退屑槽C中,快速排出,避免多个飞屑残留在切削部11上,造成挤压,导致孔口出现较多的飞边毛刺。
可以理解的是,退屑槽C的尺寸大于螺旋槽A的尺寸,以便于更好的排出飞屑。
请参照图2,示例性的,设定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穿过两所述切削部11的刀尖12,且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刀柄20的轴线;
在所述切削段10投影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上,两所述切削部11之间的夹角为燕尾角a,所述燕尾角a的角度范围为90度至60度。
本实施例中,在切削段10投影于第一平面的方向上,两切削部11之间的夹角为燕尾角a,燕尾角a的角度范围为90度至60度。在该角度范围内,切削段10铣孔后,避免多个飞屑残留在切削部11上,造成挤压,导致孔口出现较多的飞边毛刺,提高排屑能力。
请参照图3,示例性的,所述切削部11的螺旋角b的角度范围为30度至45度。本实施例中,螺旋角b的角度范围为30度至45度,使得切削部11更加锋利,且切削面更加完整,提高容屑空间。
请参照图4,示例性的,在垂直于所述刀柄20的轴线的平面方向上,每个所述切削部11的截面形状为斧头刃形状。本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提高切削部11的排屑能力,在垂直于刀柄20的轴线的平面方向上,每个切削部11的截面形状为斧头刃形状,便于开设更大空间的螺旋槽A,提高容屑空间。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或优选实施例,无论是文字还是附图都不能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凡是在与本实用新型一个整体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刃套料铣刀,专用于切削塑胶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刃套料铣刀包括:
棒状体;所述棒状体分为切削段和刀柄,其中,切削段的自由端设为底端,刀柄的自由端设为顶端,所述顶端用于与铣床连接;
所述切削段的底端设有两切削部,两所述切削部的旋向一致,每个所述切削部的底端具有刀尖,且两所述切削部的刃尖之间的连线穿过所述刀柄的轴线,两所述切削部的背面开设有相互交叉的螺旋槽,以便于在切削塑胶薄板用于排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刃套料铣刀,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切削部的相对表面均开设有直槽,每个所述切削部的刀尖呈燕尾型刀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刃套料铣刀,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旋槽的槽壁边缘上,所述切削部具有两个刀刃,两个所述刀刃的端部相连的位置形成所述刀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刃套料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的旋向为右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刃套料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段远离所述刀尖的一侧开设有退屑槽,所述退屑槽连通所述螺旋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刃套料铣刀,其特征在于,设定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穿过两所述切削部的刀尖,且所述第一平面平行于所述刀柄的轴线;
在所述切削段投影于所述第一平面的方向上,两所述切削部之间的夹角为燕尾角,所述燕尾角的角度范围为90度至6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刃套料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的螺旋角的角度范围为30度至45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刃套料铣刀,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刀柄的轴线的平面方向上,每个所述切削部的截面形状为斧头刃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刃套料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部的刀刃开设有波浪形切削齿,所述波浪形切削齿以14度的螺旋角沿刀刃长度方向分布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刃套料铣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的周壁上设置有若干卡槽,所述卡槽用于与铣床扣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84199.2U CN218341085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一种双刃套料铣刀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84199.2U CN218341085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一种双刃套料铣刀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341085U true CN218341085U (zh) | 2023-01-20 |
Family
ID=84914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84199.2U Active CN218341085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一种双刃套料铣刀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341085U (zh) |
-
2022
- 2022-07-29 CN CN202221984199.2U patent/CN2183410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39439B (zh) | 一种复合定位复合切削的定心螺旋刀具 | |
CN218341085U (zh) | 一种双刃套料铣刀 | |
CN216575741U (zh) | 圆鼻铣刀 | |
CN216441727U (zh) | 一种高光铣刀 | |
CN216065722U (zh) | 一种鼓形圆弧铣刀 | |
CN113399724B (zh) | 一种快进给铣削刀片及其铣削刀具 | |
CN213563206U (zh) | 一种舍弃式外r槽刀 | |
CN214978016U (zh) | 一种表面处理用铣刀结构 | |
CN217991053U (zh) | 一种两刃螺旋槽倒角刀 | |
CN210099056U (zh) | 粗精一体三刃铝用平刀 | |
CN218362317U (zh) | 一种单刃螺旋槽倒角刀 | |
CN211413804U (zh) | 铣刀 | |
CN210254435U (zh) | 多功能铣刀 | |
CN108723453B (zh) | 一种波形刃立铣刀 | |
CN220028798U (zh) | 一种用于加工热处理后模具钢的四刃圆鼻刀 | |
JP3391850B2 (ja) | 1枚刃エンドミル | |
CN212470026U (zh) | 一种铰刀 | |
CN220093162U (zh) | 可用于加工多规格倒角的平面铣刀 | |
CN216990052U (zh) | 一种圆弧铣刀 | |
CN216575749U (zh) | 一种用于加工锥形孔槽的螺旋刀 | |
CN218775761U (zh) | 一种负前角结构的pcd微铣刀 | |
CN210099055U (zh) | 粗精一体四刃圆鼻刀 | |
CN110722182B (zh) | 一种双刃可分屑断屑刀片及刀具及机床 | |
CN218694257U (zh) | 一种铣刀 | |
CN218192774U (zh) | 一种利于排屑切削的铣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