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5521U - 一种伺服电机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伺服电机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5521U
CN218335521U CN202222170213.1U CN202222170213U CN218335521U CN 218335521 U CN218335521 U CN 218335521U CN 202222170213 U CN202222170213 U CN 202222170213U CN 218335521 U CN218335521 U CN 2183355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rear end
housing
groove
enco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702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霖
邵国安
曾远豪
王宝华
黄方林
胡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Numerical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Numerical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Numerical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Numerical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702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55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55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55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伺服电机壳体,所述壳体为棱柱结构,所述壳体的边角处设有连接结构,所述壳体的侧边设有散热结构;所述壳体包括前端盖、后端盖和编码器罩壳,所述前端盖、所述后端盖和所述编码器罩壳依次通过所述连接结构拆卸连接,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构成第一容纳腔,所述后端盖和所述编码器罩壳构成第二容纳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机壳上设置散热结构提高散热速度,可以有效改善电机散热情况,降低电机长期高速运行下的温升,有效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和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伺服电机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伺服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伺服电机壳体。
背景技术
伺服电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动力设备,其应用遍及国防、航空航天、工农业生产、信息处理、汽车电气设备、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目前,同步伺服电机基本都是由前端盖、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后端盖、编码器和编码器罩壳相互配合组成。
伺服电机在工作中,电流在定子绕组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对异步电机而言转子也会产生较高的热量,转子的轴承摩擦也产生热量;还有,由于磁场的变化,在铁芯内产生损耗,使铁芯温度升高,也会产生热量。电机内过高的温升会导致绝缘老化、永磁体退磁、编码器部件损坏等,严重影响电机运行的可靠性和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伺服电机壳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伺服电机壳体,所述壳体为棱柱结构,所述壳体的边角处设有连接结构,所述壳体的侧边设有散热结构;所述壳体包括前端盖、后端盖和编码器罩壳,所述前端盖、所述后端盖和所述编码器罩壳依次通过所述连接结构拆卸连接,所述前端盖和所述后端盖构成第一容纳腔,所述后端盖和所述编码器罩壳构成第二容纳腔。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散热结构包括间隔排布的多条散热槽,相邻的所述散热槽之间形成散热翅片。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槽沿所述壳体的轴线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槽的底面为弧形,其圆心位于所述壳体的轴线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沿所述壳体的轴线延伸的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
所述第一安装槽开设在所述壳体的边角处,其贯穿所述编码器罩壳和所述后端盖并延伸至所述前端盖,在所述前端盖一侧形成第一安装座;
所述第二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一侧,其贯穿所述编码器罩壳并延伸至所述后端盖,在所述后端盖一侧形成第二安装座;
所述第三安装槽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另一侧,其开设在所述编码器罩壳上,在所述编码器罩壳一侧形成第三安装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座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前端盖开设有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螺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安装座开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后端盖开设有和所述第三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三螺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后端盖靠近所述前端盖的一侧设有第一密封凸环,所述第一密封凸环外侧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密封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后端盖靠近所述编码器罩壳的一侧设有第二密封凸环,所述后端盖靠近所述编码器罩壳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二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槽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凸环的外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前端盖、所述后端盖和所述编码器罩壳的表面均采用喷砂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在机壳上设置散热结构提高散热速度,可以有效改善电机散热情况,降低电机长期高速运行下的温升,有效提高电机的可靠性和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机壳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前端盖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编码器罩壳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壳体;101、第一安装槽;102、第二安装槽;103、第三安装槽;104、散热槽;
110、前端盖;111、第一安装座;1111、第一安装孔;1112、第二螺孔;
120、后端盖;121、第二安装座;1211、第二安装孔;1212、第三螺孔;122、第一密封凸环;1221、第一密封槽;123、第二密封凸环;1231、第二密封槽;
130、编码器罩壳;131、第三安装座;1311、第三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注意的是,图中示出的特征不是必须按照比例绘制。此外,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伺服电机壳体100,所述壳体100为棱柱结构,所述壳体100具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用于容纳定转子组件,所述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编码器;所述壳体100的侧边设有散热结构,以提高壳体100的散热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边角处设有连接结构,所述壳体100包括前端盖110、后端盖120和编码器罩壳130;所述前端盖110、所述后端盖120和所述编码器罩壳130依次同轴设置且通过所述连接结构拆卸连接;所述前端盖110开设第一凹槽,所述后端盖120分别开设第二凹槽,并分别通过其相向设置且固定连接,以构成所述第一容纳腔;在所述后端盖120内容纳电机功能选配件(如:失电制动器),在所述前端盖110内容纳定转子与前轴承;所述编码器罩壳130开设有第三凹槽,并向所述后端盖120固定设置,构成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截面呈圆形。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沿所述壳体100的轴线延伸的第一安装槽101、第二安装槽102和第三安装槽103;
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槽101开设在所述壳体100的边角处,其贯穿所述编码器罩壳130和所述后端盖120并延伸至所述前端盖110,在所述前端盖110一侧形成第一安装座111;所述第一安装座111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111,所述前端盖110通过第一安装孔1111和锁紧件的配合,以安装在待驱动的设备上,所述锁紧件可为螺钉,待驱动的设备开设有对应第一螺孔;所述第一安装槽101和所述第一安装座111的设置便于所述壳体100安装操作。
如图1、3、5所示,所述第二安装槽102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01一侧,其贯穿所述编码器罩壳130并延伸至所述后端盖120,在所述后端盖120一侧形成第二安装座121;所述第二安装座121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211,所述前端盖110开设有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11相对应的第二螺孔1112,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211,并和所述第二螺孔1112的螺纹配合,使所述后端盖120和所述前端盖1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槽102和所述第二安装座121的设置便于安装操作。
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安装槽103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01另一侧,其开设在所述编码器罩壳130上,在所述编码器罩壳130一侧形成第三安装座131;所述第三安装座131开设有第三安装孔1311,所述后端盖120开设有和所述第三安装孔1311相对应的第三螺孔1212,通过螺钉穿过所述第三安装孔1311,并和所述第三螺孔1212的螺纹配合,使所述编码器罩壳130和所述后端盖1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安装槽103和所述第三安装座131的设置便于安装操作。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端盖120靠近所述前端盖110的一侧设有第一密封凸环122,所述第一密封凸环122外侧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密封槽1221,还包括截面呈圆形的第一密封圈(图未示),所述第一密封圈(图未示)套设在所述第一密封槽1221上;具体的,所述前端盖110和所述后端盖120连接时,所述第一密封凸环122伸入所述前端盖110内腔,所述第一密封环从径向方向顶住所述前端盖110的内壁,实现所述后端盖120和所述前端盖110的径向密封。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端盖120靠近所述编码器罩壳130的一侧设有第二密封凸环123,所述后端盖120靠近所述编码器罩壳130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二密封槽1231,所述第二密封槽1231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凸环123的外侧,还包括截面呈矩形的第二密封圈(图未示),所述第二密封圈(图未示)的内径和所述第二密封槽1231的外侧面直径相适应,所述第二密封圈(图未示)的截面直径和所述第二密封槽1231的槽深和槽宽相适应,所述第二密封圈(图未示)套设在所述第二密封凸环123外侧,并抵接在所述第二密封槽1231上;具体的,所述后端盖120和所述编码器罩壳130连接时,所述第二密封凸环123伸入所述编码器罩壳130内,所述第二密封圈(图未示)的侧面抵接在所述编码器罩壳130的端面上,实现所述后端盖120和所述编码器罩壳130的轴向密封。
如图1、3、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结构包括间隔排布的多条散热槽104,所述散热槽104沿所述壳体100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散热槽104开设在所述后端盖120和所述编码器罩壳130的外侧面,相邻的所述散热槽104之间形成散热翅片。如此电机整体散热面积提高8%,提高散热效率,通过仿真与试验对比,温升降低约5%。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槽104的底面为弧形,其圆心位于所述壳体100的轴线上。在保证机壳本体使用强度(即在机壳的最小厚度和散热筋间最小间距的情况下),将散热槽104的底面,设计成和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同心的弧形;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确保满足刚度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盖110、所述后端盖120和所述编码器罩壳130的表面均采用喷砂处理,去除压铸件表面的氧化皮与残留物,提高零件疲劳强度,增加涂料的附着力,结合高辐射系数的涂料,进一步提高零件的表面散热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伺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为棱柱结构,所述壳体(100)的边角处设有连接结构,所述壳体(100)的侧边设有散热结构;所述壳体(100)包括前端盖(110)、后端盖(120)和编码器罩壳(130),所述前端盖(110)、所述后端盖(120)和所述编码器罩壳(130)依次通过所述连接结构拆卸连接,所述前端盖(110)和所述后端盖(120)构成第一容纳腔,所述后端盖(120)和所述编码器罩壳(130)构成第二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间隔排布的多条散热槽(104),相邻的所述散热槽(104)之间形成散热翅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104)沿所述壳体(100)的轴线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槽(104)的底面为弧形,其圆心位于所述壳体(100)的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沿所述壳体(100)的轴线延伸的第一安装槽(101)、第二安装槽(102)和第三安装槽(103);
所述第一安装槽(101)开设在所述壳体(100)的边角处,其贯穿所述编码器罩壳(130)和所述后端盖(120)并延伸至所述前端盖(110),在所述前端盖(110)一侧形成第一安装座(111);
所述第二安装槽(102)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01)一侧,其贯穿所述编码器罩壳(130)并延伸至所述后端盖(120),在所述后端盖(120)一侧形成第二安装座(121);
所述第三安装槽(103)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101)另一侧,其开设在所述编码器罩壳(130)上,在所述编码器罩壳(130)一侧形成第三安装座(1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121)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211),所述前端盖(110)开设有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11)相对应的第二螺孔(11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座(131)开设有第三安装孔(1311),所述后端盖(120)开设有和所述第三安装孔(1311)相对应的第三螺孔(12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120)靠近所述前端盖(110)的一侧设有第一密封凸环(122),所述第一密封凸环(122)外侧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密封槽(12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120)靠近所述编码器罩壳(130)的一侧设有第二密封凸环(123),所述后端盖(120)靠近所述编码器罩壳(130)的一侧面开设有第二密封槽(1231),所述第二密封槽(1231)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凸环(123)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伺服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盖(110)、所述后端盖(120)和所述编码器罩壳(130)的表面均采用喷砂处理。
CN202222170213.1U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伺服电机壳体 Active CN2183355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0213.1U CN218335521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伺服电机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0213.1U CN218335521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伺服电机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5521U true CN218335521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81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70213.1U Active CN218335521U (zh) 2022-08-17 2022-08-17 一种伺服电机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55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9614B (zh) 电机转子及高速永磁电机
CN218335521U (zh) 一种伺服电机壳体
CN214256045U (zh) 轴向磁通电机及具有其车辆
CN112350496B (zh) 一种带散热装置的直流无刷电机
CN212992141U (zh) 一种增程式发电机散热装置
CN212063696U (zh) 车载液压油泵一体式永磁同步电动机
CN210350878U (zh) 一种钕铁硼节能电机转子
CN216959531U (zh) 一种电机转子的磁铁保护壳
CN212751973U (zh) 一种汽车微型电机的后端盖总成
CN215646469U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机外壳及双定子盘式电机
CN213367574U (zh) 具有冷却装置的永磁盘式取力发电机
CN217010546U (zh) 散热性能高的电机外壳
CN220570387U (zh) 一种汽车发电机的散热结构
CN210490624U (zh) 一种永磁伺服电机
CN214045241U (zh) 一种直流永磁电机结构
CN219513918U (zh) 一种双风道降温抗磁场小马达
CN220748620U (zh) 后端盖组件及应用其的电子水泵
CN213879398U (zh) 一种用于工业除尘风扇的塑磁环
CN219592232U (zh) 一种高效电机定转子组件
CN212463008U (zh) 一种增程器发电机
CN217282394U (zh) 一种定子铁芯以及电机
CN219802047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电机
CN212935646U (zh) 一种具有防爆功能的伺服电机
CN218005984U (zh) 一种高效稳定连接的电机定子转子组合结构
CN211629996U (zh) 一种多极少槽的永磁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