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14508U -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14508U
CN218314508U CN202222573481.8U CN202222573481U CN218314508U CN 218314508 U CN218314508 U CN 218314508U CN 202222573481 U CN202222573481 U CN 202222573481U CN 218314508 U CN218314508 U CN 218314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inner cylinder
heat conduction
oil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734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烔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ngangf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ngangf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ngangf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ngangfeng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7348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14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14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14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And Handling Of Plastics And Other Materials For Mo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包括:机架、搅拌机构支撑架、搅料内筒,搅料内筒包括:第一内筒、第二内筒,在第一内筒的内壁面与第二内筒的外壁面之间通过分隔板形成有第一导热腔;在搅拌机构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在搅拌轴的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内壁板,第二内壁板的外周通过固定环与第二内筒的内壁面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且第二内壁板与固定环、右外侧板之间形成第三导热腔;在位于第一内筒下部的表面设置有进油组件。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现有技术螺带混合机的搅拌螺带对物料的搅拌接触面积小,导致混合效率低只适用于少量物料的混合处理,以及混合过程中物料的温度无法有效上升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混合机采用立式结构,搅拌桨叶设置在桶身的底部,因此桶身内的混合物料(混合物料指混合的多种塑料)只有靠近底部的部分能够充分混合均匀,所以现有的混合机采用卧式结构,从而保证桶身内的混合物料都能充分混合。
但是,现有的卧式混合机,通常通过高转速的搅拌桨叶对混合物料进行搅拌,使得混合物料旋转,并与桶壁的内表面发生摩擦升温(通过混合机的搅拌使得混合物料充分混合并且在混合的过程中进行升温塑化),但是,由于高转速的搅拌桨叶在长时间使用后极易损坏,需要频繁的更换搅拌桨叶,影响搅拌效率,且桶壁长期受到混合物料的高速摩擦,也会造成损坏。
因此,专利CN2019215926133,公开了一种带加热功能的卧式螺带混合机,通过电加热管对加热箱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通过减速机带动功能轴转动,带动支撑杆和搅拌螺带转动,通过搅拌螺带转动对混合箱内的物料进行混合,在功能轴转动时,螺旋片推动加热箱内加热后的导热油进入导热油管内,通过导热油管进入传热油管将热量传递给搅拌螺带,对搅拌螺带进行加热,从而对混合箱内的物料进行加热。但是,该卧式螺带混合机在对混合箱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时,是通过搅拌螺带对物料进行加热的,搅拌螺带对物料的接触面积小,因此只适用于少量物料的混合处理,同时因为对物料的接触面积小,导致搅拌过程中物料的温度无法进行有效上升,只适用于低温处理的物料混合,影响物料的升温效率,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混合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螺带混合机的搅拌螺带对物料的搅拌接触面积小,导致混合效率低只适用于少量物料的混合处理,以及混合过程中物料的温度无法有效上升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包括:机架、搅拌机构支撑架、模温机,其特征在于:在机架的表面设置有搅料内筒,搅拌内筒呈双层中空结构,搅料内筒包括:第一内筒、第二内筒,第一内筒的外表面与机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内筒的外表面环形贴合设置有若干道分隔板,分隔板的表面与第一内筒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在第一内筒的内壁面与第二内筒的外壁面之间通过分隔板形成有第一导热腔,能够用于容纳导热介质,且分隔板将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之间的第一导热腔分割为多个第一容纳腔,在第一内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左外侧板,在第二内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内壁板,左外侧板与第一内壁板、第一内筒之间形成第二导油腔,且第二导油腔与最左侧的第一容纳腔相连通,在搅料内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法兰板,法兰板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右外侧板,在搅料内筒的上表面沿同一方向依次贯通设置有透气帽安装口、进料口、除尘器安装口,能够用于混合物料投入搅料内筒时进行粉尘去除,在第一内筒的左、右两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凸出的连接环,在连接环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外筒;
在机架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搅拌机构支撑架,在搅拌机构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机构,能够利用搅拌机构对搅料内筒中的混合物料进行搅拌,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搅拌轴贯穿搅料内筒的内部,且通过轴承安装座与搅料内筒活动连接,在搅拌轴靠近右外侧板的一端外表面转动密封设置有第二内壁板,第二内壁板的外周通过固定环与第二内筒的内壁面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且第二内壁板与固定环、右外侧板之间形成第三导热腔,能够容纳导热介质,搅拌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固定安装在搅拌机构支撑架的上表面;
搅拌机构还包括两组搅拌单元,两组搅拌单元沿搅拌轴轴向环绕对称设置在搅拌轴上,以左侧的一组搅拌单元为例,搅拌单元包括搅拌杆、双层螺带组件,若干个搅拌杆等间距设置在搅拌轴的表面,且相邻的两个搅拌杆相互垂直设置,双层螺带组件包括位于外圈的第一搅拌螺带、以及位于内圈的第二搅拌螺带,第一搅拌螺带和第二搅拌螺带的旋向相反;
在位于第一内筒下部的表面设置有进油组件,进油组件能够适配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在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内填充导热介质,进油组件包括:总进油口,总进油口通过管道与模温机的出油口相连接;
在位于第一内筒上部的表面设置有出油组件,出油组件能够适配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与进油组件形成对应,将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内的导热介质进行排出,出油组件包括:总出油口,总出油口通过管道与模温机的进油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筒设置为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组成,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隔板设置有三块将第一导热腔分为四个第一容纳腔,总进油口的一端连接有进油管,在进油管的两端及表面依次按顺序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流进油口、第二分流进油口、第三分流进油口、第四分流进油口、第五分流进油口,且其分别对应四个第一容纳腔和第三导热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总出油口的一端连接有出油管,在出油管的表面依次按顺序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流出油口、第二分流出油口、第三分流出油口、第四分流出油口、第五分流出油口,且其分别对应四个第一容纳腔和第三导热腔。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搅拌螺带、第二搅拌螺带均平行设置有两组,且均与搅拌杆固定连接,两组第一搅拌螺带能够推动物料沿搅拌轴两端向中部移动,两组第二搅拌螺带能够推动物料沿搅拌轴中部向两端移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第二导热腔、第三导热腔以及出油组件上均设置有热电偶,热电偶与模温机电性连接,用于测量第二导热腔、第三导热腔以及出油组件中导热介质的温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搅料内筒位于下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放料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温机将导热油送入进油组件的进油管,通过进油管向第一分流进油口、第二分流进油口、第三分流进油口、第四分流进油口、第五分流进油口分别流动,从而充满第一容纳腔和第三导热腔,使得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之间灌满导热介质,进而在搅拌机构对混合物料进行搅拌时能全方位的对混合物料进行加热,减少加热不均匀的现象(将导热介质填充满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之间,增加了混合物料与导热介质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就能实现对混合物料的加热,使得混合物料的温度能够上升至120度以上,而现有的通过搅拌螺带进行加热因为接触面积小,导致搅拌过程中物料的升温效果差,只能进行低温处理,温度只能上升至50度,无法满足混合物料的塑化效果)。通过搅拌机构的第一搅拌螺带和第二搅拌螺带使得混合物料在搅料内筒中能进行往返式运动,提高混合物料的混合均匀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的搅拌轴运动轨迹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内部的导热介质流动过程示意图。
10、机架 101、右外侧板 102、搅拌机构支撑架
103、透气帽安装口 104、进料口 105、除尘器安装口
106、左外侧板 107、第二内壁板 108、法兰板
109、第一内壁板 110、固定环
20、模温机 30、进油组件 301、进油管
302、第一分流进油口 303、第二分流进油口 304、第三分流进油口
305、第四分流进油口 306、第五分流进油口 307、总进油口
40、出油组件 401、出油管 402、总出油口
403、第一分流出油口 404、第二分流出油口 405、第三分流出油口
406、第四分流出油口 407、第五分流出油口 50、外筒
60、搅拌机构 601、搅拌电机 602、搅拌轴
603、第一搅拌螺带 604、第二搅拌螺带 605、搅拌杆
70、第一内筒 701、连接环 80、第二内筒
90、放料阀 100、热电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如图1、2、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包括:机架10、搅拌机构支撑架102、模温机20,在机架10的表面设置有搅料内筒,搅拌内筒呈双层中空结构,搅料内筒包括:第一内筒70、第二内筒80,第一内筒70的外表面与机架10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搅料内筒位于下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放料阀90,通过放料阀90进行混合物料的排出,在第二内筒80的外表面环形贴合设置有若干道分隔板,分隔板的表面与第一内筒70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在第一内筒70的内壁面与第二内筒80的外壁面之间形成有第一导热腔,能够用于容纳导热介质,导热介质可选导热油或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导热油作为导热介质,且分隔板将第一内筒70和第二内筒80之间的第一导热腔分割为多个第一容纳腔,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分隔板设置有三块将第一导热腔分为四个第一容纳腔;
如图1、2、5所示,在第一内筒7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左外侧板106,在第二内筒8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内壁板109,左外侧板106与第一内壁板109、第一内筒70之间形成第二导油腔,且第二导油腔与最左侧的第一容纳腔相连通,在搅料内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法兰板108,法兰板108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右外侧板101,在搅料内筒的上表面沿同一方向依次贯通设置有透气帽安装口103、进料口104、除尘器安装口105,在透气帽安装口103上可固定安装有透气帽(图中未示出),在除尘器安装口105上可固定安装除尘器(图中未示出),能够用于混合物料投入搅料内筒时进行粉尘去除,在第一内筒70的左、右两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凸出的连接环701,在连接环701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外筒50,具体的,外筒50设置为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组成,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在外筒50与第一内筒70外侧壁之间填充保温材料(优选的,采用阻燃保温棉)能使得搅料内筒中的导热油的热量不会快速散发,能够进行保温以及避免操作人员烫伤,同时外筒50能在搅拌轴602转动时进行降噪。
如图1、4、5所示,在机架10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搅拌机构支撑架102,在搅拌机构支撑架102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机构60,能够利用搅拌机构60对搅料内筒中的混合物料进行搅拌,搅拌机构60包括:搅拌轴602,搅拌轴602贯穿搅料内筒的内部,且通过轴承安装座与搅料内筒活动连接,在搅拌轴602靠近右外侧板101的一端外表面转动密封设置有第二内壁板107,第二内壁板107的外周通过固定环110与第二内筒80的内壁面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且第二内壁板107与固定环110、右外侧板101之间形成第三导热腔,能够容纳导热介质,具体的,搅拌轴602的一端传动连接有搅拌电机601,搅拌电机601固定安装在搅拌机构支撑架102的上表面,搅拌机构60还包括两组搅拌单元,两组搅拌单元沿搅拌轴602轴向环绕对称设置在搅拌轴602上,以左侧的一组搅拌单元为例,搅拌单元包括搅拌杆605、双层螺带组件,若干个搅拌杆605等间距设置在搅拌轴602的表面,且相邻的两个搅拌杆605相互垂直设置,双层螺带组件包括位于外圈的第一搅拌螺带603、以及位于内圈的第二搅拌螺带604,第一搅拌螺带603和第二搅拌螺带604的旋向相反,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搅拌螺带603、第二搅拌螺带604均平行设置有两组,且均与搅拌杆605固定连接,两组第一搅拌螺带603能够推动物料沿搅拌轴602两端向中部移动,两组第二搅拌螺带604能够推动物料沿搅拌轴602中部向两端移动,通过设置两组搅拌单元以及双层螺带组件,能够实现物料沿搅拌轴602轴向相互交叉运动,从而可以快速实现物料的充分混合,使得物料混合均匀度更高,同时也使得物料加热塑化效果更佳;
如图2、7所示,在位于第一内筒70下部的表面设置有进油组件30,进油组件30能够适配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在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内填充导热介质,进油组件30包括:总进油口307,总进油口307通过管道与模温机20的出油口相连接,具体的,总进油口307的一端连接有进油管301,在进油管301的两端及表面依次按顺序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流进油口302、第二分流进油口303、第三分流进油口304、第四分流进油口305、第五分流进油口306,且其分别对应四个第一容纳腔和第三导热腔,通过模温机20将导热油送入进油组件30的进油管301,通过进油管301向第一分流进油口302、第二分流进油口303、第三分流进油口304、第四分流进油口305、第五分流进油口306分别流动,从而充满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使得第一内筒70和第二内筒80之间灌满导热介质,进而在搅拌机构60对混合物料进行搅拌时能全方位的对混合物料进行加热,减少加热不均匀的现象,使得物料塑化效果更佳;
在位于第一内筒70上部的表面设置有出油组件40,出油组件40能够适配第一容纳腔和第三导热腔与进油组件30形成对应,将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内的导热介质进行排出,出油组件40包括:总出油口402,总出油口402通过管道与模温机20的进油口相连接,具体的,总出油口402的一端连接有出油管401,在出油管401的表面依次按顺序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流出油口403、第二分流出油口404、第三分流出油口405、第四分流出油口406、第五分流出油口407,且其分别对应四个第一容纳腔和第三导热腔。通过出油组件40和进油组件30进行配合能够使得导热油进行循环流动保持导热油的热量,从而保证对搅料内筒中的混合物料传导的热量稳定,不会出现较大的温度差异。
在第二导热腔、第三导热腔以及出油组件40上均设置有热电偶100,热电偶100与模温机20电性连接,用于测量第二导热腔、第三导热腔以及出油组件40中导热介质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混合物料通过进料口104投入搅拌料筒的内部,启动模温机20,通过模温机20将导热油通过出油口流出,经过管道进入总进油口307,接着流入进油管301,利用进油管301表面分布的第一分流进油口302、第二分流进油口303、第三分流进油口304、第四分流进油口305、第五分流进油口306分别进入四个第一容纳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直到充满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
当需要导热油进行循环流动时,充满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的导热油,通过第一分流出油口403、第二分流出油口404、第三分流出油口405、第四分流出油口406、第五分流出油口407汇集到总出油口402,通过总出油口402流入管道,接着流入模温机20的进油口,通过模温机20的出油口保持导热油的流出,以此实现导热油的循环流动;
在导热油流动时,启动搅拌电机601,通过搅拌电机601带动搅拌轴602旋转,利用搅拌轴602带动第一搅拌螺带603和第二搅拌螺带604旋转,在第一搅拌螺带603旋转的过程中混合物料进行由两侧向内的推动,在第二搅拌螺带604旋转的过程中混合物料进行由内向两侧的推动,保证混合物料的搅拌均匀,且搅拌的过程中通过导热油使得搅拌内筒以及第一内壁板109、第二内壁板107的表面产生热量,对混合物料进行加热塑化,提高塑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模温机20将导热油送入进油组件30的进油管301,通过进油管301向第一分流进油口302、第二分流进油口303、第三分流进油口304、第四分流进油口305、第五分流进油口306分别流动,从而充满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进而在搅拌机构60对混合物料进行搅拌时能全方位的对混合物料进行加热,减少加热不均匀的现象。通过搅拌机构60的第一搅拌螺带603和第二搅拌螺带604使得混合物料在搅料内筒中能进行往返式运动,提高混合物料的混合均匀度。
尽管上面对本申请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申请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申请构思的申请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Claims (7)

1.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包括:机架、搅拌机构支撑架、模温机,其特征在于:在机架的表面设置有搅料内筒,搅拌内筒呈双层中空结构,搅料内筒包括:第一内筒、第二内筒,第一内筒的外表面与机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在第二内筒的外表面环形贴合设置有若干道分隔板,分隔板的表面与第一内筒的内壁面固定连接,在第一内筒的内壁面与第二内筒的外壁面之间通过分隔板形成有第一导热腔,能够用于容纳导热介质,且分隔板将第一内筒和第二内筒之间的第一导热腔分割为多个第一容纳腔,在第一内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左外侧板,在第二内筒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内壁板,左外侧板与第一内壁板、第一内筒之间形成第二导油腔,且第二导油腔与最左侧的第一容纳腔相连通,在搅料内筒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法兰板,法兰板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右外侧板,在搅料内筒的上表面沿同一方向依次贯通设置有透气帽安装口、进料口、除尘器安装口,能够用于混合物料投入搅料内筒时进行粉尘去除,在第一内筒的左、右两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凸出的连接环,在连接环的表面固定设置有外筒;
在机架的左侧固定安装有搅拌机构支撑架,在搅拌机构支撑架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搅拌机构,能够利用搅拌机构对搅料内筒中的混合物料进行搅拌,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搅拌轴贯穿搅料内筒的内部,且通过轴承安装座与搅料内筒活动连接,在搅拌轴靠近右外侧板的一端外表面转动密封设置有第二内壁板,第二内壁板的外周通过固定环与第二内筒的内壁面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且第二内壁板与固定环、右外侧板之间形成第三导热腔,能够容纳导热介质,搅拌轴的一端传动连接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固定安装在搅拌机构支撑架的上表面;
搅拌机构还包括两组搅拌单元,两组搅拌单元沿搅拌轴轴向环绕对称设置在搅拌轴上,以左侧的一组搅拌单元为例,搅拌单元包括搅拌杆、双层螺带组件,若干个搅拌杆等间距设置在搅拌轴的表面,且相邻的两个搅拌杆相互垂直设置,双层螺带组件包括位于外圈的第一搅拌螺带、以及位于内圈的第二搅拌螺带,第一搅拌螺带和第二搅拌螺带的旋向相反;
在位于第一内筒下部的表面设置有进油组件,进油组件能够适配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在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内填充导热介质,进油组件包括:总进油口,总进油口通过管道与模温机的出油口相连接;
在位于第一内筒上部的表面设置有出油组件,出油组件能够适配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与进油组件形成对应,将第一导热腔、第二导热腔和第三导热腔内的导热介质进行排出,出油组件包括:总出油口,总出油口通过管道与模温机的进油口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外筒设置为两个对称的半圆形组成,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分隔板设置有三块将第一导热腔分为四个第一容纳腔,总进油口的一端连接有进油管,在进油管的两端及表面依次按顺序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流进油口、第二分流进油口、第三分流进油口、第四分流进油口、第五分流进油口,且其分别对应四个第一容纳腔和第三导热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其特征在于,总出油口的一端连接有出油管,在出油管的表面依次按顺序分别连接有第一分流出油口、第二分流出油口、第三分流出油口、第四分流出油口、第五分流出油口,且其分别对应四个第一容纳腔和第三导热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其特征在于,第一搅拌螺带、第二搅拌螺带均平行设置有两组,且均与搅拌杆固定连接,两组第一搅拌螺带能够推动物料沿搅拌轴两端向中部移动,两组第二搅拌螺带能够推动物料沿搅拌轴中部向两端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导热腔、第三导热腔以及出油组件上均设置有热电偶,热电偶与模温机电性连接,用于测量第二导热腔、第三导热腔以及出油组件中导热介质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其特征在于,在搅料内筒位于下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放料阀。
CN202222573481.8U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 Active CN218314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3481.8U CN218314508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73481.8U CN218314508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14508U true CN218314508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21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73481.8U Active CN218314508U (zh) 2022-09-28 2022-09-28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14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28837U (zh) 一种洗发水加工用搅拌混合罐
CN218314508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螺带混合机
CN105415643A (zh) 一种挤塑机
CN211868563U (zh) 一种用于强混炼的三螺杆挤出机
CN218296866U (zh) 一种电极生产的冷却器
CN115318227B (zh) 一种表面活性剂生产用恒温反应装置
CN215943511U (zh) 一种用于乳胶枕头生产的发泡设备
CN210718447U (zh) 用于低粘度pvm/ma共聚物生产的耙式干燥机
CN208962291U (zh) 一种高密度齿的发泡机发泡头
CN210481405U (zh) 一种纳豆激酶制备用混合设备
CN219883232U (zh) 橡胶管生产用挤出机
CN218709219U (zh) 一种连续石墨化炉
CN214419277U (zh) 储罐缠绕树脂加温装置
CN215261349U (zh) 化工生产多重循环冷却装置
CN214131536U (zh) 一种具有定量机构的聚维酮碘溶液制备罐
CN214353280U (zh) 一种混凝土保温搅拌装置
CN220183438U (zh) 一种医用无纺布浆料挤压熔融喂料装置
CN212891901U (zh) 一种化工用物料储存罐
CN214635796U (zh) 一种胶水生产用搅拌装置
CN218857388U (zh) 一种橡胶捏练机
CN219926862U (zh) 一种医疗器械软管产品生产用原料恒温定量输送泵
CN219186802U (zh) 一种化合物用混合加热机构
CN218876225U (zh)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
CN217939851U (zh) 一种防污防凝露涂层液的混料装置
CN214764982U (zh) 一种用于涂料生产的立式搅拌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u Jiongjie

Inventor before: Zhu Dong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