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05079U - 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05079U
CN218305079U CN202221343319.0U CN202221343319U CN218305079U CN 218305079 U CN218305079 U CN 218305079U CN 202221343319 U CN202221343319 U CN 202221343319U CN 218305079 U CN218305079 U CN 218305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duction
fracture
atlas
anterior arch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433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涂强
陈虎
夏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ern Theater Command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rn Theater Command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rn Theater Command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filed Critical Southern Theater Command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Priority to CN2022213433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05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05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05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包括复位板结构,所述复位板结构上滑动连接有用于与骨折远端连接的滑动件,所述复位板结构上还设有用于与寰椎前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寰椎侧块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滑动件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也位于所述滑动件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能够充分安全地实现寰椎骨折复位,稳定骨折断端;以及能够保留颈椎的活动度,减少术后不良主诉的可能。

Description

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
背景技术
寰椎是第1颈椎的别称(C1),其与枕骨相连结,外形呈环形,无椎体,由前弓、后弓及两侧块构成,寰椎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以及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与前弓、后弓相连的侧块连接处相对较薄,是C1中最弱的点,容易发生骨折。若寰椎前弓发生骨折,脊柱稳定性将会受到明显破坏,常常需要手术治疗。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寰椎骨折固定器,包括固定板组件和螺钉,还包括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第一活动关节和第二活动关节,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均设有用于螺钉穿过的螺纹通孔,第一调节板通过第一活动关节连接所述固定板组件的左端,第一调节板相对于固定板组件转动,第二调节板通过第二活动关节连接所述固定板组件的右端,第二调节板相对于固定板组件转动。该固定器在通过左右固定板相对移动实现寰椎后弓骨折生理复位的基础上,通过两个活动关节的旋转,产生侧块螺钉前部内收摆动的效果,从而带动侧块前部内收旋转,促使寰椎前弓骨折的生理复位。
但上述方案操作复杂,不便于手术治疗的有效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使用方便,能够充分安全地实现寰椎骨折复位,稳定骨折断端;以及能够保留颈椎的活动度,减少术后不良主诉的可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包括复位板结构,所述复位板结构上滑动连接有用于与骨折远端连接的滑动件,所述复位板结构上还设有用于与寰椎前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寰椎侧块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滑动件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部也位于所述滑动件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复位板结构用于搭载在寰椎前弓骨折处,滑动件用于与骨折远端连接并带动骨折处滑动复位;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则分别用于与寰椎前弓、寰椎侧块连接,实现固定治疗。
优选地,所述复位板结构上设有导轨,所述滑动件滑动卡接于所述导轨上。
优选地,所述滑动件上设有便于与骨折远端连接的第三连接部。
优选地,所述滑动件上还设有缺口结构,所述缺口结构与第三连接部相连通设置。缺口结构的设置能够便于螺钉的置入。
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部为第三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复位板结构上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复位板结构上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设置使得复位结构能够通过螺钉与寰椎前弓骨折处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且相连通的的第一下沉孔,所述第二连接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通孔连接且相连通的的第二下沉孔。第一下沉孔、第二下沉孔的设置能够便于螺钉快速且准确地置入对应的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复位板结构包括顺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复位段、第二复位段、第三复位段;所述滑动件在所述第二复位段上进行滑动,所述第一复位段、第三复位段上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滑动件与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二复位段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复位段、第三复位段的厚度。第二复位段的厚度设置能够提高滑动件在其上的滑动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二复位段上设有用于防止压迫气管或食道的凹陷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复位段的竖截面呈弧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复位板结构用于搭载在寰椎前弓骨折处,滑动件用于与骨折远端连接并带动骨折处滑动复位;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则分别用于与寰椎前弓、寰椎侧块连接,实现固定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位板结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示标记说明如下:
1-复位板结构,11-第一复位段,12-第二复位段,121-导轨,122-凹陷位,13-第三复位段,2-滑动件,21-第三连接部,22-缺口结构,3-第一连接部,31-第一通孔,32-第一下沉孔,4-第二连接部,41-第二通孔,42-第二下沉孔,5-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复位板结构1,复位板结构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与骨折远端连接的滑动件2,复位板结构1上还设有用于与寰椎前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用于与寰椎侧块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第一连接部3位于滑动件2的两端,第二连接部4也位于滑动件2的两端。本实施例中滑动件2的滑动方向为:在复位板结构1上靠近第一连接部3的一端至靠近第二连接部4的一端往返滑动。
复位板结构1用于搭载在寰椎前弓骨折处,滑动件2用于与骨折远端连接并带动骨折处滑动复位;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则分别用于与寰椎前弓、寰椎侧块连接,实现固定治疗。
如图1所示,复位板结构1包括顺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复位段11、第二复位段12、第三复位段13;滑动件2在第二复位段12上进行滑动,滑动件2的滑动方向为:从靠近第一复位段11的一端至靠近第三复位段13的一端往返滑动。第一复位段11、第三复位段13上均设有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且第一连接部3位于滑动件2与第二连接部4之间;第二复位段12的厚度大于第一复位段11、第三复位段13的厚度。第二复位段12的厚度设置能够提高滑动件2在其上的滑动稳定性。本实施中第一复位段11、第二复位段12、第三复位段13一体成型设置,且复位板结构1为钢板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复位段11、第三复位段13的端部均为圆角结构,圆角结构的设置能够避免复位结构过于尖锐而划伤气管或食道。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3包括若干第一通孔31,第二连接部4包括若干第二通孔41,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41的设置使得复位结构能够通过螺钉5与寰椎前弓骨折处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段11上设置有一个第一通孔31,以及设置有一个第二通孔41;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41在第一复位段11上排列设置,且第二通孔41在第一通孔31的外侧。第三复位段13上设有两个第一通孔31,以及设置有一个第二通孔41;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41在第三复位段13上排列设置,且第二通孔41也在第一通孔31的外侧。本实施例中,外侧指的是靠近复位板结构1边缘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给出的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41的数量设置仅为优选,其数量设置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选取,在此不做限制。
如图2所示,第二复位段12上设有导轨121,滑动件2滑动卡接于导轨121上。本实施例中导轨121的导向方向沿第一复位段11至第三复位段13的方向进行设置。具体地,导轨121为腰形孔,第二复位段12内沿腰形孔的形状设置有沟槽,滑动件2滑动连接于沟槽内。
如图3所示,滑动件2上设有用于与骨折远端连接的第三连接部21。本实施例中滑动件2为滑块,第三连接部21为设于滑块上的第三通孔,滑块的边缘处还设有缺口结构22,缺口结构22与第三通孔相连通设置。第三通孔的设置使得复位结构能够通过螺钉5与骨折处远端连接固定,随后再通过滑动该滑动件2以带动骨折处复位。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第三通孔处所插入的螺钉5受力较大,因此缺口结构22的设置能够用于轻微调节第三通孔的大小,便于螺钉5的置入。
使用时,首先将复位板结构1放置于寰椎前弓骨折处,然后在第一复位段11处的第一通孔31置入螺钉5并与骨折远端一侧的寰椎前弓连接并锁紧;接着,在第三连接部21处置入螺钉5并与骨折线远端连接但不进行锁紧;随后使用复位钳钳住第三连接部21处的螺钉5,并在滑动件2上进行加压,使滑动件2在腰形孔内滑动,骨折复位;然后,再在第一复位段11、第三复位段13上剩余的第一通孔31、第二通孔41处均置入螺钉5并锁紧,使复位结构与寰椎前弓、寰椎侧块稳固连接;最后,将第三连接部21处的螺钉5锁紧,完成治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还包括与第一通孔31连接且相连通的的第一下沉孔32,第二连接部4还包括与第二通孔41连接且相连通的的第二下沉孔42。第一下沉孔32、第二下沉孔42的设置能够,便于螺钉5快速且准确地置入对应的通孔内。如图5所示,第一下沉孔32位于第一通孔31的上方,且第一下沉孔32与第一通孔31同轴设置,第一下沉孔32的横截面积由远离第一通孔31的一端至靠近第一通孔31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二下沉孔42位于第二通孔41的上方,且第二下沉孔42与第二通孔41同轴设置,第二下沉孔42的横截面积由远离第二通孔41的一端至靠近第二通孔41的一端逐渐减小。
如图5所示,滑动件2上也能够设置与第三连接部21相连通的第三下沉孔,以便于滑动件2上螺钉5的置入。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2类似,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复位段12上设有用于防止压迫气管或食道的凹陷位122。如图2所示,凹陷位122设于第二复位段12的上表面,凹陷位122呈弧状设置。
还有,第二复位段12的竖截面呈弧形结构,具体地,弧形结构为第二复位段12的中部凸出于第二复位段12的两端。如图5所示,弧形结构的设置使得复位结构能够与寰椎前弓更加贴合,提高舒适性。本实施例中第一复位段11、第二复位段13呈直段结构。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复位板结构(1),所述复位板结构(1)上滑动连接有用于与骨折远端连接的滑动件(2),所述复位板结构(1)上还设有用于与寰椎前弓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用于与寰椎侧块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所述第一连接部(3)位于所述滑动件(2)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部(4)也位于所述滑动件(2)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板结构(1)上设有导轨(121),所述滑动件(2)滑动卡接于所述导轨(1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2)上设有便于与骨折远端连接的第三连接部(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2)上还设有缺口结构(22),所述缺口结构(22)与第三连接部(21)相连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21)为第三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复位板结构(1)上的第一通孔(31),所述第二连接部(4)包括若干设于所述复位板结构(1)上的第二通孔(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通孔(31)连接且相连通的第一下沉孔(32),所述第二连接部(4)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通孔(41)连接且相连通的第二下沉孔(4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板结构(1)包括顺次固定连接的第一复位段(11)、第二复位段(12)、第三复位段(13);所述滑动件(2)在所述第二复位段(12)上进行滑动,所述第一复位段(11)、第三复位段(13)上均设有所述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且所述第一连接部(3)位于所述滑动件(2)与第二连接部(4)之间的位置;所述第二复位段(1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复位段(11)、第三复位段(13)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段(12)上设有用于防止压迫气管或食道的凹陷位(12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段(12)的竖截面呈弧形结构。
CN202221343319.0U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 Active CN218305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3319.0U CN218305079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343319.0U CN218305079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05079U true CN218305079U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66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43319.0U Active CN218305079U (zh) 2022-05-30 2022-05-30 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050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7328B (zh) 可伸展植入物
US7416553B2 (en) Drill guide and plate inserter
US7909829B2 (en) Tissue retractor and drill guide
JP6525891B2 (ja) 関節接合式及び拡張可能な脊椎インプラント
US7935123B2 (en) Drill guide with alignment feature
JP5859520B2 (ja) 順応型骨安定化受けシステム
US20090270919A1 (en) Interspinous device
US20040204717A1 (en) Guide for spinal tools, implants, and devices
US20070093828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ter-vertebral orthopedic device placement
JP2014533146A (ja) 延長器留め輪システム
Kostuik et al. Anterior Zielke instrumentation for spinal deformity in adults.
US20100036434A1 (en) Rescue reduction bone anchor
Mazur et al. Efficacy of surgical management for scoliosis in myelomeningocele: correction of deformity and alteration of functional status
KR20070009618A (ko) 독립적인 랜드마크를 이용하는 추간 보철물 이식 기술 및기구
JP2010537737A (ja) 棘状突起のインプラント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WO2003008016A3 (en) Mating insertion instruments for spinal implant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040210232A1 (en) Guide device and plate inserter
US20230149007A1 (en) Retractor Blades For Modular Retractor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CN113710175A (zh) 手术系统和方法
US9839449B2 (en) Translational plate and compressor instrument
CN218305079U (zh) 一种寰椎前弓骨折复位结构
JP2005532890A (ja) 膝関節を交換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1248989A (zh) 一种股骨颈骨折固定装置
US11583268B2 (en) Radiolucent, 3-D printed soft tissue retractor
CN218305080U (zh) 一种下颈椎椎管成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