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99604U - 扁平线圈绕线模具 - Google Patents

扁平线圈绕线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99604U
CN218299604U CN202222777245.8U CN202222777245U CN218299604U CN 218299604 U CN218299604 U CN 218299604U CN 202222777245 U CN202222777245 U CN 202222777245U CN 218299604 U CN218299604 U CN 218299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positioning
driving assembly
roll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7724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成
黄文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aoda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aod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aoda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aod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7724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99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99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99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绕线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平线圈绕线模具,第一定位转动机构、第二定位转动机构和两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底座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底座上设有用于放置加工工件的定位槽,底座上的一侧设有两导轨,两导轨一端靠近加工工件,且绕加工工件的一侧螺旋向上翘起,用于导向铜线向上螺旋缠绕加工工件的一侧。第一定位转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加工工件上的线圈转动,第一驱动组件上设有两导向槽,两导向槽用于导向加工工件两端的线圈。第二定位转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加工工件上的线圈转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加工工件上的线圈转动。

Description

扁平线圈绕线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绕线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扁平线圈绕线模具。
背景技术
电器产品大多需要用漆包铜线(简称漆包线)绕制成电感线圈,目前,磁芯线圈的组装大多为人工装配,产品部件细小而组装精度及技术要求又较高,在人工穿线到磁环过程中,容易把磁环弄裂或者把线擦伤,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而且用手指长时间固定磁芯和穿线,手指容易起泡,且身体易疲劳,不利员工身体健康。因此这种人工装配的方式存在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可以使用绕线机完成这一道或多道加工,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设备,通常用于铜线缠绕。现有技术中的绕线机一般分为两种绕线方式,一种绕线方式是通过旋转工件,将铜线绕在工件上,但此方法不适用于矩形铁芯两侧分别绕线所制造的矩形电磁铁;另一种绕线方式是通过推线机构将线向成型轨道推入,线就会沿着螺旋状的成型轨道移动,进行绕线。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212322827U公开了一种磁环绕线机构,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机架的磁环定位机构、线圈成型机构和推线机构,所述磁环定位机构用于定位磁环,所述线圈成型机构包括若干成型块,所述成型块可移动以远离或靠近磁环定位机构,所述成型块上设有成型槽,当所有的成型块均移动至磁环定位机构所在的位置,所有的成型块可包围磁环定位机构上的磁环的一部分,且所有成型块上的成型槽组合为螺旋状的成型轨道,所述推线机构用于将线推入成型轨道。在此方案中,磁环绕线机构中所有的成型块均移动至磁环定位机构所在的位置后,推线机构将线向成型轨道推入,线就会沿着螺旋状的成型轨道移动,进行绕线。这种采用推线机构推动线的方式,将线持续推入设计好的成型轨道,使线被推动成型,保证了绕线需要的形状。但采用此方案绕出的线圈上端位于磁环内,需要再次用人工进行拉拔,将线圈顶端的铜线拔出一部分,便于与线路连接,在拉拔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磁芯破损、线伤等不良情况,且人力成本大大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都难以得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线圈绕线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矩形铁芯两侧分别绕线所制造的矩形电磁铁,绕圈后需要再次用人工进行拉拔,将线圈顶端的铜线拔出一部分,便于与线路连接,在拉拔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磁芯破损、线伤等不良情况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扁平线圈绕线模具包括底座、两驱动机构、第一定位转动机构和第二定位转动机构。第一定位转动机构、第二定位转动机构和两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底座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底座上设有用于放置加工工件的定位槽,底座上的一侧设有两导轨,两导轨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转动机构的两侧,两导轨一端延伸至底座外侧,另一端靠近加工工件,且绕加工工件的一侧螺旋向上翘起,用于导向铜线向上螺旋缠绕加工工件的一侧。第一定位转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气缸用于驱动第一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加工工件上的线圈转动,第一驱动组件上设有两导向槽,两导向槽用于导向加工工件两端的线圈。第二定位转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气缸用于驱动第二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加工工件上的线圈转动。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气缸和第三驱动组件,第三驱动气缸用于驱动第三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加工工件上的线圈转动。
进一步,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两第一滚轮和第一连接块,两第一滚轮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块上,且两第一滚轮的滚动侧与加工工件的两侧相对应,第一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连接第一连接块,用于驱动第一连接块靠近定位槽,第一连接块上端设有用于导向铜线的两导向槽。第二定位转动机构包括两第二滚轮和第二连接块,两第二滚轮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块上,且两第二滚轮的滚动侧与加工工件的两侧相对应,第二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连接第二连接块,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块靠近定位槽。
进一步,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连接块、第三滚轮和两驱动轮,第三滚轮和两驱动轮转动连接在第三连接块上,第三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连接第三连接块,用于驱动第三连接块靠近定位槽,且第三滚轮的滚动侧与加工工件的一侧相对应。第三滚轮设置在两驱动轮之间,两驱动轮用于驱动第三滚轮转动。当第三连接块、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时,两驱动轮分别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转动。
进一步,各驱动轮上端均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的中心和驱动轮的中心轴相重合,驱动轮带动驱动齿轮转动,且驱动齿轮与驱动轮同速转动。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第三滚轮上端均设有从动齿轮,各从动齿轮的中心和第一滚轮的中心轴或第二滚轮的中心轴或第三滚轮的中心轴相重合,第三滚轮上的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当第三连接块、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时,位于第一滚轮上的从动齿轮和位于第二滚轮上的从动齿轮均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一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板和定位气缸,定位气缸设置在底座上,定位气缸的驱动端连接定位板,用于驱动定位板朝定位槽方向往复运动,定位板靠近定位槽的一端设有定位圆弧。第三驱动组件设置在定位板上。
进一步,第二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的一端设有限高块,第二驱动气缸驱动第二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限高块位于加工工件内,用于限高加工工件上的线圈。
进一步,第一驱动组件上还设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设置在第一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的一端,且当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时,第一限位块伸入加工工件内,用于定位线圈。
进一步,第二驱动组件上还设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设置在第二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的一端,且当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时,第二限位块伸入加工工件内,与第一限位块相配合,用于定位线圈。
进一步,底座上设有导向通道,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下端均与导向通道滑动连接,导向通道用于导向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向定位槽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平线圈绕线模具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在使用时,将加工工件既矩形铁芯放置到定位槽内,随后铜线沿两导轨运动至靠近定位槽处,在导轨的导向下,沿矩形铁芯的两侧立柱螺旋向上运动,使铜线螺旋缠绕在矩形铁芯的两侧立柱上,当线圈上升到一定告诉时,铜线停止向前推送,此时两驱动机构、第一定位转动机构和第二定位转动机构均向定位槽移动,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夹持住矩形铁芯上的线圈,驱动线圈转动,线圈的顶端伸入导向槽内,当线圈转动一定的圈数后,两驱动机构、第一定位转动机构和第二定位转动机构复位,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不再夹持住矩形铁芯上的线圈,此时线圈的顶端有一小段铜线伸出,便于连接,避免再次用人工进行拉拔造成磁芯破损、线伤等不良情况,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平线圈绕线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平线圈绕线模具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扁平线圈绕线模具所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00、底座;110、定位槽;120、导轨;130、导向通道;200、驱动机构;210、第三驱动气缸;220、第三驱动组件;221、第三连接块;222、第三滚轮;223、驱动轮;224、驱动齿轮;225、从动齿轮;300、第一定位转向机构;310、第一驱动气缸;320、第一驱动组件;321、导向槽;322、第一滚轮;323、第一连接块;324、第一限位块;400、第二定位转动机构;410、第二驱动气缸;420、第二驱动组件;421、第二滚轮;422、第二连接块;423、限高块;424、第二限位块;500、定位机构;510、定位气缸;520、定位板;521、定位圆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图3所示,提供一种扁平线圈绕线模具包括底座100、两驱动机构200、第一定位转动机构300和第二定位转动机构400。第一定位转动机构300、第二定位转动机构400和两驱动机构200分别设置在底座100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底座100上设有用于放置加工工件的定位槽110,底座100上的一侧设有两导轨120,两导轨120分别设置在第一定位转动机构300的两侧,两导轨120一端延伸至底座100外侧,另一端靠近加工工件,且绕加工工件的一侧螺旋向上翘起,用于导向铜线向上螺旋缠绕加工工件的一侧。第一定位转动机构300包括第一驱动气缸310和第一驱动组件320,第一驱动气缸310用于驱动第一驱动组件320靠近定位槽110,第一驱动组件320用于驱动加工工件上的线圈转动,第一驱动组件320上设有两导向槽321,两导向槽321用于导向加工工件两端的线圈。第二定位转动机构400包括第二驱动气缸41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第二驱动气缸410用于驱动第二驱动组件420靠近定位槽110,第二驱动组件420用于驱动加工工件上的线圈转动。驱动机构200包括第三驱动气缸220和第三驱动组件,第三驱动气缸220用于驱动第三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110,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加工工件上的线圈转动。在本实施例中,在使用时,将加工工件既矩形铁芯放置到定位槽110内,随后铜线沿两导轨120运动至靠近定位槽110处,在导轨120的导向下,沿矩形铁芯的两侧立柱螺旋向上运动,使铜线螺旋缠绕在矩形铁芯的两侧立柱上,当线圈上升到一定告诉时,铜线停止向前推送,此时两驱动机构200、第一定位转动机构300和第二定位转动机构400均向定位槽110移动,第一驱动组件320、第二驱动组件420和第三驱动组件夹持住矩形铁芯上的线圈,驱动线圈转动,线圈的顶端伸入导向槽321内,当线圈转动一定的圈数后,两驱动机构200、第一定位转动机构300和第二定位转动机构400复位,第一驱动组件320、第二驱动组件420和第三驱动组件不再夹持住矩形铁芯上的线圈,此时线圈的顶端有一小段铜线伸出,便于连接,避免再次用人工进行拉拔造成磁芯破损、线伤等不良情况,人力成本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保证。
具体地,参考图1~图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320包括两第一滚轮322和第一连接块323,两第一滚轮322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块323上,且两第一滚轮322的滚动侧与加工工件的两侧相对应,第一驱动气缸310的驱动端连接第一连接块323,用于驱动第一连接块323靠近定位槽110,第一连接块323上端设有用于导向铜线的两导向槽321。第二定位转动机构400包括两第二滚轮421和第二连接块422,两第二滚轮421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块422上,且两第二滚轮421的滚动侧与加工工件的两侧相对应,第二驱动气缸410的驱动端连接第二连接块422,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块422靠近定位槽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气缸310驱动第一连接块323向定位槽110方向运动,第一滚轮322的滚动侧与线圈抵接,第二驱动气缸410驱动第二连接块422向定位槽110方向运动,第二滚轮421的滚动侧与线圈抵接,第三驱动气缸220驱动第三驱动组件抵接线圈,此时加工工件上的两线圈被第一滚轮322、第二滚轮421和第三驱动组件限位,且在第一滚轮322和第二滚轮421的共同作用下,线圈开始转动,线圈顶端的铜线伸入导向槽321内。用滚轮的滚动面驱动线圈转动,使线圈受力更加均匀,避免造成磁芯破损或线伤等不良情况。
具体地,参考图1~图3所示,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连接块221、第三滚轮222和两驱动轮223,第三滚轮222和两驱动轮223转动连接在第三连接块221上,第三驱动气缸220的驱动端连接第三连接块221,用于驱动第三连接块221靠近定位槽110,且第三滚轮222的滚动侧与加工工件的一侧相对应。第三滚轮222设置在两驱动轮223之间,两驱动轮223用于驱动第三滚轮222转动。当第三连接块221、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靠近定位槽110时,两驱动轮223分别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用于驱动第一滚轮322和第二滚轮42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滚轮222设置在两驱动轮223之间,两驱动轮223用于驱动第三滚轮222转动。当第三连接块221、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靠近定位槽110时,两驱动轮223分别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用于驱动第一滚轮322和第二滚轮421转动,驱动轮223长期处于转动状态,从而传动第一滚轮322、第二滚轮421和第三滚轮222。且当第三连接块221、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靠近定位槽110时,两驱动轮223才分别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避免使用过多电机保证第一滚轮322、第二滚轮421和第三滚轮222的运动状态,节约成本。
具体地,参考图1~图3所示,各驱动轮223上端均设有驱动齿轮224,驱动齿轮224的中心和驱动轮223的中心轴相重合,驱动轮223带动驱动齿轮224转动,且驱动齿轮224与驱动轮223同速转动。第一滚轮322、第二滚轮421和第三滚轮222上端均设有从动齿轮225,各从动齿轮225的中心和第一滚轮322的中心轴或第二滚轮421的中心轴或第三滚轮222的中心轴相重合,第三滚轮222上的从动齿轮225与驱动齿轮224传动连接。当第三连接块221、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靠近定位槽110时,位于第一滚轮322上的从动齿轮225和位于第二滚轮421上的从动齿轮225均与驱动齿轮224传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各驱动轮223上端均设有驱动齿轮224,第一滚轮322、第二滚轮421和第三滚轮222上端均设有从动齿轮225,采用齿轮啮合作为传动方式,能保障第一滚轮322、第二滚轮421和第三滚轮222转速一致,避免线圈发生打滑,造成线圈损坏。
具体地,参考图1~图3所示,还包括一定位机构500,定位机构500包括定位板520和定位气缸510,定位气缸510设置在底座100上,定位气缸510的驱动端连接定位板520,用于驱动定位板520朝定位槽110方向往复运动,定位板520靠近定位槽110的一端设有定位圆弧521。第三驱动组件设置在定位板520上。在本实施例中,在当第三连接块221、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向靠近定位槽110之前,定位气缸510驱动定位板520向定位槽110移动,定位板520上的定位圆弧521定位定位槽110上的加工工件,避免当第三连接块221、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向靠近定位槽110时,加工工件发生偏移,导致夹持失败。
具体地,参考图1~图3所示,第二驱动组件420靠近定位槽110的一端设有限高块423,第二驱动气缸410驱动第二驱动组件420靠近定位槽110,限高块423位于加工工件内,用于限高加工工件上的线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420靠近定位槽110的一端设有限高块423,第二驱动气缸410驱动第二驱动组件420靠近定位槽110,限高块423位于加工工件内,用于限高加工工件上的线圈。避免线圈上下跳动,导致线圈顶端的铜线无法伸入导向槽321中。
具体地,参考图1~图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320上还设有第一限位块324,第一限位块324设置在第一驱动组件320靠近定位槽110的一端,且当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110时,第一限位块324伸入加工工件内,用于定位线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320上还设有第一限位块324,第一限位块324设置在第一驱动组件320靠近定位槽110的一端,且当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110时,第一限位块324伸入加工工件内,用于定位线圈,第一限位块324、第一驱动组件320、第二驱动组件420和第三驱动组件一起定位线圈,避免线圈发生偏移,导致绕线失败。
具体地,参考图1~图3所示,第二驱动组件420上还设有第二限位块424,第二限位块424设置在第二驱动组件420靠近定位槽110的一端,且当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110时,第二限位块424伸入加工工件内,与第一限位块324相配合,用于定位线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420上还设有第二限位块424,第二限位块424设置在第二驱动组件420靠近定位槽110的一端,且当驱动组件靠近定位槽110时,第二限位块424伸入加工工件内,与第一限位块324相配合,用于定位线圈。第一限位块324、第二限位块424、第一驱动组件320、第二驱动组件420和第三驱动组件一起定位线圈,避免线圈发生偏移,导致绕线失败。
具体地,参考图1~图3所示,底座100上设有导向通道130,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的下端均与导向通道130滑动连接,导向通道130用于导向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向定位槽11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0上设有导向通道130,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的下端均与导向通道130滑动连接,导向通道130用于导向第一驱动组件320和第二驱动组件420向定位槽110移动。避免第一驱动气缸310驱动第一驱动组件320或第二驱动气缸410驱动第二驱动组件420发生偏移,导致绕线失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扁平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两驱动机构、第一定位转动机构和第二定位转动机构;第一定位转动机构、第二定位转动机构和两所述驱动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放置加工工件的定位槽,所述底座上的一侧设有两导轨,两所述导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转动机构的两侧,两所述导轨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外侧,另一端靠近加工工件,且绕加工工件的一侧螺旋向上翘起,用于导向铜线向上螺旋缠绕加工工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定位转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气缸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加工工件上的线圈转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设有两导向槽,两所述导向槽用于导向加工工件两端的线圈;所述第二定位转动机构包括第二驱动气缸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加工工件上的线圈转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三驱动气缸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气缸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加工工件上的线圈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两第一滚轮和第一连接块,两所述第一滚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块上,且两所述第一滚轮的滚动侧与加工工件的两侧相对应,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块靠近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端设有用于导向铜线的两所述导向槽;所述第二定位转动机构包括两第二滚轮和第二连接块,两所述第二滚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块上,且两所述第二滚轮的滚动侧与加工工件的两侧相对应,所述第二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连接块靠近所述定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平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连接块、第三滚轮和两驱动轮,所述第三滚轮和两所述驱动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块上,所述第三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连接块靠近所述定位槽,且所述第三滚轮的滚动侧与加工工件的一侧相对应;所述第三滚轮设置在两所述驱动轮之间,两所述驱动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滚轮转动;当所述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定位槽时,两所述驱动轮分别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平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驱动轮上端均设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中心和所述驱动轮的中心轴相重合,所述驱动轮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且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驱动轮同速转动;所述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和所述第三滚轮上端均设有从动齿轮,各所述从动齿轮的中心和所述第一滚轮的中心轴或所述第二滚轮的中心轴或所述第三滚轮的中心轴相重合,所述第三滚轮上的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传动连接;当所述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定位槽时,位于所述第一滚轮上的所述从动齿轮和位于所述第二滚轮上的所述从动齿轮均与所述驱动齿轮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平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板和定位气缸,所述定位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定位气缸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定位板,用于驱动所述定位板朝所述定位槽方向往复运动,所述定位板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一端设有定位圆弧;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定位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一端设有限高块,所述第二驱动气缸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定位槽,所述限高块位于加工工件内,用于限高加工工件上的线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还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一端,且当所述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定位槽时,所述第一限位块伸入加工工件内,用于定位线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扁平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还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定位槽的一端,且当所述驱动组件靠近所述定位槽时,所述第二限位块伸入加工工件内,与所述第一限位块相配合,用于定位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线圈绕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导向通道,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下端均与所述导向通道滑动连接,所述导向通道用于导向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向所述定位槽移动。
CN202222777245.8U 2022-10-20 2022-10-20 扁平线圈绕线模具 Active CN218299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7245.8U CN218299604U (zh) 2022-10-20 2022-10-20 扁平线圈绕线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77245.8U CN218299604U (zh) 2022-10-20 2022-10-20 扁平线圈绕线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99604U true CN218299604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86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77245.8U Active CN218299604U (zh) 2022-10-20 2022-10-20 扁平线圈绕线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996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57618U (zh) 一种粗线径磁环圈自动绕线机
CN208738036U (zh) 绕线拉线装置
CN211687766U (zh) 一种无托盘多连杆可变径绕线机
CN108178021A (zh) 一种丝杆滑块式定子总成生产用剩余电源线绕线装置
CN204680536U (zh) 一种电感绕线装置
CN115497742A (zh) 一种一体成型电感器自动化加工设备
CN218299604U (zh) 扁平线圈绕线模具
CN205590086U (zh) 绕线机
CN107413993B (zh) 一种反向拉直插丝装置及应用反向拉直插丝装置的插丝机
CN115188582A (zh) 连续式饼式线圈的绕制方法及装置
CN204809031U (zh) 一种电感绕线设备
CN211700010U (zh) 一种用于加工线圈的绕线系统
CN211016773U (zh) 一种电感线圈绕线设备
CN113078785A (zh) 一种电机定子制作加工机械及加工方法
CN107516805A (zh) 自动扭线机
CN111653421A (zh) 一种用于变压器生产的铁芯绕线架夹紧旋转机构及其方法
CN218775548U (zh) 一种圆桶组对整圆设备
CN111682720A (zh) 一种外转式交流电机定子自动化绕线机
CN219832408U (zh) 一种空心线圈绕线机
CN218829538U (zh) 一种精密排线五层绕线机
CN220272294U (zh) 一种空心线圈自动绕线转轴机
CN214140969U (zh) 具有自动排线功能的自动化盘线装置
CN220239890U (zh) 一种冷绕翅片机模具
CN219823225U (zh) 一种铜丝收卷装置
CN218968467U (zh) 一种线圈绕组绕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