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86804U - 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 Google Patents

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86804U
CN218286804U CN202221537167.8U CN202221537167U CN218286804U CN 218286804 U CN218286804 U CN 218286804U CN 202221537167 U CN202221537167 U CN 202221537167U CN 218286804 U CN218286804 U CN 218286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rod
turn
assembly
driv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3716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兆雷
俞一航
李兴瑞
黄彬
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snac Co Ltd
Qingdao Mesnac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snac Co Ltd
Qingdao Mesnac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snac Co Ltd, Qingdao Mesnac Electro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sna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3716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86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86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8680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00832 priority patent/WO2023241708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29D30/26Accessories or details, e.g. membranes, transfer 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8Rolling-down or pressing-down the layers in the building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32Fitting the bead-rings or bead-cores; Folding the textile layers around the rings or co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连杆反包机构设置在主轴组件上,连杆反包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反包结构,第一反包结构包括:压辊组件、第一驱动杆、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杆、第二驱动组件、支撑组件和第三驱动杆,第一驱动杆与压辊组件驱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驱动杆连接;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杆连接;支撑组件与第一驱动杆连接;第三驱动杆的一端与支撑组件转动连接,第三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杆转动连接;其中,第一驱动杆、支撑组件、第三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顺次转动连接以形成四连杆机构。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反包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轮胎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Description

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轮胎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轮胎在反包成型时,主要采用胶囊鼓对轮胎的胎侧进行反包,通过胶囊充气膨胀将胎侧贴合,从而能够避免轮胎侧面压痕的问题,但是胶囊鼓存在更换胶囊繁琐、胶囊成本高、轮胎子口成型质量较机械鼓差的问题,使得轮胎次品率高,成本居高不下;而对于机械鼓来说,在对胎侧进行滚压时要么出现对胎侧施加压力过大留下压痕,要么出现压力太小无法实现胎侧反包贴合,难以控制,影响轮胎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轮胎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杆反包机构,设置在主轴组件上,连杆反包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反包结构,多个第一反包结构环绕主轴组件的周向设置,第一反包结构包括:压辊组件,压辊组件用于滚压轮胎的胎侧;第一驱动杆和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杆与压辊组件驱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驱动杆连接,以通过驱动第一驱动杆摆动使压辊组件沿轮胎的径向方向移动;第二驱动杆和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杆连接,并通过推顶第一驱动杆使压辊组件压紧轮胎;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与第一驱动杆连接,以支撑连杆反包机构外侧的胎侧;第三驱动杆,第三驱动杆的一端与支撑组件转动连接,第三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杆转动连接;其中,第一驱动杆、支撑组件、第三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顺次转动连接以形成四连杆机构。
进一步地,第一反包结构还包括:
第四驱动杆,第四驱动杆与第一驱动组件连接,第四驱动杆还与第一驱动杆转动连接,其中,第一驱动组件通过第四驱动杆驱动第一驱动杆转动。
进一步地,第四驱动杆沿主轴组件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四驱动杆沿主轴组件的轴向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杆的一端与支撑组件连接,第一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第四驱动杆铰接,其中,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位于支撑组件和第四驱动杆之间的部分铰接,压辊组件设置在第一驱动杆靠近支撑组件的一端或压辊组件设置在支撑组件靠近胎侧的一端。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杆的一端与第一驱动杆铰接,第二驱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组件铰接,其中,第三驱动杆与第二驱动杆位于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组件之间的部分铰接。
进一步地,压辊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驱动杆或支撑组件上。
进一步地,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沿垂直于轮胎侧面的方向间隔地布置,其中,第一反包结构还包括:多个滚筒,多个滚筒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各个支撑杆上,其中,滚筒可转动地套设在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连杆反包机构还包括第二反包结构,第一反包结构和第二反包结构分别对胎侧进行反包滚压,其中,第一反包结构设置在主轴组件上,第二反包结构设置在主轴组件的一侧。
进一步地,第二反包结构包括:两个悬拉臂,两个悬拉臂对称并间隔地设置,两个悬拉臂之间形成反包空间;第三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与两个悬拉臂均连接,以同时驱动两个悬拉臂移动并对轮胎两侧的胎侧进行滚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机械鼓,包括主轴组件和两个连杆反包机构,两个连杆反包机构对称地设置在主轴组件上,连杆反包机构为上述的连杆反包机构。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连杆反包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反包结构,多个第一反包结构环绕主轴组件的周向设置,第一反包结构包括压辊组件、第一驱动杆、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杆和第二驱动组件,压辊组件用于与胎侧直接抵接来滚压轮胎的胎侧,从而将胎侧压紧在胎胚上;第一驱动杆与压辊组件驱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驱动杆连接,以通过驱动第一驱动杆摆动使压辊组件沿轮胎的径向方向移动;第二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杆连接,并通过推顶第一驱动杆使压辊组件压紧轮胎,使压辊组件在移动过程中始终沿着胎胚侧面的轮廓滚动,与胎胚保持抵接,此时结构的受力情况为第二驱动组件通过第二驱动杆直接推动第一驱动杆摆动,从而带动上面的压辊组件压紧胎胚,对于上述的结构设置减少了传力的路线,降低了力的损耗,提高了传力的效率,从而使得胎侧贴合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械鼓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反包机构的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主轴组件;20、第一反包结构;201、压辊组件;21、第一驱动杆;211、第一驱动组件;22、第二驱动杆;221、第二驱动组件;23、第三驱动杆;24、第四驱动杆;25、支撑组件;30、第二反包结构;40、锁圈结构;50、胎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轮胎制造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请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反包机构设置在主轴组件10上,主要用在轮胎反包操作中对胎侧50进行反包作业,通过采用机械鼓的形式替代了胶囊反包,且通过改进机械鼓反包的结构使得连杆反包机构稳定性更好,能够高质量的将胎侧50贴合在胎胚上,具体设置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反包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反包结构20,多个第一反包结构20环绕主轴组件10的周向设置,第一反包结构20包括压辊组件201、第一驱动杆21、第一驱动组件211、支撑组件25、第二驱动杆22和第二驱动组件221,压辊组件201用于与胎侧50直接抵接来滚压轮胎的胎侧50,从而将胎侧50压紧在胎胚上;第一驱动杆21与压辊组件201驱动连接,第一驱动组件211与第一驱动杆21连接,以通过驱动第一驱动杆21摆动使压辊组件201沿轮胎的径向方向移动;第二驱动杆22与第一驱动杆21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221与第二驱动杆22连接,并通过推顶第一驱动杆21使压辊组件201压紧轮胎,使压辊组件201在移动过程中始终沿着胎胚侧面的轮廓滚动,与胎胚保持抵接,此时结构的受力情况为第二驱动组件221通过第二驱动杆22直接推动第一驱动杆21摆动,从而带动上面的压辊组件201压紧胎胚,对于上述的结构设置减少了传力的路线,降低了力的损耗,提高了传力的效率,从而使得胎侧50贴合的更加稳定。
进一步,为了减少压辊组件201对胎侧50的滚压时间,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支撑组件25,支撑组件25与第一驱动杆21连接,支撑组件25沿着垂直于胎胚侧面的方向延伸,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支撑组件25为水平的或者向轮胎径向方向的外侧倾斜设置,以支撑连杆反包机构外侧耷拉着的胎侧50。
为了保证支撑组件25对胎侧50的支撑,且给压辊组件201提供辅助的压紧力,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第三驱动杆23,第三驱动杆23的一端与支撑组件25转动连接,第三驱动杆23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杆22转动连接,第二驱动组件221驱动第二驱动杆22移动时,第三驱动杆23相对第二驱动杆22转动从而与第一驱动杆21一起带动支撑组件25水平升降。其中,第一驱动杆21、支撑组件25、第三驱动杆23和第二驱动杆22顺次转动连接以形成四连杆机构,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稳定,同时实现了多个动作之间的相互关连。
为了实现压辊组件201沿轮胎胎胚的侧面移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反包结构20还设置有第四驱动杆24,第四驱动杆24与第一驱动组件211连接,第四驱动杆24还与第一驱动杆21转动连接,其中,第一驱动组件211通过第四驱动杆24驱动第一驱动杆21转动,第一驱动组件211采用气缸,气缸设置在主轴组件10上,第四驱动杆24沿主轴组件10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工作时,气缸推动第四驱动杆24沿着主轴组件10的轴向方向移动,第四驱动杆24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杆21的端部铰接,第一驱动杆21的另一端通过压辊组件201抵接在胎侧50上,第四驱动杆24水平移动推动第一驱动杆21摆动,使压辊组件201压在胎侧50上滑动,摆动的运动形式减少了压辊组件201在遇到胎侧50凹坑或凸起时卡住的问题。
第一驱动杆21的一端与支撑组件25连接,第一驱动杆21的另一端与第四驱动杆24铰接,其中,第二驱动杆22与第一驱动杆21位于支撑组件25和第四驱动杆24之间的部分铰接,压辊组件201设置在第一驱动杆21靠近支撑组件25的一端或压辊组件201设置在支撑组件25靠近胎侧50的一端。
本实施例中对第四驱动杆24、第二驱动杆22和支撑组件25与第一驱动杆21的连接位置进行了设置以使压辊组件201能够平滑稳定的压紧胎侧50,具体的,第二驱动杆22的一端与第一驱动杆21铰接,第二驱动杆22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组件221铰接,其中,第三驱动杆23与第二驱动杆22位于第一驱动杆21和第二驱动组件221之间的部分铰接。
为了支撑未贴合的胎侧50部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25设置了多个支撑杆,多个支撑杆沿垂直于胎侧50的方向间隔地布置,以尽可能地支撑耷拉地胎侧50,其中,第一反包结构20还包括多个滚筒,多个滚筒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各个支撑杆上,其中,滚筒可转动地套设在支撑杆上,以便胎侧50滑动。
为了更好的使压辊组件201对胎侧50平滑的滚压,本实用新型将压辊组件20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驱动杆21或支撑组件25上,具体的,压辊组件201包括环形的压辊,压辊设置在第一驱动杆21的端部,或者压辊套设在支撑组件25靠近胎侧50一端的支撑杆上。
此外,为了保证胎侧与胎胚侧面的贴合质量,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反包机构分别采用第一反包结构和第二反包结构对胎侧进行两遍式滚压,第一遍时采用第一反包结构对轮胎的胎侧进行滚压,滚压时由内向外进行滚压,第一遍滚压完毕后在采用第二反包结构对轮胎的胎侧进行二次滚压,二次滚压时也是从内向外进行滚压。
连杆反包机构连杆反包机构第二反包结构30包括两个悬拉臂和第三驱动组件,两个悬拉臂对称并间隔地设置,两个悬拉臂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设置,两个悬拉臂之间形成反包空间,当相互靠近时悬拉臂的端部贴合在胎侧50上,通过滚压将胎侧50与轮胎胎胚的侧面贴合;第三驱动组件与两个悬拉臂均连接,第三驱动组件采用气缸,以同时驱动两个悬拉臂移动并对轮胎两侧的胎侧50进行滚压。
本实用新型还给出了一种机械鼓,包括主轴组件10和两个连杆反包机构,两个连杆反包机构对称地设置在主轴组件10上,两个反包结构分别对轮胎两侧的胎侧进行滚压,其中,连杆反包机构为上述的连杆反包机构。该机械鼓摒弃了现有的胶囊反包的形式,通过气缸、连杆机构和压辊组件201形成对胎侧50的滚压,使用寿命长,节约了成本。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机械鼓还包括锁圈结构40,锁圈结构40为两个,对称地设置在主轴组件上,并位于两个连杆反包机构之间,用来锁住轮胎的胎圈,从而对轮胎胎胚进行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杆反包机构,设置在主轴组件(10)上,所述连杆反包机构包括多个第一反包结构(20),多个所述第一反包结构(20)环绕所述主轴组件(10)的周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包结构(20)包括:
压辊组件(201),所述压辊组件(201)用于滚压轮胎的胎侧(50);
第一驱动杆(21)和第一驱动组件(211),所述第一驱动杆(21)与所述压辊组件(201)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1)与所述第一驱动杆(21)连接,以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21)摆动使所述压辊组件(201)沿轮胎的径向方向移动;
第二驱动杆(22)和第二驱动组件(221),所述第二驱动杆(22)与所述第一驱动杆(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1)与所述第二驱动杆(22)连接,并通过推顶所述第一驱动杆(21)使所述压辊组件(201)压紧所述轮胎;
支撑组件(25),所述支撑组件(25)与所述第一驱动杆(21)连接,以支撑所述连杆反包机构外侧的胎侧(50);
第三驱动杆(23),所述第三驱动杆(2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25)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杆(2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杆(22)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杆(21)、所述支撑组件(25)、所述第三驱动杆(23)和所述第二驱动杆(22)顺次转动连接以形成四连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反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包结构(20)还包括:
第四驱动杆(24),所述第四驱动杆(24)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1)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杆(24)还与所述第一驱动杆(21)转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1)通过所述第四驱动杆(24)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21)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反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杆(24)沿所述主轴组件(10)的轴向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211)驱动所述第四驱动杆(24)沿所述主轴组件(10)的轴向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杆反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杆(2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组件(25)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驱动杆(24)铰接,其中,所述第二驱动杆(22)与所述第一驱动杆(21)位于所述支撑组件(25)和所述第四驱动杆(24)之间的部分铰接,所述压辊组件(201)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杆(21)靠近所述支撑组件(25)的一端或所述压辊组件(201)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25)靠近所述胎侧(50)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反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杆(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杆(21)铰接,所述第二驱动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1)铰接,其中,所述第三驱动杆(23)与所述第二驱动杆(22)位于所述第一驱动杆(21)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221)之间的部分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反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组件(20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杆(21)或所述支撑组件(25)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反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5)包括多个支撑杆,多个所述支撑杆沿垂直于所述轮胎侧面的方向间隔地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反包结构(20)还包括:
多个滚筒,多个所述滚筒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各个所述支撑杆上,其中,所述滚筒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反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反包机构还包括第二反包结构(30),所述第一反包结构(20)和所述第二反包结构(30)分别对所述胎侧(50)进行反包滚压,其中,所述第一反包结构(20)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10)上,所述第二反包结构(30)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10)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杆反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包结构(30)包括:
两个悬拉臂,两个所述悬拉臂对称并间隔地设置,两个所述悬拉臂之间形成反包空间;
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两个所述悬拉臂均连接,以同时驱动两个所述悬拉臂移动并对所述轮胎两侧的所述胎侧(50)进行滚压。
10.一种机械鼓,包括主轴组件(10)和两个连杆反包机构,两个所述连杆反包机构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轴组件(1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反包机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杆反包机构。
CN202221537167.8U 2022-06-17 2022-06-17 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Active CN218286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7167.8U CN218286804U (zh) 2022-06-17 2022-06-17 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PCT/CN2023/100832 WO2023241708A1 (zh) 2022-06-17 2023-06-16 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37167.8U CN218286804U (zh) 2022-06-17 2022-06-17 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86804U true CN218286804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787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37167.8U Active CN218286804U (zh) 2022-06-17 2022-06-17 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86804U (zh)
WO (1) WO202324170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708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WO2023241713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成型方法及机械鼓
WO2023241711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成型方法及机械鼓
WO2023241710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反包方法及反包机构
WO2023241707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滚轮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2536B2 (ja) * 2004-02-24 2010-03-1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カス層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205736075U (zh) * 2016-05-16 2016-11-30 双钱集团(江苏)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三角胶贴合装置
CN113681957A (zh) * 2021-09-18 2021-11-23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鼓悬拉反包成型结构
CN218286804U (zh) * 2022-06-17 2023-01-13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CN114872357A (zh) * 2022-06-17 2022-08-09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鼓
CN114919215A (zh) * 2022-06-17 2022-08-19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反包机构、机械鼓及轮胎成型方法
CN115091800A (zh) * 2022-06-17 2022-09-23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反包方法及反包机构
CN114953553A (zh) * 2022-06-17 2022-08-30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成型方法及机械鼓
CN114872359A (zh) * 2022-06-17 2022-08-09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成型方法及机械鼓
CN217553192U (zh) * 2022-06-17 2022-10-11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预支撑的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CN218084285U (zh) * 2022-06-17 2022-12-20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滚轮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41708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WO2023241713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成型方法及机械鼓
WO2023241711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轮胎成型方法及机械鼓
WO2023241710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反包方法及反包机构
WO2023241707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滚轮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1708A1 (zh) 2023-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86804U (zh) 连杆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CN218084285U (zh) 滚轮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CN113681957A (zh) 机械鼓悬拉反包成型结构
CN114953553A (zh) 轮胎成型方法及机械鼓
CN217553192U (zh) 具有预支撑的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CN115091800A (zh) 反包方法及反包机构
JP4410820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生タイヤ成形装置
WO2023241709A1 (zh) 反包机构、机械鼓及轮胎成型方法
EP2293927B1 (en) Tyre building drum for building an unvulcanised tyre
TWI787483B (zh) 用於生產輪胎的方法及設備
CN114872359A (zh) 轮胎成型方法及机械鼓
CN110757859A (zh) 反包成型方法、反包成型设备和三鼓成型机
CN113232347A (zh) 一种两次反包成型机械鼓及两次反包成型方法
CN217553191U (zh) 机械鼓
CN100537204C (zh) 单杆双轮机械反包金属鼓
CN217553194U (zh) 反包机构及机械鼓
CN213919720U (zh) 一种两段式双气缸机械鼓反包装置
CN102602015B (zh) 生轮胎成型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的生轮胎成型方法
CN110921424B (zh) 蚕丝复摇机换辊方法
CN210759359U (zh) 组合式压辊设备和三鼓成型机
SK3072002A3 (en) Tyre building apparatus with press units
CN217021493U (zh) 一种轮胎成型鼓及轮胎成型机
CN211222145U (zh) 反包成型设备和三鼓成型机
JP2008221719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生タイヤ成形装置
JP2011084003A (ja) 生タイヤ成形装置、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