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80651U - 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80651U
CN218280651U CN202222604503.2U CN202222604503U CN218280651U CN 218280651 U CN218280651 U CN 218280651U CN 202222604503 U CN202222604503 U CN 202222604503U CN 218280651 U CN218280651 U CN 2182806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transmission shaft
water separation
scraping
scrap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045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益挺
戴靓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6045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806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806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806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该排油装置包括设备主体和集油槽,集油槽固定于设备主体一侧,设备主体内分隔形成初沉区、二沉区、油水分离区,初沉区、油水分离区、二沉区依次溢流相通。油水分离区顶部设有集油罩,集油罩内设有刮油装置,刮油装置包括带螺旋叶片的螺旋传动轴和带有圆弧刮板的刮油筒,由电机带动螺旋传动轴和刮油筒两者反向转动,圆弧刮板设有与刮油筒内导通的弧形通道和进油开口,随刮油筒转动时,进油开口经过集油罩内的集油区域,并将浮油沿进油开口导入刮油筒内,刮油筒内的螺旋传动轴带动螺旋叶片推动油液进入集油槽。以上设置多级处理,油水分离效果好,上述螺旋叶片相对于刮油筒反转,排油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污水处理设备领域,是一种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油水分离主要是根据水和油的密度差或者化学性质不同,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或者其它物化反应去除杂质或完成油份和分的分离,现有的油水分离方法主要有重力式分离、离心式分离、电分离、吸附分离、气浮分离等,其中离心式分离和电分离成本较高,重力式分离和气浮分离成本较低,故现有应用餐饮油水分离的设备较多采用重力式分离和气浮分离,即利用油、气、水的相对密封不同,从而实现物理分层,达到分离的目的。但现有的油水分离设备,在油水分离后还需要将油脂进行收集,收集方式基本为人工和自动两种。其中自动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自动刮油装置,如中国专利文献刊载的授权公告号CN210286965U,授权公告日2020年4月10日,实用新型名称为“集聚型油水分离器”,其公开了而一种自动刮油装置,主要包括链轮、转轴、链条、刮板和定时器控制装置,即通过链条带动刮板的形式实现刮油操作。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链条需要特定的刮油行程,且链条上需要间隔设置刮板,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占用较多的空间,导致设备整体体型较大,且链条带动刮板的速率有限,无法实现快速的排油操作。为此,有待对现有的油水分离设备及自动排油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使其解决现有油水分离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体型较大,排油效率欠佳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该排油装置包括设备主体和集油槽,集油槽固定于设备主体一侧,集油槽底部连接带阀门的排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内分隔形成初沉区、二沉区、油水分离区,油水分离区内上方形成渐小收口的集油罩,集油罩一侧为所述初沉区,另一侧为所述二沉区,设备主体的壁面设有与初沉区相通的进液口,初沉区与集油罩之间通过横溢流管相通,油水分离区与所述二沉区之前通过竖溢流管相通,设备主体的壁面设有与二沉区相通的出液口,所述进液口的进液高度高于所述横溢流管的溢流高度,横溢流管的溢流高度高于所述油水分离区内集油罩的集油高度,所述竖溢流管的溢流口高度低于所述出液口的出液高度,出液口的出液高度低于所述油水分离区内集油液面高度;所述集油罩内设有刮油装置,刮油装置包括刮油电机、主传动轴、传动支架、螺旋传动轴、刮油筒,所述刮油电机固定于设备本体,主传动轴一端传动连接刮油电机,另一端转动定位于传动支架并固定连接主齿轮,传动支架固定于所述设备主体,传动支架内设有一对与主齿轮呈斜齿轮配合的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螺旋传动轴相对于设备本体为水平设置且垂直于主传动轴,螺旋传动轴一端转动定位于传动支架并穿过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固定,螺旋传动轴另一端转动定位于所述集油槽内壁;螺旋传动轴外部设有同轴心的刮油筒,刮油筒一端与所述第二斜齿轮固定并同步转动,刮油筒另一端是与集油槽相通的敞口端,该敞口端转动定位于所述设备本体与集油槽之间的壁面,所述刮油筒周面集成设有等长的圆弧刮板,即圆弧刮板的一侧长边与刮油筒连接,圆弧刮板内部为弧形通道并与刮油筒内部相通,弧形刮板另一侧长边设有进油开口,即圆弧刮板随刮油筒转动时,所述进油开口经过所述集油罩内的集油区域,并将浮油沿进油开口导入所述刮油筒内;所述刮油筒内的螺旋传动轴径向固定设有转动时带动刮油筒内的油液进入集油槽的螺旋叶片。上述结构,实现了刮油和排油一体式结构,即刮油筒利用镂空刮板旋转带动油脂沿圆弧通道进入刮油筒内,同时刮油筒内的螺旋传动轴带动螺旋叶片推动油脂朝刮油筒敞口端输送并进入集油槽内,且上述刮油筒与螺旋叶片为反向旋转,相当于是双倍的输送速率,排油效率较高。除此以外,初沉区、油液分离区、二沉区的设置,实现多级处理,油水分离效果好。
所述集油槽底部设有与所述油水分离区相通的回液管。通过该结构,集油槽内集油的同时,集油槽底部的液体回流至油水分离区内,实现再次油水分离,浮油充分收集。
所述油水分离区和集油槽内设有连通两个区域并同步实现两个区域油脂融化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固定于设备本体,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和热循环管,加热器与热循环管内一端连接,热循环管同时位于集油槽和油水分离区内,且热循环管上方设有开口,开口的高度位于油水分离区的液面高度下方,即油水分离区的油液自动进入热循环管内。通过该结构,实现油水分离区和集油槽内油液的按需加热,防止因环境温度低导致油液固化难于清理的问题。且热循环管为开放设计,当加热时液体温度升高,液体膨胀,液体将由热循环管上的开口溢出至油水分离区内,当热循环管内温度降低,油水分离区内废水或废油将沿开口流入热循环管,该过程中,即确保了加热器表面温度不会过高,提高加热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更快使油水分离区和集油槽内浮油融化。
所述集油槽的外壁设有用于观察集油状态的透明观察窗。通过该结构,方便查看集油槽集油状态,从而及时将废油排出至集油桶内。
所述设备本体的外壁分别设有与初沉区、二沉区底部相通并带阀门的排渣口。通过该结构,方便初沉区、二沉区内泥质残渣的排出。
所述初沉区、二沉区底面呈倾斜,且两者的倾斜面形成所述油水分离区顶部集油罩的渐变收口部分;初沉区、二沉区的斜面底部对应各自的排渣口。该结构较为紧凑,且方便初沉区、二沉区的排渣操作。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较为紧凑,体积小,油水分离效果好,自动实现刮油排油,且效率较高,适合作为各类油污水处理中油水分离装置使用,或同类装置的结构改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装置顶盖。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面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刮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刮油筒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及名称为:1、设备本体,2、集油槽,3、排油管,4、集油桶,5、初沉区,501、横溢流管,6、进液口,7、排渣口,8、油水分离区,801、集油罩,9、二沉区,901、竖溢流管,10、出液口,11、刮油电机,12、主传动轴,13、传动支架,14、螺旋传动轴,14021、螺旋叶片,15、刮油筒,16、弧形刮板,1601、进油开口,1602、弧形通道,17、加热器,18、热循环管,1801、延伸管,19、回液管,20、主齿轮,21、第一斜齿轮,22、第二斜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7所示,该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包括设备主体和集油槽2,集油槽2固定于设备主体一侧,集油槽2底部连接带阀门的排油管3,且集油槽2下方设置一个可放置集油桶4的空间,方便集油桶4收集操作。该设备主体内通过壁板分隔形成初沉区5、二沉区9、油水分离区8,油水分离区8内上方形成渐小收口的集油罩801,且渐小收口部分的两侧斜面分别作为初沉区5、二沉区9的底面,即集油罩801一侧为初沉区5,另一侧为二沉区9,设备本体1的壁面设有与初沉区5相通的进液口6,以及与二沉区9相通的出液口10,初沉区5、二沉区9的底部对应设备本体1的壁面均设有排渣口7。初沉区5与集油罩801之间通过横溢流管501相通,油水分离区8与二沉区9之前通过竖溢流管901相通,上述进液口6的进液高度高于横溢流管501的溢流高度,横溢流管501的溢流高度高于油水分离区8内集油罩801的集油高度,竖溢流管901的溢流口高度低于出液口10的出液高度,出液口10的出液高度低于油水分离区8内集油液面高度。通过上述,实现装置内部油液形成无动力流动。
该装置的集油罩801内设有刮油装置,刮油装置包括刮油电机11、主传动轴12、传动支架13、螺旋传动轴14、刮油筒15,刮油电机固定于设备本体1,主传动轴12一端通过齿轮箱传动连接刮油电机,另一端转动定位于传动支架13并固定连接主齿轮20,传动支架13固定于设备主体,传动支架13内设有一对与主齿轮20呈斜齿轮配合的第一斜齿轮21和第二斜齿轮22,第一斜齿轮21与第二斜齿轮22转动方向相反,螺旋传动轴14相对于设备本体1为水平设置且垂直于主传动轴12,螺旋传动轴14一端转动定位于传动支架13并穿过第二斜齿轮22与第一斜齿轮21固定,螺旋传动轴14另一端转动定位于集油槽2内壁;上述定位转动和相对转动位置均可增设相应的轴承,以达到灵活旋转的目的,减少摩擦和噪音,提高使用寿命。上述螺旋传动轴14外部设有同轴心的刮油筒15,刮油筒15一端与第二斜齿轮22固定并同步转动,刮油筒15另一端是与集油槽2相通的敞口端,该敞口端周向通过连接圆盘轴承转动定位于设备本体1与集油槽2之间的壁面,刮油筒15周面集成设有等长的弧形刮板16,即弧形刮板16的一侧长边与刮油筒15连为一体,弧形刮板16内部为弧形通道1602并与刮油筒15内部相通,弧形刮板16另一侧长边设有通长的进油开口1601,即弧形刮板16随刮油筒15转动时,进油开口1601经过集油罩801内的集油区域,并将浮油沿进油开口1601导入刮油筒15内。刮油筒15内的螺旋传动轴14径向固定设有转动时带动刮油筒15内的油液朝刮油筒15敞口端输送的螺旋叶片1401 。因螺旋传动轴14转动方向与刮油筒15旋转方向相反,故输送速度相比普通螺旋叶片1401输送更高效。
上述集油槽2底部设有与油水分离区8相通的回液管19。通过回油管,当集油槽2内集油较多时,油液的比重增大会将集油槽2下部的污水沿回流管压回油水分离区8,从而实现二次油水分离,油水分离较为充分。
上述油水分离区8和集油槽2内设有连通两个区域并同步实现两个区域油脂融化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固定于设备本体1,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17和热循环管18,热循环管18主体呈矩形,且一个端角处设有延伸至集油槽2侧面的延伸管1801,延伸管1801与热循环管18为相通,延伸管1801延伸至集油槽2侧面是为了方便加热器17的安装,加热器17由集油槽2侧面安装至延伸管1801内用于对热循环管18内部形成加热,热循环管18同时位于集油槽2和油水分离区8内,且靠近油水分离的液面处,热循环管18上方设有开口,开口的高度位于油水分离区8的液面高度下方,即油水分离区8的油液自动进入热循环管18内。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为了防止油液固化,按需进行加热,通过对热循环管18内的油液加热,从而传导至热循环管18外部对油液进行加热,实现整体均匀升温。
上述集油槽2的外壁设有用于观察集油状态的透明观察窗,从而当集油槽2集油达到指定状态时,及时开启排油管3,通过集油桶4进行收集操作。
该排油装置的工作原理为:由设备主体的进液口6进液,经初沉区5沉淀处理后,上层油液经横溢流管501流入油水分离区8内进行油水分离,油水分离后的油脂在集油罩801内集聚并上升,开启刮油电机11后,刮油电机11带动主传动轴12,主传动轴12带动第一斜齿轮21、第二斜齿轮22转动,第一斜齿轮21带动螺旋传动轴14和螺旋叶片1401转动,第二斜齿轮22带动刮油筒15旋转;刮油筒15旋转时将带动弧形刮板16经过集油罩801内的集油处,弧形刮板16的进油开口1601刮入油脂,油脂沿弧形通道1602进入刮油筒15内;进入刮油筒15内的油脂在螺旋叶片1401带动下朝刮油筒15敞口端输送进入集油槽2内,集油槽2内随着油脂增多,会将下方的污水沿回油管压回油水分离区8,实现二次油水分离;当集油槽2集满时,则开启排油管3的阀门,并通过集油桶4进行收集;经油水分离区8油水分离后的污水则通过竖溢流管901溢流至二沉区9进行二次沉淀处理,处理后的污水经设备主体的出液口10排出。

Claims (6)

1.一种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该排油装置包括设备主体和集油槽(2),集油槽(2)固定于设备主体一侧,集油槽(2)底部连接带阀门的排油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内分隔形成初沉区(5)、二沉区(9)、油水分离区(8),油水分离区(8)内上方形成渐小收口的集油罩(801),集油罩(801)一侧为所述初沉区(5),另一侧为所述二沉区(9),设备主体的壁面设有与初沉区(5)相通的进液口(6),初沉区(5)与集油罩(801)之间通过横溢流管(501)相通,油水分离区(8)与所述二沉区(9)之前通过竖溢流管(901)相通,设备主体的壁面设有与二沉区(9)相通的出液口(10),所述进液口(6)的进液高度高于所述横溢流管(501)的溢流高度,横溢流管(501)的溢流高度高于所述油水分离区(8)内集油罩(801)的集油高度,所述竖溢流管(901)的溢流口高度低于所述出液口(10)的出液高度,出液口(10)的出液高度低于所述油水分离区(8)内集油液面高度;所述集油罩(801)内设有刮油装置,刮油装置包括刮油电机(11)、主传动轴(12)、传动支架(13)、螺旋传动轴(14)、刮油筒(15),所述刮油电机(11)固定于设备本体(1),主传动轴(12)一端传动连接刮油电机,另一端转动定位于传动支架(13)并固定连接主齿轮(20),传动支架(13)固定于所述设备主体,传动支架(13)内设有一对与主齿轮(20)呈斜齿轮配合的第一斜齿轮(21)和第二斜齿轮(22),第一斜齿轮(21)与第二斜齿轮(22)转动方向相反,所述螺旋传动轴(14)相对于设备本体(1)为水平设置且垂直于主传动轴(12),螺旋传动轴(14)一端转动定位于传动支架(13)并穿过第二斜齿轮(22)与第一斜齿轮(21)固定,螺旋传动轴(14)另一端转动定位于所述集油槽(2)内壁;螺旋传动轴(14)外部设有同轴心的刮油筒(15),刮油筒(15)一端与所述第二斜齿轮(22)固定并同步转动,刮油筒(15)另一端是与集油槽(2)相通的敞口端,该敞口端转动定位于所述设备本体(1)与集油槽(2)之间的壁面,所述刮油筒(15)周面集成设有等长的弧形刮板(16),即弧形刮板(16)的一侧长边与刮油筒(15)连接,弧形刮板(16)内部为弧形通道(1602)并与刮油筒(15)内部相通,弧形刮板(16)另一侧长边设有进油开口(1601),即弧形刮板(16)随刮油筒(15)转动时,所述进油开口(1601)经过所述集油罩(801)内的集油区域,并将浮油沿进油开口(1601)导入所述刮油筒(15)内;所述刮油筒(15)内的螺旋传动轴(14)径向固定设有转动时带动刮油筒(15)内的油液进入集油槽(2)的螺旋叶片(1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2)底部设有与所述油水分离区(8)相通的回液管(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离区(8)和集油槽(2)内设有连通两个区域并同步实现两个区域油脂融化的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固定于设备本体(1),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17)和热循环管(18),加热器(17)与热循环管(18)内一端连接,热循环管(18)同时位于集油槽(2)和油水分离区(8)内,且热循环管(18)上方设有开口,开口的高度位于油水分离区(8)的液面高度下方,即油水分离区(8)的油液自动进入热循环管(18)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槽(2)的外壁设有用于观察集油状态的透明观察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的外壁分别设有与初沉区(5)、二沉区(9)底部相通并带阀门的排渣口(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区(5)、二沉区(9)底面呈倾斜,且两者的倾斜面形成所述油水分离区(8)顶部集油罩(801)的渐变收口部分;初沉区(5)、二沉区(9)的斜面底部对应各自的排渣口(7)。
CN202222604503.2U 2022-09-26 2022-09-26 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 Active CN2182806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4503.2U CN218280651U (zh) 2022-09-26 2022-09-26 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04503.2U CN218280651U (zh) 2022-09-26 2022-09-26 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80651U true CN218280651U (zh) 2023-01-13

Family

ID=84805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04503.2U Active CN218280651U (zh) 2022-09-26 2022-09-26 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8065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3719A (zh) * 2023-07-14 2023-08-11 广东南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排油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73719A (zh) * 2023-07-14 2023-08-11 广东南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排油装置
CN116573719B (zh) * 2023-07-14 2023-10-13 广东南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排油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80651U (zh) 管状旋转自动排油装置
CN114804295A (zh) 一种环保型污水处理用油水分离设备
CN108975456A (zh) 冷凝式油水分离装置
CN210367069U (zh) 油水分离机箱及机箱清理装置
CN110272135A (zh) 一种同时分离污水中油水渣的装置
CN209940534U (zh) 一种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CN117125759B (zh) 一种用于环保工程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CN219636964U (zh) 一种用于厨房污水处理的油水分离器
CN106039832A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油水分离器
CN112023447B (zh) 油水分离装置
CN214829487U (zh) 隔油沉淀垃圾排污装置
CN112797303B (zh) 一种水电站发电机油槽异常检测装置
CN206027239U (zh) 一种新型全自动油水分离器
CN212334810U (zh) 一种工件热处理后油污废水的油水分离装置
CN211706010U (zh) 一种砂水分离器
CN108723881B (zh) 一种机械加工过程中冷却液的辅助冷却过滤器
CN216946312U (zh) 油水分离器
CN114522468A (zh) 一种润滑油制备用萃取装置及方法
CN108529717B (zh) 一种家用油脂分离器
CN113134266A (zh) 一种市政排水排污管道
CN207002423U (zh) 一种新型油水分离器
CN114922025B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CN220664985U (zh) 自动油污水处理设备
CN218853538U (zh) 斜管沉淀池的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CN216614210U (zh) 固液分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