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5099U - 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5099U
CN218275099U CN202222154499.4U CN202222154499U CN218275099U CN 218275099 U CN218275099 U CN 218275099U CN 202222154499 U CN202222154499 U CN 202222154499U CN 218275099 U CN218275099 U CN 2182750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mounting seat
novel high
ground wire
conductor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5449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宇龙
白旭
王楠
张威剑
张月玲
宗晓磊
李春槐
王志军
崔丽冬
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otou Power Supply Branch Of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otou Power Supply Branch Of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otou Power Supply Branch Of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otou Power Supply Branch Of Inner Mongolia Electric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5449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50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50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50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imination Of Static Electric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涉及接地夹情况技术领域,其中,该导体端包括:安装座,其顶部安装呈钩状的静触头;动触头,设置在安装座的上方,并与静触头底部的开口对应,且通过安装在安装座底部的顶升杆带动进行升降。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由于采用了顶升杆带动动触头向静触头方向移动的方式,对线缆进行夹持,所以,有效解决了通过丝杆带动动触头移动而出现卡死的问题,进而实现了远程控制动触头向静触头移动,同时还能防止出现卡死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
背景技术
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增长,电力成为人们生活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能源,并且需求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供电企业如何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及相应的安全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变电设备的检修也就成为了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但是,对检修设备进行接地时,装设接地线是一个操作风险较大的环节。现有接地线都是通过人为操作拉闸杆来装设,通常需要花费大量的操作时间来完成此项工作;同时,该项工作对人员的经验和对操作的精准度和力度都有较高要求。
现有的接地导电装置通过设置梅花牙,能够实现线夹多角度的自由挂取,克服了传统技术受杆塔型式、作业人员与线路导线方向的限制所导致的安装不便、不牢靠、接触面积不可靠等弊端;其次,通过设置电机和内轴以及外轴,有效的取代了人工拧转绝缘杆,克服了费力、耗时、操作难度高的缺陷
但在上述技术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1、电机驱动丝杆旋转,容易出现卡死:现有的接地导电装置在使用时,主要依靠电机的扭力带动丝杆旋转,再由丝杆带动动触头向静触头方向移动(从而挤压线缆),但是,由于挤压线缆时,丝杆自身也会受到线缆的反作用力,导致丝杆向电机方向移动,使得丝杆外部的螺纹和装置上的内螺纹紧密贴合(内外螺纹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连接处的摩擦力增大),而电机(安装在装置体积有限,导致电机的大小受限)的扭力有限,导致电机的扭力无法带动丝杆旋转,从而卡死;
2、无法自动调节装置与拉闸杆之间的角度:现有的接地导电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先根据需要调整装置和拉闸杆之间的角度,之后才能通过拉闸杆将装置送入到线缆所在位置,当装置角度无法完整工作时,这就需要将拉闸杆拉回,重新对装置进行调整,此过程费时费力,同时还影响装置使用的方便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解决现有接地导电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器件出现卡死以及无法自动调节装置和拉闸杆之间角度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该导体端包括用于将静触头和动触头连接在一起的安装座以及用于带动动触头上下移动的顶升杆;
安装座,其顶部安装呈钩状的静触头,用于钩在高压线缆的外部;
动触头(可沿着静触头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置在安装座的上方,并与静触头底部的开口对应,用于将静触头的开口堵住,从而将线缆限制在两个触头之间,由此将装置与高压线缆固定在一起,且通过安装在安装座底部的顶升杆带动进行升降,从而将静触头的开口堵住,使得两个触头形成环状,将高压线缆勾住。
优选的,所述动触头的外壁开设有卡槽,并通过卡槽与静触头的外壁卡接,如图1和图2所示,在动触头上下滑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其沿着静触头的内壁一起上下移动。
优选的,该该导体端还包括连接在安装座一侧的侧杆(用于与拉闸杆连接),且侧杆与安装座内部安装的旋转组件连接,带动侧杆与安装座之间发生相对旋转;
其中,旋转组件包含安装在顶升杆伸缩端与动触头底部之间的伸缩杆(连接在顶升杆的伸缩端,能够跟随顶升杆的伸缩,进行上下移动,如图1和图2所示),且伸缩杆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长度大于动触头上下所能移动的距离),并在滑槽的内部插接插杆,用于对套设在其外部的连动齿轮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准确的插入到滑槽中,并与滑槽中的齿带啮合,插杆的一端与安装座活动连接(通过轴承与安装座连接,限制插杆只能旋转),另一端与侧杆连接(使得插杆旋转时带动侧杆一起旋转),插杆外部套设有连动齿轮,该连动齿轮与滑槽一侧内壁上的齿带啮合,此时,伸缩杆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连动齿轮与连动齿轮连接的侧杆一起旋转(连动齿轮套在插杆的外部,并与其连动,而插杆的一端与侧杆连接),由此调整侧杆的倾斜角度。
优选的,在侧杆和插杆之间连接有电磁盘(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从而控制连动齿轮的移动),且电磁盘通过弹簧与连动齿轮内部安装的铁片前后对应,所以在电磁盘通电(或者断电)时,连动齿轮与滑槽内部的齿带分离(或者啮合)。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外边安装有导轨,从而限制连动齿轮和插杆之间只能前后滑动,而无法相对旋转(旋转时连动),且插杆通过滑轨与连动齿轮连接,并在滑轨的末端安装挡环,限制连动齿轮前后滑动的范围。
优选的,所述电磁盘通电时,连动齿轮与电磁盘贴合,且连动齿轮不与滑槽内壁的齿带啮合,连动齿轮从滑槽中移出。
优选的,所述电磁盘断电时,电磁盘的磁性消失,连动齿轮在其与电磁盘之间弹簧的作用下,向外移动,移动到与挡环贴合时停止,此时连动齿轮与滑槽内壁的齿带啮合(连动齿轮进入到滑槽中),且顶升杆伸缩端上的伸缩杆贯穿安装座,方便伸缩杆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底部安装有屏蔽外壳(为不锈钢外壳),且屏蔽外壳包裹在顶升杆的外部,起到保护设备、防水防尘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顶升杆与屏蔽外壳内部的电池电性连接,从而为顶升杆和电磁盘供电能,且顶升杆伸缩端上的伸缩杆贯穿安装座。
(三)有益效果
1、由于采用了顶升杆带动动触头向静触头方向移动的方式,对线缆进行夹持,所以,有效解决了通过丝杆带动动触头移动而出现卡死的问题,进而实现了远程控制动触头向静触头移动,同时还能防止出现卡死的情况。
2、由于采用了连动齿轮将侧杆与伸缩杆连动,所以,有效解决了无法远程调节装置和拉闸杆之间角度的问题,进而实现了通过控制顶升杆的伸缩,来调整侧杆的倾斜角度。
附图说明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中去除屏蔽外壳后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中伸缩杆和插杆的结构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中伸缩杆和插杆的结构图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中电磁盘和插杆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中连动齿轮的连接图。
图例说明:1、安装座;2、静触头;3、动触头;4、屏蔽外壳;5、顶升杆;6、侧杆;7、电磁盘;8、伸缩杆;9、插杆;10、连动齿轮;11、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解决现有接地导电装置在使用时,容易器件出现卡死以及无法自动调节装置和拉闸杆之间角度的技术问题,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顶升杆带动动触头向静触头方向移动的方式,对线缆进行夹持,进而实现了远程控制动触头向静触头移动,同时还能防止出现卡死的情况;其次,由于采用了连动齿轮将侧杆与伸缩杆连动,进而实现了通过控制顶升杆的伸缩,来调整侧杆的倾斜角度。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通过丝杆带动动触头3移动而出现卡死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该导体端包括用于将静触头2和动触头3连接在一起的安装座1以及用于带动动触头3上下移动的顶升杆5;
安装座1,其顶部安装呈钩状的静触头2,用于钩在高压线缆的外部;
动触头3(可沿着静触头2的内壁上下滑动),设置在安装座1的上方,并与静触头2底部的开口对应,用于将静触头2的开口堵住,从而将线缆限制在两个触头之间,由此将装置与高压线缆固定在一起,且通过安装在安装座1底部的顶升杆5带动进行升降,从而将静触头2的开口堵住,使得两个触头形成环状,将高压线缆勾住。
在一些示例中,动触头3的外壁开设有卡槽,并通过卡槽与静触头2的外壁卡接,如图1和图2所示,在动触头3上下滑动的过程中,能够使其沿着静触头2的内壁一起上下移动。安装座1的底部安装有屏蔽外壳4(为不锈钢外壳),且屏蔽外壳4包裹在顶升杆5的外部,起到保护设备、防水防尘的效果。顶升杆5与屏蔽外壳4内部的电池电性连接,从而为顶升杆5和电磁盘7供电能。
在使用时,将静触头2(钩状)钩在高压线缆的外部,之后控制顶升杆5带动动触头3向上移动,从而,将静触头2底部的开口堵住,形成如图2所示形状(使用前,控制顶升杆5带动动触头3下降,漏出静触头2底部的开口,形成如图1所示形状),此时便可以将装置(带有接地线,接地线连接在静触头2的外部)和高压线缆连接,从而将高压线缆接地。
实施例2
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无法远程调节装置和拉闸杆之间角度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该导体端还包括连接在安装座1一侧的侧杆6(用于与拉闸杆连接),且侧杆6与安装座1内部安装的旋转组件连接,带动侧杆6与安装座1之间发生相对旋转;
其中,旋转组件包含安装在顶升杆5伸缩端与动触头3底部之间的伸缩杆8(连接在顶升杆5的伸缩端,能够跟随顶升杆5的伸缩,进行上下移动,如图1和图2所示),且伸缩杆8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滑槽的长度大于动触头3上下所能移动的距离),并在滑槽的内部插接插杆9,用于对套设在其外部的连动齿轮10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准确的插入到滑槽中,并与滑槽中的齿带啮合,插杆9的一端与安装座1活动连接(通过轴承与安装座1连接,限制插杆9只能旋转),另一端与侧杆6连接(使得插杆9旋转时带动侧杆6一起旋转),插杆9外部套设有连动齿轮10,该连动齿轮10与滑槽一侧内壁上的齿带啮合,此时,伸缩杆8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连动齿轮10与连动齿轮10连接的侧杆6一起旋转(连动齿轮10套在插杆9的外部,并与其连动,而插杆9的一端与侧杆6连接),由此调整侧杆6的倾斜角度。
在一些示例中,在侧杆6和插杆9之间连接有电磁盘7(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从而控制连动齿轮10的移动),且电磁盘7通过弹簧与连动齿轮10内部安装的铁片前后对应,所以在电磁盘7通电(或者断电)时,连动齿轮10与滑槽内部的齿带分离(或者啮合)。插杆9的外边安装有导轨,且插杆9通过滑轨与连动齿轮10连接,从而限制连动齿轮10和插杆9之间只能前后滑动,而无法相对旋转(旋转时连动),并在滑轨的末端安装挡环11,限制连动齿轮10前后滑动的范围。电磁盘7通电时,连动齿轮10(其上安装有铁片能够与电磁盘7吸合)与电磁盘7(产生磁性)贴合,此时两者之间的弹簧被挤压(蓄力),且连动齿轮10不与滑槽内壁的齿带啮合,连动齿轮10从滑槽中移出。电磁盘7断电时,电磁盘7的磁性消失,连动齿轮10在其与电磁盘7之间弹簧的作用下,向外移动,移动到与挡环11贴合时停止,此时连动齿轮10与滑槽内壁的齿带啮合(连动齿轮10进入到滑槽中),且顶升杆5伸缩端上的伸缩杆8贯穿安装座1,方便伸缩杆8上下移动。
情况一、使用前手动调整:先控制电磁盘7通电产生磁性,对插杆9外部的连动齿轮10(其外部安装有铁片)进行吸引,此时连动齿轮10向电磁盘7方向移动,从而移出滑槽,且此时电磁盘7和连动齿轮10之间的弹簧被挤压,如图3所示,完成后,旋转侧杆6,使得侧杆6带动插杆9以及插杆9外部的连动齿轮10一起旋转,当侧杆6旋转到位后,控制电磁盘7断电,此时电磁盘7不具磁性,连动齿轮10在弹簧的作用下,向滑槽方向移动(插入滑槽中),且连动齿轮10(与插杆9只能前后滑动,无法相对旋转)外部的卡齿齿带上的卡齿相互对应啮合,如图3所示,所以此时在伸缩杆8不动的情况下,侧杆6也无法旋转,从而保持侧杆6的倾斜角度,此时便完成侧杆6和装置之间倾斜角度的调整。
情况二、电动调整:调整时,控制顶升杆5带动伸缩杆8伸长(或缩短),在伸缩杆8上下移动的同时带动滑槽内部带动齿带一起上下移动,由于滑槽内壁的齿带和连动齿轮10(连动齿轮10套在插杆9的外部,且插杆9无法上下移动)啮合,如图4所示,因此,在齿带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连动齿轮10和插杆9(插杆9的一端与侧杆6连接)一起旋转,使得侧杆6和安装座1之间相对旋转,如图2所示,从而调整侧杆6和安装座1之间的倾斜角度。
当静触头2挂在高压线缆的外部后,控制电磁盘7通电,此时连动齿轮10便不与伸缩杆8连动(即伸缩杆8伸长时不会带动连动齿轮10旋转),控制顶升杆5带动动触头3向上移动,从而,将静触头2底部的开口堵住,形成如图2所示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由于采用了顶升杆5带动动触头3向静触头2方向移动的方式,对线缆进行夹持,所以,有效解决了通过丝杆带动动触头3移动而出现卡死的问题,进而实现了远程控制动触头3向静触头2移动,同时还能防止出现卡死的情况。
由于采用了连动齿轮10将侧杆6与伸缩杆8连动,所以,有效解决了无法远程调节装置和拉闸杆之间角度的问题,进而实现了通过控制顶升杆5的伸缩,来调整侧杆6的倾斜角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其特征在于,该导体端包括:
安装座(1),其顶部安装呈钩状的静触头(2);
动触头(3),设置在安装座(1)的上方,并与静触头(2)底部的开口对应,由通过安装在安装座(1)底部的顶升杆(5)带动进行升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3)的外壁开设有卡槽,并通过卡槽与静触头(2)的外壁卡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其特征在于:该导体端还包括连接在安装座(1)一侧的侧杆(6),且侧杆(6)与安装座(1)内部安装的旋转组件连接;
其中,所述旋转组件包含安装在顶升杆(5)与动触头(3)之间的伸缩杆(8),且伸缩杆(8)的表面开设有滑槽,并在滑槽的内部插接插杆(9);
所述插杆(9)的一端与安装座(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侧杆(6)连接,插杆(9)外部套设有连动齿轮(10),该连动齿轮(10)与滑槽一侧内壁上的齿带啮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其特征在于:在侧杆(6)和插杆(9)之间连接有电磁盘(7),且电磁盘(7)通过弹簧与连动齿轮(10)上安装的铁片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9)的外边安装有导轨,且插杆(9)通过滑轨与连动齿轮(10)连接,并在滑轨的末端安装挡环(1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盘(7)通电时,连动齿轮(10)与电磁盘(7)贴合,且连动齿轮(10)不与滑槽内壁的齿带啮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盘(7)断电时,连动齿轮(10)与挡环(11)贴合,且连动齿轮(10)与滑槽内壁的齿带啮合。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底部安装有屏蔽外壳(4),且屏蔽外壳(4)包裹在顶升杆(5)的外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杆(5)与屏蔽外壳(4)内部的电池电性连接,且顶升杆(5)伸缩端上的伸缩杆(8)贯穿安装座(1)。
CN202222154499.4U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 Active CN2182750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4499.4U CN218275099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4499.4U CN218275099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5099U true CN218275099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74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54499.4U Active CN218275099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50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82261B (zh) 一种使用便捷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12978482A (zh) 电力电气工程用避免电缆收卷时发生缠绕的收线盘及使用方法
CN104767153A (zh) 一种绝缘导线智能穿刺接地夹具
CN106906755B (zh) 一种桥梁设备
CN112421490A (zh) 一种输电线路双导线滑车
CN218275099U (zh) 一种新型高压接地线电动导体端
CN105006661A (zh) 一种接地装置
CN110797685A (zh) 一种可调节的高压接地线操作杆
CN210109293U (zh) 一种电缆内部坏点检测装置
CN209023967U (zh) 一种移动电缆绕线装置
CN204967122U (zh) 一种绝缘导线穿刺接地夹具
CN218068174U (zh) 一种避雷器检测用预防性试验装置
CN116002451A (zh) 一种电力工程线路放线装置
CN215527078U (zh) 一种变电站维护用安全警示牌
CN21107558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装置
CN212908138U (zh) 一种电力检修过程中的保护装置
CN112821276B (zh) 一种带电自动绑扎绝缘子机器人
CN213707595U (zh) 一种变电站运维一体化维修平台
CN213294596U (zh) 一种变电站设备安装用升降台
CN220856946U (zh) 夹紧导线设备
CN203722181U (zh) 一种孔内电视专用全自动电缆绞车
CN209370740U (zh) 一种电线视频在线监测装置
CN219717425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力接地装置
CN215989664U (zh) 一种便于排线的智能控制电源箱
CN218730475U (zh) 一种实现无人值守的井下高压电动进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