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72451U - 测试载具、测试装置以及绝缘耐压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测试载具、测试装置以及绝缘耐压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72451U
CN218272451U CN202222710103.XU CN202222710103U CN218272451U CN 218272451 U CN218272451 U CN 218272451U CN 202222710103 U CN202222710103 U CN 202222710103U CN 218272451 U CN218272451 U CN 218272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carrier
substrate
prob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7101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善德
周光伟
龚雪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7101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72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72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72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测试载具、测试装置以及绝缘耐压测试系统。测试载具用于对电池单体进行绝缘耐压测试,测试载具包括载具本体和支撑板。支撑板设置在载具本体上,支撑板用于与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面接触并导电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电池的质量。

Description

测试载具、测试装置以及绝缘耐压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试载具、测试装置以及绝缘耐压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动车辆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势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电池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提高电池的质量,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试载具、测试装置以及绝缘耐压测试系统,其能够提高电池的质量。
本申请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测试载具,用于对电池单体进行绝缘耐压测试,包括:载具本体;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载具本体上,所述支撑板用于与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面接触并导电连接。
上述方案中,电池单体放置在测试载具内,测试载具用于对电池单体进行绝缘耐压测试。由于电池单体的底部与支撑板面接触并导电连接,故较点接触并导电连接的方案而言,能够保证对电池单体底部的覆盖,避免漏杀情况发生,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准确性,进而保证出厂的电池单体的质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和导电层,所述支撑板本体与所述载具本体连接,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面,所述导电层用于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面接触并导电连接。
上述方案中,支撑板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支撑板本体起支撑导电层的作用,导电层在支撑板本体的支撑下能够有效地与电池单体的底部面接触并导电连接,保证导电部覆盖于电池单体的底部的任意位置,避免在绝缘耐压测试时存在漏杀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电层为导电棉或导电布。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质地较软的导电棉或导电布,能够保证导电层有效地覆盖电池单体的底部并导电连接,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准确性,保证电池的质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电层粘接于所述支撑板本体。
上述方案中,导电层通过粘接的方式设置在支撑板本体上,一方面装配方便,装配成本低,另一方面,导电层能够及时地由支撑板本体取下,进而可方便地实现导电层的更换或者维护,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准确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载具本体包括基板和放置架;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放置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放置架的背离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供所述电池单体插入的插孔;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插孔之间。
上述方案中,电池单体由放置架的插孔插入,受放置架的约束能够稳定地处于测试载具中,以能够有效地与支撑板面接触,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准确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支撑板在所述放置架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插孔。
上述方案中,由于电池单体由插孔插入,即电池单体的底部会穿过插孔,故当支撑板在所述放置架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插孔时,能够保证支撑板对电池单体的底部的任意位置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放置架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支撑板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插槽,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放置架和基板之间形成插槽以供支撑板插入,使得支撑板能够通过插拔地方式方便地装配于载具本体上,故可及时地维护支撑板,保证支撑板对电池单体的底部的面接触以及导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测试载具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支撑板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基板上。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固定件实现支撑板和基板的可拆卸连接,一方面,通过固定件的装配,能够保证支撑板稳定地处于基板上以与电池单体的底部稳定地接触,另一方面,由于固定件的可拆卸,故可以方便将支撑板由插槽中拔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板形成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孔;所述固定件为插销,所述插销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中。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固定件设置为插销,以能够快速地实现支撑板和基板的固定,也能够快速地将插销拔出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实现支撑板和基板的分离。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测试载具还包括第一探针机构,所述第一探针机构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支撑板导电连接;所述第一探针机构用于与耐压测试仪连接。
上述方案中,支撑板通过第一探针机构实现与耐压测试仪的连接,以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顺利进行。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探针机构包括安装臂以及第一探针,所述第一探针设置于所述安装臂上,所述安装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基板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探针抵接或远离所述支撑板。
上述方案中,由于安装臂铰接于基板上,故通过扳动安装臂使得第一探针抵接于支撑板实现支撑板和耐压测试仪的导电连接,或者使得第一探针远离支撑板,以取消支撑板与耐压测试仪的导电连接,便于支撑板的维护。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载具本体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安装臂的一端与所述支座铰接。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基板上设置支座,安装臂的一端铰接于支座,使得安装臂能够灵活稳定地较基板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测试载具还包括第一位置感应器和第二位置感应器,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和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器均设置于所述载具本体;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被配置为低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以用于检测所述支撑板上是否存在所述电池单体;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器被配置为高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以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单体是否倾斜。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位置感应器能够检测到支撑板上否存在电池单体,通过设置第二位置感应器能够检测支撑板上的电池单体是否倾斜是否处于正确的姿态,能够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顺利进行,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测试装置,包括:第二探针机构,用于与耐压测试仪连接;根据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载具;其中,所述第二探针机构用于与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的电极端子导电连接。
上述方案中,在对电池单体进行绝缘耐压测试时,电池单体放置在测试载具内,其底部与支撑板面接触并导电连接,支撑板与耐压测试仪导电连接,第二探针机构的一端与电池单体的顶部的电极端子导电连接,第二探针机构的另一端与耐压测试仪连接。耐压测试仪将一个高于正常工作的电压加在电池单体上,并持续一段规定的时间,如果电池单体表面的绝缘膜完整,则加在上面的电压只会存在很小的漏电流,反之,若存在较大的漏电流则说明电池单体表面的绝缘膜存在破损。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第二探针机构和所述测试载具均设置于所述机架。
上述方案中,将第二探针机构和测试载具整合在机架上,使得测试装置具有一体性的优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探针机构连接,用于驱使所述第二探针机构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升降。
上述方案中,第二探针机构通过升降机构的驱动,能够在支撑板的厚度方向升降,以能够抵接于待测试的电池单体的顶部的电极端子,或者能够远离已测试的电池单体的顶部的电极端子。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移送机构,所述移送机构与所述测试载具连接,用于驱使所述测试载具沿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
上述方案中,测试载具通过移送机构的驱动,能够沿第一方向移动,以能够位移工作位置,即第二探针机构的正下方,实现电池单体的绝缘耐压测试,或者能远离第二探针机构,位移至取放位置装填或卸载电池单体,实现已测试电池单体的卸载以及待测试电池单体的装填。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测试载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测试载具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间隔布设;所述移送机构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移送机构与所述测试载具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移送机构用于驱使对应的所述测试载具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上述方案中,沿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设多个测试载具,且每个测试载具被对应的移送驱动,以分次地位移至工作位置或者取放位置,以能够持续地对电池单体进行绝缘耐压测试,使得测试装置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绝缘耐压测试系统,包括:耐压测试仪;根据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所述第二探针机构以及所述支撑板均与所述耐压测试仪导电连接。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载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载具本体和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载具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装置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探针工装的立体图;
图11为图8中E处的放大图。
图标:10-测试载具;11-载具本体;110-基板;1100-插槽;1101-第一定位孔;111-放置架;1110-插孔;12-支撑板;120-支撑板本体;121-导电层;122-第二定位孔;123-拉手;13-固定件;14-第一探针机构;140-安装臂;141-第一探针;15-支座;16-第一位置感应器;17-第二位置感应器;x-基板的厚度方向;y-第一方向;AA-电池单体;AB-OK电池单体;AC-NG电池单体;
20-测试装置;21-第二探针机构;210-安装板;211-第二探针工装;2110-下压驱动件;2111-探针压板;2112-第二探针;22-机架;23-升降机构;230-龙门架;231-升降驱动件;24-移送机构;240-直线导轨;2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本申请中,电池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
电池单体包括外壳、电极端子、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和电解液设于外壳内部,第一泄压机构设置于外壳的表面上。电极组件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组成。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电极端子设置于外壳并与电极组件的极耳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的电能。目前,一些电池单体还包括绝缘膜,绝缘膜包裹于外壳的表面,以在运输和流通过程中更好的保护电池单体,达到防尘、防水以及绝缘的效果。在电池单体装配为电池之前,会对电池单体进行耐压绝缘测试,以检测电池单体是否存在短路的风险。耐压绝缘测试的原理为耐压测试仪把一个高于正常工作的电压加在待测试的电池单体的顶部的电极端子和底部,并持续一段规定的时间,若电池单体的表面的绝缘膜完好,则加在上面的电压只会产生较小的漏电流,反之若绝缘膜破损,则产生较大的漏电流。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电动车辆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池为车辆的行驶和车辆中的各种电气元件的运行提供能量。对于电动车辆而言,电池技术又是关乎其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电池的质量,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人发现,电池单体在装配成电池后,电池质量不高,电池内部短路的风险较高。发明人研究发现,电池质量不高的原因在于电池内的电池单体的绝缘膜破损,而在电池单体在装配成电池前会进行绝缘耐压测试,故目前对电池单体的绝缘耐压测试存在漏杀(未测试出绝缘膜破损的电池单体)的问题。发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导致漏杀的原因在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因电池单体的搬运、物流送料会导致电池单体的底部的绝缘膜破损、刮伤影响,而目前在绝缘耐压测试时,通过与耐压测试仪连接的探针抵接电池单体的底部,与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点接触并导电连接,而点接触可能会遗漏绝缘膜破损或刮伤的位置,因此导致绝缘耐压测试的结果不准确,致使不合格的电池单体装配于电池中,影响电池的质量。
鉴于此,为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准确性,提高电池的质量,发明人经深入研究,设计了一种测试载具,该测试载具能够承载至少一个电池单体,且通过支撑板与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面接触并导电连接。
通过设置支撑板与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面接触并导电连接,较点接触并导电连接的方案而言,能够有效地降低遗漏电池单体底部的绝缘膜破损或刮伤的位置的概率,保证耐压绝缘测试的准确性,有效提高电池的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测试载具可以用于测试装置中,以实现对电池单体的绝缘耐压测试。测试装置可以用于绝缘耐压测试系统,绝缘耐压测试系统包括测试装置以及耐压测试仪,通过耐压测试仪提供电压以能实现对电池单体的绝缘耐压测试,并判断该电池单体是否合格。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提供一种测试载具10,请参见图1-图4,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载具10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2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载具本体11和支撑板12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载具10的立体图。在图中以AA标号表示电池单体。
测试载具10用于对电池单体进行绝缘耐压测试,测试载具10包括载具本体11和支撑板12。支撑板12设置在载具本体11上,支撑板12用于与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面接触并导电连接。
载具本体11为承载支撑板12的部件,载具本体11也为承载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部件。载具本体11可以承载一个或者多个电池单体,以使得该一个或者多个电池单体可以进行绝缘耐压测试。
支撑板12为设置在载具本体11上,用于支撑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部件。支撑板12与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面接触并导电连接。
与探针的端部抵接于电池单体的底部以和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点接触的方式不同,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面接触”,可以指支撑板12与电池单体的底部的接触部位较大,以能够覆盖电池单体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2可以与耐压测试仪导电连接,以实现对位于支撑板12上的电池单体进行绝缘耐压测试。
上述方案中,电池单体放置在测试载具10内,测试载具10用于对电池单体进行绝缘耐压测试。由于电池单体的底部与支撑板12面接触并导电连接,故较探针与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点接触的方案而言,能够保证对电池单体底部的覆盖,避免漏杀情况发生,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准确性,进而保证出厂的电池单体的质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2,支撑板12包括支撑板本体120和导电层121,支撑板本体120与载具本体11连接,导电层121设置于支撑板本体120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面,导电层121用于与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面接触并导电连接。
支撑板本体120为承载导电层121的部件,导电层121为设置于支撑板本体120并可与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面接触且导电连接的部件。导电层121为具有导电特性的材料制得,以能够导电连接电池单体的底部和耐压测试仪,以实现对电池单体的绝缘耐压测试。
“导电层121设置于支撑板本体120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面”,可以指,导电层121可以设置在支撑板本体120的面向电池单体的一个面,也可以指导电层121可以设置在支撑板本体120的面向电池单体的面和背离于电池单体的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本体120的面向电池单体的面可以为相互不平行的多个面构成,导电层121可以设置在该相互不平行的多个面上。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本体120呈板状,其面向电池单体的表面为平整面,导电层121设置在该平整面上。
上述方案中,支撑板12结构简单,便于制造。支撑板本体120起支撑导电层121的作用,导电层121在支撑板本体120的支撑下能够有效地与电池单体的底部面接触并导电连接,保证导电部覆盖于电池单体的底部的任意位置,避免在绝缘耐压测试时存在漏杀的情况。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导电层121为导电棉或导电布。
导电棉可以为具有导电性,且质地较软易形变的部件,当电池单体位于导电棉上时,因电池单体的重力作用会使得导电棉形变,使得导电棉能够包裹于电池单体的底部。
导电布可以为具有导电性,且质地较软易形变的部件,当电池单体位于导电布上时,因电池单体的重力作用会使得导电布形变,使得导电布能够始终贴合于电池单体的底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质地较软的导电棉或导电布,能够保证导电层121有效地覆盖电池单体的底部并导电连接,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准确性,保证电池的质量。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层121可以采用导电金属片,该导电金属片能够接触电池单体的底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导电层121粘接于支撑板本体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层121可以通过粘接剂或粘接件粘接于支撑板本体120。当需要更换导电层121时,对导电层121施加一定的外力,可将导电层121扯离于支撑板本体120。
上述方案中,导电层121通过粘接的方式设置在支撑板本体120上,一方面装配方便,装配成本低,另一方面,导电层121能够及时地由支撑板本体120取下,进而可方便地实现导电层121的更换或者维护,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准确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结合图5,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载具本体11包括基板110和放置架111。支撑板12设置于基板110,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与基板的厚度方向x平行。放置架111设置在基板110上,放置架111的背离于基板110的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供电池单体插入的插孔1110。支撑板12位于基板110和插孔1110之间。
基板110呈板状,基板110可以承载放置架111和支撑板12。基板110也可以承载电池单体。放置架111为设置在基板110上的部件,沿基板的厚度方向x,放置架111具有一定的高度,放置架111上的插孔1110可以供电池单体插入,在插孔1110所在的平面至支撑板12与电池单体接触的表面,电池单体的姿态能够被放置架111限制,以使得电池单体稳定地处于测试载具10中。
请参见图4,放置架111的背离于基板110的表面形成有四列插孔1110,四列插孔1110沿基板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每列插孔1110包括四个沿基板11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设的插孔1110。每列插孔1110对应设置有一个支撑板12,以使得该支撑板12能够同时支撑每列插孔1110中的四个电池单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每列插孔1110包括六个沿基板11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设的插孔1110,其中四个用于供待测试的电池单体插入,剩余两个可以供检测电池单体(OK电池单体AB和NG电池单体AC)插入。OK电池单体AB为合格电池单体,NG电池单体AC为不合格的电池单体。检测电池单体的意义在于,检测该测试载具10是否能够有效地用于绝缘耐压测试,也能够检测绝缘耐压测试系统是否正常。
上述方案中,电池单体由放置架111的插孔1110插入,受放置架111的约束能够稳定地处于测试载具10中,以能够有效地与支撑板12面接触,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准确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沿基板的厚度方向x,支撑板12在放置架111上的投影覆盖插孔1110。
“沿基板的厚度方向x,支撑板12在放置架111上的投影覆盖插孔1110”,可以指当电池单体由插孔1110插入后,电池单体的底部能够全部落在支撑板12的表面,实现支撑板12对电池单体的底部的任意位置的接触。
上述方案中,由于电池单体由插孔1110插入,即电池单体的底部会穿过插孔1110,故当支撑板12在放置架111上的投影覆盖插孔1110时,能够保证支撑板12对电池单体的底部的任意位置接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5,沿基板的厚度方向x,放置架111与基板110之间形成有供支撑板12沿第一方向y插入的插槽1100,第一方向y垂直于基板的厚度方向x。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y可以为基板110的宽度方向。插槽1100可以指形成于放置架111的壁和基板110的表面之间的通孔,该通孔沿第一方向y延伸,支撑板12能够沿着第一方向y插入插槽1100或者沿第一方向y拔出于插槽1100,以在电池单体插入于插孔1110后,电池单体的底部能够接触支撑板12,或者能够将支撑板12拔出,进行维护。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2可以设置拉手123,以便于支撑板12的插拔。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放置架111和基板110之间形成插槽1100以供支撑板12插入,使得支撑板12能够通过插拔地方式方便地装配于载具本体11上,故可及时地维护支撑板12,保证支撑板12对电池单体的底部的面接触以及导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结合图2和图3,测试载具10还包括固定件13,固定件13用于将支撑板12可拆卸地固定于基板110上。
固定件13可以为将支撑板12可拆卸地固定于基板110的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支撑板12插入于插槽1100中时,为保证支撑板12稳定地处于基板110上,会通过固定件13将支撑板12固定在基板110上。当需要将支撑板12拔出于插槽1100时,需先拆除固定件13,才能够拔出支撑板1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支撑板12插入于插槽1100中时,固定件13能提高支撑板12和基板110的连接稳定性,当需要将支撑板12拔出于插槽1100时,需要克服固定件13的作用。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3可以为磁性件,磁性件可以设置在支撑板12和基板110中的一者,向支撑板12和基板110的另一者施加磁力。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固定件13实现支撑板12和基板110的可拆卸连接,一方面,通过固定件13的装配,能够保证支撑板12稳定地处于基板110上以与电池单体的底部稳定地接触,另一方面,由于固定件13的可拆卸,故可以方便将支撑板12由插槽1100中拔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结合图2和图3,基板110形成有第一定位孔1101,支撑板12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孔122。固定件13为插销,插销穿过第二定位孔122固定于第一定位孔1101中。
第一定位孔1101可以为形成于基板110上的通孔或者盲孔,第一定位孔1101的轴向可以与基板的厚度方向x平行。第二定位孔122为形成于支撑板12上的通孔,第二定位孔122的轴向于第一定位孔1101的轴向平行。
插销为能够穿过第二定位孔122固定于第一定位孔1101的部件。
上述方案中,通过将固定件13设置为插销,以能够快速地实现支撑板12和基板110的固定,也能够快速地将插销拔出于第一定位孔1101和第二定位孔122,实现支撑板12和基板110的分离。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1101可以为螺纹孔,固定件13可以为螺栓。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3、图4以及图6,图6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测试载具10还包括第一探针机构14,第一探针机构14设置于基板110上并与支撑板12导电连接。第一探针机构14用于与耐压测试仪连接。
第一探针机构14为设置于基板110上,用于将支撑板12和耐压测试仪导电连接的部件。
上述方案中,支撑板12通过第一探针机构14实现与耐压测试仪的连接,以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顺利进行。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结合图1、图4以及图6。第一探针机构14包括安装臂140以及第一探针141,第一探针141设置于安装臂140上,安装臂140的一端铰接于基板110上,以使得第一探针141抵接或远离支撑板12。
在图1中,第一探针141抵接于支撑板12。在图4中,第一探针141远离支撑板12。
安装臂140为承载第一探针141,且与基板110铰接的部件,通过对安装臂140施加外力,能够使得安装臂140较基板110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探针141抵接于支撑板12,以实现第一探针141和支撑板12的导电连接,或者使得第一探针141远离于支撑板12,以取消第一探针141和支撑板12的导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导电层121为导电棉时,第一探针141能够插入于导电棉中。
如图6,安装臂140的顶面形成有安装孔,安装孔贯穿安装臂140的壁面,第一探针141穿设于安装孔,其一端用于抵接支撑板12,其另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耐压测试仪连接。
上述方案中,由于安装臂140铰接于基板110上,故通过扳动安装臂140使得第一探针141抵接于支撑板12实现支撑板12和耐压测试仪的导电连接,或者使得第一探针141远离支撑板12,以取消支撑板12与耐压测试仪的导电连接,便于支撑板12的维护。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安装臂140转动,以使得第一探针141抵接于支撑板12时,安装臂140可以通过自身的重力保持当前状态,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10上可以设置有能够向安装臂140的自由端提供向下压力的机构,以保证基板110保持当前状态,保证第一探针141与支撑板12的导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载具本体11还包括支座15,支座15设置于基板110上,安装臂140的一端与支座15铰接。
请参见图4,支座15为设置于基板110上的部件,支座15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耳,两个支耳均形成有铰接孔,该铰接孔的轴向垂直于基板的厚度方向x,如铰接孔的轴向可以为基板110的宽度方向。安装壁的一端设置有转轴,转轴插设于两个支耳的铰接孔。在一些实施例中,铰接孔内可以装配轴承,以提高安装臂140的转动灵活性。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基板110上设置支座15,安装臂140的一端铰接于支座15,使得安装臂140能够灵活稳定地较基板110转动。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和图7。图7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测试载具10还包括第一位置感应器16和第二位置感应器17,第一位置感应器16和第二位置感应器17均设置于载具本体11。沿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第一位置感应器16被配置为低于电池单体的顶部,以用于检测支撑板12上是否存在电池单体。沿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第二位置感应器17被配置为高于电池单体的顶部,以用于检测电池单体是否倾斜。
较以正确姿态处于支撑板12上的电池单体为标准,第一位置感应器16低于该标准的电池单体的顶部,以能够检测支撑板12上是否存在电池单体。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位置感应器16可以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当支撑板12上存在电池单体时,该电池单体能够阻挡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红外接收器则无法接收到红外光,判断支撑板12上存在电池单体,当支撑板12上不存在电池单体时,红外接收器能够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则可以判断支撑板12上不存在电池单体。
较以正确姿态处于支撑板12上的电池单体为标准,第二位置感应器17高于该标准的电池单体的顶部,以能够检测支撑板12上的电池单体是否倾斜。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位置感应器17可以包括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当支撑板12上的电池单体倾斜时,该电池单体会较正确姿态的电池单体高,故会阻挡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红外接收器则无法接收到红外光,判断支撑板12上的电池单体倾斜,当支撑板12上的电池单体不倾斜时,红外接收器能够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出的红外光,则可以判断支撑板12上的电池单体不倾斜。
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位置感应器16能够检测到支撑板12上否存在电池单体,通过设置第二位置感应器17能够检测支撑板12上的电池单体是否倾斜是否处于正确的姿态,能够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顺利进行,保证绝缘耐压测试的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8和图9,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装置20的示意图,图9为图8中D处的放大图。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试装置20,测试装置20包括第二探针机构21和上文描述的测试载具10。第二探针机构21用于与耐压测试仪连接。其中,第二探针机构21用于与电池单体的顶部的电极端子导电连接。
第二探针机构21将电池单体的顶部的电极端子和耐压测试仪导电连接,测试载具10的支撑板12将电池单体的底部与耐压测试仪导电连接,故耐压测试仪能将一个高于正常工作的电压加在待测试的电池单体,实现电池单体的绝缘耐压测试。
上述方案中,在对电池单体进行绝缘耐压测试时,电池单体放置在测试载具10内,其底部与支撑板12面接触并导电连接,支撑板12与耐压测试仪导电连接,第二探针机构21的一端与电池单体的顶部的电极端子导电连接,第二探针机构21的另一端与耐压测试仪连接。耐压测试仪将一个高于正常工作的电压加在电池单体上,并持续一段规定的时间,如果电池单体表面的绝缘膜完整,则加在上面的电压只会存在很小的漏电流,反之,若存在较大的漏电流则说明电池单体表面的绝缘膜存在破损。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8,测试装置20还包括机架22,第二探针机构21和测试载具10均设置于机架22。
参见图8,机架22包括台面以及多个支撑脚,多个支撑脚设置于台面的边缘并对台面进行支撑。第二探针机构21和测试载具10均设置于机架22的台面上。
上述方案中,将第二探针机构21和测试载具10整合在机架22上,使得测试装置20具有一体性的优点。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8,测试装置20还包括升降机构23,升降机构23设置于机架22上,升降机构23与第二探针机构21连接,用于驱使第二探针机构21沿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升降。
升降机构23为设置于机架22上,并与第二探针机构21连接,能够驱使第二探针2112沿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升降的部件。
请参见图8,升降机构23包括龙门架230和升降驱动件231,龙门架230设置于机架22的台面,升降驱动件231设置于龙门架230的横梁上,升降驱动件231的执行端穿过龙门架230的横梁与第二探针机构21连接,通过升降驱动件231的驱动,使得第二探针机构21能够沿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驱动件231可以为伺服电机、升降电缸等结构组合的升降驱动设备。
上述方案中,第二探针机构21通过升降机构23的驱动,能够在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升降,以能够抵接于待测试的电池单体的顶部的电极端子,或者能够远离已测试的电池单体的顶部的电极端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图9和图10,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探针工装211的立体图。第二探针机构21包括安装板210以及多个第二探针工装211。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载具10上承载有多个电池单体,如沿基板110的长度方向上测试载具10承载有四列电池单体,每列电池单体包括沿基板110的宽度方向布设的四个电池单体。为对每一个电池单体进行绝缘耐压测试,第二探针机构21会设置多个第二探针工装211。安装板210可以与升降驱动件231的执行端连接,以在升降驱动件231的驱动下,同时地使得所有的第二探针工装211同步运动,以同时对测试载具10上所有的电池单体的顶部的电极端子导电连接。为保证升降的稳定性,龙门架230的横梁可以设置多个导向滑杆,导向滑杆可相对龙门架230的横梁沿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滑动,导向滑杆连接安装板210。参见图10,第二探针工装211包括下压驱动件2110、探针压板2111以及第二探针2112。下压驱动件2110固定在安装板210上,下压驱动件2110的执行端连接探针压板2111,以驱使探针压板2111沿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升降,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压驱动件2110可以为下压气缸。第二探针2112设置于探针压板2111上,其一端用于抵接电池单体的顶部的电极端子,其另一端可以通过导线与耐压测试仪连接。当升降驱动件231驱动安装部下降一定距离后,可以通过下压驱动件2110驱动第二探针2112下降至一定距离以实现第二探针2112与电极端子的抵接,保证每个第二探针2112能够与对应的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抵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测试装置20还包括移送机构24,移送机构24与测试载具10连接,用于驱使测试载具10沿第一方向y移动。第一方向y垂直于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
移送机构24与测试载具10连接,能够驱使测试载具10沿第一方向y移动的部件。第一方向y为垂直于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的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向y可以为基板110的宽度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送机构24可以包括丝杠电动平台,丝杠电动平台设置于机架22的台面上,丝杠电动平台的执行端与测试载具10连接,通过丝杆电动平台的电机的转动,实现测试载具10沿第一方向y移动。为提高测试载具10移动的稳定性,机架22上还可以设置直线导轨240,直线导轨240沿第一方向y延伸,并与测试载具10滑动配合。
上述方案中,测试载具10通过移送机构24的驱动,能够沿第一方向y移动,以能够位移工作位置,即第二探针机构21的正下方,实现电池单体的绝缘耐压测试,或者能远离第二探针机构21,位移至取放位置装填或卸载电池单体,实现已测试电池单体的卸载以及待测试电池单体的装填。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移送机构24还可以为其他能够驱动测试载具10沿第一方向y移动的设备,如移送机构24可以为气缸等直线驱动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测试载具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测试载具10沿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间隔布设。移送机构24的数量为多个,移送机构24与测试载具10一一对应,每个移送机构24用于驱使对应的测试载具10沿第一方向y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测试载具10的数量为多个,且每个测试载具10对应设置有移送机构24,移送机构24会驱使对应的测试载具10沿第一方向y移动,以使得所有的测试载具10分次地被移送到工作位置或者取放位置,进而提高测试装置20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见图8和图11,图11为图8中E处的放大图。测试载具1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上层测试载具和下层测试载具,沿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上层测试载具位于下层测试载具之上。上层测试载具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配置有支架25,支架25沿支撑板12的厚度方向延伸,以将上层测试载具支撑于下层测试载具之上。位于上侧测试载具10的其中一端的支架25通过直线导轨240设置于机架22的台面上,另一端的支架25与移送机构24连接,在移送机构24的驱动下能够在工作位置和取放位置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绝缘耐压测试系统,绝缘耐压测试系统包括耐压测试仪和上文描述的测试装置20。第二探针机构21以及支撑板12均与耐压测试仪导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1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试装置20,该测试装置20用于对电池单体进行绝缘耐压测试。测试装置20包括机架22、测试载具10、第二探针机构21、升降机构23以及移送机构24。
升降机构23设置于机架22的台面,升降机构23的执行端与第二探针机构21连接,能够驱使第二探针机构21升降,第二探针机构21中的第二探针2112通过导线可以与耐压测试仪连接。测试载具10的数量为两个,包括上层测试载具和下层测试载具,上层测试载具通过支架25设置在下层测试装置20的上方。测试载具10与移送机构24一一对应,上层测试载具通过对应的移送机构24驱动可在工作位置和取放位置切换。下层测试载具通过对应的移送机构24可在工作位置和取放位置切换。当测试载具10处于工作位置时,升降机构23驱动第二探针机构21下降,以使得第二探针机构21的第二探针2112能够抵接于测试载具10中的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
测试载具10包括载具本体11、支撑板12、第一探针机构14第一位置感应器16和第二位置感应器17,载具本体11包括基板110和放置架111,放置架111设置在基板110上,且放置架111的背离于基板110的表面形成有四列供电池单体插入的插孔1110。四列插孔1110沿基板1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设,每列插孔1110包括六个沿基板11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设的插孔1110。六个沿基板110的宽度方向间隔布设的插孔1110中有四个供待测试的电池单体插入,剩余两个可供OK电池单体AB和NG电池单体AC插入,OK电池单体AB和NG电池单体AC用于检测设备线路以及仪器正常与否。
沿基板的厚度方向x,放置架111与基板110之间形成有供支撑板12沿第一方向y插入的插槽1100,插槽1100的数量为四,以对应四列插孔1110,支撑板12的数量与插槽1100的数量一致,每个支撑板12插入对应的插槽1100中以支撑对应的一列插孔1110中的所有的电池单体。
支撑板12包括支撑板本体120和导电层121,支撑板本体120通过插销可拆卸地固定在基板110上,导电层121为导电棉,导电层121粘接于支撑板本体120,导电层121能够有效地覆盖电池单体的底部,并与电池单体的底部导电连接。
在基板110上设置有立板,立板沿基板的厚度方向x延伸,第一位置感应器16和第二位置感应器17,第一位置感应器16被配置为低于电池单体的顶部,以用于检测支撑板12上是否存在电池单体。第二位置感应器17被配置为高于电池单体的顶部,以用于检测电池单体是否倾斜。
第一探针机构14包括安装臂140以及第一探针141,第一探针141设置于安装臂140上,安装臂140的一端铰接于基板110上的支座15,通过安装臂140的转动,使得第一探针141能够抵接或远离支撑板12。第一探针141可以通过导线与耐压测试仪连接,通过第一探针141和导电层121,能实现电池单体的底部与耐压测试仪的导电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测试载具,用于对电池单体进行绝缘耐压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具本体;
支撑板,设置在所述载具本体上,所述支撑板用于与至少一个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面接触并导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和导电层,所述支撑板本体与所述载具本体连接,所述导电层设置于所述支撑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个面,所述导电层用于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底部形成面接触并导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层为导电棉或导电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层粘接于所述支撑板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具本体包括基板和放置架;
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平行;所述放置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放置架的背离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形成有至少一个供所述电池单体插入的插孔;
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插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支撑板在所述放置架上的投影覆盖所述插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所述放置架与所述基板之间形成有供所述支撑板沿第一方向插入的插槽,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基板的厚度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载具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用于将所述支撑板可拆卸地固定于所述基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形成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第二定位孔;
所述固定件为插销,所述插销穿过所述第二定位孔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载具还包括第一探针机构,所述第一探针机构设置于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支撑板导电连接;
所述第一探针机构用于与耐压测试仪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探针机构包括安装臂以及第一探针,所述第一探针设置于所述安装臂上,所述安装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基板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探针抵接或远离所述支撑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载具本体还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安装臂的一端与所述支座铰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载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载具还包括第一位置感应器和第二位置感应器,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和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器均设置于所述载具本体;
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位置感应器被配置为低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以用于检测所述支撑板上是否存在所述电池单体;
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二位置感应器被配置为高于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以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单体是否倾斜。
14.一种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探针机构,用于与耐压测试仪连接;
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载具;
其中,所述第二探针机构用于与所述电池单体的顶部的电极端子导电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第二探针机构和所述测试载具均设置于所述机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升降机构与所述第二探针机构连接,用于驱使所述第二探针机构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升降。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移送机构,所述移送机构与所述测试载具连接,用于驱使所述测试载具沿第一方向移动;
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试载具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测试载具沿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方向间隔布设;
所述移送机构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移送机构与所述测试载具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移送机构用于驱使对应的所述测试载具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9.一种绝缘耐压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耐压测试仪;
根据权利要求14-18任一项所述的测试装置;
所述第二探针机构以及所述支撑板均与所述耐压测试仪导电连接。
CN202222710103.XU 2022-10-14 2022-10-14 测试载具、测试装置以及绝缘耐压测试系统 Active CN218272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0103.XU CN218272451U (zh) 2022-10-14 2022-10-14 测试载具、测试装置以及绝缘耐压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710103.XU CN218272451U (zh) 2022-10-14 2022-10-14 测试载具、测试装置以及绝缘耐压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72451U true CN218272451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52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710103.XU Active CN218272451U (zh) 2022-10-14 2022-10-14 测试载具、测试装置以及绝缘耐压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72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955332A1 (en) Secondary battery cell stack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comprising same
KR101810659B1 (ko) 전지셀들을 포함하고 있는 전지셀 어셈블리의 전극단자 용접 장치 및 이를 사용한 용접 방법
CN109277759B (zh) 电芯焊接及检测设备
KR20120006636A (ko) 복수 개의 이차전지 충전이 가능한 이차전지 충전장치
US11652262B2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CN110794318A (zh) 软包动力锂离子电池自动ocv测试设备
WO2020105939A1 (ko) 배터리 셀의 전극리드 절단장치
WO2012118244A1 (ko) 이차전지용 극판의 진공 건조장치 및 건조 방법
CN117192301A (zh) 一种液冷板气密绝缘检测一体设备及检测方法
CN114069007A (zh) 一种自动化钒电池电堆组装生产装备及工艺
CN107819099B (zh) 一种自动电芯极耳的折弯装置
CN218272451U (zh) 测试载具、测试装置以及绝缘耐压测试系统
CN105070948A (zh) 软包锂离子电池化成分容设备
CN212675121U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充放电测试一体机
CN213517476U (zh) 电芯测试装置
CN211785626U (zh) 充电器半成品测试设备
CN217385766U (zh) 一种ocv测试治具
CN220127850U (zh) 一种上板焊接装置
CN218782304U (zh) 一种pcm保护板测试治具及其装置
CN219392198U (zh) 主板片状元器件绝缘耐压测试装置
CN212848543U (zh) 一种汇流排安装用防跑偏顶针
CN214848758U (zh) 一种锂电池组快速用修复装置
CN219179570U (zh) 一种锂电池的检测装置
CN219590483U (zh) 测试治具和测试设备
CN219336472U (zh) 电池插脚焊接定位装置以及电池焊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