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9135U - 大风量高效颗粒炉 - Google Patents
大风量高效颗粒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69135U CN218269135U CN202222107081.8U CN202222107081U CN218269135U CN 218269135 U CN218269135 U CN 218269135U CN 202222107081 U CN202222107081 U CN 202222107081U CN 218269135 U CN218269135 U CN 2182691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oard
- vermiculite
- vermiculite board
- heat transfer
- return stro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大风量高效颗粒炉,包括炉身,所述炉身底部转动连接有多组滚轮。本实用新型,在设计大型颗粒炉时,为增加风量,降低噪音,快速降低炉体温度,增加热效率,采用两个风机既解决了同等风量单个风机的噪音过大的现象,又解决了炉体过高会导致加料困难的问题,采用第一蛭石板、第二蛭石板两块耐烧烟道蛭石板,防止一块尺寸过大时拆装易碎,因蛭石板的耐高温特性区别于碳钢板过热氧化现象,从而增加了颗粒炉使用寿命,回程板竖向设计的优点是,清灰方便,使热风上下来回运动,增加了热效率,同时在第一蛭石板、第二蛭石板与回程板底部安装清灰板,清灰更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风量颗粒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大风量高效颗粒炉。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颗粒炉厂家,在设计大型颗粒炉时,为增加热效率,需要增加暖风机的功率,会使用体积较大的风机,风机功率过大时,颗粒炉的噪音就会很大,且因风机体积增大,炉身的高度就需要设计的更高,另外,现有的大型颗粒炉一般采用整块的耐烧蛭石板,因燃烧后产生的灰尘留在烟道中容易产生堵塞,就需要将蛭石板拆卸后清理灰尘,整块的蛭石板拆卸非常容易碎,且拆装过程非常吃力,清灰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大风量高效颗粒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大风量高效颗粒炉,包括炉身,所述炉身底部转动连接有多组滚轮,所述炉身前壁转动连接有炉门,所述炉身后壁可拆卸连接有背板,所述炉身内部设置有燃烧座、料仓、点火器以及烟气收集室,所述炉身内部且位于炉身前后居中位置固定连接有换热腔,所述炉身前壁且位于炉门上侧设置有热风口,所述换热腔上端与热风口贯通,所述换热腔内部设置有用于产生热风的热风组件,所述炉身内侧左壁及内侧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呈左右相对的第一蛭石板和第二蛭石板,所述第一蛭石板和第二蛭石板后壁与换热腔前壁之间形成烟气排出通道,所述烟气排出通道中设置有用于延长热气停留时间的回程结构,所述换热腔前壁且位于第一蛭石板和第二蛭石板下方设置有方便清灰的清灰组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炉身内侧左壁及内侧右壁且位于换热腔前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护板,所述第一蛭石板和第二蛭石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组护板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蛭石板和第二蛭石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中间固定架,所述中间固定架后壁与换热腔前壁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多组换热条、第一暖风机以及第二暖风机,多组所述换热条呈竖向按左右分布依次固定连接在换热腔内侧壁,所述第一暖风机、第二暖风机呈横向按从左到右顺序依次固定连接在换热腔下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回程结构包括两组第二回程板、第一回程板,两组所述第二回程板按竖向呈左右分布依次固定连接在换热腔与第一蛭石板、第二蛭石板之间,两组所述第一回程板按竖向呈左右分布依次固定连接在换热腔与第一蛭石板、第二蛭石板之间且分别位于两组第二回程板外侧,两组所述第二回程板、第一回程板长度均为第一蛭石板、第二蛭石板高度的五分之四,两组所述第二回程板上端与第一蛭石板、第二蛭石板上端齐平,两组所述第一回程板下端与第一蛭石板、第二蛭石板下端平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清灰组件包括托架、清灰板以及把手,所述托架固定连接在换热腔前壁且位于第一蛭石板、第二蛭石板下方,所述清灰板滑动连接在托架上壁,所述清灰板上壁与第一蛭石板、第二蛭石板下端滑动连接,所述把手固定连接在清灰板前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清灰板左右方向长度与两组第二回程板之间间距相等,所述清灰板覆盖住两组第二回程板之间空腔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大风量高效颗粒炉,在设计大型颗粒炉时,为增加风量,降低噪音,快速降低炉体温度,增加热效率,特将左右旋转的第一暖风机、第二暖风机进行左右相对横向安装,降低了炉体高度,若在同等换热截面积的情况下,采用单个风机会增加炉体高度,而采用两个风机既解决了同等风量单个风机的噪音过大的现象,又解决了炉体过高会导致加料困难的问题;
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大风量高效颗粒炉,采用第一蛭石板、第二蛭石板两块耐烧烟道蛭石板,防止一块尺寸过大时拆装易碎,因蛭石板的耐高温特性区别于碳钢板过热氧化现象,从而增加了颗粒炉使用寿命;
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大风量高效颗粒炉,回程板竖向设计的优点是,清灰方便,使热风上下来回运动,分布更均匀,降低了排烟温度,增加了热效率,同时在第一蛭石板、第二蛭石板与回程板底部安装清灰板,清灰更方便,可不用经常拆装蛭石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风量高效颗粒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风量高效颗粒炉的炉门打开状态下炉身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风量高效颗粒炉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风量高效颗粒炉的背板取下后炉身背面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风量高效颗粒炉的炉身侧面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风量高效颗粒炉的烟气排出通道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图例说明:
1、炉身;2、滚轮;3、炉门;4、热风口;5、护板;6、第一蛭石板;7、第二蛭石板;8、中间固定架;9、换热腔;10、托架;11、清灰板;12、把手;13、换热条;14、第一暖风机;15、第二暖风机;16、第二回程板;17、第一回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到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大风量高效颗粒炉:包括炉身1,炉身1底部转动连接有多组滚轮2,炉身1前壁转动连接有炉门3,炉身1后壁可拆卸连接有背板,炉身1内部设置有燃烧座、料仓、点火器以及烟气收集室,炉身1内部且位于炉身1前后居中位置固定连接有换热腔9,炉身1前壁且位于炉门3上侧设置有热风口4,换热腔9上端与热风口4贯通,换热腔9内部设置有用于产生热风的热风组件,热风组件包括多组换热条13、第一暖风机14以及第二暖风机15,多组换热条13呈竖向按左右分布依次固定连接在换热腔9内侧壁,第一暖风机14、第二暖风机15呈横向按从左到右顺序依次固定连接在换热腔9下端,燃烧时烟气进入烟气排出通道,通过换热腔9前壁向换热条13导热,第一暖风机14以及第二暖风机15向上吹风将换热腔9被加热的空气从热风口4吹出使室内升温,通过第一暖风机14以及第二暖风机15两组风机设置,风量更大、效率更高;
炉身1内侧左壁及内侧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呈左右相对的第一蛭石板6和第二蛭石板7,炉身1内侧左壁及内侧右壁且位于换热腔9前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护板5,第一蛭石板6和第二蛭石板7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组护板5相对的一侧,第一蛭石板6和第二蛭石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中间固定架8,中间固定架8后壁与换热腔9前壁固定连接,通过第一蛭石板6和第二蛭石板7两组蛭石板,可避免单块蛭石板过大导致的拆装时容易破碎;
第一蛭石板6和第二蛭石板7后壁与换热腔9前壁之间形成烟气排出通道,烟气排出通道中设置有用于延长热气停留时间的回程结构,回程结构包括两组第二回程板16、第一回程板17,两组第二回程板16按竖向呈左右分布依次固定连接在换热腔9与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之间,两组第一回程板17按竖向呈左右分布依次固定连接在换热腔9与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之间且分别位于两组第二回程板16外侧,两组第二回程板16、第一回程板17长度均为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高度的五分之四,两组第二回程板16上端与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上端齐平,两组第一回程板17下端与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下端平齐,热气进入烟气排除通道是首先进入两组第一回程板17之间,顺着两组第一回程板17下端朝两组第二回程板16流动,再顺着两组第二回程板16上端流向两组第二回程板16与炉身1侧壁之间,再进入烟气收集室,大大延长了热量停留时间,提高了热效率;
换热腔9前壁且位于第一蛭石板6和第二蛭石板7下方设置有方便清灰的清灰组件,清灰组件包括托架10、清灰板11以及把手12,托架10固定连接在换热腔9前壁且位于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下方,清灰板11滑动连接在托架10上壁,清灰板11上壁与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下端滑动连接,把手12固定连接在清灰板11前壁,清灰板11左右方向长度与两组第二回程板16之间间距相等,清灰板11覆盖住两组第二回程板16之间空腔的下端,热气在回程结构中迂回时,通过第二回程板16和第一回程板17的竖向设置,灰尘通过重力落在清灰板11上壁,当需要清理时,通过拉动把手12将清灰板11从托架10和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之间抽出,通过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对清灰板11上壁的刮擦,使得灰尘下落,清灰时可不用拆卸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
工作原理:燃烧时烟气进入烟气排出通道,通过换热腔9前壁向换热条13导热,第一暖风机14以及第二暖风机15向上吹风将换热腔9被加热的空气从热风口4吹出使室内升温,通过第一暖风机14以及第二暖风机15两组风机设置,风量更大、效率更高,通过第一蛭石板6和第二蛭石板7两组蛭石板,可避免单块蛭石板过大导致的拆装时容易破碎,热气进入烟气排除通道是首先进入两组第一回程板17之间,顺着两组第一回程板17下端朝两组第二回程板16流动,再顺着两组第二回程板16上端流向两组第二回程板16与炉身1侧壁之间,再进入烟气收集室,大大延长了热量停留时间,提高了热效率,热气在回程结构中迂回时,通过第二回程板16和第一回程板17的竖向设置,灰尘通过重力落在清灰板11上壁,当需要清理时,通过拉动把手12将清灰板11从托架10和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之间抽出,通过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对清灰板11上壁的刮擦,使得灰尘下落,清灰时可不用拆卸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大风量高效颗粒炉,包括炉身(1),所述炉身(1)底部转动连接有多组滚轮(2),所述炉身(1)前壁转动连接有炉门(3),所述炉身(1)后壁可拆卸连接有背板,所述炉身(1)内部设置有燃烧座、料仓、点火器以及烟气收集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身(1)内部且位于炉身(1)前后居中位置固定连接有换热腔(9),所述炉身(1)前壁且位于炉门(3)上侧设置有热风口(4),所述换热腔(9)上端与热风口(4)贯通,所述换热腔(9)内部设置有用于产生热风的热风组件,所述炉身(1)内侧左壁及内侧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呈左右相对的第一蛭石板(6)和第二蛭石板(7),所述第一蛭石板(6)和第二蛭石板(7)后壁与换热腔(9)前壁之间形成烟气排出通道,所述烟气排出通道中设置有用于延长热气停留时间的回程结构,所述换热腔(9)前壁且位于第一蛭石板(6)和第二蛭石板(7)下方设置有方便清灰的清灰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风量高效颗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身(1)内侧左壁及内侧右壁且位于换热腔(9)前侧的位置均固定连接有护板(5),所述第一蛭石板(6)和第二蛭石板(7)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组护板(5)相对的一侧,所述第一蛭石板(6)和第二蛭石板(7)之间固定连接有中间固定架(8),所述中间固定架(8)后壁与换热腔(9)前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风量高效颗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组件包括多组换热条(13)、第一暖风机(14)以及第二暖风机(15),多组所述换热条(13)呈竖向按左右分布依次固定连接在换热腔(9)内侧壁,所述第一暖风机(14)、第二暖风机(15)呈横向按从左到右顺序依次固定连接在换热腔(9)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风量高效颗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程结构包括两组第二回程板(16)、第一回程板(17),两组所述第二回程板(16)按竖向呈左右分布依次固定连接在换热腔(9)与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之间,两组所述第一回程板(17)按竖向呈左右分布依次固定连接在换热腔(9)与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之间且分别位于两组第二回程板(16)外侧,两组所述第二回程板(16)、第一回程板(17)长度均为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高度的五分之四,两组所述第二回程板(16)上端与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上端齐平,两组所述第一回程板(17)下端与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下端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风量高效颗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灰组件包括托架(10)、清灰板(11)以及把手(12),所述托架(10)固定连接在换热腔(9)前壁且位于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下方,所述清灰板(11)滑动连接在托架(10)上壁,所述清灰板(11)上壁与第一蛭石板(6)、第二蛭石板(7)下端滑动连接,所述把手(12)固定连接在清灰板(11)前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风量高效颗粒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灰板(11)左右方向长度与两组第二回程板(16)之间间距相等,所述清灰板(11)覆盖住两组第二回程板(16)之间空腔的下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07081.8U CN218269135U (zh) | 2022-08-11 | 2022-08-11 | 大风量高效颗粒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07081.8U CN218269135U (zh) | 2022-08-11 | 2022-08-11 | 大风量高效颗粒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69135U true CN218269135U (zh) | 2023-01-10 |
Family
ID=84765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07081.8U Active CN218269135U (zh) | 2022-08-11 | 2022-08-11 | 大风量高效颗粒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69135U (zh) |
-
2022
- 2022-08-11 CN CN202222107081.8U patent/CN2182691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02753B (zh) | 间接链排式秸秆热风炉 | |
CN201233167Y (zh) | 秸秆燃烧炉 | |
CN218269135U (zh) | 大风量高效颗粒炉 | |
CN211502876U (zh) | 一种生物质颗粒环保取暖炉 | |
CN201246887Y (zh) | 一种热风炉 | |
CN207095007U (zh) | 一种生物质热风炉 | |
CN217503983U (zh) | 一种集成式热风炉 | |
CN206831828U (zh) | 一种生物质专用热风炉 | |
CN212319766U (zh) | 整体式煮肉锅炉 | |
CN212368828U (zh) | 一种复合式保温节能烧烤装置 | |
CN212930080U (zh) | 一种新型生物质水暖炉 | |
CN211176871U (zh) | 风压降尘回风换热螺旋清灰生物质烤烟炉 | |
CN210471937U (zh) | 节能匀热扒炉 | |
CN208751247U (zh) | 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烤房 | |
CN209893464U (zh) | 一种提高热量吸收效率的生物质燃料取暖炉及其采暖设备 | |
CN202485205U (zh) | 间接式秸秆热风炉 | |
CN2586113Y (zh) | 节能型燃煤热风烘干机 | |
CN111839261A (zh) | 一种复合式保温节能烧烤装置 | |
CN2533428Y (zh) | 热管生物质颗粒燃料热风取暖炉 | |
CN2092063U (zh) | 高效卧式燃煤热风炉 | |
CN218269033U (zh) | 炊事热风颗粒炉 | |
CN206213256U (zh) | 一种节能高效烤烟炉 | |
CN109990310A (zh) | 一种可实现热量回收利用的生物质燃料取暖炉及采暖设备 | |
CN216897487U (zh) | 一种安全高效的室内暖气炉 | |
CN212805738U (zh) | 一种新型的炊事水暖两用型生物质锅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