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8303U - 阻尼转向机构 - Google Patents

阻尼转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8303U
CN218268303U CN202222257292.XU CN202222257292U CN218268303U CN 218268303 U CN218268303 U CN 218268303U CN 202222257292 U CN202222257292 U CN 202222257292U CN 218268303 U CN218268303 U CN 218268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connecting piece
piece
steering mechanism
holding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572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睿斌
王才宪
魏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anj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572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8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8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8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阻尼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锁紧件和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一阻尼件,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容纳槽,第二连接件包括可以转动地设于容纳槽内的球头部,第一连接件上还设有适配于球头部的凹槽,锁紧件可以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锁紧件,另一端与第一阻尼件固定连接,第一阻尼件设于容纳槽内且与球头部接触,锁紧件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带动第一阻尼件将球头部锁紧在容纳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容纳槽内设置与锁紧件转动连接的第一阻尼件,增大了球头部的转动阻尼,同时避免了在容纳槽的侧壁设置形变缺口,提高了第一连接件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阻尼转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尼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电子设备支架的球形连接机构一般通过中空的螺柱和螺母的配合来连接转向球头,例如专利CN213948318U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且可拆卸的车用平板支架,其中支撑杆与支撑座之间通过万向球头部件和拆卸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拆卸组件包括连接座、连接套、定位环和固定罩,所述连接座设置在所述支撑座的底部,所述连接套连接在所述连接座上,所述定位环用于定位所述连接套,所述万向球头部件置于所述连接套内,所述固定罩套装在所述连接套上,使所述连接套夹紧所述万向球头部件,所述连接套上设有球形槽,所述万向球头部件置于所述球形槽内,所述球形槽的侧壁由多个弹性卡块组成,所述弹性卡块之间设有间隙。该专利只通过固定罩和连接套配合来夹紧万向球头部件,连接套与万向球头部件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无法很好地限制万向球头部件在球形槽内的转动,使得支撑杆和支撑座之间难以保持一个相对固定的转动角度。另外为了防止万向球头部件从球形槽中脱出,球形槽的侧壁由多个弹性卡块组成,弹性卡块之间设有间隙,使得弹性卡块可以发生弯折并卡紧万向球头部件,但是会导致连接套的结构强度降低,连接套被固定罩夹紧时容易发生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阻尼转向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尼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锁紧件和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可以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纳槽内的球头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还设有适配于所述球头部的凹槽,所述锁紧件可以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锁紧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阻尼件设于所述容纳槽内且与所述球头部接触,所述锁紧件可以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将所述球头部锁紧在所述容纳槽内。
其中,所述锁紧件上设有两端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三连接件可以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
其中,所述转动组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凸设有滑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滑槽,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的配合进行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环形部和多个卡扣部,所述多个卡扣部间隔设于所述环形部上,各卡扣部上均设有子槽,各所述子槽呈环形排布并共同形成所述滑槽。
其中,所述环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所述多个卡扣部,相邻的两个卡扣部之间均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槽,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阻尼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子槽与所述第一阻尼件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阻尼件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侧壁靠近槽口处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适配于所述插槽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嵌设于所述插槽内以实现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阻尼件的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阻尼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三连接件靠近所述球头部的一侧并在该部分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形成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容纳槽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朝所述容纳槽槽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其中,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设有第二阻尼件,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二阻尼件上。
其中,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锁紧件和转动组件,转动组件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一阻尼件,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容纳槽,第二连接件包括可以转动地设于容纳槽内的球头部,第一连接件上还设有适配于球头部的凹槽,锁紧件可以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锁紧件,另一端与第一阻尼件固定连接,第一阻尼件设于容纳槽内且与球头部接触,锁紧件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带动第一阻尼件将球头部锁紧在容纳槽内。第一阻尼件的设置一方面增大了球头部与容纳槽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万向球头部件的转动阻尼较小,支撑杆和支撑座难以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转动角度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球头部从容纳槽中脱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为了防止万向球头部件从球形槽中脱出将球形槽的侧壁设置为多个弹性卡块,进而导致连接套结构强度降低受力时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第一连接件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尼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阻尼转向机构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第一阻尼件的分解图;
图4为图1所示阻尼转向机构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尼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100、第二连接件200、锁紧件300和转动组件400,转动组件400包括第三连接件410和第一阻尼件420,第一连接件100上设有容纳槽110,第二连接件200包括可以转动地设于容纳槽内的球头部210,第一连接件100上还设有适配于球头部210的凹槽510,锁紧件300可以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00,第三连接件41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锁紧件300,另一端与第一阻尼件420固定连接,第一阻尼件420设于容纳槽110内且与球头部210接触,锁紧件300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410带动第一阻尼件420将球头部210锁紧在容纳槽110内。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00包括底座120和设于底座120上的连接部130,连接部130远离底座120的一端设有容纳槽110,容纳槽110大致呈圆柱形,以便于适配球头部210。第二连接件200包括设于其一端的球头部210和连接球头部210的杆部220,杆部220可以用于与电子设备夹持件进行连接,当球头部210安装到容纳槽110中时杆部220可以相对底座120转动,以实现电子设备支撑角度的调节。锁紧件300设于连接部130的外周,锁紧件300与连接部130进行锁紧时可以带动转动组件400朝容纳槽110槽底的方向运动并对球头部210进行压紧,以增大球头部210与容纳槽110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大球头部210的转动阻尼,使球头部210不容易在容纳槽110内发生转动。第一阻尼件420卡设于球头部210靠近容纳槽110槽口的一端与容纳槽110的内侧壁之间,防止了球头部210从容纳槽110中脱出。可选地,第三连接件410为硬质结构,第一阻尼件420为硅胶圈,第三连接件410与第一阻尼件420相互嵌合,在不影响转动组件400结构强度的同时增大了球头部210与容纳槽110内侧壁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100、第二连接件200、锁紧件300和转动组件400,转动组件400包括第三连接件410和第一阻尼件420,第一连接件100上设有容纳槽110,第二连接件200包括可以转动地设于容纳槽110内的球头部210,第一连接件100上还设有适配于球头部210的凹槽510,锁紧件300可以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00,第三连接件410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锁紧件300,另一端与第一阻尼件420固定连接,第一阻尼件420设于容纳槽110内且与球头部210接触,锁紧件300可以通过第三连接件410带动第一阻尼件420将球头部210锁紧在容纳槽110内。第一阻尼件420的设置一方面增大了球头部210与容纳槽11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万向球头部件的转动阻尼较小,支撑杆和支撑座难以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转动角度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了球头部210从容纳槽110中脱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为了防止万向球头部件从球形槽中脱出将球形槽的侧壁设置为多个弹性卡块,进而导致连接套结构强度降低受力时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进而提高了第一连接件100的结构强度。
在一实施例中,锁紧件300上设有两端贯穿的第一通孔301,第三连接件410可以转动地连接于第一通孔301的边缘。具体地,锁紧件300包括锁紧部320和设于锁紧部320一端的限位部330,当锁紧部320旋入连接部130至限位部330与连接部130接触时到达最大锁紧行程,此时锁紧件300与第一连接件100完全锁紧。锁紧部320套设于容纳槽110的外侧壁,限位部330上设有两端贯穿的第一通孔301,第一阻尼件420的一端可以转动地连接于第一通孔301的边缘。锁紧部320为两端贯穿的中空结构,锁紧部320上设有内螺纹和拨动部310,拨动部310位于内螺纹的周侧,连接部130上设有与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拨动部310的设置方便了用户对锁紧部320进行拧紧,使其与连接部130锁合。第二连接件200相对第一连接件100进行转动时由于球头部210与第一阻尼件420之间的静摩擦力较大,使得球头部210在受力转动时带动转动组件400进行转动,若第转动组件400与锁紧件300固定连接会导致锁紧件300随着转动组件400进行转动,使锁紧件300从连接部130上旋出并带动第一阻尼件420朝远离球头部210的方向运动,球头部210的转动阻尼减小。本实施例的第一阻尼件420通过第三连接件410与锁紧件300进行转动连接,既实现了锁紧件300在旋入连接部130时带动第一阻尼件420沿容纳槽110槽口朝向槽底的方向卡设于球头部210与容纳槽110的内侧壁之间,又避免了第一阻尼件420发生转动时带动锁紧件300运动造成松脱。
进一步地,转动组件400上设有第二通孔401,第二通孔401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三连接件410和第一阻尼件420,第二连接件200穿设于第二通孔401。具体地,第二通孔401连通容纳槽110与外界,以便于第二连接件200插入到容纳槽110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通孔301的内侧壁凸设有滑轨302,第三连接件410上设有滑槽411,锁紧件300与第三连接件410通过滑轨302与滑槽411的配合进行转动连接。具体地,滑轨302和滑槽411均为环形,滑槽411设于第三连接件410的外周,二者通过转动配合减小了锁紧件300与第三连接件410之间的摩擦力,当第三连接件410在球头部210的带动下发生转动时,使得第三连接件410不容易带动锁紧件300进行转动,避免锁紧件300从连接部130上松脱。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连接件410包括环形部412和多个卡扣部413,多个卡扣部413间隔设于环形部412上,各卡扣部413上均设有子槽414,各子槽414呈环形排布并共同形成滑槽411。由于多个卡扣部413间隔设置,减少了滑槽411与滑轨302的接触面积,进而减小了第三连接件410与锁紧件300的转动摩擦力。由于第一阻尼件420与锁紧件300之间的摩擦力小于锁紧件300与第一连接件100螺纹连接时的锁紧力,使得球头部210转动时只会带动第一阻尼件420进行转动,不会带动锁紧件300进行旋转,避免锁紧件300从第一连接件100上松脱导致球头部210的转动阻尼减小。
进一步地,环形部412的一端与第一阻尼件420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多个卡扣部413,相邻的两个卡扣部413之间均形成有缺口4131,缺口4131连通相邻的两个子槽414,缺口4131与第一阻尼件420之间的距离小于子槽414与第一阻尼件420之间的距离。当滑轨302与滑槽411连接时由于缺口4131的底面低于子槽414的侧面,使得缺口4131的底面不会与滑轨302接触,减小了锁紧件300与第三连接件410之间的转动摩擦力。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件420上设有插槽421,插槽421的内侧壁靠近槽口处设有凸起部422,第三连接件410上设有适配于插槽421的插入部415,插入部415嵌设于插槽421内以实现第三连接件410与第一阻尼件420的固定连接。具体地,插槽421为环形,凸起部422设于插槽421远离环形中心的侧壁上,凸起部422的设置可以使插入部415更牢固地卡设在插槽421内,防止第三连接件410与第一阻尼件420脱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阻尼件420至少部分设于第三连接件410靠近球头部210的一侧并在该部分与第三连接件420之间形成接触面430,接触面430与容纳槽110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从容纳槽110的槽底朝容纳槽110槽口的方向逐渐增大。可选地,接触面430与圆台的侧面或球面的一部分形状相同。锁紧件300沿容纳槽110槽口朝槽底的方向运动锁紧第一连接件100的同时推动第一阻尼件420朝相同的方向运动,锁紧件300在竖直方向上对第三连接件410的压力通过倾斜的接触面430分出施加在第一阻尼件420上且垂直于球头部210的分力,进而增大了第一阻尼件420与球头部210之间的摩擦力。
请参考图2,在一实施例中,容纳槽110的槽底设有第二阻尼件500,凹槽510设于第二阻尼件500上。可选地,第二阻尼件500为硅胶件,凹槽510为球形结构。凹槽510的设置使第二阻尼件500与球头部210更加贴合,进一步增大了球头部210与容纳槽11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请参考图6,在其它实施例中,凹槽510也可以直接成型于容纳槽110的底壁和/或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一阻尼件420与第二阻尼件500间隔设置。当锁紧件300对连接部130进行锁紧时带动第一阻尼件420朝容纳槽110槽底的方向运动,第一阻尼件420与第二阻尼件500之间始终具有一定空隙可以避免二者进行接触进而导致锁紧件300无法继续运动至与连接部130完全锁紧。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阻尼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锁紧件和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可以转动地设于所述容纳槽内的球头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还设有适配于所述球头部的凹槽,所述锁紧件可以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锁紧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阻尼件设于所述容纳槽内且与所述球头部接触,所述锁紧件可以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带动所述第一阻尼件将所述球头部锁紧在所述容纳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件上设有两端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三连接件可以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边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组件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第三连接件和所述第一阻尼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侧壁凸设有滑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滑槽,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通过所述滑轨与所述滑槽的配合进行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环形部和多个卡扣部,所述多个卡扣部间隔设于所述环形部上,各卡扣部上均设有子槽,各所述子槽呈环形排布并共同形成所述滑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阻尼件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所述多个卡扣部,相邻的两个卡扣部之间均形成有缺口,所述缺口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槽,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阻尼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子槽与所述第一阻尼件之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阻尼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上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侧壁靠近槽口处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三连接件上设有适配于所述插槽的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嵌设于所述插槽内以实现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阻尼件的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阻尼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三连接件靠近所述球头部的一侧并在该部分与所述第三连接件之间形成接触面,所述接触面与所述容纳槽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朝所述容纳槽槽口的方向逐渐增大。
9.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阻尼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底设有第二阻尼件,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二阻尼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尼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尼件与所述第二阻尼件间隔设置。
CN202222257292.XU 2022-08-25 2022-08-25 阻尼转向机构 Active CN218268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7292.XU CN218268303U (zh) 2022-08-25 2022-08-25 阻尼转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57292.XU CN218268303U (zh) 2022-08-25 2022-08-25 阻尼转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8303U true CN218268303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09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57292.XU Active CN218268303U (zh) 2022-08-25 2022-08-25 阻尼转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83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06774A (zh) * 2023-09-08 2023-10-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摄像头装置以及安防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06774A (zh) * 2023-09-08 2023-10-2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摄像头装置以及安防系统
CN116906774B (zh) * 2023-09-08 2023-11-2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支架、摄像头装置以及安防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68303U (zh) 阻尼转向机构
US20180212211A1 (en) Handheld gimbal and battery cover tightening mechanism therof
WO2008149369A1 (en) Attachment mechanism
CN205745915U (zh) 车载固定支撑装置
US20050138745A1 (en) Massage brush
CN210049725U (zh) 一种适用性强的阻门器
CN220337247U (zh) 一种防脱落螺母
CN211449293U (zh) 对接结构及具有其的风扇
CN216244148U (zh) 一种用于室内led灯体的铰接灯臂
CN218899370U (zh) 一种嵌入式洗碗机与橱柜的装配结构
CN217959850U (zh) 把手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20930728U (zh) 一键式锁紧的云台装置
CN217545153U (zh) 一种嵌入式桌面插座及其锁紧环
CN215806706U (zh) 一种把手安装结构
CN216000297U (zh) 手工具的枢接结构
CN215112490U (zh) 一种固定平稳的夹紧件
US11619257B2 (en) Universal joint assembly
CN217636987U (zh) 夹紧装置及容纳包
CN209700523U (zh) 汽车、内后视镜组件及安装支架
CN218759120U (zh) 一种注水可伸缩旗杆
CN219864489U (zh) 一种门把手
CN215257283U (zh) 一种新型轮毂螺栓
CN215108017U (zh) 一种装配紧密的执手座和执手
CN212717585U (zh) 防松螺栓螺母
CN209954601U (zh) 锁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31, Block C, 1601, Zhantao Technology Building, Intersection of Minzhi Avenue and Gongye East Road,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anj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708, block C, Zhanta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intersection of Minzhi Avenue and Gongye East Road, Xinniu community, Minzhi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