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6788U - 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6788U
CN218266788U CN202222457087.8U CN202222457087U CN218266788U CN 218266788 U CN218266788 U CN 218266788U CN 202222457087 U CN202222457087 U CN 202222457087U CN 218266788 U CN218266788 U CN 218266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bearing
ring
outer ring
outer 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570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兴国
罗洪昌
熊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Hejia Bea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Hejia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Hejia Bea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Hejia Bea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570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6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6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67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包括固定内圈,所述固定内圈外侧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壁设有多个滚珠,所述固定环外侧一端设有第一外圈,所述第一外圈一侧两端内壁均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固定环外侧另一端设有第二外圈,所述第二外圈一侧两端均安装有插接板,所述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相接位置两端均设有固定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接槽和插接板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可以连接在一起,固定板和紧固螺栓可以对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连接位置进行加固,可以保证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之间连接的稳固,当轴承出现损坏时,工作人员可以便捷的对轴承外圈进行拆卸和更换。

Description

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机械重力的作用或者轴承内部结构影响,使得轴承外圈容易出现损坏,当轴承外圈出现损坏时,工作人员无法便捷的单独对轴承外圈进行更换,需要对整个轴承进行更换,会增加轴承使用的成本。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通过卡接槽和插接板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可以连接在一起,同时固定板可以对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的连接位置进行加固,紧固螺栓贯穿固定孔可以对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连接位置进行抵触连接,使得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固,可以保证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之间连接的稳固,使得轴承可以很好地用于机械旋转体的支撑工作,同时当轴承出现损坏时,工作人员可以便捷的对轴承外圈进行拆卸,进而可以便捷的对轴承零部件进行更换,可以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包括固定内圈,所述固定内圈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滚珠,所述固定环的外侧一端设置有第一外圈,所述第一外圈的一侧两端局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外圈的一侧两端内壁均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外圈,所述第二外圈的一侧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外圈的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插接板,两个插接板分别与两个卡接槽内壁活动连接,两个第一固定槽外侧与相邻的第二固定槽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的顶部内壁均开设有固定孔,两个固定孔的内壁均设置有紧固螺栓。
优选的,所述固定内圈的外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的内壁与多个滚珠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的内壁与多个滚珠外侧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内壁与滚珠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滚珠呈等间距环形排列。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槽和相邻的第二固定槽共同的宽度尺寸与固定板的宽度尺寸相同,所述固定板设置为C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的内壁与紧固螺栓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栓的底端与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相接处抵触连接。
优选的,所述紧固螺栓的顶部表面与固定板的顶部表面处于同一高度,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表面与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的顶部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卡接槽和插接板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可以连接在一起,同时将固定板沿着固定槽进行移动,使得固定板可以套接到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外侧,进而通过固定板可以对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的连接位置进行加固,同时通过紧固螺栓贯穿固定孔可以对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的连接位置进行抵触连接,进而使得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固,进而可以保证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之间连接的稳固,进而使得轴承可以很好地用于机械旋转体的支撑工作,同时当轴承出现损坏时,工作人员可以便捷的对轴承外圈进行拆卸,进而可以便捷的对轴承零部件进行更换,进而使得轴承可以继续用于支撑工作,可以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2、通过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的设置,第一活动槽和第二活动槽可以对滚珠的活动进行限定,使得滚珠在轴承工作过程中保持稳定,进而使得轴承内部结构在工作过程中保持稳定,可以避免轴承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松散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内圈;2、固定环;3、滚珠;4、第一外圈;5、第一固定槽;6、卡接槽;7、第二外圈;8、第二固定槽;9、插接板;10、固定板;11、固定孔;12、紧固螺栓;13、第一活动槽;14、第二活动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包括固定内圈1,所述固定内圈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环2,所述固定环2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滚珠3,所述固定环2的外侧一端设置有第一外圈4,所述第一外圈4的一侧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固定槽5,所述第一外圈4的一侧两端内壁均开设有卡接槽6,所述固定环2的外侧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外圈7,所述第二外圈7的一侧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固定槽8,所述第二外圈7的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插接板9,两个插接板9分别与两个卡接槽6内壁活动连接,两个第一固定槽5外侧与相邻的第二固定槽8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板10,两个固定板10的顶部内壁均开设有固定孔11,两个固定孔11的内壁均设置有紧固螺栓12,通过卡接槽6与插接板9之间的连接使得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进行连接,进而通过固定板10和紧固螺栓12可以对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的连接位置进行加固。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内圈1的外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3,所述第一活动槽13的内壁与多个滚珠3活动连接,第一活动槽13可以对滚珠3的滚动进行限定,使得滚珠3在滚动过程中保持稳定,所述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二活动槽14,所述第二活动槽14的内壁与多个滚珠3外侧活动连接,第二活动槽14可以对滚珠3的滚动进行限定,进而使得固定环2和滚珠3在轴承工作过程中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环2的内壁与滚珠3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滚珠3呈等间距环形排列,固定环2可以对滚珠3进行安装和固定,滚珠3的设置使得轴承可以很好地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固定槽5和相邻的第二固定槽8共同的宽度尺寸与固定板10的宽度尺寸相同,所述固定板10设置为C型结构,通过固定板10可以对第一固定槽5和第二固定槽8进行套接和保护,使得固定板10可以对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的连接位置进行加固。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孔11的内壁与紧固螺栓12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栓12的底端与第一固定槽5和第二固定槽8的相接处抵触连接,紧固螺栓12贯穿固定孔11可以对第一固定槽5和第二固定槽8的连接位置进行加固,使得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稳固,进而使得轴承可以更好的进行工作,所述紧固螺栓12的顶部表面与固定板10的顶部表面处于同一高度,所述固定板10的顶部表面与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的顶部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处于同一平面的紧固螺栓12、固定板10、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使得轴承可以更好的进行安装,进而使得轴承可以更好的用于机械旋转体的支撑工作。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对轴承进行组装时,将滚珠3插接到固定环2内壁开设有的安装槽内,进而将固定环2和滚珠3套接到固定内圈1的外侧,使得滚珠3的内侧可以与第一活动槽13内壁接触,进而将第一外圈4套接到固定环2的一侧,然后将第二外圈7套接到固定环2的另一侧,进而将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向着中间位置推动,使得滚珠3的外侧可以处于第二活动槽14内,使得第一固定槽5和第二固定槽8可以接触,进而使得两个插接板9可以插接到两个卡接槽6内,进而使得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可以进行连接,进而将两个固定板10沿着第一固定槽5和第二固定槽8进行插接,使得固定板10可以套接到第一固定槽5和第二固定槽8的外侧,当固定板10完全插接进入后,固定板10的外侧与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处于同一圆环平面上,进而将紧固螺栓12贯穿固定孔11,使其可以对第一固定槽5和第二固定槽8的连接位置进行加固,进而使得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可以紧密连接,进而使得轴承组装完成,进而当轴承出现损坏时,工作人员可以便捷的对轴承外圈进行更换,进而使得轴承可以更好的用于机械旋转体的支撑工作,可以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振动筛清理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工作原理:在对轴承进行组装时,将滚珠3插接到固定环2内壁开设有的安装槽内,将固定环2和滚珠3套接到固定内圈1的外侧,将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套接到固定环2的两侧,使得两个插接板9可以分别插接到两个卡接槽6内,将两个固定板10沿着第一固定槽5和第二固定槽8移动使其可以套接到第一固定槽5和第二固定槽8的外侧,将紧固螺栓12贯穿固定孔11,使其可以对第一固定槽5和第二固定槽8的连接位置进行加固,使得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可以紧密连接,使得轴承组装完成。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包括固定内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内圈(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环(2),所述固定环(2)的内壁设置有多个滚珠(3),所述固定环(2)的外侧一端设置有第一外圈(4),所述第一外圈(4)的一侧两端局开设有第一固定槽(5),所述第一外圈(4)的一侧两端内壁均开设有卡接槽(6),所述固定环(2)的外侧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外圈(7),所述第二外圈(7)的一侧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固定槽(8),所述第二外圈(7)的一侧两端均固定安装有插接板(9),两个插接板(9)分别与两个卡接槽(6)内壁活动连接,两个第一固定槽(5)外侧与相邻的第二固定槽(8)外侧均设置有固定板(10),两个固定板(10)的顶部内壁均开设有固定孔(11),两个固定孔(11)的内壁均设置有紧固螺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内圈(1)的外侧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3),所述第一活动槽(13)的内壁与多个滚珠(3)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二活动槽(14),所述第二活动槽(14)的内壁与多个滚珠(3)外侧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2)的内壁与滚珠(3)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滚珠(3)呈等间距环形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槽(5)和相邻的第二固定槽(8)共同的宽度尺寸与固定板(10)的宽度尺寸相同,所述固定板(10)设置为C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1)的内壁与紧固螺栓(12)螺纹连接,所述紧固螺栓(12)的底端与第一固定槽(5)和第二固定槽(8)的相接处抵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栓(12)的顶部表面与固定板(10)的顶部表面处于同一高度,所述固定板(10)的顶部表面与第一外圈(4)和第二外圈(7)的顶部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CN202222457087.8U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 Active CN218266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7087.8U CN218266788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57087.8U CN218266788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6788U true CN218266788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134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57087.8U Active CN218266788U (zh) 2022-09-16 2022-09-16 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67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77677B (zh) 电池快换机构及汽车
CN218266788U (zh) 一种可替换外圈的轴承
CN109958707B (zh) 一种低速重载复合材料滑动轴承
CN204985326U (zh) 带法兰及挡圈的交叉圆柱滚子轴承
CN202418235U (zh) 大功率高速滑动轴承
CN205776461U (zh) 挖掘机转台铰点孔的防磨损机构
CN104816582A (zh) 车轮快换模块
CN112339951B (zh) 一种水下运动平台的滚轮装置
CN201982516U (zh) 一种滚子轴承保持架
CN102562784A (zh) 大功率高速滑动轴承
CN208106991U (zh) 一种高强度轧机轴承
CN202391973U (zh) 一种调心滚子轴承剖分式保持架
CN201982518U (zh) 一种轴承保持架
CN205503027U (zh) 一种锚杆座与钻臂的连接结构
CN216199884U (zh) 一种石墨自润滑轴承
CN221224224U (zh) 铁路列车牵引电机轴承动态载荷模拟试验机
CN221113400U (zh) 一种用于挂车车轴悬挂系统的高强度悬挂臂
CN220222312U (zh) 一种高强度多排垂直快速运转链
CN221292787U (zh) 万向轮机构
CN220842058U (zh) 一种可直接在管片上行进的盾构机台车用车轮组件
CN102691725B (zh) 推力轴承尼龙分体保持架
CN220006599U (zh) 一种快速拆装的车体平衡杆支架定位装置
CN220600245U (zh) 一种高精度圆锥滚子轴承
CN212861456U (zh) 一种车辆和车轮车架连接结构
CN220791772U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门系统的螺杆轴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