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60682U - 取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取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60682U
CN218260682U CN202221644892.5U CN202221644892U CN218260682U CN 218260682 U CN218260682 U CN 218260682U CN 202221644892 U CN202221644892 U CN 202221644892U CN 218260682 U CN218260682 U CN 218260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material taking
workpiece
open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6448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刘涛
刘娇
井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lian Yuzhan Technology Hen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6448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60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60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60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取料装置,包括:取料组件,包括抓料件,抓料件具有一可弹性内缩的取料头;第一套筒,可移动地套设于抓料件,第一套筒可相对于抓料件移动并抵持取料头,使取料头内缩或复原以撑张第一工件;及第二套筒,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具有一第一开口,取料头可伸出第一开口,第二套筒用于相对第一套筒移动并使第一开口的端部抵推取料头上的第一工件,以使第一工件脱离取料头。上述的取料装置通过两次操作即可将第一工件装入第二工件,操作简单,耗时短,且第一工件抓取后仅撑大至比第二工件外圆稍大即可,能够减少对第一工件的损伤隐患。

Description

取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取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环形工件,例如密封圈,需要将其套设于产品的功能槽内,以实现防水、密封等功能。目前的作业方式中,先通过自动化夹爪在X向撑开环形工件以使环形工件呈现长方形,然后通过自动化夹爪Y向撑开环形工件以使环形工件呈现正方形,接着通过夹爪使环形工件对准产品,并利用推板将环形工件推入产品的功能槽内。然而,此种方式操作较为繁杂,耗时长,且如果拉扯力度过大会对环形工件的强度和韧性产生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取料装置,以解决取料时操作繁杂、耗时长及环形工件拉扯过大影响其强度和韧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取料装置,包括:取料组件,包括抓料件,所述抓料件具有一可弹性内缩的取料头;第一套筒,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抓料件,所述第一套筒可相对于所述抓料件移动并抵持所述取料头,使所述取料头内缩或复原以撑张第一工件;及第二套筒,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取料头可伸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套筒用于相对所述第一套筒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抵推所述取料头上的所述第一工件,以使所述第一工件脱离所述取料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抓料件还具有一与所述取料头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对第一滑动孔,所述取料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孔,且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端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以限制所述第一套筒的滑动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料组件还包括:第一挡止件,设于所述抓料件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靠近所述取料头的一侧;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一挡止件,以使所述第一套筒弹性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料头包括:撑张部,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一侧;抵持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撑张部之间,所述第一套筒抵持所述抵持部,使所述撑张部内缩或复原以撑张所述第一工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撑张部为多个且间隔排列形成圆形结构,所述抵持部为多个且分别与多个所述撑张部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抵持部为锥形结构,所述抵持部与所述抓料件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抓料件的侧壁的对应位置设有一对第二滑动孔,所述取料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二滑动孔,且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端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以限制所述第二套筒的滑动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料组件还包括:第二挡止件,设于所述抓料件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第二挡止件,以使所述第二套筒弹性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筒还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抵推所述取料头,所述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端具有一把手以便推动所述第一套筒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筒的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多个所述撑张部形成的圆形结构的外径。
上述的取料装置通过第一套筒相对于抓料件移动并抵持取料头,使取料头先内缩再撑张以固定第一工件,以及通过第二套筒相对于第一套筒移动并使第一开口的端部抵推取料头上的第一工件,以将第一工件抵推至第二工件,通过两次操作即可将第一工件装入第二工件,操作简单,耗时短,且第一工件抓取后仅撑大至比第二工件外圆稍大即可,能够减少对第一工件的损伤隐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取料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取料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取料装置在III-III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取料装置在IV-IV方向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取料装置 100
取料组件 10
抓料件 11
取料头 111
撑张部 1111
抵持部 1112
连接杆 112
第一滑动孔 1121
第一固定件 12
第一挡止件 13
第一弹性件 14
第二固定件 15
第二挡止件 16
第二弹性件 17
第一套筒 20
第二滑动孔 21
第一端 22
第二端 23
把手 24
第二套筒 30
第一开口 32
第二开口 34
第一工件 200
第二工件 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取料装置,包括:取料组件,包括抓料件,所述抓料件具有一可弹性内缩的取料头;第一套筒,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抓料件,所述第一套筒可相对于所述抓料件移动并抵持所述取料头,使所述取料头内缩或复原以撑张第一工件;及第二套筒,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取料头可伸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套筒用于相对所述第一套筒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抵推所述取料头上的所述第一工件,以使所述第一工件脱离所述取料头。
上述的取料装置通过第一套筒相对于抓料件移动并抵持取料头,使取料头先内缩再撑张以固定第一工件,以及通过第二套筒相对于第一套筒移动并使第一开口的端部抵推取料头上的第一工件,以将第一工件抵推至第二工件,通过两次操作即可将第一工件装入第二工件,操作简单,耗时短,且第一工件抓取后仅撑大至比第二工件外圆稍大即可,能够减少对第一工件的损伤隐患。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说明。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取料装置100,应用于机械零组件要求密封的场合中,能够实现快速夹持和装配第一工件200至第二工件30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工件200为密封圈。具体的,取料装置100包括取料组件10、第一套筒20及第二套筒30。
请参见图2,取料组件10包括抓料件11,抓料件11具有一可弹性内缩的取料头111。第一套筒20可移动地套设于抓料件11,第一套筒20可相对于抓料件11移动并抵持取料头111,使取料头111内缩或复原以撑张第一工件200。第二套筒30可移动地套设于第一套筒20,第二套筒30具有一第一开口32,取料头111可伸出第一开口32,第二套筒30用于相对第一套筒20移动并使第一开口32的端部抵推取料头111上的第一工件200,以使第一工件200脱离取料头111,并将第一工件200抵推至第二工件300上。可以理解,第一套筒20和第二套筒30均具有一空腔结构。
上述的取料装置100的实施过程为:
先握持第二套筒30,使第一套筒20相对于抓料件11移动并抵持取料头111,使取料头111内缩,套上第一工件200后第一套筒20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取料头111复原以撑张第一工件200;接着使取料头111抵持第二工件300,使第二套筒30相对于抓料件11移动并抵持第一工件200,使第一工件200朝第二工件300移动并套设于第二工件300上。
请一并参见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抓料件11还具有一与取料头111连接的连接杆112,连接杆112具有一空腔结构。连接杆112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对第一滑动孔1121,第一滑动孔1121沿第一套筒20的移动方向延伸,取料组件1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12,第一固定件12穿设于第一滑动孔1121且可在第一滑动孔1121内滑动,第一固定件12的两端于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套筒20的内壁,以限制第一套筒20的滑动距离,在使用时,第一固定件12能够跟随第一套筒20移动,通过第一滑动孔1121能够限制第一固定件12的滑动距离,从而限制第一套筒20的滑动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12为固定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料组件10还包括第一挡止件13和第一弹性件14,第一挡止件13大致为柱状结构,第一挡止件13设于抓料件11内,且位于第一固定件12靠近取料头111的一侧。第一弹性件14设于抓料件11内,第一弹性件14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一固定件12和第一挡止件13,以使第一套筒20弹性移动。使用时,第一套筒20能够带动第一固定件12移动并压缩第一弹性件14,待套上第一工件200后松开第一套筒20,在第一弹性件14的作用下第一套筒20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取料头111复原以撑张第一工件20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止件13和第一固定件12平行设置。第一弹性件14为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套筒20和抓料件11的侧壁的对应位置设有一对第二滑动孔21,为了便于理解,图2中仅示出了第一套筒20上的第二滑动孔21的标号。第二滑动孔21与第一滑动孔1121的延伸方向一致,且与第一滑动孔1121间隔设置。取料组件1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15,第二固定件15穿设于第二滑动孔21且可在第二滑动孔21内滑动,且第二固定件15的两端于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套筒30的内壁,以限制第二套筒30的滑动距离,在使用时,第二固定件15能够跟随第二套筒30移动,通过第二滑动孔21能够限制第二固定件15的滑动距离,从而限制第二套筒30的滑动距离。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件15为固定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取料组件10还包括第二挡止件16和第二弹性件17,第二挡止件16为柱状结构,且固定于抓料件11内,第二挡止件16位于第一固定件12和第二固定件15之间。第二弹性件17的两端分别抵接第二固定件15和第二挡止件16,以使第二套筒30弹性移动。使用时,第二套筒30能够带动第二固定件15移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17,待第一工件200套设于第二工件300上后松开第二套筒30,在第二弹性件17的作用下第二套筒30回复至初始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7为弹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2,取料头111包括撑张部1111和抵持部1112,撑张部1111设置于连接杆112的一侧。抵持部1112连接于连接杆112和撑张部1111之间,第一套筒20可抵持抵持部1112,使撑张部1111内缩或复原以撑张第一工件200。在本实施例中,取料头111和连接杆112为一体结构。
具体的,撑张部1111为多个且间隔排列形成圆形结构;抵持部1112为多个且分别与多个撑张部1111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抵持部1112排列形成锥形结构,抵持部1112与抓料件1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如此,通过第一套筒20的抵持可使多个撑张部1111内缩或复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套筒30还具有一与第一开口32相对的第二开口34,第一套筒2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2和第二端23,第一端22用于抵推取料头111,第二端23伸出第二开口34,且第二端23具有一把手24以便推动第一套筒20移动,如此,通过按压把手24能够推动第一套筒20相对于抓料件11移动并抵持取料头111,使取料头111内缩。第二套筒30的第一开口32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多个撑张部1111形成的圆形结构的外径,如此,能够保证撑张部1111不会对第二套筒30的移动造成干涉,即第二套筒30移动时不会抵持撑张部1111使其内缩,能够防止第一工件200从撑张部1111上掉落。
本实施例的取料装置100的实施过程为:
先握持第二套筒30,使第一套筒20沿着第一滑动孔1121的延伸方向相对于抓料件11移动,直至抵持取料头111,使取料头111内缩,此过程中第一套筒20带动第一固定件12移动并压缩第一弹性件14,待套上第一工件200后松开第一套筒20,在第一弹性件14的作用下第一套筒20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取料头111复原以撑张第一工件200;接着使取料头111抵持第二工件300,使第二套筒30沿着第二滑动孔21的延伸方向移动,直至抵持第一工件200,使第一工件200朝第二工件300移动并套设于第二工件300上,此过程中第二套筒30带动第二固定件15移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17,之后松开第二套筒30,在第二弹性件17的作用下第二套筒30回复至初始位置。
上述的取料装置100通过第一套筒20相对于抓料件11移动并抵持取料头111,使取料头111先内缩再撑张以固定第一工件200,以及通过第二套筒30相对于第一套筒20移动并使第一开口32的端部抵推取料头111上的第一工件200,以将第一工件200抵推至第二工件300,通过两次操作即可将第一工件200装入第二工件300,操作简单,耗时短,且第一工件200抓取后仅撑大至比第二工件300外圆稍大即可,能够减少对第一工件200的损伤隐患,方便批量同步作业,极大提升效率。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取料组件,包括抓料件,所述抓料件具有一可弹性内缩的取料头;
第一套筒,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抓料件,所述第一套筒可相对于所述抓料件移动并抵持所述取料头,使所述取料头内缩或复原以撑张第一工件;及
第二套筒,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取料头可伸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套筒用于相对所述第一套筒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开口的端部抵推所述取料头上的所述第一工件,以使所述第一工件脱离所述取料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料件还具有一与所述取料头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侧壁上设有一对第一滑动孔,所述取料组件还包括:
第一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一滑动孔,且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两端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套筒的内壁,以限制所述第一套筒的滑动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组件还包括:
第一挡止件,设于所述抓料件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靠近所述取料头的一侧;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一挡止件,以使所述第一套筒弹性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头包括:
撑张部,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一侧;
抵持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撑张部之间,所述第一套筒可抵持所述抵持部,使所述撑张部内缩或复原以撑张所述第一工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张部为多个且间隔排列形成圆形结构,所述抵持部为多个且分别与多个所述撑张部一一对应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抵持部为锥形结构,所述抵持部与所述抓料件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抓料件的侧壁的对应位置设有一对第二滑动孔,所述取料组件还包括:
第二固定件,穿设于所述第二滑动孔,且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两端于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以限制所述第二套筒的滑动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组件还包括:
第二挡止件,设于所述抓料件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
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第二挡止件,以使所述第二套筒弹性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还具有一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套筒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抵推所述取料头,所述第二端伸出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端具有一把手以便推动所述第一套筒移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取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的所述第一开口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多个所述撑张部形成的圆形结构的外径。
CN202221644892.5U 2022-06-28 2022-06-28 取料装置 Active CN218260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4892.5U CN218260682U (zh) 2022-06-28 2022-06-28 取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644892.5U CN218260682U (zh) 2022-06-28 2022-06-28 取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60682U true CN218260682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58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644892.5U Active CN218260682U (zh) 2022-06-28 2022-06-28 取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60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4156B2 (en) Mechanical end-effector chang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18260682U (zh) 取料装置
CN111452065A (zh) 流体驱动膜皮收缩杆阵自适应机器人手装置
CN213536509U (zh) 一种夹持机构
CN110815262A (zh) 一种孔用机械爪
CN215093690U (zh) 夹爪
JPH0724582U (ja) プッシャ付き3爪平行開閉チャック
CN219968638U (zh) 端子抓取装置
CN210678770U (zh) 一种柔性单元及应用该柔性单元的机械手臂
CN110614753B (zh) 夹取装置及具有该夹取装置的机械手
CN110617249B (zh) 气缸及具有该气缸的夹持机构
CN113816127A (zh) 夹持机构
CN216582856U (zh) 取料装置
CN219633125U (zh) 一种纵切机床用可自动弹出的异形夹头
CN113547466B (zh) 夹具
CN220352225U (zh) 一种真空镀膜夹具
CN216996528U (zh) 定位手爪
CN219806462U (zh) 扩展机构
CN212666083U (zh) 一种夹具及机器人
CN217097452U (zh) 一种用于传感器研发生产的夹持设备
CN218226213U (zh) 内撑机构及夹取装置
CN219053457U (zh) 一种密封圈自动组装装置
CN112276996A (zh) 一种柔性单元及应用该柔性单元的机械手臂
CN216370728U (zh) 一种激光旋转打孔夹持装置
CN212146481U (zh) 一种抓手快换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