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57768U - 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57768U
CN218257768U CN202221703474.9U CN202221703474U CN218257768U CN 218257768 U CN218257768 U CN 218257768U CN 202221703474 U CN202221703474 U CN 202221703474U CN 218257768 U CN218257768 U CN 218257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battery
frame
charging stand
pack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34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平
王胜德
仇丹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lton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34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57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57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57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包括:支撑框架,电池承载架,安装于支撑框架上,用于放置电池包;电连接装置,电连接装置安装于电池承载架上的底面,用于与电池包对接以实现电连接;联动机构,联动机构与电连接装置相连接,且联动机构可被施加外力而带动电连接装置下移以便电池包进入电池承载架或移出电池承载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电池承载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下移,便于电池包进入电池承载架,当电池包进入电池承载架后,松开联动机构,电连接装置与电池包对接实现电连接,可对电池包进行充电,当需要将电池包从电池承载架上移出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电池承载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下移,使电连接装置与电池包分离,便于将电池包移出。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电动车辆换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背景技术
牵引车就是车头和车箱之间是用工具牵引的一般的大型货车或半挂车,也就是该车车头可以脱离原来的车箱而牵引其它的车箱,而车箱也可以脱离原车头被其它的车头所牵引。前面有驱动能力的车头叫牵引车,后面没有牵引驱动能力的车叫挂车,挂车是被牵引车拖着走的。
在牵引车的换电过程中,当需要对牵引车的电池包进行换电时,一般都是采用吊装的方式将电池包运输到充电架上,而在吊装的过程中,安全风险比较高。其次,通过吊装方式将电池包放置到充电架上时,需要使电池包上的电连接器与充电架上的电连接器对准并连接,相对难度较高。因此,急需设计一种安全性高又便于实现电连接器对接的充电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电池包自车上转移至充电架上风险高且电连接器对接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包括:
支撑框架,
电池承载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用于放置电池包;
电连接装置,安装于所述电池承载架上的底面,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对接以实现电连接;
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电连接装置相连接,且所述联动机构可被施加外力而带动所述电连接装置下移以便所述电池包进入所述电池承载架或移出所述电池承载架。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可以采用侧移的方式将电池包放置于电池包充电架,相对于现有的吊装方式,大大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设置联动机构使得电连接装置可随联动机构移动,从而在电池包被置于电池包充电架的过程中电连接装置不会干扰电池包,避免电池包与电连接装置发生硬碰撞而损伤电连接装置;同时在电池包需要被取出时,通过先移动电连接装置以与电池包脱离,便于电池包安全地移出电池包充电架。
优选的,所述电连接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电池承载架下方的基座和通过第一浮动组件可沿竖向浮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底板,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底板相连以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电池承载架,并在外力撤除时,所述底板在所述第一浮动组件的作用下回位。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基座和底板之间设置第一浮动组件,当联动机构带动底板向下运动时,第一浮动组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保证底板向下运动时的平稳性,当撤去对联动机构的外力时,在第一浮动组件的作用下,底板回到初始位置处,尤其是在电池包在进入电池承载架后,通过电连接装置的回位使得电连接装置可与电池包实现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沿电池包进出方向从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可活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外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底面和所述第一连杆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电连接装置联动。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将第一连杆的自由端设置在支撑框架外部,便于对其施力,且第一连杆通过第二连杆带动电连接装置运动,实现第一连杆与电连接装置之间的联动,从而便于电池包进入和移出电池承载架。
优选的,所述可活动连接为铰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一连杆铰接。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可相对于支撑框架自由转动,既能使得第一连杆具有支撑点,又能保证第一连杆的有效活动;同时第二连杆可相对于电连接装置和第一连杆转动,可保证第一连杆与电连接装置之间的联动效果,以及第二连杆的自我调节也使得电连接装置可在限定的路径上移动以避免出现偏差而发生碰撞等问题。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外部的另一端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顶部设置有端板以便于与外力装置抵接。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延伸部的设置便于第一连杆被施力,以及避免在施力过程中施力部件与支撑框架干涉;同时在延伸部上设置端板,可增大受力面,进一步便于对第一连杆施加外力,也使得第一连杆的受力更为稳定。
优选的,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并朝向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缓冲机构用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的外力被撤除而随所述底板回位过程中实现缓冲。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第一连杆的上方设置缓冲机构,可以在第一连杆回到初始位置时进行缓冲,使得电连接装置和第一连杆可以缓慢回位,避免第一连杆因回位速度过快而撞到支撑框架或电连接装置因回位速度过快而撞到电池包,进而造成损伤。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且与所述端板相对应的位置上。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缓冲机构设置于与端板对应的位置,第一连杆在回位的过程中,端板能够与缓冲机构相接触,保证对第一连杆的缓冲效果。
优选的,所述电连接装置还包括可浮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可浮动设有若干电连接器,从而实现与所述电池包电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安装板浮动连接于底板上,保证安装板上的电连接器能够在底板上进行浮动,使得电连接器与电池包的配合中具有一定范围的容错性,从而便于电连接器与电池包之间的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池包充电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池承载架的顶部、且沿电池包进出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导滑机构。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电池承载架的顶部设置第一导滑机构,使得电池包采用侧移方式进入电池包充电架时,可以有效减少电池包进出电池承载架时的摩擦力,便于电池包进出电池承载架。
优选的,所述电池包充电架还包括限位框架,所述限位框架位于所述电池承载架上方,自所述电池承载架向上延伸,所述限位框架在所述电池包充电架的第一侧设有开口以供所述电池包进出。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电池承载架的上方设置限位框架,可对电池包起到限位的作用,便于电池包在电池包充电架内进入到限定的位置,避免电池包发生偏移而不利于与电连接装置的对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框架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电池包高度值的三分之一。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保证对电池包的限位效果,能够避免电池包发生倾斜。
优选的,所述限位框架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对电池包进行导向的第二导滑机构;和/或,所述限位框架在所述第一侧的开口端设有导向机构以引导所述电池包进入所述电池承载架内。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限位框架内侧壁设置第二导滑机构,可对电池包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避免电池包在进出电池承载架的过程中与限位框架之间产生摩擦。而导向机构,可引导电池包方便的进入电池包充电架,提高电池包进入电池包充电架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优选的,所述限位框架在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弹性件以避免所述电池包与所述限位框架碰撞。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限位框架的第二侧设置弹性件,能够避免电池包进入电池承载架时与限位框架之间发生相撞,避免对电池包和限位框架之间造成损伤。
优选的,所述电池承载架具有倾斜设置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在第一侧的位置高于所述承载面在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位置以避免所述电池包滑出所述电池包充电架。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将电池承载架的承载面倾斜设置,便于电池包进入电池承载架,同时能够避免电池包从电池承载架上滑出。
优选的,所述电池承载架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侧设置的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为可升降或可翻转设置。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锁止件对进入电池承载架上的电池包进行限位,能够避免电池包滑出电池承载架。
优选的,所述支撑框架底部设有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框架使得所述电池承载架与外部电池包转运设备相适应以便存放或取出所述电池包。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调节机构可对支撑框架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对电池承载架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便于存放或取出电池包。
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所述电池包充电架用于放置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并实现电连接,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的充放电。
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采用上述电池包充电架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包进行充放电,当电池包放置于电池包充电架上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电池承载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下移,从而在电池包被置于电池包充电架的过程中电连接装置不会干扰电池包,避免电池包与电连接装置发生硬碰撞而损伤电连接装置,当需要将电池包从电池包充电架上移出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电池承载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下移,使电连接装置与电池包分离,便于电池包安全地移出电池包充电架,电池包的存放和取出都十分的方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采用侧移的方式将电池包放置于电池包充电架,相对于现有的吊装方式,大大提高了安全性,通过电池承载架对电池包进行支撑,通过设置联动机构使得电连接装置可随联动机构移动,当电池包放置于电池包充电架上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电池承载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下移,从而在电池包被置于电池包充电架的过程中电连接装置不会干扰电池包,避免电池包与电连接装置发生硬碰撞而损伤电连接装置,当电池包进入电池承载架后,松开联动机构,电连接装置与电池包对接实现电连接,可对电池包进行充电;当需要将电池包从电池包充电架上移出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电池承载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下移,使电连接装置与电池包分离,便于电池包安全地移出电池包充电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架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架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架的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架的电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架的电连接装置的安装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架的电连接装置与联动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架的联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架的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架的电池承载架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充电架的限位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框架,2、电池承载架,3、联动机构,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33、端板,34、缓冲机构,4、电连接装置,41、基座,42、第一浮动组件,421、限位柱,422、第一弹簧,43、底板,44、安装板,45、电连接器,46、第二浮动组件,47、限位件,48、限位通孔,5、限位框架,6、调节机构,7、弹性件,8、第一导滑机构,9、第二导滑机构,10、导向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要说明的是,下文描述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实施例的各种方面。应显而易见,本文中所描述的方面可体现于广泛多种形式中,且本文中所描述的任何特定结构及/或功能仅为说明性的。基于本申请,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本文中所描述的一个方面可与任何其它方面独立地实施,且可以各种方式组合这些方面中的两者或两者以上。举例来说,可使用本文中所阐述的任何数目和方面来实施设备及/或实践方法。另外,可使用除了本文中所阐述的方面中的一或多者之外的其它结构及/或功能性实施此设备及/或实践此方法。
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在以下描述中,提供具体细节是为了便于透彻理解实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可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所述方面。
目前,在对电动车辆的电池包换电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电池包充电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一般都是固定安装在充电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不能够进行浮动,导致电池包进行换电时,充电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与电池包上的电连接器之间对接较为麻烦,同时电池包换电完成后,需要将电池包从充电架上移出,充电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与电池包上的电连接器之间分离也较为麻烦。
发明人经过了广泛和深入的试验,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电连接装置上下浮动,便于电池包上的电连接器与电连接装置之间对接或分离。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充电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与电池包上的电连接器之间对接或分离的便捷性。
更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包括:采用侧移的方式将电池包放置于电池包充电架,相对于现有的吊装方式,大大提高了安全性,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电连接装置上下浮动,当电池包放置于电池包充电架上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电池承载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下移,从而在电池包被置于电池包充电架的过程中电连接装置不会干扰电池包,避免电池包与电连接装置发生硬碰撞而损伤电连接装置,当电池包进入电池承载架后,松开联动机构,电连接装置与电池包对接实现对接,当需要将电池包从电池承载架上移出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电池承载架上的电连接装置下移,使电连接装置与电池包分离,便于将电池包移出。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包括:支撑框架1、电池承载架2、联动机构3和电连接装置4,电池承载架2安装于支撑框架1的顶部,支撑框架1用于对电池承载架2进行支撑,电池承载架2用于放置电池包;电连接装置4安装于电池承载架2上的底面,用于与电池包对接以实现电连接;联动机构3与电连接装置4相连接,且联动机构3可被施加外力而带动电连接装置4下移以便电池包进入电池承载架2或移出电池承载架2。本实施例通过电池承载架2对电池包进行支撑,当电池包在被放置于电池承载架2上之前,通过联动机构3被施加外力而带动电池承载架2上的电连接装置4下移,使得电连接装置低于电池承载架2的底面,从而在电池包被置于电池包充电架的过程中电连接装置不会干扰电池包,避免电池包与电连接装置发生硬碰撞而损伤电连接装置;当电池包进入电池承载架2后,撤出施加在联动机构3上的外力,可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将电连接装置4上移,使得电连接装置4与电池包对接实现电连接以进行充电。当需要将电池包从电池承载架2上移出时,再次通过联动机构3被施加外力而带动电池承载架2上的电连接装置4下移,使电连接装置4与电池包分离,便于将电池包移出。
在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4被设置为在联动机构3被撤除外力之后可自动回位,以便于实现与电池包电连接。如图1-4所示,电连接装置4包括安装于电池承载架2下方的基座41和通过第一浮动组件42可沿竖向浮动设置于基座41上的底板43,使得底板43可相对基座41上下移动。联动机构3与底板43相连,从而联动机构3可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底板43远离电池承载架2,并在外力撤除时,底板43在第一浮动组件42的作用下自动回位。本实施例中的电连接装置4通过在基座41和底板43之间设置第一浮动组件42,当联动机构3带动底板43向下运动时,第一浮动组件42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保证底板43向下运动时的平稳性,当撤去对联动机构3的外力时,在第一浮动组件42的作用下,底板43回到初始位置处,尤其是在电池包在进入电池承载架2后,通过电连接装置4的回位使得电连接装置4可与电池包实现电连接。为了提高稳定性,可将基座41直接固定在支撑框架1上。
为了提高电连接装置4与电池包对接的可靠性,电连接装置4可安装于电池承载架2上的底面靠近中部处。电连接装置4上还具有与电池包配合对接的电连接器45,为了提高电连接器45与电池包配合中的容错性,电连接器45可设置为相对基座41浮动。如图4所示,第一浮动组件42包括限位柱421和套设于限位柱421外侧的第一弹簧422,限位柱421的一端固定于基座41上且另一端穿过底板43,第一弹簧422位于基座41与底板43之间以使底板43可以相对限位柱421上下移动。通过第一弹簧422的两端分别与底板43和基座41相接触,当底板43受外力而沿着限位柱421下移时,第一弹簧422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底板43带动安装板44一起运动,电连接器45随着安装板44一起运动,实现电连接器45的下移,从而使得电连接装置低于电池承载架而避免发生碰撞损伤,具体的,限位柱421靠近底板43的位置设有台阶面,以对底板43相对限位柱421的移动范围进行限位,通过在限位柱421上设置台阶面,底板43向下浮动时,当底板43与台阶面接触后无法再向下运动,从而对底板43向下浮动的范围进行限制。而在外力撤除时,受第一弹簧422的回复力,底板43带动电连接器45回位从而便于与电池包实现电连接。
如图4-图5所示,电连接装置4还包括可浮动连接于底板43上的安装板44,安装板44上安装有4个电连接器45,电连接装置4还包括第二浮动组件46,第二浮动组件46分别与底板43和安装板44相连,使得安装板44在其所在平面内相对底板43可浮动,通过设置第一浮动组件42,安装板44能够相对于底板43在水平面内浮动,安装板44在水平面内浮动时带动电连接器45一起运动,实现电连接器45在水平面内的浮动,具体的,第二浮动组件46包括若干第二弹簧,若干第二弹簧沿安装板44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分别与底板43和安装板44相连,通过设置第二弹簧,实现安装板44沿着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浮动。
如图5所示,电连接装置4还包括若干限位件47,限位件47穿设于安装板44上的限位通孔48,且限位件47的第一端固定于底板43上,限位件47的第二端具有平行安装板44的延伸部,以避免限位件47脱离限位通孔48,限位通孔48的内径大于限位件47的直径以限制安装板44相对底板43浮动时的浮动范围,在电池包与电连接装置4的对接过程中,当安装板44发生浮动时,开设于安装板44上的限位通孔48随着安装板44一起运动,由于限位件47的端固定于底板43上,因此限位件47无法移动,限位通孔48相对于限位件47发生移动,在安装板44的浮动过程中,当限位件47与限位通孔48内壁相接触后,安装板44无法再运动,可对安装板44的浮动范围进行限制,通过在限位件47的第二端设置延伸部,可防止限位件47与限位通孔48之间发生分离。
如图1、图3和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3包括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第一连杆31沿电池包进出方向从支撑框架1的内部向外延伸设置,第一连杆31位于支撑框架1内部的第一端与支撑框架1铰接,且位于支撑框架1外部的第二端为自由端,第二端延伸至支撑框架1之外便于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施力。第二连杆32的两端分别与电连接装置4的底面和第一连杆31铰接以使得第一连杆31与电连接装置4联动。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连杆31的第二端施加向下的力,第一连杆31绕着第一端向下转动,同时第一连杆31带动第二连杆32一起运动,第二连杆32带动电连接装置4的底板43向下运动,实现第一连杆31与电连接装置4之间的联动。同时,在底板43下移过程中,使得第一浮动组件42受压而被压缩,当撤去对第一连杆31施加的外力后,在第一浮动组件42的回复力作用下,底板43向上运动回到初始位置处。
由于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可相对于支撑框架1自由转动,既能使得第一连杆31具有支撑点,又能保证第一连杆31的有效活动;同时第二连杆32可相对于电连接装置4和第一连杆31转动,可保证第一连杆31与电连接装置4之间的联动效果,以及第二连杆32的自我调节也使得电连接装置4可在限定的路径上移动以避免出现偏差而发生碰撞等问题。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1的第一端与支撑框架1之间、第二连杆32与电连接装置4和第一连杆31之间可采用轴承等其他一些方式进行活动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连杆31位于支撑框架1外部的第二端具有延伸部,延伸部的设置便于通过延伸部对第一连杆31施加外力,延伸部的顶部设置有端板33以便于与外力装置抵接,通过在延伸部的顶部设置端板33,可增大延伸部处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便于通过外力装置对延伸部施加外力,从而使得第一连杆31的受力更为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和图8所示,联动机构3还包括缓冲机构34,缓冲机构34设置于支撑框架1上并朝向第一连杆31,缓冲机构34用在第一连杆31上的外力被撤除而随底板43回位过程中实现缓冲,缓冲机构34位于第一连杆31的正上方,当电连接装置4和第一连杆31回位的过程中,第一连杆31与缓冲机构34相接触,随着第一连杆31继续回位,缓冲机构34被压缩,缓冲机构34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减缓第一连杆31的回位速度,从而减缓电连接装置4的回位速度,避免因电连接装置4回位速度过快而与电池包发生碰撞。
为了提高缓冲机构34的可靠性,缓冲机构34设置于支撑框架1的顶部且与端板33相对应的位置上,通过将缓冲机构34设置于端板33的正上方,由于端板33的面积相对较大,能确保联动机构3在回位过程中端板33与缓冲机构34相接触,从而当第一连杆31回位时,缓冲机构34对端板33和第一连杆31进行缓冲,减缓第一连杆31和电连接装置4的回位速度。
本实施例中,缓冲机构34为液压缓冲器,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机构34也可为弹簧或者其它弹性组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过缓冲机构34对第一连杆31回位的过程中实现缓冲,能够避免电连接装置4与第一连杆31的回位速度过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9所示,电池包充电架还包括设于电池承载架2的顶部,且沿电池包进出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导滑机构8,通过在电池承载架2的顶部设置第一导滑机构8,可在电池包以侧移方式进入和移出电池承载架2的过程中,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便于电池包在电池承载架2上移动。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滑机构8为滚筒,沿电池包进出方向分别设置于电池承载架2顶部的两侧且自电池包的进出口向内延伸至电池承载架2的另一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导滑机构8也可为滚珠等其他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和图10所示,电池包充电架还包括限位框架5,限位框架5位于电池承载架2上方,自电池承载架2向上延伸,限位框架5在电池包充电架的第一侧设有开口以供电池包进出,通过在电池承载架2顶部设置限位框架5,电池包从限位框架5的开口进出便于电池包在电池包充电架内进入到限定的位置,并对放置于电池承载架2上的电池包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电池包滑落或者发生偏移而不利于与电连接装置4的对接。为了起到更好的限位作用,限位框架5的高度应不小于电池包高度值的三分之一,既保证限位框架5能够对电池包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又能避免限位框架5的高度过高。
如图2和图10所示,限位框架5在与第一侧的开口端相邻的两个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对电池包进行导向的第二导滑机构9,通过在限位框架5的内侧壁安装第二导滑机构9,通过第二导滑机构9可以对电池包在电池承载架2上移动时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同时避免电池包与限位框架5内壁产生摩擦,便于电池包在电池承载架2上移动;限位框架5还在第一侧的开口端设有导向机构10以引导电池包进入电池承载架2上,导向机构10设置为朝向电池包一侧自开口端向限位框架5内部延伸且逐渐接近电池包,导向机构10在限位框架5的一端与第二导滑机构9相连或平滑过度。通过在限位框架5开口端设置导向机构10,可对电池包进入限位框架5内时起到导向的作用,便于电池包进入限位框架5,提高电池包进入限位框架5或者说电池包充电架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滑机构9可以沿限位框架5的高度方向,分别设置限位框架5的顶部和底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滑机构9还可以依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多个,沿限位框架5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同时,本实施例中,第二导滑机构9为滚筒,设置于限位框架5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导滑机构9也可为滚珠等其他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限位框架5在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弹性件7以避免电池包与限位框架5碰撞,也就是当电池包从限位框架5第一侧的开口端进入后,弹性件7的存在,使得电池包位于限位框架5的第二侧的侧面仅会与弹性件7接触,从而避免电池包与限位框架5内侧发生碰撞而发生损坏。
本实例中,弹性件7可为橡胶垫、海绵垫等弹性物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电池承载架2的承载面倾斜设置,使得承载面在第一侧的位置高于承载面在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位置,以避免电池包滑出电池包充电架,同时也有利于电池包在进入电池承载架2时更为方便,有一定倾斜滑入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底部设有调节机构6,用于调节支撑框架1使得电池承载架2与外部电池包转运设备相适应以便存放或取出电池包,通过设置调节机构6对支撑框架1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从而对电池承载架2的位置高度进行调节。同时,调节机构6还可以将电池承载架2的承载面调节为外高内低,也就是第一侧高于第二侧的倾斜结构。在本实施中,调节机构6为调节支脚。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池承载架2的承载面不需要设置为倾斜,而是在对应的第一侧设置锁止件(图中未画出锁止件),锁止件为可升降或可翻转设置,通过在电池包在进入充电架后,将锁止件调节为上升或翻转上来以对电池包进行限位,避免电池包从电池承载架2上滑落;而在电池包需要被取出时,则可将锁止件先调为下降或翻转下去,从而电池包可以无障碍的移出充电架。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将电池承载架2的承载面设置为倾斜的同时,在第一侧设置锁止件,进一步提高电池包在电池承载架2的安全性,避免滑出。
基于相同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电站,换电站内设置有上述电池包充电架,电池包充电架用于放置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并实现电连接,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的充放电。
换电站内还设置有用于转运电池包的转运装置,转运装置可以移动以便将电池包运送至换电工位以为电动汽车换电或者将电池包运送至充电架旁以便将电池包转移至充电架内进行充电。具体地,在电池包从车辆上拆卸下来以后需要移入充电架内进行充电时,电池包通过转运装置运送至充电架的一侧,转运装置的施力机构与联动机构3接触并对其施加外力,使得电连接装置4下移至电池承载架2下方后,电池包自转运装置以侧移的方式移入充电架内;在电池包需要从充电架中取出由转运装置运送至换电工位进行换电时,则转运装置先移动至充电架一侧,转运装置的施力机构与联动机构3接触并对其施加外力,使得电连接装置4与电池包脱离并下移至电池承载架2下方后,电池包自电池架以侧移的方式移入转运装置内。
这种结构的设置,尤其适合对具有大型电池包的车辆通过侧换的方式进行换电的换电站,可大大提高安全性。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侧重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后面说明的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系统是对应的,描述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框架,
电池承载架,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上,用于放置电池包;
电连接装置,安装于所述电池承载架上的底面,用于与所述电池包对接以实现电连接;
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电连接装置相连接,且所述联动机构可被施加外力而带动所述电连接装置下移以便所述电池包进入所述电池承载架或移出所述电池承载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电池承载架下方的基座和通过第一浮动组件可沿竖向浮动设置于所述基座上的底板,所述联动机构与所述底板相连以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电池承载架,并在外力撤除时,所述底板在所述第一浮动组件的作用下回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沿电池包进出方向从所述支撑框架的内部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内部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框架可活动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外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于所述电连接装置的底面和所述第一连杆之间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电连接装置联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活动连接为铰接;和/或,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一连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外部的另一端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顶部设置有端板以便于与外力装置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上并朝向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缓冲机构用在所述第一连杆上的外力被撤除而随所述底板回位过程中实现缓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部且与所述端板相对应的位置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还包括可浮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可浮动设有若干电连接器,从而实现与所述电池包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充电架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池承载架的顶部、且沿电池包进出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导滑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充电架还包括限位框架,所述限位框架位于所述电池承载架上方,自所述电池承载架向上延伸,所述限位框架在所述电池包充电架的第一侧设有开口以供所述电池包进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电池包高度值的三分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的内侧壁上设有用于对电池包进行导向的第二导滑机构;和/或,所述限位框架在所述第一侧的开口端设有导向机构以引导所述电池包进入所述电池承载架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架在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设有弹性件以避免所述电池包与所述限位框架碰撞。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承载架具有倾斜设置的承载面,所述承载面在第一侧的位置高于所述承载面在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位置以避免所述电池包滑出所述电池包充电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承载架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侧设置的锁止件,所述锁止件为可升降或可翻转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底部设有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支撑框架使得所述电池承载架与外部电池包转运设备相适应以便存放或取出所述电池包。
17.一种换电站或储能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充电架,所述电池包充电架用于放置电动汽车的电池包并实现电连接,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的充放电。
CN202221703474.9U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Active CN218257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3474.9U CN218257768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3474.9U CN218257768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57768U true CN218257768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60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3474.9U Active CN218257768U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577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5960A (zh) * 2023-09-20 2023-10-27 江苏行运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击换电柜及其操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45960A (zh) * 2023-09-20 2023-10-27 江苏行运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击换电柜及其操作方法
CN116945960B (zh) * 2023-09-20 2023-11-21 江苏行运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击换电柜及其操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57768U (zh) 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US4496274A (en) Material handling vehicle
WO2021197494A1 (zh) 换电站
JP2017109662A (ja) バッテリ付台車およびバッテリ駆動装置
CN111251918A (zh) 充电仓、含其的充电架、换电站和储能站
US11634046B2 (en)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nd power receiving fitting body
JP2023521625A (ja) 電池交換設備、電池交換ステーション及び電池交換方法
CN216033889U (zh) 电动汽车的换电站平台以及换电系统
CN117360278A (zh) 一种电池包充电架及换电站或储能站
CN113815990B (zh) 一种电池存储装置及充换电站
CN215709491U (zh) 一种自动化运输系统
CN109626279A (zh) 一种上下货方便的agv小车
CN214083941U (zh) 一种电动汽车换电充电系统
CN210707337U (zh) 一种直连式双车道换电站
CN210707338U (zh) 一种双车道式换电站
CN215360954U (zh) 充电装置、充电总成以及换电站
CN212334055U (zh) 一种便于移动使用的车架
CN210652740U (zh) 充电桩、巡检车及巡检系统
CN215284467U (zh) 换电站
CN210084832U (zh) 一种货架搬运支架
WO2021197495A1 (zh) 充电装置、充电总成以及换电站
JP3019692B2 (ja) 移載装置
CN218505640U (zh) 快换电池包的托架、电动车辆、电池架
CN218505641U (zh) 电池包快换托架总成、电动汽车、换电站及电池包快换系统
CN218021365U (zh) 一种agv驱动装置及agv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