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6485U - 床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6485U
CN218246485U CN202222680579.3U CN202222680579U CN218246485U CN 218246485 U CN218246485 U CN 218246485U CN 202222680579 U CN202222680579 U CN 202222680579U CN 218246485 U CN218246485 U CN 2182464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relative
guide rail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805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炳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Aimu Bedroom Suppl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Aimu Bedroom Suppl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Aimu Bedroom Suppl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Aimu Bedroom Suppl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805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64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64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64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床,包括底座、床屏、动力机构及床板,床屏连接于底座的一侧,动力机构设于底座,床板连接于动力机构背离底座的一侧,动力机构用于带动床板相对床屏在第一平面上移动以使床板可相对床屏形成间距,动力机构还用于带动床板相对底座运动以使床板相对底座绕垂直于第一平面的第一方向所在的直线转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通过在底座设有动力机构,能够带动床板相对底座转动,且能够带动床板在第一平面上移动以使得床板与床屏之间形成足够的间距以避让床屏,从而能够便于用户在床上时调整自身头部的朝向,尤其对于腿脚不便的用户,无需自身挪动以调整头部的朝向,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寝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床。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常通过在床的床板下方设置转动机构以实现床板的转动。然而,由于多数床都具有床屏,转动机构在转动床板时床板会受到床屏的阻挡,导致床板无法转动。
例如,公开号为CN21132113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转动机构及具有该转动机构的床,该转动机构包括外壳、电机、传动组及过渡框架、滚轮脚及转盘,电机和传动组安装于外壳之内,传动组的输出轴伸出外壳,电机旋转后输出轴伴随着旋转,转盘及其下方的滚轮脚夹持着过渡框架,在过渡框架的引导下转盘旋转,同时滚轮脚被过渡框架夹持,进一步限制上下方向的自由度,从整体来看,转盘仅保留绕输出轴旋转的自由度,使转盘具有平稳地旋转的效果,由于转盘能够平稳地旋转,安装在转盘上的床板也能够平稳地旋转。然而当床具有床屏时,这样的转动机构带动床板转动时床板会受到床屏的阻挡,导致床板无法转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床,能够通过动力机构实现床板的转向,从而便于用户在床上时调整自身头部的朝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床,包括:
底座;
床屏,所述床屏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一侧;
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以及
床板,所述床板连接于所述动力机构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
其中,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床板相对所述床屏在第一平面上移动以使所述床板可相对所述床屏形成间距,所述动力机构还用于带动所述床板相对所述底座运动以使所述床板相对所述底座绕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一方向所在的直线转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床板相对所述床屏在第二方向所在的直线上移动以使所述床板可相对所述床屏形成所述间距,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床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承载板及第一导轨,所述承载板连接于所述床板,所述承载板可相对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第一导轨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轨迹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部分的轨迹为封闭图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挡块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挡块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挡块用于引导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承载板推动所述挡块相对所述连接杆发生转动以避让所述承载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上间隔地设有第一凸柱与第二凸柱,所述挡块上设有第三凸柱,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凸柱及所述第三凸柱;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三凸柱抵止于所述第二凸柱以固定所述挡块;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承载板带动所述第三凸柱相对所述连接杆转动以拉伸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拉伸后产生弹力带动所述第三凸柱相对所述连接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三凸柱带动所述挡块相对所述连接杆转动并复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滚轮及限位件,所述滚轮连接于所述承载板朝向所述第一导轨的一侧,所述滚轮可滚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滚轮的两侧,所述限位件用于夹持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侧以引导所述所述滚轮沿所述第一导轨滚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滚轮,当所述承载板从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一端移动,且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第二端时,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滚轮转动以避让所述第二端,当所述承载板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部分移动,且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第一端时,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滚轮转动以避让所述第一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承载板、第二导轨、单向齿轮、齿轮条及转轴,所述承载板连接于所述床板,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单向齿轮与所述承载板,所述转轴可相对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直线移动;当所述单向齿轮移动至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且所述单向齿轮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单向齿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床板转动;当所述单向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连接且所述单向齿轮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时,所述床板朝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连杆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转轴相对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直线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床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于所述底座,所述万向轮可滚动连接于所述床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床,通过在底座设有动力机构,能够带动床板相对底座转动,从而能够便于用户在床上时调整自身头部的朝向,尤其对于腿脚不便的用户,无需自身挪动以调整头部的朝向,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且由于目前的床多具有床屏,床板在原位转动时会被床屏阻挡,则动力机构还能够带动床板在第一平面上移动以使得床板与床屏之间形成足够的间距,此时床板的转动不会被床屏阻挡,再通过动力机构完成床板的转动,再通过动力机构将床屏移动至原位即可完成床板的转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床的一种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床的另一种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方案的床(隐去床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限位件避让第一端或第二端的原理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方案的床(隐去床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床;1a、底座;1b、床屏;1c、动力机构;1d、床板;1e、万向轮;10、承载板;11、第一导轨;11a、第一部分;11b、第二部分;110、第一端;111、第二端;12、挡块;12a、第三凸柱;13、连接杆;13a、第一凸柱;13b、第二凸柱;14、弹性件;15、滚轮;16、限位件;17、第二导轨;18、单向齿轮;19、齿轮条;20、转轴;21、连杆机构;21a、第一杆件;21b、第二杆件;21c、电机;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2为床1的床板1d在第一平面上移动至床板1d相对床屏1b形成间距的状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床1,包括底座1a、床屏1b、动力机构1c及床板1d,床屏1b连接于底座1a的一侧,动力机构1c设于底座1a,床板1d连接于动力机构1c背离底座1a的一侧,其中,动力机构1c用于带动床板1d相对床屏1b在第一平面上移动以使床板1d可相对床屏1b形成间距,动力机构1c还用于带动床板1d相对底座1a运动以使床板1d相对底座1a绕垂直于第一平面的第一方向X所在的直线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床1,通过在底座1a设有动力机构1c,能够带动床板1d相对底座1a转动,从而能够便于用户在床1上时调整自身头部的朝向,尤其对于腿脚不便的用户,无需自身挪动以调整头部的朝向,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且由于目前的床1多具有床屏1b,床板1d在原位转动时会被床屏1b阻挡,则动力机构1c还能够带动床板1d在第一平面(由于床1通常放置于地面,则第一平面为水平面)上移动以使得床板1d与床屏1b之间形成足够的间距,此时床板1d的转动不会被床屏1b阻挡,再通过动力机构1c完成床板1d的转动,再通过动力机构1c将床屏1b移动至原位即可完成床板1d的转向。
可选地,底座1a可为壳体结构或框架结构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机构1c用于带动床板1d相对床屏1b在第二方向Y所在的直线上移动以使床板1d可相对床屏1b形成间距,第二方向Y位于第一平面内;且第二方向Y垂直于床屏1b。
这样,动力机构1c带动床板1d沿第二方向Y所在的直线运动,则床板1d的运动为直线运动,且第二方向Y是垂直于床屏1b的方向,使得床板1d沿较短的路径运动,即使得床板1d移动较短的距离即可与床屏1b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以使得床板1d转动时不被床屏1b阻挡。
请参阅图3,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机构1c包括承载板10及第一导轨11,承载板10连接于床板1d,承载板10可相对第一导轨11移动,第一导轨11包括第一部分11a及连接于第一部分11a的第二部分11b,第一部分11a的轨迹平行于第二方向Y,第二部分11b的轨迹为封闭图形。
这样,通过承载板10沿第一导轨11的移动,承载板10沿第一导轨11的第一部分11a移动时能够沿第二方向Y所在的直线运动,承载板10相对第一导轨11的第二部分11b移动时会改变床板1d的角度,则承载板10首先在第一导轨11的第一部分11a沿第二方向Y运动进入第二部分11b,此时承载板10带动床板1d沿第二方向Y移动使得床板1d相对床屏1b形成一定的间距,再在第二部分11b沿封闭图形移动,此时床板1d的角度不断改变至完成转向,最后从第二部分11b进入第一部分11a,在第一部分11a沿第二方向Y的反方向移动,此时床板1d移动至原位,从而使得用户的头部朝向改变。此外,采用承载板10沿第一导轨11移动的方式,能够使得床板1d掉头的过程中均为移动,运动较为平缓,用户的体感较好。
可选地,承载板10可为板状结构或块状结构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地,承载板10相对第一导轨11的移动方式可为滑动或滚动等,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示例性地,当承载板10相对第一导轨11滑动时,承载板10可为滑块,第一导轨11可为滑轨,当承载板10相对第一导轨11滚动时,可在承载板10上设有滚轮15,通过滚轮15实现相对第一导轨11的滚动。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1b的轨迹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
这样,由于第二部分11b的轨迹为圆弧形或椭圆弧形,能够使得床板1d的运动较为平稳,避免出现大角度的急转弯而影响运动的稳定性,导致第一导轨11与承载板10的损坏甚至导致承载板10脱离第一导轨11,同时也避免床板1d大角度的急转弯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机构1c还包挡块12及连接杆13,连接杆13的一端连接于底座1a,挡块12可转动连接于连接杆13的另一端,第二部分11b具有第一端110及第二端111,挡块12用于引导承载板10沿第一部分11a向第一端110的方向移动,且承载板10沿第二端111向第一部分11a的方向移动时,承载板10推动挡块12相对连接杆13发生转动以避让承载板10。
这样,能够保证承载板10从第一部分11a向第二部分11b运动时,由于挡块12的引导作用,使得承载板10必然会从第二部分11b的第一端110进入第二部分11b,并从第二部分11b的第二端111离开第二部分11b并回到第一部分11a,保证承载板10能够沿预设轨迹移动,从而保证动力机构1c运作的稳定性,同时,在承载板10从第二端111向第一部分11a运动时,承载板10能够推动挡块12相对连接杆13转动,使得挡块12不会对承载板10从第二端111向第一部分11a的移动造成影响。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杆13上间隔地设有第一凸柱13a与第二凸柱13b,挡块12上设有第三凸柱12a,动力机构1c还包括弹性件14,弹性件1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凸柱13a及第三凸柱12a;承载板10沿第一部分11a向第一端110的方向移动时,第三凸柱12a抵止于第二凸柱13b以固定挡块12;承载板10沿第二端111向第一部分11a的方向移动时,承载板10带动第三凸柱12a相对连接杆13转动以拉伸弹性件14;弹性件14用于在拉伸后产生弹力带动第三凸柱12a相对连接杆13转动,以使第三凸柱12a带动挡块12相对连接杆13转动并复位。
这样,当承载板10从第一导轨11的第一部分11a向第一端110移动时,挡块12上的第三凸柱12a会被连接杆13上的第二凸柱13b阻挡,承载板10无法推动挡块12相对连接杆13转动,则承载板10只能由挡块12引导从第一部分11a向第一端110移动,无法从第一部分11a向第二端111移动,当承载板10从第一导轨11的第二端111向第一部分11a移动时,承载板10可以推动挡块12相对连接杆13转动,挡块12不会对承载板10从第二端111向第一部分11a的移动造成阻挡,且在挡块12转动过程中弹性件14拉伸,在承载板10进入第一部分11a后弹性件14产生弹力带动挡块12转动并复位,从而使得挡块12在下一次承载板10从第一部分11a向第一端110移动时能够对承载板10起到引导作用,使得承载板10能够沿预设轨迹进行循环运动,进一步地保证了动力机构1c运作的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机构1c还包括滚轮15及限位件16,滚轮15连接于承载板10朝向第一导轨11的一侧,滚轮15可滚动连接于第一导轨11,限位件16设于滚轮15的两侧,限位件16用于夹持于第一导轨11的两侧以引导滚轮15沿第一导轨11滚动。
这样,通过在承载板10上设置有滚轮15,则通过滚轮15能够与第一导轨11可滚动连接,并通过设置在滚轮15上设有夹持于第一导轨11的两侧的限位件16,能够保证滚轮15沿第一导轨11滚动,从而保证承载板10沿第一导轨11的轨迹移动。
可选地,限位件16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当限位件16为一个时,该限位件16连接于滚轮15的两侧,且限位件16夹持于第一导轨11的两侧,当限位件16为多个时,多个限位件16分别设置于滚轮15的两侧,部分限位件16位于第一导轨11的一侧,部分限位件16位于第一导轨11的另一侧,位于第一导轨11两侧的多个限位件16共同夹持第一导轨11。
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16可转动连接于滚轮15,当承载板10从第一部分11a向第一端110移动,且限位件16抵接于第二端111时,限位件16相对滚轮15转动以避让第二端111,当承载板10从第二端111向第一部分11a移动,且限位件16抵接于第一端110时,限位件16相对滚轮15转动以避让第一端110。
这样,由于限位件16需要夹持于第一导轨11的两侧,在承载板10从第一部分11a向第一端110移动时会与第二端111抵接,在承载板10从第二端111向第一部分11a移动时会与第一端110抵接,承载板10无法正常移动,如图4所示,使得限位件16与滚轮15可转动连接,使得限位件16在抵接于第二端111时能够相对滚轮15发生转动以避让第二端111,且限位件16在抵接于第一端110时能够相对滚轮15发生转动以避让第一端110,从而使得承载板10能够沿预设轨迹正常移动。
优选地,限位件16为十字杆,通过十字杆具有的四个方形空间均能够在十字杆与第一端110或第二端111抵接发生转动时避让第二端111或第一端110,且十字杆转动至任何角度时至少部分十字杆会夹持于第一导轨11,保证限位件16对承载板10的引导作用。
请参阅图5,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机构1c包括承载板10、第二导轨17、单向齿轮18、齿轮条19及转轴20,承载板10连接于床板1d,转轴20连接于单向齿轮18与承载板10,转轴20可相对第二导轨17沿第二方向Y所在的直线移动;当单向齿轮18移动至与齿条啮合连接且单向齿轮18沿第二方向Y移动时,单向齿轮18带动转轴20转动以带动床板1d转动;当单向齿轮18与齿条啮合连接且单向齿轮18沿第二方向Y的反方向移动时,床板1d朝第二方向Y的反方向移动。
这样,当转轴20、单向齿轮18与承载板10在第二轨道的第一段(即单向齿轮18与齿轮条19未接触的一段)上沿第二方向Y移动时,单向齿轮18不转动,承载板10仅作沿第二方向Y移动的直线运动,当转轴20、单向齿轮18与承载板10在第二轨道的第二段(即单向齿轮18与齿轮条19啮合的一段)上沿第二方向Y移动时,单向齿轮18转动并带动转轴20转动从而带动承载板10转动,从而实现了床板1d的转动,当转轴20、单向齿轮18与承载板10在第二轨道的第二段(即单向齿轮18与齿轮条19啮合的一段)上沿与第二方向Y相反的方向移动时,由于采用了单向齿轮18,单向齿轮18转动但并不带动转轴20转动,从而承载板10不转动,承载板10仅作沿与第二方向Y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直线运动,当转轴20、单向齿轮18与承载板10在第二轨道的第一段(即单向齿轮18与齿轮条19未接触的一段)上沿与第二方向Y相反的方向移动时,单向齿轮18不转动,承载板10仅作沿与第二方向Y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直线运动。
可选地,可通过连杆机构21、推杆机构等为转轴20、单向齿轮18与承载板10的移动提供动力,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动力机构1c包括连杆机构21,连杆机构21连接于转轴20,连杆机构21用于带动转轴20相对第二导轨17沿第二方向Y所在的直线移动。
这样,通过连杆机构21既能够带动转轴20沿第二方向Y的移动,又能够带动转轴20沿与第二方向Y相反的方向移动,且连杆机构21的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床1的生产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连杆机构21包括第一杆件21a、第二杆件21b及电机21c,第一杆件21a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于转轴20,第一杆件21a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杆件21b,所述第二杆件21b可转动连接于电机21c。
这样,电机21c带动第二杆件21b转动,第二杆件21b带动第一杆件21a相对第二杆件21b转动,从而第一杆件21a相对转轴20转动,并带动转轴20在第二方向Y所在的直线作往复运动。
一些实施例中,床1包括万向轮1e,万向轮1e设于底座1a,万向轮1e可滚动连接于床板1d。
这样,通过在底座1a上设有万向轮1e,一方面能够对床板1d起到支撑作用,与动力机构1c共同承担床板1d的重量,从而减少动力机构1c的承重,提高动力机构1c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万向轮1e自身能够发生转动并与床板1d之间发生滚动,不会影响床板1d的运动。
可选地,万向轮1e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床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床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床屏,所述床屏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一侧;
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以及
床板,所述床板连接于所述动力机构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
其中,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床板相对所述床屏在第一平面上移动以使所述床板可相对所述床屏形成间距,所述动力机构还用于带动所述床板相对所述底座运动以使所述床板相对所述底座绕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的第一方向所在的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床板相对所述床屏在第二方向所在的直线上移动以使所述床板可相对所述床屏形成所述间距,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平面内;且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床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承载板及第一导轨,所述承载板连接于所述床板,所述承载板可相对所述第一导轨移动,所述第一导轨包括第一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轨迹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二部分的轨迹为封闭图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挡块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挡块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挡块用于引导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承载板推动所述挡块相对所述连接杆发生转动以避让所述承载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间隔地设有第一凸柱与第二凸柱,所述挡块上设有第三凸柱,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凸柱及所述第三凸柱;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三凸柱抵止于所述第二凸柱以固定所述挡块;所述承载板沿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承载板带动所述第三凸柱相对所述连接杆转动以拉伸所述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拉伸后产生弹力带动所述第三凸柱相对所述连接杆转动,以使所述第三凸柱带动所述挡块相对所述连接杆转动并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滚轮及限位件,所述滚轮连接于所述承载板朝向所述第一导轨的一侧,所述滚轮可滚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滚轮的两侧,所述限位件用于夹持于所述第一导轨的两侧以引导所述滚轮沿所述第一导轨滚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可转动连接于所述滚轮,当所述承载板从所述第一部分向所述第一端移动,且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第二端时,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滚轮转动以避让所述第二端,当所述承载板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部分移动,且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第一端时,所述限位件相对所述滚轮转动以避让所述第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承载板、第二导轨、单向齿轮、齿轮条及转轴,所述承载板连接于所述床板,所述转轴连接于所述单向齿轮与所述承载板,所述转轴可相对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直线移动;当所述单向齿轮移动至与所述齿轮条啮合连接且所述单向齿轮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时,所述单向齿轮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床板转动;当所述单向齿轮与所述齿轮条啮合连接且所述单向齿轮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时,所述床板朝所述第二方向的反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连杆机构用于带动所述转轴相对所述第二导轨沿所述第二方向所在的直线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包括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于所述底座,所述万向轮可滚动连接于所述床板。
CN202222680579.3U 2022-10-11 2022-10-11 Active CN2182464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80579.3U CN218246485U (zh) 2022-10-11 2022-10-1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80579.3U CN218246485U (zh) 2022-10-11 2022-10-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6485U true CN218246485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50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80579.3U Active CN218246485U (zh) 2022-10-11 2022-10-11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64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90149B (zh) 铰链结构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KR20220078550A (ko) 전신안마의자 및 그의 의자 프레임 구조
CN201008471Y (zh) 婴儿摇椅及其驱动装置
US4458675A (en) Roller type finger-pressure apparatus
KR20170129183A (ko) 벽 근접 가구 부재 리클라이닝 기구
CN102416887A (zh) 车辆用滑动装置以及用于该滑动装置的滚动元件循环单元
CN110074928B (zh) 一种医疗护理床垫
CN218246485U (zh)
CN216951254U (zh) 铰链组件和折叠式电子设备
US8550231B2 (en) Conveying device
US8974404B2 (en) Message device having rotary motion and two directional linear motion
CN111952769B (zh) 一种计算机硬件主板用收纳式接口
US8888726B2 (en) Two dimensional moving massage device
JP2004173959A (ja) 物品収納棚
CA3099951A1 (en) Stair lift
CN211215189U (zh) 一键折叠跑步机的连杆机构及其跑步机
JP2015000192A (ja) 電動ベッドの背ボトムの動作機構
CN216616259U (zh) 一种移动书屋的支撑底座
CN215021865U (zh) 一种揉捏装置
JP2016098863A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及び遊技機
JP4708800B2 (ja) ベッド装置
CN219941061U (zh) 一种背板可回退的床
CN220457259U (zh) 一种绕线针翻转机构
CN215148416U (zh) 一种定位机构
CN215132623U (zh) 一种按摩床摇摆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