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48416U - 一种定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位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48416U
CN215148416U CN202121183865.8U CN202121183865U CN215148416U CN 215148416 U CN215148416 U CN 215148416U CN 202121183865 U CN202121183865 U CN 202121183865U CN 215148416 U CN215148416 U CN 215148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ing
moving
pushing assembly
moving part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838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明
单艾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838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48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48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48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定位机构,包括支撑底板、推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支撑底板设有限位部;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均包括与限位部配合且可进行直线移动的移动部和用于接触产品侧边的推动件;第一推动组件的移动部的移动方向与第二推动组件的移动部的移动方向垂直,且二者的移动路径相交于定位中心;第一推动组件的移动部和第二推动组件的移动部均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驱动机构控制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同时靠近或同时远离定位中心。本申请提供的定位机构利用一个驱动机构实现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同时张开和同时闭合的动作,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小了定位机构的整体占用空间,控制也较为简单。

Description

一种定位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产品定位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利用定位机构实现玻璃产品的定位,定位机构包括底板和布置在底板下方的两组独立工作的驱动组件,每一组两组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同步带和推板,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推板移动,推板推动玻璃产品的侧边使移动。同时,两组驱动组件中的同步带垂直分布,一组驱动组件带动玻璃产品沿X方向移动,另一组驱动组件带动玻璃产品沿Y方向移动,X方向与Y方向相互垂直,实现玻璃产品在XY平面内的定位。
由于上述结构的定位装置需要采用两组驱动组件才能实现玻璃产品在两个方向的移动,因此定位机构的成本较高。并且,对于大体呈矩形的底板,两组驱动组件中的电机分别布置在底板的两个相邻的边,电机和同步轮占用一些空间导致底板外形增大,因此定位机构无法在空间有限制的地方使用。另外,定位装置中的两组驱动组件独立动作,二者的同步性难以控制,在实际设计时需要考虑传动比、电机转速、产品沿X方向移动距离、产品沿Y方向移动距离等因素,控制较为复杂。
综上所述,如何降低定位机构的成本、减少定位机构的占用空间并且简化控制过程,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机构,其利用一个驱动机构实现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的同时张开和同时闭合的动作,降低了成本,同时减小了定位机构的整体占用空间,控制也较为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定位机构,包括:
支撑底板,用于支撑产品,设有限位部;
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推动组件均包括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且可进行直线移动的移动部和与所述移动部连接且用于接触产品侧边的推动件;所述第一推动组件的移动部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推动组件的移动部的移动方向垂直,且二者的移动路径相交于定位中心;
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推动组件的所述移动部和所述第二推动组件的所述移动部均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和所述第二推动组件同时靠近或同时远离所述定位中心。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部、凸轮盘和弹性件;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与所述凸轮盘连接并带动所述凸轮盘旋转;所述凸轮盘的外轮廓包括凸起轮廓和内凹轮廓,所述第一推动组件的所述移动部和所述第二推动组件的所述移动部同时与所述凸轮盘的凸起轮廓相抵或者同时与所述凸轮盘的内凹轮廓相抵;所述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推动机构和所述支撑底板之间;
或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旋转驱动部、曲柄轮、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部与所述曲柄轮连接并带动所述曲柄轮旋转;所述曲柄轮与所述第一连杆铰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的所述移动部铰接;所述曲柄轮与所述第二连杆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推动组件的所述移动部铰接;
或者,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直线驱动部、连杆推块、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直线驱动部的驱动端与所述连杆推块连接并带动所述连杆推块进行直线移动,所述连杆推块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每一所述移动部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杆推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的所述移动部铰接;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杆推块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的所述移动部铰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或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部包括支撑架、伸缩装置、动力摆臂和旋转轴;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撑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撑架可转动的连接,所述伸缩装置的驱动端通过接头与所述动力摆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动力摆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限位件,当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量达到预设行程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动力摆臂相抵。
可选的,所述第一推动组件的所述移动部和/或所述第二推动组件的所述移动部设有与所述凸轮盘的外轮廓接触的移动部轴承。
可选的,所述支撑底板包括底板本体和设于所述底板本体上且用于支撑产品的若干个支撑柱。
可选的,所述底板本体设有避让缺口;所述移动部均位于所述底板本体的下方,所述推动件包括若干个穿过所述避让缺口的定位推杆。
可选的,所述定位推杆的外周安装有用于与产品侧边接触的定位推杆轴承。
可选的,所述第一推动组件包括两个间隔分布且滑动方向平行的所述移动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的两个所述移动部传动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推动组件的两个所述移动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和/或,所述第二推动组件包括两个间隔分布且滑动方向平行的所述移动部,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推动组件的两个所述移动部传动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二推动组件的两个所述移动部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可选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组第一推动组件,各组所述第一推动组件从左至右依次分布,同一组所述第一推动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移动部分别为左移动部和位于所述左移动部右侧的右移动部;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全部所述左移动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全部所述右移动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任意一个所述左移动部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与任意一个所述右移动部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和/或,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至少两组第二推动组件,各组所述第二推动组件从前至后依次分布,同一组所述第二推动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移动部分别为前移动部和位于所述前移动部后侧的后移动部;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全部所述前移动部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全部所述后移动部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任意一个所述前移动部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与任意一个所述后移动部连接或者与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本申请提供的定位机构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提供的定位机构包括支撑底板、推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均包括移动部和推动件,移动部与支撑底板上的限位部配合、并受限位部的限制而进行直线移动,推动件与移动部连接;第一推动组件的移动部沿第一直线移动,第二推动组件的移动部沿第二直线移动,并且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交于定位中心;第一推动组件的移动部和第二推动组件的移动部均与驱动机构连接,驱动机构控制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同时靠近或同时远离定位中心。
在使用时,驱动机构动作使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同时远离定位中心,然后将产品放置在支撑底板上方,之后驱动机构再次动作使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同时靠近定位中心,第一推动组件的推动件与产品的一个侧边接触,并推动产品沿第一直线移动,同时第二推动组件的推动件与产品的另一个侧边接触,并推动产品沿第二直线移动,实现产品的定位。
本申请提供的定位机构在实现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利用一个驱动机构控制第一推动组件和第二推动组件张开和闭合,降低了成本;同时驱动机构不需要在支撑底板的两个邻边的边缘区域占用太多空间,减小了定位机构的整体体积;并且由于仅设置一个驱动机构,无需如现有技术对两组驱动组件进行单独控制,因此控制较为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定位机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定位机构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第一旋转驱动部;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定位机构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定位机构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定位机构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定位机构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支撑底板1、限位部11、滑轨111、导向块112、底板本体12、避让缺口121、支撑柱13、支腿14;
推动机构2、第一推动组件2a、第二推动组件2b、移动部21、移动部轴承211、推动件22、定位推杆轴承221、第一连接件23、第二连接件24;
驱动机构3;第一种驱动机构3a、第一旋转驱动部311、凸轮盘312、弹性件313;第二种驱动机构3b、第二旋转驱动部321、支撑架3211、伸缩装置3212、接头3213、动力摆臂3214、旋转轴3215、限位件3216、曲柄轮322、第一连杆323、第二连杆324;第三种驱动机构3c、直线驱动部331、连杆推块332、第三连杆333、第四连杆334;
产品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6,本申请提供的定位机构用于对产品4进行定位,其适用的产品4类型不限,可以为玻璃等板材,也可以为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其适用的产品4形状不限,可以为矩形、圆形等。定位机构包括支撑底板1、推动机构2和驱动机构3。
支撑底板1用于支撑产品4。支撑底板1包括限位部11,限位部11用于限制推动机构2中移动部21的移动方向,保障移动部21进行直线移动。限位部11的结构有多种形式,例如,限位部11可以采用能够与推动机构2中移动部21配合的条形凸起或条形凹槽,优选限位部11采用滑轨111,在限位的基础上还起到导向作用,方便移动部21进行直线滑动;另外,当推动机构2的移动部21的长度过长时,限位部11还可以包括布置在推动机构2的移动部21一端的导向块112。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底板1包括底板本体12,底板本体12采用板状、机架状结构,底板本体12可以通过支腿14架设至一定高度。在使用时,产品4可以直接放置在底板本体12上,由底板本体12对产品4进行直接支撑。
可选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底板1还包括若干个支撑柱13,支撑柱13与底板本体12固定连接,并且支撑柱13凸出于底板本体12上表面,支撑柱13的顶部用于支撑产品4。相比于底板本体12,支撑柱13与产品4的接触面积更小,避免产品4在移动的过程中被支撑底板1划伤。
推动机构2包括两种推动组件,即第一推动组件2a和第二推动组件2b。二者的工作原理相同,均通过直线移动的方式抵推产品4的侧边,从而带动产品4移动;二者的移动方向不同,从而实现产品4在两个方向的定位。
第一推动组件2a包括移动部21和推动件22。
其中,移动部21能够与支撑底板1的限位部11配合,并在限位部11的限制下沿第一直线进行直线移动;移动部21的结构和形状无限制,其可以采用板状、杆状等结构,可以采用矩形或者附图所示的T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能够将推动件22安装在所需位置,并能够配合限位部11进行移动即可。
推动件22安装在移动部21上,推动件22用于与产品4的侧边接触。当移动部21带动推动件22进行直线移动时,推动件22接触产品4的侧边并推动产品4进行移动。推动件22可以采用定位推杆、推板等结构,若采用定位推杆,则优选移动部21上同时设置多个定位推杆,来对产品4侧边的不同位置进行抵推,提高产品4移动的稳定性。定位推杆可以与产品4的侧边直接接触,为了减小定位推杆与产品4之间的摩擦力,优选定位推杆的外周安装有定位推杆轴承221,定位推杆轴承221直接与产品4侧边接触。
在实际应用中,移动部21可以安装在底板本体12的上方,但是考虑到底板本体12的上方还需要放置产品4,而底板本体12下方具有较大的无用空间,优选移动部21均位于底板本体12的下方,相应的,由于推动件22需要推动位于底板本体12上方的产品4,因此底板本体12设有避让缺口121,避让缺口121在推动件22的移动方向上具有一定跨度,推动件22需要从下至上穿过避让缺口121。
第二推动组件2b同样包括移动部21和推动件22。移动部21和推动件22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可参考第一推动组件2a,此处不再赘述。同时,第二推动组件2b中的移动部21在限位部11的限制下沿第二直线进行直线移动。并且,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的移动方向与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的移动方向垂直,二者的移动路径相交于定位中心,即,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垂直分布,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交于定位中心。
驱动机构3与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直接或者间接连接,同时驱动机构3与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直接或者间接连接。驱动机构3控制第一推动组件2a和第二推动组件2b同时靠近或同时远离定位中心。驱动机构3的具体结构有多种方案,下文介绍三种可行方案。
请参考图2和图3,第一种驱动机构3a包括第一旋转驱动部311、凸轮盘312和弹性件313。
其中,第一旋转驱动部311的驱动轴与凸轮盘312同轴固定连接,并带动凸轮盘312旋转,旋转可以具体为整周回转,也可以为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来回摆动。第一旋转驱动部311可以采用电机、回转气缸等,也可以采用下文中第二旋转驱动部321的结构。
凸轮盘312的外轮廓包括凸起轮廓和内凹轮廓,凸起轮廓和内凹轮廓在凸轮盘312的外周平滑过渡。
弹性件313可以采用弹簧、弹力绳等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弹性件313弹性连接于推动机构2和支撑底板1之间,例如,在一个移动部21上固定螺钉,在支撑底板1上固定拉杆,弹性件313的两端同时连接螺钉和拉杆;弹性件313利用自身的弹性将推动机构2的移动部21压紧在凸轮盘312的外轮廓表面。
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和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分别在对应的弹性件313的作用下与凸轮盘312的外轮廓相抵。可选的,为了减小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与凸轮盘312的外轮廓之间的摩擦力,可以在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上安装移动部轴承211,该移动部轴承211与凸轮盘312的直接接触。类似的,也可以在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上安装移动部轴承211,该移动部轴承211与凸轮盘312的直接接触。
在工作过程中,当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与凸轮盘312的凸起轮廓相抵时,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与凸轮盘312的凸起轮廓相抵,此时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和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均远离定位中心,推动机构2的推动件22张开,可以在支撑底板1上放置产品4;当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与凸轮盘312的内凹轮廓相抵时,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与凸轮盘312的内凹轮廓相抵,此时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和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均靠近定位中心,推动机构2的推动件22闭合,从而实现产品4的定位。
请参考图4,第二种驱动机构3b包括第二旋转驱动部321、曲柄轮322、第一连杆323和第二连杆324。
其中,第二旋转驱动部321的驱动轴与曲柄轮322同轴固定连接,并带动曲柄轮322旋转,旋转可以具体为整周回转,也可以为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来回摆动。可选的,第二旋转驱动部321包括支撑架3211、伸缩装置3212、接头3213、动力摆臂3214和旋转轴3215;支撑架3211与支撑底板1固定连接,伸缩装置3212可以采用气缸、电缸等部件,伸缩装置3212的固定端与支撑架3211可转动的连接,伸缩装置3212的驱动端与接头3213固定连接,接头3213可以采用鱼眼接头,接头3213与动力摆臂3214的第一端铰接,动力摆臂3214的第二端与旋转轴3215固定连接。旋转轴3215作为第二旋转驱动部321的驱动轴,带动曲柄轮322旋转。可选的,第二旋转驱动部321还包括限位件3216,限位件3216固定于支撑架3211,当伸缩装置3212的伸缩量达到预设行程时,限位件3216与动力摆臂3214相抵,通过硬限位的方式限制动力摆臂3214的位置。限位件3216上可以安装缓冲垫。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旋转驱动部321也可以采用电机、回转气缸等部件。
曲柄轮322主要包括轮体,轮体与第二旋转驱动部321的驱动轴固定,轮体上设置有若干个铰接轴,铰接轴在曲柄轮322的旋转轴线的外周依次分布,每一个铰接轴与轮体的旋转中心的连线构成一个曲柄结构。可以看出,曲柄轮322的结构无限制,其可以如图4所示,在曲柄轮322的轮体外周布置杆体作为曲柄,也可以取消图4所示的曲柄轮322的杆体,而采用一个尺寸稍大的轮体,并直接将铰接轴布置在轮体的外周。
第一连杆323的第一端与曲柄轮322的铰接轴铰接,第一连杆323的第二端与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铰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杆323的第二端与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铰接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第一连杆323的第二端与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直接通过转轴铰接,第二种情况为第一连杆323与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通过一个固定件间接进行铰接,例如第一连杆323的第二端与一个固定件(如下文中的第一连接件23或第二连接件24)直接通过转轴铰接,同时该固定件与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固定连接。
第二连杆324的第一端与曲柄轮322的铰接轴铰接,第二连杆324的第二端与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铰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杆324的第二端与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铰接同样包括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二者直接通过转轴铰接,第二种情况为第一连杆323的第二端与一个固定件(如下文中的第三连接件或第四连接件)直接通过转轴铰接,同时该固定件与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固定连接。
在工作过程中,曲柄轮322与第一连杆323构成曲柄连杆机构,同时曲柄轮322与第二连杆324构成曲柄连杆机构。在曲柄轮322的转动过程中,第一连杆323的第二端带动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直线移动,同时第二连杆324的第二端带动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直线移动。
请参考图5和图6,第三种驱动机构3c包括直线驱动部331、连杆推块332、第三连杆333和第四连杆334。
其中,直线驱动部331可以采用电缸、气缸等部件,直线驱动部331的驱动端与连杆推块332连接,并带动连杆推块332进行直线移动,并且,连杆推块332的移动方向与每一移动部21的移动方向垂直,即连杆推块332的移动方向垂直于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所在平面;
第三连杆333的第一端与连杆推块332铰接,第二端与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铰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连杆333的第二端与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铰接,可以是二者直接通过转轴铰接,也可以第三连杆333的第二端与一个固定件(如下文中的第一连接件23或第二连接件24)直接通过转轴铰接,同时该固定件与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固定连接。
第四连杆334的第一端与连杆推块332铰接,第二端与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铰接。需要说明的是,第四连杆334的第二端与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铰接,可以二者直接通过转轴铰接,也可以是第四连杆334的第二端与一个固定件(如下文中的第三连接件或第四连接件)直接通过转轴铰接,同时该固定件与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固定连接。
在工作过程中,直线驱动部331控制连杆推块332靠近或远离底板本体12,第三连杆333带动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直线移动,同时第四连杆334带动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直线移动。
进一步的,同一个推动组件中的移动部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并且同一个推动组件中的移动部21的数量决定产品4的定位方式,定位方式包括边缘定位和居中定位两种方式。
当第一推动组件2a中移动部21的数量为一个时,此时第一推动组件2a需要配合第一止挡件使用,第一止挡件设置在第一推动组件2a中移动部21的移动方向上。在工作时,第一推动组件2a中移动部21推动产品4移动,直至产品4与第一止挡件接触,通过第一止挡件确定产品4边缘的摆放位置,实现产品4在第一直线方向的边缘定位。
当第一推动组件2a中移动部21的数量为两个时,第一推动组件2a包括两个移动部21,二者间隔分布,并且二者的滑动方向平行,驱动机构3与第一推动组件2a的两个移动部21传动连接,并控制第一推动组件2a的两个移动部2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在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定位产品4时,第一推动组件2a中的两个移动部21同时向靠近产品4的方向移动,相比于第一推动组件2a仅设置一个移动部21的方案,第一推动组件2a设置两个移动部21能够实现产品4在第一直线方向的居中定位,产品4在定位时沿第一直线移动的距离更短,进一步避免支撑底板1划伤产品4表面。并且,此时驱动机构3可以布置在两个移动部21的中间位置,无需在支撑底板1边缘占用较大空间,有利于定位机构实现小型化。
当第二推动组件2b中移动部21的数量为一个时,此时第二推动组件2b需要配合第二止挡件使用,第二止挡件设置在第二推动组件2b中移动部21的移动方向上。该种方案能够实现产品4在第二直线方向的边缘定位。
当第二推动组件2b中移动部21的数量为两个时,第二推动组件2b包括两个移动部21,二者间隔分布,并且二者的滑动方向平行,驱动机构3与第二推动组件2b的两个移动部21传动连接,并控制第二推动组件2b的两个移动部2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利用两个移动部21实现产品4在第二直线方向的居中定位。
在实际应用中,优选第一推动组件2a中移动部21和第二推动组件2b中移动部21的数量均为两个,使产品4在第一直线方向和第二直线方向均能够达到居中定位效果。
可以理解的,单个第一推动组件2a具有两个移动部21、且单个第二推动组件2b具有两个移动部21的方案,可以与上文中的每一种驱动机构3配合使用。对于第一种驱动机构3a,凸轮盘312的外轮廓包括四个凸起轮廓和四个内凹轮廓,并且凸起轮廓和内凹轮廓交替分布即可;对于第二种驱动机构3b,此时曲柄轮322与两个第一连杆323铰接,同时与两个第二连杆324铰接,并且第一连杆323和第二连杆324在曲柄轮322的外周交替分布即可;对于第三种驱动机构3c,此时连杆推块332与两个第三连杆333铰接,同时与两个第四连杆334铰接,并且第三连杆333和第四连杆334在连杆推块332的外周交替分布即可。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使单个定位机构能够同时对多个产品4进行定位,推动机构2包括至少两组第一推动组件2a,各组第一推动组件2a从左至右依次分布,此处的左右方向与第一直线方向一致,在使用时,若干个产品4在定位机构上从左至右摆放,每一组第一推动组件2a对一个产品4进行定位,图2至图6以定位机构具有两组第一推动组件2a和一组第二推动组件2b为例。同一组第一推动组件2a中的两个移动部21分别为左移动部和位于左移动部右侧的右移动部;推动机构2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件24,第一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件24的形状不限,可以为杆状、板状等,全部左移动部通过第一连接件23固定连接,驱动机构3与任意一个左移动部连接或者与第一连接件23连接,因此驱动机构3能够驱动全部左移动部同步进行沿第一直线的运动;全部右移动部通过第二连接件24固定连接,且驱动机构3与任意一个右移动部连接或者与第二连接件24连接,因此驱动机构3还能够驱动全部左移动部同步进行沿第一直线的运动。
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推动机构2包括至少两组第二推动组件2b,各组第二推动组件2b从前至后依次分布,此处的前后方向与第二直线方向保持一致,同一组第二推动组件2b中的两个移动部21分别为前移动部21和位于前移动部21后侧的后移动部21;推动机构2还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全部前移动部21通过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全部后移动部21通过第四连接件固定连接,驱动机构3与任意一个前移动部21连接或者与第三连接件连接,且驱动机构3与任意一个后移动部21连接或者与第四连接件连接。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原理相同,结构可相互参照,此处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定位机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底板(1),用于支撑产品(4),设有限位部(11);
推动机构(2),包括第一推动组件(2a)和第二推动组件(2b),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和所述第二推动组件(2b)均包括与所述限位部(11)配合且可进行直线移动的移动部(21)和与所述移动部(21)固定连接且用于接触产品(4)侧边的推动件(22);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的移动部(21)的移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推动组件(2b)的移动部(21)的移动方向垂直,且二者的移动路径相交于定位中心;
驱动机构(3),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的所述移动部(21)和所述第二推动组件(2b)的所述移动部(21)均与所述驱动机构(3)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控制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和所述第二推动组件(2b)同时靠近或同时远离所述定位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旋转驱动部(311)、凸轮盘(312)和弹性件(313);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311)与所述凸轮盘(312)传动连接并带动所述凸轮盘(312)旋转;所述凸轮盘(312)的外轮廓包括凸起轮廓和内凹轮廓,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的所述移动部(21)和所述第二推动组件(2b)的所述移动部(21)同时与所述凸轮盘(312)的凸起轮廓相抵或者同时与所述凸轮盘(312)的内凹轮廓相抵;所述弹性件(313)弹性连接于所述推动机构(2)和所述支撑底板(1)之间;
或者,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第二旋转驱动部(321)、曲柄轮(322)、第一连杆(323)和第二连杆(324);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部(321)与所述曲柄轮(322)连接并带动所述曲柄轮(322)旋转;所述曲柄轮(322)与所述第一连杆(323)铰接,所述第一连杆(323)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的所述移动部(21)铰接;所述曲柄轮(322)与所述第二连杆(324)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24)与所述第二推动组件(2b)的所述移动部(21)铰接;
或者,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直线驱动部(331)、连杆推块(332)、第三连杆(333)和第四连杆(334);所述直线驱动部(331)的驱动端与所述连杆推块(332)连接并带动所述连杆推块(332)进行直线移动,所述连杆推块(332)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每一所述移动部(21)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三连杆(333)的一端与所述连杆推块(33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的所述移动部(21)铰接;所述第四连杆(334)的一端与所述连杆推块(33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的所述移动部(2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部(311)或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部(321)包括支撑架(3211)、伸缩装置(3212)、动力摆臂(3214)和旋转轴(3215);所述支撑架(3211)与所述支撑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伸缩装置(3212)的固定端与所述支撑架(3211)可转动的连接,所述伸缩装置(3212)的驱动端通过接头(3213)与所述动力摆臂(3214)的第一端铰接,所述动力摆臂(3214)的第二端与所述旋转轴(3215)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211)上固定有限位件(3216),当所述伸缩装置(3212)的伸缩量达到预设行程时,所述限位件(3216)与所述动力摆臂(3214)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的所述移动部(21)和/或所述第二推动组件(2b)的所述移动部(21)设有与所述凸轮盘(312)的外轮廓接触的移动部轴承(2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包括底板本体(12)和设于所述底板本体(12)上且用于支撑产品(4)的若干个支撑柱(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本体(12)设有避让缺口(121);所述移动部(21)均位于所述底板本体(12)的下方,所述推动件(22)包括若干个穿过所述避让缺口(121)的定位推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推杆的外周安装有用于与产品(4)侧边接触的定位推杆轴承(221)。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包括两个间隔分布且滑动方向平行的所述移动部(21),所述驱动机构(3)与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的两个所述移动部(21)传动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的两个所述移动部(2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和/或,所述第二推动组件(2b)包括两个间隔分布且滑动方向平行的所述移动部(21),所述驱动机构(3)与所述第二推动组件(2b)的两个所述移动部(21)传动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二推动组件(2b)的两个所述移动部(21)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机构(2)包括至少两组第一推动组件(2a),各组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从左至右依次分布,同一组所述第一推动组件(2a)中的两个所述移动部(21)分别为左移动部和位于所述左移动部右侧的右移动部;所述推动机构(2)还包括第一连接件(23)和第二连接件(24),全部所述左移动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23)固定连接,全部所述右移动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24)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与任意一个所述左移动部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一连接件(23)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3)与任意一个所述右移动部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4)连接;
和/或,所述推动机构(2)包括至少两组第二推动组件(2b),各组所述第二推动组件(2b)从前至后依次分布,同一组所述第二推动组件(2b)中的两个所述移动部(21)分别为前移动部(21)和位于所述前移动部(21)后侧的后移动部(21);所述推动机构(2)还包括第三连接件和第四连接件,全部所述前移动部(21)通过所述第三连接件固定连接,全部所述后移动部(21)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3)与任意一个所述前移动部(21)连接或者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且所述驱动机构(3)与任意一个所述后移动部(21)连接或者与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
CN202121183865.8U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定位机构 Active CN215148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3865.8U CN215148416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定位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83865.8U CN215148416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定位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48416U true CN215148416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73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83865.8U Active CN215148416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定位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48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7018B (zh) 一种便于取放书本的智能书架
CN215148416U (zh) 一种定位机构
CN115582462A (zh) 一种中空镶嵌玻璃固定金属框成型设备
CN112764465B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0379091U (zh) 用于电池片的裂片装置
CN219587959U (zh) 双转轴连动结构
CN210964906U (zh) 一种医学检验用尿液摇匀装置
CN218326051U (zh) 齿轮齿条往复运动的机械限位机构
CA2628485A1 (en) Articulated walking toy device
CN214743114U (zh) 曲柄滑块凸轮机构
CN216531520U (zh) 翻转结构、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006618U (zh) 瞬时分离机构及开关装置
CN115617122A (zh) 电子设备
CN113558370B (zh) 一种智能调控方位办公桌
CN11342315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可多方位收集信号的基站座
CN214492569U (zh) 一种竖直伸缩装置、位置调节装置和自动充电系统
CN213849315U (zh) 一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用可旋转多屏工作台
CN1242873C (zh) 移动式六自由度混联机器人
CN210117018U (zh) 对齐机构
CN211555921U (zh) 电池串定位平台
CN220994524U (zh) 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的柔性移动工作站
CN216089788U (zh) 一种婴儿床摇摆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婴儿床
CN203183657U (zh) 自动麻将机的推牌装置
CN220851527U (zh) 一种无线计算机终端
CN214896450U (zh) 一种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主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