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17122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617122A
CN115617122A CN202211211790.9A CN202211211790A CN115617122A CN 115617122 A CN115617122 A CN 115617122A CN 202211211790 A CN202211211790 A CN 202211211790A CN 115617122 A CN115617122 A CN 115617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linkage
electronic device
moving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117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1179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17122A/zh
Publication of CN115617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61712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121512 priority patent/WO2024067578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涉及通信设备技术领域。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移动支撑件、升降支撑件和柔性显示屏;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可移动地连接,柔性显示屏的一端与第一主体连接,柔性显示屏的另一端与第二主体连接;升降支撑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主体,移动支撑件设置于第二主体;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移动支撑件移动至第一位置,升降支撑件升至第一高度,移动支撑件和升降支撑件均与柔性显示屏抵接;在电子设备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移动支撑件移动至第二位置,升降支撑件降至第二高度,移动支撑件覆盖升降支撑件,移动支撑件与柔性显示屏抵接。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及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配置的屏幕越来越大。配置有柔性显示屏的电子设备可以兼顾大屏幕需求及电子设备的便携性,因此逐渐受到用户的青睐。
为了对柔性显示屏进行支撑,相关技术涉及的电子设备采用能够相对移动的两个梳齿结构实现。但是,相互配合的两个梳齿结构在柔性显示屏展开或收缩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摩擦,进而会导致异响产生,这无疑会影响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目前电子设备存在异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移动支撑件、升降支撑件和柔性显示屏;
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
所述升降支撑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移动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移动支撑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升降支撑件升至第一高度,所述移动支撑件和所述升降支撑件均与所述柔性显示屏抵接;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移动支撑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升降支撑件降至第二高度,所述移动支撑件覆盖所述升降支撑件,所述移动支撑件与所述柔性显示屏抵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升降支撑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主体,移动支撑件设置于第二主体,而第二主体相对于第一主体可移动,其中升降支撑件的移动方向与移动支撑件的移动方向相交,升降支撑件可以通过自身的升降与移动支撑件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也可以避让移动支撑件,以便于移动支撑件缩回并覆盖升降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电子设备展开时通过移动支撑件和升降支撑件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从而提供比较好的支撑效果,与此同时,移动支撑件和升降支撑件的移动互不干涉,以缓解两者之间的摩擦,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异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2至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处于不同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4至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处于不同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6至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处于不同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导向机构的爆炸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驱动机构的爆炸图;
图14至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齿轮组处于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第一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升降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至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移动支撑件处于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至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导向柱处于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至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移动支撑件的部分结构处于不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移动支撑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主体、110-避让凹部、120-第二导向部、130-第一面;
200-移动支撑件、201-联动凸部、201a-凸起部、201b-导向柱、210-第一联动部、220-第一边沿、230-第二边沿;
300-升降支撑件、301-联动槽、301a-第一槽段、301b-第二槽段、301c-倾斜槽段、310-第二联动部、320支撑板、330-第一导向部;
400-柔性显示屏;
500-弹性件;
600-驱动机构、610-驱动源、620-减速器、621-齿轮组、622-齿轮端盖、630-丝杆、640-导向杆、650-轴承、660-滑块、670-固定件、680-支架、690-电路板;
700-导向机构、710-导向座、720-导轨、730-滚动体、740-滚动体端盖、750-紧固件;
800-第二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参考图1至图2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100、第二主体800、移动支撑件200、升降支撑件300和柔性显示屏400。
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800可移动地连接,即第二主体8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可以移动,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800均为电子设备的基础构件。柔性显示屏400的一端与第一主体100连接,柔性显示屏400的另一端与第二主体800连接。当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800相对移动时,柔性显示屏400可以相对于第二主体800滑动,从而使得柔性显示屏400中位于电子设备同一侧的部分的面积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
升降支撑件30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主体100,即升降支撑件3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可以移动,移动支撑件200设置于第二主体800。可选地,升降支撑件300可以沿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升降支撑件300的高度发生变化;移动支撑件200固定设置于第二主体800,两者可以同步移动,两者的移动方向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
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移动支撑件200移动至第一位置,升降支撑件300升至第一高度,移动支撑件200和升降支撑件300均与柔性显示屏400抵接,从而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400,此时柔性显示屏400的显示面积较大,便于用于查看显示内容,并且,当用户实施触控操作时,此时柔性显示屏400的刚性较大,有利于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在电子设备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移动支撑件200移动至第二位置,升降支撑件300降至第二高度,移动支撑件200覆盖升降支撑件300,移动支撑件200与柔性显示屏400抵接,此时电子设备的体积较小,便于用户携带,且柔性显示屏400的显示面积较小,仅通过移动支撑件200就可以满足柔性显示屏400的支撑需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升降支撑件30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主体100,移动支撑件200设置于第二主体800,而第二主体8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可移动,其中升降支撑件300的移动方向与移动支撑件200的移动方向相交,升降支撑件300可以通过自身的升降与移动支撑件200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400,也可以避让移动支撑件200,以便于移动支撑件200缩回并覆盖升降支撑件300的至少一部分。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电子设备展开时通过移动支撑件200和升降支撑件300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400,从而提供比较好的支撑效果,与此同时,移动支撑件200和升降支撑件300的移动互不干涉,以缓解两者之间的摩擦,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存在异响的问题。
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支撑件200的移动和升降支撑件300的移动可以各自实现,例如通过两个独立工作的驱动机构分别实现移动支撑件200的驱动和升降支撑件300的驱动。另一实施例中,移动支撑件200设有第一联动部210,升降支撑件300设有第二联动部310,第一联动部210与第二联动部310相配合,在移动支撑件2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移动的过程中,移动支撑件200通过第一联动部210和第二联动部310带动升降支撑件3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移动。在第二主体8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移动的过程中,设置于第二主体800上的移动支撑件200随第二主体800一起移动,与此同时,移动支撑件200通过第一联动部210向第二联动部310传递作用力,使得第二联动部310带动升降支撑件3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移动,即采用移动支撑件200与升降支撑件300联动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电子设备的结构件数量,以节省空间和制作成本,而且无需严格控制移动支撑件200和升降支撑件300的移动时机,从而可以降低控制难度。
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驱动机构600和导向机构700,驱动机构600设置于第一主体100,驱动机构600与第二主体800相连,驱动机构600可驱动第二主体8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移动,与此同时移动支撑件2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移动。导向机构700可以为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800的相对移动提供导向作用,从而使得第一主体100和第二主体800更精准、顺畅地相对移动。
可选地,导向机构700包括导向座710、导轨720、滚动体730、滚动体端盖740和紧固件750,导向座710固定于第一主体100,导轨720可滑动地设置于导向座710的导向槽内,且导轨720与导向座710之间设有多个滚动体730,滚动体端盖740通过紧固件750连接于导向座710的端部,滚动体端盖740用于阻挡滚动体730滚动至导向槽之外,可选地,滚动体端盖7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包括第一滚动体端盖和第二滚动体端盖,第一滚动体端盖和第二滚动体端盖分别设置于导向座710的两端,以使第一滚动体端盖、导向槽和第二滚动体端盖之间形成容纳槽,以便于滚动体730在容纳槽内滚动。导轨720与移动支撑件200相连,导轨720为移动支撑件200提供导向,以便于第二主体800沿预设的方向移动,避免第二主体800倾斜而导致柔性显示屏400出现褶皱。
可选地,驱动机构600包括驱动源610、减速器620、丝杆630、导向杆640、轴承650、滑块660、固定件670、支架680和电路板690,可选地,驱动源610可以为电机、液压缸、形状记忆合金等多种驱动装置中的至少一者,这里不作具体限制。支架680设置于第一主体100,丝杆630和导向杆640间隔且平行地设置于支架680,且丝杆630通过轴承650与支架680相连,驱动源610与丝杆630相连,滑块660分别套设于丝杆630和导向杆640,其中,滑块660与丝杆630螺纹配合,滑块660与导向杆640导向配合。在驱动源610驱动丝杆630转动的过程中,滑块660相对于丝杆630移动,同时导向杆640为滑块660提供导向,可选地,导向杆6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其中包括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第一导向杆和第二导向杆分别间隔地设置于丝杆630的两侧。滑块660通过固定件670与移动支撑件200固定连接。减速器620设置于驱动源610与丝杆630之间,以降低驱动源610的转速,增大力矩并将该力矩恒定地传递至丝杆630。电路板690与驱动源610电连接,用于为驱动源610供电。
可选地,减速器620包括齿轮组621和齿轮端盖622,齿轮组621连接于驱动源610的输出轴与丝杆630的端部之间,齿轮端盖622设置于齿轮组621的一侧,用于保护齿轮组621。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支撑件200设有多个第一联动部210,各第一联动部210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增大移动支撑件200与升降支撑件3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升移动支撑件200和升降支撑件300的移动稳定性。
可选地,升降支撑件3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当该升降支撑件300的尺寸较小时,其支撑效果较差;当该升降支撑件300的尺寸较大时,容易影响其它结构的设置。故,另一实施例中,升降支撑件30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各升降支撑件300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三方向同时垂直于移动支撑件200的移动方向和升降支撑件300的移动方向,此时既可以确保升降支撑件300的支撑效果,同时可以避让其它结构,以便于其它结构的设置。进一步可选地,每个升降支撑件300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联动部310,各第一联动部210与各第二联动部310一一对应配合,从而提高升降支撑件300的移动稳定性。
可选地,第一联动部210和第二联动部310均可以为驱动斜面,通过两个驱动斜面的配合可以实现移动支撑件200带动升降支撑件300升降的目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升降支撑件300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主体100的第一面130,即升降支撑件3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可移动,第一联动部210和第二联动部310中的一者为联动凸部201,另一者为联动槽301,联动凸部201与联动槽301滑动配合,联动凸部201可以分别向联动槽301的顶壁和底壁施加作用力,从而带动升降支撑件300沿相反的方向移动。此时驱动源610输出较小的驱动力即可带动第二主体800移动,且联动凸部201与联动槽30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作用力较为分散,有利于提升联动凸部201与联动槽301滑动配合的稳定性。
可选地,联动槽301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且相连通的第一槽段301a和第二槽段301b,第一槽段301a与第一面130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第二槽段301b与第一面130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第一方向为电子设备展开时移动支撑件200的移动方向,第二方向为升降支撑件300的移动方向,换言之,第一槽段301a的高度大于第二槽段301b的高度。当移动支撑件200移动至第二槽段301b时,第二槽段301b可以为移动支撑件200提供支撑力,同时升降支撑件300相对于第一主体100移动至与移动支撑件200相齐平,二者共同支撑柔性显示屏400。故该方案采用此种结构的联动槽301,联动凸部201与联动槽301始终配合,联动凸部201不容易与联动槽301分离,从而提升两者的配合可靠性,有利于提升升降支撑件300的移动稳定性。
可选地,联动凸部201包括凸起部201a和导向柱201b,凸起部201a设有安装孔,导向柱201b的一端穿过安装孔与联动槽301滑动配合,可选地,导向柱201b可以为表面光滑的柱状件,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结构,这里不作具体限制。
如果第一槽段301a与第二槽段301b直接连接,则第一槽段301a与第二槽段301b中的至少一者需要设置成倾斜延伸的槽段,这会增加升降支撑件300移动时所需的时间。故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联动槽301还包括倾斜槽段301c,第一槽段301a通过倾斜槽段301c与第二槽段301b相连通,第一槽段301a、第二槽段301b和倾斜槽段301c均为直线形槽段,且第一槽段301a和第二槽段301b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第一方向。此种情况下,当联动凸部201与第一槽段301a相配合时,升降支撑件300可以保持在第二高度一段时间,以便于移动支撑件200继续收拢或者展开;当联动凸部201由第一槽段301a移动至倾斜槽段301c时,升降支撑件300进行升降;当联动凸部201与第二槽段301b配合时,升降支撑件300可以保持在第一高度一段时间,以便于移动支撑件200继续收拢或者展开。此时,用于实现升降支撑件300升降的倾斜槽段301c长度较小,因此可以实现升降支撑件300的快速升降。
第一槽段301a的长度与升降支撑件300的宽度相关,如果第一槽段301a的长度较小,则升降支撑件300的宽度较小,升降支撑件300对柔性显示屏400的支撑效果不理想。第二槽段301b的长度与移动支撑件200向展开状态切换时,移动支撑件200与升降支撑件300之间的距离有关,如果第二槽段301b的长度过大,则移动支撑件200与升降支撑件300之间的距离过大,进而无法对柔性显示屏400中位于移动支撑件200与升降支撑件300之间的部分进行支撑。基于此,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槽段301a的长度大于第二槽段301b的长度,第二槽段301b的长度大于倾斜槽段301c的长度,即第一槽段301a的长度、第二槽段301b的长度和倾斜槽段301c的长度依次减小,从而使得升降支撑件300的宽度较大,改善升降支撑件300对柔性显示屏400的支撑效果,同时减小展开状态下移动支撑件200与升降支撑件300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改善对柔性显示屏400的支撑效果。另外,如此设置可以减小整个升降支撑件300的尺寸,便于其它结构的设置,并且可以缩短移动支撑件200自第一槽段301a移动至第二槽段301b的时间,实现升降支撑件300的快速升降。
再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弹性件500,弹性件500连接于第一主体100和升降支撑件300之间。在电子设备由收拢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弹性件500恢复形变,从而协同第一联动部210和第二联动部310共同驱动升降支撑件300上升至与移动支撑件200相平齐。此实施例可以通过更加节能,且占用空间更小的弹性件500辅助实现升降支撑件300的升降,从而使得升降支撑件300的升降运动更加可靠。在电子设备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收拢状态的过程中,弹性件500发生形变。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联动部210为联动凸部201,在电子设备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联动部210按压弹性件500,从而使得弹性件500不再向升降支撑件300施加作用力,以防止升降支撑件300与移动支撑件200相贴合而增大两者相对运动时的磨损。
又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支撑件200具有在自身移动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一边沿220和第二边沿230,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边沿220与升降支撑件300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边沿230与升降支撑件300之间的距离,即第一边沿220为移动支撑件200更靠近升降支撑件300的边沿。可选地,第一联动部210可以设置于第一边沿220与第二边沿230之间,或第一联动部210可以设置于第二边沿230,此时第一联动部210与升降支撑件300的距离较远,需要将升降支撑件300的尺寸设置的较大,这将增加升降支撑件300的重量,不利于升降支撑件300的移动。故,可选地,第一边沿220设有第一联动部210,此时第一联动部210距离升降支撑件300更近,可以减小升降支撑件300的尺寸,从而减小升降支撑件300的重量,以便于升降支撑件300的移动。
进一步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联动部210为联动凸部201,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第一边沿220在移动支撑件200的移动方向上与倾斜槽段301c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一联动部210与倾斜槽段301c连接第二槽段301b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可选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二距离,当第一距离等于第二距离时,随着移动支撑件200的移动,第一联动部210逐渐靠近倾斜槽段301c的外表面,当第一联动部210即将与倾斜槽段301c的外表面接触时,第一联动部210与倾斜槽段301c连接第二槽段301b的一端接触,此时第一联动部210按压倾斜槽段301c,从而按压升降支撑件300,以防止升降支撑件300阻碍移动支撑件200继续移动;当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时,在第一联动部210即将与倾斜槽段301c的外表面接触之前,第一联动部210就会按压倾斜槽段301c,从而按压升降支撑件300,以更可靠地防止升降支撑件300阻碍移动支撑件200继续移动。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升降支撑件300包括支撑板320和第二联动部310,第二联动部310设置于支撑板320的端部,在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支撑板320与柔性显示屏400抵接;在电子设备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移动支撑件200与柔性显示屏400抵接。第二联动部310为条形结构,且第二联动部310为联动槽301,第二联动部310的一端沿电子设备由收拢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移动支撑件200的移动方向伸出支撑板320,即第二联动部310的一端沿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延伸,且沿电子设备展开时移动支撑件200的移动方向延伸,此种结构的第二联动部310所占用的空间更小,且联动槽301本身能够为第一联动部210提供导向,有利于提升移动支撑件200的移动精确性。并且,升降支撑件300对应于第二联动部310的伸出部分的区域可以挖空,使得升降支撑件300的重量更小。可选地,联动槽301可以贯穿条形结构相背的两面,即联动槽301为条形通孔,以便于第一联动部210的配合。
可选地,第一主体100设有避让凹部110,在电子设备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升降支撑件300的至少部分位于避让凹部110内,从而减小电子设备的厚度。
可选地,升降支撑件300设有第一导向部330,第一主体100设有第二导向部120,第一导向部330和第二导向部120在升降支撑件300的移动方向上滑动配合,从而避免升降支撑件300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倾斜,进而提升升降支撑件300的移动稳定性和柔性显示屏400的平整度。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电子游戏机等电子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电子设备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制。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移动支撑件、升降支撑件和柔性显示屏;
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可移动地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主体连接,所述柔性显示屏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体连接;
所述升降支撑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所述移动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主体;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移动支撑件移动至第一位置,所述升降支撑件升至第一高度,所述移动支撑件和所述升降支撑件均与所述柔性显示屏抵接;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收拢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移动支撑件移动至第二位置,所述升降支撑件降至第二高度,所述移动支撑件覆盖所述升降支撑件,所述移动支撑件与所述柔性显示屏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件设有第一联动部,所述升降支撑件设有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一联动部与所述第二联动部相配合,
在所述移动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移动支撑件通过所述第一联动部和所述第二联动部带动所述升降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撑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主体的第一面,所述第一联动部和所述第二联动部中的一者为联动凸部,另一者为联动槽,所述联动凸部与所述联动槽滑动配合,所述联动槽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且相连通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第一面在第二方向上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槽段与所述第一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距离,
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收拢状态向所述展开状态切换时所述移动支撑件的移动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升降支撑件的移动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槽还包括倾斜槽段,所述第一槽段通过所述倾斜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相连通,所述第一槽段、所述第二槽段和所述倾斜槽段均为直线形槽段,且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槽段的长度,所述第二槽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倾斜槽段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升降支撑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部为联动凸部,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收拢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联动部按压所述弹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支撑件具有在自身移动方向上相背设置的第一边沿和第二边沿,所述第一边沿设有所述第一联动部,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边沿与所述升降支撑件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边沿与所述升降支撑件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部为联动凸部,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边沿与所述倾斜槽段连接所述第二槽段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联动部与所述倾斜槽段连接所述第二槽段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所述第二联动部,所述第二联动部为条形结构,且所述第二联动部为联动槽,所述第二联动部的一端沿所述电子设备展开时所述移动支撑件的移动方向伸出所述支撑板。
CN202211211790.9A 2022-09-30 2022-09-30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561712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1790.9A CN115617122A (zh) 2022-09-30 2022-09-30 电子设备
PCT/CN2023/121512 WO2024067578A1 (zh) 2022-09-30 2023-09-26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1790.9A CN115617122A (zh) 2022-09-30 2022-09-3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17122A true CN115617122A (zh) 2023-01-17

Family

ID=84860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11790.9A Pending CN115617122A (zh) 2022-09-30 2022-09-3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617122A (zh)
WO (1) WO202406757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57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3052B (zh) * 2019-07-17 2021-10-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天线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210835795U (zh) * 2019-11-18 2020-06-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099015B (zh) * 2021-04-29 2023-11-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284422B (zh) * 2021-06-10 2023-07-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242343B (zh) * 2021-06-18 2023-08-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411428B (zh) * 2021-06-29 2024-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617122A (zh) * 2022-09-30 2023-01-1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578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7578A1 (zh) 2024-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9589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055198A1 (en) Lifting key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4067578A1 (zh) 电子设备
CN111258377B (zh) 键盘装置
US5971637A (en) Low profile keyboard
CN113114828B (zh) 电子设备
CN114244933A (zh) 电子设备
WO2024067577A1 (zh) 电子设备
CN202711143U (zh) 驱动显示模块运动的驱动机构与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12764465B (zh) 折叠机构及电子设备
JP4095831B2 (ja) 入力装置
US9117604B2 (en) Switch mechanism for activating a switch while a display module pivots relative to a host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with
CN100474475C (zh) 输入装置、按键结构及其弹性机构
WO2021254311A1 (zh) 电子设备
CN201114249Y (zh) 一种通讯终端产品专用的旋转装置
CN111853464A (zh) 一种自由转动的一体机电脑
WO2023051489A1 (zh) 一种键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630064U (zh) 电子设备
CN102064033B (zh) 弹压式按键
CN218064252U (zh) 一种面积可调的支架底座及显示器支架
CN2821690Y (zh) 指尖光电鼠标
CN216450038U (zh) 键盘模块及具有该键盘模块的电子装置
CN221056873U (zh) 一种笔记本底座及具有其的笔记本电脑
CN217484791U (zh) 一种调整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6789674U (zh) 一种基于动漫制作多向调节的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