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6077U - 一种扣具和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扣具和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6077U
CN218246077U CN202222504909.3U CN202222504909U CN218246077U CN 218246077 U CN218246077 U CN 218246077U CN 202222504909 U CN202222504909 U CN 202222504909U CN 218246077 U CN218246077 U CN 2182460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clamping
cross beam
gap
flexible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049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伟民
宋永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t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t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t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049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60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60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60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扣具和包,该扣具包括:第一盖板,其一侧面凸出设有延伸部,并在延伸部的侧壁沿周向布设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盖板,其与延伸部套接配合,并设有适于与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第二盖板被配置为适于在与第一盖板套接配合后通过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配合实现定位,以与第一盖板配合夹持于基件相对的两侧;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中的一个设有横梁,并由横梁界定有位于该横梁两侧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柔性条带适于经由第一间隙绕过横梁后由第二间隙伸出,以通过摩擦配合的方式连接于扣具;该包采用有上述的扣具,该扣具能够方便地安装至肩带上,降低制作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扣具和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扣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扣具和包。
背景技术
背包的背部通常在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两组背包带,其中由上端引出的背包带一般为填充有海绵等材料的肩带,由下端引出的背包带一般为化纤织带,二者通过一扣具连接,该扣具一般包括一长条形的通孔,肩带端部穿过该通孔后,通过缝制的方式使该扣具安装至肩带上,同时扣具内一般具有一横梁,该横梁的两侧形成两个间隙,织带可从扣具的背侧穿过第一个间隙后到达扣具的正侧,再从扣具的正侧穿过第二个间隙后到达扣具的背侧,此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织带就不会从扣具上脱落,并可起到调节织带长度的作用。
现有的扣具在通过上述的方式装设至肩带的过程中,需要对肩带进行缝制,工序较为复杂,并且由于肩带一般较厚,因此需要在肩带的本体上缝合一化纤织带,通过该化纤织带通过扣具上的通孔,导致肩带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扣具和包,该扣具能够方便地安装至肩带上,降低制作成本。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扣具,其用于装设至基件,并与柔性条带连接,其包括:第一盖板,其一侧面凸出设有延伸部,并在所述延伸部的侧壁沿周向布设有第一卡接部;和第二盖板,其与所述延伸部套接配合,并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盖板被配置为适于在与所述第一盖板套接配合后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卡接配合实现定位,以与所述第一盖板配合夹持于所述基件相对的两侧;所述第一盖板或第二盖板中的一个设有横梁,并由所述横梁界定有位于该横梁两侧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所述柔性条带适于经由所述第一间隙绕过所述横梁后由第二间隙伸出,以通过摩擦配合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扣具。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沿所述第一盖板的周向环绕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部沿所述第一盖板的周向布设有至少两个,且该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对称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上呈矩形;所述第一卡接部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并分别布设于所述延伸部的四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若干沿延伸部延伸方向布设的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适于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接部中的任一所述卡槽形成卡接配合,以调整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设有用于供所述柔性条带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横梁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以界定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板还设有限位梁;所述限位梁与所述横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间隙,且其适于在所述柔性条带绕过所述横梁后抵接所述柔性条带以使所述柔性条带绕过所述横梁的部分与其未绕过所述横梁的部分实现摩擦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盖板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盖板的延伸部套接配合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卡接部为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孔沿并适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配合的卡头。
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在与所述柔性条带接触的表面形成摩擦部;所述摩擦部适于提高所述横梁与所述柔性条带之间的摩擦力。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其包括包本体和由所述包本体引出的第一带和第二带,其还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扣具;所述第一带为所述基件;所述第二带为所述柔性条带。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扣具,通过设置可相互卡接配合的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使该扣具能够通过夹持固定的方式装设至基件上,而无需通过缝合等方式进行安装,从而简化了扣具的安装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
2、延伸部环绕延伸设置,以便于第一卡接部能够在延伸部上对称布设多个,对称布设的第一卡接部能够保证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对基件的夹持保持稳定,避免该夹持状态出现偏斜。
3、延伸部截面成矩形,以方便横梁的设置和柔性条带的安装,同时令第一卡接部设置在延伸部的四壁上,可使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对基件的夹持在周向上均匀施力。
4、第一卡接部由多个沿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布设的卡槽组合形成,第二卡接部可以与处于不同高度的卡槽形成卡接配合,从而调整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的间隙,进而使得该扣具能够适配不同厚度的基体,即在基体厚度较薄时,可以令第二卡接部与较高的卡槽形成卡接配合,在基体厚度较厚时则相反。
5、第一盖板设置第一通孔以便柔性条带可以穿过,横梁被设置在该第一通孔内以形成位于横梁两侧的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
6、设置限位梁,促使柔性条带绕过横梁和没有绕过横梁的部分能够在使用时紧贴在一起形成摩擦配合。
7、第二盖板设置第二通孔,以便与第一盖板的延伸部实现套接配合,第二卡接部设置在第二通孔的孔沿,从而在第二盖板套接至第一盖板的延伸部时,可以令第二卡接部卡接至第一卡接部的卡槽。
8、在横梁上还设置有摩擦部,摩擦部用于提高横梁与柔性条带之间的摩擦力,可以避免柔性条带脱落。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其上的第一带和第二带分别形成上述扣具应用场景中的基体和柔性条带,该扣具可以装设至该包的第一带上,并与第二带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扣具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1;
图3为图1中的第一盖板的结构示意图2;
图4为图1中的第二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扣具连接柔性条带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扣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扣具10;
第一盖板11;第一通孔111;横梁112;摩擦部1121;第一间隙1122;第二间隙1123;限位梁113;延伸部114;第一卡接部1141;
第二盖板12;第二通孔121;第二卡接部122;
第一带20;第二带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扣具10,具体参照图1至图6,该扣具10用于装设至基件,并与柔性条带连接。例如,该扣具10可以被装设至背包的肩带上,并与柔性织带连接,使得背包可以被背负使用。此处的背包肩带即为上述的基件,柔性织带即为上述的柔性条带。
本实施例中的扣具10包括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
第一盖板11一侧面凸出设有延伸部114,并在延伸部114的侧壁沿周向布设有第一卡接部1141,同时设有用于供柔性条带穿过的第一通孔111;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延伸部114沿第一盖板11的周向环绕设置,其中的第一卡接部1141沿第一盖板11的周向布设有至少两个,且该两个第一卡接部1141对称布置;或者更进一步的,延伸部114环绕设置并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上呈矩形,此时第一卡接部1141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并分别布设在延伸部114的四壁上。
具体可参照图2和图3,第一盖板11包括一正面11a和一背面11b,该正面11a在通常情况下与使用者相向,背面11b在通常情况下与使用者相背离;以正面11a和背面11b为基准,垂直于该两面的方向为上下方向。
第一通孔111沿上下方向贯穿设置在第一盖板11的中间区域,延伸部114从第一通孔111的孔沿在第一盖板11的背面11b上凸出形成,可将延伸部114视为形成在第一盖板111的背面11b上的环形墙体;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114形成一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是为了适配柔性条带的形状。
在延伸部114的外侧壁面设置有上述的第一卡接部114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141设置在呈矩形的延伸部114的四壁上,其中在延伸部114的短边外侧壁面上设有一个第一卡接部1141,而在延伸部114的长边外侧壁面上设有两个第二卡接部122,这两个第二卡接部122沿着延伸部114的长边的延伸方向布设,上述的六个第一卡接部1141中,位于短边的两个第一卡接部1141位置对称,位于长边的四个第一卡接部1141位置也是两两对称的。
其中,第一卡接部1141包括若干沿延伸部114延伸方向布设的卡槽,即每个第一卡接部1141均是由多个沿着上下方向布设的卡槽组合形成的,这些卡槽相对于延伸部114的下端缘具有不同的高度位置。应当理解的是,此处的卡槽是指具有一定深度、宽度以及沿一定方向延伸的槽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卡槽是沿着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左右方向和/或前后方向延伸的,从而在延伸部114的外侧壁面上形成阶梯状的卡槽结构。
此外,在第一盖板11的第一通孔111内设置有横梁112和限位梁113,横梁112界定有位于该横梁112两侧的第一间隙1122和第二间隙1123,具体可参照图5,横梁112大致位于第一通孔111的中部位置,并沿着左右方向延伸以连接至延伸部114相对的两个内侧壁面,此处由于第一通孔111的形状为矩形,因此其左右方向可以视为第一通孔111的长边方向;限位梁113也是沿着左右方向延伸形成,且其两端也连接至延伸部114相对的两个内侧壁面。此处的横梁112与延伸部114的一个内侧壁面之间形成了第一间隙1122,同时限位梁113相比与横梁112更靠近延伸部114的下端缘,并且限位梁113与横梁112之间形成了第二间隙1123。
参照图,5,柔性条带可以从第一盖板11的背面11b从下往上地穿过第一间隙1122后,绕过横梁112,并从上往下地穿过第二间隙1123并由第二间隙1123伸出,在限位梁113的作用下,柔性条带绕过横梁112的部分与未绕过横梁112的部分可以接触到一起,从而实现摩擦配合,以将柔性条带连接至扣具10上。
其中,横梁112在与柔性条带接触的表面还形成有摩擦部1121,摩擦部1121适于提高横梁112与柔性条带之间的摩擦力。例如,在通常情况下,第一盖板11为硬质塑料,可以令横梁112的某个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从而使横梁112能够为柔性条带提供更大的摩擦力,避免柔性条带脱落。
本实施例提供的扣具10中的第二盖板12与延伸部114套接配合,并设有适于与第一卡接部1141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122,且第二盖板12被配置为适于在与第一盖板11套接配合后通过第一卡接部1141与第二卡接部122的卡接配合实现定位,以与第一盖板11配合夹持于基件相对的两侧。
具体而言,参照图4,第二盖板12设有用于与第一盖板11的延伸部114套接配合的第二通孔121,第二卡接部122为设于第二通孔121的孔沿并适于与第一卡接部1141卡接配合的卡头。第二通孔121的形状尺寸与第一盖板11上的延伸部114相适配,其可以套设至延伸部114的外侧,第二卡接部122的位置与延伸部114上第一卡接部1141的位置一一对应,并且第二卡接部122可以依次地落入到不同高度位置的卡槽中。例如,当第二盖板12刚套入至延伸部114外时,第二卡接部122首先与位于最下侧的卡槽卡接配合,此时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尺寸最大,之后可以令第二盖板12向上移动,第二卡接部122可以与上级的卡槽卡接配合,从而使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形成的间隙的尺寸缩小。
在装设该扣具10时,基件上应当有一通孔结构,第一盖板11从基件的一侧令延伸部114穿过该通孔并从另一侧伸出,此时第一盖板11会贴合在基件的一侧表面,之后将第二盖板12套接至延伸部114上,并使第二卡接部122和第一卡接部1141卡接配合,根据基件的实际厚度,调整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之间的间隙,从而使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能够夹持于基件相对的两侧,并将该扣具10固定至基件上。之后,将柔性条带从第一盖板11的第一间隙1122穿过后绕过横梁112再从第二间隙1123伸出,即可令柔性条带通过摩擦配合的方式连接于扣具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扣具10,通过设置可相互卡接配合的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使该扣具10能够通过夹持固定的方式装设至基件上,而无需通过缝合等方式进行安装,从而简化了扣具10的安装工序,降低了制造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包,其包括包本体和由包本体引出的第一带20和第二带30,以及如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扣具10,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带20为实施例一中所称的基件,第二带30为实施例一中所称的柔性条带。
具体的,参照图6,扣具10被安装至第一带20上,此处的第一带20为包的肩带,其厚度较厚,以适于为使用者提供较为舒适的背负体验;第二带30为包的柔性织带,其厚度较薄,可以连接至扣具10,与肩带配合形成包的背带,并具有调整包的背带的长度的作用。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扣具,其用于装设至基件,并与柔性条带连接,其特征是,包括:
第一盖板(11),其一侧面凸出设有延伸部(114),并在所述延伸部(114)的侧壁沿周向布设有第一卡接部(1141);和
第二盖板(12),其与所述延伸部(114)套接配合,并设有适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141)卡接配合的第二卡接部(122);
所述第二盖板(12)被配置为适于在与所述第一盖板(11)套接配合后通过所述第一卡接部(1141)与第二卡接部(122)的卡接配合实现定位,以与所述第一盖板(11)配合夹持于所述基件相对的两侧;
所述第一盖板(11)或第二盖板(12)中的一个设有横梁(112),并由所述横梁(112)界定有位于该横梁(112)两侧的第一间隙(1122)和第二间隙(1123);
所述柔性条带适于经由所述第一间隙(1122)绕过所述横梁(112)后由第二间隙(1123)伸出,以通过摩擦配合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扣具(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扣具,其特征是,所述延伸部(114)沿所述第一盖板(11)的周向环绕延伸;所述第一卡接部(1141)沿所述第一盖板(11)的周向布设有至少两个,且该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1141)对称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扣具,其特征是,所述延伸部(114)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上呈矩形;所述第一卡接部(1141)的数量至少为四个,并分别布设于所述延伸部(114)的四壁。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扣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卡接部(1141)包括若干沿延伸部(114)延伸方向布设的卡槽;所述第二卡接部(122)适于与其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卡接部(1141)中的任一所述卡槽形成卡接配合,以调整所述第一盖板(11)与第二盖板(12)的间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扣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盖板(11)设有用于供所述柔性条带穿过的第一通孔(111);所述横梁(112)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1)以界定所述第一间隙(1122)和第二间隙(112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扣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盖板(11)还设有限位梁(113);所述限位梁(113)与所述横梁(112)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间隙(1123),且其适于在所述柔性条带绕过所述横梁(112)后抵接所述柔性条带以使所述柔性条带绕过所述横梁(112)的部分与其未绕过所述横梁(112)的部分实现摩擦配合。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扣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二盖板(12)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盖板(11)的延伸部(114)套接配合的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二卡接部(122)为设于所述第二通孔(121)孔沿并适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1141)卡接配合的卡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扣具,其特征是,所述横梁(112)在与所述柔性条带接触的表面形成摩擦部(1121);所述摩擦部(1121)适于提高所述横梁(112)与所述柔性条带之间的摩擦力。
9.一种包,其包括包本体和由所述包本体引出的第一带(20)和第二带(30),其特征是,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扣具(10);所述第一带(20)为所述基件;所述第二带(30)为所述柔性条带。
CN202222504909.3U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扣具和包 Active CN2182460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4909.3U CN218246077U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扣具和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04909.3U CN218246077U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扣具和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6077U true CN218246077U (zh) 2023-01-10

Family

ID=84714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04909.3U Active CN218246077U (zh) 2022-09-21 2022-09-21 一种扣具和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60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8743B2 (en) Crip and cord
US7234210B2 (en) Post attachment device
US20120284974A1 (en) Engaging clip
US10052986B2 (en) Cover anchor clip
US6857247B2 (en) Construction element and coupling device therefor
US9125458B2 (en) Multi-directional buckle assembly
CN104172676A (zh) 具有内表面凹陷的帽盖结构及拉链头组合结构
US10070713B1 (en) Clip holder for holding a tape measure and other tools
US10322692B2 (en) Connector and a restraint assembly in a vehicle
CN218246077U (zh) 一种扣具和包
CN110165611B (zh) 一种卡线夹
JP2817090B2 (ja) 背負バッグ
CN210420579U (zh) 一种线束走线结构及洗衣机
CN219835317U (zh) 由紧固夹子和托带构成的系统、紧固夹子及托带
CN214072222U (zh) 一种具有多种携带方式的包包
CN210471193U (zh) 服饰及插扣
CN213096342U (zh) 一种连接扣具及纺织件
CN110811080B (zh) 夹子
CN217508134U (zh) 组合型线卡
CN213216314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枕巾
KR101524087B1 (ko) 시트 커버링 서스펜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트 커버링 조립기구
CN218217638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的头带结构
CN216123935U (zh) 扣件
CN209807375U (zh) 一种可调节固定的背带
CN213407021U (zh) 一种安抚奶嘴防掉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