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5317U - 由紧固夹子和托带构成的系统、紧固夹子及托带 - Google Patents

由紧固夹子和托带构成的系统、紧固夹子及托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5317U
CN219835317U CN202320108257.3U CN202320108257U CN219835317U CN 219835317 U CN219835317 U CN 219835317U CN 202320108257 U CN202320108257 U CN 202320108257U CN 219835317 U CN219835317 U CN 219835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ing clip
strap
carrier strip
tongue
fas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0825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普法伊弗尔
S·豪格
H·曼格
M·朗哈默
T·维尔舒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5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5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5/00Holders or carriers for hand articles; Holders or carriers for use while travelling or camping
    • A45F5/02Fastening articles to the garment
    • A45F5/021Fastening articles to the garment to the bel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14Carrying-straps; Pack-carrying harnesses
    • A45F2003/144Pack-carrying waist or torso bel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00Travelling or camp articles;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3/14Carrying-straps; Pack-carrying harnesses
    • A45F2003/146Pack-carrying harn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FTRAVELLING OR CAMP EQUIPMENT: SACKS OR PACKS CARRIED ON THE BODY
    • A45F2200/00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A45F
    • A45F2200/05Holder or carrier for specific articles
    • A45F2200/0575Portable tool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紧固夹子和托带构成的系统,其中,紧固夹子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接纳区段的后壁,其中,托带包括基体和至少一个紧固在基体上的用于接纳紧固夹子的搭环,其中,紧固夹子包括至少部分地沿紧固夹子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舌形件,其中,至少一个搭环沿其纵向方向从上方的端侧延伸直至下方的端侧,其中,紧固夹子具有锁止区段,并且托带具有邻近于这两个端侧中的至少一个端侧布置的保持元件,其中,紧固夹子的锁止区段和托带的保持元件形成了紧固夹子与托带之间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将紧固夹子锁止在托带处以防止沿至少一个搭环的纵向方向推移。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紧固在托带处的紧固夹子以及一种托带。

Description

由紧固夹子和托带构成的系统、紧固夹子及托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紧固夹子和托带构成的系统。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紧固在托带处的紧固夹子。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托带。
背景技术
已知具有多个纺织的搭环的托带,以便通过紧固夹头将手提袋能松开地紧固在该搭环处。这类托带的缺点在于,用于这类袋的这样的托带或者其他的有待安装在托带处的设备没有形成牢固的配合。如果操作者在工作,则手提袋倾向于在搭环处来回运动或者甚至完全地打滑。这种情况通常会使操作者觉得受到干扰。此外,袋甚至会从托带松开并且丢失。
将袋紧固在托带处的设计通常也很困难。如果操作者想要将袋例如在背侧紧固在托带处而在此无法看到搭环,则对其而言会很难实现。操作者会很难识别出,其是否成功将袋穿入在托带的搭环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说明一种由紧固夹子和托带构成的系统,该系统能够以简单且可靠的方式实现将元件紧固在托带处并且同时保证将元件牢固地保持在托带处。
该任务通过由紧固夹子和托带构成的系统来解决,
-其中,紧固夹子包括后壁,该后壁具有至少一个接纳区段,该接纳区段用于紧固有待保持在托带处的设备,其中,后壁具有两个沿紧固夹子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纵向侧部,
-其中,托带包括基体和至少一个紧固在基体上的用于接纳紧固夹子的搭环,
-其中,紧固夹子包括至少部分地沿紧固夹子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舌形件,其中,舌形件在其第一端部处紧固在后壁处并且用其第二端部突伸穿过托带的至少一个搭环,
-其中,至少一个搭环沿其纵向方向从上方的端侧延伸直至下方的端侧,
-其中,至少一个搭环具有两个从上方的端侧延伸到下方的端侧的纵向侧部,其中,至少一个搭环在其纵向侧部处紧固在托带的基体处,
其中,紧固夹子具有锁止区段,并且
其中,托带具有邻近于两个端侧中的至少一个端侧布置的保持元件,其中,紧固夹子的锁止区段和托带的保持元件形成紧固夹子与托带之间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将紧固夹子锁止在托带处以防止沿至少一个搭环的纵向方向推移。
本发明所基于的另外的任务是,说明一种用于紧固在托带处的紧固夹子,该紧固夹子能够以简单且可靠的方式实现将元件紧固在托带处并且同时保证将元件牢固地保持在托带处。
该任务通过一种用于紧固在托带处的紧固夹子来解决,该紧固夹子包括后壁,该后壁具有至少一个接纳区段,该接纳区段用于紧固有待保持在系统的托带处的设备,其中,紧固夹子包括后壁,该后壁具有至少一个接纳区段,该接纳区段用于紧固有待保持在托带处的设备,其中,后壁具有两个具有沿紧固夹子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纵向侧部,其中,托带包括基体和至少一个紧固在基体上的用于接纳紧固夹子的搭环,其中,紧固夹子包括至少部分地沿紧固夹子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舌形件,其中,舌形件在其第一端部处紧固在后壁处并且用其第二端部突伸穿过托带的至少一个搭环,其中,至少一个搭环沿其纵向方向从上方的端侧延伸直至下方的端侧,其中,至少一个搭环具有两个从上方的端侧延伸到下方的端侧的纵向侧部,其中,至少一个搭环在其纵向侧部处紧固在托带的基体处,其中,紧固夹子具有锁止区段,并且其中,托带具有邻近于两个端侧中的至少一个端侧布置的保持元件,其中,紧固夹子的锁止区段和托带的保持元件形成紧固夹子与托带之间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将紧固夹子锁止在托带处以防止沿至少一个搭环的纵向方向推移,其中,后壁具有两个沿紧固夹子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纵向侧部,其中,紧固夹子包括至少部分地沿紧固夹子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舌形件,其中,舌形件在其第一端部处紧固在后壁处并且其第二端部构造用于嵌入到系统的托带的搭环中,其中,紧固夹子具有锁止区段,其中,锁止区段构造用于,将紧固夹子锁止在系统的托带的搭环处。
本发明所基于的附加的任务是,说明一种托带,该托带能够以简单且可靠的方式实现对元件进行紧固并且同时保证对元件进行牢固地保持。
该任务通过一种托带来解决,该托带包括基体和至少一个紧固在基体上的用于接纳系统的紧固夹子的搭环,其中,紧固夹子包括后壁,该后壁具有至少一个接纳区段,该接纳区段用于紧固有待保持在托带处的设备,其中,后壁具有两个沿紧固夹子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纵向侧部,其中,托带包括基体和至少一个紧固在基体上的用于接纳紧固夹子的搭环,其中,紧固夹子包括至少部分地沿紧固夹子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舌形件,其中,舌形件在其第一端部处紧固在后壁处并且以其第二端部突伸穿过托带的至少一个搭环,其中,至少一个搭环沿其纵向方向从上方的端侧延伸直至下方的端侧,其中,至少一个搭环具有两个从上方的端侧到下方的端侧延伸的纵向侧部,其中,至少一个搭环在其纵向侧部处紧固在托带的基体处,其中,紧固夹子具有锁止区段,并且其中,托带具有邻近于两个端侧中的至少一个端侧布置的保持元件,其中,紧固夹子的锁止区段和托带的保持元件形成紧固夹子与托带之间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将紧固夹子锁止在托带处以防止沿至少一个搭环的纵向方向推移,其中,至少一个搭环沿其纵向方向从上方的端侧延伸直至下方的端侧,其中,至少一个搭环具有两个从上方的端侧到下方的端侧延伸的纵向侧部,其中,至少一个搭环在其纵向侧部处紧固在托带的基体处,其中,托带具有邻近于两个端侧中的至少一个端侧布置的保持元件,并且保持元件构造用于与系统的紧固夹子连接。
为了将布置在紧固夹子处元件紧固在托带处,紧固夹子以其舌形件穿入到托带的搭环中。如果紧固夹子插接在托带的搭环处,则紧固夹子的锁止区段与托带的保持元件作用连接。操作者在触觉方面识别出锁止区段和保持元件的共同作用,从而该操作者能够确定紧固夹子是否按照规定地穿入并且紧固到托带的搭环中。操作者也能够在视觉方面识别出锁止区段和保持元件是否共同作用。在紧固夹子的紧固在托带处的状态下,将紧固夹子锁止以防止沿托带的搭环的纵向方向推移。避免了紧固夹子从托带的无意的打滑或者松开。
舌形件优选构造为弹簧元件。因此,舌形件能够远离后壁向上弯曲,以便简化舌形件到托带的至少一个搭环中的推入以及紧固夹子从至少一个搭环的松开。
优选设置了,舌形件的第二端部是自由的端部,其中,舌形件朝向其第二端部逐渐缩小。舌形件的渐缩部能够实现将该舌形件容易地穿入到托带的搭环中。
优选设置了,舌形件具有用于抵靠在搭环处的带有宽度的上方的保持区段,其中,该宽度对应于舌形件的两个纵向侧部相对于彼此的间距,并且搭环具有宽度,该宽度对应于其纵向侧部相对于彼此的间距,其中,紧固夹子的宽度对应于搭环的宽度的至少70%、优选至少75%。通过保持区段的相对于搭环的宽度的宽的设计方案,在搭环的纵向侧部之间减小了舌形件的保持区段与搭环之间的间隙。因此降低或者甚至避免了紧固夹子在搭环中的增加的打滑。
优选设置了,锁止区段具有面向舌形件的第一端部的保持面,其中,保持面与通过紧固夹子的纵向侧部所撑开的纵向平面围成一角度,其中,该角度朝舌形件的第一端部打开并且小于90°。如果在紧固夹子的紧固在托带处状态下从搭环中拉出舌形件,则托带的保持元件接触锁止区段的保持面并且由于纵向平面与保持面之间的锐角而朝向紧固夹子的后壁滑动。由此,保持元件夹入在保持面与紧固元件的后壁之间。因此避免了保持元件从锁止区段的无意的滑脱以及紧固夹子从托带的与此相关的松开。
优选设置了,锁止区段具有面向舌形件的第一端部的引入面,其中,引入面与纵向平面围成一角度,其中,该角度朝舌形件的第二端部打开并且大于120°、优选大于140°。在将舌形件引入到搭环中时,锁止区段也引导经过搭环的外侧。如果搭环接触锁止区段的引入面,那么搭环则由于引入面与紧固夹子的纵向平面之间的钝角而朝向舌形件滑动。为了将紧固夹子推移到搭环上,而将该紧固夹子沿搭环的纵向方向如此用力地推移,从而布置在舌形件与引入面之间的搭环使舌形件朝远离后壁的方向运动,直至在舌形件与锁止区段之间形成了用于搭环的贯穿引导间隙。替代地,舌形件能够用手朝从紧固夹子的后壁出发的方向弯曲,使得在舌形件与锁止区段之间形成贯穿引导间隙,搭环能够推移穿过该贯穿引导间隙。
优选设置了,锁止区段布置在紧固夹子的后壁处,其中,锁止区段沿从后壁到舌形件的方向伸展地突出超过舌形件。由此,搭环被紧固夹子包围,由此能够实现特别可靠地将紧固夹子保持在搭环处。在紧固夹子的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中能够适宜的是,锁止区段构造在舌形件处。
优选锁止区段构造在后壁的下方的端部处并且具有第一支腿和第二支腿,其中,紧固夹子的舌形件布置在第一支腿与第二支腿之间。这种情况能够实现舌形件的窄的设计方案,由此该舌形件能够更好地穿入到搭环中。在支腿处构造有保持面和引入面。通过支腿,不仅保持面而且引入面也分别通过两个沿从第一纵向侧部到第二纵向侧部的方向间隔开的支承面来形成。间隔开的支承面能够在两点支承意义中实现将搭环或保持元件稳定地抵靠在引入面或保持面处。
紧固夹子优选一件式地构造。特别有利地,紧固夹子由单个的变形的板片件形成。
至少一个搭环优选由纺织品组成。由此提高了托带的对于操作者来说的承载舒适性。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设置在搭环的下方的端侧处。优选保持元件紧固在搭环的下方的端侧处。由此,保持元件形成了对搭环结构的强化。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至少从第一纵向侧部延伸直至搭环的第二纵向侧部。因此,搭环在其整个下方的端侧处对着保持元件支撑。托带优选包括另一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布置在搭环的上方的端侧处。由此,搭环的上方的端侧通过保持元件来稳定。由此,搭环获得了形状稳定性,由此简化了舌形件到搭环中的穿入。至少一个保持元件优选是卷边(Keder)。有利地,另外的保持元件是卷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从附图的说明中得到。接下来对详细地描述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以示意性的透视图示出了承载设备,其具有按照本发明的托带、肩带、侧带以及带有腿板的另一侧带,
图2以示意图从前方示出了插接扣的实施例,
图3以示意性的透视图示出了承载设备,其具有替代的同样按照本发明的托带和背带式带
图4以示意图从前方示出了根据图1的托带,
图5以示意图从前方示出了根据图2的托带,
图6以示意性局部图示出了具有搭环的按照本发明的托带,
图7和图8以示意性透视图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紧固夹子,
图9以侧部视图示出了根据图7的紧固夹子,
图10以示意图从后方示出了根据图7的紧固夹子,
图11以示意性的侧部视图示出了由紧固夹子和托带构成的系统在紧固的状态下的情况,并且
图12以示意性的侧部视图示出了根据图11的系统在松开的状态下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了承载设备的第一实施例,该承载设备设置用于承载工作器具、如例如割灌机、割草机等。
根据图1的承载设备60包括具有接纳袋61的托带30以及肩带单元62。托带30的接纳袋61用虚线示出。肩带单元62包括背板63、背部中间元件70、两个肩带64、64`、第一侧带66以及第二侧带67。背部中间元件70紧固在背板63的上方的端部处,该背部中间元件用于抵靠在操作者的肩部处。背板63用于加固承载设备60并且在实施例中由塑料构成。其他材料也能够是适宜的。背部中间元件70由纺织品构成。背部中间元件70包括两个臂部71、71`,这些臂部设置成分别放置到操作者的肩部上。在两个臂部71、71`的端部72、72`处分别紧固有肩带64、64`。此外,邻近于臂部71、71`的端部72、72`分别紧固有胸带73、73`,该胸带能够通过插接扣74、74`与彼此连接。在肩带64、64`的背离臂部71、71`的端部75、75`处分别设置有连接元件76、76`,其中,肩带64、64`能够通过连接元件76、76`紧固在托带30处。
如在图1中示出的那样,在背板63处紧固有第一侧带66和第二侧带67。第一侧带66和第二侧带67紧固在背板63的开口65处。在实施例中,背板63具有多个沿背板63的纵向方向错位地布置的开口65。由此,能够实现将第一侧带66和第二侧带67关于操作者的工作位置高度可调地布置在背板63处。在承载设备60的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中能够适宜的是,为了紧固第一侧带66和第二侧带67仅将各一个开口65设置用于每个第一侧带66和第二侧带67。其他的紧固可行方案也能够是适宜的。
如在图1中示出的那样,在第一侧带66处布置了腿板68。在腿板处布置了未更详细地示出的用于接纳工作器具的保持装置。第一侧带66和第二侧带67分别具有背离背板63的端部69、69`。第一侧带66和第二侧带67在承载设备60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紧固在连接扣80处,在该连接扣处也紧固有腰带43的相应的端部44、44`。在一种替代的设计方案中也能够适宜的是,在第一侧带66和第二侧带67的背离背板63的端部69、69`处布置了插接扣,通过该插接扣能够将第一侧带66和第二侧带67与彼此连接起来。
如在图1中示出的那样,在背板63的下方的端部处设置有紧固区段78。在承载设备60的装配后的状态下,背板63的紧固区段78保持在托带30的接纳袋61中。因此将背板63锁止在托带30中,紧固区段78具有两个对置的钩状的侧部元件,该侧部元件嵌入到托带的接纳袋61的对应的侧袋中。
如在图1中示出的那样,托带30具有基体31。托带30包括两个腰带43、43`,这些腰带紧固在基体31的相应的端部42、42`处。在腰带43、43`的背离基体31的端部44、44`处设置有能与彼此连接的插接扣45、45`。此外,在托带30的基体31处布置有多个连接元件46,这些连接元件用于与肩带单元62连接。
在图2中示出了连接扣80的优选的实施方案。连接扣80由插头81和插头接纳部82形成。为了连接插头81和插头接纳部82,它们沿插接方向83推到彼此中。连接扣80在实施例中构造为能松开的卡锁连接。如果插头推移到插头接纳部82中,则该插头卡入在插头接纳部82中。插头81和插头接纳部82能松开地与彼此连接。
如在图2中示出的那样,在插头接纳部82处设置有第一主连接部84并且在插头81处设置有第二主连接部85。第一主连接部84和第二主连接部85构造用于紧固带子。第一主连接部84和第二主连接部85分别以纵长形的缝隙状的开口的形式构造,通过该开口能够绑定带子的搭环。在承载设备60的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腰带43、43`的端部44、44`紧固在连接扣80的第一主连接部84和第二主连接部85处。第一主连接部84和第二主连接部85如此构造,使得紧固在第一主连接部84和第二主连接部85处的带子直接在第一主连接部84和第二主连接部85处具有对应于插接方向83的纵向方向。
如在图2中示出的那样,连接扣80包括第一次连接部86和第二次连接部87。这两个第一次连接部86和第二次连接部87分别通过纵长形的缝隙状的开口88构造而成。插头接纳部82的第一次连接部86如此构造,使得紧固在第一次连接部86处的带子直接在第一次连接部86处具有纵向方向89,该纵向方向沿到连接扣80的前侧上的视线方向与插接方向83形成角度γ。角度γ朝从插头81出发的方向背离。角度γ优选处在20°至80°的范围中、尤其处在40°至65°的范围中。角度γ优选为55°。纵向方向89也对应于带子的到连接扣80的插头接纳部82中的力导入的方向。插头81的第二次连接部87如此构造,使得紧固在第二次连接部87处的带子直接在第二次连接部87处具有纵向方向90,该纵向方向沿到连接扣80的前侧上的视线方向与插接方向83形成角度δ。角度δ朝从插头接纳部82出发的方向背离。角度δ优选处在20°至80°的范围中、尤其处在40°至65°的范围中。角度δ优选为55°。特别优选地,角度γ对应于角度δ。纵向方向90也对应于带子的到连接扣80的插头81中的力导入的方向。
如在图2中示意性地表明的那样,第一侧带66紧固在第一次连接部86处。第二侧带67紧固在第二次连接部87处。插头81和插头接纳部82在实施例中优选如此相对于彼此布置,使得沿到连接扣80的前侧上的视线方向插头接纳部82的第一次连接部86处在连接扣80的纵向轴线91下方,并且插头81的第二次连接部87处在连接扣80的纵向轴线91上方。优选第二次连接部87处的纵向方向90对应于第一次连接部86处的纵向方向89。优选第一次连接部86和第二次连接部87关于中心点M处在连接扣80的对角线中。特别优选地,第一次连接部86和第二次连接部87相对于连接扣80的中心点M在卡入的状态下相对于彼此点对称地构造。由此,作用在第一次连接部86和第二次连接部87处的拉力对于彼此相反设置地相定向。这导致了,拉力至少部分地相互地抵消,由此提高针对操作者的承载舒适性。
在图3中示出了替代的承载设备60。在此应该指出,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根据图3的承载设备60相对于根据图1的承载设备30的区别基本上在于肩带单元62构造为背带式带。没有设置背板63、第一侧带66和第二侧带67。
根据图3的肩带单元62包括具有两个臂部71、71`的背部中间元件70。两个臂部71、71`形成背部中间元件70的前方区段。在背部中间元件70的各一个臂部71、71`处紧固有肩带64、64`。背部中间元件70具有后方区段82,在该后方区段处紧固有两个后方肩带79、79`。在肩带64、64`以及后方肩带79、79`的背离背部中间元件70的端部75、75`、75``、75```处紧固有连接元件76、76`、76``、76```。肩带64、64`和后方肩带79、79`能够通过连接元件76、76`、76``、76```紧固在托带30的连接元件46处。由此,托带30通过肩带单元62得到保持。如果操作者穿戴根据图3的承载设备60,则规定肩带64、64`通过胸部区域伸展直至托带30,后方肩带79、79`通过操作者的背部伸展直至该托带。
图4和图5示出了按照承载设备60的根据图1或者根据图2的实施例的托带30。这两个按照本发明的托带30意味着,它们在其基体31处具有至少一个搭环32。至少一个搭环32构造用于接纳紧固夹子10(图7)。在紧固夹子10处又能够紧固有设备、例如袋等。在根据图4和图5的实施例中,基体包括多个搭环32、优选至少五个搭环32、尤其至少十个搭环32。多个搭环32优选紧接着彼此并排地布置在托带30的基体31上。也能够设置的是,设备设置在两个或者多个紧固夹子10处,以便能够实现高的承载负荷。这尤其在应紧固在托带30处的特别重的设备的情况下是有利的。两个或多个紧固夹子10嵌入到多个搭环32中、尤其嵌入到邻近搭环32中,由此使得设备通过紧固夹子10保持在多个搭环32处。
如在图3中示出的那样,对应的搭环32也能够构造在肩带单元60处。搭环32则优选构造在背部中间元件的臂部71、71`处。多个搭环32在臂部71、71`处优选彼此上下地构造。也能够适宜的是,搭环32在臂部71、71`处彼此并排地布置,使得邻近的搭环32的第一纵向侧部36和第二纵向侧部37彼此面向。因此,邻近的搭环32在臂部71、71`处如此相对于彼此布置,使得其端侧34、35彼此面向。搭环32在肩带单元60处优选具有第一保持元件38。因为优选相比于托带30的搭环32在肩带单元60的搭环32处承载具有更小的重量的物体,所以能够适宜的是放弃肩带单元60的搭环32处的第一保持元件38。
在图6中示出了搭环32在托带30的基体31处的局部示图。搭环32具有上方的端侧34和下方的端侧35。搭环32沿其纵向方向33从上方的端侧34延伸直至下方的端侧35。搭环32具有第一纵向侧部36和第二纵向侧部37。这两个第一纵向侧部36和第二纵向侧部37从上方的端侧34延伸至搭环32的下方的端侧35。第一纵向侧部36和第二纵向侧部37沿搭环32的纵向方向33延伸。搭环32在其两个第一纵向侧部36和第二纵向侧部37处紧固在托带30的基体31处。搭环32在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地由纺织品材料组成并且在基体30处缝上。搭环32如此布置在托带30的基体31上,使得在设置用于托带30的承载位置中操作者能够将紧固夹子10从“上”向“下”插入到搭环32中。从上向下的方向对应于竖直方向或者说重力方向。搭环32在上方的端侧34和下方的端侧35处敞开。因此,紧固夹子10也能够从下向上插到搭环32中。如在图6中示出的那样,搭环32具有宽度b,该宽度对应于第一纵向侧部36与第二纵向侧部37之间的间距。
如在图4和图5中示出的那样,搭环32在其第一纵向侧部36和第二纵向侧部37处相对于彼此布置。准确地说,搭环32的紧固部形成第一纵向侧部36,其中,邻近的搭环32的相同的紧固部形成第二纵向侧部37。紧固部在实施例中通过接合缝(Naht)来形成。替代地,搭环32也能够进行粘接等。
如在图6中示出的那样,托带30包括第一保持元件38。第一保持元件38在实施例中紧接着布置在搭环32的下方的端侧35处。但是也能够适宜的是,第一保持元件38紧接着布置在托带30的基体31上,然而之后至少邻近于搭环32的下方的端侧35来布置。下方的第一保持元件38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延伸超过多个搭环32,尤其延伸超过全部的邻近地相对于彼此布置在基体31处的搭环32。第一保持元件38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构造为卷边。第一保持元件38优选仅在下方的端侧35处沿着下方的端侧35缝上。因此,第一保持元件38能够围绕沿着下方的端侧35的紧固部至少部分地枢转。如尤其在图12中示出的那样,第一保持元件38和/或第二保持元件39构造为相对于搭环32的端侧34、35的加厚部。
如在图6中示出的那样,托带30包括第二保持元件39。第二保持元件39在实施例中紧接着布置在搭环32的上方的端侧34处。但是也能够适宜的是,第二保持元件39紧接着布置在托带30的基体31上,然而之后至少邻近于搭环32的上方的端侧34来布置。上方的第二保持元件39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延伸超过多个搭环32,尤其延伸超过全部的邻近地相对于彼此布置在基体31处的搭环32。第二保持元件39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构造为卷边。第二保持元件39优选仅在上方的端侧34处沿着上方的端侧34缝上。因此,第二保持元件39能够围绕沿着上方的端侧34的紧固部至少部分地枢转。
在制造托带30时搭环带如此紧固在托带30的基体31上,从而形成彼此并排地布置的搭环32。为了将第一保持元件38和第二保持元件39、在本实施例中将卷边紧固在搭环带处,在搭环带的纵向侧部处分别设置有通道,该通道具有布置在其中的优选由塑料组成的加厚元件。通道能够通过将搭环带的纵向侧部翻折并且缝合起来而制成。随后,能够将加厚元件推入到搭环带的对应的搭环中。替代地,加厚元件能够放到搭环带的纵向侧部上,加厚元件能够连同搭环带翻折并且随后缝合起来。在两个变型方案中用于加厚元件的通道优选通过接合缝来形成,该接合缝至少对应于加厚元件的长度。随后,将搭环带缝到基体31上。而后实施的接合缝分别形成搭环32的第一纵向侧部36和第二纵向侧部37。接合缝从搭环32的上方的端侧34伸展直至下方的端侧35。接合缝没有伸展超过第一保持元件38和第二保持元件39、尤其没有伸展超过卷边。优选接合缝与第一保持元件38和第二保持元件39间隔开地构造,由此,第一保持元件38和第二保持元件39能够在端侧34、35处枢转。优选接合缝在第一保持元件38和第二保持元件39前方不远处结束。因为第一保持元件38和第二保持元件39延伸超过多个、优选全部的布置在基体处的搭环32,所以搭环32通过第一保持元件38和第二保持元件39来相对于彼此加固。
在图7中示出了紧固夹子10,该紧固夹子构造用于紧固在托带30处。紧固夹子10包括具有接纳区段12的后壁11。接纳区段12如此构造,使得在该设备处例如能够紧固有应保持在托带30处的手提袋。紧固夹子10的后壁11包括上方的端部23和下方的端部24,其中,后壁11沿紧固夹子10的纵向方向14从上方的端部23延伸直至下方的端部24。后壁11具有第一纵向侧部16和第二纵向侧部17。纵向侧部16、17沿紧固夹子10的纵向方向14延伸。
如在图7中示出的那样,紧固夹子10包括至少部分地沿紧固夹子10的纵向方向14延伸的舌形件13。舌形件13如此构造,使得舌形件13能够插入到托带30的搭环32中,由此能够将紧固夹子10保持在托带30的搭环32处(图11)。舌形件13包括第一端部18和第二端部19。舌形件13在其第一端部18处紧固在后壁11处。舌形件13的第二端部19是自由的端部。舌形件13的第二端部19沿从后壁11的上方的端部23到后壁11的下方的端部24的方向伸展地与舌形件13的第一端部18间隔开地布置。舌形件13的第二端部19优选沿紧固夹子10的纵向方向14延伸超过后壁11的下方的端部24。由此,紧固夹子10的舌形件13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穿入到搭环32中。此外,舌形件13朝其第二端部19逐渐缩小。这有利于将舌形件13穿入到搭环32中。舌形件13构造为弹簧元件。由此,舌形件13能够弯曲远离后壁11(图12)。由此简化了对紧固夹子10从托带30的紧固以及松开。
如在图7中示出的那样,紧固夹子10具有布置在后壁11处的锁止区段25。锁止区段25如此构造,使得该锁止区段将紧固夹子10锁止在搭环32中以防止紧固夹子10沿纵向方向14推移(图11)。锁止区段25构造在后壁11的下方的端部24处。如在图11中示出的那样,锁止区段25沿从后壁11到舌形件13的方向伸展地、换句话说垂直于后壁11地突出超过舌形件13。由此,紧固夹子10形成了沿垂直地到紧固夹子10的纵向侧部上的视线方向(图9和图11)本身封闭的夹紧轮廓47,在该夹紧轮廓中包围了、尤其完全包围了搭环32。紧固夹子10通过锁止区段25锁止在搭环32处以防止紧固夹子10沿纵向方向14推移。紧固夹子10的纵向方向14在紧固在托带30处的状态下对应于搭环32的纵向方向33。
图11示出了紧固夹子10和托带30在紧固状态下的布置。如在图11中示出的那样,紧固夹子10的锁止区段25和托带30的第一保持元件38共同作用。此外,紧固夹子10也抵靠在后壁的上方的端部23处和/或在舌形件13的第一端部18处抵靠在第二保持元件39处。第一保持元件38和第二保持元件39具有比搭环32的端侧34、35要大的刚度。因此,第一保持元件38和第二保持元件39能够实现将紧固夹子10牢固地保持在托带30处,从而避免或至少降低紧固夹子10的枢转或打滑。
如在图7和图8中示出的那样,锁止区段25具有第一支腿26和第二支腿27。第一支腿26构造在后壁11的第一纵向侧部16处。第二支腿27构造在后壁的第二纵向侧部17处。舌形件13布置在第一支腿26与第二支腿27之间。在这两个支腿26、27处构造有保持面40。保持面40面向舌形件13的第一端部18。保持面40用于在紧固夹子10的紧固在托带30处的状态下抵靠第一保持元件38。
如在图7和图8中示出的那样,锁止区段25具有引入面41。引入面41面向舌形件13的第二端部19。引入面41构造在锁止区段25的支腿26、27处。引入面41用于将舌形件13容易地引入到搭环12中。在此,锁止区段25的引入面41如此构造,使得锁止区段25在托带30的第二保持元件39处滑下,而将舌形件13引导到搭环32中。
如在图9中示出的那样,保持面40与后壁11的纵向平面15围成角度α。如在图10中示出的那样,纵向平面15通过后壁11的两个纵向侧部16、17撑开。角度α朝着舌形件13的第一端部18打开并且小于90°。如在图11中示出的那样,角度α如此构造,使得在紧固夹子10沿纵向方向14朝托带30的第二保持元件39的推移时第一保持元件38朝紧固夹子10的后壁11滑下。第一保持元件38在作用到紧固夹子10上的对应的牵拉负载的情况下夹入在后壁11与锁止区段25的保持面40之间。通过角度α的设计方案保证了,第一保持元件38不对着舌形件13滑出,舌形件13因此向上弯曲并且紧固夹子10从搭环32滑动出来。
如在图9中示出的那样,锁止区段25的引入面41与纵向平面15围成角度β。角度β朝舌形件13的第二端部19打开并且大于120°、优选大于140°。在舌形件13沿搭环32的纵向方向33推入到搭环32中时,通过角度β将锁止区段25与第二保持元件39接触地推移远离舌形件13。不需要用手张开紧固夹子10。操作者只需要将紧固夹子10连同舌形件13在搭环32中沿搭环32的纵向方向33朝下方的端侧35推移。在此,紧固夹子10通过引入面41自动地张开,直至锁止区段25推移越过搭环32的下方的端侧35并且又与舌形件13形成闭合的夹紧轮廓47。
如在图12中示出的那样,为了从搭环32松开紧固夹子10而张开紧固夹子10,使得锁止区段25能够推移越过第一保持元件38。随后将舌形件13从搭环32拉出。
如在图7中所示出的那样,紧固夹子10在实施例中一件式地构造。替代地也能够适宜的是,紧固夹子10由多个与彼此连接的部件构造而成。紧固夹子1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由金属材料组成。紧固夹子10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由金属件弯曲而成。在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中,紧固夹子10也能够由塑料组成。紧固夹子10优选浇注而成。替代地,紧固夹子10也能够通过增材式加工方法制造而成。
如在图7中示出的那样,舌形件13具有用于抵靠在搭环32处的带有宽度a的上方的保持区段20。宽度a对应于舌形件13的两个纵向侧部21、22在保持区段20的区域中相对于彼此的间距。搭环32具有宽度b。宽度b对应于搭环32的第一纵向侧部36和第二纵向侧部37相对于彼此的间距。紧固夹子10的宽度a对应于搭环32的宽度b的至少70%、优选至少75%。由此能够实现紧固夹子10在搭环32中的牢固的配合。
如在图7和图10中示出的那样,在后壁11处设置有两个开口,以便将设备、例如袋紧固在后壁11处。在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中也能够适宜的是,将袋缝入或铆接在后壁11处。其他的紧固可行方案也能够是适宜的。能够将这样的设备例如拧紧在后壁11处。为了确保对后壁11处的螺纹连接部的可接近性,舌形件同样包括开口,该开口与后壁的开口同轴地构造。
如在图8中示出的那样,在实施例中第一支腿26与第二支腿27通过接片28与彼此连接。在紧固夹子10的一种替代的实施方案中也能够放弃接片28。
不言而喻的是,根据图1和图3的托带30能够在没有肩带单元62的情况下由操作者使用。此外,来自图1的托带30也能够还与根据图3的肩带单元62组合。根据图1的托带30也具有对应的构造为搭环的连接元件46,该连接元件能够与根据图3的肩带64的连接元件76连接起来。承载设备60的不同的实施方案的各个组件能够在实施例下组合。因此,操作者能够根据使用目的来组合对于使用合适的承载设备60。

Claims (16)

1.由紧固夹子和托带构成的系统,
-其中,所述紧固夹子包括后壁(11),该后壁具有至少一个接纳区段(12),该接纳区段用于紧固有待保持在所述托带(30)处的设备,其中,所述后壁(11)具有沿所述紧固夹子(1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两个纵向侧部,
-其中,所述托带(30)包括基体(31)和至少一个紧固在所述基体(31)上的用于接纳所述紧固夹子(10)的搭环(32),
-其中,所述紧固夹子(10)包括至少部分地沿所述紧固夹子(1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舌形件(13),其中,所述舌形件(13)在其第一端部(18)处紧固在所述后壁(11)处并且用其第二端部(19)突伸穿过所述托带(30)的至少一个搭环(32),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搭环(32)沿其纵向方向从上方的端侧(34)延伸直至下方的端侧(35),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搭环(32)具有从所述上方的端侧(34)延伸到所述下方的端侧(35)的两个纵向侧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搭环(32)在其纵向侧部处紧固在所述托带(30)的基体(31)处,
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夹子(10)具有锁止区段(25),并且
所述托带(30)具有邻近于这两个端侧中的至少一个端侧布置的第一保持元件(38),其中,所述紧固夹子(10)的锁止区段(25)和所述托带(30)的第一保持元件(38)形成了所述紧固夹子(10)与所述托带(30)之间的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将所述紧固夹子(10)锁止在所述托带(30)处以防止沿所述至少一个搭环(32)的纵向方向推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舌形件(13)构造为弹簧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舌形件(13)的第二端部(19)是自由的端部,并且所述舌形件(13)朝其第二端部(19)逐渐缩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舌形件(13)具有用于抵靠在所述搭环(32)处的带有宽度(a)的上方的保持区段(20),其中,所述宽度(a)对应于所述舌形件(13)的两个纵向侧部相对于彼此的间距,并且所述搭环(32)具有宽度(b),所述宽度对应于所述搭环的纵向侧部相对于彼此的间距,其中,所述紧固夹子的宽度(a)对应于所述搭环(32)的宽度(b)的至少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区段(25)具有面向所述舌形件(13)的第一端部(18)的保持面(40),其中,所述保持面(40)与通过所述紧固夹子(10)的纵向侧部所撑开的纵向平面(15)围成角度(α),其中,所述角度(α)朝所述舌形件(13)的第一端部(18)打开并且小于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区段(25)具有背离所述舌形件(13)的第一端部(18)的引入面(41),其中,所述引入面(41)与通过所述紧固夹子(10)的纵向侧部所撑开的纵向平面(15)围成角度(β),其中,所述角度(β)朝所述舌形件(13)的第二端部(19)打开并且大于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区段(25)布置在所述紧固夹子(10)的后壁(11)处,其中,所述锁止区段(25)沿从所述后壁(11)朝所述舌形件(13)的方向伸展地突出超过所述舌形件(1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区段(25)构造在所述后壁(11)的下方的端部(24)处并且具有第一支腿(26)和第二支腿(27),其中,所述紧固夹子(10)的舌形件(13)布置在所述第一支腿(26)与所述第二支腿(27)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夹子(10)一件式地构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搭环(32)由纺织品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保持元件(38)设置在所述搭环(32)的下方的端侧(35)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保持元件(38)至少从所述搭环(32)的第一纵向侧部延伸直至第二纵向侧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带(30)包括第二保持元件(39),其中,所述第二保持元件(39)布置在所述搭环(32)的上方的端侧(34)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元件(38)是卷边。
15.紧固夹子,其用于紧固在托带处,
该紧固夹子包括后壁(11),该后壁具有至少一个接纳区段(12),所述接纳区段用于紧固有待保持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的托带(30)处的设备,其中,所述后壁(11)具有沿所述紧固夹子(1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两个纵向侧部,其中,所述紧固夹子(10)包括至少部分地沿所述紧固夹子(10)的纵向方向延伸的舌形件(13),其中,所述舌形件(13)在其第一端部(18)处紧固在所述后壁(11)处并且其第二端部(19)构造用于嵌入到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的托带(30)的搭环(32)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夹子(10)具有锁止区段(25),其中,所述锁止区段(25)构造用于,将所述紧固夹子(10)锁止在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的托带(30)的搭环(32)处。
16.托带,
其包括基体(31)和至少一个紧固在所述基体(31)上的搭环(32),该搭环用于接纳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的紧固夹子(1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搭环(32)沿其纵向方向从上方的端侧(34)延伸直至下方的端侧(35),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搭环(32)具有两个从所述上方的端侧(34)延伸到所述下方的端侧(35)的纵向侧部,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搭环(32)在其纵向侧部处紧固在所述托带(30)的基体(31)处,
其特征在于,所述托带(30)具有邻近于所述两个端侧中的至少一个端侧布置的第一保持元件(38),并且所述第一保持元件(38)构造用于与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的紧固夹子连接起来。
CN202320108257.3U 2022-02-01 2023-02-01 由紧固夹子和托带构成的系统、紧固夹子及托带 Active CN21983531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22100565.6U DE202022100565U1 (de) 2022-02-01 2022-02-01 Anordnung aus einer Befestigungsklemme und einem Tragegurt, Befestigungsklemme zur Befestigung an einem Tragegurt und Tragegurt
DE202022100565.6 2022-02-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5317U true CN219835317U (zh) 2023-10-17

Family

ID=81256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08257.3U Active CN219835317U (zh) 2022-02-01 2023-02-01 由紧固夹子和托带构成的系统、紧固夹子及托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5317U (zh)
DE (1) DE202022100565U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22100565U1 (de) 2022-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32850B2 (en) Combination tool carrier and carrier securing lanyard
EP1325690A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buckles cord locks and the like
US6615460B1 (en) Optionally manual or automatic breakaway lanyard buckle
US8474673B2 (en) Carrier system
US7526842B2 (en) Quick-mount flexible interlocking attaching system
US6382489B2 (en) Shoulder strap assembly for backsacks
US20070089277A1 (en) Rigid single piece buckle
CA2750961A1 (en) Harness webbing protection system
US9839279B2 (en)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a pouch to a support article
WO2013184594A1 (en) Multi-directional buckle assembly
CN219835317U (zh) 由紧固夹子和托带构成的系统、紧固夹子及托带
US9603418B2 (en) Rotatable buckle assembly
US20230200462A1 (en) Load bearing pocket insert
US5172429A (en) Combination suspenders for use with button and buttonless trousers
US20220007768A1 (en) Indexed Straps and Fasteners
EP1235493A2 (en) Child seatbelt assembly
US9714810B1 (en) Rifle sling
US20080164293A1 (en) Rucksack With a Belt Assembly Enabling Angular Pivoting
US9504309B2 (en) Connector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CN114096436B (zh) 座椅
US20230263272A1 (en) Buckle
JP6112460B2 (ja) 改良型連結システム
EP0466446A1 (en) Detachable two-piece buckle
US6189756B1 (en) Holster attachment device
JP3011677U (ja) ベルトに装着可能な携帯電話収納ケース等袋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