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11080B - 夹子 - Google Patents

夹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11080B
CN110811080B CN201910734514.2A CN201910734514A CN110811080B CN 110811080 B CN110811080 B CN 110811080B CN 201910734514 A CN201910734514 A CN 201910734514A CN 110811080 B CN110811080 B CN 110811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on
clip
joint
extending
constri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345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11080A (zh
Inventor
伊藤直幸
桥本祐
金子仁
吉江谦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811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11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11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11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02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frictionally engaging surface of straps
    • A44B11/06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frictionally engaging surface of straps with clamping devices
    • A44B11/1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frictionally engaging surface of straps with clamping devices sliding wed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006Attachment of buckle to strap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1/00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 A44B11/25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 A44B11/2592Buckles; Similar fasteners for interconnecting straps or the like, e.g. for safety belts with two or more separable parts fastening by sliding in the main plane or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main plane of the buckle

Landscapes

  • Portable Outdoor Equipment (AREA)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子。期望在抑制夹子的保持性能下降的同时促进夹子的更简单的拆卸和/或安装。夹子(1)包括第1延伸部(10)、第2延伸部(20)以及第1延伸部(10)的基端部和第2延伸部(20)的基端部结合而成的结合部(30)。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以自结合部(30)分开的方式延伸并在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之间形成有保持空间(40)。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与第2延伸部(20)相对而划定向保持空间(40)插入的插入口(41)。在插入口(41)和结合部(30)之间的位置,在第2延伸部(20)形成有收缩部(50)或者开口(60),第2延伸部(20)与此相应地构成为易于挠曲。

Description

夹子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夹子。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以能够拆装的方式挂在肩带的插槽上的钩。该文献还公开了插槽宽度与钩宽度一致。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背包的左右的吊带(strap)用的保持件。该吊带保持件在一端具有闭环构造,在另一端具有开环构造(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8,403,19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467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期望在抑制夹子的保持性能下降的同时促进夹子的更简单的拆卸和/或安装。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夹子包括第1延伸部、第2延伸部以及第1延伸部的基端部和第2延伸部的基端部结合而成的结合部。第1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以自结合部分开的方式延伸并在该第1延伸部和该第2延伸部之间形成有保持空间。此外,第1延伸部的顶端部与第2延伸部相对而划定向保持空间插入的插入口。在插入口和结合部之间的位置,在第2延伸部形成有收缩部或者开口,第2延伸部与此相应地构成为易于挠曲。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在以第1延伸部的顶端部自第2延伸部分离的方式操作夹子时,第1延伸部的挠曲量小于第2延伸部的挠曲量。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第2延伸部包含以恒定厚度从结合部朝向插入口延伸的部分。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收缩部的最小宽度部分的位置或者开口的中心位置定位在比第1延伸部的顶端部的顶端位置靠近结合部的连接第1延伸部的内表面和第2延伸部的内表面的内壁面的位置。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在将收缩部的最小宽度部分的位置与第1延伸部的顶端部的顶端位置之间的第1间隔设为D1、将收缩部的最小宽度部分的位置与结合部的连接第1延伸部的内表面和第2延伸部的内表面的内壁面的位置之间的第2间隔设为D2时,满足0.4<(D2/D1)<2.3。作为追加或者代替,在将开口的中心位置与第1延伸部的顶端部的顶端位置之间的第3间隔设为D3、将开口的中心位置与结合部的连接第1延伸部的内表面和第2延伸部的内表面的内壁面的位置之间的第4间隔设为D4时,满足0.4<(D4/D3)<2.3。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在第1延伸部的顶端部设有朝向第2延伸部突出的突起,收缩部的最小宽度部分的位置或者开口的中心位置定位在比突起的顶端位置靠近结合部的连接第1延伸部的内表面和第2延伸部的内表面的内壁面的位置。
在第1延伸部的顶端部设有朝向第2延伸部突出的突起,在将收缩部的最小宽度部分的位置与突起的顶端位置之间的第5间隔设为D5、将收缩部的最小宽度部分的位置与结合部的连接第1延伸部的内表面和第2延伸部的内表面的内壁面的位置之间的第6间隔设为D6时,满足0.4<(D6/D5)<2.3。作为追加或者代替,在将开口的中心位置与突起的顶端位置之间的第7间隔设为D7、将开口的中心位置与结合部的连接第1延伸部的内表面和第2延伸部的内表面的内壁面的位置之间的第8间隔设为D8时,满足0.4<(D8/D7)<2.3。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第2延伸部包含以形成收缩部的方式结合的第1锥形部和第2锥形部,第1锥形部随着远离结合部而宽度变窄,第2锥形部随着远离第1锥形部而宽度变宽。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在第1延伸部的顶端部设有朝向第2锥形部的靠近大宽度端的部分突出的突起。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第1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以第1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之间的间隔随着远离结合部而逐渐增加的方式延伸。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第1延伸部的内表面相对于第2延伸部的内表面倾斜地设置。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在第1延伸部的顶端部设有朝向第2延伸部突出的突起,突起的突出高度大于第1延伸部的顶端部的最小厚度。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第1延伸部具有随着朝向结合部延伸而向下倾斜的上表面。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结合部具有随着远离第1延伸部而向下倾斜的上表面。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结合部具有向与第1延伸部和第2延伸部相反的方向延伸的至少1个引导突起。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第1延伸部具有形成在第1延伸部的基端部和第1延伸部的顶端部之间的位置的开口,能够通过该第1延伸部的开口视觉识别第2延伸部的收缩部或者开口。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收缩部或者开口构成为关于与经由插入口向保持空间插入的插入方向平行的轴线对称。
在一些技术方案中,在将第2延伸部的位于结合部附近的部分的宽度设为W1、将收缩部的最小宽度设为W2时,满足(W2/W1)≤0.8。作为追加或者代替,在将第2延伸部的位于结合部附近的部分的宽度设为W3、将由开口分隔开的多个部分的合计宽度设为W4时,满足(W4/W3)≤0.8。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技术方案,能够在抑制夹子的保持性能下降的同时促进夹子的更简单的拆卸和/或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样态的夹子的非限定的使用例的概略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个样态的夹子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个样态的夹子的概略的侧视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一个样态的夹子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5是本公开的一个样态的夹子的概略的剖视图,表示沿着图4的单点划线X5-X5的截面。
图6是本公开的一个样态的夹子的仰视图。
图7是本公开的一个样态的夹子的后侧视图。
图8是本公开的一个样态的夹子的前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公开的一个样态的夹子的操作之前的状态的概略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公开的一个样态的夹子的概略的侧视图,表示第2延伸部挠曲、夹子的插入口的开口高度增加的状态。
图11是表示将本公开的一个样态的夹子安装于肩吊带的过程的概略图。
图12是本公开的另一个样态的夹子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公开的另一个样态的夹子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公开的另一个样态的夹子的概略的剖视图,表示沿着图13的单点划线X14-X14的截面。
图15是本公开的另一个样态的夹子的仰视图。
图16是本公开的另一个样态的夹子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17是本公开的另一个样态的夹子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18是本公开的另一个样态的夹子的概略的剖视图,表示沿着图17的单点划线X18-X18的截面。
图19是本公开的另一个样态的夹子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9说明本公开的非限定的实施方式和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过度说明,能够将各实施方式和/或各特征组合起来,也能够理解由该组合实现的叠加效果。原则上省略实施方式之间的重复说明。参照附图将发明的记述作为主要的目的,有时为了便于做图而简化。各特征理解为不需要与其他的特征之间的组合的独立的单个特征,否则的话就理解为与1个以上其他的单个特征之间的组合。记述单个特征的全部组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无疑是很冗长的,被省略。单个的特征例如理解为并不仅对附图所公开的夹子有效、对于其他各种各样的夹子也是通用的普遍的特征。
图1是表示夹子1的非限定的使用例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为了将胸吊带2以能够拆卸的样态安装于肩吊带3,能够使用本公开的夹子1,但夹子1的用途并不应限定于此。在另一个例子中,夹子1连结于带扣的雄构件或者雌构件,由此,促进带扣相对于带材料和/或绳材料的(能够拆卸的)简单的安装。还设想作为带扣的代替物而使用其他的配件、例如钩配件(所谓的茄子环(日文:なす環))的方式。还设想至少两个夹子连结而构成不需要吊带的胸吊带的方式。夹子1也可以应用于捆束带、绳、纸。
在又一个例子中,在塑料制的哨子这样的物品上连结有夹子1。该物品能够借助该夹子部(以能够拆卸的方式)安装于背包的吊带。夹子1是为了促进夹子1自吊带的更简单的拆卸而构成。因而,促进了在紧急情况下在更短的时间内自吊带拆卸物品,更早地鸣响警笛。
在又一个例子中,为了将期望物品挂在裤带这样的带材料和/或绳材料上而使用夹子1。作为期望物品的一个例子,能够列举出供智能手机或者钱包放入的袋子,但并不应限于此。挂在带材料和/或绳材料上的物品并不限于轻量物,可以是重量物。夹子1构成为在抑制夹子1的保持性能(也可以称作夹持能力或者保持能力)下降的同时促进夹子1的更简单的安装和/或拆卸。因而,还设想出于将一定程度的重量的物品(例如工具)悬吊在带上的目的而使用夹子1的方式。同样,上述的夹子1的用途或者使用样态只是非限定的一个例子,并不对夹子1的用途或者使用样态有任何限定。
图2是夹子1的概略的立体图。图3是夹子1的概略的侧视图。图4是夹子1的概略的俯视图。图5是夹子1的概略的剖视图,表示沿着图4的单点划线X5-X5的截面。图6是夹子1的仰视图。图7是夹子1的后侧视图。图8是夹子1的前侧视图。图9是表示夹子1的操作之前的状态的概略的侧视图。图10是夹子1的概略的侧视图,表示第2延伸部挠曲、夹子1的插入口的开口高度增加的状态。图11是表示将夹子1安装于肩吊带3的过程的概略图。
图2的双向箭头LR表示左右方向,双向箭头FB表示前后方向,双向箭头UD表示上下方向。根据后述的记述可知,左右方向与被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夹住的带材料或者绳材料的延伸方向一致。前后方向与以朝向结合部30或者自该结合部30分离的方式延伸的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的延伸方向一致。上下方向是与在此说明的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能够参照与夹子1相关的以下的记述再次定义。在将图1所示的夹子1的安装状态作为前提时,左右方向与肩吊带3的延伸方向一致。前后方向与胸吊带2的延伸方向一致。上下方向与同肩吊带3的延伸方向和胸吊带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一致。
夹子1具有第1延伸部10、第2延伸部20以及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的各基端部结合而成的结合部30。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以自结合部30分开的方式(也就是向后方)延伸而在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之间形成有保持空间40。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与第2延伸部20(特别是其中间部25)相对而划定向保持空间40插入的插入口41。带材料或者绳材料可经由插入口41插入并保持于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之间的保持空间40。在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之间保持有带材料或者绳材料时,带材料或者绳材料能够在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之间的保持空间40中沿左右方向移位,但并不一定必须限于此。另外,也可以将第1延伸部10称作上部延伸部,将第2延伸部20称作下部延伸部。
第1延伸部10具有与结合部30结合的基端部11和(在前后方向上)与基端部11相反的那一侧的顶端部12。也可以将第1延伸部10的基端部11称作前端部,将顶端部12称作后端部。第2延伸部20具有与结合部30结合的基端部21和在前后方向上与基端部21相反的那一侧的相反端部22。也可以将第2延伸部20的基端部21称作前端部,将相反端部22称作后端部。
第2延伸部20具有在其基端部21和相反端部22之间延伸的中间部25。在相反端部22设有胸吊带2的贯穿开口27,但并不应限于此。如上所述,还设想相反端部22通过注射成形而与其他的配件(例如带扣的雄构件或雌构件、或者其他的夹子)一体地结合的样态。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与第2延伸部20(确切地讲是其中间部25)相对,划定向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之间的保持空间40插入的插入口41。可选地,在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设有朝向第2延伸部20(确切地讲是其中间部25)突出的突起70。利用突起70局部地封闭夹子1的插入口41。典型地讲,夹子1是塑料配件,其能够通过熔融树脂的注射成形来制造。
第1延伸部10并不一定必须限于此,可以具有形成在基端部11和顶端部12之间的1个以上开口19。在一些情况下,第1延伸部10是包围1个开口19的框状部分。在第1延伸部10是框状部分时,能够视觉识别被夹在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之间的带材料或者绳材料。此外,能够通过第1延伸部的开口19视觉识别后述的第2延伸部20的收缩部50或者开口60。在一些情况下,第1延伸部10的左右宽度W10随着朝向结合部30去而变小,由此,促进了夹子1的插入容易性、例如向肩带束4和肩吊带3之间的间隙插入的插入容易性。
第2延伸部20具有形成有收缩部50的中间部25(参照图6)。收缩部50在夹子1的插入口41和结合部30之间的位置形成于第2延伸部20(确切地讲是其中间部25),第2延伸部20与此相应地构成为易于挠曲。在第2延伸部20挠曲时,第2延伸部20可以具有弧状形状。更具体地讲,第2延伸部20可以具有收缩部50向第1延伸部10侧翘曲的形状。第2延伸部20相对地为硬质,因而,其弧状形状的深度可以极浅。
可选地,在将第2延伸部20的位于结合部30附近的部分(确切地讲是其中间部25)的宽度设为W1、将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设为W2时,满足(W2/W1)≤0.8。由此,促进了第2延伸部20的变形容易性。另外,第2延伸部20的位于结合部30附近的部分(确切地讲是其中间部25)的宽度可以换称作比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位靠结合部30侧的部分的最大宽度,确切地讲是后述的第1锥形部51的最大宽度。
第2延伸部20、确切地讲是其中间部25可以包含以恒定厚度从结合部30朝向插入口41延伸的部分。由此,促进了第2延伸部20的变形容易性。在一些情况下,中间部25整体为平板状。在第2延伸部20(确切地讲是其中间部25)的下表面24设置1个以上凹部26,可进一步促进第2延伸部20的变形容易性。同时,还与不将凹部26设在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23相应地确保了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23的平坦性。另外,第2延伸部20的中间部25可包含划定凹部26的1个以上框部。此外,通过将第2延伸部20的厚度形成得薄于第1延伸部10的厚度,从而也能够进一步促进变形容易性。
收缩部50的具体的样态是各种各样的。在一些情况下,收缩部50构成为关于与经由插入口41向保持空间40插入的插入方向(前后方向)平行的轴线AX对称。作为追加或者代替,收缩部50利用第2延伸部20的第1锥形部51和第2锥形部52赋予形状。具体地讲,第2延伸部20包含以形成收缩部50的方式结合的第1锥形部51和第2锥形部52。第1锥形部51随着远离结合部30(向后方)而宽度变窄,第2锥形部52随着远离第1锥形部51(向后方)而宽度变宽。第1锥形部51的左右的倾斜边51m、51n的左右间隔随着远离结合部30(向后方)而减小。第2锥形部52的左右的倾斜边52m、52n的左右间隔随着远离第1锥形部51(向后方)而增加。也可以说第1锥形部51的左右的倾斜边51m、51n是锥形状,第2锥形部52的左右的倾斜边52m、52n是倒锥形状。另外,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的突起70朝向第2锥形部52的靠近大宽度端的部分突出。也可以将第1锥形部51称作前侧锥形部,将第2锥形部52称作后侧锥形部。
由第1锥形部51的左侧的倾斜边51m和第2锥形部52的左侧的倾斜边52m形成左侧凹部54m。由第1锥形部51的右侧的倾斜边51n和第2锥形部52的右侧的倾斜边52n形成右侧凹部54n。在左侧凹部54m的底部和右侧凹部54n的底部之间划定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另外,还设想左右的凹部54m、54n的底部不配置在与左右方向平行的同一个轴线上而是在前后方向上相互错位的方式。另外,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是在左侧凹部54m的底部和右侧凹部54n的底部之间划定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还设想在第1锥形部51和第2锥形部52之间设有左右宽度恒定的棒状部分的方式。
在一些情况下,夹子1构成为易于将结合部30作为插入端而插入到间隙。在图1的一个例子中,夹子1构成为易于插入到肩带束4和肩吊带3之间的间隙。在另一个例子中,夹子1构成为易于插入到另一个间隙。另外,以下存在将夹子1插入到肩带束4和肩吊带3之间的间隙的状况作为前提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但并不意在限定于此。
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以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之间的间隔(上下间隔)随着远离结合部30而逐渐增加的方式延伸。作为追加或者代替,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17相对于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23倾斜地设置。在满足上述的条件中的任一者或者两者时,促进了夹子1的插入容易性。另外,在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设有突起70的情况下,利用突起70抑制了夹子1的保持性能(例如继续保持肩吊带3的能力)下降。突起70朝向第2延伸部20的中间部25突出。在一些情况下,突起70的突出高度H70大于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的最小厚度THmin1。该特征意味着夹子1的插入容易性和夹子1的保持性能同时成立。另外,突起70的突出高度H70大于突起70和第2延伸部20之间的最小间隔。
应留意也可以将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17称作第1延伸部10的下表面。同样,也可以将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23称作第2延伸部20的上表面。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17和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23至少局部相对地配置。在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17和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23之间至少局部地划定有保持空间40。
夹子1的第1延伸部10具有随着朝向结合部30延伸而向下倾斜的上表面16。作为追加或者代替,结合部30具有随着远离第1延伸部10(朝向结合部30的前端)而向下倾斜的上表面31。借助第1延伸部10的上表面16和/或结合部30的上表面31的向下倾斜,夹子1能够顺畅地进入到肩带束4和肩吊带3之间的间隙。作为第1延伸部10的上表面16和/或结合部30的上表面31的追加或者代替,夹子1的第2延伸部20(中间部25或者收缩部50)的下表面24和结合部30的下表面32在同一个面上。在肩带束4的一个面上,夹子1能够朝向肩吊带3的间隙顺畅地滑动。另外,在第2延伸部20中,在中间部25的下表面24和相反端部22的下表面22j之间有高度差,但对于夹子1的顺畅的滑动没有妨碍。
可选地,结合部30具有向与第1延伸部10和第2延伸部20相反的方向延伸的至少1个引导突起34。引导突起34可具有随着朝向引导突起34的前端去向下倾斜的上表面31。引导突起34的厚度可随着朝向前方去而变薄。由此,促进了夹子1整体的顺畅的进入。在一些情况下,结合部30具有左右一对引导突起34。结合部30的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变薄与左右一对引导突起34之间的空间相应的量,抑制了结合部30过度地变硬的状况。
在一些情况下,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位置P53定位在比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的顶端位置(后端位置)P1靠近结合部30的连接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17和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23的内壁面33的位置(参照图3)。作为追加或者代替,在将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位置P53与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的顶端位置P1之间的第1间隔设为D1、将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位置P53与结合部30的连接第1延伸部10内表面17和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23的内壁面33的位置P33之间的第2间隔设为D2时,满足0.4<(D2/D1)<2.3。更优选的是,满足0.7<(D2/D1)<1.5。在满足上述的条件中的任一者或者两者的情况下,促进了第2延伸部20的变形容易性。
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的顶端位置P1可以是在使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从第2延伸部20的相反端部22朝向结合部30前进时该平面最先与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交叉的位置。结合部30的内壁面33的位置P33可以是在使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从结合部30的前方位置朝向第2延伸部20的相反端部22后退时该平面最先与结合部30的内壁面33交叉的位置。
在一些情况下,在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设有朝向第2延伸部20(确切地讲是其中间部25)突出的突起70。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位置P53可定位在比突起70的顶端位置(下端位置)P2靠近结合部30的连接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17和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23的内壁面33的位置。作为追加或者代替,在将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位置P53与突起70的顶端位置P2之间的第5间隔设为D5、将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位置P53与结合部30的连接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17和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23的内壁面33的位置P33之间的第6间隔设为D6时,满足0.4<(D6/D5)<2.3。更优选的是,满足0.7<(D6/D5)<1.5。在满足上述的条件中的任一者或者两者的情况下,促进了第2延伸部20的变形容易性。另外,突起70的顶端位置(下端位置)P2可以是在使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从第2延伸部20的相反端部22朝向结合部30前进时该平面最先与突起70的顶端(下端)交叉的位置。
参照图9,连结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的顶端位置P1和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位置P53的轴线L2与第2延伸部20所在的平面L1所成的角θ1是23°~45°的范围内的任意的角度,但并不应限于此。根据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适当的定位促进了第2延伸部20的变形容易性。
根据图9与图10的比较可知,在以使插入口41的开口高度H41增加的方式操作夹子1时,与第1延伸部10相比第2延伸部20较大程度地挠曲。更确切地讲,在以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自第2延伸部20(特别是其中间部25)分离的方式操作夹子1时,第1延伸部10的挠曲量小于第2延伸部20的中间部25的挠曲量。例如在夹子1安装于肩吊带3的状态下用单手的大拇指将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以自肩带束4分离的方式按压。由于第2延伸部20是从结合部30延伸的悬臂梁,因此以结合部30为起点开始挠曲。由于在第2延伸部20的中间部25形成有收缩部50,因此与比收缩部50接近结合部30的部分(也就是第1锥形部51)相比,比收缩部50远离结合部30的部分(也就是第2锥形部52)较大程度地移位。因而,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向第1延伸部10侧翘曲。夹子1的插入口41的开口高度H41增加,能够自肩吊带3拆下夹子1。另外,在将夹子1安装于肩吊带3时,突起70被肩吊带3按压,第1延伸部10以自肩带束4分离的方式被按压,第2延伸部20与上述的情况同样地挠曲。
图11是表示将夹子1安装于肩吊带3的过程的概略图。为了便于图示,省略了肩带束4的图示。首先,如图11的(a)和图11的(b)所示,将夹子1插入到肩带束4和肩吊带3之间的间隙。采用提高夹子1的插入容易性的上述的1个以上特征是有利的。接着,如图11的(c)和图11的(d)所示,使通过了肩带束4和肩吊带3之间的间隙的夹子1向相反方向移动,将肩吊带3经由夹子1的插入口41插入到夹子1的保持空间40。此时,如上所述,利用肩吊带3将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以自肩带束4分离的方式按压,第2延伸部20与此相应地挠曲。
如图12~图19所示,作为上述的收缩部50的代替物,也可以在第2延伸部20的中间部25设置开口60。上述的夹子1的特征也适合在第2延伸部20的中间部25设置开口60的方式,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15和图19所示,在将第2延伸部20的位于结合部30附近的部分(确切地讲是其中间部25)的宽度设为W3、将由开口60分隔开的多个部分的合计宽度设为W4时,满足W4/W3≤0.8。另外,在图15和图19所示的情况下,是合计宽度W4=W4a+W4b。由此,促进了第2延伸部20的变形容易性。可选地,中间部25包含以恒定厚度从结合部30朝向插入口41延伸的部分和/或在第2延伸部20(中间部25)的下表面24设置1个以上凹部26。凹部26可形成在开口60的外周。
与关于收缩部50说明的D1、D2、D5、D6同样,针对形成于第2延伸部20(确切地讲是其中间部25)的开口60而言,同样的关系也可成立。具体地讲,在将开口60的中心位置P60与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12的顶端位置P1之间的第3间隔设为D3、将开口60的中心位置P60与结合部30的连接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和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的内壁面33的位置P33之间的第4间隔设为D4时,满足0.4<(D4/D3)<2.3。更优选的是,满足0.7<(D4/D3)<1.5。作为追加或者代替,在将开口60的中心位置P60与突起70的顶端位置P2之间的第7间隔设为D7、将开口60的中心位置P60与结合部30的连接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和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的内壁面33的位置P33之间的第8间隔设为D8时,满足0.4<(D8/D7)<2.3。更优选的是,满足0.7<(D8/D7)<1.5。
开口60的具体的样态是各种各样的。在一些情况下,开口60与收缩部50同样构成为关于与经由插入口41向保持空间40插入的插入方向(前后方向)平行的轴线AX对称。在包含图15的方式的一些情况下,为了使夹子1的插入容易性和第2延伸部20的变形容易性同时成立,第2延伸部20的中间部25的左右宽度和开口60的左右宽度在自结合部30分离的方向上同步地增加。确切地讲,第2延伸部20的中间部25随着远离结合部30而宽度变宽,此外,开口60随着远离结合部30而宽度变宽。第2延伸部20的右边28和开口60的右边61平行,第2延伸部20的左边29和开口60的左边62平行。另外,还设想如图19所示第2延伸部20以恒定的左右宽度沿前后方向延伸,开口60也同样以恒定的左右宽度沿前后方向延伸。
根据上述的教导,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就能够对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在权利要求书中加入的附图标记是参考用的,并不应出于限定解释权利要求书的目的进行参照。
附图标记说明
1、夹子;10、第1延伸部;20、第2延伸部;25、中间部;30、结合部;40、保持空间;41、插入口;50、收缩部;60、开口。

Claims (17)

1.一种夹子,该夹子(1)包括第1延伸部(10)、第2延伸部(20)以及所述第1延伸部(10)的基端部和所述第2延伸部(20)的基端部结合而成的结合部(30),所述第1延伸部(10)和所述第2延伸部(20)以自所述结合部(30)分开的方式延伸并在该第1延伸部(10)和该第2延伸部(20)之间形成有保持空间(40),此外,所述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与所述第2延伸部(20)相对而划定向所述保持空间(40)插入的插入口(41),其中,
所述第2延伸部(20)具有在其基端部(21)和相反端部(22)之间延伸的中间部(25),
在所述插入口(41)和所述结合部(30)之间的位置,在所述第2延伸部(20)的所述中间部(25)形成有收缩部(50),
在以所述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自所述第2延伸部(20)分离的方式操作所述夹子(1)时,对于所述第2延伸部(20),与比所述收缩部(50)接近所述结合部(30)的部分相比,比所述收缩部(50)远离所述结合部(30)的部分较大程度地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子,其中,
在以所述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自所述第2延伸部(20)分离的方式操作所述夹子(1)时,所述第1延伸部(10)的挠曲量小于所述第2延伸部(20)的挠曲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所述第2延伸部(20)包含以恒定厚度从所述结合部(30)朝向所述插入口(41)延伸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所述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位置(P53)定位在比所述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的顶端位置(P1)靠近所述结合部(30)的连接所述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和所述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的内壁面(33)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在将所述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位置(P53)与所述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的顶端位置(P1)之间的第1间隔设为D1、将所述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位置(P53)与所述结合部(30)的连接所述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和所述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的内壁面(33)的位置(P33)之间的第2间隔设为D2时,满足0.4<(D2/D1)<2.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在所述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设有朝向所述第2延伸部(20)突出的突起(70),所述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位置(P53)定位在比所述突起(70)的顶端位置(P2)靠近所述结合部(30)的连接所述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和所述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的内壁面(33)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在所述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设有朝向所述第2延伸部(20)突出的突起(70),
在将所述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位置(P53)与所述突起(70)的顶端位置(P2)之间的第5间隔设为D5、将所述收缩部(50)的最小宽度部分(53)的位置(P53)与所述结合部(30)的连接所述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和所述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的内壁面(33)的位置(P33)之间的第6间隔设为D6时,满足0.4<(D6/D5)<2.3。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所述第2延伸部(20)包含以形成所述收缩部(50)的方式结合的第1锥形部(51)和第2锥形部(52),所述第1锥形部(51)随着远离所述结合部(30)而宽度变窄,所述第2锥形部(52)随着远离第1锥形部(51)而宽度变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子,其中,
在所述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设有朝向所述第2锥形部的靠近大宽度端的部分突出的突起(7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所述第1延伸部(10)和所述第2延伸部(20)以所述第1延伸部(10)和所述第2延伸部(20)之间的间隔随着远离所述结合部(30)而逐渐增加的方式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所述第1延伸部(10)的内表面相对于所述第2延伸部(20)的内表面倾斜地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在所述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设有朝向所述第2延伸部(20)突出的突起(70),所述突起(70)的突出高度大于所述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的最小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所述第1延伸部(10)具有随着朝向所述结合部(30)延伸而向下倾斜的上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所述结合部(30)具有随着远离所述第1延伸部(10)而向下倾斜的上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所述结合部(30)具有向与所述第1延伸部(10)和所述第2延伸部(20)相反的方向延伸的至少1个引导突起(34)。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所述第1延伸部(10)具有形成在所述第1延伸部(10)的基端部和所述第1延伸部(10)的顶端部之间的位置的开口(19),能够通过该第1延伸部(19)的开口视觉识别所述第2延伸部(20)的收缩部(50)。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子,其中,
所述收缩部(50)构成为关于与经由所述插入口(41)向所述保持空间(40)插入的插入方向平行的轴线对称。
CN201910734514.2A 2018-08-10 2019-08-09 夹子 Active CN110811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51951 2018-08-10
JP2018151951A JP7093265B2 (ja) 2018-08-10 2018-08-10 クリッ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11080A CN110811080A (zh) 2020-02-21
CN110811080B true CN110811080B (zh) 2022-08-30

Family

ID=69547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34514.2A Active CN110811080B (zh) 2018-08-10 2019-08-09 夹子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93265B2 (zh)
CN (1) CN110811080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4590A (zh) * 2005-04-26 2006-11-01 东京流量仪器仪表株式会社 接头连接夹子、接头连接结构
JP2007130112A (ja) * 2005-11-09 2007-05-31 Hiroshi Miyao クリップ及び該クリップを用いたメガネ収納具
CN105705066A (zh) * 2013-11-01 2016-06-22 Ykk株式会社 蒙皮材料紧固用夹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46310A (ja) * 1982-02-23 1983-08-31 堀 潔 容器
US5935044A (en) * 1995-12-04 1999-08-10 Brewster; Lorie K.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curing brassiere straps
JPH10137036A (ja) * 1996-11-12 1998-05-26 Mitsuhiro Usuda フック付きクリップ
JPH10155532A (ja) * 1996-12-03 1998-06-16 Yoshimitsu Suda 携帯電話機用カバー
JP2001197918A (ja) * 2000-01-21 2001-07-24 Tokyo Hosiery Kk 携帯電話用クリップ
US8522937B2 (en) * 2002-01-10 2013-09-03 Mcklein Company, Llc Business case with removable handle and wheel assembly
WO2006014149A1 (en) * 2003-03-28 2006-02-09 Beza, L.P. Devices for holding paper, cards, and wallets
US7213307B2 (en) * 2005-05-19 2007-05-08 Ergodyne Corporation Clip
JP5554095B2 (ja) * 2010-03-11 2014-07-23 三郎 林 接続ドリル用ケース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54590A (zh) * 2005-04-26 2006-11-01 东京流量仪器仪表株式会社 接头连接夹子、接头连接结构
JP2007130112A (ja) * 2005-11-09 2007-05-31 Hiroshi Miyao クリップ及び該クリップを用いたメガネ収納具
CN105705066A (zh) * 2013-11-01 2016-06-22 Ykk株式会社 蒙皮材料紧固用夹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25728A (ja) 2020-02-20
CN110811080A (zh) 2020-02-21
JP7093265B2 (ja) 2022-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48743B2 (en) Crip and cord
KR101811501B1 (ko) 배낭의 가슴멜방용 버클
KR102037020B1 (ko) 계지구를 구비한 마스크
KR101777109B1 (ko) 버클
KR102082439B1 (ko) 이중 잠금 버클 조립체
KR101140438B1 (ko) 버클
US9936771B2 (en) Buckle
US20100107370A1 (en) Buckle
ITTO990914A1 (it) Fibbia.
US11375777B2 (en) Side-release buckle
CN102335487A (zh) 面罩的紧固绳长度调整器具以及面罩
US20160278488A1 (en) Buckle
US20050086772A1 (en) Buckle
CN110811080B (zh) 夹子
RU2005132600A (ru) Удержив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ыхательной защитной маски для ее соединения с защитным шлемом
US10188180B2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CN112654399B (zh) 面罩
US11559113B2 (en) Plug for buckle, and buckle
CN107205529B (zh) 绳扣
JP2010046329A (ja) 帯状体の取付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袋物
JP2021519401A (ja) エネルギー案内チェーンのためのセパレータ
JP3191626U (ja) 連結具本体に対してアタッチメントが着脱可能である連結具
CN105266284B (zh) 拉链和拉头
CN112439169A (zh) 游泳护目镜
JPH05111405A (ja) 着脱可能な雌雄型バツク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