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2266U - 导电簧片、控制器和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导电簧片、控制器和电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242266U CN218242266U CN202222037718.0U CN202222037718U CN218242266U CN 218242266 U CN218242266 U CN 218242266U CN 202222037718 U CN202222037718 U CN 202222037718U CN 218242266 U CN218242266 U CN 2182422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conductive reed
- controller
- bending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电簧片、控制器和电动车,其中,导电簧片包括连接段以及弹性段,所述连接段用以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线路板;所述弹性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段,所述弹性段的另一端用以抵接所述控制器的接线盖板,所述弹性段形成有至少三个依次连接的弯折结构,以使所述弹性段可压缩形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改善导电簧片的结构,提高控制器的装配便利性和连接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控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电簧片、控制器和电动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动车中,大多利用控制器对车体上的各个部件进行统筹控制。而在现有的控制器中,安装在壳体内的控制线路板大多利用导电簧片连接壳体上的接线盖板,通过利用导电簧片的一端连接在控制线路板上,并将另一端接触接线盖板实现导电,再将电动车的各个部件通过导线连接到接线盖板上,进而使控制器内的控制线路板可以对车体上的各个部件进行调控。
可是,现有的控制器大多偏向于小型化设计,减少占用面积,导致控制器内部的空间较为紧凑,而控制器的壳体和控制线路板在生产时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以及装配误差,使得在控制器装配时大多需要根据每个控制器中控制线路板与接线盖板之间的间距对导电簧片的尺寸进行调节才能很好地安装,导致装配工序复杂且提高了装配成本;并且现有的导电簧片大多采用刚性的簧片直接连接控制线路板和接线盖板,在长时间使用下导电簧片容易因装配误差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增大而脱离与接线盖板的连接,影响控制器的连接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簧片,旨在改善导电簧片的结构,提高控制器的装配便利性和连接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电簧片包括连接段以及弹性段,所述连接段用以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线路板;所述弹性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段,所述弹性段的另一端用以抵接所述控制器的接线盖板,所述弹性段形成有至少三个依次连接的弯折结构,以使所述弹性段可压缩形变。
可选地,定义至少三个依次连接所述弯折结构为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所述第一弯折段连接于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三弯折段远离所述第二弯折段的一端抵接所述控制器的接线盖板,所述第二弯折段的折弯朝向与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三弯折段的折弯朝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第二弯折段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弯折方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三弯折段远离所述第二弯折段的一端开设有两个分隔口,两个所述分隔口间隔设置并将所述第三弯折段的端部分隔为三个触板,三个所述触板均抵接所述控制器的接线盖板。
可选地,任一所述弯折结构的两侧均凹设有缺口。和/或,所述弯折结构呈弧状折弯设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段包括连接板以及卡扣件,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段,所述卡扣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弹性段的一端,所述卡扣件用以卡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线路板。
可选地,所述连接段的一端折弯连接于弹性段,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折弯连接所述卡扣件,所述卡扣件、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弹性段围合形成卡持空间,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线路板部分设于所述卡持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卡扣件包括第一抵接板、第二抵接板以及压板,所述第一抵接板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抵接板位于所述第一抵接板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抵接板相对设置;所述压板的两端分别折弯连接所述第一抵接板和所述第二抵接板。
可选地,所述压板连接所述第二抵接板的一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连接所述压板和所述第二抵接板,并凸设于所述第二抵接板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线路板、接线盖板以及导电簧片,所述导电簧片为以上所述的导电簧片,所述导电簧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控制线路板,所述导电簧片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接线盖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动车,所述电动车包括车体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上述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车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弹性段上设置至少三个弯折结构,可以使弹性段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控制器安装接线盖板时,接线盖板抵接弹性段可以使弹性段的弯折结构受力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导电簧片被压缩,使得导电簧片可以更简便地安装在控制线路板和接线盖板之间,并在弹性段的弹力作用下实现控制线路板和接线盖板更加稳固的连接。利用弹性段上设置的至少三个弯折结构可以使导电簧片形成弹性连接件,可以通过压缩导电簧片使导电簧片能更简便地安装在一定装配误差范围内的线性控制板和接线盖板之间,减少控制线路板和接线盖板的生产误差和装配误差对导电簧片尺寸的要求,提高了导电簧片的适用性,有效提高了控制器的装配便利性。同时,由于导电簧片在安装时被压缩,使得导电簧片在安装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使得控制器长时间使用而导致装配误差逐渐增大时,导电簧片可以在弹性段的弹性复位作用下依然稳定连接控制线路板和接线盖板,有效提高了控制线路板和接线盖板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控制器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电簧片连接控制线路板和接线盖板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导电簧片一实施例的三维结构图;
图3为图1的导电簧片一实施例的左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 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现有的控制器大多偏向于小型化设计,减少占用面积,导致控制器内部的空间较为紧凑,而控制器的壳体和控制线路板在生产时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以及装配误差,使得在控制器装配时大多需要根据每个控制器中控制线路板与接线盖板之间的间距对导电簧片的尺寸进行调节才能很好地安装,导致装配工序复杂且提高了装配成本;并且现有的导电簧片大多采用刚性的簧片直接连接控制线路板和接线盖板,在长时间使用下导电簧片容易因装配误差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增大而脱离与接线盖板的连接,影响控制器的连接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电簧片100。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导电簧片100包括连接段10以及弹性段30,连接段10用以连接控制器的控制线路板200;弹性段3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段10,弹性段30的另一端用以抵接控制器的接线盖板300,弹性段30 形成有至少三个依次连接的弯折结构,以使弹性段30可压缩形变。
可以理解的是,导电簧片100可以为利用导电金属制作的具有传导电能作用的金属片,以使导电簧片100设置在控制器内时连接控制线路板200和接线盖板300,可以使控制线路板200和接线盖板300电性连通,进而可以使控制器外的设备通过导线连接接线盖板300即可与控制线路板200电性连接,实现控制器的调控功能。其中,连接段10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在控制线路板200 的接线端,或者利用螺丝固定在控制线路板200的接线端,又或者可以通过在连接段10和控制线路板200之间设置卡扣结构进行卡接固定,以使导电簧片 100可以达到电性导通控制线路板200和接线盖板300的目的。而由于金属具有一定的刚度和韧性,通过在弹性段30上形成至少三个弯折结构,可以使弹性段30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弯折结构受力使得弯折结构的弯曲程度更大,此时在金属的材料特性下,可以使弹性段30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弹性段30被压缩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进而使导电簧片100在装配时,利用接线盖板300 压迫导电簧片100安装在控制器壳体上,可以使导电簧片100能根据接线盖板 300与控制线路板200之间的间距被压缩而调节了导电簧片100的尺寸,利用导电簧片100的自身弹性作用有效实现了控制器的简便安装。同时,由于在装配后,导电簧片100由于被压缩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使得导电簧片100在自身弹性势能的作用力下能更好地保持连接控制线路板200和接线盖板300,实现控制线路板200和接线盖板300更加稳固的连接,提高导电簧片100的连接稳定性,避免控制器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控制线路板200与接线盖板300之间的装配误差逐渐增大而有一定几率导致导电簧片100与控制线路板200和接线盖板300接触不良,影响控制器的正常运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弹性段30上设置至少三个弯折结构,可以使弹性段30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控制器安装接线盖板300时,接线盖板300抵接弹性段30可以使弹性段30的弯折结构受力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导电簧片 100被压缩,使得导电簧片100可以更简便地安装在控制线路板200和接线盖板 300之间,并在弹性段30的弹力作用下实现控制线路板200和接线盖板300更加稳固的连接。利用弹性段30上设置的至少三个弯折结构可以使导电簧片100形成弹性连接件,可以通过压缩导电簧片100使导电簧片100能更简便地安装在一定装配误差范围内的线性控制板和接线盖板300之间,减少控制线路板200 和接线盖板300的生产误差和装配误差对导电簧片100尺寸的要求,提高了导电簧片100的适用性,有效提高了控制器的装配便利性。同时,由于导电簧片 100在安装时被压缩,使得导电簧片100在安装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使得控制器长时间使用而导致装配误差逐渐增大时,导电簧片100可以在弹性段30 的弹性复位作用下依然稳定连接控制线路板200和接线盖板300,有效提高了控制线路板200和接线盖板30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保障控制器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定义至少三个依次连接弯折结构为第一弯折段31、第二弯折段33和第三弯折段35。第一弯折段31连接于连接段10,第三弯折段35远离第二弯折段33的一端抵接控制器的接线盖板300,第二弯折段33的折弯朝向与第一弯折段31和第三弯折段35 的折弯朝向相反。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二弯折段33的折弯朝向与第一弯折段31和第三弯折段35的弯折朝向相反,使第一弯折段31的折弯朝向与第三弯折段35的折弯朝向相同,可以使弹性段30形成一定的波浪状结构,进而可以使弹性段30 在受力时能更好地沿受力方向被压缩,有利于更好地减少施加在弹性段30上让导电簧片100压缩的作用力,使得控制线路板200和接线盖板300能实现更加简便的装配,进一步提高了导电簧片100的装配便利性,提高了导电簧片100 的实用性。同时,利用呈波浪状结构的导电簧片100,还可以使导电簧片100在受外力作用被压缩时整体的受力更加平衡,进一步提高了导电簧片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实现导电簧片100更加稳固的连接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弯折段 33设有开口331,开口331沿第二弯折段33的弯折方向延伸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弯折段33处于弹性段30的中间位置,在弹性段 30受外力作用被压缩时,第二弯折段33所产生的应力相较于第一弯折段31和第三弯折段35所产生的应力更大且更加集中,使得第二弯折段33受应力作用过大而有一定几率发生断裂。此时,通过在第二弯折段33上沿折弯方向开设开口331,可以利用开口331减少第二弯折段33上的应力集中,同时开口331可以将第二弯折段33分隔成几个部分,以使第二弯折段33分隔后的多个部分可以更好地平衡整体所产生的应力,使得弹性段3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可靠,进一步提高了导电簧片100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弯折段35远离第二弯折段33的一端开设有两个分隔口351,两个分隔口351间隔设置并将第三弯折段35的端部分隔为三个触板353,三个触板353均抵接控制器的接线盖板 30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利用分隔口351将第三弯折段35远离远离第二弯折段 33的一端分隔形成三个触板353,可以利用接触面积更小的触板353抵接接线盖板300,进而可以使第三弯折段35抵接接线盖板300的压强更大,使得导电簧片100不易脱离接线盖板300,使导电簧片100与接线盖板300的连接更加稳固,进一步提高了导电簧片10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触板353的端部可以呈弧状弯折设置,利用弯折的触板353可以进一步减少触板353与接线盖板300的家畜面积,使导电簧片100与接线盖板300连接更加稳固,同时可以增大触板353与接线盖板300的接触范围,使得弹性段30被压缩或者弹性复位时弧状设置的触板353可以在接线盖板300上作一定角度范围的转动,进而可以使触板353保持与接线盖板300抵接,实现更加稳定可靠的连接,进一步提高导电簧片100的连接稳定性。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任一弯折结构的两侧均凹设有缺口37。和/或,弯折结构呈弧状折弯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导电簧片100被压缩后,弯折结构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一定的应力,此时通过在弯折结构的两侧凹设缺口37可以破坏弯折结构的应力集中,减少弯折结构受到的应力作用过大而有一定几率发生断裂等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导电簧片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其中,缺口37可以设置在相邻弯折结构的连接处,以使缺口37作用在受应力作用更大的连接处可以更好地减少应力集中,使导电簧片100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更好。而缺口37的形状可以弧状设置,利用弧状的缺口37可以使应力更加分散。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缺口37也可以设置成方形或者波浪形等形状。
其次,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弯折结构成弧状折弯设置,利用圆弧受力更加分散的特点可以使弯折结构的整体受力更加平均,使弹性段30的整体受力更加平衡,结构更稳定且能更轻易被压缩,进一步提高了导电簧片100的装配便利性和整体结构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段10包括连接板11 以及卡扣件13,连接板11的一端连接弹性段30,卡扣件13连接于连接板11背离弹性段30的一端,卡扣件13用以卡接控制器的控制线路板200。
可以理解的是,卡扣件13可以为具有一定弹性的折弯金属板或者是在金属板上设置有多个可弹性伸缩的金属触点,以使卡扣件13可以利用弹性进入控制线路板200的卡接结构内并抵接卡接结构,实现卡扣件13的卡接。而在本实例中,通过在连接段10上设置卡扣件13,可以利用给卡扣件13使导电簧片 100卡接在控制线路板200上,相较于焊接或者螺丝连接的方式,利用卡扣件 13卡接控制线路板200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简化导电簧片100的安装工序,使导电簧片100的安装更加便利,进一步提高了导电簧片100的装配便利性。此时,控制线路板200上与卡扣件13卡接的结构可以为卡接孔,并在卡接孔的孔壁上设置与控制线路板200上各元器件电性连接的连接触点,以使卡扣件13卡接在卡接孔上时,卡扣件13的表面可以抵接卡接孔的孔壁,进而使卡扣件13与卡接孔上的连接触点抵接,实现导电簧片100电性导通控制线路板200和接线盖板300的效果。其次,控制线路板200上还可以设置卡接槽与卡扣件13卡接,通过在卡接槽的槽壁上设置连接触点,可以使卡扣件13直接插设在卡接槽上实现导电簧片100与控制线路板200的卡接,并且卡扣件13插设在卡接槽内上可以与槽壁上的连接触点抵接,进而达到导电的效果。
进一步地,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段10的一端折弯连接于弹性段30,连接段10的另一端折弯连接卡扣件13,卡扣件13、连接段10和弹性段30围合形成卡持空间111,控制器的控制线路板200部分设于卡持空间111内。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便于连接,控制线路板200大多在边缘位置设置接线端,此时若控制线路板200在边缘设置卡接孔与卡扣件13卡接,利用连接段10 折弯连接卡扣件13和弹性段30形成的卡持空间111可以使卡扣件13卡接在控制线路板200上时,使控制线路板200边缘的部分容置在卡持空间111内,此时,利用卡持空间111可以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可以限制导电簧片100与控制线路板200之间相对移动,使得导电簧片100可以更稳定地卡接在控制线路板200 上。同时,通过使连接板11折弯连接卡扣件13,可以使卡扣件13卡接控制线路板200后使连接板11抵接控制线路板200,进而有利于避免在运输或者使用过程中,控制器受外力作用而有一定几率导致卡扣件13脱离控制线路板200,使导电簧片100与控制线路板200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进一步提高了导电簧片100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卡扣件13包括第一抵接板131、第二抵接板133以及压板135,第一抵接板131连接于连接板11;第二抵接板133位于第一抵接板131的上方,并与第一抵接板131相对设置;压板135的两端分别折弯连接第一抵接板131和第二抵接板133。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压板135折弯连接第一抵接板131和第二抵接板133,可以使第一抵接板131、压板135和第二抵接板133围合形成一定的弯折结构,使卡扣件13具有一定弹性,使得卡扣件13可以利用压板135弹性变形产生的弹性势能使第一抵接板131和第二抵接板133稳固抵接在控制线路板200上实现导电簧片100的卡接。其中,利用第一抵接板131、压板135和第二抵接板133 形成的弹性弯折结构可以使卡扣件13能更好地保持第一抵接板131和第二抵接板133与控制线路板200上的连接,进而进一步地提高了导电簧片100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压板135连接第二抵接板133的一端设有凸台1351,凸台1351连接压板135和第二抵接板 133,并凸设于第二抵接板133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压板135连接第二抵接板133的一端设置凸台1351,可以在卡扣件13卡接控制线路板200时,利用凸台1351抵接控制线路板200的板面,可以起到一定对卡扣件13进行限位的作用,使卡扣件13在凸台1351的限位作用下能更加稳固地卡接在控制线路板200上,有利于避免控制器在运输或者使用过程中受外力作用而有一定几率使卡扣件13脱离控制线路板200,使导电簧片100与控制线路板200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其次,在凸台1351的作用下,可以使控制线路板200上的卡接结构能更好地抵压凸台1351使压板135 压缩,进而使卡扣件13能更轻易地卡接在控制线路板200的卡接结构上,进一步提高了导电簧片100的装配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控制器,该控制器包括控制线路板200、接线盖板 300以及导电簧片100,该导电簧片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控制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导电簧片100的一端连接于控制线路板200,导电簧片100的另一端抵接于接线盖板300。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动车,该电动车包括车体和控制器,该控制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动车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控制器安装于车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导电簧片,应用于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簧片包括:
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用以连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线路板;以及
弹性段,所述弹性段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段,所述弹性段的另一端用以抵接所述控制器的接线盖板,所述弹性段形成有至少三个依次连接的弯折结构,以使所述弹性段可压缩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簧片,其特征在于,定义至少三个依次连接所述弯折结构为第一弯折段、第二弯折段和第三弯折段;
所述第一弯折段连接于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三弯折段远离所述第二弯折段的一端抵接所述控制器的接线盖板,所述第二弯折段的折弯朝向与所述第一弯折段和所述第三弯折段的折弯朝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段设有开口,所述开口沿所述第二弯折段的弯折方向延伸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弯折段远离所述第二弯折段的一端开设有两个分隔口,两个所述分隔口间隔设置并将所述第三弯折段的端部分隔为三个触板,三个所述触板均抵接所述控制器的接线盖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簧片,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弯折结构的两侧均凹设有缺口;
和/或,所述弯折结构呈弧状折弯设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导电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包括:
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所述弹性段;以及
卡扣件,所述卡扣件连接于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弹性段的一端,所述卡扣件用以卡接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线路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的一端折弯连接于弹性段,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折弯连接所述卡扣件,所述卡扣件、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弹性段围合形成卡持空间,所述控制器的控制线路板部分设于所述卡持空间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包括:
第一抵接板,所述第一抵接板连接于所述连接板;
第二抵接板,所述第二抵接板位于所述第一抵接板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抵接板相对设置;以及
压板,所述压板的两端分别折弯连接所述第一抵接板和所述第二抵接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导电簧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第二抵接板的一端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连接所述压板和所述第二抵接板,并凸设于所述第二抵接板的上方。
10.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线路板、接线盖板以及导电簧片,所述导电簧片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所述的导电簧片,所述导电簧片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控制线路板,所述导电簧片的另一端抵接于所述接线盖板。
11.一种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包括车体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为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车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37718.0U CN218242266U (zh) | 2022-08-02 | 2022-08-02 | 导电簧片、控制器和电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37718.0U CN218242266U (zh) | 2022-08-02 | 2022-08-02 | 导电簧片、控制器和电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242266U true CN218242266U (zh) | 2023-01-06 |
Family
ID=84680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37718.0U Active CN218242266U (zh) | 2022-08-02 | 2022-08-02 | 导电簧片、控制器和电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242266U (zh) |
-
2022
- 2022-08-02 CN CN202222037718.0U patent/CN21824226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28426B2 (en) | Electrical terminal device | |
KR100358878B1 (ko) | 전기 단자 | |
US7306494B2 (en) | Connector | |
CN1992442B (zh) | 阴端子结构 | |
JP3284342B2 (ja) | コネクタ | |
KR101157672B1 (ko) | 커넥터 | |
US8550854B2 (en) | Edge connector | |
US6338638B2 (en) | Electric connector and terminal | |
US11024987B2 (en) | Clamping spring and conductor connection terminal | |
JP2575612Y2 (ja) | 接続端子 | |
CN218242266U (zh) | 导电簧片、控制器和电动车 | |
JP4237552B2 (ja) | バッテリ接続プレート | |
JP2002260754A (ja) | アース用端子金具 | |
JP4576096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4482391B2 (ja) | バスバーと端子の接続構造 | |
CN215527954U (zh) | 连接端子 | |
CN221226619U (zh) | 弹片连接器、电子设备及车辆 | |
CN216214161U (zh) | 一种电动车控制器及电动车 | |
CN216794032U (zh) | 端子本体、端子、端子组件和连接器 | |
CN217405737U (zh) | 通讯传导实验组件 | |
CN212085223U (zh) | 天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 |
CN219626936U (zh) | 一种端子组件以及连接器 | |
JP7360310B2 (ja) | コンタクトおよびコネクタ | |
CN220021688U (zh) | 接插组件、压缩机、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 |
US2024010614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Terminal and Battery Pack Signal Acquisition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