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41582U - 电容器散热组件、电容器装置和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散热组件、电容器装置和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41582U
CN218241582U CN202221963276.6U CN202221963276U CN218241582U CN 218241582 U CN218241582 U CN 218241582U CN 202221963276 U CN202221963276 U CN 202221963276U CN 218241582 U CN218241582 U CN 218241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capacitor
accommodating cavity
hea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96327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汉义
林良彬
凌广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96327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41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41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41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容器散热组件、电容器装置和电动汽车,电容器散热组件,包括壳体和散热结构,壳体包括容纳腔,容纳腔的内壁设置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为绝缘材质;散热结构容置在容纳腔,并被固定结构固定;其中,固定结构相对容纳腔的内壁凸出的高度高于散热结构相对容纳腔的内壁凸出的高度。通过在壳体的内壁设置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固定散热结构,且固定结构相对壳体的内壁凸出的高度高于散热结构相对壳体的内壁凸出的高度,电容器元件放置到容纳腔内被固定结构支撑,散热结构和电容器元件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不会电性导通而短路,散热结构能够正常进行散热,以将电容器元件的热量导出,避免电容器元件的热量堆积而导致故障。

Description

电容器散热组件、电容器装置和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器散热组件、电容器装置和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电容器装置通常包括电容器元件和相应的散热结构。目前的散热结构主要是在电容器元件表面设置水冷盘管,电容器元件的热量传导到水冷盘管,水冷盘管中的水流动以带走电容器元件的热量。为了避免水冷盘管与电容器元件电性导通导致短路,在水冷盘管外套有绝缘管。
但是,绝缘管的导热性能差,导致水冷盘管对电容器元件的散热效果降低,大量热量堆积在电容器元件上,电容器元件容易产生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容器散热组件、电容器装置和电动汽车,解决目前的电容器元件容易因散热不良产生故障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容器散热组件,包括:壳体,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置电容器元件,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设置有固定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电容器元件,所述固定结构为绝缘材质;散热结构,容置在所述容纳腔,并被所述固定结构固定;其中,所述固定结构相对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凸出的高度高于所述散热结构相对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凸出的高度,以使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间隔距离。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部、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分别与所述散热部连接,且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连通所述散热部的内腔,所述散热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相邻内壁的连接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筋和卡扣,所述固定筋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用于固定所述散热部,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相邻内壁的连接处,用于固定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板、相对的第一长侧板和第二长侧板,以及相对的第一短侧板和第二短侧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一长侧板、所述第二长侧板、所述第一短侧板和所述第二短侧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固定筋设置在所述底板、所述第一长侧板、所述第二长侧板、所述第一短侧板和所述第二短侧板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长侧板与所述第一短侧板相接处,和/或,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长侧板与所述第二短侧板相接处,和/或,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二长侧板与所述第一短侧板相接处,和/或,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二长侧板与所述第二短侧板相接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筋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沿直线延伸,所述散热部开设有与所述固定筋形状匹配的安装槽。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筋包括主体部和倒刺部,所述主体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所述倒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一端,所述倒刺部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侧面,并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安装槽与所述主体部相配合,所述散热部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自所述主体部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所述倒刺部的宽度尺寸逐渐减小。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开设有安装孔,且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容纳腔之同一相邻的两个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卡扣,至少两个所述卡扣沿所述容纳腔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纳腔的相邻两个内壁的连接处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容置在所述容置槽。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部为在一平面内蛇形延伸的管道,或者,所述散热部呈平板状。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结构为一体式结构。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容器装置,包括电容器元件和第一方面各种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散热组件,所述电容器元件容置在所述电容器散热组件的容纳腔。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电容器装置。
通过在壳体的内壁设置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固定散热结构,且固定结构相对壳体的内壁凸出的高度高于散热结构相对壳体的内壁凸出的高度,电容器元件放置到容纳腔内被固定结构支撑,散热结构和电容器元件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不会电性导通而短路,散热结构能够正常进行散热,以将电容器元件的热量导出,避免电容器元件的热量堆积而导致故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实施例的电容器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实施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C处沿E-E方向的局部放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另一种实施例的电容器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另一种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容器散热组件;
10-壳体,101-容纳腔,11-底板,12-第一长侧板,13-第二长侧板,14-第一短侧板,15-第二短侧板,16-固定筋,161-主体部,162-倒刺部,163-容置空间,17-卡扣,171-安装孔,172-开口,18-容置槽,19-挂耳;20-散热结构,21-散热部,22-输入管,23-输出管,24-中心孔,25-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中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器散热组件100,包括壳体10和散热结构20。
壳体10包括容纳腔101,容纳腔101用于容置电容器元件(图中未示出),容纳腔101的内壁设置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用于支撑电容器元件,固定结构为绝缘材质。
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形状可为方形、圆形、椭圆形等,不做限制。壳体10的材质可为金属、塑料等,其即可为高导热率的材料,也可为低导热率的材料,不做限制。壳体10内形成的容腔的形状可与壳体10的外形一致,即壳体10可为各处厚度大致均匀的板拼接或者机加工而成,均不做限制。为方便搬运,在壳体10的外周可设若干挂耳19,挂耳的具体形状、结构等均不做限定。
固定结构可为塑料、玻璃、陶瓷、木、竹等绝缘材质。固定结构固定在壳体10的内壁上,固定的方式可为螺接、卡接、粘接、焊接等,壳体10与固定结构也可为一体式结构,例如可采用注塑一体成型方式制作,无需将固定结构与壳体10连接的工序,可简化工艺。
散热结构20容置在容纳腔101,并被固定结构固定。本实施例中,散热结构20的具体形状、结构等均不做限制。散热结构20与固定结构的固定方式可为任意可行的方式,不做限制。散热结构20的材质应当选用具有较高的导热率的材料,如金属,以尽快的吸收电容器元件散发的热量。
其中,固定结构相对容纳腔101的内壁凸出的高度高于散热结构20相对容纳腔101的内壁凸出的高度。以使散热结构20与电容器元件具有间隔距离。
换而言之,固定结构一方面将散热结构20固定在壳体10上,另外一方面还用于隔离电容器元件和散热结构20,避免电容器元件和散热结构20直接接触,如此,可以实现电容器元件和散热结构20之间的绝缘,避免电性导通而导致短路。
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水冷盘管的散热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0的内壁设置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固定散热结构20,且固定结构相对壳体10的内壁凸出的高度高于散热结构20相对壳体10的内壁凸出的高度,电容器元件放置到容纳腔101内被固定结构支撑,散热结构20和电容器元件之间具有间隔距离,不会电性导通而短路,散热结构20能够正常进行散热,以将电容器元件的热量导出,避免电容器元件的热量堆积而导致故障。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水冷盘管的散热方式还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散热效果的降低,导致绝缘管大量受热,容易导致绝缘性能降低,进而导致电容器元件和水冷盘管之间产生漏电现象。2、在水冷盘管外套绝缘管,增加了结构的尺寸,占用额外的空间。
对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器散热组件100都能完美的解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结构20无需再套设绝缘管,也就不存在因绝缘管绝缘性能下降导致的漏电问题,也不会增加结构尺寸和占用额外的空间。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4和图6,固定结构包括固定筋16和卡扣17,固定筋16设置在容纳腔101的内壁上,卡扣17设置在容纳腔101的相邻内壁的连接处。本实施例中,固定筋16的结构不做限制,其设置在容腔的内壁上,具体是哪个内壁也不做限制。例如,固定筋16可设置在底壁或者任意一侧壁上。卡扣17则设置在相邻内壁的连接处,即壳体10内壁的四周角落处。
请参考图1和图3,散热结构20包括散热部21、输入管22和输出管23,输入管22和输出管23分别与散热部21连接,且输入管22和输出管23连通散热部21的内腔。请参考图7,输入管22为圆管,输入管22具有中心孔24,中心孔24用于输送散热介质,如水、冷却液、气体等。请参考图1和图3,输出管23和输入管22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再赘述。散热部21的结构不做限制,其应当有内腔,用于供散热介质流动,输入管22和输出管23与散热部21连接后,输入管22的中心孔24、输出管23的中心孔24以及散热部21的内腔互相连通,散热介质自输入管22输入,经散热部21后从输出管23流出。
请参考图1、图4至图6,散热部21设置在容纳腔101的内壁上,并被固定筋16固定,输入管22和输出管23设置在容纳腔101的相邻内壁的连接处,并被卡扣17固定。其中,固定筋16与散热部2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方式,输入管22和输出管23与卡扣17之间也为可拆卸连接方式,方便安装,同时也便于维修更换时的拆卸。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为卡接。
通过设置固定筋16和卡扣17,分别固定散热部21以及输入管22和输出管23,实现散热结构20的固定,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壳体10包括底板11、相对的第一长侧板12和第二长侧板13,以及相对的第一短侧板14和第二短侧板15,底板11、第一长侧板12、第二长侧板13、第一短侧板14和第二短侧板15围合形成容纳腔101。其中,各板均大体为平板,第一长侧板12和第二长侧板13平行,长度可相同,第一短侧板14和第二短侧板15平行,长度亦可相同。可选的,第一长侧板12的长度大于第一短侧板14的长度,使得壳体10形成在俯视的平面图为长方形的形状。其他可选的,第一长侧板12的长度也可与第一短侧板14的长度相同,使得壳体10形成在俯视的平面图为正方形的形状。应当理解的是,壳体10可不设于底板11相对的顶板,使得壳体10形成如图2所示的顶部开口的结构。
固定筋16设置在底板11、第一长侧板12、第二长侧板13、第一短侧板14和第二短侧板15中的至少一者上。卡扣17设置在第一长侧板12与第一短侧板14相接处,和/或,卡扣17设置在第一长侧板12与第二短侧板15相接处,和/或,卡扣17设置在第二长侧板13与第一短侧板14相接处,和/或,卡扣17设置在第二长侧板13与第二短侧板15相接处。
换而言之,固定筋16设置在任意一块或多块板的板面上,散热部21设置在任意一块板或多块板的板面上。卡扣17设置在除底板11外的其他任意两个相邻侧板的相接处,如此,可使得输入管22和输出管23的一端位于壳体10的顶部的开口处,便于延伸至外部或与外部延伸过来的管道连接,以与散热介质源连接。
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作,容易实现。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固定筋16在容纳腔101的内壁上沿直线延伸,散热部21开设有与固定筋16形状匹配的安装槽(请参考图9中标号25)。
可选的,固定筋16与至少一个侧板平行。如图2所示,固定筋16设置在底板11上,与第一短侧板14和第二短侧板15平行。其他可选的,固定筋16设置在第一长侧板12或第二长侧板13上时,也与第一短侧板14和第二短侧板15平行。其他可选的,固定筋16设置在第一短侧板14或第二短侧板15上时,与第一长侧板12和第二长侧板13平行。
可选的,固定筋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固定筋16可间隔且平行的设置。如图2所示,固定筋16为4个,互相平行且具有间隔,大致均匀的在底板11上排布。
可选的,散热部21可根据固定筋16的排布方式布置其上开设的安装槽25,具体不做限制。散热部21上开设的安装槽25是为了与固定筋16配合连接,应当理解的是,安装槽25与散热部21内部的内腔是不连通的,保证内腔为一封闭的空间,避免散热介质漏出。
设置直线延伸的固定筋16,对应设置散热部21的安装槽25,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且也方便安装。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6,固定筋16包括主体部161和倒刺部162,主体部161设置在容纳腔101的内壁上,倒刺部162设置在主体部161背向容纳腔101的内壁的一端,倒刺部162凸出于主体部161的侧面,并形成容置空间163,安装槽25与主体部161相配合,散热部21容置在容置空间163。
请参考图6,以固定筋16设置在底板11上为例,主体部161与底板11连接,倒刺部162设置在主体部161的顶端,倒刺部162可以为任意可行的形状和结构,其凸出于主体部161的侧面,能够起到阻挡容置在容置空间163的散热部21从主体部161的顶端退出的作用。
可选的,请参考图6,自主体部161向远离主体部161的方向,倒刺部162的宽度尺寸逐渐减小。结合图1和图6,倒刺部162的与主体部161连接的一端的宽度尺寸更大,远离主体部161的一端的宽度尺寸更小,大致形成锥台形的形状,倒刺部162从主体部161的相背的两个侧面均凸出。安装散热部21时,将散热部21的安装槽25对准倒刺部162的顶部,并向下按压,散热部21的安装槽25的侧壁划过倒刺部162的锥形面而进入容置空间163,实现散热部21与固定筋16的安装固定。
可选的,倒刺部162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和/或,散热部21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这种弹性变形能力可以是材料选择或者设计如弹片等结构而实现,具体不做限定。在将散热部21通过挤压倒刺部162而安装到容置空间163的过程中,两者的至少一者产生弹性变形,能够更为容易的进行安装。
可选的,主体部161和倒刺部162为一体式结构。可选的,壳体10、主体部161和倒刺部162为一体式结构,材质均为绝缘材质,如塑料。
散热部21容置在容置空间163后,在容纳腔101中容置电容器元件时,电容器元件与倒刺部162的远离主体部161的顶端接触,也即是倒刺部162隔开了电容器元件和散热部21,避免电容器元件和散热部21接触而电性导通。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4和图5,卡扣17凸出与该容纳腔101的相邻的两个内壁,卡扣17开设有安装孔171,且开设有与安装孔171连通的开口172,开口172的宽度小于安装孔171的直径。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以散热部21安装在底板11上,卡扣17安装固定输入管22为例,卡扣17设置在第一长侧板12和第一短侧板14的相接处。卡扣17开设的安装孔171为圆形孔,开口172的宽度小于安装孔171的直径,安装时,将输入管22对准开口172并按压,输入管22经过卡扣17的开口172处卡入安装孔171,输入管22在安装孔171中时,卡扣17的开口172处能够阻止输入管22自开口172处退出安装孔171,实现对输入管22的安装固定。可以理解的是,在对应输出管23的位置,设置有同样的卡扣17。如图1和图2所示,输出管23设置在第二长侧板13和第二短侧板15的相接处,在该处设置有卡扣17。
可选的,卡扣17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和/或,输入管22、输出管23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这种弹性变形能力可以是材料选择或者设计如弹片等结构而实现,具体不做限定。在将输入管22、输出管23通过挤压卡扣17而安装到安装孔171的的过程中,两者的至少一者产生弹性变形,能够更为容易的进行安装。
可选的,卡扣17与壳体10可为一体式结构,材质均为绝缘材质,如塑料。
输入管22、输出管23容置在安装孔171后,在容纳腔101中容置电容器元件时,电容器元件与卡扣17的开口172处的外侧面接触,而输入管22和输出管23位于开口172处的内侧面一侧,即卡扣17隔开了电容器元件和输入管22、输出管23,避免电容器元件与输入管22、输出管23接触而电性导通。
可选的,请参考图2和图4,在容纳腔101之同一相邻的两个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两个卡扣17,至少两个卡扣17沿容纳腔101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如此设置,可使得输入管22、输出管23在多个位置被卡扣17固定,固定效果好。
可选的,请参考图2和图4,容纳腔101的相邻两个内壁的连接处开设有容置槽18,输入管22和输出管23容置在容置槽18。如图2和图4所示,在第一长侧板12和第一短侧板14相接处开设有容置槽18,输入管22容置在该容置槽18。可选的,卡扣17亦可容置在该容置槽18,如此,可挖掘出额外的空间布置输入管22,使得壳体10的容纳腔101的空间减少浪费,能容纳更大体积的电容器元件,电容器元件与各侧板之间的间距可以做的较小,结构更为紧凑。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对应输出管23处亦可开设对应的容置槽18,参考输入管22处的结构即可,不再赘述。
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3,散热部21为在一平面内蛇形延伸的管道,输入管22、散热部21和输出管23可为一体式结构,即为一根圆管通过弯曲而得。散热部21在一个平面内蛇形延伸,能够围绕出安装槽25的结构,散热部21所在平面与容纳腔101的内壁(如图1所示的底板11)平行,以与固定筋16配合连接固定。
另一种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和图9,散热部21呈平板状,输入管22、散热部21和输出管23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平板状的散热部21通过开设安装槽25,能够与固定筋16相配合连接固定。
请参考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容器装置,包括电容器元件和前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容器散热组件100,电容器元件容置在电容器散热组件100的容纳腔101。
请参考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前述实施例的电容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标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容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置电容器元件,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设置有固定结构,用于支撑所述电容器元件,所述固定结构为绝缘材质;
散热结构,容置在所述容纳腔,并被所述固定结构固定;
其中,所述固定结构相对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凸出的高度高于所述散热结构相对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凸出的高度,以使所述散热结构与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间隔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散热部、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分别与所述散热部连接,且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连通所述散热部的内腔,所述散热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相邻内壁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固定筋和卡扣,所述固定筋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用于固定所述散热部,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相邻内壁的连接处,用于固定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相对的第一长侧板和第二长侧板,以及相对的第一短侧板和第二短侧板,所述底板、所述第一长侧板、所述第二长侧板、所述第一短侧板和所述第二短侧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固定筋设置在所述底板、所述第一长侧板、所述第二长侧板、所述第一短侧板和所述第二短侧板中的至少一者上,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长侧板与所述第一短侧板相接处,和/或,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长侧板与所述第二短侧板相接处,和/或,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二长侧板与所述第一短侧板相接处,和/或,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二长侧板与所述第二短侧板相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筋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沿直线延伸,所述散热部开设有与所述固定筋形状匹配的安装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容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筋包括主体部和倒刺部,所述主体部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所述倒刺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背向所述容纳腔的内壁的一端,所述倒刺部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侧面,并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安装槽与所述主体部相配合,所述散热部容置在所述容置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主体部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所述倒刺部的宽度尺寸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开设有安装孔,且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容纳腔之同一相邻的两个内壁的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卡扣,至少两个所述卡扣沿所述容纳腔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相邻两个内壁的连接处开设有容置槽,所述输入管和所述输出管容置在所述容置槽。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为在一平面内蛇形延伸的管道,或者,所述散热部呈平板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固定结构为一体式结构。
13.一种电容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元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电容器散热组件,所述电容器元件容置在所述电容器散热组件的容纳腔。
14.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容器装置。
CN202221963276.6U 2022-07-27 2022-07-27 电容器散热组件、电容器装置和电动汽车 Active CN218241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3276.6U CN218241582U (zh) 2022-07-27 2022-07-27 电容器散热组件、电容器装置和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963276.6U CN218241582U (zh) 2022-07-27 2022-07-27 电容器散热组件、电容器装置和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41582U true CN218241582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7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963276.6U Active CN218241582U (zh) 2022-07-27 2022-07-27 电容器散热组件、电容器装置和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41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24570A1 (en) Transformer Arrangement Having a Piezoelectric Transformer
JP2008070016A (ja) 電装品ケース体の取付け構造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構造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US20140284028A1 (en) Cooler
US817756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conductive contacts, in particular blade contacts
CN211502460U (zh) 一种灯具
KR102062778B1 (ko) 열전모듈을 이용한 냉각장치
CN218241582U (zh) 电容器散热组件、电容器装置和电动汽车
CN104661487A (zh) 光模块散热结构及电子产品
KR102173395B1 (ko) 전기소자 냉각용 열교환기
CN211177171U (zh) 散热器和空调器
CN211128762U (zh) 电源液冷板、液冷电源机壳及液冷电源模组
JP2010531405A (ja) 液体ポンプを運転するための電子素子を放熱する方法
CN210769549U (zh) 一种可冷却电路板的汽车电子水泵
CN214253143U (zh) 带有散热模组的机箱
CN211982392U (zh) 一种散热防水式变频板盒
CN110848820A (zh) 散热器和空调器
CN211745064U (zh) 一种底面装夹物理紧固分立器件的驱动电机控制器结构
CN220173672U (zh) 车载电源和车辆
CN220326058U (zh) 车载电源和车辆
CN218351126U (zh) 散热结构、存储器组件及计算机装置
CN218125201U (zh) 一种陶瓷散热器
CN212851612U (zh) 一种散热箱、汽车控制器及汽车
CN218387490U (zh) 无线通讯设备
CN217848620U (zh) 具有散热结构的激光器
CN218414749U (zh) 散热结构、电源设备及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