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5229U - 排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排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5229U
CN218235229U CN202222354145.4U CN202222354145U CN218235229U CN 218235229 U CN218235229 U CN 218235229U CN 202222354145 U CN202222354145 U CN 202222354145U CN 218235229 U CN218235229 U CN 2182352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ipe
exhaust
cavity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541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友强
张青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541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52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52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52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排气管总成及发动机,排气管总成包括管体和端盖,管体内设置有排气道和环绕排气道的主水冷腔,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排气口,端盖封堵管体的另一端,端盖内设置有第一分水冷腔,主水冷腔和第一分水冷腔均用于流通冷却液。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总成,通过在端盖内设置用于流通冷却液的第一分水冷腔,能够有效降低端盖的温度,提高端盖的可靠性,并且避免端盖由于温度过高而变黑。

Description

排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运行时,随着功率的不断提升,排气管内气体的温度会达到700℃左右,因此需要对排气管进行降温,当前一般使用带有冷却腔的水套排气管,通过在冷却腔内流通冷却液来降低排气温度,高温的气体经过冷却液冷却之后,冷却液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排气管的外表面温度会被降低到不高于100℃,从而有效的保证排气管的可靠性。但是发动机水套排气管在布置设计时,为了统一管体制式降低生产成本,排气管端部无法用水冷结构直接布置,所以排气管前段的排气管端盖为干式的端盖。由于排气管内部温度高,气体直接接触端盖,运行时端盖会被高温气体烧红,停机后端盖会变黑,存在可靠性问题,并且影响整机外观。
因此,亟需一种排气管总成及发动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管总成及发动机,避免端盖温度过高,提高端盖的可靠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气管总成,包括管体和端盖,所述管体内设置有排气道和环绕所述排气道的主水冷腔,所述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端盖封堵所述管体的另一端,所述端盖内设置有第一分水冷腔,所述主水冷腔和所述第一分水冷腔均用于流通冷却液。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所述排气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内的第一排气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内的第二排气道,所述第一排气道与所述第二排气道连通,所述主水冷腔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内的第二分水冷腔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内的第三分水冷腔。
作为优选,还包括过水桥,所述过水桥连通所述第二分水冷腔和所述第三分水冷腔。
作为优选,还包括总出水管,所述总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过水桥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过水桥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水冷腔顶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分水冷腔顶端。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一过水管和第二过水管,所述第一过水管连通所述第三分水冷腔与所述第一分水冷腔,所述第二过水管连通所述第一分水冷腔与所述总出水管。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过水管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三分水冷腔底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分水冷腔底端,所述第二过水管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分水冷腔顶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总出水管。
作为优选,还包括排气弯管,所述排气弯管设置于所述管体远离所述端盖的一端。
作为优选,还包括进水管和第三过水管,所述排气弯管内设置有第四分水冷腔,所述进水管设置于所述排气弯管上,用于向所述第四分水冷腔内注水,所述第三过水管连通所述第四分水冷腔与所述第二分水冷腔。
发动机,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管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总成及发动机,包括管体和端盖,管体内设置有排气道和环绕排气道的主水冷腔,管体的一端设置有排气口,端盖封堵管体的另一端,端盖内设置有第一分水冷腔,主水冷腔和第一分水冷腔均用于流通冷却液。通过在端盖内设置用于流通冷却液的第一分水冷腔,能够有效降低端盖的温度,提高端盖的可靠性,并且避免端盖由于温度过高而变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总成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总成的端盖的剖视图。
图中:
1、管体;11、第一管段;12、第二管段;
2、端盖;21、进水口;22、出水口;
3、过水桥;
4、总出水管;
5、第一过水管;
6、第二过水管;
7、排气弯管;
8、进水管;
9、第三过水管;
10、进水桥;
100、第一分水冷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气管总成,包括管体1和端盖2,管体1内设置有排气道和环绕排气道的主水冷腔,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排气口,端盖2封堵管体1的另一端,端盖2内设置有第一分水冷腔100,主水冷腔和第一分水冷腔100均用于流通冷却液。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总成,通过在端盖2内设置用于流通冷却液的第一分水冷腔100,能够有效降低端盖2的温度,提高端盖2的可靠性,并且避免端盖2由于温度过高而变黑。
可选地,如图1所示,管体1包括第一管段11和第二管段12,排气道包括设置于第一管段11内的第一排气道和设置于第二管段12内的第二排气道,第一排气道与第二排气道连通,主水冷腔包括设置于第一管段11内的第二分水冷腔和设置于第二管段12内的第三分水冷腔。将管体1分为第一管段11和第二管段12,降低了单个零件的长度,制造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总成还包括过水桥3,过水桥3连通第二分水冷腔和第三分水冷腔,使第二分水冷腔和第三分水冷腔形成连通的整体,便于主水冷腔的进水和出水,简化管路排布。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总成还包括总出水管4,总出水管4的一端与过水桥3连通,主水冷腔内流通的冷却液经总出水管4流出。
可选地,如图1所示,过水桥3一端连通于第二分水冷腔顶端,另一端连通于第三分水冷腔顶端,当冷却液中存在气体时,进入第二分水冷腔和第三分水冷腔的气体可以通过总出水管4排出,防止出现第二分水冷腔和第三分水冷腔顶端留存气体而导致局部冷却液不循环,进而导致冷却液局部沸腾,影响排气管总成可靠性的情况。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总成还包括第一过水管5和第二过水管6,第一过水管5连通第三分水冷腔与第一分水冷腔100,第二过水管6连通第一分水冷腔100与总出水管4,从而使第三分水冷腔内的冷却液能够经第一过水管5进入第一分水冷腔100,再经第二过水管6流出。
可选地,如图1-3所示,第一过水管5一端连通至第三分水冷腔底端,另一端连通至第一分水冷腔100底端,第二过水管6一端连通至第一分水冷腔100顶端,另一端连通至总出水管4。具体地,端盖2上设置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第一过水管5经进水口21与第一分水冷腔100连通,第二过水管6经出水口22与第一分水冷腔100连通。经过水桥3进入第三分水冷腔顶端的冷却液由第三分水冷腔底端流出,能够保证第三分水冷腔内有循环的冷却液对第二管段12进行冷却,经第一过水管5进入第一分水冷腔100底端的冷却液经第一分水冷腔100顶端流出,能够保证第一分水冷腔100内有循环的冷却液对端盖2进行冷却,并且,当冷却液中存在气体时,进入第一分水冷腔100的气体可以通过总出水管4排出,防止出现第一分水冷腔100顶端留存气体而导致局部冷却液不循环,进而导致冷却液局部沸腾,影响排气管总成可靠性的情况。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总成还包括排气弯管7,排气弯管7设置于管体1远离端盖2的一端,排气弯管7用于连通排气道和发动机的增压器。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总成还包括进水管8和第三过水管9,排气弯管7内设置有第四分水冷腔,进水管8设置于排气弯管7上,用于向第四分水冷腔内注水,第三过水管9连通第四分水冷腔与第二分水冷腔。
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总成还包括多个进水桥10,第一过水管5与第二管段12之间、第一过水管5与端盖2之间、第二过水管6与端盖2之间、第二过水管6与总出水管4之间、第三过水管9与排气弯管7之间、第三过水管9与第一管段11之间以及进水管8与排气弯管7之间均通过进水桥10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气管总成,冷却液经进水管8进入排气弯管7内的第四分水冷腔,然后经第三过水管9进入第一管段11内的第二分水冷腔,再经过水桥3进入第二管段12内的第三分水冷腔,此后水冷液分为两路,一路由第三分水冷腔直接进入总出水管4排出,另一路由第三分水冷腔经第一过水管5进入端盖2内的第一分水冷腔100,再经第二过水管6进入总出水管4排出。也即是说,整个水路从发动机的后端(发动机设置增压器处)一直引流到发动机前端,水路顺畅,冷却效果更优。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其包括上述的排气管总成。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排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和端盖(2),所述管体(1)内设置有排气道和环绕所述排气道的主水冷腔,所述管体(1)的一端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端盖(2)封堵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所述端盖(2)内设置有第一分水冷腔(100),所述主水冷腔和所述第一分水冷腔(100)均用于流通冷却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包括第一管段(11)和第二管段(12),所述排气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11)内的第一排气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12)内的第二排气道,所述第一排气道与所述第二排气道连通,所述主水冷腔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11)内的第二分水冷腔和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12)内的第三分水冷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水桥(3),所述过水桥(3)连通所述第二分水冷腔和所述第三分水冷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总出水管(4),所述总出水管(4)的一端与所述过水桥(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水桥(3)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分水冷腔顶端,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分水冷腔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过水管(5)和第二过水管(6),所述第一过水管(5)连通所述第三分水冷腔与所述第一分水冷腔(100),所述第二过水管(6)连通所述第一分水冷腔(100)与所述总出水管(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水管(5)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三分水冷腔底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分水冷腔(100)底端,所述第二过水管(6)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一分水冷腔(100)顶端,另一端连通至所述总出水管(4)。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气弯管(7),所述排气弯管(7)设置于所述管体(1)远离所述端盖(2)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排气管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进水管(8)和第三过水管(9),所述排气弯管(7)内设置有第四分水冷腔,所述进水管(8)设置于所述排气弯管(7)上,用于向所述第四分水冷腔内注水,所述第三过水管(9)连通所述第四分水冷腔与所述第二分水冷腔。
10.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排气管总成。
CN202222354145.4U 2022-09-05 2022-09-05 排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Active CN2182352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4145.4U CN218235229U (zh) 2022-09-05 2022-09-05 排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54145.4U CN218235229U (zh) 2022-09-05 2022-09-05 排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5229U true CN218235229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5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54145.4U Active CN218235229U (zh) 2022-09-05 2022-09-05 排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52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46058U (zh) 液冷与风冷相结合的电动汽车电池包散热装置
US9562493B2 (en) Cooling structure for cylinder head
CN10108708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的冷却水套及冷却方法
US6758173B2 (en) Cooling structure in engine
CN206647156U (zh) 一种高散热型汽车排气钢管
CN218235229U (zh) 排气管总成及发动机
CN109913785A (zh) 一种镀锌炉高温摄像机
CN104004871B (zh) 封闭式的布料器水冷及氮封装置
CN206206423U (zh) 一种轴承冷却结构
CN103352741B (zh) 主冷器总成
CN104832311B (zh) 发动机冷却水套
CN108194185A (zh) 一种竖轴内燃机水套排气管装置
CN104373183A (zh) 内燃机排气管
CN209621452U (zh) 一种用于摩托艇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总成
CN209557112U (zh) 一种发动机缸盖冷却水套结构及车辆
JP2882438B2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マニホールド
CN104295394A (zh) 柴油机气缸盖
CN110043355B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的水冷结构
CN111997727A (zh) 一种水冷排气管
CN208024453U (zh) 小型单缸水冷式柴油机
CN206555008U (zh) 一种防爆车辆高效冷却系统
CN103835830B (zh) 一种交叉式三缸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的冷却水套
CN212079447U (zh) 水泵控制结构
CN206368756U (zh) 先冷型egr系统
CN205477875U (zh) 水冷发动机水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