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5200U - 机油加热系统及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机油加热系统及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5200U
CN218235200U CN202221706658.0U CN202221706658U CN218235200U CN 218235200 U CN218235200 U CN 218235200U CN 202221706658 U CN202221706658 U CN 202221706658U CN 218235200 U CN218235200 U CN 218235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eat medium
engine oil
heating system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70665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有豹
李晓东
史艳军
游凯
王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ai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ai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chai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70665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5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5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5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加热系统,还涉及一种发动机,所述机油加热系统包括热介质提供装置、机油循环装置和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介质提供装置向所述热交换装置提供热介质;所述热交换装置用于所述热介质和所述机油之间进行热交换;所述机油循环装置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机油壳的入口和所述热交换装置的第一出口相连,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机油壳的出口和所述热交换装置的第一入口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加热系统安装维护方便、快捷,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大缸径船用发动机主机、船用辅机。

Description

机油加热系统及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油加热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机油加热系统,还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现有的大功率发动机的机油加热方式主要包括如下两种:
一种是采用盘管式电加热器对机油壳中的机油进行加热,在机油壳内布置电热管,将电能转化为热能,这种加热方式需要先局部加热,然后再扩散至整个机油壳中,由于加热时间长和电热管表面温度高,导致电热管表面接触的机油容易碳化,最终造成机油变质,缩短了机油的更换周期;另外,如果电热丝发生故障,需要拆解机油壳,维护极其不便。
另一种是盘管式蒸汽加热器,在机油壳内安装加热盘管,在加热盘管中通入高温水蒸汽,通过高温水蒸汽对机油进行加热,这种加热方式解决了电加热带来的机油变质问题,但同样存在后期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基于上述分析,现有的大功率发动机的机油加热装置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油加热系统,主要目的用于解决机油壳中的机油加热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机油加热系统,用于加热机油壳中的机油,所述机油加热系统包括热介质提供装置、机油循环装置和热交换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机油通道和热介质通道;所述热介质提供装置与所述热介质通道连接,以向所述热介质通道提供热介质;所述机油循环装置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机油壳的入油口和所述机油通道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机油壳的出油口和所述机油通道的入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加热系统,通过将机油壳中的待加热机油输送至所述机油加热系统,并将加热后的机油再输送至机油壳中,实现对机油壳中的机油加热;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加热系统相对独立于发动机的机油壳,因此,安装维护更加便捷,尤其是其中的热交换装置与发动机的机油壳相分离,如果机油加热系统需要维护或故障,无需拆卸机油壳即可维修保养;与现有技术中的盘管式电加热器和盘管式蒸汽加热器相比,更加方便、快捷。
与现有技术中的盘管式电加热器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加热系统,在热交换装置中用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机油,避免了由于加热装置的局部温度过高导致的机油变质的技术问题;机油循环装置能够将机油壳中的机油持续地输送至热交换装置中,并且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机油壳和热交换装置之间构成了机油的循环回路,由于在循环回路中提高了机油的加热效率,因此,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加热机油壳中的机油,缩短了加热时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油加热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中设置第一循环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介质提供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温度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热介质的实时温度,并将所述实时温度发给所述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能够接收所述实时温度并根据所述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加热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中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中机油的实时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介质提供装置还包括超温报警装置,所述超温报警装置与所述温度控制器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设有球阀和/或绝热层,所述第二管路设有球阀和/或绝热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介质提供装置还包括:热介质容器,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热介质容器中加热所述热介质;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热介质容器的出口和所述热介质通道的入口相连;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热介质容器的入口和所述热介质通道的出口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管路或所述第四管路中设有第二循环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管路设有球阀和/或绝热层,所述第四管路设有球阀和/或绝热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介质为导热油,所述热介质容器为带有补油装置的油箱。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机油加热系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油加热系统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0机油加热系统;
110热介质提供装置;111加热装置;112温度控制装置;113第一温度传感器;114第二温度传感器;115超温报警装置;116第三管路;117第四管路;118第二循环泵;119油箱;1191补油装置;
120热交换装置;
130机油循环装置;131第一管路;132第二管路;133第一循环泵;134绝热层;
140球阀;
150机油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油加热系统100用于加热大缸径发动机的机油壳150中的机油,机油加热系统100包括热介质提供装置110、机油循环装置130和热交换装置120;热交换装置包括机油通道和热介质通道;热介质提供装置110能够加热热介质,并向热交换装置120输送加热后的热介质;热交换装置120用于热介质和机油之间进行热交换;机油循环装置130包括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其中,第一管路131与机油壳150的入油口和热介质通道的出口相连,第一管路131用于向机油壳150中输送热交换装置120中加热后的机油;第二管路132与机油壳150的出油口和热介质通道的入口相连,第二管路132用于向热交换装置120输送机油壳中的待加热机油。
机油壳中150的待加热机油通过第二管路132被输送至热交换装置120中,热交换装置120中加热后的机油通过第一管路131被输送至机油壳中,热介质提供装置110向热交换装置提供加热的热介质,对热交换装置中的待加热机油进行加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加热系统以热介质对机油进行加热,机油循环装置使机油壳中的机油与热交换装置中的热介质持续地进行热交换,缩短了机油的加热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介质提供装置110中的热介质可以选择能够导热的流体,比如高温蒸汽、导热油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油加热系统优选采用导热油作为热介质,其中的导热油是指用于间接传递热量的一类热稳定性较好的专用油品,是GB/T 4016-1983《石油产品名词术语》中“热载体油”的曾用名,具有加热均匀,调温控制准确,能在低蒸汽压下产生高温,传热效果好,节能,输送和操作方便等特点。
由于采用导热油作为传热介质对机油壳中的机油进行加热,与现有技术中的盘管式电加热器相比较,避免了加热装置的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机油碳化和变质的问题,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加热系统,与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装置相比较,能够缩短发动机的机油的更换周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加热系统还能够缩短机油的加热时间,并且安装维护方便、快捷,因此,该机油加热系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大缸径船用发动机主机、船用辅机。
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油加热系统,尤其适用大缸径发动机的机油加热,比如,可以广泛应用于大缸径船用发动机主机、船用辅机、固定电站、备用发电机组的的热备系统;其中的大缸径发动机一般指缸径≥150mm以上的发动机,大缸径发动机的用途多为固定发电、船用主机、船用辅机等非道路发动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管路131中可以设置第一循环泵133,用于将热交换装置中加热后的机油泵送至所述机油壳,通过第一循环泵持续的泵送机油,加速了机油循环装置对机油壳中的机油在循环回路中的流速,进一步缩短了机油的加热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管路132中设置第一循环泵,用于将机油壳中待加热的机油通过第二管路泵送至热交换装置中,通过第一循环泵持续的泵送机油,加速了机油循环装置对机油壳中的机油在循环回路中的流速,进一步缩短了机油的加热时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中分别设置了绝热层134,由于管路被绝热材料包裹,减少了管路向外界环境的热流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中的不同位置设置了球阀140,由于球阀140具有截止功能,方便了对机油加热系统的维修保养,具体地,可以在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与机油壳150的连接位置处设置球阀140,还可以在第一管路131和第二管路132与热交换装置120的连接位置处设置球阀14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介质提供装置110包括加热装置111、温度控制器11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13,温度控制器112分别与加热装置111和第一温度传感器113相连接;温度控制器112能够预设所述热介质的加热温度,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13获知热介质的实时温度,并通过加热装置111控制热介质的加热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当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特性的机油时,可以在温度控制器112中设置不同的导热油加热温度,并且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13获知加热油的实时温度对导热油的加热温度进行调整,温度控制器112还可以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13获知加热油的实时温度,并且根据加热油的实时温度,选择打开或关闭加热装置111,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加热系统具有自动控制功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可以在第一管路131中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114,第二温度传感器114与温度控制器112相连接,其中,温度控制器114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114获知机油的实时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介质提供装置110中还可以设置超温报警装置115,超温报警装置115与温度控制器112相连接,使热介质提供装置具有超温报警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热介质提供装置110包括第三管路116和第四管路117,第三管路116和第四管路117分别与热介质容器和热交换装置120相连接,第三管路116用于向热交换装置120输送加热后的热介质,第四管路117用于向输送待加热的热介质;其中,第三管路116中还可以设置第二循环泵118,第二循环泵118用于将热介质泵送至热交换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介质容器或导热油油箱、第三管路、热交换装置和第四管路之间构成了热介质循环回路,使热介质能够持续的将热量传递给热交换装置中的机油,第二循环泵118加速了热介质在循环回路中的流速,进一步缩短了机油的加热时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可以在第三管路116和第四管路117中设置绝热层134,由于管路被绝热材料包裹,减少了管路向外界环境的热流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热介质为导热油,热介质容器为带有补油装置1191的油箱11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在第三管路116和第四管路117中设置球阀140,具体地,在第三管路116与热交换装置120和导热油的油箱的连接位置处分别设置球阀140,在第四管路117与热交换装置120和导热油的油箱的连接位置处分别设置球阀140,具有截止功能的球阀140使对导热油提供装置的维修保养更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加热系统中,采用外接管路,更容易对发动机的机油壳以及对机油加热系统进行维护。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加热系统,适用不同特性的机油,采用导热油作为传热介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加热方法造成的机油变质的技术问题,由于采用外接管路和相对独立的加热系统,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装置安装维护不便的技术问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机油加热系统,用于加热机油壳中的机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加热系统包括热介质提供装置、机油循环装置和热交换装置;
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机油通道和热介质通道;
所述热介质提供装置与所述热介质通道连接,以向所述热介质通道提供热介质;
所述机油循环装置包括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机油壳的入油口和所述机油通道的出口相连,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机油壳的出油口和所述机油通道的入口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或所述第二管路中设置第一循环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提供装置包括加热装置、温度控制器和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热介质的实时温度,并将所述实时温度发给所述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能够接收所述实时温度并根据所述实时温度控制所述加热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中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控制器相连,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管路或第二管路中机油的实时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提供装置还包括超温报警装置,所述超温报警装置与所述温度控制器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设有球阀和/或绝热层,所述第二管路设有球阀和/或绝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提供装置还包括:
热介质容器,所述加热装置在所述热介质容器中加热所述热介质;
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热介质容器的出口和所述热介质通道的入口相连;
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热介质容器的入口和所述热介质通道的出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或所述第四管路中设有第二循环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设有球阀和/或绝热层,所述第四管路设有球阀和/或绝热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机油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介质为导热油,所述热介质容器为带有补油装置的油箱。
11.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机油加热系统。
CN202221706658.0U 2022-07-04 2022-07-04 机油加热系统及发动机 Active CN218235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6658.0U CN218235200U (zh) 2022-07-04 2022-07-04 机油加热系统及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706658.0U CN218235200U (zh) 2022-07-04 2022-07-04 机油加热系统及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5200U true CN218235200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74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706658.0U Active CN218235200U (zh) 2022-07-04 2022-07-04 机油加热系统及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5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03589U (zh) 高温高压管道
CN205506728U (zh) 一种熔盐换热特性测试平台
CN107218727B (zh) 锅炉监测装置和锅炉系统
CN102175351B (zh) 液-液换热器热工性能及流体阻力测试装置
CN218235200U (zh) 机油加热系统及发动机
CN201652803U (zh) 一种改进型保温水箱
CN106769814B (zh) 一种低温腐蚀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202532422U (zh) 一种导热油蒸汽锅炉
CN205744252U (zh) 发动机快速暖机冷却系统
CN106369848A (zh) 一种分体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07162579U (zh) 一种节能装置及锅炉节能系统
CN106996642A (zh) 双水箱管道承压式空气能热水器
CN106195621A (zh) Lng、cng共用型高效换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9008663U (zh) 一种储罐伴热装置
CN219142704U (zh) 一种保温管高温收缩试验设备
CN106246420B (zh) 极地科考站发电机组的储油系统温控装置
CN220087510U (zh) 电磁加热器
CN215762594U (zh) 液压油低温冷启动性能评定试验台架加热系统
CN104391000A (zh) 有机热载体液膜温度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10609579A (zh) 一种发动机试验台的水恒温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11290551U (zh) 一种寒冷地区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原油加热系统
CN219428834U (zh) 一种沥青蒙皮罐式箱加热系统
CN220238544U (zh) 一种节能反应釜
CN214008265U (zh) 一种散热式电动阀门
CN218032659U (zh) 一种多设备高温高压气体供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