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4818U - 承重结构及站台门 - Google Patents

承重结构及站台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4818U
CN218234818U CN202222302808.8U CN202222302808U CN218234818U CN 218234818 U CN218234818 U CN 218234818U CN 202222302808 U CN202222302808 U CN 202222302808U CN 218234818 U CN218234818 U CN 218234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earing
insulating
load
wrap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0280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茂灵
陈文才
孙再明
李应龙
梁少龙
林杨滨
牛策
吴东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azhiyu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Guangzhou Huajia Software Co ltd
Guangzhou Jiadu Urban Rail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Co ltd
PCI Technology and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azhiyu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Guangzhou Huajia Software Co ltd
Guangzhou Jiadu Urban Rail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Co ltd
PCI Technology and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azhiyu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Guangzhou Huajia Software Co ltd, Guangzhou Jiadu Urban Rail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ervice Co ltd, PCI Technology and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azhiyua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0280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4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4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4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铁站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承重结构及站台门。该承重结构包括承重立柱、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第一包板以及第二包板;该承重立柱设置于门槛和门楣之间;该第一绝缘板的两个端部和该第二绝缘板的两个端部分别搭接,该第一绝缘板和该第二绝缘板扣合于该承重立柱的周侧;该第一包板扣合连接于该承重立柱的周侧的一部分,该第一绝缘板的一部分和该第二绝缘板的一部分夹设于该承重立柱和该第一包板之间;该第二包板扣合连接于该承重立柱的周侧的一部分,该第二绝缘板伸出该第一包板的一部分夹设于该承重立柱和第二包板之间。该承重结构的绝缘效果好,绝缘可靠性强,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乘客人身安全的保护效果。

Description

承重结构及站台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站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重结构及站台门。
背景技术
地铁列车具有直流牵引供电系统,通过接触网与列车受电弓的接触实现供电,列车轨道的其中一根钢轨作为回流轨,形成电流回路。站台门安装在站台边缘,其与地铁列车车体之间的距离很较小,乘客上下列车时可能同时触碰到列车车体外壳和站台门门体,造成触电危害。为了解决这一安全隐患,目前采用等电位连接消除电位差,将站台门与回流轨等电位连接,同时,为了进一步保护乘客安全,在站台门乘客可接触的部位,应该保证绝缘,其绝缘值应满足规范,即电阻不小于0.5MΩ。
为了实现站台门上乘客可接触部位的绝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立柱结构,该立柱结构通过设置立柱管实现站台门的承重,并设置包边和绝缘层对该立柱管进行包裹,保证绝缘效果。但是,上述包边和绝缘层并未完全包裹立柱管,且立柱管与门楣和门槛之间的绝缘效果无法保证,该立柱结构仍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可靠性不足。
因此,亟需一种承重结构及站台门,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重结构,该承重结构的绝缘效果好,绝缘可靠性强,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乘客人身安全的保护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承重结构,包括:
承重立柱,所述承重立柱设置于门槛和门楣之间;
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绝缘板的两个端部和所述第二绝缘板的两个端部分别搭接,所述第一绝缘板和所述第二绝缘板扣合于所述承重立柱的周侧;
第一包板,所述第一包板扣合连接于所述承重立柱的周侧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绝缘板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绝缘板的一部分夹设于所述承重立柱和所述第一包板之间;
第二包板,所述第二包板扣合连接于所述承重立柱的周侧的一部分,所述第二绝缘板伸出所述第一包板的一部分夹设于所述承重立柱和所述第二包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包板包括相互固连的第一包覆部和两个第一抵靠部,两个所述第一抵靠部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一包覆部的两端,一个所述第一抵靠部抵靠所述第二绝缘板,另一个所述第一抵靠部抵靠所述第一绝缘板,所述第一包覆部与所述承重立柱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包板呈L形结构,包括相互垂直固连的第一分包板和第二分包板,所述第一分包板和所述第二分包板分别对应于所述承重立柱的相邻两侧,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二绝缘板伸出所述第一包板的一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板包括第一前板、第一中板和第一后板,所述第一前板和所述第一后板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一中板的两端,所述第一前板、所述第一中板和所述第一后板分别抵靠于所述承重立柱的三个侧部,所述第一前板的端部弯折形成第一搭接部;
所述第二绝缘板包括第二前板、第二中板和第二后板,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第二后板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二中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前板、所述第二中板和所述第二后板分别抵靠于所述承重立柱的三个侧部,所述第二后板的端部弯折形成第二搭接部,所述第一搭接部搭接于所述第二前板,所述第二搭接部搭接于所述第一后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承重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连接件、第二绝缘连接件、第三绝缘连接件和第四绝缘连接件,所述第一绝缘连接件贯穿一个所述第一抵靠部、所述第一中板和所述承重立柱的侧部;
所述第二绝缘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分包板、所述第二前板和所述承重立柱的侧部;
所述第三绝缘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二分包板、所述第二中板和所述承重立柱的侧部;
所述第四绝缘连接件贯穿另一个所述第一抵靠部、所述第二中板和所述承重立柱的侧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承重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隔离块,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块与所述门楣成一定距离连接于所述承重立柱,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块衔接于所述第一包板的顶部边沿;
所述承重结构还包括第二绝缘隔离块,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块与所述门槛成一定距离连接于所述承重立柱,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块衔接于所述第一包板的底部边沿。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块包括相互固连的第一隔离部和两个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部的两端,其下边沿分别衔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抵靠部的上边沿,其侧部能够分别抵靠于所述承重立柱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隔离部与所述承重立柱间隔设置,其下边沿衔接于所述第一包覆部的上边沿;
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块包括相互固连的第二隔离部和两个第二连接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隔离部的两端,其上边沿分别衔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抵靠部的下边沿,其侧部能够分别抵靠于所述承重立柱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隔离部与所述承重立柱间隔设置,其上边沿衔接于所述第一包覆部的下边沿。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块还包括第一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固连于所述第一隔离部的一侧,抵靠所述承重立柱的侧部;
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块还包括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固连于所述第二隔离部的一侧,抵靠所述承重立柱的侧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优选方案,所述承重结构还包括顶部绝缘套,所述顶部绝缘套连接于所述承重立柱的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台门,该站台门能够对站台和列车轨道进行屏蔽隔离,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同时能够有效防止乘客触电。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站台门,包括门槛、门楣和滑动门体,所述门槛和所述门楣平行于地面间隔设置,所述滑动门体滑动设置于所述门槛和所述门楣之间,能够沿所述门槛的长度方向或所述门楣的长度方向滑动,还包括上述方案任一所述的承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承重结构包括承重立柱、第一绝缘板、第二绝缘板、第一包板以及第二包板。该承重立柱设置于门槛和门楣之间。也就是说,该承重立柱主要起到支撑作用,能够对门槛和门楣形成支撑。该第一绝缘板的两个端部和该第二绝缘板的两个端部分别搭接,该第一绝缘板和该第二绝缘板扣合于该承重立柱的周侧。也就是说,该第一绝缘板和该第二绝缘板能够将承重立柱的周侧部完全包裹,并通过端部之间的搭接保证对承重立柱的包裹效果,提升绝缘的可靠性。该第一包板扣合连接于该承重立柱的周侧的一部分,该第一绝缘板的一部分和该第二绝缘板的一部分夹设于该承重立柱和该第一包板之间;该第二包板扣合连接于该承重立柱的周侧的一部分,该第二绝缘板伸出该第一包板的一部分夹设于该承重立柱和第二包板之间。也就是说,通过上述第一包板和第二包板,能够实现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在承重立柱上的可靠安装,并且对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形成一定保护,提升两者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绝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包板和第二包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隔离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绝缘隔离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承重立柱;
200、第一绝缘板;210、第一前板;211、第一搭接部;220、第一中板;230、第一后板;
300、第二绝缘板;310、第二前板;320、第二中板;330、第二后板;331、第二搭接部;
400、第一包板;410、第一包覆部;420、第一抵靠部;
500、第二包板;510、第一分包板;520、第二分包板;
610、第一绝缘连接件;620、第二绝缘连接件;630、第三绝缘连接件;640、第四绝缘连接件;
700、第一绝缘隔离块;710、第一隔离部;720、第一连接部;730、第一加强结构;
800、第二绝缘隔离块;810、第二隔离部;820、第二连接部;830、第二加强结构;
900、顶部绝缘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重结构和一种站台门。该站台门包括门槛、门楣和滑动门体。该门槛和该门楣平行于地面间隔设置,该滑动门体滑动设置于该门槛和该门楣之间,能够沿该门槛的长度方向或该门楣的长度方向滑动。该站台门还包括本实施例提供的承重结构,该承重结构设置于门槛和门楣之间,对门槛和门楣形成支撑,为该站台门提供承重作用。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爆炸图;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板和第二绝缘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包板和第二包板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承重结构的横截面剖视图。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承重结构包括承重立柱100、第一绝缘板200、第二绝缘板300、第一包板400以及第二包板500。该承重结构的绝缘效果好,绝缘可靠性强,能够进一步提高对乘客人身安全的保护效果。
具体地,该承重立柱100设置于门槛和门楣之间。该第一绝缘板200的两个端部和该第二绝缘板300的两个端部分别搭接。该第一绝缘板200和该第二绝缘板300扣合于该承重立柱100的周侧。该第一包板400扣合连接于该承重立柱100的周侧的一部分,该第一绝缘板200的一部分和该第二绝缘板300的一部分夹设于该承重立柱100和该第一包板400之间。该第二包板500扣合连接于该承重立柱100的周侧的一部分,该第二绝缘板300伸出该第一包板400的一部分夹设于该承重立柱100和第二包板500之间。也就是说,该承重立柱100主要起到支撑作用,能够对门槛和门楣形成结构支撑。该第一绝缘板200和该第二绝缘板300能够将承重立柱100的周侧部完全包裹,并通过端部之间的搭接保证对承重立柱100的包裹效果,提升绝缘的可靠性。通过第一包板400和第二包板500,能够实现第一绝缘板200和第二绝缘板300在承重立柱100上的可靠安装,并且对第一绝缘板200和第二绝缘板300形成一定保护,提升两者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该承重结构的绝缘可靠性。
具体地,该承重结构的承重立柱100呈空心柱状结构,其横截面为圆角矩形,包括相互围设固连的第一承重板、第二承重板、第三承重板和第四承重板。其中,第一承重板和第三承重板相对设置,第二承重板和第四承重板相对设置。上述设置能够保证支撑强度,且能够节省用料,同时减轻其自身重量,便于安装和转运。
再为具体地,参照图3,该第一绝缘板200包括第一前板210、第一中板220和第一后板230。该第一前板210和该第一后板230分别固连于该第一中板220的两端。该第一前板210、该第一中板220和该第一后板230分别抵靠于该承重立柱100的三个侧部,即该第一前板210的内侧面贴合于第一承重板的一部分;该第一中板220的内侧面贴合于整个第四承重板;该第一后板230的内侧面贴合于第三承重板的一部分。该第一前板210的端部弯折形成第一搭接部211,该第一搭接部211用于与第二绝缘板300的端部搭接。该第二绝缘板300包括第二前板310、第二中板320和第二后板330。该第二前板310和该第二后板330分别固连于该第二中板320的两端,该第二前板310、该第二中板320和该第二后板330分别抵靠于该承重立柱100的三个侧部,即第二前板310的内侧面贴合于第一承重板的另一部分;该第二中板320的内侧面贴合于整个第二承重板;该第二后板330的内侧面贴合于第三承重板的另一部分。该第二后板330的端部弯折形成第二搭接部331,该第一搭接部211搭接于该第二前板310,该第二搭接部331搭接于该第一后板230。
更为具体地,在第一搭接部211与第二前板310的重合位置以及第二搭接部331与第一后板230的重合位置分别打入连接螺钉进行固定,两个位置的连接螺钉分别锚定入第一承重板和第三承重板,为第一绝缘板200和第二绝缘板300在承重立柱100上的安装提供定位和基础连接。
参照图4,该第一包板400包括相互固连的第一包覆部410和两个第一抵靠部420。两个第一抵靠部420分别固连于该第一包覆部410的两端,该第一包覆部410与该承重立柱100的第三承重板间隔设置。参照图4和图5,一个第一抵靠部420抵靠该第二中板320的一部分,另一个第一抵靠部420抵靠该第一中板220。
继续参照图4,该第二包板500呈L形结构,包括相互垂直固连的第一分包板510和第二分包板520。该第一分包板510和该第二分包板520分别对应于该承重立柱100的相邻两侧,即该第一分包板510对应于第一承重板,第二分包板520对应于第二承重板,第一分包板510和第二分包板520之间形成的直角对应于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之间的顶角。该第一分包板510的内侧抵靠于第二前板310的一部分,第二分包板520的内侧抵靠于第二中板320伸出该第一包板400的一部分。同时,该第二分包板520的端部抵靠一个第一抵靠部420的端部,第二分包板520和该第一抵靠部420能够完全包覆第二中板320。
参照图1和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承重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连接件610、第二绝缘连接件620、第三绝缘连接件630和第四绝缘连接件640。该第一绝缘连接件610贯穿一个第一抵靠部420、该第一中板220和该承重立柱100的侧部。该第二绝缘连接件620贯穿该第一分包板510、该第二前板310和该承重立柱100的侧部。该第三绝缘连接件630贯穿该第二分包板520、该第二中板320和该承重立柱100的侧部。该第四绝缘连接件640贯穿另一个第一抵靠部420、该第二中板320和该承重立柱100的侧部。该第一绝缘连接件610、第二绝缘连接件620、第三绝缘连接件630和第四绝缘连接件640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的绝缘铆钉,既能够实现第一绝缘板200、第二绝缘板300、第一包板400以及第二包板500在承重立柱100上的可靠连接,又能够保证整个承重结构的绝缘性能。
具体地,该第一绝缘连接件610、第二绝缘连接件620、第三绝缘连接件630和第四绝缘连接件640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绝缘连接件610沿承重立柱100的轴向均匀间隔分布,能够提升一个第一抵靠部420、该第一中板220和该承重立柱1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结构整体性。多个第二绝缘连接件620沿承重立柱100的轴向均匀间隔分布,能够提升第一分包板510、该第二前板310和该承重立柱100的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结构整体性。多个第三绝缘连接件630沿承重立柱100的轴向均匀间隔分布,能够提升第二分包板520、该第二中板320和该承重立柱100的连接可靠性和结构整体性。同样地,多个第四绝缘连接件640沿承重立柱100的轴向均匀间隔分布,能够提升另一个第一抵靠部420、该第二中板320和该承重立柱100的连接可靠性和结构整体性。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绝缘隔离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绝缘隔离块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2、图6和图7,该承重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隔离块700,该第一绝缘隔离块700与该门楣成一定距离连接于该承重立柱100,该第一绝缘隔离块700衔接于该第一包板400的顶部边沿。同样地,该承重结构还包括第二绝缘隔离块800,该第二绝缘隔离块800与该门槛成一定距离连接于该承重立柱100,该第二绝缘隔离块800衔接于该第一包板400的底部边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隔离块700与该门楣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绝缘隔离块800与该门槛之间的距离均是20mm。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第一包板400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门楣和门槛形成绝缘,至此,该承重结构达到了完全独立绝缘的效果。
具体地,该第一绝缘隔离块700包括相互固连的第一隔离部710和两个第一连接部720。两个第一连接部720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隔离部710的两端,其下边沿分别衔接于两个第一抵靠部420的上边沿,其侧部能够分别抵靠于该承重立柱100的相对两侧,即一个第一连接部720的内侧抵靠于第二承重板,另一个第一连接部720的内侧抵靠于第四承重板,第一隔离部710与第三承重板间隔设置。该第一隔离部710的下边沿衔接于该第一包覆部410的上边沿。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第一绝缘隔离块700的横截面形状完全匹配于第一包板400,保证第一包板400与门楣之间的隔绝效果。
同样地,该第二绝缘隔离块800包括相互固连的第二隔离部810和两个第二连接部820,两个第二连接部820分别连接于该第二隔离部810的两端,其上边沿分别衔接于两个第一抵靠部420的下边沿,其侧部能够分别抵靠于该承重立柱100的相对两侧,即一个第二连接部820的内侧抵靠于第二承重板,另一个第二连接部820的内侧抵靠于第四承重板,第二隔离部810与第三承重板间隔设置。该第二隔离部810的上边沿衔接于该第一包覆部410的下边沿。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第二绝缘隔离块800的横截面形状完全匹配于第一包板400,保证第一包板400与门槛之间的隔绝效果。
再为具体地,该第一绝缘隔离块700还包括第一加强结构730,该第一加强结构730固连于该第一隔离部710的内侧,能够抵靠该承重立柱100的第三承重板。同样地,该第二绝缘隔离块800还包括第二加强结构830,该第二加强结构830固连于该第二隔离部810的内侧,能够抵靠该第三承重板。上述第一加强结构730是两个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板,同样地,第二加强结构830是两个相互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板。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能够确保第一绝缘隔离块700和第二绝缘隔离块800的形状。且当第一绝缘隔离块700和第二绝缘隔离块800分别衔接于第一包板400的上端和下端时,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能够对高度较高的第一包板400形成支撑,防止其形变。
作为优选地,该承重结构还包括顶部绝缘套900,该顶部绝缘套900连接于该承重立柱100的顶端。该顶部绝缘套900的安装高度高于门楣,其作用是与门楣上方的对应结构进行连接,保证承重结构与门楣的连接可靠性。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重立柱(100),所述承重立柱(100)设置于门槛和门楣之间;
第一绝缘板(200)和第二绝缘板(300),所述第一绝缘板(200)的两个端部和所述第二绝缘板(300)的两个端部分别搭接,所述第一绝缘板(200)和所述第二绝缘板(300)扣合于所述承重立柱(100)的周侧;
第一包板(400),所述第一包板(400)扣合连接于所述承重立柱(100)的周侧的一部分,所述第一绝缘板(200)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绝缘板(300)的一部分夹设于所述承重立柱(100)和所述第一包板(400)之间;
第二包板(500),所述第二包板(500)扣合连接于所述承重立柱(100)的周侧的一部分,所述第二绝缘板(300)伸出所述第一包板(400)的一部分夹设于所述承重立柱(100)和所述第二包板(50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板(400)包括相互固连的第一包覆部(410)和两个第一抵靠部(420),两个所述第一抵靠部(420)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一包覆部(410)的两端,一个所述第一抵靠部(420)抵靠所述第二绝缘板(300),另一个所述第一抵靠部(420)抵靠所述第一绝缘板(200),所述第一包覆部(410)与所述承重立柱(100)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包板(500)呈L形结构,包括相互垂直固连的第一分包板(510)和第二分包板(520),所述第一分包板(510)和所述第二分包板(520)分别对应于所述承重立柱(100)的相邻两侧,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二绝缘板(300)伸出所述第一包板(400)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板(200)包括第一前板(210)、第一中板(220)和第一后板(230),所述第一前板(210)和所述第一后板(230)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一中板(220)的两端,所述第一前板(210)、所述第一中板(220)和所述第一后板(230)分别抵靠于所述承重立柱(100)的三个侧部,所述第一前板(210)的端部弯折形成第一搭接部(211);
所述第二绝缘板(300)包括第二前板(310)、第二中板(320)和第二后板(330),所述第二前板(310)和所述第二后板(330)分别固连于所述第二中板(320)的两端,所述第二前板(310)、所述第二中板(320)和所述第二后板(330)分别抵靠于所述承重立柱(100)的三个侧部,所述第二后板(330)的端部弯折形成第二搭接部(331),所述第一搭接部(211)搭接于所述第二前板(310),所述第二搭接部(331)搭接于所述第一后板(2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连接件(610)、第二绝缘连接件(620)、第三绝缘连接件(630)和第四绝缘连接件(640),所述第一绝缘连接件(610)贯穿一个所述第一抵靠部(420)、所述第一中板(220)和所述承重立柱(100)的侧部;
所述第二绝缘连接件(620)贯穿所述第一分包板(510)、所述第二前板(310)和所述承重立柱(100)的侧部;
所述第三绝缘连接件(630)贯穿所述第二分包板(520)、所述第二中板(320)和所述承重立柱(100)的侧部;
所述第四绝缘连接件(640)贯穿另一个所述第一抵靠部(420)、所述第二中板(320)和所述承重立柱(100)的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隔离块(700),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块(700)与所述门楣成一定距离连接于所述承重立柱(100),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块(700)衔接于所述第一包板(400)的顶部边沿;
所述承重结构还包括第二绝缘隔离块(800),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块(800)与所述门槛成一定距离连接于所述承重立柱(100),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块(800)衔接于所述第一包板(400)的底部边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块(700)包括相互固连的第一隔离部(710)和两个第一连接部(720),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部(720)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部(710)的两端,其下边沿分别衔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抵靠部(420)的上边沿,其侧部能够分别抵靠于所述承重立柱(100)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隔离部(710)与所述承重立柱(100)间隔设置,其下边沿衔接于所述第一包覆部(410)的上边沿;
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块(800)包括相互固连的第二隔离部(810)和两个第二连接部(820),两个所述第二连接部(820)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隔离部(810)的两端,其上边沿分别衔接于两个所述第一抵靠部(420)的下边沿,其侧部能够分别抵靠于所述承重立柱(100)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隔离部(810)与所述承重立柱(100)间隔设置,其上边沿衔接于所述第一包覆部(410)的下边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隔离块(700)还包括第一加强结构(730),所述第一加强结构(730)固连于所述第一隔离部(710)的一侧,抵靠所述承重立柱(100)的侧部;
所述第二绝缘隔离块(800)还包括第二加强结构(830),所述第二加强结构(830)固连于所述第二隔离部(810)的一侧,抵靠所述承重立柱(100)的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结构还包括顶部绝缘套(900),所述顶部绝缘套(900)连接于所述承重立柱(100)的顶端。
10.站台门,包括门槛、门楣和滑动门体,所述门槛和所述门楣平行于地面间隔设置,所述滑动门体滑动设置于所述门槛和所述门楣之间,能够沿所述门槛的长度方向或所述门楣的长度方向滑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承重结构。
CN202222302808.8U 2022-08-31 2022-08-31 承重结构及站台门 Active CN218234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2808.8U CN218234818U (zh) 2022-08-31 2022-08-31 承重结构及站台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02808.8U CN218234818U (zh) 2022-08-31 2022-08-31 承重结构及站台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4818U true CN218234818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6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02808.8U Active CN218234818U (zh) 2022-08-31 2022-08-31 承重结构及站台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48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1372B2 (en) Guide track for track-based vehicle, and traffic system
CN102991514B (zh) 用于构建轨道车辆车厢地板的承载架元件、轨道车辆车厢的地板、和轨道车辆车厢
KR101631600B1 (ko) 철도 차량
US11456501B2 (en) Lower box body and battery box
CN102892604B (zh) 电源装置保护结构
US9517738B2 (en) Grounding shoe and vehicle
CN218234818U (zh) 承重结构及站台门
CN111762219B (zh) 底架边梁、车体底架、轨道车辆车体及轨道车辆
CN111361590B (zh) 一种双层轨道车辆及其车体
CN109109892B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组件及轨道车辆
CN108773262A (zh) 一种多型腔结构的pack底盘一体化电池系统
CN109969214A (zh) 轨道车辆用端部底架结构及轨道车辆
WO2017104052A1 (ja) 枕梁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軌条車両構体
CN203419189U (zh) 厢式车辆的厢板连接结构
US20120261224A1 (en) Auxiliary and motive electric power pick-up structure for land vehicles
CN101263271A (zh) 屋顶固定组件
CN203020401U (zh) 一种汽车的车门立柱的连接结构和汽车
CN202147729U (zh) 一种客车地板双密封检修口总成
CN207727368U (zh) 联络通道掘进机安全运输轨枕
CN213008127U (zh) 车体底架、轨道车辆车体及轨道车辆
CN211712554U (zh) 平台升降位移消除机构
CN207790689U (zh) 地铁站台屏蔽门复合门槛
CN111483472A (zh) 城市轨道交通站台门系统绝缘门槛装置
CN113492886A (zh) 一种地板装置及轨道车辆
CN220764528U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