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32492U - 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32492U
CN218232492U CN202222247410.9U CN202222247410U CN218232492U CN 218232492 U CN218232492 U CN 218232492U CN 202222247410 U CN202222247410 U CN 202222247410U CN 218232492 U CN218232492 U CN 2182324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bearing
roller
pressing
track sho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474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兴林
刘军辉
王正
伍祥
张宏球
杨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Tianshu Ind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4741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324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324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324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其包括承压装置及设置在承压装置正上方的下压装置,承压装置包括承压座、承压板及支撑组件;承压板,设置有多个,沿承压座长度方向等间距竖直固定设置在承载座顶面,支撑组件,包括承压辊、辊轮及浮动装置;其中,承压辊沿承压座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在相邻两条承压板之间;辊轮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固定设置在承压辊上;浮动装置,对称设置有两组,分别与承压辊的两端相连接,在浮动装置无外力作用下,辊轮顶面高出承压板顶面。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组件的设置,可以避免承压辊长期受压而发生变形的情况,提高承压辊使用寿命,同时保证履带板受压平衡,防止冷却后产生变形。

Description

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
背景技术
履带板是履带式起重机、履带式推土机、履带式挖掘机等工程机械行走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零件。履带板常在沙石与泥土中工作,除承受车辆自身质量外,还要承受工作时地面的反作用力以及道路不平引起的附加应力,这些都将导致履带板的严重磨损和变形,甚至发生早期断裂。因此,需要通过热处理提高履带板的综合力学性能。
对于截面大,壁薄,且截面不对称的履带板(例如190节距履带板),在热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因此需对工件进行校正处理。中国专利CN216039701U公开了一种履带板自动压淬装置,其包括下蓄水箱,下蓄水箱上端设置有滚轮座,滚轮座上连接有多排滚轮,多排滚轮之间设置有下压站板,下蓄水箱内设置有向上的下喷头,滚轮座的两侧设置有滑杆,滑杆滑动连接有上下滑动的导柱,导柱下端设置有滑动槽,导柱上端固定连接有顶座,顶座上端设置有上蓄水箱,顶座底部设置有多排贯穿顶座的上喷头,多排上喷头之间设置有上压站板,其工作时是将履带板放置在滚轮座上,并通过滚轮座上的滚轮进行定位导向,在上下压站板之间固定喷淋,完成自动压淬,降低履带板热处理过程的变形。
上述专利虽然是通过压淬法对履带板实施热处理过程中校正,防止其变形。但履带板是通过滚轮座上的滚轮进行支撑,在长时间的受压过程中,会导致安装滚轮的传动轴、及滚轮与传动轴之间的轴承被履带板压变形,一方面,使得滚轮座上滚轮不在同一平面上,致使履带板受压不均衡,在冷却后容易产生变形;另一方面,传动轴及轴承变形后,则导致滚轮座无法传输履带板,从而影响压淬装置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来解决现有压淬机构中滚轮上的传动轴在受压过程中容易变形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其包括承压装置及设置在承压装置正上方的下压装置,所述承压装置用于承载淬火后的履带板,所述下压装置可相对于承压装置上下移动,以与承压装置配合对履带板进行压紧;
所述承压装置包括承压座、承压板及支撑组件;其中,
承压座,呈水平设置,并沿长度方向延伸;
承压板,设置有多个,沿承压座长度方向等间距竖直固定设置在承载座顶面,且承压板的长度方向与承压座长度方向垂直;
支撑组件,设置有多个,沿承压座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承压辊、辊轮及浮动装置;其中,
承压辊沿承压座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在相邻两条承压板之间;
辊轮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固定设置在承压辊上;
浮动装置,对称设置有两组,分别与承压辊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浮动装置包括导向杆、弹性件及连接件,所述导向杆竖直固定设置在承压座宽度方向一侧,弹性件套设在导向杆上,连接件的一端套设在弹性件上端所在的导向杆上,且可沿导向杆上下移动,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承压辊的端部转动连接;
在浮动装置无外力作用下,所述辊轮顶面高出承压板顶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呈L型连接的水平板及竖直板,水平板通过衬套与导向杆滑动连接,竖直板通过轴承与承压辊端部转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下压装置包括导柱、下压座、固定座及液压缸,所述导柱设置有四条,竖直固定设置在承压装置四周外侧,下压座水平位于承压座正上方且与四条导柱滑动连接,固定座位于下压座上方并与四条导柱顶端固定连接,液压缸固定安装在固定座上,用于驱动下压座沿导柱上下移动。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压装置还包括下压板,所述下压板设置有多个,沿下压座长度方向等间距竖直固定设置在下压座底面,下压板与承压板上下对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承压座顶面设置有若干下喷嘴,所述下喷嘴喷射方向朝上,若干下喷嘴成排设置,每排下喷嘴分别位于相邻两块承压板之间,且与承压板平行;所述下压座底面设置有若干上喷嘴,所述上喷嘴喷射方向朝下,且上喷嘴与下喷嘴上下对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辊子输送机及平推组件,所述辊子输送机水平设置在承压座长度方向一端,辊子输送机的下料端与承压座的接料端对齐,所述平推组件用于将辊子输送机上的履带板推送到支撑组件上。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平推组件包括滑轨、平移气缸、第一推料板及连接板,所述滑轨平行固定设置在辊子输送机宽度方向一侧,并沿长度方向朝承压装置方向水平延伸,平移气缸平行固定设置在滑轨上,平移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承压装置方向,连接板平行设置在平移气缸朝向辊子输送机的一侧,且与滑轨滑动连接,连接板朝向承压装置的一端与平移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连接板远离平移气缸的活塞杆的一端与第一推料板垂直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平推组件还包括推动杆,所述第一推料板与辊子输送机顶面具有供履带板穿过的间隙,第一推料板朝向承压装置的一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沿第一推料板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转动轴,所述推动杆的上端嵌设于安装槽中并与转动轴转动连接,且推动杆的上端可绕转动轴在安装槽内转动,推动杆的下端向下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传输机构还包括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固定设置在连接板远离第一推料板的一端,下料组件包括固定座、推料气缸及第二推料板,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在连接板顶面,并与连接板平行,推料气缸的固定端与固定座长度方向一端铰连接,第二推料板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具有第一铰接端和推料端,第二推料板靠近第一铰接端处具有第二铰接端,推料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铰接端铰连接,第二铰接端与固定座长度方向另一端铰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推料板位于辊子输送机和承压装置之间。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履带板压淬机构,通过承压座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若干支撑组件,并在相邻两条承压板之间设置承压辊,并在承压辊上固定设置辊轮,同时在承载辊两端分别设置浮动装置,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承压辊被顶起,使辊轮顶面高出承压板顶面,方便履带板输送到承压座上,在初始状态下,履带板底面由辊轮进行支撑,当下压装置对履带板向下施加压力时,弹性件在导向杆上被压缩,承压辊向下移动,辊轮顶面低于承压板顶面,此时由承压板对履带板进行支撑,承压辊不再受挤压力,承压板和下压装置相互配合实现对履带板压紧,从而避免承压辊长期受压而发生变形的情况,提高承压辊使用寿命,同时保证履带板受压平衡,防止冷却后产生变形;
(2)通过设置下压板与承压板上下对齐,可以保证履带板上下表面压紧位置对应,实现履带板表面压紧力均匀,防止冷却过程中履带板因压紧不均匀而导致变形;
(3)通过使上喷嘴与下喷嘴上下对应,可以实现履带板表面上下冷却位置对应,实现淬透性一致,从而使履带板压淬后符合硬度要求;
(4)通过设置下料组件,可以将承压装置上已完成压淬作业的履带板进行下料,方便在下料组件动作时,平推组件可以同步将辊子输送机上的履带板推送到承压装置上,实现履带板自动压淬作业,提高压淬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承压装置与下压装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承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支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下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承压装置与下压装置的平面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承压装置、下压装置及传输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传输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第一推料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A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承压装置;2、下压装置;P、履带板;11、承压座;12、承压板;13、支撑组件;131、承压辊;132、辊轮;133、浮动装置;1331、导向杆;1332、弹性件;1333、连接件;1333a、水平板;1333b、竖直板;21、导柱;22、下压座;23、固定座;24、液压缸;25、下压板;14、下喷嘴;26、上喷嘴;3、传输机构;30、辊子输送机;31、平推组件;311、滑轨;312、平移气缸;313、第一推料板;314、连接板;315、推动杆;3131、安装槽;3132、转动轴;32、下料组件;321、固定座;322、推料气缸;323、第二推料板;3231、第一铰接端;3232、推料端;3233、第二铰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其是用来将加热炉中完成淬火的履带板P通过压紧方式,快速进行喷淋冷却,防止内应力释放而影响履带板P的外形,一来可以防止履带板P变形,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履带板P一定的平整度,使其符合淬火设计要求。
本实施例的压淬机构包括承压装置1及设置在承压装置1正上方的下压装置2,承压装置1用于承载淬火后的履带板P,下压装置2可相对于承压装置1上下移动,以与承压装置1配合对履带板P进行压紧。
现有技术中承压装置上通常铺设承压辊,利用传送机构将淬火完成的履带板P传输到承压辊上,通过下压装置对承压辊上的履带板P进行挤压,同时进行喷淋冷却,通常情况下,承压辊一方面需要对履带板P进行导向传输,另一方面还需要提供较大的承载力,由于履带板P在淬火完成后,其表面温度较高,承压辊长时间承受较大的挤压力,并吸收履带板P高温热量,容易导致承压辊发生变形,从而多个承压辊不在同一平面上,致使履带板P受压不均衡,在冷却后容易产生变形,同时为了对履带板P进行导向传输,承压辊上通常安装有辊轮,当承压辊发生变形后,则辊轮则无法提供平面滚动,从而导致承压装置1无法正常使用,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大大缩减了压淬机构的使用寿命。
为此,本实施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对承压装置1进行了结构改进。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承压装置1包括承压座11、承压板12及支撑组件13。
其中,承压座11,呈水平设置,其固定安装在水平面上,并沿长度方向延伸,以适应长方形结构的履带板P。
承压板12,设置有多个,沿承压座11长度方向等间距竖直固定设置在承载座顶面,且承压板12的长度方向与承压座11长度方向垂直,用来对履带板P进行水平支撑,作为一些实施例而言,多个承压板12的顶面为同一水平面,通过承压板12对履带板P进行支撑并配合下压装置2向下挤压,可以实现对履带板P表面压紧,但履带板P在淬火后,表面温度较高,不适合机械手夹持转移,通常是利用传送机构传输到承压座11上,如何直接水平推送到承压板12表面,则会使烧红的履带板P表面与承压板12顶面发生剐蹭,导致履带板P表面掉皮,影响其表面质量。
为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支撑组件13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的,支撑组件13,设置有多个,沿承压座11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支撑组件13包括承压辊131、辊轮132及浮动装置133。
其中,承压辊131沿承压座11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在相邻两条承压板12之间,从而合理利用空间。
辊轮132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固定设置在承压辊131上;用于支撑履带板P,对履带板P起到导向传输作用。
浮动装置133,用来调节承压辊131与承压板12在竖直方向的相对位置,具体的,浮动装置133,对称设置有两组,分别与承压辊131的两端相连接,浮动装置133包括导向杆1331、弹性件1332及连接件1333,导向杆1331竖直固定设置在承压座11宽度方向一侧,弹性件1332套设在导向杆1331上,连接件1333的一端套设在弹性件1332上端所在的导向杆1331上,且可沿导向杆1331上下移动,连接件1333的另一端与承压辊131的端部转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履带板P水平传输到承压座11上时,通过多个支撑组件13进行导向传输,履带板P通过辊轮132进行水平滚动,当履带板P移动到下压装置2正下方后,此时,弹性件1332由于自身的弹性形变,向上抵持连接件1333,使承压辊131在两条导向杆1331之间水平处于一定高度,且此时,辊轮132的顶面高出承压板12的顶面,同时,为了避免履带板P在支撑组件13上传输时,由于其自身重量下压辊轮132,导致履带板P底面与承压板12接触,本实施例将弹性件1332的弹性势能设置为大于履带板P重量势能。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32优选为压缩弹簧。
在初始状态下,履带板P通过支撑组件13传输到下压装置2正下方后,履带板P底面由辊轮132进行支撑,当下压装置2对履带板P向下施加压力时,弹性件1332在导向杆1331上被压缩,承压辊131向下移动,辊轮132顶面低于承压板12顶面,此时由承压板12对履带板P进行支撑,承压辊131不再受挤压力,承压板12和下压装置2相互配合实现对履带板P压紧,从而避免承压辊131长期受压而发生变形的情况,提高承压辊131使用寿命,同时保证履带板P受压平衡,防止冷却后产生变形。
作为一些较佳实施方式,连接件1333包括呈L型连接的水平板1333a及竖直板1333b,水平板1333a通过衬套与导向杆1331滑动连接,竖直板1333b通过轴承与承压辊131端部转动连接。由此设置,通过衬套和轴承的设置,可以实现连接件1333在竖直方向能够顺畅的滑移,并在水平方向可以顺畅的转动。
为了实现下压装置2对承压装置1上的履带板P实施压紧操作,本实施例对下压装置2设置了一些优选实施方式,具体的,下压装置2包括导柱21、下压座22、固定座321及液压缸24,导柱21设置有四条,竖直固定设置在承压装置1四周外侧,下压座22水平位于承压座11正上方且与四条导柱21滑动连接,固定座321位于下压座22上方并与四条导柱21顶端固定连接,液压缸24固定安装在固定座321上,用于驱动下压座22沿导柱21上下移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在履带板P向承压装置1上水平传输时,液压缸24驱动下压座22相对于导致向上移动,使下压座22与承压座11之间留出足够供履带板P通过的空间,当履带板P在支撑组件13上传输到位后,液压缸24驱动下压座22相对于导致向下移动,对履带板P施加向下压力,履带板P对辊轮132进行下压,承压辊131克服弹性件1332的弹性势能,承压辊131相对于导向杆1331向下平移,使履带板P底面接触到承压板12,继续下压履带板P,下压座22与承压座11相互配合,以实现对履带板P表面压紧。
作为一些较佳实施方式,下压装置2还包括下压板25,下压板25设置有多个,沿下压座22长度方向等间距竖直固定设置在下压座22底面,下压板25与承压板12上下对齐。由此设置,可以保证履带板P上下表面压紧位置对应,实现履带板P表面压紧力均匀,防止冷却过程中履带板P因压紧不均匀而导致变形。
当下压装置2与承压装置1实现对履带板P表面压紧后,为了对履带板P表面进行冷却,本实施例在承压座11顶面设置有若干下喷嘴14,下喷嘴14喷射方向朝上,若干下喷嘴14成排设置,每排下喷嘴14分别位于相邻两块承压板12之间,且与承压板12平行;由此设置,可以合理的将承压辊131、承压板12及下喷嘴14在承压座11上进行空间利用。下压座22底面设置有若干上喷嘴26,上喷嘴26喷射方向朝下,且上喷嘴26与下喷嘴14上下对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上喷嘴26与下喷嘴14上下对应,可以实现履带板P表面上下冷却位置对应,实现淬透性一致,从而使履带板P压淬后符合硬度要求。
为了使淬火后的履带板P能够传输到承压装置1上,本实施例还设置了传输机构3,参照附图6-9所示,传输机构3包括辊子输送机30及平推组件31,辊子输送机30水平设置在承压座11长度方向一端,辊子输送机30的下料端与承压座11的接料端对齐,平推组件31用于将辊子输送机30上的履带板P推送到支撑组件13上。辊子输送机30可以选择无动力式,也可以选择动力式,淬火出炉的履带板P传输到辊子输送机30上,然后通过平推组件31将其推送到承压装置1中的支撑组件13上。
在本实施例中,辊子输送机30为现有技术。
作为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平推组件31包括滑轨311、平移气缸312、第一推料板313及连接板314,滑轨311平行固定设置在辊子输送机30宽度方向一侧,并沿长度方向朝承压装置1方向水平延伸,平移气缸312平行固定设置在滑轨311上,平移气缸312的活塞杆朝向承压装置1方向,连接板314平行设置在平移气缸312朝向辊子输送机30的一侧,且与滑轨311滑动连接,连接板314朝向承压装置1的一端与平移气缸31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连接板314远离平移气缸312的活塞杆的一端与第一推料板313垂直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履带板P输送到辊子输送机30的接料端后,平推气缸的活塞杆朝承压装置1方向伸长,通过连接板314在滑轨311上滑动,来带动第一推料板313将辊子输送机30上的履带板P平推到承压装置1上。
由于履带板P在传输到辊子输送机30上时,也是水平传输的,例如通过其他传送机构将履带板P水平传输到辊子输送机30,为了能够使第一推料板313能够对履带板P进行平推。同时避免履带板P传输到辊子输送机30上时,第一推料板313对履带板P造成阻挡,本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具体的,本实施例在第一推料板313与辊子输送机30顶面设置供履带板P穿过的间隙,具体而言,第一推料板313的底面高出辊子输送机30的输送平面,且第一推料板313与辊子输送机30顶面之间的间距大于履带板P的厚度,方便履带板P能够通过其他传送机构传输到辊子输送机30上。
为了进一步实现第一推料板313能够对辊子输送机30上的履带板P实施平推,本实施例的平推组件31还包括推动杆315,本实施例在第一推料板313朝向承压装置1的一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3131,安装槽3131内沿第一推料板313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转动轴3132,推动杆315的上端嵌设于安装槽3131中并与转动轴3132转动连接,且推动杆315的上端可绕转动轴3132在安装槽3131内转动,推动杆315的下端向下延伸。由此设置,初始状态下,当履带板P进入到辊子输送机30的接料端时,并朝承压装置1方向输送时,履带板P端部会对推动杆315下端进行推动,推动杆315的上端绕转动轴3132在安装槽3131内进行翻转,当履带板P完全越过推动杆315后,推动杆315由于自身重量,推动杆315的下端竖直向下,此时,第一推料板313朝承压装置1方向平移,推动杆315上端由于安装槽3131的限制,无法进行翻转,从而实现对履带板P进行平推。
由于承压装置1上的支撑组件13为无动力驱使,当承压装置1上的履带板P完成压淬作业后,需要进行下料,从而方便辊子输送机30上的履带板P传输到承压装置1上,此时,如果直接用第一推料板313继续推动辊子输送机30上的履带板P来推挤承压装置1上的履带板P,会导致承压装置1上压淬完成的履带板P与辊子输送机30上的高温履带板P接触,而导致影响淬火效果,另外也会导致平移气缸312的移动行程过长,不利于机械部件的稳定性。
为此,本实施例的传输机构3还包括下料组件32,所述下料组件32固定设置在连接板314远离第一推料板313的一端,下料组件32包括固定座321、推料气缸322及第二推料板323,所述固定座321固定设置在连接板314顶面,并与连接板314平行,推料气缸322的固定端与固定座321长度方向一端铰连接,第二推料板323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具有第一铰接端3231和推料端3232,第二推料板323靠近第一铰接端3231处具有第二铰接端3233,推料气缸322的活塞杆与第一铰接端3231铰连接,第二铰接端3233与固定座321长度方向另一端铰连接。
由此设置,当辊子输送机30上接收到履带板P时,推料气缸322的活塞杆拉动第二推料板323的第一铰接端3231,使第二推料板323绕第二铰接端3233相对于固定座321翻转,从而使第二推料板323的推料端3232与辊子输送机30传输方向保持垂直,此时,平移气缸312的活塞杆伸长,带动连接板314朝承压装置1方向移动,下料组件32及第一推料板313在连接板314的作用下,同步朝承压装置1方向移动,第二推料板323可以将承压装置1上已完成压淬作业的履带板P进行下料,由此同时,当承压装置1上的履带板P下料完毕后,平推组件31可以同步将辊子输送机30上的履带板P推送到承压装置1上,实现履带板P自动压淬作业,提高压淬作业效率。
值得注意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推料板323位于辊子输送机30和承压装置1之间,由此第二推料板323在将承压装置1上的履带板P完全卸料完成后,第一推料板313刚好将辊子输送机30上的履带板P输送到承压装置1中的支撑组件1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履带板输P送到辊子输送机30上后,通过第一推料板313将履带板平推到承压装置上,通过承压座11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若干支撑组件13,并在相邻两条承压板12之间设置承压辊131,并在承压辊131上固定设置辊轮132,同时在承载辊两端分别设置浮动装置133,在弹性件1332的作用下,承压辊131被顶起,使辊轮132顶面高出承压板12顶面,方便履带板P输送到承压座11上,在初始状态下,履带板P底面由辊轮132进行支撑,当下压装置2对履带板P向下施加压力时,弹性件1332在导向杆1331上被压缩,承压辊131向下移动,辊轮132顶面低于承压板12顶面,此时由承压板12对履带板P进行支撑,承压辊131不再受挤压力,承压板12和下压装置2相互配合实现对履带板P压紧,从而避免承压辊131长期受压而发生变形的情况,提高承压辊131使用寿命,同时保证履带板P受压平衡,防止冷却后产生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其包括承压装置(1)及设置在承压装置(1)正上方的下压装置(2),所述承压装置(1)用于承载淬火后的履带板,所述下压装置(2)可相对于承压装置(1)上下移动,以与承压装置(1)配合对履带板进行压紧;
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装置(1)包括承压座(11)、承压板(12)及支撑组件(13);其中,
承压座(11),呈水平设置,并沿长度方向延伸;
承压板(12),设置有多个,沿承压座(11)长度方向等间距竖直固定设置在承载座顶面,且承压板(12)的长度方向与承压座(11)长度方向垂直;
支撑组件(13),设置有多个,沿承压座(11)长度方向等间距布置,所述支撑组件(13)包括承压辊(131)、辊轮(132)及浮动装置(133);其中,
承压辊(131)沿承压座(11)宽度方向水平设置在相邻两条承压板(12)之间;辊轮(132)设置有若干个,间隔固定设置在承压辊(131)上;
浮动装置(133),对称设置有两组,分别与承压辊(131)的两端相连接,所述浮动装置(133)包括导向杆(1331)、弹性件(1332)及连接件(1333),所述导向杆(1331)竖直固定设置在承压座(11)宽度方向一侧,弹性件(1332)套设在导向杆(1331)上,连接件(1333)的一端套设在弹性件(1332)上端所在的导向杆(1331)上,且可沿导向杆(1331)上下移动,连接件(1333)的另一端与承压辊(131)的端部转动连接;
在浮动装置(133)无外力作用下,所述辊轮(132)顶面高出承压板(12)顶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板压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333)包括呈L型连接的水平板(1333a)及竖直板(1333b),水平板(1333a)通过衬套与导向杆(1331)滑动连接,竖直板(1333b)通过轴承与承压辊(131)端部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板压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装置(2)包括导柱(21)、下压座(22)、固定座(321)及液压缸(24),所述导柱(21)设置有四条,竖直固定设置在承压装置(1)四周外侧,下压座(22)水平位于承压座(11)正上方且与四条导柱(21)滑动连接,固定座(321)位于下压座(22)上方并与四条导柱(21)顶端固定连接,液压缸(24)固定安装在固定座(321)上,用于驱动下压座(22)沿导柱(21)上下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板压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装置(2)还包括下压板(25),所述下压板(25)设置有多个,沿下压座(22)长度方向等间距竖直固定设置在下压座(22)底面,下压板(25)与承压板(12)上下对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板压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座(11)顶面设置有若干下喷嘴(14),所述下喷嘴(14)喷射方向朝上,若干下喷嘴(14)成排设置,每排下喷嘴(14)分别位于相邻两块承压板(12)之间,且与承压板(12)平行;所述下压座(22)底面设置有若干上喷嘴(26),所述上喷嘴(26)喷射方向朝下,且上喷嘴(26)与下喷嘴(14)上下对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板压淬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输机构(3),所述传输机构(3)包括辊子输送机(30)及平推组件(31),所述辊子输送机(30)水平设置在承压座(11)长度方向一端,辊子输送机(30)的下料端与承压座(11)的接料端对齐,所述平推组件(31)用于将辊子输送机(30)上的履带板推送到支撑组件(13)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板压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推组件(31)包括滑轨(311)、平移气缸(312)、第一推料板(313)及连接板(314),所述滑轨(311)平行固定设置在辊子输送机(30)宽度方向一侧,并沿长度方向朝承压装置(1)方向水平延伸,平移气缸(312)平行固定设置在滑轨(311)上,平移气缸(312)的活塞杆朝向承压装置(1)方向,连接板(314)平行设置在平移气缸(312)朝向辊子输送机(30)的一侧,且与滑轨(311)滑动连接,连接板(314)朝向承压装置(1)的一端与平移气缸(31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连接板(314)远离平移气缸(312)的活塞杆的一端与第一推料板(313)垂直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履带板压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推组件(31)还包括推动杆(315),所述第一推料板(313)与辊子输送机(30)顶面具有供履带板穿过的间隙,第一推料板(313)朝向承压装置(1)的一面开设有至少两个安装槽(3131),所述安装槽(3131)内沿第一推料板(313)长度方向固定设置有转动轴(3132),所述推动杆(315)的上端嵌设于安装槽(3131)中并与转动轴(3132)转动连接,且推动杆(315)的上端可绕转动轴(3132)在安装槽(3131)内转动,推动杆(315)的下端向下延伸。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履带板压淬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料组件(32),所述下料组件(32)固定设置在连接板(314)远离第一推料板(313)的一端,下料组件(32)包括固定座(321)、推料气缸(322)及第二推料板(323),所述固定座(321)固定设置在连接板(314)顶面,并与连接板(314)平行,推料气缸(322)的固定端与固定座(321)长度方向一端铰连接,第二推料板(323)长度方向两端分别具有第一铰接端(3231)和推料端(3232),第二推料板(323)靠近第一铰接端(3231)处具有第二铰接端(3233),推料气缸(322)的活塞杆与第一铰接端(3231)铰连接,第二铰接端(3233)与固定座(321)长度方向另一端铰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履带板压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料板(323)位于辊子输送机(30)和承压装置(1)之间。
CN202222247410.9U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 Active CN2182324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7410.9U CN218232492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47410.9U CN218232492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32492U true CN218232492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2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47410.9U Active CN218232492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324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975835U (zh) 一种顶升移载机
PL164831B1 (pl) Urzadzenie do giecia szkla plaskiego PL PL PL
CN107187857A (zh) 一种带连杆顶升装置和顶推装置并实现双倍行程的顶升机构
CN218232492U (zh) 一种履带板压淬机构
CN202943111U (zh) 铁路货车底门矫正装置
CN110900935A (zh) 一种整体发泡系统及方法
CN105858168A (zh) 一种保温装饰板的输送中转装置
CN108516128B (zh) 一种曲奇饼干自动阵列理料机械手
US3605981A (en) Device for transferring bars from the cooling bed of a hot rolling mill for conveyance on a transport roller path
CN107055041B (zh) 大型热风炉用链式钢管输送装置
CN113231856B (zh) 一种钢材加工的机床定位平台
CN213102989U (zh) 多工位点胶机
CN211420254U (zh) 一种快速进料出料回火炉
CN211919947U (zh) 铅蓄电池专用动力轨道
CN209988679U (zh) 一种板材推送机构
CN211440787U (zh) 一种推拉式单层平板硫化机
CN211844418U (zh) 移动鞍座式钢卷运输车
CN217686538U (zh) 升降装置、步进装置和加热炉
CN215477555U (zh) 斜滚线进料辅助装置
US3968889A (en) Conveyor for transporting workpieces
CN201077190Y (zh) 电磁阀喷头的地毯印花机的传送结构
CN219402044U (zh) 一种自动卸料的冷弯成型机
CN220844106U (zh) 一种重载链条传送装置
CN201751023U (zh) 轧机轧制线标高调整装置中的支承结构
CN211594007U (zh) 一种抗磨损的镀锌工件转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