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8691U - 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8691U
CN218228691U CN202222551700.2U CN202222551700U CN218228691U CN 218228691 U CN218228691 U CN 218228691U CN 202222551700 U CN202222551700 U CN 202222551700U CN 218228691 U CN218228691 U CN 218228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fixedly connected
wall
rotary drum
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517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驰
黄武巧
崔翔
刘学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Huicheng Future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Huicheng Future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Huicheng Future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Huicheng Future Intellige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517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8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8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86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领域,具体的说是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侧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两端转动连接有一对挡板;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之间固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壁通过平面涡卷弹簧固接在转筒的内圆壁上;所述转筒的外圆壁缠绕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设在第一凹槽的槽底,且充电线的另一端固接有充电插头;所述桩体的一侧设有存放槽,且存放槽与充电插头相匹配;完成自动收线的动作,防止充电线在地面上被人践踏和汽车碾压,加长了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领域,具体是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用,由于新能源汽车是需要电力维持运转,所以充电桩的使用随之而生,其中充电桩一般放置在停车场和地下车库中,方便给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
充电桩给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方式是用充电线输送电力给新能源汽车,但在充电桩给新能源汽车完毕后,充电线如果没有进行收集会散落在地面上,容易被人践踏甚至遭到汽车的碾压,减少充电线的使用寿命,充电线的磨损还有可能导致漏电;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充电线自动收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侧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两端转动连接有一对挡板;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之间固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的外壁通过平面涡卷弹簧固接在转筒的内圆壁上;所述转筒的外圆壁缠绕充电线;所述充电线的一端设在第一凹槽的槽底,且充电线的另一端固接有充电插头;所述桩体的一侧设有存放槽,且存放槽与充电插头相匹配,完成自动收线的动作,防止充电线在地面上被人践踏和汽车碾压,加长了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述转筒的外壁设有方形通槽;所述转筒的内圆壁固接有第一方形管,且第一方形管与方形通槽相通;所述第一方形管的一侧侧壁固接有圆管;所述圆管的一端固接有第二方形管;所述方形通槽的槽壁固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侧壁通过弹簧固接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的侧壁滑动连接在方形通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二方形管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磁力块;所述第一磁力块的侧壁通过第一丝绳固接弧形块的侧壁上,且第一丝绳贯穿固定板的中部;所述第一丝绳滑动连接在圆管、第一方形管和第二方形管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槽壁滑动连接有第二磁力块,且第二磁力块与第一磁力块相吸引;所述第二磁力块通过复位弹簧固接在滑动槽的槽壁上;所述第二磁力块的一端设有滑动件,起到限制转筒转动作用。
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二丝绳;所述滑动槽的一端设有L形通槽,且L形通槽的侧壁与存放槽的侧壁相通;所述第二丝绳的一端固接在第二磁力块上,且第二丝绳的另一端固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L形通槽的槽壁上;所述L形通槽的槽壁设有弧形槽,且弧形槽与存放槽相通;所述滑动块的侧壁滑动连接在弧形槽的侧壁上;所述滑动块的两侧侧壁均固接有凸块;所述弧形槽的两侧侧壁均设有凹槽;所述凸块滑动连接在凹槽内,解除了第二磁力块对转筒的限制转动,方便了使用人员对自动收线的操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之间固接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的中部设有通槽;所述充电线穿过引导板的通槽内,防止了充电线在转筒上缠绕不规整,导致充电线收卷在转筒的一侧卡住。
优选的,所述转筒的外圆壁固接有螺纹板;所述螺纹板与充电线相匹配,方便让充电线把弧形块压到方形通槽内。
优选的,所述通槽的槽内四角处均设为圆角,防止了充电线在回收时会卡在通槽的四角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平面涡卷弹簧蓄的力会进行释放让转筒开始回卷,把伸出充电桩的充电线重新缠绕在转筒上,完成自动收线的动作,防止充电线在地面上被人践踏和汽车碾压,加长了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2.防止使用人员在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时没有固定转筒转动,让转筒在平面涡卷弹簧的作用力下回卷妨碍给新能源汽车充电,解除了第二磁力块对转筒的限制转动,让转筒在平面涡卷弹簧的作用力下对充电线进行回收,完成自动收线的作用,方便了使用人员对自动收线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为实用新型立体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为平面涡卷弹簧局部结构图;
图6为第一凹槽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6中C处放大图。
图中:1、桩体;2、第一凹槽;3、转筒;4、挡板;5、固定杆;6、平面涡卷弹簧;7、充电线;8、充电插头;9、存放槽;10、方形通槽;11、第一方形管;13、第二方形管;14、固定板;15、弹簧;16、弧形块;17、第一磁力块;18、第一丝绳;19、滑动槽;20、第二磁力块;21、第二丝绳;22、L形通槽;23、滑动块;24、弧形槽;25、引导板;26、螺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所示,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的侧壁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的两侧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筒3;所述转筒3的两端转动连接有一对挡板4;所述第一凹槽2的侧壁之间固接有固定杆5,且固定杆5的外壁通过平面涡卷弹簧6固接在转筒3的内圆壁上;所述转筒3的外圆壁缠绕充电线7;所述充电线7的一端设在第一凹槽2的槽底,且充电线7的另一端固接有充电插头8;所述桩体1的一侧设有存放槽9,且存放槽9与充电插头8相匹配;工作时,通过转筒3的转动带动充电线7在转筒3上转动,同时转筒3内部和固定杆5之间的平面涡卷弹簧6进行蓄力,从而充电线7在转筒3上的缠绕圈数减少,在使用人员用手将充电插头8从存放槽9拿出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充电线7在转筒3上转动会让转筒3也随之转动,转筒3在转动时让平面涡卷弹簧6开始蓄力,在使用人员给新能源汽车充电完毕时将充电插头8放置在存放槽9内的过程中,平面涡卷弹簧6蓄的力会进行释放让转筒3开始回卷,把伸出充电桩的充电线7重新缠绕在转筒3上,完成自动收线的动作,防止充电线7在地面上被人践踏和汽车碾压,加长了充电线7的使用寿命。
所述转筒3的外壁设有方形通槽10;所述转筒3的内圆壁固接有第一方形管11,且第一方形管11与方形通槽10相通;所述第一方形管11的一侧侧壁固接有圆管;所述圆管的一端固接有第二方形管13;所述方形通槽10的槽壁固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侧壁通过弹簧15固接有弧形块16;所述弧形块16的侧壁滑动连接在方形通槽10的槽壁上;所述第二方形管1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磁力块17;所述第一磁力块17的侧壁通过第一丝绳18固接弧形块16的侧壁上,且第一丝绳18贯穿固定板14的中部;所述第一凹槽2内设有滑动槽19;所述滑动槽19的槽壁滑动连接有第二磁力块20,且第二磁力块20与第一磁力块17相吸引;所述第二磁力块20通过复位弹簧固接在滑动槽19的槽壁上;所述第二磁力块20的一端设有滑动件;工作时,通过弧形块16的移动带动第一丝绳18的移动,从而第一丝绳18带动第一磁力块17的移动,继而第一磁力块17的磁力吸附第二磁力块20移动,在使用人员把充电线7从第一凹槽2内拉出时,会让充电线7的在转筒3上的缠绕次数的减少,在充电线7在方形通槽10上移开时,弧形块16通过弹簧15的弹力在方形通槽10内伸出,弧形块16的移动会拉动丝绳,让丝绳带动第一磁力块17在第二方形管13内滑动,在第一磁力块17的磁力吸引下让第二磁力块20伸出滑动槽19,第二磁力块20会在滑动槽19和第二方形管13之间,让转筒3转动不了形成卡死状态,起到限制转筒3转动作用,防止使用人员在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时没有固定转筒3转动,让转筒3在平面涡卷弹簧6的作用力下回卷妨碍给新能源汽车充电。
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二丝绳21;所述滑动槽19的一端设有L形通槽22,且L形通槽22的侧壁与存放槽9的侧壁相通;所述第二丝绳21的一端固接在第二磁力块20上,且第二丝绳21的另一端固接有滑动块23;所述滑动块23滑动连接在L形通槽22的槽壁上;所述L形通槽22的槽壁设有弧形槽24,且弧形槽24与存放槽9相通;所述滑动块23的侧壁滑动连接在弧形槽24的侧壁上;所述滑动块23的两侧侧壁均固接有凸块;所述弧形槽24的两侧侧壁均设有凹槽;所述凸块滑动连接在凹槽内;工作时,通过弧形块16从L形通槽22内滑动到弧形槽24内时,会带动弧形块16一侧的第二丝绳21移动,从而第二丝绳21带动第二磁力块20移动,继而第二磁力块20的磁力会吸附第一磁力块17移动,在使用人员将充电插头8放入存放槽9内时会带动弧形块16移动,在弧形块16移动时通过第二丝绳21带动第二磁力块20移动,将第二磁力块20从转筒3和第二方形管13之间移动回滑行槽内,解除了第二磁力块20对转筒3的限制转动,让转筒3在平面涡卷弹簧6的作用力下对充电线7进行回收,完成自动收线的作用,方便了使用人员对自动收线的操作。
所述第一凹槽2的槽壁之间固接有引导板25;所述引导板25的中部设有通槽;所述充电线7穿过引导板25的通槽内;工作时,通过引导板25的通槽让充电线7在回收时,充电线7在即将缠绕转筒3时与转筒3在一平面上,防止了充电线7在转筒3上缠绕不规整,导致充电线7收卷在转筒3的一侧卡住。
所述转筒3的外圆壁固接有螺纹板26;所述螺纹板26与充电线7相匹配;工作时,通过螺纹板26的螺纹让充电线7按照螺纹纹理在转筒3上进行缠绕,方便让充电线7把弧形块16压到方形通槽10内。
所述通槽的槽内四角处均设为圆角;工作时,通过通槽的四角为圆角防止了充电线7在回收时会卡在通槽的四角处。
工作原理,通过转筒3的转动带动充电线7在转筒3上转动,同时转筒3内部和固定杆5之间的平面涡卷弹簧6进行蓄力,从而充电线7在转筒3上的缠绕圈数减少,在使用人员用手将充电插头8从存放槽9拿出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充电线7在转筒3上转动会让转筒3也随之转动,转筒3在转动时让平面涡卷弹簧6开始蓄力,在使用人员给新能源汽车充电完毕时将充电插头8放置在存放槽9内的过程中,平面涡卷弹簧6蓄的力会进行释放让转筒3开始回卷,把伸出充电桩的充电线7重新缠绕在转筒3上,完成自动收线的动作,防止充电线7在地面上被人践踏和汽车碾压,加长了充电线7的使用寿命,通过弧形块16的移动带动第一丝绳18的移动,从而第一丝绳18带动第一磁力块17的移动,继而第一磁力块17的磁力吸附第二磁力块20移动,在使用人员把充电线7从第一凹槽2内拉出时,会让充电线7的在转筒3上的缠绕次数的减少,在充电线7在方形通槽10上移开时,弧形块16通过弹簧15的弹力在方形通槽10内伸出,弧形块16的移动会拉动丝绳,让丝绳带动第一磁力块17在第二方形管13内滑动,在第一磁力块17的磁力吸引下让第二磁力块20伸出滑动槽19,第二磁力块20会在滑动槽19和第二方形管13之间,让转筒3转动不了形成卡死状态,起到限制转筒3转动作用,防止使用人员在给新能源汽车充电时没有固定转筒3转动,让转筒3在平面涡卷弹簧6的作用力下回卷妨碍给新能源汽车充电,通过弧形块16从L形通槽22内滑动到弧形槽24内时,会带动弧形块16一侧的第二丝绳21移动,从而第二丝绳21带动第二磁力块20移动,继而第二磁力块20的磁力会吸附第一磁力块17移动,在使用人员将充电插头8放入存放槽9内时会带动弧形块16移动,在弧形块16移动时通过第二丝绳21带动第二磁力块20移动,将第二磁力块20从转筒3和第二方形管13之间移动回滑行槽内,解除了第二磁力块20对转筒3的限制转动,让转筒3在平面涡卷弹簧6的作用力下对充电线7进行回收,完成自动收线的作用,方便了使用人员对自动收线的操作,通过引导板25的通槽让充电线7在回收时,充电线7在即将缠绕转筒3时与转筒3在一平面上,防止了充电线7在转筒3上缠绕不规整,导致充电线7收卷在转筒3的一侧卡住,通过螺纹板26的螺纹让充电线7按照螺纹纹理在转筒3上进行缠绕,方便让充电线7把弧形块16压到方形通槽10内,通过通槽的四角为圆角防止了充电线7在回收时会卡在通槽的四角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Claims (6)

1.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1);所述桩体(1)的侧壁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第一凹槽(2)的两侧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转筒(3);所述转筒(3)的两端转动连接有一对挡板(4);所述第一凹槽(2)的侧壁之间固接有固定杆(5),且固定杆(5)的外壁通过平面涡卷弹簧(6)固接在转筒(3)的内圆壁上;所述转筒(3)的外圆壁缠绕充电线(7);所述充电线(7)的一端设在第一凹槽(2)的槽底,且充电线(7)的另一端固接有充电插头(8);所述桩体(1)的一侧设有存放槽(9),且存放槽(9)与充电插头(8)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3)的外壁设有方形通槽(10);所述转筒(3)的内圆壁固接有第一方形管(11),且第一方形管(11)与方形通槽(10)相通;所述第一方形管(11)的一侧侧壁固接有圆管;所述圆管的一端固接有第二方形管(13);所述方形通槽(10)的槽壁固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的侧壁通过弹簧(15)固接有弧形块(16);所述弧形块(16)的侧壁滑动连接在方形通槽(10)的槽壁上;所述第二方形管(1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磁力块(17);所述第一磁力块(17)的侧壁通过第一丝绳(18)固接弧形块(16)的侧壁上,且第一丝绳(18)贯穿固定板(14)的中部;所述第一丝绳(18)滑动连接在圆管、第一方形管(11)和第二方形管(13)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一凹槽(2)内设有滑动槽(19);所述滑动槽(19)的槽壁滑动连接有第二磁力块(20),且第二磁力块(20)与第一磁力块(17)相吸引;所述第二磁力块(20)通过复位弹簧固接在滑动槽(19)的槽壁上;所述第二磁力块(20)的一端设有滑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包括第二丝绳(21);所述滑动槽(19)的一端设有L形通槽(22),且L形通槽(22)的侧壁与存放槽(9)的侧壁相通;所述第二丝绳(21)的一端固接在第二磁力块(20)上,且第二丝绳(21)的另一端固接有滑动块(23);所述滑动块(23)滑动连接在L形通槽(22)的槽壁上;所述L形通槽(22)的槽壁设有弧形槽(24),且弧形槽(24)与存放槽(9)相通;所述滑动块(23)的侧壁滑动连接在弧形槽(24)的侧壁上;所述滑动块(23)的两侧侧壁均固接有凸块;所述弧形槽(24)的两侧侧壁均设有凹槽;所述凸块滑动连接在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的槽壁之间固接有引导板(25);所述引导板(25)的中部设有通槽;所述充电线(7)穿过引导板(25)的通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筒(3)的外圆壁固接有螺纹板(26);所述螺纹板(26)与充电线(7)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的槽内四角处均设为圆角。
CN202222551700.2U 2022-09-26 2022-09-26 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 Active CN218228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1700.2U CN218228691U (zh) 2022-09-26 2022-09-26 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51700.2U CN218228691U (zh) 2022-09-26 2022-09-26 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8691U true CN218228691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66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51700.2U Active CN218228691U (zh) 2022-09-26 2022-09-26 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86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28691U (zh) 充电桩自动收线机构
CN116176327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交流充电桩用电缆收纳装置
CN219194084U (zh) 一种充电桩自动收线结构
CN210418672U (zh) 一种电线线缆施工用的放线装置
CN21524441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用线缆收纳机构
CN111493535A (zh) 一种衣物自动存取装置
CN218024735U (zh) 一种数据线收卷装置
CN203246975U (zh) 车载清洗机的水管自动排管装置
CN212832158U (zh) 一种线缆收放装置
CN214827945U (zh) 一种便携式自动收放电缆装置
CN213707185U (zh) 一种具有调节机构的橡胶成品收卷装置
CN115179786A (zh) 一种新型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20950662U (zh) 一种整理收纳网线的工具
CN217477118U (zh) 一种多功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05294507U (zh) 卷线器及电气设备
CN219856834U (zh) 一种带蓝牙的电动汽车充电器
CN209973948U (zh) 一种实用性强的电线电缆收卷装置
CN215885917U (zh) 一种线缆卷线装置
CN214192083U (zh) 一种螺旋式收放管装置
CN109023565A (zh) 一种基于能源循环的人造的线纤维及其使用方法
CN110884966A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自动收线装置
CN218619567U (zh) 卷管装置及环卫车
CN220877598U (zh) 一种建筑消防设施的水带收放装置
CN217172626U (zh) 一种纺织用收料卷筒
CN220465283U (zh) 一种智能充电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02760 Building C1 and B1, No. 2 Kangning Road,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Huicheng Future Intelligent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402760 No. 6, Tongyi Road, Qinggang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auxiliary workshop)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Huicheng Future Intelligent Electric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