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6525U - 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6525U
CN218226525U CN202222238505.4U CN202222238505U CN218226525U CN 218226525 U CN218226525 U CN 218226525U CN 202222238505 U CN202222238505 U CN 202222238505U CN 218226525 U CN218226525 U CN 2182265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cing
fixed
connecting hole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3850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壮
林新桥
龙佰达
王林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 Hi Tech New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Changgao High Voltage Switchgea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 Hi Tech New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Changgao High Voltage Switchgea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 Hi Tech New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Changgao High Voltage Switchgea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 Hi Tech Ne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3850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65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65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65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和放置机构,固定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基座和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固定于支撑基座的顶部;支撑框架包括连接部以及相对设置的固定部和水平放置部,固定部与支撑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放置机构包括放置基板和连接板,连接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放置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端形成有与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连接板通过销轴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本申请可使待装配元件在由平躺放置到竖立放置这个过程中,搬运起来较为方便,省时省力,并且通过限位可以较准确地使待装配元件呈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隔离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电的产生、输送、使用中,输变电系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而隔离开关和断路器作为输变电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之一,是电网中使用量最大的一次设备,而隔离开关和断路器均设有操动机构。操动机构在装配过程中箱体首先需要平躺放置,在装配完成后又需要竖立放置,从而进行操动机构的相关试验、运输和包装。一般的操动机构的箱体有约100kG。
现有技术中,操动机构的箱体由平躺放置到竖立放置的过程一般是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进行转移,费时费力,并且难以保证箱体位置的精度。
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操动机构的箱体由平躺放置到竖立放置的过程一般是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进行转移,费时费力,并且难以保证箱体位置的精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和用于供待装配元件放置的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可翻转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撑机构上;其中,
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基座和支撑框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部;所述支撑框架包括连接部以及相对设置的固定部和水平放置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放置基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放置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板通过销轴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
其中,所述放置基板转动至所述水平放置部时,所述放置基板被限位呈水平状态;所述放置基板转动至竖直状态时,所述放置板抵持于所述支撑框架被限位呈竖直状态。
优选地,所述支撑基座包括两个沿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支座,所述支座呈长条状,两个所述支座间隔排布,所述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支座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呈长方体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立柱单元及第二立柱单元,所述第一立柱单元与所述第二立柱单元沿所述支座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其中,所述第一立柱单元包括两根沿所述支座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单元包括两根沿所述支座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均自所述支撑基座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面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水平放置部开设有第三连接孔,以用于所述连接板通过销轴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与所述水平放置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放置机构还包括多个用于供所述待装配元件安装的安装块;其中,所述安装块设于所述放置基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安装块呈凸字型,所述安装块的底部与所述放置基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沿所述支座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多个所述安装块沿所述支座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安装块的凸起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供螺栓贯穿的第四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放置机构还包括两个相对设于所述放置基板的两侧的把手,且所述把手设于所述连接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柱顶部的垫块,所述垫块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撑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一横撑、第二横撑和第三横撑,所述第一横撑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且低于所述把手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横撑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之间以及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二横撑,多个所述第二横撑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三横撑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支座之间,多个所述第三横撑沿所述支座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撑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一角撑、第二角撑和第三角撑,所述第一角撑、所述第二角撑和所述第三角撑均沿所述支座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角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处,所述第一角撑固定连接于所述放置基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角撑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撑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所述第三角撑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支座之间远离所述第一横撑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处的T型支撑块,所述T型支撑块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所述T型支撑块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五连接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和用于供待装配元件放置的放置机构,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基座和支撑框架,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放置基板和连接板,所述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部,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放置基板的底部,所述连接板通过销轴贯穿从而使得所述放置基板与所述支撑框架可转动地连接。如此设置可使待装配元件在由平躺放置到竖立放置这个过程中,搬运起来较为方便,省时省力,并且通过限位可以较准确地使待装配元件呈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呈水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的呈竖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说明:
10、固定支撑机构;110、支撑框架;111、连接部;1110、T型支撑块; 112、固定部;113、水平放置部;1130、垫块;120、支座;130、第一横撑; 140、第二横撑;150、第三横撑;160、第一角撑;170、第二角撑;180、第三角撑;20、放置机构;210、放置基板;220、连接板;230、安装块;240、把手;30、待装配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阅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包括固定支撑机构10和用于供待装配元件30放置的放置机构20;所述放置机构20可翻转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撑机构10上。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区别于现有技术中操动机构的箱体由平躺放置到竖立放置的过程一般是通过人工搬运的方式进行转移,费时费力,并且难以保证箱体位置的精度。本申请通过设置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可有效地解决现有手段存在的上述缺陷。具体如下:
所述固定支撑机构10包括支撑基座和支撑框架110;其中,所述支撑框架110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部;所述支撑框架110包括连接部111以及相对设置的固定部112和水平放置部113,所述固定部112与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111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具体的,所述固定支撑机构10用于提供支撑作用,请参阅附图1,所述固定支撑机构10包括支撑基座和支撑框架110,所述支撑基座便于使所述支撑框架110放置平整,使用时,支撑基座可以放置在地面上或者平台上;所述支撑框架110用于提供支撑高度以及供所述放置机构20连接;所述支撑框架110与支所述撑基座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如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部,如此连接施工方便,其是钢结构中常用的连接手段。
所述支撑框架110包括连接部111以及相对设置的固定部112和水平放置部113,所述固定部112设于所述支撑框架110的底部;其中,所述连接部111 是指所述支撑框架110上用于与所述放置机构20可转动地连接的部分,可以是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10的顶部,还可以在所述支撑框架110的中部实现可转动地连接,本领域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考虑到更方便安装且支撑效果更好,较佳的,在所述支撑框架110的顶部;所述固定部112是指用于与所述支撑基座固定连接的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10的底部;所述水平放置部113是指所述支撑框架110上用于限位所述放置机构20以使其较准确的呈水平状态的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架110的顶部。
所述放置机构20包括放置基板210和连接板220,所述连接板2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图未标示)和第二端(图未标示),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放置基板21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板220通过销轴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连接部111可转动地连接。
详细地,所述放置机构20用于连接所述固定支撑机构10并同时供所述待装配元件30安装放置,所述放置机构20包括放置基板210和连接板220,所述放置基板210用于供所述待装配元件30放置并固定,所述放置基板210 靠近所述连接部111的一端可向所述支撑框架110外延伸并悬挑设置,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所述放置基板210在翻转后呈竖直状态时,其延伸悬挑的部分可以抵持于所述支撑框架110处以达到限位的目的,所述连接板220用于连接所述放置基板210与所述支撑框架110,所述连接板2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板220的第一端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所述放置基板210的底部连接,其施工方便且较于其他连接方式连接更加稳固,所述连接板220的第二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用于供销轴贯穿以达到可转动地连接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采用销轴之外,还可以是使用紧固螺栓加衬套的方式或者自行加工相对尺寸的平头光轴后进行端部攻丝的方式等其他手段,均可以实现可转动地连接的目的,考虑到施工方便且获取渠道简便,较优地,直接采用销轴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以达到可转动地连接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定。
其中,所述放置基板210转动至所述水平放置部113时,所述放置基板 210被限位呈水平状态;所述放置基板210转动至竖直状态时,所述放置基板210抵持于所述支撑框架110被限位呈竖直状态。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放置基板210转动至所述水平放置部113时,请参阅附图3,所述放置基板210被限位呈水平状态,此时可安装所述待装配元件 30,实现将待装配元件30平置的目的,当所述待装配元件30安装完成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推动所述放置基板210,并连同所述待装配元件30实现翻转,当所述放置基板210转动至竖直状态时,请参阅附图4,所述放置基板 210抵持于所述支撑框架110被限位呈竖直状态,实现将待装配元件30竖直放置的目的,以进行后续所需要的相关试验、运输和包装。如此使得所述待装配元件30在由平躺放置到竖立放置这个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搬运起来较为方便,省时省力,并且通过限位可以较准确地使待装配元件30呈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基座包括两个沿所述支座120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的支座120,两个所述支座120沿所述支座12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支座120呈长条状,所述支撑框架110设于所述支座120的中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基座包括两个沿所述支座120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的支座120,也可以是设置为一整个支座120底板,考虑到加工成本,较优地,采用设置为两个沿所述支座120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的支座1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定。此外,两个所述支座120的沿所述支座120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可以加长设置,其可以起到在翻转过程中防止整个结构倾倒的作用,所述支座120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连接,也可以是螺栓等其他连接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框架110呈长方体状,所述支撑框架110包括第一立柱单元及第二立柱单元,所述第一立柱单元与所述第二立柱单元沿所述支座12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其中,所述第一立柱单元包括两根沿所述支座12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单元包括两根沿所述支座12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均自所述支撑基座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面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框架110包括第一立柱单元及第二立柱单元,所述第一立柱单元包括两根沿所述支座12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单元包括两根沿所述支座120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立柱,以形成矩形的框架结构,其具有较好的支撑强度及稳定性,也可以是包括两根以上的所述第一立柱和/或所述第二立柱,以增加结构的承受强度,考虑到成本,且本申请作为一较优的实施方案,其所构成的所述支撑框架110已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较优地,所述第一立柱单元包括两根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单元包括两根所述第二立柱,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视情况而定,且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面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如此设置可使所述放置基板210呈水平状态时可达到平整的效果,以便于装配。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水平放置部113开设有第三连接孔,以用于所述连接板220通过销轴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与所述水平放置部113固定连接。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水平放置部113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用于供销轴贯穿,使得当所述放置基板210翻转至水平放置部113呈水平状态时通过安装销轴进行固定连接,以防止发生水平方向的偏移,导致不便于安装,也可以是采用螺栓连接或者放置限位杆以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孔及所述第三连接孔,其需具有可方便拆卸且安装时能起到固定或限位的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视情况而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放置机构20还包括多个用于供所述待装配元件30安装的安装块230;其中,所述安装块230设于所述放置基板210远离所述连接板220的一侧,所述安装块230呈凸字型,所述安装块230的底部与所述放置基板210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230沿所述支座120 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多个所述安装块230沿所述支座12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安装块230的凸起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供螺栓贯穿的第四连接孔。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安装块230用于供所述待装配元件30安装,所述第四连接孔用于供螺栓贯穿以连接所述放置基板210与所述待装配元件 30,采用螺栓连接可以便于更换不同的待装配元件30时可容易拆卸,当所述待装配元件30为某些特定的操动机构时,由于其安装部位在中部,且其支腿较长,导致安装时需要使用较长的螺栓,与此同时螺栓又会使得较长的一段暴露在外,从而可能出现安装不稳的情况,故所述安装块230呈凸字型可更好地供所述待装配元件30通过螺栓进行安装,其凸起段可以包覆住所述螺栓外露的一段并且提供固定的作用,所述安装块230也可以是直接采用矩形块状,考虑到只需要在安装处设置凸起以便于安装,较优地,所述安装块230 呈凸字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述待装配元件30的具体状况进行设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放置机构20还包括两个相对设于所述放置基板210的两侧的把手240,且所述把手240设于所述连接板之间。值得说明的是,所述把手240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翻转所述待装配元件30 过程中操作更方便,多个所述把手240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220的底部的两侧,其可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采用螺栓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支撑机构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柱顶部的垫块1130,所述垫块1130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容易理解的是,所述垫块1130设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处以用于支撑所述放置基板210,同时可以将所述放置基板210垫平至呈水平高度,所述垫块1130 可采用橡胶垫卡设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也可以是采用钢板焊接在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由于所述待装配元件30一般都较重,考虑到橡胶垫在支撑时其具有一定的减震作用,且当所述待装配元件30翻转呈水平状态时橡胶垫可缓冲所受到的作用力,较优地,所述垫块1130可采用橡胶垫,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支撑机构10还包括多个第一横撑130、第二横撑140和第三横撑150,所述第一横撑13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且低于所述把手240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横撑130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之间以及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二横撑140,多个所述第二横撑140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三横撑150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支座120之间,多个所述第三横撑150沿所述支座12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横撑130、所述第二横撑140用于增加相邻立柱间的水平方向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第三横撑150用于增加所述支座120之间的沿所述支座120的宽度方向的结构稳定性;其中,所述第一横撑130设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用于增加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的沿所述支座120的延伸方向的稳定性,以防止沿所述支座120的延伸方向的倾斜,并且所述第一横撑130低于所述把手240设置以避免造成接触以导致所述放置基板210无法呈水平放置;所述第二横撑140设于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之间,用于增加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之间以及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之间的沿所述支座120的延伸方向的稳定性,起到防止沿所述支座120的宽度方向倾斜的作用;所述第三横撑150设于两个支座120之间,用于增强支座120 处沿所述支座120的宽度方向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横撑130、所述第二横撑 140及所述第三横撑150均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为各自的对应连接方式,也可以是采用螺栓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考虑到施工方便,较优地,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支撑机构10还包括多个第一角撑160、第二角撑170和第三角撑180,所述第一角撑160、所述第二角撑170和所述第三角撑180均沿所述支座120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角撑160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11处,所述第一角撑160固定连接于所述放置基板210与所述连接板220之间,所述第二角撑17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撑130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所述第三角撑180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 110与所述支座120之间远离所述第一横撑13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角撑160、所述第二角撑170及所述第三角撑 180均起到连接支撑的作用,以防止侧向失稳;其中,所述第一角撑160设于所述放置基板210与所述连接板220之间,以增大抗弯强度,防止所述放置基板210由于长期的翻转而导致向所述连接板220处变形;所述第二角撑170 设于所述第一横撑130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以增加所述第一横撑130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连接处的结构稳定性;所述第三角撑180设于所述支撑框架110与所述支座120之间远离所述第一横撑130的一侧,以增加整个所述支撑框架110沿所述支座120的延伸方向的抗弯强度。所述第一角撑160、所述第二角撑170及所述第三角撑180均可采用焊接的方式为各自的对应连接方式,也可以是采用螺栓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考虑到施工方便,较优地,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固定支撑机构1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11处的T型支撑块1110,所述T型支撑块1110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所述T型支撑块1110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五连接孔。可以理解的是,所述T型支撑块1110用于支撑所述放置基板210,所述第五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应设置以用于供销轴一同贯穿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11处同时还可以起到防止所述第一立柱变扁或者变形的作用,其呈T型状,可便于卡设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内,还可以是呈矩形块状直接安装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内,考虑到方便安装,较优地,采用T型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和用于供待装配元件放置的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可翻转地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撑机构上;其中,
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基座和支撑框架;其中,所述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部;所述支撑框架包括连接部以及相对设置的固定部和水平放置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支撑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
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放置基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放置基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一端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二连接孔,所述连接板通过销轴贯穿所述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
其中,所述放置基板转动至所述水平放置部时,所述放置基板被限位呈水平状态;所述放置基板转动至竖直状态时,所述放置基板抵持于所述支撑框架被限位呈竖直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基座包括两个沿所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支座,所述支座呈长条状,两个所述支座间隔排布,所述支撑框架固定于所述支座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呈长方体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立柱单元及第二立柱单元,所述第一立柱单元与所述第二立柱单元沿所述支座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其中,所述第一立柱单元包括两根沿所述支座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单元包括两根沿所述支座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及所述第二立柱均自所述支撑基座向上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面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面处于同一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放置部开设有第三连接孔,以用于所述连接板通过销轴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孔、第三连接孔与所述水平放置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还包括多个用于供所述待装配元件安装的安装块;其中,所述安装块设于所述放置基板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侧,所述安装块呈凸字型,所述安装块的底部与所述放置基板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沿所述支座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多个所述安装块沿所述支座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安装块的凸起端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多个用于供螺栓贯穿的第四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机构还包括两个相对设于所述放置基板的两侧的把手,且所述把手设于所述连接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立柱顶部的垫块,所述垫块固定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一横撑、第二横撑以及第三横撑,所述第一横撑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且低于所述把手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横撑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两个所述第一立柱之间以及两个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均固定设置有所述第二横撑,多个所述第二横撑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三横撑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支座之间,多个所述第三横撑沿所述支座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还包括多个第一角撑、第二角撑和第三角撑,所述第一角撑、所述第二角撑和所述第三角撑均沿所述支座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角撑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处,所述第一角撑固定连接于所述放置基板与所述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角撑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撑与所述第一立柱之间,所述第三角撑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与所述支座之间远离所述第一横撑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部处的T型支撑块,所述T型支撑块固定于所述第一立柱的顶部,所述T型支撑块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应的第五连接孔。
CN202222238505.4U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 Active CN2182265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8505.4U CN218226525U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8505.4U CN218226525U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6525U true CN218226525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4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38505.4U Active CN218226525U (zh) 2022-08-24 2022-08-24 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65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226525U (zh) 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
CN210482309U (zh) 一种支撑立柱与支撑梁的连接结构
CN115383698A (zh) 一种可翻转式装配工装结构
CN215908863U (zh) 一种钢瓶支撑稳定装置
CN215747419U (zh) 一种用于架桥机的下底座工装
CN210032670U (zh) 钢桁架用的安装装置
CN216893678U (zh) 一种可周转场馆看台钢结构支撑
CN220469111U (zh) 一种特大型钢结构支撑骨架
CN211716070U (zh) 一种屋面设备共用底座支撑系统
CN207139179U (zh) 大型封头管座焊接变位装置
CN220401314U (zh) 一种桥架支架
CN219136207U (zh) 一种臂架支撑结构及工程车辆
CN217929270U (zh) 一种用于斜坡的光伏支架结构及光伏系统
CN217870977U (zh) 一种网架地面拼装用可调节支撑装置
CN212191885U (zh) 一种大型铆焊件钢管中心架
CN215631634U (zh) 一种超大钢筋混凝土梁固定钢筋支架结构
CN214684990U (zh) 一种h型钢组装胎具
CN216239903U (zh) 一种破损房屋结构加固装置
CN219803474U (zh) 一种麻将机底盘框架结构
CN216298403U (zh) 一种钢结构焊接组对平台
CN213975417U (zh) 用于大型油罐浮顶抽支柱专用胎架
CN215491385U (zh) 飞机发动机、机翼固定支架的检测工装
CN220686865U (zh) 一种组装式高承重集装箱房屋框架
CN210779900U (zh) 一种地面供电系统导槽专用组装支架
CN218088986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推流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