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25587U - 装夹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装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25587U
CN218225587U CN202222206680.5U CN202222206680U CN218225587U CN 218225587 U CN218225587 U CN 218225587U CN 202222206680 U CN202222206680 U CN 202222206680U CN 218225587 U CN218225587 U CN 2182255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shaft sleeve
clamping device
holes
screw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0668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ostee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ostee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ostee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ostee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0668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255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255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255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夹装置,其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至少两个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盖板具有凹陷区,所述凹陷区用于与待加工的轴套的底面相抵靠,以定位所述轴套;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轴套的顶面相抵靠;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如此配置,轴套在加工过程中只受到轴向力的作用,而不受径向力作用,从而避免轴套产生径向变形;同时,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将轴套夹持,也避免了轴套在加工过程中飞出,提高了整个加工过程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装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装夹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薄壁轴套加工过程中,由于零件壁薄,一般采用卡盘夹紧加工,受力为径向方向易产生径向变形,同时为了不产生更大变形,加工时不能夹的太紧,由此可能导致零件在加工时不牢固存在飞出的可能性,既直接影响生产进度与质量,又影响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夹装置,以解决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变形且固定不牢固易飞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夹装置,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至少两个连接组件;
所述第一盖板具有凹陷区,所述凹陷区用于与待加工的轴套的底面相抵靠,以定位所述轴套;
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轴套的顶面相抵靠;
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盖板具有基准位置,所述基准位置用于与车床卡盘相抵靠,以定位所述第一盖板。
可选的,安装完成后,所述基准位置与所述凹陷区的同轴度公差小于0.02mm。
可选的,安装完成后,所述基准位置与所述凹陷区所在的平面的垂直度差值小于0.02mm。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杆,所述第一盖板平行于所述第二盖板,所述螺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盖板以及所述第二盖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盖板具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所述螺杆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相适配,所述螺杆一一对应地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
可选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盖板的周向均匀分布。
可选的,所述第二盖板具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螺杆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相适配,所述螺杆一一对应地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
可选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盖板的周向均匀分布。
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螺杆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盖板的顶面,以固定所述第一盖板以及所述第二盖板。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装置中,其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至少两个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盖板具有凹陷区,所述凹陷区用于与待加工的轴套的底面相抵靠,以定位所述轴套;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轴套的顶面相抵靠;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如此配置,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分别与轴套的底面和顶面相抵靠,使得轴套在加工过程中只受轴向力,而不受径向力,从而避免产生径向形变,提高轴套的生产质量;同时,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以固定轴套,从而避免轴套在加工过程中飞出,提高了整个加工过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轴套内孔的装夹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轴套内孔的装夹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轴套内孔的装夹装置中第一盖板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轴套内孔的装夹装置中第一盖板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轴套内孔的装夹装置中第二盖板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轴套内孔的装夹装置中第二盖板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轴套外圆的装夹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轴套外圆的装夹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轴套外圆的装夹装置中第一盖板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轴套外圆的装夹装置中第一盖板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轴套外圆的装夹装置中第二盖板的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工轴套外圆的装夹装置中第二盖板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第一盖板;20-第二盖板;30-连接组件;40-轴套;50-基准位置;101-凹陷区;102-第一通孔;201-第二通孔;301-螺杆;302-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未按比例绘制,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此外,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特别的,各附图需要展示的侧重点不同,有时会采用不同的比例。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若干”通常是以包括“至少一个”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术语“至少两个”通常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至少两个该特征,“一端”与“另一端”以及“近端”与“远端”通常是指相对应的两部分,其不仅包括端点,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此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一元件设置于另一元件,通常仅表示两元件之间存在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关系,且两元件之间可以是直接的或通过中间元件间接的连接、耦合、配合或传动,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两元件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一元件可以在另一元件的内部、外部、上方、下方或一侧等任意方位,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术语“上”、“下”、“顶”、“底”通常是按重力方向进行排布的相对位置关系;术语“竖向、竖直方向”通常是指沿重力方向,其一般垂直于地面,“水平向、水平面方向”通常是沿平行于地面的方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说明书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夹装置,以解决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变形且固定不牢固易飞出的问题。
以下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夹装置,其包括:第一盖板10、第二盖板20以及至少两个连接组件30;所述第一盖板10具有凹陷区101,所述凹陷区101用于与待加工的轴套40的底面相抵靠,以定位所述轴套40;所述第二盖板20与所述轴套40的顶面相抵靠;所述第一盖板10与所述第二盖板20通过所述连接组件30连接。需要说明的,在图1至图12示出的示范例中,提供了两种分别用于加工轴套40的内孔以及加工轴套40的外圆的装夹装置,在用于加工轴套40的内孔的装夹装置中(如图1至图6所示),第一盖板10和第二盖板20为环状构件;在用于加工轴套40的外圆的装夹装置中(如图7至图12所示),第一盖板10和第二盖板20为具有不同半径的圆盘状构件。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盖板10以及第二盖板2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其他尺寸的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盖板10以及第二盖板20的形状以及尺寸进行配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限。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凹陷区101与轴套40的外圆的事先加工公差在间隙0.05mm之内。
如此配置,第一盖板10与轴套40的底面相抵靠,第二盖板20与轴套40的顶面相抵靠,使得轴套40在加工过程中只受轴向力,而不受径向力,从而避免产生径向形变,进而提高轴套40的生产质量;同时,第一盖板10与第二盖板20通过连接组件30连接,以固定轴套40,从而避免轴套40在加工过程中飞出,提高了整个加工过程的安全性。
请参考图3以及图9,所述第一盖板10具有基准位置50,所述基准位置50用于与车床卡盘相抵靠,以定位所述第一盖板10。需要说明的,在用于加工轴套40的内孔的装夹装置中(如图3所示),第一盖板10上的基准位置50为一孔状构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在用于加工轴套40的内孔的装夹装置的安装过程中,位于第一盖板10上的基准位置50用于与车床卡盘相抵靠,以定位第一盖板10在车床卡盘上的位置,同时,在第一盖板10安装完成后,需要保证第一盖板10与车床卡盘的跳动值在0.03mm的范围内;在用于加工轴套40的外圆的装夹装置中(如图9所示),第一盖板10上的基准位置50为一圆弧状构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在用于加工轴套40的外圆的装夹装置的安装过程中,位于第一盖板10上的基准位置50用于与车床卡盘相抵靠,以定位第一盖板10在车床卡盘上的位置,同时,在第一盖板10安装完成后,需要保证第一盖板10与车床卡盘的跳动值在0.03mm的范围内。
进一步的,安装完成后,所述基准位置50与所述凹陷区101的同轴度公差小于0.02mm。如此配置,使得加工完成的轴套40的同轴度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进一步提高了轴套40的加工质量。
更进一步的,安装完成后,所述基准位置50与所述凹陷区101所在的平面的垂直度差值小于0.02mm。如此配置,使得加工完成的轴套40的垂直度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更进一步提高了轴套40的加工质量。
请参考图1至图2以及图7至图8,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螺杆301,所述第一盖板10平行于所述第二盖板20,所述螺杆30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盖板10以及所述第二盖板20。如此配置,保证了作用于轴套40的作用力为垂直力,避免了轴套40产生径向变形,从而提高了轴套40的产品质量。
请参考图3至图4以及图9至图10,所述第一盖板10具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102,所述螺杆30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102的数量相适配,所述螺杆301一一对应地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02中。需要说明的,在图3至图4示出的用于加工轴套40的内孔的装夹装置中,第一通孔102的数量为四个,相应的,螺杆301的数量也为四个;在图9至图10示出的用于加工轴套40的外圆的装夹装置中,第一通孔102的数量为两个,相应的,螺杆301的数量也为两个。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2以及相应螺杆301的数量也可以其他合理的数值,本实用新型对此不限。
进一步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102沿所述第一盖板10的周向均匀分布。需要说明的,在图3至图4示出的示范例中,第一盖板10为环状构件,第一通孔102位于第一盖板10的外沿与内沿之间,并沿第一盖板10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图9至图10示出的示范例中,第一盖板10为圆盘状构件,第一通孔102位于第一盖板10靠近内沿的位置,并沿第一盖板10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02的位置以及排布方式均可以是其他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限。
请参考图5至图6以及图11至图12,所述第二盖板20具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201,所述螺杆301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孔201的数量相适配,所述螺杆301一一对应地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201中。需要说明的,在图5至图6示出的用于加工轴套40的内孔的装夹装置中,第二通孔201的数量为四个,相应的,螺杆301的数量也为四个;在图11至图12示出的用于加工轴套40的外圆的装夹装置中,第二通孔201的数量为两个,相应的,螺杆301的数量也为两个。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01以及相应螺杆301的数量也可以其他合理的数值,本实用新型对此不限。
进一步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孔201沿所述第二盖板20的周向均匀分布。需要说明的,在图5至图6示出的示范例中,第一盖板10为环状构件,第二通孔201位于第一盖板10的外沿与内沿之间,并沿第一盖板10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图9至图10示出的示范例中,第一盖板10为圆盘状构件,第二通孔201位于第一盖板10靠近外沿的位置,并沿第一盖板10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01的位置以及排布方式均可以是其他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限。
请参考图1和图7,所述连接组件30还包括固定件302,所述固定件302与所述螺杆301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盖板20的顶面,以固定所述第一盖板10以及所述第二盖板20。需要说明的,在图1和图7示出的示范例中,固定件302为螺母,当然在一些其他的示范例中,固定件302也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限。
下面结合图1至图12,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装夹装置的使用原理。使用者在安装装夹装置时,需要先将基准位置50与车床卡盘对准,以定位第一盖板10;再将待加工的轴套40的底面与凹陷区101抵靠,以定位轴套40;然后将第二盖板20与轴套40的顶面相抵靠;最后将螺杆301穿设于第一通孔102以及第二通孔201之中,并将固定件302与螺杆301连接,从而完成装夹装置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螺杆301穿设于第一通孔102以及第二通孔201中的步骤也可以在将第二盖板20与轴套40的底面相抵靠之前进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装夹装置的安装步骤进行调整,本实用新型对此不限。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夹装置中,其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至少两个连接组件;所述第一盖板具有凹陷区,所述凹陷区用于与待加工的轴套的底面相抵靠,以定位所述轴套;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轴套的顶面相抵靠;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如此配置,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分别与轴套的底面和顶面相抵靠,使得轴套在加工过程中只受轴向力,而不受径向力,从而避免产生径向形变,提高轴套的生产质量;同时,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通过连接组件连接,以固定轴套,从而避免轴套在加工过程中飞出,提高了整个加工过程的安全性。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以及至少两个连接组件;
所述第一盖板具有凹陷区,所述凹陷区用于与待加工的轴套的底面相抵靠,以定位所述轴套;
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轴套的顶面相抵靠;
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具有基准位置,所述基准位置用于与车床卡盘相抵靠,以定位所述第一盖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完成后,所述基准位置与所述凹陷区的同轴度公差小于0.02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完成后,所述基准位置与所述凹陷区所在的平面的垂直度差值小于0.02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杆,所述第一盖板平行于所述第二盖板,所述螺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盖板以及所述第二盖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板具有至少两个第一通孔,所述螺杆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相适配,所述螺杆一一对应地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盖板的周向均匀分布。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具有至少两个第二通孔,所述螺杆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相适配,所述螺杆一一对应地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盖板的周向均匀分布。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螺杆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盖板的顶面,以固定所述第一盖板以及所述第二盖板。
CN202222206680.5U 2022-08-22 2022-08-22 装夹装置 Active CN2182255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6680.5U CN218225587U (zh) 2022-08-22 2022-08-22 装夹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06680.5U CN218225587U (zh) 2022-08-22 2022-08-22 装夹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25587U true CN218225587U (zh) 2023-01-06

Family

ID=846840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06680.5U Active CN218225587U (zh) 2022-08-22 2022-08-22 装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255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3648B (zh) 轴类零件的加工方法
CN218225587U (zh) 装夹装置
CN110625407B (zh) 用于空心回转件的自动定心夹紧装置
CN103331579A (zh) 两端有轴的内框组件的制造调试方法
CN108481192A (zh) 一种适用于薄壁长隔套的磨用夹具及装夹方法
CN105562749A (zh) 一种弹性密封垫环车用装夹方法
EP0911947B1 (en) Structure for centering between machine shaft and motor shaft
WO2021129418A1 (zh) 一种精密自定心内喷油珩磨刀具
CN204657989U (zh) 一种新型的超声波加工工具夹头
CN110682120B (zh) 一种加工薄壁壳体类零件的定位支撑装置
CN210817518U (zh) 一种后拉式三爪夹头
CN209793457U (zh) 一种空心轴零件磨用夹具
CN208304065U (zh) 一种提高轴齿轮零件安装精度的通用工装
CN211708762U (zh) 一种车床自动化装夹用工装
CN220093764U (zh) 一种可调节辅助支承装置
CN211939918U (zh) 一种薄壁齿圈镗孔用装夹装置
CN111958525B (zh) 一种箱轴组件分级式微调工装夹具
CN213496746U (zh) 一种可调式内型腔定位的万向铣用装置
CN212205869U (zh) 一种径向跳动校准治具
CN215824286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顶尖套
CN218904909U (zh) 一种高精度外圆磨床头架
CN216940235U (zh) 一种用于高精度检测的内孔定位工具
CN112387997B (zh) 一种车刀夹具组件
CN211343922U (zh) 一种免键直齿轮
CN207014070U (zh) 一种螺纹自定位调节削隙车削刀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ia Tiejun

Inventor after: Zeng Zhen

Inventor before: Wang B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