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17512U - 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17512U
CN218217512U CN202222179466.5U CN202222179466U CN218217512U CN 218217512 U CN218217512 U CN 218217512U CN 202222179466 U CN202222179466 U CN 202222179466U CN 218217512 U CN218217512 U CN 218217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ke
coil
metal circuit
base
shake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794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涛
叶建华
张需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yuan Youhua Micro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yuan Youhua Micro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yuan Youhua Micro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yuan Youhua Micro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794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17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17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17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包括座体、金属电路、以及若干防抖线圈,所述金属电路设有若干绕线部,所述防抖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部并与所述金属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座体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将所述金属电路和防抖线圈嵌埋在座体内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节省空间,满足透镜马达薄型化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马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镜头模组的OIS(光学防抖)结构主要有SMA(记忆金属)和电磁系统两种,其中SMA成本高、工艺复杂,不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电磁系统成为目前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光学防抖方案。
现有电磁系统的结构通常是把动力线圈集成在一块多层组合的PCB上,具体方式为PCB板采用多层薄板集成,每一层相同投影方向设计环形铜线路,再将不同层之间铜线路串联起来,形成线圈结构,最后PCB固定在马达的底座上,这样的堆叠结构工艺复杂,且厚度较大,不能满足镜头薄型化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其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节省空间,满足透镜马达薄型化的需求。
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包括座体、金属电路、以及若干防抖线圈,所述金属电路设有若干绕线部,所述防抖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部并与所述金属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座体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将所述金属电路和防抖线圈嵌埋在座体内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金属电路上设置绕线部,防抖线圈通过绕线部与金属电路电性连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避免了传统堆叠结构造成厚度过大的问题,有利于镜头的薄型化。座体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将所述金属电路和防抖线圈嵌埋在座体内部,使的防抖线圈、金属电路、以及座体形成为一个整体,一方面便于组装,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厚度,节省镜头的内部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绕线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绕线柱,所述防抖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绕线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绕线柱连接并固定防抖线圈,结构简单,能够保证防抖线圈结构和电性能的稳定。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电路弯折形成所述绕线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金属电路通过弯折形成绕线柱,该方式易于实现,能够简化制造工序,提高组装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抖线圈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防抖线圈分别设于所述金属电路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三个所述防抖线圈设于所述金属电路的第三边或第四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可动部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时,设于金属电路相邻两边的两个防抖线圈在磁场和电流的作用下,能够分别对可动部产生相互垂直的两个回复力,从而实现防抖纠正运动,而第三个防抖线圈与其中一个防抖线圈相对,能够使可动部受力均匀,避免可动部发生扭转。该实施方式通过三个防抖线圈即可实现可动部的防抖,有效简化结构,节省成本。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抖线圈为四个,四个所述防抖线圈分别设于所述金属电路的四条周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四个防抖线圈分别设置在金属电路的四条周边,能够使可动部在发生抖动时,受到防抖线圈的回复力更加均匀,从而提高防抖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电路包括若干引脚,所述引脚竖直延伸至所述座体的外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引脚延伸至座体外部,能够实现马达与外部电路的连接。
一种光学防抖马达,包括上述的底座,还包括:
壳体,与座体扣合形成空腔;
可动部,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可动部包括承载镜头的载体、以及驱使所述载体作动的磁性组件;
其中,所述防抖线圈位于所述磁性组件沿光轴方向在座体的投影范围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磁性组件使防抖线圈处于磁场内,当可动部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时,防抖线圈在磁场和电流的作用下会受到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安培力,由于防抖线圈在底座上固定,安培力将反作用磁性组件,从而带动可动部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可动部的防抖纠正运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可动部悬架支撑在空腔内的至少一个簧片组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可动部沿光轴方向移动,簧片组件能够对其产生反向的作用力,从而在驱动力消失后,使可动部复位。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为所述可动部提供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回复力的若干吊环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吊环线具有挠曲的特性,当可动部沿垂直与光轴方向移动,吊环线能够产生反向的弹力,从而使可动部复位。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光学防抖马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金属电路上设置绕线部,防抖线圈通过绕线部与金属电路电性连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避免了传统堆叠结构造成厚度过大的问题,有利于镜头的薄型化。座体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将所述金属电路和防抖线圈嵌埋在座体内部,使的防抖线圈、金属电路、以及座体形成为一个整体,一方面便于组装,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厚度,节省镜头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电路和防抖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学防抖马达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光学防抖马达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底座1、座体11、金属电路12、支路121、绕线部122、绕线柱1221、引脚123、防抖线圈13;
壳体2、载体3、磁性组件4、磁铁支架41、永磁体42、簧片组件5、上簧片51、下簧片52、吊环线6、驱动线圈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为方便说明,定义被摄物体位于透镜的光轴方向的前方。以下涉及的部件中,位于光轴方向的前方的一端/表面称为该部件的前方/前表面/上方/上表面,位于光轴方向的后方的一端/表面称为该部件的后方/后表面/下方/下表面。
请参考图1和图2,一较佳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集成防抖线圈13的底座1主要应用于光学防抖马达,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减小占用空间的效果。具体的,底座1包括座体11、金属电路12、以及若干防抖线圈13。其中,座体1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其大体呈矩形,座体11的中间形成有供光线穿过的圆形通孔。
金属电路12采用导电金属制成,其包括若干相互独立或连接的支路121,若干支路121排布在相同的平面上,使金属电路12形成为大体呈框状。金属电路12包括若干引脚123,引脚123向光轴方向的后方延伸至座体11的外部,引脚123可通过支路121弯折形成,通过引脚123可连接外部电路,使马达与外部电路实现通信控制。
金属电路12设有若干绕线部122,防抖线圈13采用导电金属制成,防抖线圈13绕设于绕线部122并与金属电路12电性连接,座体11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将金属电路12和防抖线圈13嵌埋在座体11内部,使得防抖线圈13、金属电路12、以及座体11形成为一个整体,一方面便于组装,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降低结构的厚度,节省镜头的内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绕线部12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绕线柱1221,绕线柱1221形成为向光轴方向前侧延伸的柱状,其垂直于金属电路12所在的平面,防抖线圈1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绕线柱1221。具体的,防抖线圈13的两端经绕线柱1221后反向弯折,使防抖线圈13形成为套设在两个绕线柱1221之间的环状。通过两个绕线柱1221连接并固定防抖线圈13,结构简单,能够保证防抖线圈13结构和电性能的稳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绕线柱1221通过金属电路12弯折形成。具体的,在制作金属电路12时,在对应的支路121上预留凸出的端部,在支路121成型后,将端部向光轴前侧弯折,即可形成绕线柱1221,制作方式简单方便,易于实现,且绕线柱1221与金属电路12形成为一体成型,很好地保证了绕线柱1221与金属电路12之间的结构稳定和电连接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绕线柱1221可以是通过焊接或其他现有的连接方式与金属电路12连接,只需实现绕线柱1221与金属电路12电性连接即可。
请参考图2,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防抖线圈13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防抖线圈13分别设于金属电路12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三个防抖线圈13设于金属电路12的第三边或第四边,其中,第一边和第二边为金属电路12相对的一组周边,第三边和第四边为金属电路12另一组相对的周边。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绕线部122的数量为三个,与防抖线圈13数量相同,且其中两个绕线部122分别设于金属电路12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三个绕线部122设于第三边或第四边,当防抖线圈13设于连接部上时,防抖线圈13的长度方向与其对应边的延伸方向平行。
当可动部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时,设于金属电路12相邻两边的两个防抖线圈13在磁场和电流的作用下,能够分别对可动部产生沿X方向和Y轴方向的两个洛伦兹力,从而实现防抖纠正运动,而第三个防抖线圈13与其中一个防抖线圈13相对,能够在可动部移动时受力均匀,避免可动部发生扭转。本实施例通过三个防抖线圈13即可实现可动部的防抖,有效简化结构,节省成本。
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防抖线圈1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防抖线圈13分别设于金属电路12的四条周边。本实施例通过将四个防抖线圈13分别设置在金属电路12的四条周边,能够使可动部在发生抖动时,受到防抖线圈13的回复力更加均匀,从而提高防抖性能。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光学防抖马达,包括上述的底座1,还包括:壳体2,与座体11扣合形成空腔;可动部,可沿光轴方向活动地设于空腔内,可动部包括承载镜头的载体3、以及驱使载体3作动的磁性组件4;其中,防抖线圈13位于磁性组件4沿光轴方向在座体11的投影范围内。
具体的,壳体2由树脂材料制成,其包括一呈方形的表面,该表面的中央部形成有让光线通过的圆形通孔,表面的周边形成有竖直向下延伸且围合成环状的侧板,壳体2可扣合在座体11上,从而形成空腔。
载体3大体呈柱状,其中央沿光轴方向形成有通孔,该通孔用于安装未图示的透镜。载体3的外周面设有驱动线圈7。
磁性组件4包括磁铁支架41和设置在磁铁支架41内的多个永磁体42。磁铁支架41呈环形,其设于载体3的外周,磁铁支架41与载体3之间具有间隙。永磁体42安装在磁铁支架41内,永磁体42为长条形板状磁铁,其数量为四块,以包围载体3的方式设置在磁铁支架41内,永磁体42的磁极面与驱动线圈7隔空对置。永磁体42使驱动线圈7处于磁场中,当对驱动线圈7通电,驱动线圈7会产生沿透镜光轴方向的洛伦兹力,从而驱动载体3向预定位置移动,进而实现镜头的对焦。
同时,防抖线圈13位于永磁体42沿光轴方向在座体11的投影范围内,使防抖线圈13处于永磁体42的磁场内,当可动部沿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移动时,防抖线圈13在磁场和电流的作用下会受到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安培力,由于防抖线圈13在底座1上固定,安培力将反作用磁性组件4,从而带动可动部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可动部的防抖纠正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抖马达还包括用于将可动部悬架支撑在空腔内的至少一个簧片组件5。本实施例的簧片组件5包括上簧片51和下簧片52,上簧片51设于可动部靠近光轴前侧,下簧片52设于可动部靠近光轴后侧。上簧片51和下簧片52均为大体呈方形的板簧,上簧片51和下簧片52连接壳体2与可动部,当可动部沿光轴方向移动,簧片组件5对可动部形成恢复力,使可动部移动到洛伦兹力与簧片组件5的恢复力平衡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簧片组件5可以是单个簧片,只需保证将可动部悬架在壳体2和底座1之间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抖马达还包括用于为可动部提供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回复力的若干吊环线6。吊环线6为四条可导电的具有弹性的金属条(直线弹簧),其设于可动部的四个角部,并沿平行于透镜的光轴方向延伸,吊环线6的一端与簧片组件5连接,另一端与金属电路12连接,吊环线6具有挠曲的特性,用于连接可动部与底座,并支撑可动部在底座和壳体形成的空腔内周侧沿垂直于光轴方向移动。当可动部沿垂直与光轴方向移动,吊环线6能够产生反向的恢复力,从而使可动部回复至光轴中心的位置。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光学防抖马达。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可以是具有自动对焦(AF:auto focusing)功能和光学防抖功能(OIS: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诸如 “上”、“下”、“前”、“后”、 “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金属电路、以及若干防抖线圈,所述金属电路设有若干绕线部,所述防抖线圈绕设于所述绕线部并与所述金属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座体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将所述金属电路和防抖线圈嵌埋在座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部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绕线柱,所述防抖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绕线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路弯折形成所述绕线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线圈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防抖线圈分别设于所述金属电路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三个所述防抖线圈设于所述金属电路的第三边或第四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线圈为四个,四个所述防抖线圈分别设于所述金属电路的四条周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路包括若干引脚,所述引脚竖直延伸至所述座体的外部。
7.一种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还包括:
壳体,与座体扣合形成空腔;
可动部,可活动地设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可动部包括承载镜头的载体、以及驱使所述载体作动的磁性组件;
其中,所述防抖线圈位于所述磁性组件沿光轴方向在座体的投影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可动部悬架支撑在空腔内的至少一个簧片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为所述可动部提供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回复力的若干吊环线。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防抖马达。
CN202222179466.5U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218217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9466.5U CN218217512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79466.5U CN218217512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17512U true CN218217512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57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79466.5U Active CN218217512U (zh) 2022-08-18 2022-08-18 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17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0483B2 (en) Camera module
US9377632B2 (en) Lens driving device with 3D elastic support structure
CN101990755B (zh) 具有手颤补正性能的摄影装置
CN101202490B (zh) 用于移动设备的致动器
US20240040252A1 (en) Camera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772902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07561826A (zh) 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CN218217512U (zh) 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
CN211655962U (zh) 一种音圈马达
CN112462530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072962A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219513949U (zh) 一种三磁石驱动的防抖马达及其抗磁干扰的摄像头
CN113329162B (zh) 一种用于摄像头防抖及对焦的装置
CN114173037B (zh) 驱动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361490A (zh) 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
CN113985563B (zh) 双支架弹片式防抖系统、透镜驱动装置和摄像设备
CN214311231U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311230U (zh) 一种驱动模块、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706503A (zh) 一种用于驱动镜头组件的马达组件及摄像模组
CN112817112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7232595U (zh) 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CN113784047A (zh) 透镜装置的防抖机构、驱动、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020071U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06348498U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219843528U (zh) 一种纯动圈式结构的镜头防抖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