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61826A - 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61826A
CN107561826A CN201710943791.5A CN201710943791A CN107561826A CN 107561826 A CN107561826 A CN 107561826A CN 201710943791 A CN201710943791 A CN 201710943791A CN 107561826 A CN107561826 A CN 1075618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device
lens drive
spring
yoke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4379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61826B (zh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wa Seimitsu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nyang Anh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nyang Anh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nyang Anh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4379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56182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09985 priority patent/WO2019071687A1/zh
Publication of CN1075618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18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618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618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涉及微型直线马达技术领域。双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磁轭壳体以及设置在磁轭壳体内部的透镜载体组件、弹性组件和磁石,两组透镜载体组件并排排布,两组透镜载体组件通过弹性组件与磁轭壳体连接,每个磁石同时面对两组透镜载体组件,并与透镜载体组件间隔设置。该双透镜驱动装置中,利用磁轭壳体、弹性组件和磁石共同形成磁场,每个磁石同时面对两组透镜载体组件,使两组透镜载体组件之间不存在电磁场干扰的缺陷。两组透镜载体组件并排排布设置在磁轭壳体内,两个镜头之间的空间距离缩小,极大地保证了两组透镜载体组件位移特性的一致性,有利于双摄像头模组的配对调制。

Description

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型直线马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透镜驱动装置普遍应用在手机摄像头模组上,现有的透镜驱动装置一般是单镜头驱动装置,即使,近年来应用于双摄像头模组的镜头驱动装置,也是使用一对单透镜驱动装置构成。
但是,透镜驱动装置其要求对焦的位移精度是以微米级单位进行标称,所以,每一个透镜驱动装置的驱动特性,很大程度上受到零部件尺寸精度以及装配精度的影响,一对单透镜驱动装置组合使用,在精度上很难达到使用要求。并且,两个单透镜驱动装置应用在双摄像头模组上,还存在两个单透镜驱动装置之间存在电磁场干扰的缺陷,也存在两个镜头之间的空间距离过大的缺陷,总之,一对单透镜驱动装置组合使用,拍摄性能较差,不利于双摄像头模组技术的广泛发展。
因此,设计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以改善双摄像头模组内电磁场干扰的缺陷,以及两个镜头之间的间隙较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其旨在改善双摄像头模组内电磁场干扰的缺陷,以及两个镜头之间的间隙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包括磁轭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磁轭壳体内部的透镜载体组件、弹性组件和磁石,两组所述透镜载体组件并排排布,两组所述透镜载体组件通过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磁轭壳体连接,每个所述磁石同时面对两组所述透镜载体组件,并与所述透镜载体组件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磁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磁石相互平行间隔地设置于两组所述透镜载体组件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磁石为长条形,所述磁石的长度大于所述透镜载体组件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磁石的长度等于两个所述透镜载体组件并排后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磁轭壳体包括一端开口的磁轭环和盖装于所述磁轭环的开口的端子座架,所述磁轭环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的相对两边各设置一个磁轭板,所述磁轭板向所述端子座架一侧延伸,所述磁轭板与所述磁石间隔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磁轭环包括顶壁和侧壁,所述侧壁为矩形环状,所述侧壁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顶壁的边缘,所述侧壁的另一端与所述端子座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磁轭板为矩形板状,所述磁轭板的长边连接在所述顶壁上,所述磁轭板的短边的长度小于所述侧壁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顶壁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一凸起,多个所述第一凸起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围。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座架包括底壁、焊盘和接电端子,所述底壁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底壁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通孔的外围设置有两个所述焊盘,每个所述焊盘上连接有一个所述接电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座架还包括多个卡勾,所述卡勾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底壁的外表面,所述卡勾的另一端用于卡接在所述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的内表面上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二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前弹簧片和后弹簧片组件,所述透镜载体组件包括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前端面通过所述前弹簧片与所述磁轭壳体连接,所述后端面通过所述后弹簧片组件与所述磁轭壳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弹簧片包括内圈、外圈和第一弹簧丝,所述外圈为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外圈用于连接在所述磁轭壳体上,所述内圈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内圈设置在所述外圈的内部,两个所述内圈各连接在一个所述透镜载体组件的所述前端面上,每个所述内圈各通过多条所述第一弹簧丝与所述外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圈为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弹簧丝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圈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弹簧丝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圈的内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外圈为矩形的框形结构,所述外圈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板和两根第一连接丝,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和两根所述第一连接丝首尾连接,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相对设置,两根所述第一连接丝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中部之间还连接有一根所述第一连接丝,位于中部的所述第一连接丝将所述外圈的内部划分为两个矩形空间,每个所述矩形空间内设置一个所述内圈。
进一步地,所述内圈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板和两根第二连接丝,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和两根所述第二连接丝首尾连接,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相对设置,两根所述第二连接丝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后弹簧片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后弹簧片组件间隔绝缘设置,每个所述后弹簧片组件分别连接在所述端子座架和一个所述透镜载体组件的所述后端面上,所述后弹簧片组件与所述透镜载体组件中的线圈电连接。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后弹簧片组件包括两个后弹簧片,两个所述弹簧片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后弹簧片包括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第二弹簧丝、第三弹簧丝和内部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平行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端子座架上,所述内部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内部连接板连接在所述透镜载体组件的所述后端面上,所述内部连接板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相对所述第二端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弹簧丝连接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三弹簧丝连接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之间。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后弹簧片围成框形,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位于所述框形的一条对角线的两端,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位于所述框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两条所述第三弹簧丝位于所述框形的相对两边。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载体组件还包括线圈,每个所述后弹簧片组件中的两个所述内部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线圈的两端电连接,每个所述后弹簧片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或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与所述接电端子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载体组件包括载体主体和线圈,所述载体主体包括外周面以及相对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载体主体上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贯穿所述前端面和所述后端面,所述容置腔用于装载透镜,所述载体主体的外周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前端面上相对的两边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磁轭板。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与所述环形槽相通,所述凹槽相对所述环形槽靠近所述载体主体组件的中心,所述线圈形成所述凹槽的一侧壁。
本发明提供的双透镜驱动装置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透镜驱动装置不是简单地将两个单镜头驱动装置合并组合在一起,而是利用磁轭壳体、弹性组件和磁石共同形成磁场,每个磁石同时面对两组透镜载体组件,构成对两组透镜载体组件的驱动磁场,使两组透镜载体组件之间不存在电磁场干扰的缺陷。两组透镜载体组件并排排布设置在磁轭壳体内,两个镜头之间的空间距离缩小,极大地保证了两组透镜载体组件位移特性的一致性,有利于双摄像头模组的配对调制,提高了拍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透镜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透镜驱动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磁轭环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磁轭环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前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透镜载体组件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透镜载体组件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后弹簧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2中端子座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双透镜驱动装置;1-磁轭环;11-顶壁;111-第一通孔;112-第一凸起;12-侧壁;13-磁轭板;2-前弹簧片;21-外圈;211-第一连接板;212-第一连接丝;22-内圈;221-第二连接板;222-第二连接丝;23-第一弹簧丝;3-透镜载体组件;31-载体主体;311-前端面;312-第一凹陷区;313-后端面;314-第二凹陷区;315-定位凸起;316-外周面;317-环形槽;318-凹槽;319-缺口;320-容置腔;33-线圈;4-磁石;5-后弹簧片组件;51-后弹簧片;511-第三连接板;512-第四连接板;513-第二弹簧丝;514-第三弹簧丝;515-内部连接板;5151-第一端;5152-第二端;6-端子座架;61-底壁;611-第二凸起;612-第二通孔;62-焊盘;63-接电端子;64-卡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应用并不限于具有自动对焦功能的高像素微型数字照相机,也可以运用于其他需要拍摄功能的设备,例如摄像机。
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包括磁轭壳体以及设置在磁轭壳体内部的透镜载体组件3、弹性组件和磁石4。其中,磁轭壳体包括一端开口的磁轭环1和盖装于磁轭环1的开口的端子座架6,磁轭环1与端子座架6可拆卸连接、并在其内部形成容置空间。弹性组件包括前弹簧片2和后弹簧片组件5。
两组透镜载体组件3沿磁轭环1的侧壁12的长边并排排布,两组透镜载体组件3之间的间隙可以尽可能小,甚至二者接触连接,从而尽量保证两组透镜载体组件3位移的一致性。
两组透镜载体组件3通过弹性组件与磁轭壳体连接。具体的,透镜载体组件3包括前端面311和后端面313,前端面311通过前弹簧片2与磁轭环1的顶壁11连接,后端面313通过后弹簧片组件5与端子座架6连接。两组透镜载体组件3在前弹簧片2和后弹簧片组件5的弹性支撑下,能够沿前后方向做直线运动,起到对焦的作用。
其中,后弹簧片组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后弹簧片组件5间隔绝缘设置。每个后弹簧片组件5分别连接在端子座架6和一个透镜载体组件3的后端面313上,后弹簧片组件5与透镜载体组件3中的线圈33电连接。这样,通过一个后弹簧片组件5即可对一个透镜载体组件3中的线圈33供电。
磁石4的数量为两个,每个磁石4同时面对两组透镜载体组件3,并与透镜载体组件3间隔设置。两个磁石4相互平行间隔地设置于两组透镜载体组件3外侧,磁石4与磁轭环1的侧壁12的长边间隔平行设置。磁石4为长条形,磁石4的长度大于透镜载体组件3的长度。优选地,磁石4的长度等于两个透镜载体组件3并排后的长度。也就是说,两个透镜载体组件3一并位于两个磁石4形成的磁场中,或者说,两个透镜载体组件3共用两个磁石4。相比为每个透镜载体组件3单独设立两个磁石4,两个透镜载体组件3共用两个磁石4能够避免磁场之间的意外干扰以及减弱其他元件对磁场的影响。
请参阅图3和图4,磁轭环1包括顶壁11、侧壁12和磁轭板13,顶壁11、侧壁12和磁轭板13一体成型。侧壁12为矩形环状,侧壁12的一端连接在顶壁11的边缘,侧壁12的另一端用于与端子座架6可拆卸连接。
顶壁1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11,每个第一通孔111的相对两边各设置一个磁轭板13,磁轭板13向端子座架6一侧延伸,磁轭板13与侧壁12的长边间隔平行设置。磁轭板13为矩形板状,磁轭板13的长边连接在顶壁11上,磁轭板13的短边的长度小于侧壁12的高度。两个磁轭板13与侧壁12之间设置一个磁石4,优选地,磁石4贴装在侧壁12上。两个磁石4与相对的两个磁轭板13构成一对磁场空间,总共形成两对磁场空间。一对磁场空间用于控制一个透镜载体组件3的位移。两对磁场空间的磁场强度大小一致,能够使两组透镜载体组件3的位移特性高度一致,有利于双摄像头模组的调制优化,提高拍摄性能。
顶壁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前弹簧片2的第一凸起112,多个第一凸起112分别位于两个第一通孔111的外围。具体的,顶壁11的四个角位置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凸起112,顶壁11的长边的中部各设置有一个第一凸起112,总共形成六个第一凸起112、且对称设置在顶壁11的两条长边上。透镜载体组件3通过前弹簧片2连接在第一凸起112上,能够使透镜载体组件3与顶壁11之间的弹性连接更加稳定,同时,为透镜载体组件3提供较大的运动空间。
请参阅图5,前弹簧片2包括内圈22、外圈21和第一弹簧丝23,外圈21为矩形的框形结构,外圈21用于连接在磁轭环1的顶壁11上,内圈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内圈22设置在外圈21的内部,两个内圈22各连接在一个透镜载体组件3的前端面311上,每个内圈22各通过多条第一弹簧丝23与外圈21连接,通过第一弹簧丝23的弹性形变,使内圈22可以相对外圈21运动。
内圈22为封闭的环形结构,环形结构具有较大的刚度。内圈22的内表面围成圆形,第一弹簧丝23的一端连接在内圈22的外表面,第一弹簧丝23的另一端连接在外圈21的内表面。其中,沿磁轭环1长边延伸的第一弹簧丝23与内圈22之间设置有间隙,磁轭板13可通过间隙插入到透镜载体组件3内。
外圈21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板211和两根第一连接丝212,两个第一连接板211和两根第一连接丝212首尾连接,从而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板211相对设置,两根第一连接丝212相对设置。第一连接板211用于连接在位于顶壁11长边上的第一凸起112,第一连接板211的宽度大于第一连接丝212的宽度,从而提高第一连接板211的刚度以及第一连接板211与顶壁11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一连接丝212所需长度较短,其宽度较小能够节省材料,节省成本。
两个第一连接板211的中部之间还连接有一根第一连接丝212,这样,可进一步提高前弹簧片2的结构强度。位于中部的第一连接丝212将外圈21的内部划分为两个矩形空间,每个矩形空间内设置一个内圈22。
内圈22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板221和两根第二连接丝222,两个第二连接板221和两根第二连接丝222首尾连接,形成封闭的环形结构。其中,两个第二连接板221相对设置,两根第二连接丝222相对设置。
请参阅图6和图7,透镜载体组件3包括载体主体31和线圈33,载体主体31的外形呈立方体,载体主体31的四个角位置均开设有倒角。载体主体31包括外周面316以及相对的前端面311和后端面313。载体主体31上开设有容置腔320,容置腔320贯穿前端面311和后端面313,容置腔320用于装载透镜。载体主体31的外周面316开设有环形槽317,线圈33缠绕在环形槽317内。前端面311上相对的两边均开设有凹槽318,凹槽318用于容纳磁轭板13。一个第一通孔111两边的两个磁轭板13对应插入一个镜载体组件上的两个凹槽318内。
凹槽318的容置空间为长方体形状。凹槽318与环形槽317相通,凹槽318相对环形槽317靠近载体主体31组件的中心,线圈33形成凹槽318的一侧壁。这样,线圈33上靠近凹槽318的一对导线束则位于两个磁轭板13与两个磁石4构成的磁场内,导线束与磁轭板13和磁石4无接触。
环形槽317的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缺口319,缺口319从环形槽317贯穿至后端面313,两个缺口319位于后端面313的相对两边,两个缺口319用于将线圈33的两个接线端从环形槽317引出,以便于线圈33与后弹簧片组件5电连接。
前端面311的四周边缘区域为第一凹陷区312,第一凹陷区312用于连接前弹簧片2。前弹簧片2的内圈22连接在第一凹陷区312内,能够防止内圈22在前端面311上错位,并对载体主体31的支撑力均衡。后端面313的四周边缘区域为第二凹陷区314,第二凹陷区314用于连接后弹簧片组件5。第二凹陷区314内设置有定位凸起315,定位凸起315用于固定后弹簧片组件5。后弹簧片组件5连接在第二凹陷区314内,能够防止后弹簧片组件5在后端面313上错位,并对载体主体31的支撑力均衡。
请参阅图8,每个后弹簧片组件5包括两个后弹簧片51,两个弹簧片相对间隔绝缘的设置,后弹簧片51包括第三连接板511、第四连接板512、第二弹簧丝513、第三弹簧丝514和内部连接板515,第三连接板511与第四连接板512平行相对设置,第三连接板511与第四连接板512连接在端子座架6上,内部连接板515位于第三连接板511与第四连接板512之间、且靠近第三连接板511,内部连接板515连接在透镜载体组件3的后端面313上。
内部连接板515包括第一端5151和第二端5152,第一端5151相对第二端5152远离第三连接板511,第二弹簧丝513连接在第一端5151与第三连接板511之间,第三弹簧丝514连接在第二端5152与第四连接板512之间。
两个后弹簧片51围成框形,两个第三连接板511位于框形的一条对角线的两端,两个第四连接板512位于框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两条第三弹簧丝514位于框形的相对两边。框形与载体主体31的形状对应,位于框形内部的两个内部连接板515连接在载体主体31上,位于框形外围的两个第三连接板511和两个第四连接板512连接在端子座架6上,使两个后弹簧片51对载体主体31的支撑力均衡。
每个后弹簧片组件5中的两个内部连接板515分别与线圈33的两个接线端电连接,每个后弹簧片组件5中的两个第三连接板511和两个第四连接板512与接电端子63电连接,每个后弹簧片组件5与磁轭环1相互绝缘设置。这样,使线圈33通过后弹簧片组件5即可与外部电源连接,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请参阅图9,端子座架6包括底壁61、焊盘62、接电端子63和卡勾64,底壁6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避免各个接电端子63之间发生短路。底壁61的轮廓与侧壁12的形状相配合,底壁61的内表面上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后弹簧片组件5的第二凸起611,第二凸起611为长条形。
底壁61的中部位置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612,两个第二通孔612与两个第一通孔111一一对应,每个第二通孔612的外围设置有两个焊盘62,焊盘62均设置在第二凸起611上,每个焊盘62上连接有一个接电端子63。接电端子63贯穿底壁61,并从底壁61的外表面伸出,便于与外部电源连接。
优选地,四个接电端子63设置在底壁61的同一长边上。每个后弹簧片组件5中的两个相互绝缘的后弹簧片51各连接在一个接电端子63上,从而实现每个线圈33的两个接线端分别与一个接电端子63电连接。
端子座架6还包括多个卡勾64,优选为六个,底壁61的一条长边上设置三个。卡勾64的一端连接在底壁61的外表面,请参阅图1,卡勾64的另一端用于卡接在侧壁12上,从而保证磁轭环1与端子座架6围成体积足够的容置空间。
相对应的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612以及载体主体31上的容置腔320位于同一光轴线上。另一组第一通孔111、第二通孔612以及容置腔320位于另一光轴线上。两根光轴线相互平行。从而,保证两个载体主体31内的透镜,光学性能一致。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的工作原理:
首先,两个磁石4产生了磁场,两组透镜载体组件3中的线圈33分别通过两个接电端子63接入外部电源,线圈33通过电流时线圈33感应到电磁力而运动。然后,线圈33带动载体主体31运动,载体主体31在前弹簧片2和后弹簧片组件5的弹性力作用下,载体主体31发生前后的直线位移,载体主体31内装载有透镜,透镜随载体主体31前后移动。此外,通过控制各个线圈33通过电流的大小即可精确控制对应透镜载体组件3的位移大小,实现精准对焦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的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不是简单地将两个单镜头驱动装置合并组合在一起,而是利用磁轭环1、前弹簧片2以及两个磁石4共同形成磁场,也利用磁轭环1和端子座架6形成一体的框架结构,极大地保证了两组透镜载体组件3位移特性的一致性,有利于双摄像头模组的配对调制。
其次,两个磁石4相互平行间隔地设置于两组透镜载体组件3外侧,不仅不存在现有的双摄像头模组中两个单镜头驱动装置之间的电磁场干扰缺陷,而且两组透镜载体组件3并排排布,能够将双摄像头模组中两个镜头之间的空间距离缩小,从而更容易使双摄像头的摄像性能更加优越。
最后,本实施例提供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体积较小,可减少所需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磁轭环1、前弹簧片2、后弹簧片组件5、磁石4以及端子座架6通过同时制作的零部件加工,并同时进行装配,可最大限度地使零部件的尺寸精度一致,从而,保证两个透镜的位移特性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性。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零部件成本和组装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包括磁轭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磁轭壳体内部的透镜载体组件(3)、弹性组件和磁石(4),两组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并排排布,两组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通过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磁轭壳体连接,每个所述磁石(4)同时面对两组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并与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磁石(4)相互平行间隔地设置于两组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4)为长条形,所述磁石(4)的长度大于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石(4)的长度等于两个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并排后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壳体包括一端开口的磁轭环(1)和盖装于所述磁轭环(1)的开口的端子座架(6),所述磁轭环(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通孔(111),每个所述第一通孔(111)的相对两边各设置一个磁轭板(13),所述磁轭板(13)向所述端子座架(6)一侧延伸,所述磁轭板(13)与所述磁石(4)间隔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轭环(1)包括顶壁(11)和侧壁(12),所述侧壁(12)为矩形环状,所述侧壁(1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顶壁(11)的边缘,所述侧壁(12)的另一端与所述端子座架(6)可拆卸连接,所述磁轭板(13)为矩形板状,所述磁轭板(13)的长边连接在所述顶壁(11)上,所述磁轭板(13)的短边的长度小于所述侧壁(12)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1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一凸起(112),多个所述第一凸起(11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外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架(6)包括底壁(61)、焊盘(62)和接电端子(63),所述底壁(61)采用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底壁(61)开设有两个第二通孔(612),两个所述第二通孔(612)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11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通孔(612)的外围设置有两个所述焊盘(62),每个所述焊盘(62)上连接有一个所述接电端子(6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座架(6)还包括多个卡勾(64),所述卡勾(6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底壁(61)的外表面,所述卡勾(64)的另一端用于卡接在所述侧壁(1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61)的内表面上的边缘位置设置有多个用于连接所述弹性组件的第二凸起(611)。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前弹簧片(2)和后弹簧片组件(5),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包括前端面(311)和后端面(313),所述前端面(311)通过所述前弹簧片(2)与所述磁轭壳体连接,所述后端面(313)通过所述后弹簧片组件(5)与所述磁轭壳体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弹簧片(2)包括内圈(22)、外圈(21)和第一弹簧丝(23),所述外圈(21)为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外圈(21)用于连接在所述磁轭壳体上,所述内圈(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内圈(22)设置在所述外圈(21)的内部,两个所述内圈(22)各连接在一个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的所述前端面(311)上,每个所述内圈(22)各通过多条所述第一弹簧丝(23)与所述外圈(21)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2)为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弹簧丝(2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内圈(22)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弹簧丝(2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外圈(21)的内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21)为矩形的框形结构,所述外圈(21)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板(211)和两根第一连接丝(212),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211)和两根所述第一连接丝(212)首尾连接,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211)相对设置,两根所述第一连接丝(212)相对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211)的中部之间还连接有一根所述第一连接丝(212),位于中部的所述第一连接丝(212)将所述外圈(21)的内部划分为两个矩形空间,每个所述矩形空间内设置一个所述内圈(22)。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22)包括两个第二连接板(221)和两根第二连接丝(222),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221)和两根所述第二连接丝(222)首尾连接,其中,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221)相对设置,两根所述第二连接丝(222)相对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弹簧片组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后弹簧片组件(5)间隔绝缘设置,每个所述后弹簧片组件(5)分别连接在所述端子座架(6)和一个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的所述后端面(313)上,所述后弹簧片组件(5)与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中的线圈(33)电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后弹簧片组件(5)包括两个后弹簧片(51),两个所述弹簧片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后弹簧片(51)包括第三连接板(511)、第四连接板(512)、第二弹簧丝(513)、第三弹簧丝(514)和内部连接板(515),所述第三连接板(511)与所述第四连接板(512)平行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511)与所述第四连接板(512)连接在所述端子座架(6)上,所述内部连接板(515)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板(511)与所述第四连接板(512)之间、且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板(511),所述内部连接板(515)连接在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的所述后端面(313)上,所述内部连接板(515)包括第一端(5151)和第二端(5152),所述第一端(5151)相对所述第二端(5152)远离所述第三连接板(511),所述第二弹簧丝(513)连接在所述第一端(5151)与所述第三连接板(511)之间,所述第三弹簧丝(514)连接在所述第二端(5152)与所述第四连接板(512)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后弹簧片(51)围成框形,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511)位于所述框形的一条对角线的两端,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512)位于所述框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两条所述第三弹簧丝(514)位于所述框形的相对两边。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还包括线圈(33),每个所述后弹簧片组件(5)中的两个所述内部连接板(515)分别与所述线圈(33)的两端电连接,每个所述后弹簧片组件(5)中的两个所述第三连接板(511)或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板(512)与所述接电端子(63)电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载体组件(3)包括载体主体(31)和线圈(33),所述载体主体(31)包括外周面(316)以及相对的前端面(311)和后端面(313),所述载体主体(31)上开设有容置腔(320),所述容置腔(320)贯穿所述前端面(311)和所述后端面(313),所述容置腔(320)用于装载透镜,所述载体主体(31)的外周面(316)开设有环形槽(317),所述线圈(33)缠绕在所述环形槽(317)内,所述前端面(311)上相对的两边均开设有凹槽(318),所述凹槽(318)用于容纳磁轭板(13)。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双透镜驱动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18)与所述环形槽(317)相通,所述凹槽(318)相对所述环形槽(317)靠近所述载体主体(31)组件的中心,所述线圈(33)形成所述凹槽(318)的一侧壁。
CN201710943791.5A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075618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3791.5A CN107561826B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PCT/CN2017/109985 WO2019071687A1 (zh) 2017-10-11 2017-11-08 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43791.5A CN107561826B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1826A true CN107561826A (zh) 2018-01-09
CN107561826B CN107561826B (zh) 2023-06-30

Family

ID=60985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43791.5A Active CN107561826B (zh) 2017-10-11 2017-10-11 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561826B (zh)
WO (1) WO2019071687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8747A (zh) * 2018-08-22 2018-11-16 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透镜驱动马达组件、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11614874A (zh) * 2020-05-13 2020-09-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526801A (zh) * 2019-09-03 2021-03-1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镜头成像模块及其提取方法
CN113433650A (zh) * 2021-06-28 2021-09-24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结构、潜望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CN113534399A (zh) * 2021-06-28 2021-10-2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结构、潜望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2789A (zh) * 2004-09-24 2006-03-29 Lg电子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设备
WO2015025734A1 (ja) * 2013-08-22 2015-02-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及びマルチアレイレンズ
CN205318005U (zh) * 2016-01-21 2016-06-15 沈子顺 一种手机的双透镜镜头
CN106773460A (zh) * 2017-01-10 2017-05-31 安徽江馨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自动对焦装置
CN206235768U (zh) * 2016-08-18 2017-06-09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双镜头相机模组、光学防抖双镜头相机模组
CN106842487A (zh) * 2017-02-09 2017-06-13 魏立鼎 音圈马达、透镜驱动装置及具有摄像头的电子设备
CN206497280U (zh) * 2016-12-27 2017-09-15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多镜头同时对焦的摄影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28929A1 (en) * 2004-08-05 2006-02-0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Autofocus actuator
US7291942B2 (en) * 2004-08-13 2007-11-0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Autofocus actuator
CN207229646U (zh) * 2017-10-11 2018-04-13 绵阳安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弹簧片和双透镜驱动装置
CN207232595U (zh) * 2017-10-11 2018-04-13 绵阳安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2789A (zh) * 2004-09-24 2006-03-29 Lg电子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设备
WO2015025734A1 (ja) * 2013-08-22 2015-02-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及びマルチアレイレンズ
CN205318005U (zh) * 2016-01-21 2016-06-15 沈子顺 一种手机的双透镜镜头
CN206235768U (zh) * 2016-08-18 2017-06-09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自动对焦双镜头相机模组、光学防抖双镜头相机模组
CN206497280U (zh) * 2016-12-27 2017-09-15 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多镜头同时对焦的摄影模组
CN106773460A (zh) * 2017-01-10 2017-05-31 安徽江馨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自动对焦装置
CN106842487A (zh) * 2017-02-09 2017-06-13 魏立鼎 音圈马达、透镜驱动装置及具有摄像头的电子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8747A (zh) * 2018-08-22 2018-11-16 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透镜驱动马达组件、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08828747B (zh) * 2018-08-22 2024-03-26 上海信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马达、透镜驱动马达组件、相机及移动终端装置
CN112526801A (zh) * 2019-09-03 2021-03-1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双镜头成像模块及其提取方法
CN111614874A (zh) * 2020-05-13 2020-09-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614874B (zh) * 2020-05-13 2022-02-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3433650A (zh) * 2021-06-28 2021-09-24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结构、潜望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CN113534399A (zh) * 2021-06-28 2021-10-22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结构、潜望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电子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61826B (zh) 2023-06-30
WO2019071687A1 (zh) 2019-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61826A (zh) 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US8247931B2 (en) Voice coil motor with rotation stopping means
CN106772902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211406084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9323023B2 (en) Lens focusing device
US20150331220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CN112965320B (zh) 防抖机构、透镜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16206077A1 (zh) 一种抗磁干扰光学防抖音圈马达
CN207232595U (zh) 一种双透镜驱动装置
CN105048765A (zh) 摄像模组及其音圈电机
KR101017341B1 (ko) 소형 카메라 장치
US20200409167A1 (en) Lens module
CN207782988U (zh) 轻薄型ois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产品
KR20230019175A (ko) 렌즈 구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CN207229646U (zh) 一种弹簧片和双透镜驱动装置
CN108155771A (zh) 抗冲击式ois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产品
CN208078855U (zh) 抗冲击式ois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产品
CN104793448A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10974A (zh) 一种三轴ois闭环马达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10002A (zh) 一种平面弹片组合的立体弹簧
CN208210102U (zh) Ois音圈马达、摄像模组及电子产品
US20120162791A1 (en) Voice coil motor having fine pattern coil
CN209858826U (zh) 一种sma防抖致动器
CN113364953A (zh) 一种悬吊式图像传感器固定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摄像模组
CN218217512U (zh) 一种集成防抖线圈的底座、光学防抖马达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8

Address after: 621000 261 east section of Fei Yun Road, hi tech Zone, Mianyang, Sichuan.

Applicant after: SICHUAN AWA SEIMITSU ELECTRIC Co.,Ltd.

Address before: 621000 261 east section of Fei Yun Road, hi tech Zone, Mianyang, Sichuan.

Applicant before: MIANYANG ANH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