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204258U - 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204258U
CN218204258U CN202222615523.XU CN202222615523U CN218204258U CN 218204258 U CN218204258 U CN 218204258U CN 202222615523 U CN202222615523 U CN 202222615523U CN 218204258 U CN218204258 U CN 218204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seat
fixed mounting
trawl
bayonet s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55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明明
彭雪冬
王盼
李志军
王延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226155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204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204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204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包括多组主板,所述主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座,所述主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插接座,所述插接座的内部插接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一侧设置有气囊,所述限位座的底部设置有油拖网,所述插接座的正面螺纹贯穿连接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外表面螺纹贯穿于插接板的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固定螺栓的拆卸,从而可对限位座结构进行便捷拆卸,通过浮渣与油拖网之间依附的方式,通过油拖网的便拆性,可增添对浮渣清理工作的便捷性,且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杆,以便油拖网在不同水域中的展开使用,增添油拖网对浮渣收集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浮渣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海上漏油是海上开采、运输、装卸和使用石油过程中发生的溢漏事故,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灾难,且石油泄露会产生大量的浮渣,其随着海水的漂浮涌动四处飘散,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海水污染问题,因此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回收工作。
专利文件:CN207553065U,公开了一种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包括“包括具有浮力的底座、油箱、浮渣回收器和液压马达,底座上设置有油缸,油缸内滑动设有活塞,该活塞将油缸内腔分隔成两个油腔,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固连有叶轮,液压马达的输入端与一驱动油管相连接,驱动油管的输出端与油箱相连通,回收装置还包括油路切换机构,底座上设有能够带动活塞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本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能够自动连续进行溢油浮渣回收”。
但上述装置在使用时采用器械工作的方式,对浮渣进行收集工作时,机器收集的方式虽然便捷,受浮渣中油渍粘连的影响,导致其会粘连于机器的内壁,在后续器械的清理工作中会存在着清理的不便,因此需要使用到一种方便清理的浮渣回收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包括多组主板,所述主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座,所述主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插接座;
所述插接座的内部插接有插接板,所述插接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一侧设置有气囊,所述限位座的底部设置有油拖网,所述插接座的正面螺纹贯穿连接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外表面螺纹贯穿于插接板的内部,所述油拖网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内部插接有配重杆。
优选的,所述驱动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密封仓,所述密封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密封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管,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尾端设置有驱动叶,且驱动杆贯穿于限位管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驱动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一侧螺纹贯穿连接有多个衔接螺栓。
优选的,所述驱动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网,且限位网套接于限位管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配重杆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盖,且连接盖的背面螺纹连接于限位筒的正面,所述连接盖的正面设置有转动把手。
优选的,两组所述相邻主板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安装有插接管和插接块,且插接块卡接于对应的插接管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固定螺栓的拆卸,从而可对限位座结构进行便捷拆卸,通过浮渣与油拖网之间依附的方式,通过油拖网的便拆性,可增添对浮渣清理工作的便捷性,且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杆,以便油拖网在不同水域中的展开使用,增添油拖网对浮渣收集的适用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囊的设置,增添装置在海水中的漂浮使用性,并通过驱动座的设置,对装置的使用增添驱动源,提高装置在海水中的机动性,从而增添装置使用的多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配重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座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座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接管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主板;2、驱动座;3、插接座;4、插接板;5、限位座;6、气囊;7、油拖网;8、固定螺栓;9、限位筒;10、配重杆;11、密封仓;12、驱动电机;13、限位管;14、驱动杆;15、驱动叶;16、定位板;17、衔接螺栓;18、限位架;19、限位网;20、连接盖;21、转动把手;22、插接管;23、插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和图5,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包括多组主板1,主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座2,主板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插接座3,插接座3的内部插接有插接板4,插接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座5,限位座5的一侧设置有气囊6,限位座5的底部设置有油拖网7,插接座3的正面螺纹贯穿连接有固定螺栓8,且固定螺栓8的外表面螺纹贯穿于插接板4的内部,油拖网7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筒9,限位筒9的内部插接有配重杆10,配重杆10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盖20,且连接盖20的背面螺纹连接于限位筒9的正面,连接盖20的正面设置有转动把手21;
装置在用于海面溢油浮渣的收集工作时,可通过气囊6的设置,使得装置在放置于海水内后,可通过气囊6进行漂浮,且油拖网7可通过配重杆10自身的重力影响,从而使得油拖网7可在海水中展开,装置在漂浮时可受海水浮动的影响,带动油拖网7的活动,溢油浮渣内含油较多,使其具有一定的粘性,随着油拖网7的活动可使得浮渣依附在油拖网上,限位座5与主板1之间通过插接座3和插接板4的插接进行安装连接,可通过对固定螺栓8的拆卸,从而可对限位座5结构进行拆卸,从而便于对油拖网7上浮渣的清理工作,且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更换不同重量的配重杆10,以便油拖网7在不同水域中的展开使用。
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6,驱动座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密封仓11,密封仓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2,密封仓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管13,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杆14,驱动杆14的尾端设置有驱动叶15,且驱动杆14贯穿于限位管13的内部,驱动座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板16,定位板16的一侧螺纹贯穿连接有多个衔接螺栓17,驱动座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架18,限位架18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网19,且限位网19套接于限位管13的外表面,两组相邻主板1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安装有插接管22和插接块23,且插接块23卡接于对应的插接管22内;
装置在使用时可在气囊6的漂浮作用下,通过海水的涌动对装置整体起到推动作用,当限位座5与主板1进行安装连接后,可通过驱动座2内驱动电机12的通电工作,其输出端可带动驱动杆14和驱动叶15的转动,从而可在海水内对装置起到推动作用,增添装置的机动性,限位网19的设置,对驱动杆14和驱动叶15的转动起到防护作用,驱动座2的设置,对装置的使用起到驱动源的作用,增添装置使用的多样性,且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节,主板1的安装长度,从而增添装置整体的适用性。
工作原理,装置在用于海上溢油浮渣的回收工作时,主板1之间可通过插接管22和插接块23的设置,使得相邻主板1之间可通过插接的方式进行安装连接,装置在使用时可根据限位座5的长度不同,调节主板1之间的安装数量,使其与限位座5的长度相对应,长度对应后,限位座5和主板1之间可通过插接板4与插接座3的插接进行安装连接,限位座5上可通过气囊6的设置,使得装置可借助气囊6的漂浮性,使得装置可漂浮在海面上,且油拖网7上可通过限位筒9的设置,限位筒9内可通过插接的方式对配重杆10进行插接,并通过连接盖20与限位筒9的安装连接,对配重杆10进行限位,通过增重,从而使得油拖网7可在海水中展开,驱动座2内可通过驱动电机12的通电工作,其输出端可带动驱动杆14和驱动叶15的转动,在驱动叶15的转动下,通过限位管13与海水的联通,从而可对装置起到推动作用,通过油拖网7在海水内的活动,可使得经过海面上漂浮的浮渣依附至油拖网7上。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包括多组主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座(2),所述主板(1)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插接座(3);
所述插接座(3)的内部插接有插接板(4),所述插接板(4)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座(5),所述限位座(5)的一侧设置有气囊(6),所述限位座(5)的底部设置有油拖网(7),所述插接座(3)的正面螺纹贯穿连接有固定螺栓(8),且固定螺栓(8)的外表面螺纹贯穿于插接板(4)的内部,所述油拖网(7)一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限位筒(9),所述限位筒(9)的内部插接有配重杆(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座(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密封仓(11),所述密封仓(1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仓(1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管(13),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安装有驱动杆(14),所述驱动杆(14)的尾端设置有驱动叶(15),且驱动杆(14)贯穿于限位管(13)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座(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板(16),所述定位板(16)的一侧螺纹贯穿连接有多个衔接螺栓(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座(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架(18),所述限位架(18)的内壁固定安装有限位网(19),且限位网(19)套接于限位管(13)的外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杆(10)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连接盖(20),且连接盖(20)的背面螺纹连接于限位筒(9)的正面,所述连接盖(20)的正面设置有转动把手(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相邻主板(1)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对称安装有插接管(22)和插接块(23),且插接块(23)卡接于对应的插接管(22)内。
CN202222615523.XU 2022-10-02 2022-10-02 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 Active CN218204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5523.XU CN218204258U (zh) 2022-10-02 2022-10-02 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5523.XU CN218204258U (zh) 2022-10-02 2022-10-02 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204258U true CN218204258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39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5523.XU Active CN218204258U (zh) 2022-10-02 2022-10-02 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204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46799U (zh) 塑料分选装置
CN205241276U (zh) 一种高效紧凑型浅层气浮设备
CN102583617A (zh) 隔离式多相均衡气浮装置
CN208022733U (zh) 一种气浮机
CN218204258U (zh) 一种方便清理的海上溢油浮渣回收装置
CN207227055U (zh) 一种密封式气浮机
CN220310700U (zh) 一种高效节水自动洗煤设备
CN103334414B (zh) 智能化浮子型吸油装置
CN201231083Y (zh)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
CN107244703A (zh) 一种密封式气浮机
CN101177939A (zh) 一种水面溢油回收器
CN101947498A (zh) 气动式浮选装置
CN206083191U (zh) 一种视窗清洁装置
CN212797239U (zh) 一种新型液面浮油收集装置
CN112358008B (zh) 一种聚合物驱油田污水处理装置
CN203296029U (zh) 自动控制式的收油装置
CN200981995Y (zh) 一种水面溢油回收器
CN109467162B (zh) 河道浮油分离装置
CN113247193A (zh) 一种基于遥控操作的水面清洁船
KR20170017091A (ko) 부유물 회수장치
CN109607679A (zh) 一种海上油水分离设备
CN215756843U (zh) 一种煤化工废水沉淀预处理装置
CN214570889U (zh) 一种使用性能优异的溶气气浮机
CN219280651U (zh) 一种海洋除油污装置
CN214570888U (zh) 一种效率高的气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