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99363U - 卡扣模组及箱体 - Google Patents

卡扣模组及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99363U
CN218199363U CN202222463512.4U CN202222463512U CN218199363U CN 218199363 U CN218199363 U CN 218199363U CN 202222463512 U CN202222463512 U CN 202222463512U CN 218199363 U CN218199363 U CN 218199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stener
base
base body
groove
convex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635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建树
解亚平
曾波
戴立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Yu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Yu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Yu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Yuanjing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635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99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99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993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卡扣模组及箱体,涉及装配结构技术领域。卡扣模组,包括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第一扣件设置于第一基体上;第二扣件设置于第二基体上,第二扣件远离第二基体的一端设有止退凸部,止退凸部与第二基体之间形成有收容槽;其中,当第一扣件收容于收容槽中,止退凸部与第一扣件相抵接,用以防止第一扣件沿收容槽的宽度方向退出,并且止退凸部与第一扣件相互抵接的面均为拔模斜面。本申请提供的卡扣模组实现了第一基体和第二基体的快拆,应用于箱体可实现无螺钉连接,外观上可以做到更美观,同时拆装方便,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拆装过程中不会损坏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可实现重复使用,延长了箱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卡扣模组及箱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装配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卡扣模组及箱体。
背景技术
常见的工作设备都有外置的箱体结构,箱体内设置有各种功能模块,箱体用于保护功能模块。
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各功能模块需要更换或维修,此过程中需要对箱体进行拆装。然而现有的箱体通常由多个板件组成,并且板件与板件之间通过多个螺钉相互紧固连接,所以在拆装箱体时需要先依次拧下螺钉,组装时再次装上螺钉,由此导致拆装繁琐,降低拆装的效率。另外,由于每次拧动螺钉的力度不可控,会存在螺钉在多次拧动出现滑丝的情况,从而导致板件与板件之间连接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卡扣模组及箱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达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卡扣模组,包括:
第一扣件,设置于第一基体上;和
第二扣件,设置于第二基体上,所述第二扣件远离所述第二基体的一端设有止退凸部,所述止退凸部与所述第二基体之间形成有收容槽;
其中,当所述第一扣件收容于所述收容槽中,所述止退凸部与所述第一扣件相抵接,用以防止所述第一扣件沿所述收容槽的宽度方向退出,并且所述止退凸部与所述第一扣件相互抵接的面均为拔模斜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拔模斜面的拔模斜度为5°~11°。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收容槽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扣件背向所述止退凸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斜面。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沿所述收容槽的宽度方向,所述止退凸部背向所述第一扣件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斜面。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扣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避让槽。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避让槽的深度为所述第一扣件厚度的一半。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止退凸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避让槽。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深度为所述止退凸部厚度的一半。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扣模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上的第一定位部;和
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上的第二定位部;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凹凸配合。
为达上述目的,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箱体,包括多个壳体件,所述壳体件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卡扣模组连接,其中,所述卡扣模组中的所述第一基体和所述第二基体均为所述壳体件。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卡扣模组及箱体,其中,卡扣模组通过将第一扣件收容于止退凸部与第二基体之间形成有收容槽中,并且通过止退凸部与第一扣件相抵接,用以防止第一扣件沿所述收容槽的宽度方向退出,实现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的扣合,从而实现第一基体与第二基体的可拆卸连接。由于止退凸部与第一扣件相互抵接的面均为拔模斜面,所以对第一基体或第二基体施加一定大小的外力即可将第一扣件从收容槽中拔出,实现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的解扣。由此,应用于箱体中,可实现无螺钉连接,外观上可以做到更美观,同时拆装方便,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并且拆装过程中不会损坏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可实现重复使用,延长了箱体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扣模组中第一扣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扣模组中第二扣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扣模组中第一扣件与第二扣件扣接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扣模组中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分解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箱体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基体;
200、第二基体;
300、第一扣件;310、拔模斜面;320、第一导向斜面;330、第一避让槽;340、第一加强筋;
400、第二扣件;410、止退凸部;420、收容槽;430、第二导向斜面;440、加强引脚;450、第二避让槽;460、第二加强筋;
500、第一定位部;
600、第二定位部;
700、箱体;710、壳体件;711、前壳件;712、侧壳件;713、顶壳件;714、底壳件;715、后壳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扣模组,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快拆功能的卡扣模组,该卡扣模组用于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之间的快拆连接。
其中,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可以为壳体、板、块或其它结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模组包括:第一扣件300和第二扣件400,其中,第一扣件300用于与第二扣件400相互扣接配合。
具体的,第一扣件300设置于第一基体100上,第二扣件400设置于第二基体200上。其中,第二扣件400远离第二基体200的一端设有止退凸部410,止退凸部410与第二基体200之间形成有收容槽420。
其中,当第一扣件300与第二扣件400相互扣接配合时,第一扣件300收容于收容槽420中,第二扣件400中的止退凸部410与第一扣件300相抵接。由此,止退凸部410可防止第一扣件300沿收容槽420的宽度方向w退出,从而实现第一基体100与第二基体200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沿收容槽420的宽度方向w,止退凸部410与第一扣件300相互抵接的面均为拔模斜面310。也即是说,止退凸部410与第一扣件300相互抵接的面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该倾斜角度为拔模斜度。
可以理解的,由于止退凸部410与第一扣件300相互抵接的面均为拔模斜面310,所以对第一基体100或第二基体200施加一定大小的外力即可将第一扣件300从收容槽420中拔出,实现第一扣件300与第二扣件400的解扣,从而实现了第一基体100与第二基体200的快速拆卸。所以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卡扣模组可实现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的快速拆卸和安装,无需采用螺钉连接,提升了拆装效率。
另外,第一扣件300和第二扣件400在扣接和解扣的过程中,无需借助外部工具,从而不会造成第一扣件300、第二扣件400、第一基体100以及第二基体200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
可选地,第一扣件300为凸块结构,止退凸部410与第二扣件400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为了确保第一扣件300和第二扣件400解扣时所需的外力大小在合理范围内,也即是说,施加的外力不能过大造成第一扣件300和第二扣件400的损坏,外力也不能过小,导致第一扣件300和第二扣件400扣接不稳定,第一基体100与第二基体200容易脱离连接。由此,止退凸部410与第一扣件300的拔模斜面310的拔模斜度的取值范围为5°~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拔模斜面310的拔模斜度的取值范围为5°~10°。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拔模斜面310的拔模斜度的取值范围为6°~10°。
可选地,拔模斜面310的拔模斜度还可以选择为6.2°、6.5°、6.8°、7°、7.2°、7.6°、7.9°、8.1°、8.5°、8.7°、9°、9.2°、9.5°或9.8°。应当理解的,上述仅是举例说明,不作为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收容槽420的宽度方向w,第一扣件300背向止退凸部410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20。由此在进行第一扣件300与第二扣件400的扣接时,推动第一扣件300和第二扣件400相互靠近,此时第一扣件300的第一导向斜面320会先与第二扣件400的止退凸部410相抵接,在推力的持续推动作用下第一导向斜面320与止退凸部410的推力逐渐增大,使得第二扣件400持续产生弯曲形变,直到第一扣件300在推力的驱动下滑入收容槽420中,第二扣件400会恢复初始状态从而形成扣接。其中,第一导向斜面320具有一定的导向过渡作用,便于第一扣件300与第二扣件400顺利地完成扣接配合。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沿收容槽420的宽度方向w,可以在止退凸部410背向第一扣件300的一侧设置第二导向斜面430。同理,在进行第一扣件300与第二扣件400的扣接时,推动第一扣件300和第二扣件400相互靠近,此时第一扣件300会先与第二扣件400的第二导向斜面430相抵接,在推力的持续推动作用下第二导向斜面430与第一扣件300的推力也会逐渐增大,使得第二扣件400持续产生弯曲形变,直到第一扣件300驱动下滑入收容槽420中,第二扣件400会恢复初始状态从而形成扣接。其中,第二导向斜面430同样具有一定的导向过渡作用,便于第一扣件300与第二扣件400顺利地完成扣接配合。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沿收容槽420的宽度方向w,第一扣件300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20,止退凸部410上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20。在进行第一扣件300与第二扣件400的扣接时,第一导向斜面320与第二导向斜面430先接触并抵接,由于第一导向斜面320与第二导向斜面430的作用,可减少第二扣件400初始时的形变量,在扣接过程中,可使得第二扣件400的形变量的递增更平顺,从而确保第一扣件300与第二扣件400顺利地完成扣接配合,防止第一扣件300和第二扣件400的损坏。
需要说明的,第一导向斜面320的过渡处进行圆滑处理,第二导向斜面430的过渡处进行圆滑处理。
请参阅图3,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扣件300与第二扣件400实现扣接的过程中,第二扣件400在产生形变时,第二扣件400与第二基体200的结合处会产生应力,为了确保第二扣件400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在第二扣件400远离止退凸部410的一端设置有加强引脚440,加强引脚440向远离止退凸部410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二基体200连接为一体。由此,通过加强引脚440来提高第二扣件400的结构强度,延长第二扣件400的使用寿命。
其中,加强引脚440与第二扣件400为一体结构。
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例中,第一扣件300通过注塑成工艺加工制得,并且在第一扣件30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避让槽330。可以理解的,第一扣件300注塑成型,开模时内部会存在内应力,设置第一避让槽330可防止第一扣件300开模后出现缩水的问题,确保第一扣件300保持原有尺寸,提高制造精度,同时确保第一扣件300与第二扣件400的配合精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扣件300上设有两个第一避让槽330,两个第一避让槽330之间形成有第一加强筋340,从而可提高第一扣件30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第一避让槽330的深度为第一扣件300厚度的一半。
请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扣件400通过注塑成工艺加工制得,由此在止退凸部41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避让槽450。从而通过第二避让槽450可防止第二扣件400开模后出现缩水的问题,确保第二扣件400保持原有尺寸,提高制造精度,同时确保第一扣件300与第二扣件400的配合精度。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扣件400上设有两个第二避让槽450,两个第二避让槽450之间形成有第二加强筋460,从而可提高第二扣件400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第二避让槽450的深度为止退凸部410厚度的一半。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卡扣模组。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基础上做出的改进,相比于上述实施例一,区别之处在于: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模组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基体100上的第一定位部500和设置于第二基体200上的第二定位部600。其中,第一定位部500与第二定位部600为凹凸配合。
可选地,第一定位部500和第二定位部60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均可设置为多个,由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做作具体限定。
具体的,第一定位部500为定位凸台,第二定位部600为定位孔,定位孔的形状与定位凸台的形状相适配。由此,在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连接时,定位凸台插入定位孔中,实现凹凸配合,从而以实现第一扣件300与第二扣件400的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凸台与定位孔为过盈配合,即定位凸台与定位孔为紧配合,以确保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结合后更紧密。
进一步的,定位凸部的端面设有导向锥部,以便于定位凸部快速插入对应的定位孔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定位部500为定位孔,第二定位部600为定位凸部。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箱体700。其中,箱体700包括多个壳体件710,壳体件710之间通过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提供的卡扣模组连接,其中,卡扣模组中的第一基体100和第二基体200均为壳体件710。
请参阅图5,具体的,多个壳体件710包括前壳件711和两个侧壳件712,两个侧壳件712分设于前壳件711的两侧,其中,前壳件711朝向侧壳件712一侧的缘部设有多个第一扣件300,每个侧壳件712靠近前壳件711的一侧的缘部设有多个第二扣件400。由此,前壳件711与两个侧壳体通过第一扣件300和第二扣件400实现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壳件711还设有上述实施例二中的第一定位部500,两个侧壳件712上设有上述实施例二中的第二定位部6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壳体件710中还包括顶壳件713、底壳件714和后壳件715,其中,顶壳件713与底壳件714沿竖直方向相对布置,后壳件715与前壳件711相对布置,顶壳件713与前壳件711之间通过第一扣件300和第二扣件400进行扣接连接,底壳件与侧壳件712之间采用第一定位部500与第二定位部600进行紧配合。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箱体700安装连接方便,拆卸快捷,提供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同时,通过第一扣件300和第二扣件400连接稳定性有保证,且多次拆卸后依然保持连接结构的稳定性,使用寿命更长,间接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实施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卡扣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扣件(300),设置于第一基体(100)上;和
第二扣件(400),设置于第二基体(200)上,所述第二扣件(400)远离所述第二基体(200)的一端设有止退凸部(410),所述止退凸部(410)与所述第二基体(200)之间形成有收容槽(420);
其中,当所述第一扣件(300)收容于所述收容槽(420)中,所述止退凸部(410)与所述第一扣件(300)相抵接,用以防止所述第一扣件(300)沿所述收容槽(420)的宽度方向退出,并且所述止退凸部(410)与所述第一扣件(300)相互抵接的面均为拔模斜面(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模斜面(310)的拔模斜度为5°~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收容槽(420)的宽度方向,所述第一扣件(300)背向所述止退凸部(410)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模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收容槽(420)的宽度方向,所述止退凸部(410)背向所述第一扣件(300)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向斜面(4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件(30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避让槽(33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扣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槽(330)的深度为所述第一扣件(300)厚度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扣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退凸部(41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避让槽(45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扣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避让槽(450)的深度为所述止退凸部(410)厚度的一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模组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第一基体(100)上的第一定位部(500);和
设置于所述第二基体(200)上的第二定位部(600);
其中,所述第一定位部(500)与所述第二定位部(600)为凹凸配合。
10.一种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壳体件(710),所述壳体件(710)之间通过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卡扣模组连接,其中,所述卡扣模组中的所述第一基体(100)和所述第二基体(200)均为所述壳体件(710)。
CN202222463512.4U 2022-09-16 2022-09-16 卡扣模组及箱体 Active CN218199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3512.4U CN218199363U (zh) 2022-09-16 2022-09-16 卡扣模组及箱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63512.4U CN218199363U (zh) 2022-09-16 2022-09-16 卡扣模组及箱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99363U true CN218199363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33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63512.4U Active CN218199363U (zh) 2022-09-16 2022-09-16 卡扣模组及箱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993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150347A1 (en) Optical connector
US9997863B2 (en) Connector
US11445629B2 (en) Fastener for use in electronic device
CN218199363U (zh) 卡扣模组及箱体
US20100024304A1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US20130084128A1 (en) Latch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two boards
US7544084B1 (en) Connector including housing shells secured together
KR20130037753A (ko) 레버 타입 커넥터
CN217563928U (zh) 清洁水枪的显示屏安装结构
CN112973151B (zh) 组装玩具
CN209838853U (zh) 一种自锁滑块插销
CN210291742U (zh) 一种面板灯的安装结构及面板灯
CN218352874U (zh) 车辆控制器
CN218897386U (zh) 电器显示器的锁定件、固定组件、电器的面板组件和电器
CN218849776U (zh) 一种辐射单元组件固定件
CN218334459U (zh) 装饰盖扣合互锁结构及装饰盖
CN218142081U (zh) 一种无人机可拆卸式外壳结构
CN217510085U (zh) 升降桌及其桌面板组件
CN214589348U (zh) 连接器
CN220341389U (zh) 一种支撑件及电池
CN212031783U (zh) 可堆栈光纤适配器
CN220253556U (zh) 一种连接器壳
CN216772039U (zh) 一种卡扣自锁的sc连接组件及其开锁结构
CN217640103U (zh) 硬盘支架、硬盘组件及机箱
CN212992453U (zh) 用于电视机的全卡勾式组装后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