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86256U - 窗帘开合器 - Google Patents

窗帘开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86256U
CN218186256U CN202221816709.5U CN202221816709U CN218186256U CN 218186256 U CN218186256 U CN 218186256U CN 202221816709 U CN202221816709 U CN 202221816709U CN 218186256 U CN218186256 U CN 218186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tain
wheel
guide rail
driving wheel
d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1670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朝君
成铁芳
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onghui Intelligent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onghui Intelligen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onghui Intelligent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onghui Intelligent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1670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86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86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86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窗帘开合器,包括壳体、驱动轮、悬挂件和调节组件。壳体包括座体和连接于座体的端部,端部的宽度小于座体的宽度,驱动轮设于端部壳体并用于与悬挂窗帘的导轨贴合,驱动轮用于被驱使相对壳体端部转动以实现窗帘开合器沿导轨的移动,悬挂件设于座体壳体且用于悬挂于窗帘或导轨,调节组件设于座体壳体且用于手动调整悬挂件在壳体座体的位置以实现悬挂件相对壳体座体的伸缩移动。上述窗帘开合器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手动驱使悬挂件相对壳体伸缩移动,即可调整壳体与导轨之间的间距,进而方便地调整驱动轮与导轨之间的预紧力,座体和端部的设置可充分利用壳体的内部空间,以减少壳体的用料并提升窗帘开合器内部零部件的布局紧凑性。

Description

窗帘开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窗帘开合器。
背景技术
居家窗帘一般通过吊环可滑动地悬挂于导轨上,窗帘带动吊环沿导轨滑动即可实现窗帘的收拢或散开。相关技术中,可将电动化的窗帘开合器悬挂于吊环或导轨,窗帘开合器沿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并带动窗帘收拢和散开,从而提升窗帘开合的便利性。
由于窗帘开合器沿导轨方向的移动需借助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因此一般需使得悬挂于导轨的窗帘开合器与导轨保持一定的预紧力,但现有的窗帘开合器难以调整与导轨之间的预紧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帘开合器,以便于调整窗帘开合器与导轨之间的预紧力。
一种窗帘开合器,包括:
壳体,包括座体和连接于所述座体的端部,所述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座体的宽度;
驱动轮,设于所述端部并用于与悬挂窗帘的导轨贴合,所述驱动轮用于被驱使相对所述端部转动以实现所述窗帘开合器沿所述导轨的移动;
悬挂件,设于所述座体且用于悬挂于窗帘或导轨;及
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座体且用于手动调整所述悬挂件在所述座体的位置以实现所述悬挂件相对所述座体的伸缩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窗帘开合器沿所述导轨移动的方向上,所述驱动轮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悬挂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驱使两侧的所述悬挂件相对所述座体同步伸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传动杆及与所述传动杆联动的连接件,所述传动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座体,所述驱动轮的两侧的所述悬挂件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传动杆用于被手动驱使相对所述座体转动,以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悬挂件伸缩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传动杆螺纹传动,所述悬挂件及所述连接件关于所述传动杆的轴线呈轴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杆的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驱动轮相对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端,且所述旋钮凸出于所述座体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悬挂件以实现所述悬挂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弹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悬挂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且套设于所述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连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传动杆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平衡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平衡杆滑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帘开合器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电池及驱动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器联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设于所述驱动轮与所述调节组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窗帘开合器包括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联动的安全轮组,以及与所述驱动轮联动的中间轮组,所述安全轮组包括第一轮、连接块和第二轮,所述第一轮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联动,所述连接块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轮,所述第二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第二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轮的转动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窗帘开合器安装于所述导轨后,所述驱动器停止工作后,所述第二轮与所述中间轮组脱离;所述驱动器被启动后,所述第一轮驱使所述第二轮绕所述第一轮的转动轴线旋转至与所述中间轮组啮合。
上述窗帘开合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窗帘开合器包括壳体、驱动轮、悬挂件和调节组件,壳体包括座体和连接于座体的端部,端部的宽度小于座体的宽度,驱动轮设于端部壳体并用于与悬挂窗帘的导轨贴合,驱动轮用于被驱使相对壳体端部转动以实现窗帘开合器沿导轨的移动,悬挂件设于座体壳体且用于悬挂于窗帘或导轨,调节组件设于座体壳体且用于手动调整悬挂件在壳体座体的位置以实现悬挂件相对壳体座体的伸缩移动,在窗帘开合器的使用过程中,其可通过悬挂件悬挂于窗帘或导轨上,通过手动驱使悬挂件相对壳体伸缩移动,即可调整壳体与导轨之间的间距,进而方便地调整驱动轮与导轨之间的预紧力,座体和端部的设置可充分利用壳体的内部空间,以减少壳体的用料并提升窗帘开合器内部零部件的布局紧凑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窗帘开合器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的窗帘开合器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窗帘开合器的爆炸图;
图4为图3所示窗帘开合器的另一种爆炸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驱动器与传动组件的爆炸图,其中第二轮与中间轮组处于脱离状态;
图6为另一实施例的驱动器与传动组件的爆炸图,其中第二轮与传动组件处于啮合状态。
附图标记:
10、窗帘开合器 11、壳体 111、座体
113、端部 12、驱动轮 13、悬挂件
14、调节组件 141、传动杆
143、连接件
145、旋钮 1451、本体 1453、限位部
147、平衡杆 148、弹性件 149、限位件
15、电路板 16、电池 17、驱动器
18、传动组件 181、安全轮组 1811、第一轮
1813、连接块 1815、第二轮 183、中间轮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窗帘开合器10,窗帘开合器10可直接或间接悬挂于用于悬挂窗帘的导轨上,并与窗帘连接,以带动窗帘在导轨移动,进而实现窗帘的自动收拢或散开,以提升窗帘开合的便利性。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窗帘开合器10可悬挂于窗帘的吊环上。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窗帘开合器10可悬挂于圆柱形或工字形或其他形状的导轨上,或者通过其他中间连接件悬挂于导轨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结合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例如红外、蓝牙或WiFi等技术,实现窗帘开合器10的无线控制,进一步提升窗帘开合的便利性,并融入智能家居系统中,提升用户体验。
窗帘开合器10大致呈块状,其包括壳体11、驱动轮12、悬挂件13和调节组件14。窗帘开合器10的外观主要由壳体11来呈现,且壳体11可以为整个窗帘开合器10提供结构刚性。驱动轮12、悬挂件13以及调节组件14可安装于壳体11,并由壳体11起到限位和保护作用。壳体11的材质可以为非金属材质例如塑胶或陶瓷等,壳体11的材质也可以为金属例如铝合金、镁合金或不锈钢等。
驱动轮12设于壳体11并用于与悬挂窗帘的导轨贴合,驱动轮12用于被驱使相对壳体11转动以实现窗帘开合器10沿导轨的移动。具体地,驱动轮12可以呈光滑的圆柱状,在窗帘开合器10悬挂于窗帘或导轨后,正常情况下驱动轮12可抵接导轨的表面,窗帘开合器10的内部驱动机构可驱使驱动轮12相对壳体11转动,从而利用驱动轮12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窗帘开合器10相对导轨的移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在窗帘开合器10悬挂于窗帘或导轨后,驱动轮12的转动轴线与导轨的长度延伸方向垂直,这种设置可保证驱动轮12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向与导轨的延伸方向一致,以防止窗帘开合器10的移动产生偏斜趋势而造成运动不畅或造成局部位置的过渡磨损。
悬挂件13设于壳体11且用于悬挂于窗帘或导轨。在本实施方式中,悬挂件13为金属挂钩,其一端伸入壳体11内,相对的另一端则暴露于外界且呈钩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悬挂件13可用于悬挂至窗帘的吊环以防止窗帘开合器10掉落且能带动窗帘沿导轨移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悬挂件13也可悬挂于形状适配的导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悬挂件13的形状可以根据导轨的结构进行适应性地调整,以适配不同形状的导轨。
调节组件14设于壳体11且用于手动调整悬挂件13在壳体11的位置以实现悬挂件13相对壳体11的伸缩移动。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窗帘开合器10相对导轨的移动依靠的是驱动轮12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在窗帘开合器10悬挂于导轨或窗帘时,需要保证驱动轮12与导轨之间存在适宜大小的预紧力。过大的预紧力会造成窗帘开合器10的运动阻力过大,过小的预紧力则可能导致窗帘开合器10在导轨打滑。在窗帘开合器10悬挂于窗帘或者导轨时,可通过手动调整悬挂件13在壳体11的位置,使得悬挂件13相对壳体11伸缩移动,进而调整驱动轮12与导轨之间的间距,以改变导轨对驱动轮12的挤压力,从而方便地调整驱动轮12与导轨之间的预紧力。
继续参考图1和图2,窗帘开合器10的壳体11呈一端大、一端小的结构,其驱动轮12安装在小端,且该端的端面为圆柱面的一部分,驱动轮12凸出于圆柱面状的端面设置。在窗帘开合器10的使用过程中,其宽度方向与导轨的延伸方向平行,也即窗帘开合器10的宽度方向与其前进或后退方向平行,驱动轮12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与窗帘开合器10的宽度方向垂直。
具体地,壳体11可包括座体111及与座体111一体成型的端部113,座体111的宽度大于端部113的宽度,驱动轮12安装于端部113的远离座体111的一端且凸出于端部113,端部113的远离座体111的端面为圆柱面的一部分。悬挂件13、调节组件14分别设于座体111,且端部113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悬挂件13,以提升窗帘开合器10在导轨的运动平稳性。换言之,在窗帘开合器10沿导轨移动的方向上,驱动轮12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悬挂件13,调节组件14用于驱使两侧的悬挂件13相对壳体11的座体111同步伸缩。座体111和端部113的设置可充分利用壳体11的内部空间,以减少壳体11的用料并提升窗帘开合器10内部零部件的布局紧凑性。同步伸缩可以理解为两侧的悬挂件13的伸缩移动不存在时间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悬挂件13可以设置为更多个。
结合图3和图4,窗帘开合器10可包括电路板15、电池16、驱动器17及传动组件18等结构,驱动器17可以为步进电机,其与传动组件18联动并安装于端部113内,驱动器17通过传动组件18与驱动轮12联动,以驱使驱动轮12相对壳体11转动。电池16、电路板15、悬挂件13和调节组件14等可安装于座体111内,从而使得窗帘开合器10的内部零部件布置较为紧凑。其中,电路板15可集成驱动器17的控制电路以及其他电子元器件例如控制芯片等,电池16可以为可反复充放电的锂电池16,电池16与电路板15电性连接并可用于为电路板15上的电子元器件以及驱动器17供电。
参考图4,调节组件14包括传动杆141及与传动杆141联动的连接件143,传动杆141可转动地设于壳体11的座体111,驱动轮12的两侧的悬挂件13分别连接于连接件143以使两侧的悬挂件13能够相对壳体11同步移动。传动杆141用于被手动驱使相对壳体11的座体111转动,以通过连接件143带动悬挂件13伸缩移动。连接件143与传动杆141螺纹传动,以将连接件143相对壳体11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传动杆141相对壳体11的直线移动。悬挂件13及连接件143关于传动杆141的轴线呈轴对称设置。在悬挂件13为挂钩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143可以大致呈杆状,连接件143与传动杆141螺纹传动且悬挂件13及连接件143关于传动杆141的轴线呈轴对称设置,以使连接件143及两侧的悬挂件13的受力平衡,以保证悬挂件13移动的平稳性,防止悬挂件13相对壳体11运动时产生卡顿。
进一步,调节组件14可包括连接于传动杆141的旋钮145,旋钮145与驱动轮12相对设置于壳体11的两端,且旋钮145凸出于壳体11的座体111外。旋钮145可用于作为施力点,以便于用户通过手指拧动旋钮145,进而驱使传动杆141相对壳体11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传动杆141与连接件143的螺纹传动结构也可以替换为齿轮齿条传动结构或者蜗轮蜗杆传动结构,旋钮145在壳体11的位置可以适应性地调整。
继续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旋钮145大致呈圆柱状,其可包括本体1451和限位部1453,本体1451和限位部1453中的至少一者连接于传动杆141。壳体11的座体111在相对驱动轮12的一端开设有通孔(图未标),旋钮145穿设于通孔且本体1451凸出于壳体11外部,限位部1453则位于壳体11内。限位部1453的宽度大于本体1451的宽度且限位部1453的宽度大于通孔的宽度,从而可以防止旋钮145轻易从壳体11脱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14可包括两个平衡杆147,平衡杆147固定连接于壳体11,且传动杆141的两侧分别设有平衡杆147,连接件143与平衡杆147滑动配合。平衡杆147可以对连接件143相对壳体11的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以使连接件143和悬挂件13的运动更为平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组件14还可包括弹性件148,弹性件148连接于连接件143和悬挂件13以实现悬挂件13与连接件143的弹性连接。两物的弹性连接可简单地理解为,一物可相对另一物运动并引起弹性变形,弹性变形的回复力具有使得两物回复至初始位置的趋势。弹性件148的设置,使得悬挂件13可以相对连接件143产生位移并在弹性件148内积蓄弹性势能,以使悬挂件13能够更好地匹配窗帘的吊环或导轨的外形,保证窗帘开合器10的悬挂稳定性,并防止刚性连接或冲击对窗帘开合器10的内部结构造成损坏。
具体地,参考图4,调节组件14可包括限位件149,悬挂件13可滑动地穿设于连接件143,限位件149与悬挂件13固定连接,弹性件148可以为弹簧并套设于悬挂件13且设于连接件143与限位件149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件149相比连接件143更远离驱动轮12,也即在传动杆141的轴线延伸方向上,连接件143位于限位件149与驱动轮12之间。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件149也可比连接件143更靠近驱动轮12。当然,弹簧也可以采用弹片或弹性柱等替换。
限位件149也可以关于传动杆141的轴线呈轴对称布置,以使悬挂件13的受力较为平衡,以提升悬挂件13相对壳体11的运动平稳性。
参考图3和图4,驱动器17设于驱动轮12与调节组件14之间。换言之,在传动杆141的轴线延伸方向,驱动器17可设置于驱动轮12与调节组件14之间,以避免驱动器17对调节组件14的工作产生干涉,并使得窗帘开合器10内部的零部件布局较为紧凑。
参考5和图6,传动组件18可包括与驱动器17的输出端联动的安全轮组181,以及与驱动轮12联动的中间轮组183,安全轮组181包括第一轮1811、连接块1813和第二轮1815,第一轮1811与驱动器17的输出端联动,连接块1813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轮1811,第二轮1815可转动连接于连接块1813,第二轮1815的转动轴线与第一轮1811的转动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在窗帘开合器10安装于导轨后,驱动器17停止工作后,第二轮1815与中间轮组183脱离,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轮1815在重力作用下可与中间轮组183脱离。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窗帘开合器10不再相对导轨移动时,可对驱动器17施加一个短时的反向电压,以使第二轮1815与中间轮组183脱离。在未启动驱动器17的情况下,驱动轮12的旋转不会传导至驱动器17,在窗帘开合器10悬挂于导轨或窗帘且可被窗帘带动而沿导轨移动的情况下,人为拉动窗帘使得窗帘及窗帘开合器10沿导轨移动时,安全轮组181的设置使得驱动轮12相对壳体11的转动不会传导至驱动器17,从而可避免驱动器17相关结构的损坏。
当驱动器17被启动后,第一轮1811驱使第二轮1815绕第一轮1811的转动轴线旋转至与中间轮组183啮合。驱动器17的扭矩即可传递至驱动轮12,进而带动驱动轮12相对壳体11转动,以使窗帘开合器10沿导轨移动并带动窗帘开合器10合拢或散开。
上述窗帘开合器10,由于窗帘开合器10包括壳体11、驱动轮12、悬挂件13和调节组件14,驱动轮12设于壳体11并用于与悬挂窗帘的导轨贴合,驱动轮12用于被驱使相对壳体11转动以实现窗帘开合器10沿导轨的移动,悬挂件13设于壳体11且用于悬挂于窗帘或导轨,调节组件14设于壳体11且用于手动调整悬挂件13在壳体11的位置以实现悬挂件13相对壳体11的伸缩移动,在窗帘开合器10的使用过程中,其可通过悬挂件13悬挂于窗帘或导轨上,通过手动驱使悬挂件13相对壳体11伸缩移动,即可调整壳体11与导轨之间的间距,进而方便地调整驱动轮12与导轨之间的预紧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窗帘开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包括座体和连接于所述座体的端部,所述端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座体的宽度;
驱动轮,设于所述端部并用于与悬挂窗帘的导轨贴合,所述驱动轮用于被驱使相对所述端部转动以实现所述窗帘开合器沿所述导轨的移动;
悬挂件,设于所述座体且用于悬挂于窗帘或导轨;及
调节组件,设于所述座体且用于手动调整所述悬挂件在所述座体的位置以实现所述悬挂件相对所述座体的伸缩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帘开合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窗帘开合器沿所述导轨移动的方向上,所述驱动轮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悬挂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驱使两侧的所述悬挂件相对所述座体同步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窗帘开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传动杆及与所述传动杆联动的连接件,所述传动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座体,所述驱动轮的两侧的所述悬挂件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传动杆用于被手动驱使相对所述座体转动,以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悬挂件伸缩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开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传动杆螺纹传动,所述悬挂件及所述连接件关于所述传动杆的轴线呈轴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帘开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杆的旋钮,所述旋钮与所述驱动轮相对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端,且所述旋钮凸出于所述座体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帘开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悬挂件以实现所述悬挂件与所述连接件的弹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帘开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悬挂件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且套设于所述悬挂件,所述悬挂件可滑动地穿设于所述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帘开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两个平衡杆,所述平衡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且所述传动杆的两侧分别设有所述平衡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平衡杆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窗帘开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开合器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电池及驱动器,所述驱动轮与所述驱动器联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设于所述驱动轮与所述调节组件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帘开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帘开合器包括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联动的安全轮组,以及与所述驱动轮联动的中间轮组,所述安全轮组包括第一轮、连接块和第二轮,所述第一轮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联动,所述连接块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轮,所述第二轮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块,所述第二轮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轮的转动轴线平行且间隔设置;在所述窗帘开合器安装于所述导轨后,所述驱动器停止工作后,所述第二轮与所述中间轮组脱离;所述驱动器被启动后,所述第一轮驱使所述第二轮绕所述第一轮的转动轴线旋转至与所述中间轮组啮合。
CN202221816709.5U 2022-07-14 2022-07-14 窗帘开合器 Active CN218186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6709.5U CN218186256U (zh) 2022-07-14 2022-07-14 窗帘开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16709.5U CN218186256U (zh) 2022-07-14 2022-07-14 窗帘开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86256U true CN218186256U (zh) 2023-01-03

Family

ID=84648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16709.5U Active CN218186256U (zh) 2022-07-14 2022-07-14 窗帘开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86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13983A1 (zh) 螺母丝杠式自动门开闭机构、汽车自动门和汽车
ITMI20130044A1 (it) Cerniera
CN101967930A (zh) 汽车电动尾门驱动机构
TWI547415B (zh) 馬達驅動裝置及手自一體的電動車折疊裝置
CN204128025U (zh) 可自动翻门的抽油烟机
CN218186256U (zh) 窗帘开合器
JP2011062497A (ja) カーテン装置
CN115316836A (zh) 窗帘开合器
CN201953250U (zh) 自关闭半自动门
CN201818174U (zh) 汽车电动尾门驱动机构
JP2016056651A (ja) 運動エネルギー取込み装置
CN201015526Y (zh) 门窗窗帘用电动手动一体化控制装置
CN203420533U (zh) 用于门锁的离合器控制装置
CN205370243U (zh) 平开窗滑臂开窗器
CN105201354B (zh) 一种折叠门相邻门扇连动机构
CN209256963U (zh) 机器人及其手指传动结构
JP6629472B1 (ja) 窓開閉装置
CN203213791U (zh) 汽车玻璃升降器
CN110254585B (zh) 折叠电动骑行车的脚蹬结构
CN112790546A (zh) 一种沙发机架结构及沙发
CN201348121Y (zh) 一种升降架机构
CN211549258U (zh) 电动铰链
CN110103793A (zh) 汽车座椅侧翼宽度手动调节机构
CN209037732U (zh) 用于车座遮雨棚的升降架
CN109236098A (zh) 一种冰箱门把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