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4200U - 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74200U
CN218174200U CN202222239673.5U CN202222239673U CN218174200U CN 218174200 U CN218174200 U CN 218174200U CN 202222239673 U CN202222239673 U CN 202222239673U CN 218174200 U CN218174200 U CN 218174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wall
groups
wire
wire har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3967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华根
竺烽烽
竺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Nuosh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Nuosh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Nuosh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Nuosh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3967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74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74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742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固定侧板,两组所述固定侧板之间轴承连接有输出轴,且输出轴右端连接有输出电机,所述输出轴外壁连接有绕线筒,所述输出电机下方设置有安装于固定侧板的安装板,且绕线筒前方设置有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轴承连接于两组固定侧板的双向丝杆,且双向丝杆外部套设有套件,所述双向丝杆外壁开设有双向螺纹槽,且双向螺纹槽内部插设有连接于套件内壁的插杆,所述套件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导向机构,能够使得导向件进行左右的往复移动,将线束穿过贯穿导向孔后,即可使得线束进行左右的往复移动,从而将线束均匀的缠绕至绕线筒外壁。

Description

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
背景技术
线束为一定负载源组提供服务设备的总体,多为几组线芯进行螺旋缠绕,而后外部包裹保护材料,为了便于对线束进行收集运输,一般通过将线束缠绕于筒件外部;
现有的绕线机构多通过输出电机带动筒件进行转动从而对线束进行缠绕收集,但是现有的绕线机构还存在以下问题:
在缠绕的过程中并未设置有导向机构,导致线束长时间的缠绕于筒件某一处,导致线束缠绕不均,美观性较差,且为后续的放线造成一定阻碍。
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线束用绕线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包括固定侧板,两组所述固定侧板之间轴承连接有输出轴,且输出轴右端连接有输出电机,所述输出轴外壁连接有绕线筒,所述输出电机下方设置有安装于固定侧板的安装板,且绕线筒前方设置有导向机构;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轴承连接于两组固定侧板的双向丝杆,且双向丝杆外部套设有套件,所述双向丝杆外壁开设有双向螺纹槽,且双向螺纹槽内部插设有连接于套件内壁的插杆,所述套件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件,且导向件内部开设有供线束贯穿的导向孔。
优选的,两组所述固定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且导向杆外壁套设有连接于套件的连接块。
优选的,所述导向孔内壁设置有滚动组件,且滚动组件包括开设于导向件内壁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部活动连接有滚珠。
优选的,所述滚动组件设置有六组,以导向孔圆心为轴均匀分布于导向件内壁。
优选的,所述输出轴外壁和双向丝杆右端皆固定连接有皮带轮,且两组皮带轮之间缠绕有传动皮带。
优选的,所述绕线筒左右两侧外壁皆固定连接有限位环,且限位环直径大于绕线筒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导向机构,能够使得导向件进行左右的往复移动,将线束穿过贯穿导向孔后,即可使得线束进行左右的往复移动,从而将线束均匀的缠绕至绕线筒外壁;
同时设置有皮带轮和传动皮带,使得双向丝杆和绕线筒共用输出电机的动力来源,并不需要增加新的动力来源,节省了能源的使用,增加了装置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向件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10、固定侧板;120、输出轴;130、输出电机;140、绕线筒;150、安装板;210、双向丝杆;220、套件;230、双向螺纹槽;240、插杆;250、导向件;260、导向孔;270、凹槽;280、滚珠;290、限位环;291、皮带轮;292、传动皮带;293、导向杆;294、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包括固定侧板110,两组固定侧板110之间轴承连接有输出轴120,且输出轴120右端连接有输出电机130,输出轴120外壁连接有绕线筒140,输出电机130下方设置有安装于固定侧板110的安装板150,且绕线筒140前方设置有导向机构;
导向机构包括轴承连接于两组固定侧板110的双向丝杆210,且双向丝杆210外部套设有套件220,双向丝杆210外壁开设有双向螺纹槽230,且双向螺纹槽230内部插设有连接于套件220内壁的插杆240,套件220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件250,且导向件250内部开设有供线束贯穿的导向孔260。
在具体操作中,将线束贯穿导向孔260连接于绕线筒140外壁,当双向丝杆210转动时,带动双向螺纹槽230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插杆240在双向螺纹槽230内部往复的滑动,带动导向件250沿着双向丝杆210的轨迹进行左右的往复式移动,从而将线束均匀的缠绕至绕线筒140外壁,提升了线束缠绕后的美观性,同时为后续的放线提供便利。
两组固定侧板110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293,且导向杆293外壁套设有连接于套件220的连接块294。
通过上述设计,对套件220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避免套件220随着双向丝杆210的转动进行旋转,实现套件220的左右往复式移动。
导向孔260内壁设置有滚动组件,且滚动组件包括开设于导向件250内壁的凹槽270,凹槽270内部活动连接有滚珠280。
通过上述设计,降低线束和导向孔260内壁之间的摩擦力,避免线束收到磨损。
滚动组件设置有六组,以导向孔260圆心为轴均匀分布于导向件250内壁。
通过上述设计,能够全面对线束进行导向。
输出轴120外壁和双向丝杆210右端皆固定连接有皮带轮291,且两组皮带轮291之间缠绕有传动皮带292。
通过上述设计,使得双向丝杆210和绕线筒140共用输出电机130的动力来源,并不需要增加新的动力来源,节省了能源的使用,增加了装置的经济效益。
绕线筒140左右两侧外壁皆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90,且限位环290直径大于绕线筒140的直径。
通过上述设计,对线束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使得线束仅能够缠绕于绕线筒140外壁。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线束贯穿导向孔260连接于绕线筒140外壁,当输出电机130启动后,此时绕线筒140开始旋转,通过皮带轮291和传动皮带292的传动,即可带动双向丝杆210和双向螺纹槽230进行旋转,从而使得插杆240在双向螺纹槽230内部往复的滑动,带动导向件250沿着双向丝杆210的轨迹进行左右的往复式移动,从而将线束均匀的缠绕至绕线筒140外壁。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包括固定侧板(110),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固定侧板(110)之间轴承连接有输出轴(120),且输出轴(120)右端连接有输出电机(130),所述输出轴(120)外壁连接有绕线筒(140),所述输出电机(130)下方设置有安装于固定侧板(110)的安装板(150),且绕线筒(140)前方设置有导向机构;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轴承连接于两组固定侧板(110)的双向丝杆(210),且双向丝杆(210)外部套设有套件(220),所述双向丝杆(210)外壁开设有双向螺纹槽(230),且双向螺纹槽(230)内部插设有连接于套件(220)内壁的插杆(240),所述套件(220)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件(250),且导向件(250)内部开设有供线束贯穿的导向孔(2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固定侧板(110)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293),且导向杆(293)外壁套设有连接于套件(220)的连接块(29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260)内壁设置有滚动组件,且滚动组件包括开设于导向件(250)内壁的凹槽(270),所述凹槽(270)内部活动连接有滚珠(2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组件设置有六组,以导向孔(260)圆心为轴均匀分布于导向件(250)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120)外壁和双向丝杆(210)右端皆固定连接有皮带轮(291),且两组皮带轮(291)之间缠绕有传动皮带(29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筒(140)左右两侧外壁皆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90),且限位环(290)直径大于绕线筒(140)的直径。
CN202222239673.5U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 Active CN218174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9673.5U CN218174200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39673.5U CN218174200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74200U true CN218174200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9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39673.5U Active CN218174200U (zh) 2022-08-25 2022-08-25 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742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4017B2 (en) Winch with one-way reverse tensioner
CN110902474B (zh) 一种节能电子缆线收卷装置
CN218174200U (zh) 一种线束用绕线机构
CN104386563B (zh) 一种带端盖的无齿轮曳引机
CN216928282U (zh) 一种手机振动器线圈用高效缠绕装置
CN216435552U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铠装机
CN108910601B (zh) 一种通信电缆放线架
CN111917064B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放线机构
CN209009818U (zh) 一种电缆收卷的缓存装置
CN210001300U (zh) 一种高速并纱机
CN116331951A (zh) 一种电缆成缆机收线装置
CN111675022A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电缆线收卷装置
CN111422702A (zh) 电缆收放结构及行走装置
CN105084095A (zh) 绳缆回收装置
KR20190062017A (ko) 줄 꼬임 구동용 구조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줄 꼬임 구동기
CN213340068U (zh) 一种绕线机主轴的穿线装置
CN212450126U (zh) 一种半自动电缆绕线器
CN212935389U (zh) 一种剥线效率高的多功能剥线机
CN109119208B (zh) 一种小张力笼绞机线盘架
CN220811373U (zh) 一种电动车刹车线收纳装置
CN208637215U (zh) 一种小张力笼绞机线盘架
CN210418695U (zh) 一种电缆加工缠绕机
CN221125619U (zh) 一种高强高导铜合金导线全自动合股机
CN210163047U (zh) 一种配套定滑轮使用的可调导绳器
CN218708342U (zh) 电缆放线可制动的电缆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