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65147U - 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65147U
CN218165147U CN202222060943.6U CN202222060943U CN218165147U CN 218165147 U CN218165147 U CN 218165147U CN 202222060943 U CN202222060943 U CN 202222060943U CN 218165147 U CN218165147 U CN 218165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ar
assembly
cleaning
cleaning device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06094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沛
施博爱
邓鹏�
韩川
艾凯凯
田攀
宋永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uac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uac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uac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uacheng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06094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65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65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65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包括:底壳组件,底壳组件包括清洁底座和雷达盖板,雷达盖板可拆卸设置于清洁底座的朝向清洁设备运动方向的前端的上方,清洁底座的前端和雷达盖板之间形成有雷达空间;前撞组件,前撞组件可滑移于底壳组件前端,前撞组件包括前撞镜片;雷达组件,雷达组件包括雷达主体以及雷达安装部,雷达主体安装于雷达安装部,雷达安装部可拆卸于清洁底座并位于雷达空间,雷达主体穿设于雷达盖板,雷达主体形成的雷达激光穿设前撞镜片。本申请清洁设备降低了整体高度,能够在低矮区域进行清扫。

Description

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清洁设备的雷达主体设置在清洁设备外侧顶部位置,导致清洁设备整体高度提高,使得清洁设备无法清洁低矮区域。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设备,以解决现有清洁设备的雷达主体设置在清洁设备外侧顶部位置,导致清洁设备整体高度提高,使得清洁设备无法清洁低矮区域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清洁设备,清洁设备包括:底壳组件,清洁设备包括:底壳组件,底壳组件包括清洁底座和雷达盖板,雷达盖板可拆卸设置于清洁底座的朝向清洁设备运动方向的前端的上方,清洁底座的前端和雷达盖板之间形成有雷达空间;前撞组件,前撞组件可滑移于底壳组件前端,前撞组件包括前撞镜片;雷达组件,雷达组件包括雷达主体以及雷达安装部,雷达主体安装于雷达安装部,雷达安装部可拆卸于清洁底座并位于雷达空间,雷达主体穿设于雷达盖板,雷达主体形成的雷达激光穿设前撞镜片。
其中,雷达盖板远离清洁底座前端的一侧边设置有雷达挡板,雷达挡板包括第一子雷达挡板、第二子雷达挡板以及第三子雷达挡板,第二子雷达挡板位于第一子雷达挡板和第三子雷达挡板之间;第一子雷达挡板朝向清洁设备运动方向的一侧面和第三子雷达挡板朝向清洁设备运动方向的一侧面之间角度为大于或等于200°,且小于或等于270°,用于限定雷达主体的雷达视场范围。
其中,底壳组件包括位于雷达空间内的、可拆卸设置于清洁底座的两个边刷驱动件以及两个碰撞开关,一个边刷驱动件和一个碰撞开关位于雷达组件的一侧,另一个边刷驱动件和另一个碰撞开关位于雷达组件的另一侧,各碰撞开关位于相应的边刷驱动件和雷达组件之间。
其中,清洁设备包括中框组件,中框组件位于底壳组件上方,中框组件包括中框板,中框板和雷达盖板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通过支撑组件限定雷达主体的雷达视场。
其中,雷达盖板朝向清洁设备前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红外回充灯;中框板背离清洁设备前端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红外回充灯,第一红外回充灯和第二红外回充灯信号连接。
其中,前撞组件包括前撞本体以及至少一个线激光组件,至少一个线激光组件可拆卸设置于前撞本体背离清洁设备运动前方的一侧壁,前撞镜片可拆卸设置于前撞本体朝向清洁设备运动前方的另一侧壁,雷达组件形成的雷达激光、至少一个线激光组件形成的线激光以及第一红外回充灯形成的红外光均透射前撞镜片。
其中,底壳组件包括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包括风机件和风机控制板,风机控制板设置于风机件顶部,风机控制板朝向中框组件的一侧面设置有电子元器件;和/或,风机组件包括风机风道,风机风道和风机件连接,风机风道内设置有吸音件。
其中,底壳组件包括供电组件、喇叭组件、复位按键、第一通信组件以及第二通信组件,供电组件、喇叭组件以及复位按键均位于清洁底座的一侧,喇叭组件位于供电组件和复位按键之间;第一通信组件和第二通信组件间隔设置,第一通信组件和第二通信组件均位于清洁底座的另一侧,风机组件向清洁底座的另一侧延伸设置。
其中,清洁设备包括中框组件,清洁设备包括尘盒组件,尘盒组件可拆卸设置于底壳组件远离清洁设备前端的一端,尘盒组件位于中框组件下方,尘盒组件底部设置有拖擦件。
其中,清洁底座背离雷达组件的一侧面设置有万向轮组件、滚刷组件、两组边刷组件、两组驱动轮组件、至少一个下视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超声传感器,两组边刷组件以及两组驱动轮组件均各自对称设置于清洁底座两侧,至少一个下视传感器设置于清洁底座背离雷达组件的一侧面前端,至少一个超声传感器位于清洁设备前端且紧邻至少一个下视传感器,滚刷组件设置于两组驱动轮组件之间。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清洁设备,清洁底座的前端和雷达盖板之间形成有雷达空间。雷达组件中雷达主体安装于雷达安装部,雷达安装部可拆卸于清洁底座并位于雷达空间。雷达主体凸设于雷达盖板。雷达主体形成的雷达激光穿设前撞镜片。通过上述方式,将雷达组件设置于清洁设备内部,降低了清洁设备整体高度,实现了清洁设备能够在低矮区域进行清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底壳组件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底壳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中框组件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D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A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中框组件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前撞组件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前撞组件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所示B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所示C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尘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尘盒组件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底壳组件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20、清洁设备;21、尘盒组件;211、尘盒本体;2101、尘盒腔;2102、尘盒进风口;2103、尘盒出风口;2104、抽尘口;2105、翻转盖;212、拖擦件;22、前撞组件;221、前撞本体;222、前撞镜片;223、线激光组件;224、沿墙线激光组件;226、沿墙线镜片;23、底壳组件;231、清洁底座;232、雷达盖板;2321、雷达挡板;2321a、第一红外回充灯;2321b、第一子雷达挡板;2321c、第二子雷达挡板; 2321d、第三子雷达挡板;233、雷达组件;2331、雷达主体;2332、雷达安装部;234、支撑组件;2341、支撑柱;2342、支撑孔;235、风机组件;2351、风机件;2352、风机控制板;2353、风机风道;2361、供电组件;2362、喇叭组件;2363、复位按键;2364、第一通信组件;2365、第二通信组件;2366、边刷驱动件;2367、碰撞开关;2371、万向轮组件;2372、滚刷组件;2373、边刷组件;2374、驱动轮组件;2374a、驱动轮胎;2375、下视传感器;2376、超声传感器;24、中框组件;241、中框板;2411、第二红外回充灯;2412、风机出风部;2413、喇叭出风部;2414、复位按键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清洁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是本申请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底壳组件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 3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底壳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20。清洁设备20包括底壳组件23、前撞组件22以及雷达组件233。底壳组件23为前撞组件22以及雷达组件 233提供了安装位置。底壳组件23包括清洁底座231和雷达盖板232。雷达盖板232可拆卸设置于清洁底座231的朝向清洁设备20运动方向的前端的上方,以使清洁底座231的前端和雷达盖板232之间形成有雷达空间(图上未示意)。
前撞组件22可滑移于底壳组件23前端。前撞组件22相对底壳组件23运动。当前撞组件22碰到障碍物后,前撞组件22朝向底壳组件 23滑动;当解除障碍物后,前撞组件22远离底壳组件23滑动,并恢复原状。前撞组件22包括前撞镜片222,前撞镜片222用于雷达组件233 形成的雷达激光透过。雷达组件233包括雷达主体2331以及雷达安装部2332。雷达安装部2332用于安装雷达主体2331。即将雷达安装部2332 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于雷达主体2331上。雷达安装部2332可拆卸于清洁底座231并位于雷达空间内。而雷达主体2331穿过并凸出于雷达盖板232上方。雷达主体2331形成的雷达激光穿过前撞镜片222。
由此,相比于现有雷达组件233设置于清洁设备20外侧顶部而言,本实施例通过将雷达组件233设置于底壳组件23前端,实现了隐藏式雷达组件233布局,降低了清洁设备20整体高度,实现了清洁设备20 能够在低矮区域进行清扫。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雷达安装部2332外周设置若干个固定螺钉柱 (图上未示意),清洁底座231上设置若干个雷达螺钉柱,固定柱依次穿过固定螺钉柱以及雷达螺钉柱并螺纹连接于清洁底座231,进而实现雷达组件233可拆卸安装于底壳组件23。雷达安装部2332还可以通过其他固定结构固定,在此不做限定。如本实施例中,雷达安装部2332 外周设置三个固定螺钉柱,清洁底座231设置有三个雷达螺钉柱。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雷达盖板232远离清洁底座231前端的一侧边设置有雷达挡板2321。雷达挡板2321用于限定雷达主体2331中雷达视场范围。沿雷达挡板2321向雷达主体2331方向上,雷达挡板2321两侧面之间角度为大于或等于200°,且小于或等于 270°。由此,通过雷达挡板2321两侧面之间夹角范围,用于限定雷达主体2331发射出雷达视场范围。
具体地,雷达挡板2321包括第一子雷达挡板2321b、第二子雷达挡板2321c以及第三子雷达挡板2321d。第二子雷达挡板2321c位于第一子雷达挡板2321b和第三子雷达挡板2321d之间。其中,第一子雷达挡板2321b朝向清洁设备20运动方向的一侧面和第三子雷达挡板2321d 朝向清洁设备20运动方向的一侧面之间延伸角度范围为为大于或等于 200°,且小于或等于270°。
如第一子雷达挡板2321b朝向清洁设备20运动方向的一侧面和第三子雷达挡板2321d朝向清洁设备20运动方向的一侧面之间夹角可以但不限于200°、235°、255°、265°以及270°等。即雷达视场范围为200°、235°、255°、265°以及270°等。另外,上述雷达挡板2321竖向延伸高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中框组件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D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设备20包括中框组件24,中框组件24位于底壳组件 23上方。中框组件24包括中框板241,中框板241和雷达盖板232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234。通过支撑组件234限定雷达主体2331形成的雷达视场,避免雷达主体2331前端位置处塌陷变形而影响雷达视场。
上述支撑组件234可以为任意结构,能够实现支撑即可。如一实施例中,支撑组件234包括支撑柱2341和支撑孔2342。通过支撑柱2341 和支撑孔2342相互配合,以支撑雷达视场,避免遮挡雷达视场。
如一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柱2341设置于中框板241,支撑孔2342 设置于雷达盖板232。支撑柱2341可插入于支撑孔2342内,如图,5所示。如另一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柱2341设置于雷达盖板232,支撑孔 2342设置于中框板241。支撑柱2341可插入于支撑孔2342内。因此,通过支撑柱2341和支撑孔2342相互配合,以固定雷达视场,避免遮挡雷达视场。
在一实施例中,请回阅图3,底壳组件23包括两个边刷驱动件2366 以及两个碰撞开关2367。两个边刷驱动件2366以及两个碰撞开关2367 可拆卸设置清洁底座231。两个边刷驱动件2366以及两个碰撞开关2367 均位于雷达空间内。一个边刷驱动件2366以及一个碰撞开关2367位于雷达组件233的一侧,另一个边刷驱动件2366以及另一个碰撞开关2367位于雷达组件233的另一侧。其中,各碰撞开关2367位于相应的边刷驱动件2366和雷达组件233之间。一碰撞开关2367位于一边刷驱动件 2366和一雷达组件233一侧。另一碰撞开关2367位于另一边刷驱动件 2366和另一雷达组件233一侧。同时,两个边刷驱动件2366、两个碰撞开关2367均位于雷达组件233背离清洁设备20的一侧面处。
前撞组件22在初始状态时,前撞组件22中前撞本体221与碰撞开关2367撞针接触。当前撞本体221碰到障碍物后退,前撞本体221触发碰撞开关2367。清洁设备20停止运动并后退,同时前撞本体221在前撞弹片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
请参阅图6,图6是图2所示A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雷达盖板232朝向清洁设备20前端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红外回充灯2321a。第一红外回充灯2321a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第一红外回充灯2321a能够发射红外光,能够用于检测清洁设备20对接基站回充信号。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中框组件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图2和图6,中框板241背离清洁设备20前端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红外回充灯2411。第二红外回充灯2411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第二红外回充灯2411能够发射红外光,能够用于检测清洁设备20回基站充电。第一红外回充灯2321a和第二红外回充灯2411信号连接。通过上述第一红外回充灯2321a以及第二红外回充灯2411相互配合,检测回充信号,实现主机回基站充电。
请参阅图8和图9,图8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前撞组件的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前撞组件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前撞组件22包括前撞本体221以及至少一个线激光组件223。前撞镜片222可拆卸设置于前撞本体221朝向清洁设备20运动前方的外侧壁。至少一个线激光组件223可拆卸设置于前撞本体221朝向清洁设备20运动前方的内侧壁。其中,雷达组件 233形成的雷达激光、至少一个线激光组件223形成的线激光以及第一红外回充灯2321a形成的红外光均透射前撞镜片222,进而实现对应功能。
上述线激光组件223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如本实施例中前撞组件22包括有两个线激光组件223。两个线激光组件223设置前撞本体221前端位置处。两个线激光组件223能够检测清洁设备20前端障碍物。同时,前撞组件22配合碰撞开关2367实现避开障碍物。本实施例前撞组件22还包括一个沿墙线激光组件224。沿墙线激光组件 224设置于前撞本体221侧边位置处。沿墙线激光组件224能够实现沿墙运动,避免碰撞至墙体。前撞本体221侧边设置有沿墙线镜片226,沿墙线激光组件224形成的线激光通过沿墙线镜片226透射而出。
在实际过程中,前撞本体221外侧设置有若干个加强筋(图上未示意)。通过若干个加强筋能够防止前撞组件22碰撞时刮花前撞本体221。另外,前撞本体221底部设置有防撞条225,防撞条225设置于前撞本体221或前撞组件22中的前撞底壳(图上未示意)上。如防撞条225 可以粘接或者通过包胶方式设置于前撞本体221或前撞底壳上。
在一实施例中,底壳组件23包括风机组件235。风机组件235包括风机件2351和风机控制板2352。风机控制板2352设置于风机件2351 顶部,风机控制板2352用于控制风机件2351工作。同时,风机控制板 2352朝向中框组件24的一侧面设置有电子元器件(图上未示意)。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避免清洁底座231内部积水时造成风机控制板2352中电子元器件短路。其中,风机控制板2352为风机PCB板。上述风机件 2351实现风力吸力可以为大于或等于4kPa,且小于或等于8kPa。如风力吸力可以但不限于4kPa、5.3kPa、6.7kPa、7.8kPa以及8kPa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回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风机组件235还包括风机风道 2353。风机风道2353和风机件2351连接。风机风道2353内设置有吸音件(图上未示意)。通过吸音件能够减小大吸风力风机件2351导致的噪音问题。上述吸音件可以为吸音板,吸音板可拆卸于风机风道2353 内。或者吸音件为吸音材料,吸音材料贴附于风机风道2353内等。另外,风机风道2353可以塑胶风道。
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图3所示B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3所示C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底壳组件 23包括供电组件2361、喇叭组件2362、复位按键2363、第一通信组件 2364以及第二通信组件2365。供电组件2361、喇叭组件2362以及复位按键2363均位于清洁底座231的一侧。喇叭组件2362位于供电组件2361 和复位按键2363之间。
第一通信组件2364和第二通信组件2365间隔设置。第一通信组件 2364和第二通信组件2365均位于清洁底座231的另一侧。第一通信组件2364和第二通信组件2365之间不相互干扰。第一通信组件2364为天线,用于移动设备与其通信连接。第二通信组件2365为通信模块,用于与基站通信。其中,风机组件235中风机件2351紧邻雷达组件233 设置,风机风道2353沿清洁设备20底座的另一侧延伸设置,即与第一通信组件2364和第二通信组件2365同一侧设置。
请回阅图1、图7、图10和图11,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设备20包括中框组件24。中框组件24包括中框板241。中框板241朝向底壳组件23的侧边设置有风机出风部2412。风机出风部2412与风机组件235 连通,以使得风机组件235中的风通过风机出风部2412出风。上述风机出风部2412可以为风道出风栅格。
中框板241朝向底壳组件23的侧边设置有喇叭出风部2413。喇叭出风部2413与喇叭组件2362连通,以使得喇叭组件2362通过喇叭出风部2413声音外散。上述喇叭出风部2413可以为喇叭出风栅格。另外,喇叭出风部2413处设置有复位按键孔2414,复位按键孔2414与复位按键2363连通。通过细长物插入复位按键孔2414时,按压固定在清洁底座231上的复位按键2363,实现清洁设备20复位。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清洁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在一实施例中,清洁设备20包括尘盒组件21,尘盒组件21可拆卸设置于底壳组件23远离清洁设备20前端的一端处。同时,尘盒组件21位于中框组件24下方。通过尘盒组件21可拆卸底壳组件23后端处,方便尘盒组件21放入以及拿出清洁设备20中。同时,尘盒组件21 底部设置拖擦件212。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尘盒组件21底部拖擦件 212更易维修以及更换,而无需拆卸底壳组件23。
具体地,尘盒组件21内部安装有拖擦驱动件(图上未示意),拖擦驱动件输出轴旋转安装有拖擦件212,拖擦件212旋转过程中能够对地面旋转加压拖地。上述拖擦件212施加压力大于或等于10N,且小于或等于15N。
请参阅图13以及图14,图13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尘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尘盒组件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2。在一实施例中,尘盒组件21包括尘盒本体211,尘盒本体 211形成有尘盒腔2101。尘盒本体211朝向底壳组件23的侧面处设置有尘盒进风口2102和尘盒出风口2103。尘盒进风口2102和尘盒出风口 2103分别与尘盒腔2101连通。滚刷组件2372收集的垃圾由尘盒进风口 2102处进入尘盒腔2101内,同时进入尘盒组件21内的风通过尘盒出风口2103出来。同时,尘盒本体211背离底壳组件23的外周侧面设置有至少两个抽尘口2104。两个抽尘口2104分别与尘盒腔2101连通。基站从两个抽尘口2104将尘盒腔2101内垃圾抽出,提升抽尘效率。另外,翻转盖2105卡扣卡入尘盒本体211。当尘盒腔2101内部需要清理时,可先将尘盒组件21从清洁设备20上取出,再将翻转盖2105打开,实现对尘盒腔2101内垃圾清洁。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清洁设备的底壳组件的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在一实施例中,清洁底座231背离雷达组件 233的一侧面设置有万向轮组件2371、滚刷组件2372、两组边刷组件 2373、两组驱动轮组件2374以及至少一个下视传感器2375以及至少一个超声传感器2376。两组边刷组件2373以及两组驱动轮组件2374均各自对称设置于清洁底座231两侧。至少一个下视传感器2375设置于清洁底座231背离雷达组件233的一侧面前端位置处。至少一个超声传感器2376位于清洁设备20前端且紧邻至少一个下视传感器2375。其中超声传感器2376与下视传感器2375之间间隔设置。万向轮组件2371设置于至少一个下视传感器2375以及两个边刷组件2373之间。滚刷组件 2372设置于两组驱动轮组件2374之间。
上述下视传感器2375用于检测地面,防止清洁设备20跌落。如本实施例中,清洁底座231外周设置有六个下视传感器2375,均用于防止清洁设备20跌落。超声传感器2376用于检测地毯,防止清洁设备20 上地毯。万向轮组件2371便于清洁设备20任意方向运动。两个边刷组件2373用于收拢垃圾,再由滚刷组件2372将垃圾吸入尘盒组件21内。
驱动轮组件2374用于驱动清洁设备20运动。其中,驱动轮组件2374 包括驱动轮胎2374a。驱动轮胎2374a宽度可以为大于或等于18mm,且小于或等于23mm。通过上述驱动轮胎2374a宽度限制能够提高驱动轮胎2374a与地面之间摩擦力,防止清洁设备20打滑。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清洁设备中清洁底座的前端和雷达盖板之间形成有雷达空间。雷达组件中雷达主体安装于雷达安装部,雷达安装部可拆卸于清洁底座并位于雷达空间。雷达主体凸设于雷达盖板。雷达主体形成的雷达激光穿设前撞镜片。通过上述方式,将雷达组件设置于清洁设备内部,降低了清洁设备整体高度,实现了清洁设备能够在低矮区域进行清扫。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20)包括:
底壳组件(23),所述底壳组件(23)包括清洁底座(231)和雷达盖板(232),所述雷达盖板(232)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清洁底座(231)的朝向所述清洁设备(20)运动方向的前端的上方,所述清洁底座(231)的前端和所述雷达盖板(232)之间形成有雷达空间;
前撞组件(22),所述前撞组件(22)可滑移于所述底壳组件(23)前端,所述前撞组件(22)包括前撞镜片(222);
雷达组件(233),所述雷达组件(233)包括雷达主体(2331)以及雷达安装部(2332),所述雷达主体(2331)安装于所述雷达安装部(2332),所述雷达安装部(2332)可拆卸于所述清洁底座(231)并位于所述雷达空间,所述雷达主体(2331)穿设于所述雷达盖板(232),所述雷达主体(2331)形成的雷达激光穿设所述前撞镜片(2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盖板(232)远离所述清洁底座(231)前端的一侧边设置有雷达挡板(2321),所述雷达挡板(2321)包括第一子雷达挡板(2321b)、第二子雷达挡板(2321c)以及第三子雷达挡板(2321d),所述第二子雷达挡板(2321c)位于所述第一子雷达挡板(2321b)和所述第三子雷达挡板(2321d)之间;所述第一子雷达挡板(2321)朝向所述清洁设备(20)运动方向的一侧面和所述第三子雷达挡板(2321d)朝向所述清洁设备(20)运动方向的一侧面之间角度为大于或等于200°,且小于或等于270°,用于限定所述雷达主体(2331)的雷达视场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组件(23)包括位于所述雷达空间内的、可拆卸设置于所述清洁底座(231)的两个边刷驱动件(2366)以及两个碰撞开关(2367),一个所述边刷驱动件(2366)和一个所述碰撞开关(2367)位于所述雷达组件(233)的一侧,另一个所述边刷驱动件(2366)和另一个所述碰撞开关(2367)位于所述雷达组件(233)的另一侧,各所述碰撞开关(2367)位于相应的所述边刷驱动件(2366)和所述雷达组件(233)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20)包括中框组件(24),所述中框组件(24)位于所述底壳组件(23)上方,所述中框组件(24)包括中框板(241),所述中框板(241)和所述雷达盖板(232)之间设置有支撑组件(234),通过所述支撑组件(234)限定所述雷达主体(2331)的雷达视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盖板(232)朝向所述清洁设备(20)前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红外回充灯(2321a);所述中框板(241)背离所述清洁设备(20)前端的一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红外回充灯(2411),所述第一红外回充灯(2321a)和所述第二红外回充灯(2411)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撞组件(22)包括前撞本体(221)以及至少一个线激光组件(223),所述至少一个线激光组件(223)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前撞本体(221)背离所述清洁设备(20)运动前方的一侧壁,所述前撞镜片(222)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前撞本体(221)朝向所述清洁设备(20)运动前方的另一侧壁,所述雷达组件(233)形成的雷达激光、所述至少一个线激光组件(223)形成的线激光以及所述第一红外回充灯(2321a)形成的红外光均透射所述前撞镜片(22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组件(23)包括风机组件(235),所述风机组件(235)包括风机件(2351)和风机控制板(2352),所述风机控制板(2352)设置于所述风机件(2351)顶部,所述风机控制板(2352)朝向所述中框组件(24)的一侧面设置有电子元器件;
和/或,所述风机组件(235)包括风机风道(2353),所述风机风道(2353)和所述风机件(2351)连接,所述风机风道(2353)内设置有吸音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组件(23)包括供电组件(2361)、喇叭组件(2362)、复位按键(2363)、第一通信组件(2364)以及第二通信组件(2365),所述供电组件(2361)、所述喇叭组件(2362)以及所述复位按键(2363)均位于所述清洁底座(231)的一侧,所述喇叭组件(2362)位于所述供电组件(2361)和所述复位按键(2363)之间;所述第一通信组件(2364)和所述第二通信组件(2365)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通信组件(2364)和所述第二通信组件(2365)均位于所述清洁底座(231)的另一侧,所述风机组件(235)向所述清洁底座(231)的另一侧延伸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设备(20)包括中框组件(24),所述清洁设备(20)包括尘盒组件(21),所述尘盒组件(21)可拆卸设置于所述底壳组件(23)远离所述清洁设备(20)前端的一端,所述尘盒组件(21)位于所述中框组件(24)下方,所述尘盒组件(21)底部设置有拖擦件(212)。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底座(231)背离所述雷达组件(233)的一侧面设置有万向轮组件(2371)、滚刷组件(2372)、两组边刷组件(2373)、两组驱动轮组件(2374)、至少一个下视传感器(2375)以及至少一个超声传感器(2376),所述两组边刷组件(2373)以及所述两组驱动轮组件(2374)均各自对称设置于所述清洁底座(231)两侧,所述至少一个下视传感器(2375)设置于所述清洁底座(231)背离所述雷达组件(233)的一侧面前端,所述至少一个超声传感器(2376)位于所述清洁设备(20)前端且紧邻所述至少一个下视传感器(2375),所述滚刷组件(2372)设置于所述两组驱动轮组件(2374)之间。
CN202222060943.6U 2022-08-02 2022-08-02 清洁设备 Active CN218165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0943.6U CN218165147U (zh) 2022-08-02 2022-08-02 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060943.6U CN218165147U (zh) 2022-08-02 2022-08-02 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65147U true CN218165147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17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060943.6U Active CN218165147U (zh) 2022-08-02 2022-08-02 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651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2251B2 (en) Robo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robot
US10568480B2 (en) Robot cleaner
EP4023132A1 (en) Intelligent cleaning device
KR102137532B1 (ko) 로봇청소기
CN210931221U (zh) 密封结构及智能清洁设备
US20170332853A1 (en) Autonomous cleaner
US20130030750A1 (en) Robot cleaner and self testing method of the same
WO2009011542A1 (en) Mobile robot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KR100479379B1 (ko) 자동주행 로봇 청소기
KR20230112585A (ko) 로봇 청소기
WO2020186583A1 (zh) 自主清洁器
CN114617486B (zh)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US20220313051A1 (en) Blocking plug and intelligent cleaning device
KR101026003B1 (ko) 로봇 진공청소기의 완충 및 감지장치
TW202237021A (zh) 一種清潔元件及智慧清潔設備
CN218165147U (zh) 清洁设备
KR20190021294A (ko) 청소기
US20210315431A1 (en) Intelligent cleaning device
JP2024052925A (ja) 自律走行型掃除機
KR102020208B1 (ko) 로봇 청소기
CN205625806U (zh) 一种基于光感控制的清洁机器人
CN210931185U (zh) 一种智能清洁设备
JP3724638B2 (ja) 自立移動装置
JP2016030127A (ja) 電気掃除機
KR101123186B1 (ko) 로봇청소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