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17486B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17486B CN114617486B CN202210028896.9A CN202210028896A CN114617486B CN 114617486 B CN114617486 B CN 114617486B CN 202210028896 A CN202210028896 A CN 202210028896A CN 114617486 B CN114617486 B CN 1146174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dust box
- air inlet
- automatic cleaning
- side w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7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0813 municipal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108 dry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875 Eboni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417527 Pempher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799 BoPET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88472 Ilex paraguariens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41 Myl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683 ag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38 carbon nanotube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4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87 metal hyd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Substances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 nickel metal hydrid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82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9 supple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24—Floor-sweeping machines, motor-drive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4—Bags or the like; Rigid filtering receptacles; Attachment of, or closures for, bags or receptacles
- A47L9/1409—Rigid filtering receptac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28—Floor-scrubbing machines, motor-drive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02—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equipment
- A47L11/4005—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or cells; Electric power supply arrangemen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13—Contaminants collecting devices, i.e. hoppers, tanks or the lik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27—Filtering or separating contaminants or debri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36—Parts or details of the surface treating tools
- A47L11/4041—Roll shaped surface treating too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61—Steering means; Means for avoiding obstacle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place where the driver is accommodated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2—Dry filters
- A47L9/122—Dry filters fla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10—Filters; Dust separators; Dust removal; Automatic exchange of filters
- A47L9/14—Bags or the like; Rigid filtering receptacles; Attachment of, or closures for, bags or receptacles
- A47L9/1427—Means for mounting or attaching bags or filtering receptacles i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rs
- A47L9/1463—Means for mounting or attaching bags or filtering receptacles in suction cleaners; Adap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igid filtering receptac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201/00—Robotic cleaning machines, i.e.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or the cleaning operation
- A47L2201/04—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travelling movement; Automatic obstacl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具有集尘功能的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包括移动平台,包括容纳腔室,所述移动平台配置为在操作面上自动移动;清洁模组,包括尘盒及主刷模组,所述尘盒可拆卸的装配于所述容纳腔室;所述尘盒包括第一进风门和第二进风门,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分别位于所述尘盒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配置为在集尘过程中提供不同方向的进气气流。本公开能够通过增加进入自动清洁设备的气流提升集尘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清洁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清洁机器人越来越普及,为家庭生活带来了便利,清洁机器人包括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以及扫拖一体机器人等。现有技术中,一些清洁机器人增加了自动充电、自动集尘、升降震动等结构或功能,使清洁机器人更加智能化。但同时,对于能够自动集尘的清洁机器人,往往由于风机的风力不够、集尘气流供应不足或不畅导致尘盒内的灰尘清除不干净。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提供一种具有集尘功能的自动清洁设备,包括:移动平台,包括容纳腔室,所述移动平台配置为在操作面上自动移动;清洁模组,包括尘盒及主刷模组,所述尘盒可拆卸的装配于所述容纳腔室;所述尘盒包括第一进风门和第二进风门,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分别位于所述尘盒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配置为在集尘过程中提供不同方向的进气气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非对称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门设置于临近所述第二侧壁下边缘的位置,且所述第二进风门下边缘低于所述第一进风门下边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门临近所述尘盒的后侧壁设置,所述第一进风门临近所述尘盒的前侧壁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门大致绕第一转轴旋转,所述第二进风门大致绕第二转轴旋转,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大致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的形状为以下至少一种或组合:矩形、方形、圆形、椭圆形、长条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门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进风门长边沿纵向设置;所述第二进风门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二进风门长边沿横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尘盒还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配置为吸尘时的进尘口和集尘时的出尘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大致位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室包括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上按序前后相邻布设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前侧壁底部设置有吸尘口,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接处的后侧壁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吸尘口、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大致位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室下方空间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所述主刷模组、所述吸尘口、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大致位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平台还包括位置确定装置及罩设于所述位置确定装置上方的罩盖,所述位置确定装置、所述罩盖、所述主刷模组、所述吸尘口、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大致位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不同方向的进气气流来源于以下至少之一:从所述移动平台顶端间隙进入的气流、从所述主刷模组间隙进入的气流以及从所述移动平台后侧壁进入的气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从所述移动平台顶端间隙进入的气流包括:从所述罩盖和所述移动平台顶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罩盖和所述位置确定装置之间的间隙进入的气流。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提供一种自动清洁系统,包括:集尘站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中,所述集尘站包括集尘端口,所述集尘端口与所述主刷模组的端口对接并集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实施例具有如下的技术效果:
本公开提供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该自动清洁设备具有自动集尘功能,通过在自动清洁设备的尘盒中非对称的设置两个风门,使得进入尘盒的气流形成对流,并在尘盒中形成涡流气旋,从而顺利的将尘盒中的垃圾吸入集尘站;此外,将主刷模组、吸尘口、出风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大致设置于自动清洁设备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能够在吸尘时进一步增加气流流经尘盒的速度,提升吸尘效率,同时也能在集尘时更易将尘盒中的垃圾吸入集尘站。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清洁设备的斜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清洁设备底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清洁设备容纳腔室的斜视图。
图3b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清洁设备容纳腔室的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尘盒的立体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尘盒的斜视图。
图6a-6h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顶盖结构布局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锁止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锁定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锁止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锁止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c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扣手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锁定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尘盒滤网的外侧视角立体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尘盒滤网的内侧视角立体结构图。
图13a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尘盒滤网的内侧正视结构图。
图13b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尘盒滤网的内侧视角立体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尘盒与滤网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尘盒与滤网装配结构及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罩盖进气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底座进气结构示意图。
图18a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内部气流结构示意图。
图18b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排气口进气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风道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20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容纳腔室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尘盒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清洁设备轴线BB对称结构图。
图2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集尘站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清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位置确定元件的整体结构图。
图26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位置确定元件的放大结构图。
图27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模组支架的结构图。
图28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罩盖的结构图。
图2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罩盖的局部剖视结构图。
图30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环形遮挡件的结构图。
图31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环形遮挡件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图32为图1所示自动清洁设备中的移动平台本体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3为图1所示自动清洁设备中装配在所述移动平台本体上部的平台盖体的示意性仰视图。
图34为图1所示自动清洁设备中装配在所述移动平台本体上的平台底板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35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挡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位置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图36所示位置确定装置与移动平台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8为图36所述位置确定装置中罩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图38所示罩盖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平台、位置确定装置与触发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1为图40所示装配结构中触发组件的放大示意图。
图42为图41所示触发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清洁设备按键组件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4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清洁设备按键支架上侧视角示意图。
图45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清洁设备按键支架下侧视角示意图。
图46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清洁设备按键键帽上侧视角示意图。
图47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清洁设备按键键帽下侧视角示意图。
图48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清洁设备按键组件装配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自动清洁设备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0为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图49盖板D处仰视图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移动平台100、后向部分110、前向部分111、感知系统120、位置确定装置121、缓冲器122、悬崖传感器123、控制系统130、驱动系统 140、驱动轮组件141、转向组件142、清洁模组150、干式清洁模组151、边刷152、主刷模组153、尘盒300、滤网500、能源系统160、人机交互系统170、容纳腔室200、第一腔室201、第二腔室202、吸尘口203、排气口204、出风口208、容纳部301、顶盖302、第一开口3011、第二开口3012、第一部分3021、边缘部30211、台阶部205、第二部分3022、支撑结构3023、凹槽2021、第一凹陷206、第二凹陷207、第一锁止件601、第二锁止件602、第一扣手凹陷603、第一弹性臂6011、第一抠手部6012、第一卡扣部6013、第一锁定件701、第二扣手凹陷605、第二弹性臂6021、第二抠手部6022、第二卡扣部6023、第二锁定件702、软胶框架501、软胶凸起5011、滤芯502、第一筋位510、防呆凸起509、密封内唇507、密封外唇506、台阶面503、磁铁安装孔504、第二筋位5041、扣手505、镂空结构508、第三凸起5012、弹性结构5013、枕位 5014、第一进风门3013、第二进风门3014、尘盒第一侧壁3015、尘盒第二侧壁3016、位置确定元件1211、风道209、进风孔20111、第三侧壁2011、第四侧壁2012、隔片20112、缺口20113、集尘站700、集尘站底座710、集尘站主体720、集尘端口711、密封胶垫714、装配部 800、装配结构900、装配支架910、转子920、马达930、罩盖940、转子容纳部911、马达容纳部912、第一弧形侧壁9111、第二弧形侧壁 9121、马达滚轮931、传送带932、开口一9122、马达容纳部底面9124、第一支撑筋9123、开口二9112、第二支撑筋9113、转子容纳部底面 9114、圆形顶面941、底部圆环942、连接件943、、环形遮挡件950、插接件951、第一插槽9431、第二插槽9432、第三插槽9433、凸梁 9511、T型凸起9512、限位凹槽9434、限位凸起9513、移动平台本体 101、收容腔1011、挡水壁10111、排液孔10112、容纳槽1012、卡扣 10121、平台盖体102,开孔1021、挡水筋1022、取放口1023、平台底板103、容置槽1031、排液口1032、第三开口1033、挡水支架104、底壁1041、支架侧壁1042、第一支架侧壁10421、第二支架侧壁10422、第三支架侧壁10423、第四支架侧壁10424、第五支架侧壁10425、枢转轴1043、安装孔1044、电路板105、底板1221、敞口12210、扣合盖 1222、窗口12220、导液孔1223、枢转结构1224、导液槽1225、触发凸起181、触发组件182、触发按钮1821、弹性板件1822、固定端部18221、自由端部18222、防上翘卡扣1823、定位柱1824、盖板1000、按键组件400、按压主体部411、按键安装孔1002、键帽410、支架420、定位柱体1001、定位孔425、台阶结构430、支架第一侧壁421、支架第二侧壁422、第一装配部423、第二装配部424、弹性臂426、按键板 427、按键板头部4271、按键板尾部4272、第一凸起部412、第二凸起部413、第三凸起部414、第一凹槽415、第二凹槽416、凹陷417、抵顶部4171、遮光臂4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但这些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
图1-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自动清洁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自动清洁设备可以真空吸地机器人、也可以是拖地/刷地机器人、也可以是爬窗机器人等等,该自动清洁设备可以包含移动平台100、感知系统120、控制系统130、驱动系统140、清洁模组150、能源系统160和人机交互系统170。其中:
移动平台100可以被配置为在操作面上自动沿着目标方向移动。所述操作面可以为自动清洁设备待清洁的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自动清洁设备可以为拖地机器人,则自动清洁设备在地面上工作,所述地面为所述操作面;自动清洁设备也可以是擦窗机器人,则自动清洁设备在建筑的玻璃外表面工作,所述玻璃为所述操作面;自动清洁设备也可以是管道清洁机器人,则自动清洁设备在管道的内表面工作,所述管道内表面为所述操作面。纯粹是为了展示的需要,本公开中下面的描述以拖地机器人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平台100可以是自主移动平台,也可以是非自主移动平台。所述自主移动平台是指移动平台100本身可以根据预料之外的环境输入自动地及适应性地做出操作决策;所述非自主移动平台本身不能根据预料之外的环境输入适应性地做出操作决策,但可以执行既定的程序或者按照一定的逻辑运行。相应地,当移动平台100为自主移动平台时,所述目标方向可以是自动清洁设备自主决定的;当移动平台100为非自主移动平台时,所述目标方向可以是系统或人工设置的。当所述移动平台100是自主移动平台时,所述移动平台100包括前向部分111和后向部分110。
感知系统120包括位于移动平台100上方的位置确定装置121、位于移动平台100的前向部分111的缓冲器122、位于移动平台底部的悬崖传感器123和超声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红外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磁力计(图中未示出)、加速度计(图中未示出)、陀螺仪(图中未示出)、里程计(图中未示出)等传感装置,向控制系统130提供机器的各种位置信息和运动状态信息。
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自动清洁设备的行为,进行如下方向定义:自动清洁设备可通过相对于由移动平台100界定的如下三个相互垂直轴的移动的各种组合在地面上行进:横向轴Y、前后轴X及中心垂直轴Z。沿着前后轴X的前向驱动方向标示为“前向”,且沿着前后轴X的后向驱动方向标示为“后向”。横向轴Y实质上是沿着由驱动轮组件141 的中心点界定的轴心在自动清洁设备的右轮与左轮之间延伸。其中,自动清洁设备可以绕Y轴转动。当自动清洁设备的前向部分向上倾斜,后向部分向下倾斜时为“上仰”,且当自动清洁设备的前向部分向下倾斜,后向部分向上倾斜时为“下俯”。另外,自动清洁设备可以绕Z轴转动。在自动清洁设备的前向方向上,当自动清洁设备向X轴的右侧倾斜为“右转”,当自动清洁设备向X轴的左侧倾斜为“左转”。
如图2所示,在移动平台100底部上并且在驱动轮组件141的前方和后方设置有悬崖传感器123,该悬崖传感器用于防止在自动清洁设备后退时发生跌落,从而能够避免自动清洁设备受到损坏。前述的“前方”是指相对于自动清洁设备行进方向相同的一侧,前述的“后方”是指相对于自动清洁设备行进方向相反的一侧。
位置确定装置121的具体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激光测距装置 (LDS)。
感知系统120中的各个组件,既可以独立运作,也可以共同运作以更准确的实现目的功能。通过悬崖传感器123和超声波传感器对待清洁表面进行识别,以确定待清洁表面的物理特性,包括表面材质、清洁程度等等,并可以结合摄像头、激光测距装置等进行更准确的判定。
例如,可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对待清洁表面是否为地毯进行判断,若超声波传感器判断待清洁表面为地毯材质,则控制系统130控制自动清洁设备进行地毯模式清洁。
移动平台100的前向部分111设置有缓冲器122,在清洁过程中驱动轮组件141推进自动清洁设备在地面行走时,缓冲器122经由传感器系统,例如红外传感器,检测自动清洁设备的行驶路径中的一或多个事件(或对象),自动清洁设备可通过由缓冲器122检测到的事件(或对象),例如障碍物、墙壁,而控制驱动轮组件141使自动清洁设备来对所述事件(或对象)做出响应,例如远离障碍物。
控制系统130设置在移动平台100内的电路主板上,包括与非暂时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快闪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通信的计算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感知系统120传来的所述多个传感器的感受到的环境信息,根据位置确定装置反馈的障碍物信息等利用定位算法,例如SLAM,绘制自动清洁设备所在环境中的即时地图,并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和环境地图自主决定行驶路径,然后根据所述自主决定的行驶路径控制驱动系统140进行前进、后退和/或转向等操作。进一步地,控制系统130还可以根据所述环境信息和环境地图决定是否启动清洁模组150进行清洁操作。
具体地,控制系统130可以结合缓冲器122、悬崖传感器123和超声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磁力计、加速度计、陀螺仪、里程计等传感装置反馈的距离信息、速度信息综合判断扫地机当前处于何种工作状态,如过门槛,上地毯,位于悬崖处,上方或者下方被卡住,尘盒满,被拿起等等,还会针对不同情况给出具体的下一步动作策略,使得自动清洁设备的工作更加符合主人的要求,有更好的用户体验。进一步地,控制系统能基于SLAM绘制的即时地图信息规划最为高效合理的清扫路径和清扫方式,大大提高自动清洁设备的清扫效率。
驱动系统140可基于具体的距离和角度信息,例如x、y及θ分量,执行驱动命令而操纵自动清洁设备跨越地面行驶。如图2所示,驱动系统140包含驱动轮组件141,驱动系统140可以同时控制左轮和右轮,为了更为精确地控制机器的运动,优选驱动系统140分别包括左驱动轮组件和右驱动轮组件。左、右驱动轮组件沿着由移动平台100界定的横轴对称设置。
为了自动清洁设备能够在地面上更为稳定地运动或者更强的运动能力,自动清洁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转向组件142,转向组件142 可为从动轮,也可为驱动轮,其结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万向轮,转向组件142可以位于驱动轮组件141的前方。
能源系统160包括充电电池,例如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充电电池可以连接有充电控制电路、电池组充电温度检测电路和电池欠压监测电路,充电控制电路、电池组充电温度检测电路、电池欠压监测电路再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主机通过设置在机身侧方或者下方的充电电极与充电桩连接进行充电。
人机交互系统170包括主机面板上的按键,按键供用户进行功能选择;还可以包括显示屏和/或指示灯和/或喇叭,显示屏、指示灯和喇叭向用户展示当前机器所处状态或者功能选择项;还可以包括手机客户端程序。对于路径导航型清洁设备,在手机客户端可以向用户展示设备所在环境的地图,以及机器所处位置,可以向用户提供更为丰富和人性化的功能项。
如图2所示,清洁模组150可包括干式清洁模组151。
干式清洁模组151包括滚刷、尘盒、风机、出风口。与地面具有一定干涉的滚刷将地面上的垃圾扫起并卷带到滚刷与尘盒之间的吸尘口前方,然后被风机产生并经过尘盒的有吸力的气体吸入尘盒。扫地机的除尘能力可用垃圾的清扫效率DPU(Dust pickupefficiency)进行表征,清扫效率DPU受滚刷结构和材料影响,受吸尘口、尘盒、风机、出风口以及四者之间的连接部件所构成的风道的风力利用率影响,受风机的类型和功率影响,是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相比于普通的插电吸尘器,除尘能力的提高对于能源有限的清洁自动清洁设备来说意义更大。因为除尘能力的提高直接有效降低了对于能源要求,也就是说原来充一次电可以清扫80平米地面的机器,可以进化为充一次电清扫180平米甚至更多。并且减少充电次数的电池的使用寿命也会大大增加,使得用户更换电池的频率也会减少。更为直观和重要的是,除尘能力的提高是最为明显和重要的用户体验,用户会直接得出扫得是否干净/擦得是否干净的结论。干式清洁模组还可包含具有旋转轴的边刷152,旋转轴相对于地面成一定角度,以用于将碎屑移动到清洁模组150的滚刷区域中。
作为一种可选的清洁模组,自动清洁设备还可以包括湿式清洁模组,被配置为采用湿式清洁方式清洁所述操作面的至少一部分;其中,所述湿式清洁模组包括水箱、清洁头、驱动单元等,其中,水箱的水沿水路流动到清洁头,清洁头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清洁操作面的至少一部分。
现有的自动清洁设备壳体布局框架结构复杂、零件数量多、组装工时长、工序繁杂、成本高,例如增加自动清洁设备顶面翻盖及翻动机构,顶面翻盖上设计上壳装饰件等,上壳装饰件、上翻盖虽然能起到遮丑、保护内部元件等功能,但造成整机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对顶面翻盖下的尘盒等元件的设计空间造成了影响。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翻盖的自动清洁设备,简化了自动清洁设备不必要的元件的同时,增大了尘盒及其容纳腔室的设计空间,相同的结构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部分技术效果在此不做赘述。具体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移动平台100,配置为在操作面上自动移动,移动平台100包括容纳腔室20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室200设置于自动清洁设备前进方向上的偏后侧,所述容纳腔室200包括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202;干式清洁模组151,包括尘盒300,所述尘盒300可拆卸的装配于所述容纳腔室200;其中,所述第一腔室201和所述第二腔室202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上按序前后相邻布设,且所述第一腔室201深度大于所述第二腔室202深度。第一腔室201和所述第二腔室202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上按序前后相邻布设,可以将整个尘盒中体积和重量更大的部分设置于更加靠近自动清洁设备中部的位置,使得尘盒更加稳定的设置于容纳腔室200,也使整个清洁设备的重心更稳定,在行进、转弯、越障等过程中表现的更平稳,不容易倾覆;同时便于将尘盒容纳部和尘盒顶盖做成一体结构,使得尘盒顶盖可以做为移动平台顶面的一部分,和移动平台顶面的其他部分齐平,省略了传统清洁设备的翻盖结构,同时便于将位于清洁设备底部大致中央位置的吸尘口直接对准尘盒,使灰尘从吸尘口直接进入尘盒,减少灰尘进入机器内部的行程,避免灰尘对机器内部的污染。第一腔室201深度大于第二腔室202深度,能够分结构的容纳尘盒和尘盒顶盖,便于尘盒顶盖的一体化设计。第一腔室 201前侧壁底部设置有吸尘口203,第一腔室201与第二腔室202连接处的后侧壁设置有出风口208,出风口208具有格栅结构,第二腔室202 下方空间容纳风机,风机可由风机支架承载,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 208构成风机支架的一部分;移动平台100后侧壁设置有排气口204,在风机吸力的作用下,灰尘从吸尘口203进入尘盒300,气流经尘盒滤网过滤后从排气口204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尘盒300包括容纳部301和位于所述容纳部 301上方的顶盖302,所述顶盖与所述容纳部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结、焊接、一体成型、螺栓连接、卡扣连接等。容纳部用于容纳从吸尘口203吸入的垃圾,容纳部的外型与所述第一腔室201 大致匹配。
与地面具有一定干涉的滚刷将地面上的垃圾扫起并在风机产生的负压气流作用下卷带到滚刷与尘盒300之间的吸尘口203前方,然后被风机产生并经过尘盒300的有吸力的气流吸入尘盒300,垃圾被滤网500 隔离在尘盒300内部,经过过滤后的空气进入风机。
典型的,尘盒300的容纳部301具有位于尘盒前侧的第一开口3011,第一开口3011与吸尘口203对准设置,容纳部301具有位于尘盒后侧的第二开口3012,滤网500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3012,第二开口3012 与出风口208相对接。所述滤网500与尘盒300的盒体为可拆卸连接,方便滤网拆卸和清洗。其中,前侧是指X方向,尘盒300装配于容纳腔室200后,沿自动清洁设备前进方向的一侧,后侧是指X方向,与自动清洁设备前进方向相反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302包括覆盖所述容纳部301的第一部分3021和超出所述容纳部301向外延伸的的第二部分3022,当所述尘盒300装配于所述容纳腔室200时,所述容纳部301及所述顶盖302的第一部分3021容置于所述第一腔室201中,所述顶盖302的第二部分 3022容置于所述第二腔室202中。顶盖302和第一腔室的顶端部分以及第二腔室结构大致匹配,使得尘盒300可以稳定的安装到容纳腔室200 当中,避免了尘盒由于自动清洁设备行进过程中的颠簸而造成的晃动,同时,尘盒顶盖能够恰好的覆盖容纳部和风机所在位置,使得尘盒顶盖上表面与移动平台上表面大致水平,保证了自动清洁设备外表面的平整,外观整体协调性更好,也为顶盖下面包括容纳部在内的各部件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空间选择,方便安排不同部件的位置,尘盒容积可选择性提高,可以按需布置具体大小,不影响容纳腔室的总体开口大小,减少开模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302的第一部分3021包括突出所述容纳部边缘轮廓向外延伸的的边缘部30211。所述容纳腔室200包括沿所述容纳腔室顶端边缘环绕延伸的台阶部205,所述台阶部205配置为容纳所述边缘部30211的至少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外边缘的至少一部分,使得所述顶盖上表面与所述移动平台上表面大致共面。容纳腔室 200沿所述容纳腔室顶端边缘环绕延伸的台阶部205,能够完整的接纳顶盖302的边缘,使得顶盖302能够基本严丝合缝的容置于容纳腔室 200,能够防止异物直接掉入尘盒边缘缝隙,进步一防止卡住尘盒,同时保证了顶盖作为自动清洁设备上表面的美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302的第二部分3022下方设置有支撑结构3023,配置为支撑所述顶盖的第二部分3022。可选择地,所述支撑结构3023与所述容纳部301的至少一部分一体成型,以增强所述支撑结构3023对于顶盖302的第二部分3022的支撑力,有效防止其损坏。支撑结构3023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弧形结构、直线型结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例如,支撑结构3023为与顶盖302的第二部分3022外边缘轮廓大致匹配的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室202的下表面包括一凹槽2021,所述凹槽2021与所述支撑结构3023轮廓大致匹配,配置为当所述顶盖的第二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中时,所述支撑结构3023容置于所述凹槽2021,以使得顶盖302上表面基本水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沿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中轴线对称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形状为以下至少之一或组合:D 型、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或八边形,如图6a-6h所示。对称设置可以使得机器外形无外盖遮挡的情况下,仍然比较美观,且对于尘盒的安装与拆卸都比较便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201包括第一锁定件701,所述第二腔室202包括第二锁定件72,所述顶盖第一部分3021包括第一锁止件601,所述顶盖第二部分3022包括第二锁止件602,所述第一锁止件 601与所述第一锁定件701配合锁止,所述第二锁止件602与所述第二锁定件72配合锁止。
上述实施例涉及到自动清洁设备的尘盒及其安装结构,通过在自动清洁设备前进方向的后侧设置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且所述第一腔室深度大于所述第二腔室深度,当尘盒装配于容纳腔室后,尘盒顶盖上表面与移动平台上表面大致共面,简化了自动清洁设备顶面的结构,降低了生成成本,同时增加了容纳腔室的设计空间。
现有的自动清洁设备设置有弹出式尘盒和非弹出式尘盒,弹出式尘盒顶面翻盖及翻动机构,取放尘盒时,需要将顶面翻盖打开,再通过按压尘盒的方式将尘盒弹出,该实施方式需要设置复杂的尘盒弹出机构,尘盒弹出机构包括弹簧等多个零件,由于弹簧反复使用导致弹性下降,使得尘盒不能顺利弹起,此外其他诸多的零部件也容易导致尘盒无法正常弹出,影响使用。非弹出式尘盒多采用结构复杂的锁定结构,其中的弹簧组件易老化损坏,按压部件在操作时和手指的匹配舒适度也不足,整体使用体验较差。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翻盖的自动清洁设备,简化了自动清洁设备不必要的元件的同时,方便了尘盒的顺利取放,本实施例同上述实施例相比简述了部分结构特征,相同的结构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部分技术效果在此也不做赘述。具体的,如图1-5、7所示,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包括:移动平台100,配置为在操作面上自动移动,包括设置于前进方向上后侧的容纳腔室200;清洁模组,包括尘盒300,所述尘盒300可拆卸的装配于所述容纳腔室200,所述尘盒包括容纳部 301、位于所述容纳部上方的顶盖302和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大致位于所述顶盖中心轴线的第一锁定机构610;其中,所述第一锁定机构610至少包括第一扣手凹陷603和第一锁止件601,所述第一锁止件601位于所述第一扣手凹陷603内,所述第一锁止件601在外力作用下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扣手凹陷603弹性移动。第一扣手凹陷603沿顶盖第一部分边缘向下形成凹陷,第一扣手凹陷603在Z向提供足够的深度,使得第一锁止件601高度低于顶盖表面,第一扣手凹陷603在X方向提供足够的弹性空间使得当第一锁止件601向内弹性移动时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止件601包括第一弹性臂6011、第一抠手部6012和第一卡扣部6013,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臂6011从所述第一扣手凹陷603底部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抠手部6012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臂6011向上延伸的末端,所述第一卡扣部6013沿所述第一弹性臂 6011横向延伸。第一弹性臂6011整体大致呈“冂”字形,以减少物料,增加弹性,对此形状结构不做限定。第一抠手部6012横向设置于第一弹性臂6011上方,第一抠手部6012包括一个大致向外突出的底面和沿底面向上延伸的扣手面,扣手面延伸至大致与顶盖齐平位置,扣手面可以为弧形结构,即其在水平面的投影为弧形;扣手面便于接收手动操作,与手指形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受力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部6013为沿所述第一弹性臂6011两侧对称设置的一对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从根部到自由端部的宽度由大变小,以便于顺利的插入第一锁定件701。第一弹性臂6011整体采用常见的弹性材料制作即可,例如塑料或有机弹性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图8为图3a中A处的第一锁定件的放大示意图,所述容纳腔室200内壁与所述第一锁止件601大致对应的地方设置有第一锁定件701,所述第一锁止件601与所述第一锁定件701 配合锁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定件701为一对通孔,所述片状结构的自由端部插入所述通孔实现锁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室内壁与所述第一扣手凹陷603大致对应的地方设置有第一凹陷206,所述一对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凹陷 206两侧。当第一锁止件601伸入所述通孔时实现锁止,当通过第一凹陷206伸入手指施加作用力将第一锁止件601从通孔拔出时,实现解锁。第一凹陷206和第一扣手凹陷603的协同配合,使得手指的伸入操作变得更为轻松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a所示,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第二锁定机构620,所述第二锁定机构620包括第二扣手凹陷605和第二锁止件602,第二扣手凹陷605沿顶盖第二部分3022大致中线位置向内形成缺口,例如弧形或方形缺口,便于手指伸入进行扣动操作,所述第二锁止件602位于所述第二扣手凹陷605下侧,第二扣手凹陷605为手指控制第二锁止件602提供足够的空间,所述第二锁止件602在外力作用下向内弹性移动。具体的,所述第二锁止件602包括第二弹性臂6021、第二抠手部6022和第二卡扣部6023,其中,所述第二弹性臂6021位于所述第二扣手凹陷605的下方,第二弹性臂6021包括对称的两部分,每一第二弹性臂6021先沿所述第二扣手凹陷605开口方向延伸,然后沿顶盖边缘方向延伸,再沿所述第二扣手凹陷605边缘方向延伸,其中,所述第二扣手凹陷605开口方向如图9a所示,为从顶盖中心向外的A方向,在本实施例中也为尘盒顶盖的后向,两部分第二弹性臂6021大致呈两个“几”字形结构对称相连设置,所述第二抠手部6022连接对称设置的两部分第二弹性臂6021,具体的,所述第二抠手部6022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弹性臂的上方,如图9b和图9c所示,图9c是图9b中C处第二抠手部的放大图,第二抠手部6022底部包括一个大致向外突出的底面 60221和沿底面向上延伸的扣手面60222,扣手面延伸至大致与顶盖齐平位置,扣手面可以为弧形结构,扣手面便于接收手动操作,供手指施加作用力,可选的,所述第二抠手部6022与对称设置的第二弹性臂 6021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卡扣部6023设置于所述第二弹性臂的横向延伸部分。所述第二卡扣部6023为沿所述第二弹性臂6021两侧对称设置的一对,例如为沿所述A方向延伸的凸起或片状结构,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每一所述第二卡扣部6023包括一从所述第二卡扣部6023端部向内延伸的凹槽,凹槽可以防止一整块第二卡扣部成型冷却后产生过大形变,造成卡扣困难。可选的,所述第二锁止件602还包括对称设置的连接件6024,连接件6024大致为平面状,第二弹性臂6021的一端与连接件6024的一面连接,连接件6024的另一面与支撑结构端面连接固定。第二抠手部6022在X方向上漏出所述第二扣手凹陷605,以使得当解锁时,手指可以伸入第二扣手凹陷605并按压在第二抠手部6022上,沿X轴向尘盒内侧施力并带动第二卡扣部6023向内弹性收缩,使第二卡扣部6023从第二锁定件702底部弹出,实现解锁。第二弹性臂6021 整体采用常见的弹性材料制作即可,例如塑料或有机弹性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图3b中B处所示第二锁定件702的放大图,所述容纳腔室200内壁与所述第二锁止件602大致对应的地方设置有第二锁定件702,所述第二锁止件与所述第二锁定件配合锁止。所述第二锁定件为一对突起,第二卡扣部6023伸入所述第二锁定件702底部实现锁止。所述突起可以为扁平状、圆柱状、长方体状等,对此不做限定,以能卡止所述第二卡扣部为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室20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扣手凹陷 605大致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凹陷207,所述一对突起等高地设置于第二腔室202的后侧壁上,位于所述第二凹陷207上方。第二凹陷207 配置为在尘盒300放入容纳腔室200时避让和容纳第二锁止件602,使整个尘盒更好的在容纳腔室200中放置到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盖包括覆盖所述容纳部的第一部分和突出所述容纳部向外延伸的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扣手凹陷605和所述第二锁止件602位于所述顶盖的第二部分。所述顶盖的第二部分下方包括支撑结构3023,配置为支撑所述顶盖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锁止件602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3023上,如图4所示,对称设置的支撑结构3023,形成X方向向内的压缩空间,当第二弹性臂6021连接于对称的支撑结构3023时,有足够的弹性空间可以响应施加的向内的作用力。
对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尘盒锁止结构,通过在尘盒顶盖前后方向对称的设置锁止结构,使得当单手施加作用力于尘盒前后两个弹性结构时,即可实现解锁,不会由于仅单侧解锁后从单侧弹出尘盒而造成尘盒倾斜。同时,由于弹性结构简单,仅仅采用弹性材料形成弹性臂即可实现弹性解锁,避免了使用弹簧等复杂的解锁装置易损坏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锁定机构62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磁吸模块604,所述第一磁吸模块604设置于所述顶盖的第二部分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如图3a所示,所述容纳腔室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磁吸模块606,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磁吸模块604配合吸附后锁止。在应用过程中,用手推压第一锁止件601及第二扣手凹陷605可将尘盒对应的第一锁止件601收回,当将尘盒放入容纳腔室放开手后,第一锁止件601上的第一卡扣部6013会自动弹出并插入第一锁定件701,第一磁吸模块604与第二磁吸模块606相吸,从而实现尘盒锁固,该锁定结构简单,易操作,便于实现尘盒的锁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的第二锁定机构620可以为包括第二扣手凹陷605和第二锁止件602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为包括第一磁吸模块 604的实施方式,或者二者均包括的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现有的自动清洁设备的尘盒需要配备可更换尘盒滤网,传统滤网一般由塑胶或者金属做成硬质框架,将层叠式滤芯放置到框架中,点胶连接框架和滤芯周边密封,然后再在框架上粘贴密封条来密封滤网与尘盒之间的缝隙。因此,传统的尘盒滤网部分结构复杂,滤网安装步骤繁琐,浪费人工和成本,且密封时使用的胶水不经济也不环保。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包括:移动平台,配置为在操作面上自动移动,包括容纳腔室;清洁模组,包括尘盒,所述尘盒可拆卸的装配于所述容纳腔室,所述尘盒包括尘盒滤网,尘盒滤网应用于自动清洁设备的尘盒当中,简化了尘盒滤网的装配过程,本实施例同上述实施例相比简述了部分结构特征,相同的结构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部分技术效果在此也不做赘述。具体的,如图11-图12所示,尘盒滤网500,包括:软胶框架501,所述软胶框架包括至少一个软胶凸起5011,用于在装配过程中密封与尘盒的装配间隙;滤芯502,套设于所述软胶框架501内;其中,所述软胶框架501与所述滤芯502不可拆卸式连接。具体的软胶框架501与所述滤芯502不可拆卸式连接工艺,可以采用包胶注塑工艺,将滤芯预先套设在框架内,再在套设好的框架组合体上套啤软胶,一体形成多个需要的密封凸起。或者,可以采用双射工艺先注塑硬胶框架主体,将滤芯套设在框架主体后,再注射软胶形成内外密封凸起。
所述软胶框架可以为矩形、方形、椭圆形、圆形、多边形等结构,对此结构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胶框架为矩形结构,所述矩形结构的软胶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软胶框架第一侧壁50111和两个软胶框架第二侧壁50113;所述软胶凸起包括分布于一个所述软胶框架第一侧壁50111外周面的第一凸起5011和分布于另一个所述软胶框架第一侧壁50111外周面的第二凸起5015,一对软胶框架第一侧壁 50111和一对软胶框架第二侧壁50113围成矩形结构框架,矩形结构框架内套设有滤芯,如图11和12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起5011和第二凸起5015可以是连续的凸起结构,例如第一凸起5011和第二凸起5015为从软胶框架第一侧壁 50111外周面的一端连续的延伸至另一端。由于第一凸起5011和第二凸起5015为软胶结构,当尘盒滤网装配到尘盒上时,第一凸起5011和第二凸起5015会受到挤压并直接密封于尘盒滤网500和尘盒第二开口 3012之间,与尘盒第二开口3012大致沿水平方向延申的内壁充分接触密封,代替了传统尘盒滤网装配到尘盒上后,还需要通过密封条进行密封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至少之一为倒扣结构,所述倒扣结构配置为密封所述软胶框架与尘盒装配间隙的同时,防止所述尘盒滤网从所述尘盒脱落。具体的,所述倒扣结构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向相对于所述尘盒滤网装配方向相反的一侧倾斜。倒扣结构便于在尘盒滤网装配过程中,随着尘盒滤网伸入尘盒装配开口的摩擦力,而向装配方向相反一侧倾倒,然后被挤压密封于尘盒滤网与尘盒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软胶框架第二侧壁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凸起 5012,所述第三凸起5012分布于所述框架结构至少一个软胶框架第二侧壁50113外周面上。第三凸起5012可以是离散的多个凸起结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三凸起5012分布于所述框架结构的两个第二侧壁 50113外周面上,当尘盒滤网装配到尘盒上时,位于框架结构一个软胶框架第二侧壁50113外周面上第三凸起5012具有稍长的结构,能够伸入尘盒侧壁的凹陷,起到卡扣、防止尘盒滤网脱落的作用,同时,在装配尘盒滤网时,可以先将该稍长的第三凸起5012伸入尘盒侧壁的凹陷,绕第三凸起5012旋转后将尘盒滤网另一侧装入尘盒。分布于所述框架结构另一个软胶框架第二侧壁50113外周面上的第三凸起5012具有更圆滑的结构,当尘盒滤网装配到尘盒上时,该侧的第三凸起5012与尘盒侧壁弹性结构5013过盈卡止,防止尘盒滤网脱落,其中,弹性结构 5013大致为S结构,其具有容纳第三凸起5012的内凹部和与第三凸起 5012卡止的外凸部,外凸部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移动而与第三凸起5012卡止,如图15所示,为从尘盒底端仰视尘盒滤网的安装结构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a、图13b所示,所述软胶框架还包括:第一筋位510,设置于所述软胶框架第二侧壁外周面,配置为防止所述尘盒滤网装入尘盒过深或过浅,导致装配不良。尘盒滤网装入尘盒过程中,当装配到位后,第一筋位510会抵靠于尘盒边框对应位置设置的枕位 5014,阻止滤网进一步向内伸入,即可防止尘盒滤网装入尘盒过深。同时,当装配过程中没有使第一筋位510抵靠于尘盒边框的枕位5014,则认为没有装配到位,可防止尘盒滤网装入尘盒过浅,如图15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a、图13b所示,所述软胶框架还包括:防呆凸起509,设置于所述软胶框架第二侧壁外周面,配置为防止所述尘盒滤网装反。尘盒与所述防呆凸起509对应的位置会设置有凹陷,当尘盒滤网正常装入时,防呆凸起509会进入该凹陷而使得尘盒滤网能正常装配,当尘盒滤网装反时,由于尘盒另一侧没有该凹陷而使得防呆凸起509会阻止尘盒滤网的装配,因此而起到提示尘盒滤网装反的防呆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和3b所示,所述容纳腔室200包括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202,所述第一腔室201和所述第二腔室202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上按序前后相邻布设,且所述第一腔室201 深度大于所述第二腔室202深度。第一腔室201前侧壁底部设置有吸尘口203,第一腔室201与第二腔室202连接处的后侧壁设置有出风口208,第二腔室202下方空间容纳风机,移动平台100后侧壁设置有排气口 204,在风机吸力的作用下,灰尘从吸尘口203进入尘盒300,气流经尘盒滤网过滤后从排气口204排出。其中,出风口208设置有格栅结构。
如图11和12所示,所述软胶框架还包括:密封内唇507,环绕所述滤芯502设置于所述软胶框架501的第一端面50116,配置为实现所述尘盒滤网与所述尘盒第二开口3012的装配面30121之间的密封配合,所述尘盒第二开口3012的装配面30121形成于所述第二开口内靠近尘盒内壁的一侧,大致为平面结构,用于与所述软胶框架501的第一端面 50116抵接后装配所述软胶框架,如图14所示;密封外唇506,环绕所述滤芯502设置于所述软胶框架501的第二端面50115,配置为密封所述尘盒滤网与容纳腔室200的出风口208边缘。密封内唇507和密封外唇506高于其所在的第一端面50116或第二端面50115,在装配到位后,密封内唇507会挤压于尘盒滤网和尘盒的装配面之间,由于密封内唇 507为柔性材料,在挤压力作用下密封所述尘盒滤网与所述尘盒的装配面;当尘盒装配到自动清洁设备上后,尘盒滤网的密封外唇506会挤压于尘盒滤网与容纳腔室200的出风口208的格栅外侧之间,从而密封所述尘盒滤网与风机支架的装配面,如图3a、3b所示,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202连接的侧壁构成了所述风机支架的装配面,风机设置于第二腔室202下方,格栅式出风口208设置于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 202连接的侧壁。通过在软胶框架501上设置的密封内唇507和密封外唇506,实现了尘盒滤网500内端面与尘盒出风口装配面之间,以及尘盒滤网500外端面与容纳腔室200的出风口格栅外表面的密封配合,省略了传统尘盒滤网需要再内外侧加装密封条以满足风路密封需求的繁琐步骤,且软胶框架501作为载体,同样具有一定柔性的密封内唇507和密封外唇506作为密封结构,使得接触密封配合更为紧密,贴合更充分,密封效果更强,保证了整个风路的气密性能,对清洁设备依赖负压实现的吸尘和排尘等功能起到了更好保障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和12所示,所述软胶框架还包括:台阶面503,沿所述软胶框架501的第二端面50115向外延伸,使得所述台阶面503与所述软胶框架501的侧壁形成台阶结构,配置为防止所述尘盒滤网装入尘盒过深。在装配过程中,尘盒滤网伸入尘盒装配开口时,台阶面503会抵靠到尘盒的装配外边缘,从而卡止于尘盒外边缘,避免尘盒滤网装入尘盒过深,如图14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软胶框架还包括磁性元件安装孔504,设置于所述软胶框架501的第二端面50115,配置为装入磁性元件用以确保所述尘盒滤网安装到位,磁性元件可以为磁铁或其他电磁元气件;磁性元件安装孔504安装感应磁性元件,磁性元件安装孔 504有足够的深度保证磁性元件可以安装在滤网内侧的固定位置,在整体滤网安装到固定位置时可以被霍尔传感器检查到,确保滤网安装到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软胶框架还包括第二筋位5041,环绕所述磁性元件安装孔的周边设置,配置为防止液体进入所述磁性元件安装孔。第二筋位5041在磁性元件安装孔504外侧紧密包裹磁性元件外端,可以防止磁性元件生锈失效。第二筋位5041可以为软胶材料,受挤压后进一步包裹磁性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软胶框架还包括扣手505,设置于所述台阶面503向外延展的位置,配置为便于取出所述尘盒滤网。扣手505的形状结构不做限定,可以为半圆形、方形、矩形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软胶框架还包括镂空结构508,设置于所述框架的软胶框架第一侧壁和/或软胶框架第二侧壁上,配置为减轻框架的整体重量,镂空结构508可以为向内凹陷的多个盲孔,盲孔的结构不做限定,可以为圆形、方形、矩形、不规则形等。
以上实施例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其中,尘盒滤网,由于采用了软胶框架设计,其在装配过程中可以直接挤压装配于尘盒开口,同时配合第一凸起、密封内唇和密封外唇等结构,在装配的同时能够使得滤网与装配面达到紧密密封的效果,避免了传统工艺装入滤网后再点胶粘接的手工装配部分,工序简化,组装零部件减少,同时降低了成本,且无胶水粘接,无异味,更加环保。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尘盒,包括如上任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尘盒滤网。尘盒的结构参见如上一些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包括如上任一些实施例所述的尘盒,自动清洁设备的结构参见如上一些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做赘述。
自动清洁设备吸尘完毕后,可以进入集尘站自动集尘,自动清洁设备在自动集尘的时候,由于进入自动清洁设备的风路单一且风路受到机器结构的阻挡不够畅通,导致集尘站很难将尘盒中的垃圾全部吸入集尘站的垃圾袋中,为了尽可能的将尘盒中的垃圾处理干净,往往需要增大集尘站风机的功率,从而带来更大的噪音和更多的能耗。
为此,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具有集尘功能的自动清洁设备,通过改进自动清洁设备的风路结构,使得自动清洁设备在集尘过程中气流更容易进入尘盒,从而更容易将尘盒中的垃圾处理干净,本实施例同上述实施例相比简述了部分结构特征,相同的结构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部分技术效果在此也不做赘述。具体的,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提供一种具有集尘功能的自动清洁设备,包括移动平台100,所述移动平台100配置为在操作面上自动移动,移动平台100大致包括形成自动清洁设备外形的上壳体、下壳体、侧面壳体以及设置于前述壳体内部空间的结构及配件,具体的,移动平台100包括容纳腔室200及驱动轮组件141,容纳腔室200大致位于移动平台前进方向的后半部位置,容纳腔室200以向内形成凹陷的形式形成,驱动轮组件141如前所述,位于移动平台100的下壳体上,用于提供自动清洁设备前进的动力。移动平台100还包括清洁模组150,清洁模组150包括尘盒300及主刷模组153,所述尘盒300可拆卸的装配于所述容纳腔室200,尘盒300的部分结构如前述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做赘述,所述尘盒300还包括第一进风门3013和第二进风门3014,所述第一进风门3013和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分别位于所述尘盒的尘盒第一侧壁3015和尘盒第二侧壁3016,所述第一进风门3013和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配置为在集尘过程中提供两个不同方向的进气气流,有利于在集尘时在尘盒内形成气流漩涡,大幅降低尘盒内的垃圾残留,减少气流死角,提高集尘率,双进风门的设置也提高了进气速率,提高了气流漩涡的形成效率;其中,所述进气气流的来源至少包括以下之一:从所述移动平台100顶端间隙进入的气流 I、从所述主刷模组153间隙进入的气流II、从移动平台后侧壁进入的气流III以及从所述驱动轮组件141间隙进入的气流Ⅳ。通过设置多组进气气流,提高自动清洁设备的进气量、进气速度,从而加大集尘站的集尘力度和集尘效率,进一步减少尘盒内气流死角,减少垃圾残留,提高集尘率。
当自动清洁设备吸尘完毕后,回到集尘站进行集尘操作时,集尘站风机会启动,抽吸尘盒当中的垃圾,在抽吸过程中,气流经多个渠道通过第一进风门3013和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进入尘盒,然后随着垃圾被集尘站从集尘口吸出。集尘状态下,自动清洁设备的清扫主刷随着集尘站风机的启动做反向运动,自动清洁设备处于“吐”尘状态,气流由自动清洁设备的外部通过自动清洁设备的壳体间缝隙进入尘盒内腔,气流在尘盒内腔会形成漩涡,将尘盒内腔内的垃圾旋转抛起,集尘站的集尘风机启动,通过一定气道联通到主刷处、尘盒的第一开口3011、尘盒内腔然后依靠吸力将尘盒内腔内的垃圾吸入集尘站内部的垃圾收纳容器或袋子里。
其中,进入尘盒的气流主要包括从所述移动平台100顶端间隙进入的气流I,如图16所示,具体的,从所述移动平台100顶端间隙进入的气流I包括从罩盖940和所述移动平台100顶面之间的间隙进入、以及从罩盖940和位置确定元件1211之间的间隙进入的气流。本公开在组装罩盖940和位置确定元件1211时,会通过凸起等支撑结构在罩盖940 和所述移动平台100顶面以及罩盖940和位置确定元件1211之间形成气流间隙,随着集尘站风机的吸附,与集尘站风机流体连通的尘盒300 内形成负压,第一进风门3013和第二进风门3014向尘盒内打开引导尘盒外气流进入,移动平台内也形成负压,会自然的引导移动平台外的气体从罩盖940和所述移动平台100顶面以及罩盖940和位置确定元件 1211之间形成气流间隙进入机器内部,相对于传统的密封结构,罩盖 940和所述移动平台100顶面以及罩盖940和位置确定元件1211之间形成气流间隙能够增设更多的气流通道,进而保证足够的气流进入尘盒,进一步提高尘盒的进气量和进气速度,从而加大集尘站的集尘力度和集尘效率,同时减少尘盒内气流死角,减少垃圾残留,提高集尘率;更重要的是,引导气流从位置确定元件1211附近经过,有助于带走位置确定装置在工作工程中产生的多余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有利于提高位置确定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延长电子器件的寿命;此外,顶部气流相对于其他部位更加清洁,对机器内部风路来说更加安全友好。
进入尘盒的气流还包括从所述主刷模组153间隙进入的气流II,如图17所示,气流II从移动平台100下壳体底面主刷模组153的装配间隙进入壳体的,其中,在设备组装时,也通过凸起或凹槽或自带的装配间隙,形成主刷模组153的边缘间隙和驱动轮组件141的边缘间隙,从而随着集尘站风机的吸附,移动平台内形成负压,会自然的引导移动平台外的气体从主刷模组153的边缘间隙进入机器内部,相对于传统的密封结构,主刷模组153的边缘间隙能够增设更多的气流通道,进而保证足够的气流进入尘盒,进一步提高尘盒的进气量和进气速度,从而加大集尘站的集尘力度和集尘效率,同时减少尘盒内气流死角,减少垃圾残留,提高集尘率;此外,气流II到达尘盒两处进风门的距离较短,风道较通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气流的补充速度,保障集尘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平台100后侧壁设置有排气口204,如图3a所示,其中,多组进气气流还包括在集尘状态下从所述排气口204 进入的气流Ⅲ,如图18a所示,排气口204在集尘状态下,随着集尘站风机的吸附,移动平台内形成负压,会自然的引导移动平台外的气体从排气口204进入机器内部,具体的,如图18b所示,气体从排气口204 进入风机支架两侧,然后从风机支架两侧的密封挡板20114的进风缺口 20115进入容纳腔室侧壁外侧,然后通过容纳侧壁外侧的进风孔20111 进入尘盒,进而保证足够的气流进入尘盒,进一步提高尘盒的进气量和进气速度,从而加大集尘站的集尘力度和集尘效率,进一步减少尘盒内气流死角,减少垃圾残留,提高集尘率;在集尘过程中,移动平台100 的后侧能够相对充分的暴露在环境中,由设置在此处的排气口作为气流入口,可以更为顺畅的补充气流,减少了外部与清洁设备接触或配合的器件或环境对于气流的干涉,气流补充更为安全高效。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缺口20115设置在密封挡板20114的底部,以减少气流对其他部件的影响。
此外,如图18a所示,进入尘盒的气流还包括从驱动轮组件141的间隙进入的气流Ⅳ,驱动轮设置有进气通道,从驱动轮底部边缘间隙进入壳体的气流直接从驱动轮上部后侧的进气通道进入容纳腔室两侧,然后直接通过进风孔20111进入尘盒。从驱动轮组件141的间隙进入的气流Ⅳ路径更短,进入尘盒气流通道更简单,容易提供更多的进入气流。
如图18a所示,上述I-II、IV路气流进入移动平台100壳体内,大致分成两部分,第I和II路气流形成第一部分,第IV路气流形成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气流中,第I路气流从所述罩盖940和所述移动平台顶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罩盖940和所述位置确定元件1211之间的间隙进入直接到达容纳腔室200的前方,第II路气流从主刷和下壳缝隙进入,然后从主刷驱动电机周围的开口通过,到达容纳腔前壁,如图18a所示,由于容纳腔室200前侧壁2010的阻挡,气流不能直接到达容纳腔室200的侧面,而是通过前侧壁两侧的风道209进入容纳腔室 200的侧面,具体的,如图1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室 200前侧壁上方外侧分别包括一个风道209,从所述移动平台100顶端间隙进入的气流I、从所述主刷模组153间隙进入的气流II,通过所述风道209到达容纳腔室200的侧面的所述多个进风孔20111,从所述多个进风孔20111进入容纳腔室200并通过第一进风门3013和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进入尘盒。第二部分气流Ⅳ,直接从驱动轮上部后侧的进气通道到达容纳腔室200的侧面的所述多个进风孔20111,从所述多个进风孔20111进入容纳腔室200并通过第一进风门3013和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进入尘盒。
如图18b所示,移动平台后侧包括风机支架20116和位于所述风机支架20116两侧的挡板20114,所述挡板20114连接壳体上下表面以及侧壁,挡板20114将风机支架20116封闭于移动平台后端,风机通过排风管道连接于移动平台后侧壁的部分排气口204,这些排气口可称为第一排气口;自动清洁设备清洁时,风机通过排风管道和与排风管道连通的部分排气口204也就是第一排气口排风,集尘时,通过风机上述部分排气口204周围的其他排气口204也就是第二排气口进气,也就是说,第二排气口实际上是和风机排风管道不直接连通的进气口,由于挡板 20114上设置有进风缺口20115,第Ⅲ路气流从第二排气口204进入移动平台壳体内部后,从风机支架两侧的挡板20114的进风缺口20115到达容纳腔室200的侧面的所述多个进风孔20111,从所述多个进风孔 20111进入容纳腔室200并通过第一进风门3013和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 进入尘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排气口204还包括设置于挡板20114的与所述第一排气口或第二排气口相反一侧的第三排气口,即图18b中目前可见的那些排气口204,第Ⅲ路气流从所述第三排气口进入,第Ⅲ路气流从第三排气口直接到达容纳腔室200的侧面的所述多个进风孔 20111,从所述多个进风孔20111进入容纳腔室200并通过第一进风门3013和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进入尘盒,如此,可进一步提高补风效率。
在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排气口为不开孔或仅为用于装饰作用而不打通的装饰孔,从而避免自动清洁设备内部与外部进行过多不必要连通,使自动清洁设备的进风可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所述容纳腔室200还包括与所述尘盒第一侧壁3015对应设置的第三侧壁2011,和与所述尘盒第二侧壁 3016对应设置的第四侧壁2012,所述第三侧壁2011和第四侧壁2012分别包括多个进风孔20111,所述多个进风孔20111覆盖所述第一进风门 3013和第二进风门3014的至少一部分。容纳腔室200的所述第三侧壁 2011和第四侧壁2012外侧分别包括多个隔片20112,所述多个隔片 20112形成多个风路。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隔片20112顶端包括至少一个缺口20113,配置为连通所述多个风路。多个隔片20112形成的多个风路能够保证气流进入容纳腔室200的均匀性,避免部分气流到达进风孔20111外即进入容纳腔室200但又不能及时进入尘盒而造成气流损失,同时损失的气流与I-IV路气流形成对流,影响气流进入尘盒的效率。当设计多个隔片20112且形成连通结构后,多个风路能够更加均匀的通过多个进风孔20111到达容纳腔室200,进而高效的进入尘盒。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所示,所述第一进风门3013和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分别位于所述尘盒第一侧壁3015和尘盒第二侧壁3016的非对称位置,以避免两边进入的气流直接对冲抵消,并使从两个不同方向进入的进气气流形成交错,有利于在集尘时在尘盒内更加快速地形成气流漩涡,提升气流进入所述尘盒的后的回旋速度,大幅降低尘盒内的垃圾残留,减少气流死角,提高集尘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设置于临近所述第二侧壁3016下边缘的位置,且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下边缘低于所述第一进风门3013下边缘,进一步提升气流进入所述尘盒的后的回旋速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临近所述尘盒的后侧壁设置,所述第一进风门3013临近所述尘盒的前侧壁设置,进一步提升气流进入所述尘盒后的回旋速度,其中,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尘盒的前侧壁为尘盒的朝向自动清洁设备前进方向的侧壁,所述尘盒的后侧壁为与所述前侧壁相对的朝向自动清洁设备尾部的侧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门3013大致绕第一转轴旋转,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大致绕第二转轴旋转,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大致垂直,进一步提升气流进入所述尘盒的后的回旋速度,其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以为第一进风门3013和第二进风门3014实际设置的旋转轴,也可以是通过弹性驱动件绕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在的位置旋转。
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进风门3013和第二进风门3014指遮蔽尘盒第一侧壁和尘盒第二侧壁上开口的板面,实际集尘过程中,为了实现第一进风门3013和第二进风门3014的打开和闭合,还需要设置连接于第一进风门3013和第二进风门3014上的弹性件,以及固定于尘盒第一侧壁和尘盒第二侧壁外表面的固定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门3013和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的形状为以下至少一种或组合:矩形、方形、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等,对此不做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门3013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进风门3013长边沿纵向设置;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二进风门3014长边沿横向设置,通过上述结构设置第一进风门3013和第二进风门3014,使气流产生一个竖直面涡流,一个水平面涡流,全方位多角度吹起灰尘,有效提高集尘率,进一步提升气流进入所述尘盒的后的回旋速度。此外,第一进风门3013和第二进风门 3014为向内开启的结构,如图21所示,当第一进风门3013向内开启时,风门为半开启状态,风门开口朝向尘盒前侧壁,气流进来时直接吹向尘盒前侧壁方向;当第二进风门3014向内开启时,风门也为半开启状态,风门开口朝向尘盒底部,气流进来时直接吹向尘盒底部方向;两个风门进来的气流不会相互对吹,而是形成回旋气流,这样可以加速尘盒内垃圾的旋转,从而便于将垃圾快速循环至出尘口并送出尘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尘盒300还包括第一开口3011和第二开口 3012,所述第一开口3011配置为吸尘时的进尘口和集尘时的出尘口,吸尘时的进尘口和集尘时的出尘口设置为同一开口,减少端口数量,有效共用现有端口,可以减少漏气概率;第二开口3012上设置有滤网,具体结构及设置方式如上实施例所述,在此不做赘述,所述第一开口 3011和所述第二开口3012大致位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该设计结构使得通过自动清洁设备风机吸尘时,风路为直线结构,避免气流的迂回,从而提高气路流畅性,如图22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室200包括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上按序前后相邻布设的第一腔室201和第二腔室202,所述第一腔室201前侧壁底部设置有吸尘口203,所述第一腔室201与第二腔室 202连接处的后侧壁设置有出风口208,所述吸尘口203、所述出风口 208、所述第一开口3011和所述第二开口3012均大致位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吸尘或集尘时,气流不经过曲折的风道或风路,使得风机功率、吸力损耗小,最大化的利用了风机的功效,节省了能耗,降低了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平台100还包括大致位于所述移动平台100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的位置确定元件1211及罩设于所述位置确定元件1211上方的罩盖940。所述第二腔室202下方空间设置有风机,所述位置确定元件1211、罩盖940、风机、所述主刷模组153、所述吸尘口203、所述出风口208、所述第一开口3011和所述第二开口3012均大致位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相关技术中,当进风口为单个时,进气气流不对称,进尘口通常偏置,不美观,整个气路进气和出气通路为非直线,气流有阻碍损耗,同时会影响其他设备的布置,增加进风口后,上述风路结构设置于中轴线上,避免了现有集尘方式下,集尘率低,集尘有残留的缺陷。克服了现有技术下风路有偏移,风机功率、吸力经过曲折的风道有损失的技术缺陷,同时在设计美观上,部件放置空间上有较大改进。主刷模组153端口也置于中轴线上,保证了吸尘风路不受任何阻碍,减少损耗,提高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提供一种自动清洁系统,包括:集尘站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中,所述集尘站包括集尘端口,所述集尘端口与所述主刷模组的端口对接并集尘。
图2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站的结构示意图,集尘站700,配置为为自动清洁设备提供垃圾收集。
如图23所示,集尘站700包括集尘站底座710以及集尘站主体720。集尘站主体720配置为收集自动清洁设备的尘盒内的垃圾,其设置在所述集尘站底座710上。集尘站底座710包括集尘端口711,集尘端口711 配置为与自动清洁设备的主刷模组的端口对接,自动清洁设备的尘盒内垃圾经集尘端口711进入集尘站主体720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2 所示,集尘端口711周围还设置有密封胶垫714,用于将集尘端口711 与自动清洁设备的主刷模组的端口对接后密封,防止垃圾泄露。
图2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清洁设备返回集尘站后的场景示意图,如图24所示,当自动清洁设备的移动平台100,例如扫地机器人,在清扫完毕回到集尘站700后,自动清洁设备会沿X方向移动至集尘站底座710上,使得自动清洁设备的主刷模组的端口与集尘端口711 对接,以将自动清洁设备的尘盒内的垃圾转移至集尘站的垃圾袋内。
本公开提供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该自动清洁设备具有自动集尘功能,通过在自动清洁设备的尘盒中非对称的设置两个风门,使得进入尘盒的气流形成对流,并在尘盒中形成涡流气旋,从而顺利的将尘盒中的垃圾吸入集尘站;此外,将主刷模组、吸尘口、出风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大致设置于自动清洁设备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能够在吸尘时进一步增加气流流经尘盒的速度,提升吸尘效率,同时也能在集尘时更易将尘盒中的垃圾吸入集尘站。
相关技术中,自动清洁设备包括位置确定装置,位置确定装置包括位置确定元件及罩盖,通常情况下,自动清洁设备配置的位置确定元件为固定大小,位置确定元件尺寸与装配空间基本匹配,但当应用设备需要将位置确定元件体积减小时,要么需要重新开发模具,要么需要调整位置确定元件装配空间周边的器件的位置,给位置确定元件灵活应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为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在原有装配空间装配小型化位置确定元件的自动清洁设备,本实施例所述的位置确定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摄像头、激光测距装置(LDS)。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所述的位置确定装置以激光测距装置为例进行描述,本实施例通过合理设置装配支架、转子、马达、罩盖等结构及位置关系,使得位置确定装置的应用更加灵活,相同的结构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部分技术效果在此不做赘述。具体的,如图25所示,自动清洁设备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装配部800、装配结构900及位置确定元件1211,所述位置确定元件1211通过装配结构900装配于所述装配部800,装配部800通常为机架的一部分,并包括一个或多个螺孔,装配结构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对应的螺孔,通过螺栓将位置确定元件1211装配于所述装配部800;自动清洁设备内用于装配所述装配结构900及位置确定元件1211的部位均可算作装配部800。通常情况下,自动清洁设备各元器件设计完毕后,其位置、尺寸都是固定的,相应的,预留的装配部800的空间位置也是固定的,这样,当自动清洁设备需要更换尺寸更小的位置确定元件时,就无法适配预留的装配部800,为此,本公开实施例自动清洁设备的装配结构及位置确定元件结构改进如下:
如图26所示,所述装配结构900包括装配支架910;位置确定装置包括转子920、马达930、罩盖940等,装配支架910通过支架周边的螺孔固定于装配部800,转子920和马达930设置于装配支架910内部,罩盖940罩设于转子920顶部,起到遮蔽和保护功能,转子920突出于自清洁设备顶面,转子920通过连续的在360度范围内旋转扫描,不间断的探测自清洁设备行进过程中的障碍物。如图27所示,装配支架910 包括转子容纳部911和马达容纳部912,所述转子容纳部911包括第一弧形侧壁9111,第一弧形侧壁9111可以为圆弧形侧壁或其它曲率的弧形侧壁,其中,圆弧形侧壁为圆形的至少一部分,如图27所示,第一弧形侧壁9111可以是圆形结构的一大部分,例如可以为180-270度范围内的一部分,所述马达容纳部912包括第二弧形侧壁9121,第二弧形侧壁9121可以是圆形结构的一部分,或者是不同弧度的弧形结构拼接,或者是圆形结构或弧度结构与直线结构的拼接等,对此不做限定,所述转子容纳部的第一弧形侧壁9111和所述马达容纳部的第二弧形侧壁 9121平滑连接,如图27所示,大致在MN处分割为转子容纳部911和马达容纳部912,其中,所述第一弧形侧壁9111形成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弧形侧壁9121形成的开口面积。所述位置确定元件1211包括转子920,转子920的转轴大致设置于所述转子容纳部911的几何中心,当第一弧形侧壁9111为圆弧形侧壁时,转子容纳部911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一弧形侧壁9111所在圆的圆心相当,当第一弧形侧壁9111为多个不同曲率弧形组合结构时,转子容纳部911的几何中心与具有最大弧度圆弧所在圆的圆心相当,如图27中所示的A处,转子920配置为连续转动的同时发射和/或接收探测信号,例如可见光和/或不可见光等,此时的转子920相对于传统的位置确定元件中的转子,直径更小,也就是说距离转子容纳部的第一弧形侧壁9111的距离更远,但仍然装配于转子容纳部911的几何中心,以保证结构的对称性和转动后的稳定性;所述位置确定元件1211包括马达930,马达930的输出轴大致设置于所述转子容纳部911和马达容纳部912的连通处,即大致设置于所述马达容纳部的几何中心与所述转子容纳部的几何中心的连线上,如图27中所示的B处,具体为大致设置于所述马达容纳部的几何中心C与所述转子容纳部的几何中心A的连线之间,不包括A点和C点,也就是设置在比马达容纳部几何中心C更靠近转子容纳部的几何中心A,以使得小型化位置确定元件中马达和转子更贴近,使装配支架的内部容纳结构和位置确定元件的马达和转子更加适配,增强稳定性,缩短传动元件例如皮带的尺寸,减少能量损失和原料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通处大致位于所述第一弧形侧壁9111和所述第二弧形侧壁9121平滑连接处的中心,即大致位于MN连线上。当第二弧形侧壁9121为圆弧形侧壁时,马达容纳部912的几何中心与所述第二弧形侧壁9121所在圆的圆心相当,当第二弧形侧壁9121为多个不同曲率弧形组合结构时,马达容纳部912的几何中心与具有最大弧度圆弧所在圆的圆心相当,如图27 中所示的C处。马达930配置为通过传输结构932例如皮带与所述转子连接以为转子提供驱动力。其中,马达930通过马达滚轮931及传输结构932对转子920进行驱动,传输结构932可以为皮带、金属带、有机材料带等,马达930的转轴与马达滚轮931硬连接,马达滚轮931在马达转轴的带动下自由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置确定装置为激光测距装置,其中,所述位置确定元件为激光测距元件,激光测距元件通过连续旋转并发射和接收激光信号进行距离或位置探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所述马达容纳部912还包括:开口一9122,位于所述马达容纳部912的底面9124,配置为容纳所述马达930;第一支撑筋9123,沿所述马达容纳部侧壁9121内侧向内延伸至所述开口一9122的边缘;其中,所述开口一9122的几何中心B比所述马达容纳部的几何中心C靠近所述转子容纳部的几何中心A,其中,开口一9122的几何中心B大致位于开口一9122圆弧所在圆的圆心处,马达容纳部的几何中心C大致位于马达容纳部侧壁9121所在圆的圆心处。对于传统大小的马达,其安装位置通常位于马达容纳部的几何中心 C,但当位置确定元件结构整体缩小,转子920仍然位于转子容纳部的几何中心A时,为了减少传动损耗,提升传动效率,提高皮带传动时的稳定性,可以将马达930靠近转子进行装配,此时马达930和转子920 之间的转动间隙几乎保持不变,可以维持相当的传动效率,适用于更加小型化的位置确定元件,无需额外开模,降低成本,马达和转子距离更近,节约皮带等传输设备,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也降低了传输阻力,提高传输效率。此时,为了增强装配支架910的稳定性和刚性,需要增设第一支撑筋9123,特别是距离马达越远的距离,第一支撑筋9123越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所述转子容纳部911还包括:开口二9112,位于所述转子容纳部911的底面9114,配置为容纳所述转子920;第二支撑筋9113,沿所述转子容纳部侧壁9111内侧向内延伸至所述开口二9112的边缘,第二支撑筋9113可以增强装配支架910的稳定性和刚性;其中,所述开口二9112的几何中心与所述转子容纳部 911的几何中心相当,大致位于转子容纳部侧壁9111所在圆的圆心处,以保证结构的对称性和转子转动后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所述开口二与所述开口一连通,且所述开口二面积大于所述开口一面积。开口二与所述开口一连通以减少支架结构的加工工艺,连通结构也便于马达通过传送到驱动转子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8所示,所述位置确定装置还包括罩盖940,罩设于所述转子920顶部,罩盖940可以遮挡进入位置确定装置的杂散光,也可以遮挡进入位置确定装置的灰尘、杂质等,还可以遮挡位置确定装置的内部零件,起到美观作用,罩盖940配置枢转结构后还可以对悬垂障碍物进行避障。罩盖940包括圆形顶面941、底部圆环942以及连接所述圆形顶面941与所述底部圆环942的多个连接件94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部圆环942具有自其底部水平延申的底板,底部圆环 942和底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底板用于罩盖940与移动平台顶面的枢转连接,所述底部圆环942与所述转子920外周面间形成第一间隙,多个连接件943之间形成空隙,以便于通过转子的旋转发射和/或接收探测信号,例如可见光和/或不可见光等,另外,由于本实施例所述转子结构为小型化转子,而罩盖940与传统位置确定装置中的罩盖尺寸相当,故第一间隙较传统间隙要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由于过大的第一间隙引起的技术问题,例如,杂散光、灰尘、杂质等的进入,以及位置确定装置的内部零件的暴露等,可以将罩盖尺寸整体缩小,以减小所述第一间隙的距离,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罩盖940包括圆形顶面941、底部圆环942以及连接所述圆形顶面941与所述底部圆环942的多个连接件943,所述底部圆环942具有自其底部水平延申的底板,底部圆环942和底板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底板用于罩盖940与移动平台顶面的枢转连接,所述底部圆环942与所述转子920外周面间形成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小于第一间隙,第二间隙使得不影响转子转动的情况下,底部圆环942尽量靠近转子920外周面,例如1-5mm间距。
如图29-图3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由于过大的第一间隙引起的技术问题,所述装配结构900还包括环形遮挡件950,贴合设置于所述底部圆环942内侧,所述环形遮挡件950与所述转子920外周面形成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小于所述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用于使得转子能够灵活转动,第二间隙使得不影响转子转动的情况下,环形遮挡件950尽量靠近转子920外周面,例如1-5mm间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0所示,所述环形遮挡件950具有沿径向延伸的宽度和沿轴向延伸的高度,所述环形遮挡件的宽度大于高度。环形遮挡件950沿径向延伸的宽度足够宽可以遮挡由于第一间隙尺寸过大而引起的杂散光射的射入。环形遮挡件950沿轴向延伸的高度可以便于将环形遮挡件950装配于底部圆环942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0所示,所述环形遮挡件950包括与所述连接件943适配的插接件951,所述插接件951插接于所述连接件943 后使所述环形遮挡件950贴合设置于所述底部圆环942内侧,插接件 951与连接件94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三插槽9433设置于所述连接件 943下方,T型凸起9512设置于所述插接件951下方。所述插接件951 插入所述连接件943内侧壁后,增加了连接件943的厚度,从而减小了上述第一间隙的距离,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杂散光进入转子92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9所示,所述连接件943内壁包括第一插槽9431,所述插接件951外壁包括与所述第一插槽9431适配的凸梁9511,所述凸梁9511插入所述第一插槽9431后使所述环形遮挡件950 贴合设置于所述底部圆环942内侧,凸梁9511插入所述第一插槽9431 后保证了环形遮挡件950周向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9所示,所述底部圆环包括沿所述底部圆环底面周向延伸的第二插槽9432,以及位于所述底部圆环942内表面的第三插槽9433,所述第二插槽9432 与所述第三插槽9433连通;如图31所示,所述环形遮挡件950包括沿所述环形遮挡件950外壁向外凸出的T型凸起9512,所述T型凸起9512 插入所述第三插槽9433后使所述环形遮挡件950贴合设置于所述底部圆环942内侧,装配环形遮挡件950时使T型凸起9512先沿第二插槽 9432底部插入,再向上推抵使T型凸起9512插入第三插槽9433,进一步稳定了环形遮挡件950沿周向和径向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9所示,所述底部圆环943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部圆环943内表面的的限位凹槽9434,所述限位凹槽9434对称的设置于所述第三插槽9433两侧;所述环形遮挡件95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T型凸起9512两侧的限位凸起9513,当所述环形遮挡件950贴合设置于所述底部圆环942内侧时,所述限位凸起9513适配于所述限位凹槽9434。限位凸起9513与限位凹槽9434的配合进一步限定了环形遮挡件950的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自动清洁设备,在位置确定装置中,通过具有相应结构的装配支架,使得比传统位置确定元件尺寸小的位置确定元件也能装配到与传统尺寸大小相当的装配部中,为根据应用需求更换位置确定元件尺寸的应用带来了便利。
相关技术中,自动清洁设备由于顶部并非是完全封闭的,其存在内部进水的风险,例如用户不小心将水遗洒在自动清洁设备上,水可能会对通过自动清洁设备顶盖上的缝隙,例如为位置确定装置处的缝隙,进入自动清洁设备内部,可能威胁到电路板等元件,导致自动清洁设备的损坏。本公开提供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包括:移动平台,包括收容腔;位置确定装置,其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收容腔中;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中,与所述收容腔相邻设置;以及挡水支架,设置在电路板与所述收容腔之间,以防止液体流入所述电路中。其中,所述位置确定装置包括:位置确定元件以及罩盖,所述位置确定装置可以为摄像装置、激光测距装置等,本公开实施例具体以激光测距装置为例进行描述说明,对应的,所述位置确定元件为激光测距单元。
图32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平台中移动平台本体的示意性俯视图;图33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在所述移动平台本体上部的平台盖体的示意性仰视图;图34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在所述移动平台本体上的平台底板的示意性俯视图。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包括:
移动平台100、位置确定装置121、电路板105以及挡水支架104。移动平台100包括收容腔1011;位置确定装置12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收容腔中;电路板105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100中,用于承载自动清洁设备的各种电子元件,与所述收容腔1011相邻设置;挡水支架104 设置在电路板105与所述收容腔1011之间,以防止液体流入所述电路板105中,避免电路板105上的电子元件损坏。
具体地,所述移动平台100包括移动平台本体101、平台盖体102 以及平台底板103;所述平台盖体102以及所述平台底板103的结构均与所述移动平台本体101的结构相适配,具体根据实际产品设置。其中,所述移动平台本体101能够带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移动及执行各种清洁工作,所述移动平台本体101中设置有收容腔1011,该收容腔1011用于容纳所述位置确定装置121的至少部分结构。
所述收容腔1011为一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内设置有挡水壁10111,引导进入所述收容腔内的液体流向所述收容腔内底部,以防止外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后续的图35所示,所述挡水壁10111为所述收容腔1011的部分侧壁。
所述收容腔1011的底部设置有排液孔10112,使得收集至所述收容腔的液体流出收容腔。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液孔10112数量为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底部边缘的不同位置,所述挡水壁10111与收容腔底部形成水路,使进入所述收容腔内液体基本全部流入所述排液孔 10112中。
所述移动平台本体101还具有一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置所述清洁模组150中的尘盒300。
所述平台盖体102为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顶部,具有开孔1021,响应于所述平台盖体102扣合在所述移动平台本体101上,所述平台盖体 102基本上覆盖所述位置确定装置121,所述位置确定装置的部分结构穿过所述开孔1021暴露在外部环境中。
所述平台盖体102面向所述移动平台本体101的一侧还设置有朝向所述移动平台本体凸起的挡水筋1022。响应于所述平台盖体102扣合在所述移动平台本体101上,所述挡水筋1022位于所述电路板105与收容腔1011之间,且位于所述挡水支架104远离所述电路板105的一侧。所述挡水筋1022能够对自动清洁设备内可能出现的水汽上升冷凝后在上壳内表面形成的冷凝水进行有效引导,防止其沿着所述平台盖体102 面向所述移动平台本体的表面移动,从上方越过挡水支架104而流入所述电路板105上方并滴落,造成电路板105上的电子元件损坏。
所述平台盖体102还具有一取放口1023,配置为将尘盒300通过所述取放口1023插入或取出,所述取放口1023在所述移动平台中的正投影落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响应于所述尘盒插入所述容纳空间后,所述尘盒在远离所述平台底板的表面与所述平台盖体共面,也就是说,所述尘盒的上表面作为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如此,无需设置上翻盖,简化设备结构,进一步提高了自动清洁设备外观的科技感和美感。
所述平台底板103扣合在所述移动平台本体101底部,与所述平台盖体102相对设置。所平台底板103上设置有容置槽1031,配置为收集所述排液孔10112排出的液体,所述排液孔10112在所述平台底板103 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容置槽1031内,使所述排液孔10112流出的液体能够自然掉落至所述容置槽1031内。所述容置槽1031的侧壁上进一步设置有排液口1032,所述容置槽1031内的液体通过所述排液口1032排出,可对液体的具体流出方位起到精准引导作用,避免对清洁任务产生干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1031的大小及数量与所述排液孔 10112的位置及数量相适配。
所述平台底板103还包括一第三开口1033,该第三开口1033配置为暴露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干式清洁模组的至少一部分,使得与所述移动平台本体101相连通。所述第三开口1033与所述容置槽1031相邻设置,所述排液口1032引导所述容置槽1031内的液体经所述第三开口 1033流出所述自动清洁设备。
所述移动平台100上的挡水支架104,至少部分围绕所述位置确定装置121设置,图35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挡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5所示,所述挡水支架104设置于电路板105与所述收容腔 1011之间,以防止液体流入所述电路板105中。所述电路板105为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内的电路元件,一般位于所述位置确定装置靠近自动清洁设备前向部分的一侧。
本公开中,由于外部液体,例如为水,会通过所述位置确定装置与平台盖体102之间的缝隙流入自动清洁设备内部,所述挡水支架104可用于阻挡液体从位置确定装置所在位置流入所述电路板中,因此所述挡水支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与所述电路板之间,能够实现防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支架104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电路板105远离平台底板103的表面的一侧的边缘。
具体的,所述挡水支架104包括:底壁104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收容腔的第一端部处,沿所述第一端部的边缘的至少一部分延伸;支架侧壁1042,自所述底壁靠近所述电路板的边缘沿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底壁的方向延伸,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自由端相较于所述电路板更加远离所述移动平台的底面。
所述底壁1041为具有一定宽度的平板结构,该宽度为所述底壁从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与向所述收容腔延伸的长度。
所述支架侧壁1042包括第一支架侧壁10421、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侧壁两端的第二支架侧壁10422和第三支架侧壁10423、与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第一支架侧壁的一端连接的第四支架侧壁10424、以及与所述第三侧壁远离所述第一支架侧壁的一端连接的第五支架侧壁 10425。所述第一支架侧壁10421设置在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收容腔的第一端部处,所述第四侧壁与第五侧壁分别位于所述挡水支架104的两端,其末端为自由端,所述第四侧壁与第五侧壁在所述平台底板103上的正投影落入所述收容腔内,配置为引导所述挡水支架阻挡的液体从自由端处落入所述收容腔内。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侧壁、第二支架侧壁、第三支架侧壁均为平面。
所述挡水支架104还包括一枢转轴1043,配置为枢转连接所述位置确定装置121,使所述位置确定装置的至少部分元件相对于所述挡水支架104运动。所述枢转轴1043所在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架侧壁10421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枢转轴1043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架侧壁 10422及第三支架侧壁10423。
所述挡水支架104还包括安装孔1044,所述安装孔1044用于定位所述挡水支架104的位置并将所述挡水支架固定在所述移动平台100中。
图36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清洁设备中位置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7为图36所示位置确定装置与移动平台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如图36-37所示,所述位置确定装置121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本体101的收容腔中。具体的,所述位置确定装置121包括:位置确定元件1211,以及罩盖940。所述位置确定元件1211穿过所述平台盖体的开孔1201暴露在外部,所述位置确定元件1211相对所述移动平台100可旋转,用于测量自动清洁设备在周向上与障碍物的水平距离。
所述罩盖940扣设在所述位置确定元件1211上,用来保护所述位置确定元件不受损坏。图38示出了图36所述位置确定装置中罩盖的结构示意图;图39示出了图38所述罩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8-39所示,具体的,所述罩盖940包括:底板1221,以及自所述底板凸出的扣合盖1222,所述底板1221与所述扣合盖1222的交界处设置有导液孔1223。所述导液孔122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当为多个时,间隔分布于所述交界处。使滴落在底板1221的液体的一部分通过导液孔 1223进入收容腔1011中。
所述底板1221为一平板结构,该底板1221上开设有敞口12210,所述扣合盖1222自所述底板的敞口12210向远离所述平台底板103的一侧凸出,用于容置位置确定元件1211。所述底板1221一端部靠近平台底板103的表面设有枢转结构1224,该枢转结构1224与所述枢转轴 1043相适配,使所述底板1221与所述挡水支架104通过所述枢转轴 1043枢转连接。
所述底板1221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挡水支架104的底壁重叠设置,所述底板1221靠近所述挡水支架104的边缘与所述挡水支架的侧壁之间形成导液槽1225,配置为将落在所述底板1221上的液体导引至所述收容腔内。也就是说,所述导液槽1225用于收集原本流向电路板的液体并引导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设置导液孔1223和导液槽1225,从位置确定装置121缝隙进入的外部液体落到所述底板1221的表面,并向四周扩散流动时,部分液体通过所述导液孔1223直接流落至收容腔内,部分液体流向电路板时,会直接流入所述导液槽1225,该导液槽1225 内的部分液体顺着所述第一支架侧壁10421、第三支架侧壁10423及第五支架侧壁10425流入所述收容腔内,部分液体顺着所述第一支架侧壁 10421、第二支架侧壁10422及第四支架侧壁10424流入所述收容腔内。
所述扣合盖1222为凹槽结构,配置为容置所述位置确定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扣合盖1222的具体形状与所述位置确定元件的结构相适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结构为中空圆柱体。所述凹槽结构倒扣于所述底板的敞口12210上,所述凹槽远离凹槽底部的边缘与所述底板的敞口边缘交合,具体方式可以为固定交合,亦可以为可拆卸式交合。所述凹槽结构的侧壁周围设有多个窗口12220,位于所述扣合盖1222内的位置确定元件通过所述窗口12220发射激光并接收返回的激光信号。
响应于所述移动平台100、位置确定装置121、挡水支架104组装完毕,从所述位置确定装置121与平台盖体102的开孔之间的缝隙进入的液体落到所述位置确定装置的底板1221表面,部分通过所述导液孔 1223流入所述收容腔,部分通过所述导液槽1225流入所述收容腔;和/ 或,当自动清洁设备内产生水蒸汽时,水蒸汽聚集于所述平台盖体102 内表面形成冷凝水,所述挡水筋1022引导冷凝水流到所述位置确定装置的底板表面,并分别通过导液孔和导液槽流入所述收容腔;之后聚集于收容腔1011的液体通过所述收容腔底部的排液孔10112落入所述平台底板103的容置槽1031内,该容置槽内的液体经过排液口1032和第三开口1033流出自动清洁设备,避免由于意外泼溅或者冷凝水造成电路板的损坏,该自动清洁设备具有防水功能。
本公开提供的自动清洁设备,通过在电路板与收容腔之间设置挡水支架,能够阻止外部流入的液体进入电路板中,避免电路元件损坏;取消原有自动清洁设备中上翻盖设计,简化设备结构,提高自动清洁设备的科技感与美感。
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清洁设备,该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清洁设备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清洁设备还包括一触发系统180,该触发系统180包括触发凸起181 和触发组件182。图40为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平台、位置确定装置与触发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1为图40所示装配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2为图41所示触发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如图39所示,所述触发凸起181设置于所述底板1221远离所述挡水支架104的另一端部的底面。所述触发凸起为硬质结构,配置为向所述触发组件施加压力,具体形状不限。
如图40-42所示,所述触发组件182,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100,具体的,所述触发组件182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100的容纳槽1012中,该容纳槽1012设置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后向部分。具体地,所述触发组件182包括:触发按钮1821和弹性板件1822,所述触发按钮1821 配置为被所述触发凸起按压使得所述自动清洁设备执行防卡动作;所述弹性板件1822,设置在所述容纳槽1012中,与所述容纳槽底部基本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弹性板件可以为一平面板,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弯曲。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板件1822由柔性材料例如碳纳米管薄膜、聚酯薄膜等制成。
所述弹性板件1822包括一固定端部18221和自由端部182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板件1822为“T”型结构,所述固定端部18221为长条状结构,所述自由端部18222为方状结构,该自由端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端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端部18221固定连接在所述容纳槽 1012的侧壁上,使所述长条状结构卡接于所述容纳槽侧壁的卡口10121 处;所述自由端部悬空设置。所述触发按钮1821设置在所述弹性板件上,且位于所述自由端部18222处,响应于所述罩盖940安装于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触发按钮1821面向所述触发凸起181,且两者相距一定距离。
所述触发组件182还包括防上翘卡扣1823以及定位柱1824,所述防上翘卡扣1823配置为阻挡所述弹性板件在施压之后向远离所述容纳槽1012底部的方向回弹。所述防上翘卡扣1823位于所述容纳槽1012远离所述弹性板件固定端部18221的侧壁上,当所述弹性板件1822处于未施压状态时,所述防上翘卡扣1823的自由端尽可能靠近所述弹性板件远离所述容纳槽1012底部的表面。
所述定位柱1824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容纳槽1012的底部,并沿垂直与所述容纳槽底部的方向向上延伸,且穿过所述弹性板件,以固定所述弹性板件。
自动清洁设备在执行清洁工作的过程中,当出现由于上方障碍物阻挡而自动清洁设备卡住的情况时,所述位置确定装置121绕枢转轴1043 发生枢转,底板向靠近触发组件182的方向运动,位于底板上的触发凸起181触发所述触发按钮1821,触发按钮1821被触发后会产生并向控制系统130传递防卡控制信号,随后控制系统130可以产生相应控制命令使清洁设备执行防卡动作,包括但不限于停止、后退、转向等;触发按钮1821具有一定的按压行程,通常情况下,上方障碍物使底板1221 产生的动作幅度小于或等于触发按钮1821的按压行程,可以安全地产生防卡控制信号,当清洁设备行驶过快,上方障碍物高度刚好过低时,可能使位置确定装置121枢转幅度过大,导致底板1221带动触发凸起 181的运动幅度超过触发按钮1821的按压行程,这可能造成触发按钮的损坏,而当将触发按钮1821设置于弹性板件1822的自由端部18222的情况下,过量行程带来的按压力作用于自由端部,使得触发按钮1821 随自由端部18222一起向下继续运动,通过这一缓冲动作避免了触发按钮1821的损坏,延长了防卡元件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清洁设备的安全系数。同时,当自动清洁设备离开上方障碍物后,所述弹性板件1822 产生远离所述容纳槽底部的反作用力而回弹,所述弹性板件在防上翘卡扣1823的阻挡作用下,最终与所述容纳槽底部所在平面保持平行,准备好进行下一次可能的防卡控制信号触发流程。弹性板件1822的设置保证了触发按钮1821的工作安全性,同时减少了弹簧等其他额外元件的使用,使设备结构更简洁,容易维护或更换元件,减少位置确定元件受到可能由周围金属元件产生的干扰。
现有的自动清洁设备盖板上的按压结构复杂、例如现有清洁设备按键结构大多是在硬胶支架上设置软胶支架,将硬胶键帽和软胶支架粘在一起,再用双面胶把软胶支架和机器上壳装饰盖粘在一起,下侧通过卡钩将硬件支架固定在上壳上。这种按键组件结构复杂,零件数量多、组装工时长、工序繁杂、成本高。这种多层结构使得在往机器上壳装饰盖上粘贴软胶支架时,用软胶定位易装偏,而且按键不易拆卸,拆卸的时候由于双面胶和软胶粘贴牢固,易造成双面胶和软胶撕坏,导致按键不能重复使用。
为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翻盖的自动清洁设备,简化了自动清洁设备按键组件不必要的元件的同时,增大了按键组件下方到电路板上方之间的空间,可以使得在该空间内布置更多的电子元器件,同时增加了按键组件的弹性力,更加容易实施按压。具体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如图4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公开提供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包括:移动平台100,配置为在操作面上自动移动,移动平台100包括盖板1000,所述盖板1000构成所述移动平台顶面的至少一部分;按键组件400,供人工操作按压以控制自动清洁设备的运行,按键组件400包括键帽410和支架420,装配于所述盖板1000,其中,所述盖板1000包括一按键安装孔1002,按键组件400包括一按压主体部411,所述按压主体部411装配于所述按键安装孔1002,使得所述按压主体部顶面与所述盖板顶面大致齐平,用户操作时直接通过按压主体施加作用力即可,不需设置额外的装饰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按压主体部顶面略低于或略高于盖板顶面,使得用户仅凭触感即可容易找到按键组件的位置。其中,按键组件400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机械按键的设备外壳,包括但不限于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扫拖机器人、手持机器人、洒水机器人等,按键组件通常设置于机械设备的外壳上表面,也可以设置于机械设备外壳的侧面,对此不作限定。机械设备的外壳通常由硬质塑料、树脂、金属或合金材料形成,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的,如图43-图47所示,所述按键组件400包括键帽410和支架420,键帽410通常为软胶不透光材质,以提供过盈装配时的密封性、防水性和遮光性,支架420通常为硬胶材质,以提供键帽装配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同时与硬质的盖板配合固定键帽。如图43所示,在装配过程中,软胶键帽先自下而上与盖板相装配,至少使得按压主体部411装配于相应的按键安装孔1002中,然后硬胶支架装配在软胶键帽下方,通过盖板1000上的定位柱体1001和支架420上的定位孔425实现固定,形成按键组件,按键支架上的两个圆形定位孔425,与盖板上的具有卡扣结构的定位柱体1001同时起到定位作用,从而使得所述键帽410装配于所述支架420和盖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所述支架420包括沿周向延伸的台阶结构430,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台阶结构为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连续上升式台阶,相比整体上较为平齐规整的支架,台阶结构中升高的部分可以给其他部件提供布设空间和设计自由度,有效利用了支架上部空间,具体的,可以根据其他部件的空间需求来设计台阶的走向,可选的,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台阶结构为由外向内连续上升式台阶,由外向内连续上升式台阶不但增加了额外空间,而且增加的额外空间在中间,有利于使按压主体部对应的下方布设实现按压动作所需的足够空间,合理设置按压行程和恢复弹性,增强用户使用体验。台阶结构430的每一层台阶平行于支架420的整体外周轮廓形状周向环绕延伸,形成闭合结构,例如形成环绕的闭合椭圆形、圆形、方形、矩形等,对此不做限定。台阶结构430由外向内连续上升式台阶形成一种大致锥形的台阶结构,由外圈台阶向内圈台阶向上延伸,具体的台阶数量不做限定,例如2-5阶,作为举例,例如2-3阶,如图44-图45所示,每一阶的宽度和高度不做限定,可以为等宽等高,也可以为不等宽不等高的台阶。支架420沿周向延伸的台阶结构430使得支架下方具有更大的悬空的空间,由于支架下方为对接的电路板105,如图48所示,此时悬空的空间相对于密闭的空间,能够给电路板增加设计元器件的便利,使得原本被支架下部占据的空间可以用来布设更多的电子元器件。此外,支架420沿周向延伸的台阶结构430使得支架下方具有更大的悬空的空间,增加了硬质支架的弹性,当施加于按键组件的按压作用力传递到硬质支架后,支架更容易产生弹性形变且产生弹性形变后更容易复位,给按键组件带来了更好的触控手感,增加了器件按压接触的便利。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4所示,所述支架420包括沿所述支架420 外边缘周向连续延伸的支架第一侧壁421和沿所述支架420内部周向连续延伸的支架第二侧壁422,其中,所述支架第一侧壁421和支架第二侧壁422之间形成第一装配部423,所述支架第二侧壁422内形成第二装配部424。支架第一侧壁421和支架第二侧壁422平行于支架420的整体外周轮廓形状周向环绕延伸,形成闭合结构,例如形成环绕的闭合椭圆形、圆形、方形、矩形等,对此不做限定。闭合延伸的支架第一侧壁421和支架第二侧壁422形成了容纳键帽第一凸起部412和所述第二凸起部413的第一装配部423、第二装配部424,对键帽整体起到了固定和支撑作用。
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台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装配部423,且所述台阶结构的另外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装配部424。例如第一装配部423至少包括一个台阶结构,第二装配部424包括台阶结构的最高台阶面。支架第一侧壁421和支架第二侧壁422实质上随着台阶结构430的上升也形成了高低结构,例如,支架第二侧壁422高于支架第一侧壁421,使得对键帽的支撑更加稳定,密封更彻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420的两端分别包括一个定位孔425,所述盖板下表面与所述定位孔425对应的设置有定位柱体1001,所述定位柱体1001穿过所述定位孔425实现所述支架420的固定,可选的,所述定位柱体1001侧壁包括至少一个凸起,使得定位柱体1001与定位孔425过盈装配,从而将支架420牢固的固定到盖板下表面,同时提供向上的压紧力,固定键帽4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420还包括通过至少一个弹性臂426连接的按键板427,所述按键板配置为在外力作用下向下移动以实施按压功能,所述弹性臂426配置为使所述按键板427复位。如图44所示,按键板427通常位于支架的内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按键板427包括与键帽抵顶部4171接触的按键板头部4271和与电路板105的元器件按压接触的按键板尾部4272,通常,按键板头部4271宽度大于按键板尾部4272的宽度,按键板头部4271宽度大便于接收按压作用力,按键板尾部4272小便于精准接触按压元件,避免错误按压。按键板427通过细长的弹性臂426连接于支架420内部边缘,一个或多个细长的弹性臂426环绕所述按键板427设置,给按键板427提供足够的按压及复位弹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6和图47所示,所述键帽410包括大致位于键帽410中心的按压主体部411和环绕所述按压主体部411向下延伸的第一凸起部412和第二凸起部413,第一凸起部412和第二凸起部413 平行于按压主体部411的轮廓形状周向环绕延伸,形成闭合结构,其中,当所述键帽410装配于所述支架420时,所述第一凸起部412和所述第二凸起部413分别与所述第一装配部423和所述第二装配部424适配。为了配合第一装配部423和第二装配部424内部的台阶结构,向下延伸的第一凸起部412长度大于向下延伸的第二凸起部413的长度。第一凸起部412和所述第二凸起部413可以分别过盈的装配于第一装配部423和第二装配部424,以增加键帽装配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所述键帽410上表面中包括连接所述第一凸起部412和所述第二凸起部413的环绕所述按压主体部411 向上延伸的第三凸起部414。第三凸起部414平行于按压主体部411的轮廓形状周向环绕延伸,形成闭合结构。所述键帽410还包括沿所述第三凸起部414两侧环绕延伸的第一凹槽415和第二凹槽416,其中第一凹槽415的深度大于第二凹槽416的深度。如图49-图50所示,图50 为图49盖板D处仰视图的放大图,盖板1000包括一按键安装孔1002,所述按压主体部411装配于所述按键安装孔1002,此时,按键安装孔 1002的边缘环绕设置有向下延伸的边沿部1004,该边沿部随着按压主体部411由下自上插入按键安装孔1002,而顺势插入按压主体部411周围的第二凹槽416。边沿部1004构成盖板1000的防水筋之一,边沿部 1004侧壁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点,使得按压主体部411与按键安装孔 1002过盈装配,实现密封连接,起到防水、防漏光的效果,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000还包括环绕所述按键安装孔1002向下延伸的防水筋1003,所述防水筋1003装配于所述第一凹槽415,防水筋1003侧壁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凸点,使得防水筋1003过盈装配于所述第一凹槽415。随着按压主体部411插入按键安装孔1002,按键安装孔1002边沿部插入按压主体部411周围的第二凹槽416,防水筋1003也过盈插入第一凹槽415,且防水筋1003向下延伸的长度大于按键安装孔 1002边沿部长度,进一步使得按压主体部411与按键安装孔1002更加密封连接,起到更加良好的防水、防漏光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7-图48所示,其中,图48为图1中沿AB 线的剖面图,所述第二凸起部413内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凹陷417,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凹陷417配置为容纳所述按键板427。凹陷417顶端设置有抵顶部4171,当键帽与支架装配完毕后,按键板头部4271与抵顶部4171紧密抵顶,便于接受按压作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7-图48所示,所述两个间隔设置的凹陷 417中间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遮光臂418。遮光臂418为不透光材料制作,也可以通过涂抹不透明材料形成,可以防止位于两侧的按键板427按压电路板105上的元器件后,与按压操作相关联的光学元件之间形成光学干扰,影响用户对于光学提示信息的获取。遮光臂418与键帽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后期通过粘结、卡接等方式加工合成,对此不做限定。
本公开提供一种自动清洁设备,其中按键组件装配于自动清洁设备盖板,按键组件包括软胶键帽和硬胶支架,所述键帽装配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沿周向延伸的台阶结构,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台阶结构为由外向内连续上升式台阶,该连续上升式台阶结构为按键组件下侧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能够容纳更多的元器件,同时增加了支架的弹性力,使得按键组件更加容易在按压后恢复至原位,进一步增加了顶盖的防水筋可以设置的长度,增强了按键组件的防水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具有集尘功能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动平台,包括容纳腔室,所述移动平台配置为在操作面上自动移动;
清洁模组,包括尘盒及主刷模组,所述尘盒可拆卸的装配于所述容纳腔室;所述尘盒包括第一进风门和第二进风门,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分别位于所述尘盒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配置为在集尘过程中提供不同方向的进气气流;
所述第二进风门设置于临近所述第二侧壁下边缘的位置,且所述第二进风门下边缘低于所述第一进风门下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非对称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门临近所述尘盒的后侧壁设置,所述第一进风门临近所述尘盒的前侧壁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门大致绕第一转轴旋转,所述第二进风门大致绕第二转轴旋转,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大致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意一项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门和所述第二进风门的形状为以下至少一种或组合:矩形、方形、圆形、椭圆形、长条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门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进风门长边沿纵向设置;所述第二进风门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二进风门长边沿横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尘盒还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配置为吸尘时的进尘口和集尘时的出尘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大致位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室包括在所述自动清洁设备的前进方向上按序前后相邻布设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前侧壁底部设置有吸尘口,所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连接处的后侧壁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吸尘口、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大致位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下方空间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所述主刷模组、所述吸尘口、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大致位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平台还包括位置确定装置及罩设于所述位置确定装置上方的罩盖,所述位置确定装置、所述罩盖、所述主刷模组、所述吸尘口、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大致位于所述自动清洁设备前后方向的中轴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同方向的进气气流来源于以下至少之一:从所述移动平台顶端间隙进入的气流、从所述主刷模组间隙进入的气流以及从所述移动平台后侧壁进入的气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移动平台顶端间隙进入的气流包括:从所述罩盖和所述移动平台顶面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罩盖和所述位置确定装置之间的间隙进入的气流。
13.一种自动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尘站和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清洁设备,其中,所述集尘站包括集尘端口,所述集尘端口与所述主刷模组的端口对接并集尘。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499200.1A CN117356978A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CN202210028896.9A CN114617486B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DE212022000305.5U DE212022000305U1 (de) | 2022-01-11 | 2022-06-14 | Automatische Reinigungsvorrichtung und System |
AU2022433738A AU2022433738A1 (en) | 2022-01-11 | 2022-06-14 | Automatic cleaning apparatus and system |
PCT/CN2022/098738 WO2023134112A1 (zh) | 2022-01-11 | 2022-06-14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KR1020247026488A KR20240134008A (ko) | 2022-01-11 | 2022-06-14 | 자동 청소 장치 및 시스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28896.9A CN114617486B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499200.1A Division CN117356978A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17486A CN114617486A (zh) | 2022-06-14 |
CN114617486B true CN114617486B (zh) | 2023-11-28 |
Family
ID=8189902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499200.1A Pending CN117356978A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CN202210028896.9A Active CN114617486B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499200.1A Pending CN117356978A (zh) | 2022-01-11 | 2022-01-11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20240134008A (zh) |
CN (2) | CN117356978A (zh) |
AU (1) | AU2022433738A1 (zh) |
DE (1) | DE212022000305U1 (zh) |
WO (1) | WO202313411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6984738U (zh) * | 2022-01-11 | 2022-07-19 |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清洁设备 |
CN118697235A (zh) * | 2022-01-11 | 2024-09-27 |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CN117193478B (zh) * | 2023-08-01 | 2024-07-23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17761260B (zh) * | 2024-02-20 | 2024-05-03 |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 一种基于植物标本特性分析的扫描装置及扫描方法 |
CN118144120B (zh) * | 2024-05-09 | 2024-07-12 | 四川领先微晶玻璃有限公司 | 一种微晶玻璃防自伤毛刺清理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31158A (ja) * | 2008-12-04 | 2010-06-17 | Panasonic Corp | 集塵装置 |
JP5703408B1 (ja) * | 2014-04-18 | 2015-04-22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 |
CN104582555A (zh) * | 2012-08-15 | 2015-04-2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旋风分离装置及具有该旋风分离装置的电动吸尘器 |
CN210582380U (zh) * | 2019-05-22 | 2020-05-22 |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机器人、机器人系统及尘盒 |
CN111281275A (zh) * | 2020-04-01 | 2020-06-16 |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尘盒自清洁系统、尘盒组件、清洁装置以及自清洁方法 |
CN214259224U (zh) * | 2020-11-19 | 2021-09-24 | 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集尘盒及清洁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8253376A (ja) * | 2007-04-02 | 2008-10-2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遠心力集塵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
WO2020077561A1 (zh) * | 2018-10-17 | 2020-04-23 | 深圳市智意科技有限公司 | 除尘结构、垃圾箱及清洁机器人 |
CN216854579U (zh) * | 2022-01-11 | 2022-07-01 |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CN216854581U (zh) * | 2022-01-11 | 2022-07-01 | 北京石头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
2022
- 2022-01-11 CN CN202311499200.1A patent/CN11735697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1-11 CN CN202210028896.9A patent/CN114617486B/zh active Active
- 2022-06-14 DE DE212022000305.5U patent/DE212022000305U1/de active Active
- 2022-06-14 WO PCT/CN2022/098738 patent/WO202313411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6-14 KR KR1020247026488A patent/KR20240134008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2-06-14 AU AU2022433738A patent/AU2022433738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31158A (ja) * | 2008-12-04 | 2010-06-17 | Panasonic Corp | 集塵装置 |
CN104582555A (zh) * | 2012-08-15 | 2015-04-29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旋风分离装置及具有该旋风分离装置的电动吸尘器 |
JP5703408B1 (ja) * | 2014-04-18 | 2015-04-22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電気掃除機 |
CN210582380U (zh) * | 2019-05-22 | 2020-05-22 | 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 机器人、机器人系统及尘盒 |
CN111281275A (zh) * | 2020-04-01 | 2020-06-16 |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尘盒自清洁系统、尘盒组件、清洁装置以及自清洁方法 |
CN214259224U (zh) * | 2020-11-19 | 2021-09-24 | 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集尘盒及清洁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212022000305U1 (de) | 2024-06-13 |
KR20240134008A (ko) | 2024-09-05 |
WO2023134112A1 (zh) | 2023-07-20 |
AU2022433738A1 (en) | 2024-08-22 |
CN114617486A (zh) | 2022-06-14 |
CN117356978A (zh) | 2024-01-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617486B (zh)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
US12022984B2 (en) | Autonomous cleaning robot | |
CN216854581U (zh)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
WO2023134157A1 (zh) | 自动清洁设备 | |
EP4011265A1 (en) | Blocking plug and intelligent cleaning device | |
CN216854579U (zh)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
WO2023134126A1 (zh) | 自动清洁设备 | |
WO2024193191A1 (zh) | 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 |
CN114617485B (zh)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
WO2024193005A1 (zh) | 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 |
CN216854580U (zh) | 自动清洁设备 | |
US20240226792A1 (en) | Filtering element, dust collection pile, and cleaning system | |
CN217285630U (zh) | 一种自动清洁设备 | |
CN216932997U (zh)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
WO2023130681A1 (zh) | 自动清洁设备及系统 | |
CN216495111U (zh) | 自动清洁设备 | |
WO2024193168A1 (zh) | 尘盒、自移清洁设备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 |
TWM660299U (zh) | 塵盒、自移清潔設備和清潔機器人系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